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精選24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03W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

期會考試過後,學生的成績出來了,我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從分析中我們一定能發現不少問題,給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指明方向。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精選24篇)

一、命題範圍

本次考試是市統一命題,考試範圍是七年級下冊1、2、3單元的內容。本試卷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全面的考查,尤其是語文基礎知識是考查的重點。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

本套試題共四大部分23小題,第一部分基礎(25分)8小題(1-8),第二部分文言文閱讀(15分)4小題(9-12),第三部分現代文閱讀(30分)10小題(13-22);第四部分寫作(50分)1小題(23),試卷滿分120分,120分鐘完成。

2、分析原因

第一部分語文基礎共8小題,1、2小題側重對字詞基礎知識的考查,得分率較高。但不少學生基礎差,影響了部分同學的成績。但歷來錯得最嚴重的都是修改病句型別的題目,例如這次修改文段總共四分,但卻有七處錯處,但基本沒有同學一舉拿下這四分。總的來說,語基部分還是不錯的,說明了學生知道了積累的重要。

本次其會考試的閱讀理解還是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兩個部分。相對而言,這次的文言文閱讀我比較滿意,學生丟分少。原因是所考的《兩小兒辯日》和《短文兩篇》都是課內的,學生教熟悉;其次,前三單元的古詩文較少,平時落實比較到位。

但現代文閱讀確令人不夠滿意。特別是課外文段,學生回答的不夠全面,答題缺乏整體感,不能全面的回答問題。結果不盡人意,主要是學生學的夠紮實,教師教的不夠到位的原因。

第三部分,寫作。因為學生不注意審題,忽視了寫作的範圍是“七年級的校園生活”,多寫了校外的生活或回憶了國小生活,所以很多同學分數都不高。這就提醒我們的學生,應該更加註意日常的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尋找樂趣,才會寫出好作文。

三.對今後教學的幾點建議

1.注重積累打好基礎。

我還是堅持我自己的方法,語文就必須注意字詞句的積累。所以,字詞的預習還要做下去,而且還要繼續加強。同時,注意語文積累,尤其是對常見字詞和古詩文的積累,重視常見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應用,同時還要注意名著的閱讀,努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提高閱讀能力

一定要增加學生閱讀的練習量,並且要注意講練的結合。

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同時注意對重點語段或重點詞句的理解,及概括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重視對文字理解的同時還要注意方法、思維的訓練,也要重視基本技能的掌握。

4.重視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審題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寫作能力不是天生俱來的,是靠後天不斷的.積累訓練的,在讓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還要教學生一些基本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不斷訓練中掌握基本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平時課堂上多做造句練習、片段作文,每週堅持寫好週記。我相信多練筆對於寫作是有很大作用的。

每一次考試過去,試卷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分數,更多的是思考。提高教學的質量,這將是我們永恆的目標!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2

語文總體來講考得很差,很不理想。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第一就是平時上課光顧著記筆記了,並沒有完全參入到課堂裡,所以學起來不僅吃力、還沒有什麼效果。今後上課多舉手回答問題,順著老師問題的思路走,筆記可以下課補記,只要這一課聽明白了,也就掌握了。

第二就是鞏固練習不夠,平時學完之後,做完練習,這一課就算過去了。之後並沒有進行溫習什麼的。只是快考試的時候再看一看。上面許多的重點也都忘記了。以後多溫習溫習,學完後把重點、主題思想再看一遍。深刻的記在腦中。

第三就是複習時沒有抓住重點。每次考試時複習都是大致的看一看主題思想,並沒有把某些句子、詞語之類的理解賞析透徹。連每課的作者簡介也一定要記住。這次考試就是作者沒寫出來。再考試複習時一定要抓住講學稿上的重點進行復習,再對照著點選的錯題溫習一遍,效果就會好得多。

課沒有積極參與課堂,對於每一個問題沒有仔細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躍,掌握的知識不具體、不全面,不會舉一反三,思考問題所需時間很長,導致作文時間不充裕。做的練習很少,做題的經驗較少。

再者,便是課外書的閱讀,閱讀量過少,導致寫作文沒有素材,詞彙的積累也很少,語言沒有邏輯性,文章顯得十分雜亂,蒼白無力。對歷史與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對許多文章包括詩詞都不能理解,導致考試中的課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閱讀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後,則是我最大的弱點:粗心。總是“大意失荊州”,做題馬馬虎虎,沒有審清題意便盲目做題,不知是語文,所有的科目都是這樣,做完試卷後沒有仔細檢查,導致犯了許多不該錯的失誤,正確率較低。以後做題一定要仔細,不能因為題目簡單而不去在意,學習是一個迴圈漸進的過程,只有打牢了基礎,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應該來講這次的卷子並沒有太多的難題,只是做題目時太馬虎,太虛心,而且基本上都是半錯,也就是問題沒有回答完整,總是差那一點,所以以後回答問題要完整,看題要仔細。

通過了對本次語文考試的總結,我瞭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了,自己的水平還差得很遠,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3

今天我有幸線上聆聽了鄭國民教授專家的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版》主要內容和變化,通過專家的解讀,讓對新舊課標的異同有了初步的瞭解。

鄭教授用一個半小時解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版)》主要變化、課程性質及理念、核心素養和價值目標、語文學習任務群、語文學業質量。課程標準的變化主要從價值引領以文化人,素養為綱任務導向,立足生活實踐主線,強調情境主題統整四個方面進行解讀,清晰的`認識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改變。

