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通用16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62W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數學教師,我覺得作為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愛他們,包容他們,我相信好學生是誇出來的,我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或許在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關愛他們。對如何有效教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通用16篇)

1、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

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注意新課匯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數學。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中學數學研修正在逐漸由“經驗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體發展。在我們看來,課改與教研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我們還要把教後記只注重對具體實踐結果的粗淺回顧,提高到對實踐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時有效地利用數學教師的部落格,與同行交流思想,為學生提供服務!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2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

a2-2ab+b2=(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裡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an+bm+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an)和(bm+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a(m+n)+b(m+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

=a(m+n)+b(m+n)=(m+n)(a+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2.運用公式x2+(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須先將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且這兩個因數的代數和等於一次項的係數.

2.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①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於一次項係數.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後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號,再算乘方,然後乘除,最後算加減.(八)分數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5.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6.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化為整式運算。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號.

10.對於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後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後結果,如果是分式則應該是最簡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的a倍(a≠0)等於b,求這個數。用x表示這個數,根據題意,可得方程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係數,b是常數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過的只含有數字係數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於零。1.分式2.二次根式3.三角形4.一次函式5.四邊形6.相似7.簡單概率統計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裡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an+bm+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an)和(bm+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a(m+n)+b(m+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2.運用公式x2+(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須先將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且這兩個因數的代數和等於一次項的係數.

2.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①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於一次項係數.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後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號,再算乘方,然後乘除,最後算加減.(八)分數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5.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6.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化為整式運算。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號.

10.對於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後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後結果,如果是分式則應該是最簡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的a倍(a≠0)等於b,求這個數。用x表示這個數,根據題意,可得方程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係數,b是常數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過的只含有數字係數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於零。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3

平方根表示法

一個非負數a的平方根記作,讀作正負根號a。a叫被開方數。

中被開方數的取值範圍

被開方數a≥0

平方根性質:

①一個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

③負數沒有平方根開平方;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區別:

1、定義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個數不同。

4、取值範圍不同。

聯絡:

1、二者之間存在著從屬關係。

2、存在條件相同。

3、0的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都是0

含根號式子的意義: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a的負的平方根。

求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數型別:

①想誰的平方是數a。

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

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後等於a的正數。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4

知識要領:非負數,顧名思義,就是不是負數的數,也就是零和正實數。例如:0、3.4、9/10、π(圓周率)。

非負數

非負數大於或等於0。

非負數中含有有理數和無理數。

非負數的和或積仍是非負數。

非負數的和為零,則每個非負數必等於零。

非負數的積為零,則至少有一個非負數為零。

非負數的絕對值等於本身。

常見的非負數

實數的絕對值、實數的偶次冪、算術根等都是常見的非負數。

常見表現形式

非負數的準確數學表達是a≥0、│a│、a^2n是常見的非負數。

知識歸納:任何一個非負數乘以-1都會得到一個非正數。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5

1.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2.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4.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5.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6.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7.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8.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9.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 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論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定理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 的內對角

12.  ①直線L和⊙O相交 d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3.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4.切線的性質定理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5.推論1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6.推論2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7.切線長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 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8.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外角等於內對角

19.如果兩個圓相切,那麼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20.   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dr)

21.定理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圓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23.定理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24.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25.定理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27.正三角形面積√3a/4 a表示邊長

28.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 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29.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內公切線長= d-(R-r) 外公切線長= d-(R+r)

32.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33.推論1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34.推論2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 對的弦是直徑

35.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6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注意:能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項式必須是三項式,其中有兩項能寫成兩個數(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項是這兩個數(或式)的積的2倍。

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

其他公式:(1)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例如:a^2; +4ab+4b^2; =(a+2b)^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7

角度制知識:用度(°)、分(′)、秒(″)來測量角的大小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角度制

角度制:規定周角的360分之一為1度的角,用度作為單位來度量角的單位制叫做角度制。

角度制中單位的換算。

角度制中,1°=60′,1′=60″,1′=(1/60)°,1″=(1/60)′。

角度制就是運用60進位制的例子。

角度制中角度的運算。

兩個角相加時,°與°相加,′與′相加,″與″相加,其中如果滿60則進1。

兩個角相減時,°與°相減,′與′相減,″與″相減,其中如果不夠則從上一個單位退1當作60。

測量角的大小的另外一個方法,角度制與弧度制的換算。

主要把握180°=π rad這個關係式。

例如:1度=π /180 弧度30度轉換成弧度值:弧度=30*π /180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β=α+k360°k屬於整數。