通過本次線上學習,我認識到國家對文化自信的要求,能夠感受到時代發展中祖國的強大。同時新課標還強調了“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定,對語文教師跨學科整合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課標對整本書的閱讀也提出要求,如何讓學生閱讀量增加是我們教學時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今後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關注課標、學習課標關、研究課標,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實語文綜合性實踐性的要求,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圍繞語文課程三大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全面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把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作為基礎和重點,抓好落實。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和結構,以三大文化為主題安排教學活動,以六大學習任務群為依據安排教學內容,在單元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落實好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3、紮紮實實地落實好四學段學業質量標準,保證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

4、加強學習,強化語文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把語文課程標準落到實處。

總之,今後我將繼續研讀新課標,指導自己更好的投入工作。關注課標,就是關注教育的未來。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4

對話:人物的語言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文章中即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如《金色的魚鉤》一文,老班長在犧牲前同小樑的一段感人對話,表現了老班長忠於黨、忠於革命的優秀品質。

8. 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

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包括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等,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 9.記敘文的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託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託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託”借、假託的意思,可以從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來描述物表現志。通過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多用於詩歌、散文創作)。 [示例]

我在我未來的房子周圍栽上許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樣,做一個正直、虛心、高潔的人。

我在書房裡擺上幾盆青松的盆景,以表達我要像青松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永不言棄!

(2)聯想: 動詞。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由於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 聯想是暫時神經聯絡的復活,它是事物之間聯絡和關係的反應。 [示例]

冰心 《去國·最後的安息》:“她覺得翠兒是一個最可愛最可憐的人。同時她又聯想到世界上無數的苦人,便拿翠兒當作苦人的代表,去撫卹、安慰。”

巴金 《真話集<小街>》:“我不是在這裡評論影片,我只想談談自己看過《小街》後的思想活動以及影片給我引起的一些聯想。” 聯想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聯想是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很好。

a. 相似聯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現象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現象,進而產生某種新設想。

b 接近聯想:是根據事物之間在空間或時間上的彼此接近進行聯想,進而產生某種新設想的思維方式。

c 對比聯想:是根據事物之間存在著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況進行聯想,從而引發出某種新設想的思維方式。

D 因果聯想:因果律指對邏輯上有因果關係的事物產生的聯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溼,會想到可能是夜間下過了雨。

10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11 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13、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14、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15、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16、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17、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18、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19、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20、其他:

21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a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定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b、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c、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22描寫方法:細描與白描

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質樸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魯迅在《作文祕訣》中寫道:"白描卻沒有祕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南腔北調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對父親的描寫就是這樣。也可以說,白描實際上是用敘述的方式進行描寫。 23

(1) 刻劃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丁玲說:"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

那麼,有哪些人物描寫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寫(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和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兩種。

(2)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與之發生直接關係的那種外界條件--社會和自然的描寫。 環境描寫分為兩類: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貓寫 24 縮寫、擴寫、續寫、改寫 (1) 擴寫:

擴寫就是在不改變原文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將篇幅較短的文章加以充實、擴充套件,使它的內容更加豐富,情節更加具體,成為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

擴寫要著重擴充那些與表達中心思想關係密切的主要內容,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用事實說話,用形象表達。擴寫要求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思想更加鮮明深刻,語言更加形象生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擴寫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忠於原文,不能改變原文的體裁、人稱、主題,主要情節與原文保持一致,增寫的內容要緊緊圍繞原文的主題,突出重點,合情合理。不能隨意發揮,任意改變體裁、人稱。第二,要進行合理想象,增加從原文擴充套件的細節描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也可以增加一些議論、抒情。第三,要注意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儘量保持原文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第四,擴寫的語言要求簡練、明確。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5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教材建設,推進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國家統編教材的使用,根據省教育廳要求,7月24日至25日,在高安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心組織下,來自全市近100名語文教師代表匯聚高安中學瑞陽校區大會議廳,參加為期2天的國中語文學科教材培訓。

7月24日上午8時30分代表們陸續到會報到簽名,9點開始舉行了開班儀式,負責本次培訓的教研室劉衛星老師主持開班儀式,教育局副局長餘丹峰致開班辭。強調此次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並就培訓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參訓教師要認真聽課,做好筆記,積極參加培訓班組織的各項研討、交流活動。

開班儀式後,首先是觀看了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同志在國家級教材培訓上的講話視訊。朱副部長指出,全體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充分認識到統編義務教育教材的重要意義,它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搞好教育系統意識形態觀的戰略選擇,是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基礎工程;二是要準確理解、把握統編義務教育教材的思想理念和內容,要突出德育為本、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的理念,內容上,要重點明確“四種教育”,即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與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三是要紮實抓好統編義務教育教材的使用,做到高度重視,強化培訓,落實保障措施,加大輿論引導。

7月24日下午2時30分開始,祥符中學的楊輝老師做了《國中語文教材編寫思路與體例介紹》的專題報告。楊老師從部編教材背景、教材編寫思路、教材體例結構、各篇章重點問題等角度剖析新版語文教材,講解生動活潑,演示圖文並茂,為參訓老師深入理解新版部編教材很好的打開了一扇窗戶。

7月25日上午8時30分開始,高安二中張會敏老師做了《統編七年級語文教材分析與教學重難點解析》的專題講座。張老師結合使用人教社統編教材的情況及生動鮮活的事例,重點闡述語文教學要提升教學立意,以德“育人”,並指出加強語文素養浸潤是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為我們今後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

7月25日下午2時30分開始,高安中學瑞陽校區陳素娟老師做了《統編七年級語文教學指導與施教建議》專題講座。陳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調查研究的結果、自己平時上課的點點滴滴和曾經參與命題活動的經驗,以循循善誘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為參訓老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最後,教研室劉衛星老師做了總結性發言,高度肯定了這次培訓組織得力、安排緊湊、講課精彩、學習認真、非常成功!並再一次強調了本次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對廣大參訓老師回去後將中央關於加強教材建設,推進義務教育歷史學科國家統編教材的使用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並提出殷切希望:相信高安語文教學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定會創造出真正的“高安語文教育品牌”! 最後劉老師宣佈培訓班圓滿結束。

總之,通過培訓,將有助於帶動學校的教育科研,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工作,是提升專業成長的好機會。通過培訓,廣大語文教師能正確理解和把握部編教材在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編寫思路。參訓教師感到獲益匪淺,紛紛表示,要儘快將培訓收穫轉化為教學實踐,用新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高安的語文教育一定會實現劉老師提出的創造出 “高安語文教育品牌”的目的!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6

日月如梭,驀然回首,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又告結束。回顧這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感慨頗多,特小結如此。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又良莠不齊,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齲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後的精思熟慮,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7

通過這次國家計劃培訓,我有機會聆聽各位專家教誨,有機會和一流老師交流,有機會集中精力系統的學習和反思我較為系統的學習了國中語文幾位教育專家的教育教學理論、課堂問題診斷及全新學法指導,感覺思路清晰,明確教學目標,給自己今後教學指明瞭方向,收穫頗豐。

1、語文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二者不可偏頗。於漪老師告訴我們語文科其實是發揮它的工具性來實現它的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

1、語文教師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個連自己都沒有個性化解讀能力的教師怎麼能培養出有個性化閱讀行為的學生呢?

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解讀是份內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時間來有些教師忽視了、缺失了,課是上得熱熱鬧鬧,可就是沒有真正走進文字,沒有顯現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和多姿多彩。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教師遠離了文字,在文字的邊緣上躑躅?

唯有讀懂、“吃透”教材,後續所做的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尋找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啟發思想的方法才會發生效益。從內部上講,教師要不斷學習,學會閱讀,讓閱讀成為自己一種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唯有如此,才能錘鍊出內功,“吃透”教材,才會引來源頭活水。

作為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實踐的一線教師,我以為,目前至少在國中語文教學中還是應傳授相關的漢語知識、文學知識和文章學知識的,應當為學生語文學養的大廈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矗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回到二十年前生硬灌輸、機械訓練的知識教學狀態,因為今天知識教學的出發點和目的地不同了,教學行為自然要隨之改變。

走進國培,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到了你們,而是遇到你們才是我最好的時光。”

感恩遇見,讓我有幸加入_縣國中語文教師。在這裡,一群教育追夢人,相互支援,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為期兩天的線下集中研修學習,讓我收穫頗多,也讓我不斷在反思自己:在教師這條道路上,工作整整八年的我到底成長了多少?

一向笨拙的我,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儘量要求自己勤奮、務實,然而卻少了激情與活力,缺乏方法與技巧。往往只會覺得工作累而乏,甚至有時會覺得自己的狀態到達瓶頸。其實,更多時候禁錮自己思想的'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思想活動圈,不出去走一走,不出去看一看,真的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從而少了幸福指數。_教授的講座《課題研究與名師成長》,頓時讓我頓悟: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勤奮且幸福的教師,而真正能讓自己成長的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深刻的反思。

x教授問大家:“什麼是教學?是教書?還是教人?”他認為教師的教學,更多是教人。既是教他人,也是教自己,讓他人萌生出一種生而為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讓每一個教師首先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驕傲和自信。

“教師每天工作在學校,雖然沒有遠方,但不能沒有遠景。”其實,教師的遠景就在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正如x教授所說的,教師要嘗試著從習以為常的教學中發現不尋常的地方,如教學的改變對於教學效果的影響、教師不同的言語激勵對於學生信心的提升等。當教師能夠開啟教育觀察和教學反思的雙眼時,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悄然開始,課堂內新的生長也就悄然開始,尤其是對於教師自身而言。從此以後,每一個學生都有點不一樣了,每一堂課都有不一樣的期待。

葉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石鷗也講:“教學中有很多對人來說至關重要卻難以僅憑藉知識去理解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只能憑個體的情感、直覺去感受去領悟。只有與學生的體驗溶化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活知識,才真正是有意義的。”是的,唯有將學習的知識,通過實踐與活動的展示,及時發現問題並不斷總結與反思,這樣才能真正地成長!