知識歸納:除了角度制可以測量角的大小,還有一種——弧度制也可以測量角的大小。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8

對於本學期教研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本學期我校數學組成員由上學期的7人減為6人,雖然人數減少了,但是工作量並沒有減輕,反而加大了,同時,工作質量也沒有因為人員變動降低了,反而還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了。

總而言之,本學期的教研工作進展順利,不但超額完成了學期初工作計劃內的事情,還圓滿完成了校級、縣級甚至是市級安排的臨時任務。

二、主要成績

1.接待實習生及置換生兩批次共計3人次。

2.批閱教案800餘次(平均每位教師每週7節次)。

3.集體備課次總計12次,平均每位教師主備2次。

4.公開課達9次,包括實習生在內,平均每人一次。

5.參與網路培訓、校內外外出培訓活動達29人次,其中網路培訓達18次,平均每人三次(含國家級西南大學中國小教師學科培訓6人次,市級遠端培訓之“評好課”專題6人次、縣級資訊科技培訓6人次),校外培訓學習4人次,省級2人次,縣級2人次;校內培訓7人次。

6.參與校內外聽評課100餘次,平均每人進20餘次。

7.參加校內課賽1人次,獲獎1人次。

8.開展學生活動兩項,分別是數學基礎知識競賽和數學手抄報大賽,數學基礎知識競賽覆蓋全校學生,參與度達100%,發放獎金800餘元;數學手抄報參與學生80餘人,參與度近20%,發放獎金400餘元。

三、經驗及體會

經驗總結:教師是知識的傳承者,教師的素養決定著學生的未來,因此,本學期在教研工作方面,我主要著手加強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對本組教師的教案進行認真細緻的批閱,認真組織本組教師積極開張集體備課活動以及聽評課活動。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又通過開張數學知識競賽、數學手抄報等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體會: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與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聽到更精彩生動的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又可以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心態,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往後還必須加這方面的研究。

四、存在問題

1.組內成員的教學理論水平曾次不齊,導致全校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在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之間都存在差異。

2.組內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儘管有所改觀,但仍需努力。

3.組內成員的專業成長速度緩慢,課後對專業知識的自我提升完善觀念欠缺。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繼續積極開展各項師生活動,豐富師生課餘生活。

2.繼續落實各級相關要求,努力完善組內各項規章制度。

3.加強組內成員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組內成員的業務水平。

4.努力建立和諧平等的教學工作環境,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協作。

5.努力爭取各種大小培訓活動,強化隊伍建設。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9

圓柱體要領:如果用垂直於軸的兩個平面去截圓柱面,那麼兩個截面和圓柱面所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直圓柱,簡稱圓柱。

圓柱體的定義

1、旋轉定義法:一個長方形以一邊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一週,所經過的空間叫做圓柱體。

2、平移定義法:以一個圓為底面,上或下移動一定的距離,所經過的空間叫做圓柱體。

性質 1.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底面,周圍的面叫側面,一個圓柱體是由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的。

2.圓柱體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體的高。

3.圓柱體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圓柱體的側面的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x高,即:

S側面積=Ch=2πrh

底面周長C=2πr=πd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x2=2πr2+Ch=2πr(r+h)

4.圓柱的體積=底面積x高

即 V=S底面積×h=(π×r×r)h

5.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3倍 6.圓柱體可以用一個平行四邊形圍成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x2

6.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分成兩個同樣的部分,每一個部分叫半圓柱。這時與原來的圓柱比較,體積不變、表面積增加兩個直徑X高的長方形。

7.圓柱的軸截面是直徑x高的長方形,橫截面是與底面相同的圓。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0

一元一次方程定義

通過化簡,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最高次項的次數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為常數,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屬於整式方程,即方程兩邊都是整式。

一元指方程僅含有一個未知數,一次指未知數的次數為1,且未知數的係數不為0。我們將ax+b=0(其中x是未知數,a、b是已知數,並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標準形式。這裡a是未知數的係數,b是常數,x的次數必須是1。

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須同時滿足4個條件:⑴它是等式;⑵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數;⑶未知數最高次項為1;⑷含未知數的項的係數不為0。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核心問題