感恩,研修路上最美的遇見!我將以空杯的心態,不斷加強學習與反思,努力促進自己的成長!借用樂樂老師的一句話說就是:養德,儲能,反思,創新,實現自我,種福他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我的心情也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因為我即將去南師大參加國中語文短期培訓,這必將能有效改變我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技能,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確實讓自己學有所得,特制定一套自我研修計劃。

3、通過理論聯絡實際,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努力探求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8

特點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敘述、描寫、議論。

以解說或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類別等或物理的含義、特點、演變等為主要內容。以客觀、準確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傾向。

分類按說明物件分事物說明文:解釋、介紹實體性事物,如《中國石拱橋》。

事理說明文:解釋、說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寫作方法分介紹性說明文:一般是介紹實體(建築、用品等)事物,《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描述性說明文:說明與描述結合,形象具體地說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藝色彩,如《看雲識天氣》。

記述性說明文:說明結合記述,常用以說明事物的.發展或生產操作過程《縮微圖書》

闡釋性說明文:說明結合議論,闡釋抽象的事理,《沙漠進軍》。

按功用範圍分一般說明文:說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說明文,如《統籌方法》

科技說明文:說明文科技產品或高新科技知識的說明文,如《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

應用說明文:以說明書、簡介、規則、為主要樣式的說明文,如《從宜賓到重慶》。

方法下定義:用判斷句對事物的本質特徵作簡明、概括的說明

舉例子:列舉例項對事物作具體的說明

分類別:按照一定標準、角度對較複雜的事物進行分類,再逐一說明

打比方:運用比喻方法,對事物或勢力進行形象化的說明

作比較:將此事物與彼事物進行比較,說明此事物的特徵,作比較有橫向比較(類比對比)和縱向比較兩種

作引用:引用經典、文獻、名言、詩詞、歌謠、傳說等進行說明

列數字:確數,用準確的數字資料加以說明。概數,用概數對事物作準確說明

列圖表;通過畫圖,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對事物進行說明

順序

空間空間方位、地點位置的轉換順序如東西南北中、前後左右等。如《故宮博物院》

時間以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說明,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邏輯1、現象-本質2、特點-用途3、原因-結果4、整體-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體如《大自然的語言》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9

20__版語文課程標準“新鮮出爐”,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我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學習,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變化:第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到課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現在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第二,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第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結合課程內容,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第四,增強了指導性。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強了學段銜接。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課程學習重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並能夠活學活用。

另外,各學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為了四個部分: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更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方面也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主題,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多注重學生的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建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多組織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也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邊實踐邊思考……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0

寫作背景

作者魯迅於1898年第一次離開老家紹興,“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吶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後一次回故鄉紹興接他的母親等人來北京居住。從《魯迅日記》中可以瞭解這次回鄉的經過:1919年9月,魯迅賣掉了紹興的老屋,添了些錢,買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彎宅第。11月修葺完畢,21日“上午與二弟眷屬俱移入八道彎宅”。26日魯迅“上書請歸省”。12月1日,由北京動身回老家,4日晚“抵紹興城,即乘轎回家”,在家鄉處理搬遷事務,大約住了二十來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紹興”。29日中午抵達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約29天。《故鄉》的故事情節便是根據這段生活經歷演繹而來。不過這只是觸發故事的一點,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卻是更為廣闊深邃的社會背景。

字詞解釋

1.既然:這裡是已然的意思。

2.陰晦(huì):陰沉昏暗。

3.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4.影像:這裡是印象的意思。

5.心緒:心情。

6.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處居住。

7.謀食:謀生。

8.寓所:寄居的房子。

9.猹:作者1929年5月4日給舒新城的信中說:“‘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 ”

主要內容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表達思想: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主題思想

《故鄉》的主題思想是:這篇小說以"我"回到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20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1

20xx年7月19日至7月23日,國中語文學科教師暑期培訓在縣進修學校舉行。在為期四天半的培訓中,各位專家、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講座和課堂展示。先後有文山中學劉精錚老師高效課堂對症下藥的講座;城北中學何為龍老師激情澎湃倡導的語文味;文山中學羅海英老師聲情並茂閱讀教學的嘗試;上海文來中學繆嫻老師的文言文閱讀三層面教學以及周盛開、廖建林和餘玲娜各具個性的發言。再有極具教學天賦劉紅秀、戴立華、曾貴芳和繆嫻等四位女老師的課堂展示令在堂教師品嚐到課堂教學美餐。還有學員妙趣橫生的點評與取得真經的專注。當然還有進修學校精心準備,班主任始終陪伴的辛苦。這一切使我們在學習中進步,這正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我們參加此次培訓學習後再次深刻領悟到的真諦。

首先,我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發展,教學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更新。聽了各位專家的報告和講座,我明白了現代教育對教師成長髮展提出的新的、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我對教學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發展。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和優質課,新穎獨特的教學理念,嫻熟實用的教學技巧,適合當代國中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背景介紹、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機智點撥等,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專家們對散文、小說、詩歌等的教學建構思想,無疑是給我們在一線從事國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教學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老師,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應是一個教育科學的研究者,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材,關注社會,關注學科的發展;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經常進行案例研究,把教學看成是一種藝術,一種追求,讓自己擁有先進的課改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運用講座中的科學方法指導自身的教學工作,爭取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其次,經典課例分析,開闊了我的視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應該是全面系統的語文學科本位知識。在學習中,每一天都有感觸,每一天都有收穫,每一天都有驚喜,聆聽了專家的一場場精彩講座,我獲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靈的洗禮。通過專家引領,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國中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通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我準確地把握了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各類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的重難點,認識並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討論和交流的環節上,讓我知道了現在語文這門課在全國大背景下的現狀和發展。專家通過教學的課例,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第三,專家講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設計教學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們,對教材研究不夠,教學設計不精,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待改進,對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中的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舊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教學過程注重於教而學的重視不夠;結果學生的語文思維訓練不夠,能力提高緩慢,情感薰陶不深入。

通過專家講解,我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學習環節完整,聯絡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信念,讓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四天半的培訓當,各位老師和各位專家用詳實的案例、豐富的資訊、風趣的語言,引導著培訓學員,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和啟示作用。通過學習,相信接受培訓的教師將繼續努力,在總結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經驗的推廣;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思考、探究,爭取讓高效課堂工作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幸福高效。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2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安繼芳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崔雲巨集老師幽默的語言,郭海瑞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郭海瑞老師在教學《搭石》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安繼芳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崔雲紅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著學生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安老師所執教的《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安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安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安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安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匯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3

二種語言型別:口語、書面語。(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二種抒情:1、直接抒情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種事物或情況抒發感情,由於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時的語言往往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1)為抒發感情而選擇某種形象(2)針對形象直接抒情

2、間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過其它方式來抒發感情,語言比較冷靜客觀。(1)借人物之口來抒情。(2)通過特定的語調來抒情。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語句簡潔、明瞭,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連貫、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三種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

(3)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包括六種:①一般←到→個別②現象←→本質③原因←→結果④概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4

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過程。數學教學的思維訓練,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陣地,要把思維訓練貫穿於數學教學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習思維動機。

動機是人們“需要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映”,它是人們行為活動的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思維的動機,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要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呢?這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從學生自身生活需要出發,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這一教學內容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同時,就產生了按比例分配這種新的分配方法。教學時可這樣設計一個問題:一個車間把生產100個零件的任務交給了王師傅和李師傅,完成任務後要把0元錢交給他們做工費。結果王師傅加工了60個零件,李師傅加工了40個零件,這樣把0元加工費平均分給他們合理嗎?從而引發學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維動機。

這種設計教學既滲透了“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思想,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起來了,自然會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是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

二、理清思維脈絡。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寓於知識發展之中的。在教學中,對於每一個問題,既要考慮它原有的知識基礎,又要考慮它相關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逐步形成知識脈絡。我們教學的關鍵在於使學生的這種思維脈絡清晰化,而清理思維脈絡的重點就是抓住思維的起始點和轉折點。

1、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起始點。數學知識的脈絡是前後銜接、環環緊扣的,並總是按照發生——發展——延伸的自然規律構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也是從已有的經驗開始,這就是思維的開端。從學生思維的起始點入手,把握思維發展的各個層次逐步深入直至終結。如果這個開端不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或思維特點,就會感到問題的解決無從下手,其思維的脈絡就不會在有序的軌道上發展。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這一內容時,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與按比例分配的關係,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為學生掃清了知識上的障礙。有如:解答應用題時,從問題入手逐步深化認識,不但能夠解決思維過程中無從下手的問題,而且有利於使學生的思維沿著起點發展,培養思維的流暢性。作為數學教師中思維訓練必須從思維發生點起步,以舊知識為依託,並通過“遷移”、“轉化”,使學生的思維流程清晰化、條理化、邏輯化。

2、引導學時抓住思維的轉折點。學生的思維有時會出現“卡殼”現象,這是思維障礙點。此時教學應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促使學生思維轉折,並以此為契機促使學生思維發展。如:甲乙兩人共加工一批零件,計劃甲加工的是乙加工的五分之二。實際甲比計劃多加工了34個,正好是乙加工零件個數的九分之七。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學生在思考時雖然能夠準確地判斷出五分之二和九分之七這兩個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個數為標準量。但是這兩個標準量的數值並不相等。這樣,學生的思維出現障礙,教師應立即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開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個數是乙的五分之二”,這就說明甲、乙計劃加工的零件個數是幾比幾,正好是乙加工零件的九分之七。又說明甲、乙實際加工零件個數是幾比幾。這樣,就將以乙標準量的分率關係轉化為以總個數為標準量的分率關係,直至解答出這道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由分數聯想到比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思維發生轉變的過程。抓住這個轉折點,有利於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有利於發展思維的培養。這樣幫助學生理清思維脈絡,注意思維過程中的起始點和轉折點,才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思維訓練的重點所在。

三、培養學生思維方法。

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常常需要把面對的問題通過轉化、分析、綜合等變化成已知的數學問題。在這個思維過程中要依據具體情況恰當地運用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求同與求異、一般與特殊等思維方法。

思維是通過分析、綜合來進行的。分析的方法應用在數學教學之中就是由問題入手,逐層確定解決問題的條件。綜合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就是由條件入手,逐層確定解決的問題。國小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教學中,結合知識內容,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有些數學知識之間既有差別又有聯絡。恰當地運用求同與求異的思維方法,通過對相關知識的比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數學知識一般性與特殊性,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知一般與特殊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樹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靈活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此,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於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實施素質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5

一、網路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利用平臺認真聆聽了專家的精彩講評,積極參與同行們的交流討論,天天趴在電腦前看視訊、讀文字、寫作業、發評論,感受頗深,收穫很多。專家們的講評以及優秀課例,使我從理論的高度瞭解了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研修過程中,我曾向自己提出諸多問題:多媒體語文教學的優勢是什麼?多媒體語文教學的弊端有哪些?多媒體教學存在的誤區在哪裡?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呢?等等……。

二、這次遠端研修使我進一步明白了《新課程標準》主要體現了素質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別是把發展人的綜合素質作為提高學生能力的前提,真正實現通過國中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從而改變被動和枯燥的“接受型”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在做中學,在學中用。讓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實踐以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其思考、分析、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三、多媒體走入語文課堂,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