一、什麼是等式?1+1=1是等式嗎?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類:第一類是恆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許的數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的兩邊總是相等,由數字組成的等式也是恆等式,如2+4=6,a+b=b+a等都是恆等式;第二類是條件等式,也就是方程,這類等式只能取某些數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時,等式才成立,如x+y=-5,x+4=7等都是條件等式;第三類是矛盾等式,就是無論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總不成立,如x2=-2,|a|+5=0等。

一個等式中,如果等號多於一個,叫做連等式,連等式可以化為一組只含有一個等號的等式。

等式與代數式不同,等式中含有等號,代數式中不含等號。

等式有兩個重要性質1)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然是一個等式;(2)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為零,所得結果仍然是一個等式。

二、什麼是方程,什麼是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只需看兩點: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含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1,係數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標準形式是ax+b=0(a不為0,a,b是已知數),值得注意的是1)一個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將這個方程化成最簡形式後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但化簡後,它實際上是一個一元一次方程。(2)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數。判斷是否為整式方程,是不能先將它化簡的如方程x+1/x=2+1/x,因為它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數x,所以,它不是整式方程。如果將上面的方程進行化簡,則為x=2,這時再去作判斷,將得到錯誤的結論。

凡是談到次數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兩邊都是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中元數最少且次數最低的方程。

三、等式有什麼牛掰的基本性質嗎?

將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的變形叫做移項,移項的依據是等式的基本性質1。

移項時不一定要把含未知數的項移到等式的左邊。如解方程3x-2=4x-5時就可以把含未知數的項移到右邊,而把常數項移到左邊,這樣會顯得簡便些。

去分母,將未知數的係數化為1,則是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2進行的。

四、等式一定是方程嗎?方程一定是等式嗎?

等式與方程有很多相同之處。如都是用等號連線的,等號左、右兩邊都是代數式,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方程僅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等式中的特例。就是說,等式包含方程;反過來,方程並不包含所有的等式。如,13+5=18,18-13=5都屬於等式,但它們並不是方程。因此,等式一定是方程的說法是不對的。

五、"解方程"與"方程的解"是一回事兒嗎?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取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或判斷方程無解的過程。即方程的解是結果,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詞,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動詞,二者不能混淆。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1

一.圓的定義

1.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

2.平面上一條線段,繞它的一端旋轉360°,留下的軌跡叫圓。

二.圓心

1.定義1中的定點為圓心。

2.定義2中繞的那一端的端點為圓心。

3.圓任意兩條對稱軸的交點為圓心。

4.垂直於圓內任意一條弦且兩個端點在圓上的線段的二分點為圓心。

注: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5.直徑: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半徑: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7.圓的直徑和半徑都有無數條。圓是軸對稱圖形,每條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d=2r或r=二分之d。

8.圓的半徑或直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三.圓的基本性質

1.圓的對稱性

(1)圓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2)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它的對稱中心是圓心。

(3)圓是旋轉對稱圖形。

2.垂徑定理

(1)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且平分這條弦所對的兩條弧。

(2)推論:

平分弦(非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平分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弧所對的弦。

3.圓心角的度數等於它所對弧的度數。圓周角的度數等於它所對弧度數的一半。

(1)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2)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圓周角為直角,它所對的弦是直徑。

4.在同圓或等圓中,兩條弦、兩條弧、兩個圓周角、兩個圓心角、兩條弦心距五對量中只要有一對量相等,其餘四對量也分別相等。

5.夾在平行線間的兩條弧相等。

(1)過兩點的圓的圓心一定在兩點間連線段的中垂線上。

(2)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圓心是三邊中垂線的交點,它到三個點的距離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邊的中點。)

6.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d表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r表示圓的半徑。

直線與圓有兩個交點,直線與圓相交;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沒有交點,直線與圓相離。

四.圓和圓

1.兩個圓沒有公共點且每個圓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外部時,叫做這兩個圓的外離。

2.兩個圓有唯一的公共點且除了這個公共點外,每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外部,叫做兩個圓的外切。

3.兩個圓有兩個交點,叫做兩個圓的相交。

4.兩個圓有唯一的公共點且除了這個公共點外,每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內部,叫做兩個圓的內切。

5.兩個圓沒有公共點且每個圓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內部時,叫做這兩個圓的內含。