四、合理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多媒體課堂教學形象、生動、直觀,更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每位教師要根據語文教學的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做到合時宜,使其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五、正因為多媒體技術有很多優點,它才得以迅速地發展,被大量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來。現在教師們學電腦、用電腦備課、上課蔚然成風。一些教師們更是“眾體皆罷,獨尊多媒體”,純粹以多媒體替代小黑板,以用多媒體時髦而自得。然而,“人無完人,金無赤金”,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多媒體也有它的缺點,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忽視了這點。

六、通過研修,我覺得還應努力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改的核心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成功意識的培養。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總之,通過這次國中語文遠端研修,我收穫很大。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使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我們的教育事業發展壯大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6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總結:所以說做什麼題目都要講究方法的,以上題目不要循序漸進的做題,先找容易做的。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7

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誦坤,字銘堅,號頡(jié)剛;小名雙慶,筆名有餘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理解詞義

1.譬如:比如,例如。

2.視察:察看,審察。

3.三皇、五帝:傳說中遠古時代的帝王,說法不一。

有的說,三皇指伏羲、神農、女媧。據《史記》,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4.腐草為螢:語出《禮記·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為螢火蟲。

5.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攻擊。

6.盲從:比喻自己沒有主見,沒有原則,沒有見地,隨著別人說話、做事。

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語出《孟子·盡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書》,倒不如沒有《尚書》,後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於書本。

8.辨偽去妄:(對一些事物)要善於辨別,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虛假的。

9.大儒:舊時指學問淵博的著名學者。

10.停滯: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展。

課文主題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8

作為王村鎮中心國小語文教研組的一員,我很榮幸就李老師執教的《尊嚴》這一節課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做觀課報告。我觀課的角度在與“教”,在於李老師在她一節課的教學中是否落實了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生本高效。

要實現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打破現有的教學常規模式,首先就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李老師的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課前李老師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李老師對預習卡進行了如下設計: 1、這篇課文我讀了幾遍,達到了什麼要求;2我學會的生字;3、我積累和理解的詞語;4、課文主要內容; 5、在預習過程中我搜集到這些資料;6、我困惑的問題。上課之前,學生都根據自主預習卡的引導,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從識字寫字,到朗讀概括,質疑問難。每個學生來上這堂課都是有準備的。先學後教為高效課堂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二步:檢查預習、鞏固預習。這一步李老師重點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李老師基於學生預習卡上生字出錯的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瘦”和“善”。在對課文內容的檢查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建議:根據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生再進行二次概括,對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做到有效訓練。)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三步:構建話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這一步李老師緊扣學生預習中困惑的問題,迅速梳理歸納,找準文章的切入點,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話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當中感受到年輕人的尊嚴?”。話題是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生成的,更能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自己默讀,邊讀邊思考、標畫、寫感受;又讓學生在小組之內合作探究;然後再指名全班交流。在這裡李老師既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又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四步:點撥提升,學習表達方法,昇華情感。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李老師用時最長的一個環節,也可以看出是李老師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李老師抓住了文字的精要之處——也就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即不僅要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可以表達內心,在閱讀和習作中還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動作、神態把人物形象寫具體。李老師在學生的交流中利用換掉關鍵詞句比較體會,角色體驗,朗讀感悟等教學策略,讓學生體會“目光頓時灰暗了”這一典型的神態和“喉結上下動了動”這一典型的動作,對錶現年輕人自尊、自愛、自強的高尚品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這樣寫,年輕人擁有尊嚴的人物形象才更鮮明更具體。李老師課堂上的著力點真的是少而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展現了課堂的高效性。李老師實現了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華麗轉身,把語文課上的更有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五步:拓展學法,讀寫結合。如果說閱讀是讀者與文字和作者對話的過程,那麼,寫作則是提高並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的過程。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中的讀寫目標。我們看到李老師並沒有停留在教給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而是接著進行片段練習,讓學生給文章“補白”——演一演、想一想、並寫一寫傑克遜大叔又會有哪些典型的神態和動作。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順向遷移。李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與,給文章“補白”之後反問學生:為什麼作者只寫了年輕人的典型神態和典型動作,卻沒有寫傑克遜大叔的呢?為什麼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沒有對兩個人平均用力呢?(學生說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年輕人哈默,而不是傑克遜)李老師順勢總結:在同一篇文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建議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和習作中關注文章的主要人物。這一步拓展和提升堪稱精妙!語文即是訓練語言的學科,學生通過學語文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也才更具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六步:推薦閱讀,遷移延伸。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所學的內容應該更寬泛,教學的開度應更大,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真正實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因此,遷移閱讀能力,拓展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是生本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從課前交流“超級模仿秀”;到課堂上構建話題、朗讀感悟、抓點提升;到最後的拓展閱讀。李老師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思路清晰,環環緊扣又層層遞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相輝映,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得以充分落實,實現了生本高效。衷心祝願,在這些年輕老師的帶動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19

特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可兼用其它表達方式;以鮮明的態度表明觀點或主張;以充分的材料證明其觀點或主張。

要素論點-對所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觀點、態度。論點有中心論點、分論點兩種,有的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中心論點、分論點均有。

論據-對論點進行證明的材料、依據。論據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類。

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論證有歸納法(個別到一般)和演繹法(一般到個別)兩類。

分類立論文-從正面論述其觀點、說明其觀點的正確,如《懷疑與學問》。

駁論文-對反面論點進行駁斥,確立起正確觀點。

結構

基本結構引論-開頭部分,提出問題。

本論-主體部分,分析問題。

結論-結尾部分,解決問題。如《談骨氣》開篇提出論點,並作解釋和分析,後用三個例項三個方面證明論點,最後提出號召。

論證結構並列式文章的層次、段落之間、論據之間是平行的、並重的、《紀念白求恩》

對照式論述中把兩種事物作對照,如《想和做》。

層進式論述的層次一層比一層推進、深入,如《談骨氣》。

總分式先總後分

先分後總如《哨子》

總-分-總如《談骨氣》

方法

例證法運用典型事例說明觀點,如《理想的階梯》中列舉了愛迪生、魯迅、巴爾扎克等例。

引證法引用經典或名言、諺語等證明論點,如《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中引用了達爾文、黑格爾、戴維、歌德等名人的話。

喻證法藉助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論點,如《批評與自我批評》中用“打掃衛生”、“洗臉”來比方。

對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對比說明論點,如《理想的階梯》中用“沒有理想的人”“不愛惜時間”與“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對比論證。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20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在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我也常常把《語文課程標準》拿出來翻看對照自己的教學,看看是否有不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雖然平時常看《語文課程標準》,但總覺得自己瞭解的內容淺之又淺,只能看到表面的內容,並不能觸及到深層次的內涵。

十年釋出一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__年版)》終於在20__年4月發行了。這一次新課標釋出後,我迫不及待地下載進行瀏覽閱讀,如獲至寶。但是讀後卻有些迷茫,這次的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確實有些大,有些內容更是感覺理解不透徹。幸好,在4月30日上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了一場公益直播,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國民主講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

在講座中,鄭教授不僅為我們梳理了新課標的主要變化,新增加的內容,講解了課程的有關知識,並對命題、質量檢測、教師培訓等內容都給出了建議,讓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再也不只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與系統性。比如鄭教授所說的核心素養的內容指向變化,從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轉為重視學生的應然狀態也就是學習成果,這個嶄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好好揣摩才能真正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

鄭教授的講座時間很快就結束了,讓我意猶未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__年版)》我還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為我所用,用於學生。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21

《最後一頭戰象》這節課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與臺上的孩子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動容的悲情故事,結識了一頭有血有肉、重情重義、 善良忠誠的戰象嘎羧,並與戰象嘎羧一同經歷了生命大限將至時的心路歷程——從英雄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時的英武豪邁,從重臨舊地時的深切緬懷到安葬 自己時的坦然安詳,真是:英雄垂暮近黃泉,重披戰甲憶當年。憑弔故地念戰友,莊嚴歸去共長眠。

聽這節課總體感覺是:教學思路在清晰連貫中蛇行,教學環節在自然流暢中游走。動態生成中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氣定神閒中透露教師的紮實功底。之所以這麼 說,是因為這是一節本色的語文課堂。本色語文,就是讓學生徜徉在內涵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觸控語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去關照語言 文字,用語言文字滋養稚嫩的心靈,用自己積澱的語言文字去放飛心靈。本色語文就是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語文的魅力在語文裡。這節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本色匯入。緊扣題目中的“戰象”,以一句“你們見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引領學生快速進入了文字的第一自然段,在物件兵的介紹中學生感受到了戰象在戰 場上的作用,它們不光馱著象兵浴血搏殺,還像一位勇猛無謂的展示奮力殺敵,“長鼻劈敵”、“象蹄踩敵”,它們像象兵一樣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它們哪裡是 象,分明是戰士,是士兵。對這樣的戰象,未曾走進故事,便已肅然起敬。在瞭解了戰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後,老師很自然地引出最後一頭戰象——嘎羧。這樣 的匯入方式沒有花架子,充滿了語文味,劉老師是在用語文的方式匯入新課。

2、本色理解。閱讀理解過程以一個主問題(核心問題)貫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課文又是怎樣來表現它的情感的呢?”,這個問題牽一髮而動 全身。在這個主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首先走進了“段落”的叢林——披掛象鞍,快速閱讀,感受戰象的所作所為;然後又走進“句子”的叢林 —— 找最能表現嘎羧物件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畫體味交流。此時,學生已經走進了語文的叢林中去感受體味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但這還不夠,老師又繼續引領學生在 密林中探幽尋蹤,那就是抓詞語——你覺得哪個詞最能表達嘎羧物件鞍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戰象嘎羧動作、神情的關鍵詞語來交流體會,摩挲、淚光閃 閃、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別重逢。因為動物是沒有語言的,也沒有為常人所明瞭的表達方式,但它們的行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們豐富的心理變化與情感起伏。抓 住這些舉止神情就能走進它們的內心世界。於是,學生從這些關鍵詞語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湧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憑弔戰場部分,劉 老師同樣引導學生由段到句到字詞,抓住“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體會嘎羧對戰友的無限緬懷,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戰鬥場面的無比留戀。可以 說,在整個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老師始終關注文字中的語言因素,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和依託,不僅讓學生搞明白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是什麼”,還讓學 生搞明白這些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即“表達的是什麼”,還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的,即“怎麼寫的”。我一直認為:只有鉚定語言文字的閱讀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3、本色結課。本色的語文課不僅讓學生去觸控語言文字、關照語言文字、感悟語言文字,還會放飛語言文字。這節課的最後,劉老師安排了一個“練筆”環節,讀 寫結合——臥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話想說,它想說些什麼?你看到靜靜躺在墓坑裡的嘎羧,又想說些什麼?從兩個內容中 任選其一寫話。可以說此時學生已經體會到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對這位“戰鬥英雄”充滿了無限的敬意。老師用一種語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傾吐心聲、抒發情懷 的機會。於是學生的情感在放飛,語言文字在放飛。聽著學生髮自肺腑的心聲,我們感受到飽含真情的語言文字是溫潤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本色語 文的美魅力。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有人說是“無痕”,我還想說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態”!