五.正多邊形和圓

1.正多邊形的概念:各邊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2.正多邊形與圓的關係:

(1)將一個圓n(n≥3)等分(可以藉助量角器),依次連結各等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多邊形。

(2)這個圓是這個正多邊形的外接圓。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2

點的座標的性質

建立了平面直角座標系後,對於座標系平面內的任何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座標。反過來,對於任何一個座標,我們可以在座標平面內確定它所表示的一個點。

對於平面內任意一點C,過點C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垂足在X軸、Y軸上的對應點a,b分別叫做點C的橫座標、縱座標,有序實數對(a,b)叫做點C的座標。

一個點在不同的象限或座標軸上,點的座標不一樣。

希望上面對點的座標的性質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

國中數學知識點: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關於數學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內容學習,我們做下面的知識講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如果多項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沒有公因式的多項式就考慮運用公式法;若是四項或四項以上的多項式,

通常採用分組分解法,最後運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為:“一提”、“二套”、“三分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否則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題目沒有明確指出在哪個範圍內因式分解,應該是指在有理數範圍內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結果,必須是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相信上面對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考出好成績。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3

教學之路仍在腳下延伸,作為教學之路上的蹉跎前行者,不求夏花之燦爛,但求秋葉之靜美。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保持自己的勤奮和執著,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在中學任職以來,我本著以重實際、勤鑽研、求實效的工作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優化教學常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求真、務實、創新、高效地工作著,現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一片冰心在玉壺——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堅定教書育人信念。

教育事業乃民族大業,振興教育人人有責,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對中學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學生成為教育的中心,愛成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成為教書育人的根本途徑,因此,我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育理念,明確了“用真摯的愛教育每一個學生”,用適合每個學生的方法教育學生的教學工作目標。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我的教學工作。

任職期間,我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應用的同時,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具體表現在:

1、進一步優化教學常規,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圍繞著“什麼是有效的歷史教學?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問題,我作了認真思考和分析,明確了教學思路和重點,一是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我繼續鑽研和解讀新課程標準、考綱和新教材,繼續分析、瞭解學情,關注學生的知識基礎、思想動態,備課做到知識點準確全面,知識體系簡明科學,授課方式藝術多變,感染力強,使課堂教學集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於一體,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二是在鞏固訓練上設底線。即精心設計課後作業和單元檢測,定時定量訓練,全批全改,然後通過講評使學生不僅查缺補漏,明確了知識,而且掌握了高質量完成試卷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入手,因為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才會真正投入到學習中來,做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才會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此,在備課時,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興趣點,設計出激發學生興趣和啟用學生思維的問題;課堂上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學伴關係,給自己的教學風格定位為親切、風趣、激情、廣博,這就是採取多鼓勵、少批評的評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4

①直線和圓無公共點,稱相離。AB與圓O相離,d>r。

②直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稱相交,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割線。AB與⊙O相交,d

③直線和圓有且只有一公共點,稱相切,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AB與⊙O相切,d=r。(d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平面內,直線Ax+By+C=0與圓x^2+y^2+Dx+Ey+F=0的位置關係判斷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於0),代入x^2+y^2+Dx+Ey+F=0,即成為一個關於x的方程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2交點,即圓與直線相交。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1交點,即圓與直線相切。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0交點,即圓與直線相離。

2.如果B=0即直線為Ax+C=0,即x=-C/A,它平行於y軸(或垂直於x軸),將x^2+y^2+Dx+Ey+F=0化為(x-a)^2+(y-b)^2=r^2。令y=b,求出此時的兩個x值x1、x2,並且規定x1

當x=-C/Ax2時,直線與圓相離;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5

圓的知識:平面上一條線段,繞它的一端旋轉360°,留下的軌跡叫圓。

圓心:

(1)如定義(1)中,該定點為圓心

(2)如定義(2)中,繞的那一端的端點為圓心。

(3)圓任意兩條對稱軸的交點為圓心。

(4) 垂直於圓內任意一條弦且兩個端點在圓上的線段的二分點為圓心。

注: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直徑: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徑: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圓的直徑和半徑都有無數條。圓是軸對稱圖形,每條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d=2r或r=d/2。

圓的半徑或直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圓的周長: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叫做圓的周長,用字母C表示。

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

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把它叫做圓周率,它是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無理數),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圓的面積公式: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πr,用字母S表示。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是圓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條弧相等,那麼他們所對的圓心角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心距也相等。

國中數學研修總結 篇16

在授課這一階段應該好好分析學習情況,這是學生學習的進步以及養成很好素養的當務之急,在國中的數學授課中應該具體到每一位學生,弄清楚她們的行為、愛好、想法以及個人思想這一系列的東西對促進教育有重要影響。

儘管當下大多數老師都明白學習情況的掌握十分關鍵,可再進一步的行動中卻發現了很多困難。

1當下的國中數學學情分析態勢

1.1分析方法科學性缺失通過樣本調查,超過半數的教師通過談話和提問的方式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教師進行學情分析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相應的科學合理性。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應該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如問卷調查、談話、前測、後測、練習等,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和學習效果。

1.2分析內容太泛化從調查來看,國中數學教師進行學情分析主要圍繞以下兩點進行:一是分析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無困難和興趣,這是對學生學習需要的分析;二是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班級的整體水平等,這是對學生學習準備的分析。如此的學情分析,沒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個體差異展開,內容粗糙,對教學並無實際指導意義。例如,一位教師這樣進行學情分析:該班學生數學基礎較好,有較強的學習慾望。這是對學生群體的心理和生理模糊特徵的分析,並不是對本班學生具體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分析,這樣的學情分析比較空洞抽象,對改進教學幫助不大。

1.3學情分析的反饋工作沒有落實學情分析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很多教師都只是孤立地把學情分析當作備課的環節之一,沒有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作業練習來設計適應相應學情的教學環節,更沒有根據學情分析的結果來進行後續的反饋與完善工作。例如,在分析“學習需要”時,很多教師在備課環節分析了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卻沒有針對這些可能性設計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的具體措施。針對學情分析的現狀,我認為,要能正確地進行學情分析、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明確兩個問題。一是分析什麼,這就要弄懂幾個概念,包括“已知”、“未知”、“能知”、“怎麼知”,“已知”指的是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能力水平;“未知”包含將要學習的知識和已經學習過了但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能知”就是指通過教學,學生能掌握什麼知識;“怎麼知”是如何學習到知識,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二應該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情分析,不僅需要根據自身的經驗,同時還需要通過實際觀察以及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

2利用學情分析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

2.1根據學情分析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它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屬點,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基礎的教學目標是不科學的,科學的教學應通過分析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來確定教學目標。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正數和負數》這一章節時,先進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過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對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生活中數的應用理解不深。根據對課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摸底調查,制定了本堂數學課的學習目標。一是複習上兩堂課關於有理數的相關知識點;二是在正號和負號在數中代表的意義;三是介紹這些不同概念數的產生背景,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必然產物。這一教學目標不但重視問題解決的結果,而且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及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體驗等。

2.2根據學情分析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只有當孩子們對學習的知識十分喜歡時,就會出現內心的渴望與學習的理由,這樣他們才會有完成目標的積極性,從“要我學”換成“我要學”。如“有趣的七巧板”是一節數學教學活動課,通過本節課可以進一步豐富七年級學生對平面圖形中平行、垂直和角的有關內容的認識,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創精神。就學情而言,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幾何的初步知識——線段、平行、垂直、角的概念,能夠藉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紙等畫線段、平行線、垂線、角。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並不是繪製七巧板,而是藉助七巧板來了解線段的位置關係,然後藉助這套工具來設計和欣賞圖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以及審美,讓充滿好奇心的國中生對七巧板的操作充滿了求知慾,進而讓他們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2.3根據學情分析針對性開展教學“學習需要”和“學習準備”都是學情分析的重點內容,在上每一節新課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特殊群體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譬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涉及的定理、性質、公式較多,且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平時上課都不夠活躍。教學時筆者鼓勵較為積極的學生上臺講解,教師退居傾聽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就促使上臺講解的同學必須先理清思路,組織語言;臺下聽講的同學對這一新穎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參與的熱情高漲。這一變化不僅激發了講課學生的積極性,也給聽課的學生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對於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和鍛鍊語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3結語

總的來說,學情分析並不屬於孤立形式,其實應是教師安排組織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找到有益於自身發展的保證。正確的學情分析,教師不僅僅只注重學生的成績,也應瞭解學生的學習熱情、性格方面、興趣點等,參考教學改革的理念,進一步增強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