最後,由衷地感謝這次研修以及為我們講課的這些優秀教師,為我們奉上這樣一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些優質課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帶給 我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鮮亮麗的背後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打磨和歷練,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種擁有叫付出,有一種付出叫幸 福。就讓我們像這些優秀教師一樣,繼續執著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大道上,讓幸福在付出中昇華!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22

我想對自己說:成績與理想

首先,考前準備不充分是原因之一,在月考的前幾個晚上,我也很努力的複習著,但學習的效率似乎並不是很高,總是時間過了一大半,複習到的知識點卻很少,並且掌握的不太牢固,不能靈活的舉一反三,造成了複習的總知識面不廣,重點難點理解的不夠透徹。

其次,課堂上的知識點總是停留在老師所講的知識範圍內,不能擴充套件開來,加以探究,上課雖然認真聽了,但對老師講的重難點內容和試題總是持一種“半懂半不懂”的思想,所以自己做類似題目的時候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這也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總是沒有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正確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方法很單一,考試時總是粗心大意,丟了不少分,自己明明可以達到的目標,考出來卻差了一大截,當然,反思歸反思,說出來了就要做到,行動才是言語的最好表現形式。

為此,我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幫助更快更高效提高學習成績:

第一,在課堂上,保證認真聽講的前提下,多開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要總悶在心裡,還有就是在討論問題方面,多聽取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更客觀全面的解決問題,第一輪總複習已經全面展開,這是會考衝刺的第一步,我的弱項是理科,在這方面我要多下點功夫,當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書本上的知識過一道很重要,老師們也時刻強調著,我在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今後一定要改善,時刻提醒自己做到全面複習,不丟三落四,加強基礎練習,提高探究能力,向全能發展。

第二,在家裡,放學回家後堅決抵制電視,多看書寫作業,晚上覆習時不浪費一分一秒,堅持完成每天該做的任務,各科課本都要提前去複習一遍,要比老師“快一步”,一定要自己獨立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效率,做到合理分配時間,做好時刻應屆畢業會考的準備。

努力努力再努力,相信,有汗水就會有回報,有總結就會有進步,會考,我準備好了!理想的成績奠定夢想,成績的理想奠定未來!!!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23

通過這次國家計劃培訓,我有機會聆聽各位專家教誨,有機會和一流老師交流,有機會集中精力系統的學習和反思我較為系統的學習了國中語文幾位教育專家的教育教學理論、課堂問題診斷及全新學法指導,感覺思路清晰,明確教學目標,給自己今後教學指明瞭方向,收穫頗豐。

一、教學理論獲得了提升。

對語文課的性質、要求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1、語文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二者不可偏頗。於漪老師告訴我們語文科其實是發揮它的工具性來實現它的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

2、語文課應該重視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表達。

二、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理解:

1、語文教師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個連自己都沒有個性化解讀能力的教師怎麼能培養出有個性化閱讀行為的學生呢?

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解讀是份內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時間來有些教師忽視了、缺失了,課是上得熱熱鬧鬧,可就是沒有真正走進文字,沒有顯現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和多姿多彩。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教師遠離了文字,在文字的邊緣上躑躅?

唯有讀懂、“吃透”教材,後續所做的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尋找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啟發思想的`方法才會發生效益。從內部上講,教師要不斷學習,學會閱讀,讓閱讀成為自己一種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唯有如此,才能錘鍊出內功,“吃透”教材,才會引來源頭活水。

作為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實踐的一線教師,我以為,目前至少在國中語文教學中還是應傳授相關的漢語知識、文學知識和文章學知識的,應當為學生語文學養的大廈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回到二十年前生硬灌輸、機械訓練的知識教學狀態,因為今天知識教學的出發點和目的地不同了,教學行為自然要隨之改變。

走進國培,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到了你們,而是遇到你們才是我最好的時光。”

國中語文期中總結 篇24

今天,我聽了某老師執教的《 》一課,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豐厚的語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教學中既有創新,又求真務實,充分突出新課標中所規定的目標。本節課教師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運用多種朗讀法和自主學習,探究質疑等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堂課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學習,下面我就本節課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準確、適宜。

目標的制定,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較為全面、具體適宜。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現了語文科和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清晰、合理。

1、教學思路的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符合學生的實際。 2、教學思路的設計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一新鮮的感受。 3、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

4、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 三、教學環節緊湊、科學。

1、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有效組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更多是參與者的作用。

2、教師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主動性和創作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3、教師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合理的安排課堂結構,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科學、恰當。

四、教學方法、策略恰當得體。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適當,針對性強,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注重交給方法,培養能力,注重引導學生。

1、導語:教師採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朗讀課文:教師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注重朗讀技巧。。。。。。。。。還注意朗讀的方式方法。。。。。。 掌握朗讀的技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3、疏通文意,欣賞課文:要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對課文的研讀分析,老師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這些問題緊扣教學目標,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學習,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另外教師還選擇了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課文主旨,從而讓學生會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突破本節課的情感目標,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鑑賞能力。 五、教學效果良好。

1、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本節課較好的達成了預期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實效性較強。

2、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

3、培養了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學校過程中建立信心。如:讓中等生和學困生多表現,然後多表揚他們。 4、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思考,討論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5、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