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管理創新工作總結3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7W
本文目錄管理創新工作總結鄉鎮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總結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拓寬我鎮團委聯絡青年和整合資源的渠道,充分調動鎮團的委員會的積極性、創造性,按照《中共縣委組織部、共青團縣委關於推進全縣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檔案要求,結合我鎮實際,採取“編制內與編制外相結合、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從7月份開始籌備鎮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截止目前,格局創新工作已全面完成,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管理創新工作總結3篇

一、基本情況

全鎮11個基層團支部,共有團員2147人。通過9月1日召開團組織格局創新選舉大會,共選舉產生鎮團委委員11人,平均年齡30歲,最大的37歲,最小的25歲;大專以上學歷8人,佔73%;鄉村幹部4人,佔36%,致富帶頭人2人,佔18%,學校、公安等單位2人,佔1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抓好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我鎮在黨委的帶領下第一時間成立了共青團北辛堡鎮組織格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對全鎮10個行政村進行了創新錢團組織格局創新前團情調查,對全鎮基本情況、團委幹部配備情況、培訓情況、制度保障、活動開展情況、會議情況等進行充分研究和嚴格把握,並制定了《共青團北辛堡鎮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的目的、任務、實施步驟、操作的具體要求等。確保制定出的方案科學,並切實可行。

(二)深入調研,精心組織,為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奠定基礎

為順利完成本次團組織創新選舉工作,準確地掌握當前我鎮團組織的現狀,制定科學的具體工作計劃。鎮團委集中做了調查摸底和宣傳發動。一是開展基層團組織團情調查工作。深入各村,掌握全鎮人口、產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青年從業分佈情況,分析我鎮團現狀及工作中的突出難題,制定格局創新工作方案。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不僅進一步瞭解各村團員隊伍,同時也加強了團組織與青年的聯絡,進一步瞭解了團員青年的所思所想,為成功開展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提供了先決條件。二是迅速召開動員會,營造氛圍。全面部署團組織格局創新的具體工作,在鎮黨委的支援下,廣泛發動團員青年開好換屆選舉大會,幫助團員青年瞭解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充分調動團員青年的參與熱情。

(三)嚴把“雙關”,規範操作,為團組織工作格局創新工作保駕護航

一是嚴把選人關。對各基層團組織選舉的團員代表進行嚴格把關。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把各基層團組織中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創辦人、青年企業負責人、青年專業市場負責人等優秀的青年推選為團代表。二是嚴把創新程式關。把本次格局創新作為基層團組織團結青年、凝聚青年、充分發揮團員民主權利的過程,在保證廣大團員青年民主權利的基礎下,嚴格按照中共縣委組織部共青團縣委《關於推進全縣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實施意見》懷組〔XX〕8號檔案中的工作要求,以及《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基層組織選舉規則(暫行)》的相關要求,進一步規範選舉的操作流程。

(四)開好“兩會”,紮實推進,做好團組織工作格局創新工作組織保障

一是開好各基層團組織選舉大會。鎮團委指派專人監督各團支部的團員代表選舉工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嚴格按照有關檔案,監督各支部選舉出政治合格、能力過硬的團代表,在充分徵求意見後,在本單位公示七天,報鎮團委稽核。二是開好鎮團委組織工作格局創新選舉大會。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向團縣委提出《關於召開創新組織格局團員代表大會的請示》,待團縣委批覆後,嚴格按照批覆於9月1日按期召開共青團北辛堡鎮組織格局創新工作選舉大會,並邀請鎮黨委副書記等領導以及10名團外人士列席會議。

(五)搞好培訓,引導新一屆鎮團委班子儘快進入角色

邀請鎮黨委副書記王治田同志,對選舉的新一屆鎮團委成員進行為期培訓。王書記針對我鎮全團的重點工作、基礎團務以及基層團的工作方式方法,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為全體委員深入淺出的給予講解,使全體委員深刻理解團組織格局創新的意義,明確下一步的工作目標,理清了工作思路。王書記還介紹了全鎮的中心工作,鼓勵大家緊緊圍繞全鎮中心工作開展團務工作。

三、取得成效

(一)聯絡擴大

團組織格局創新選舉大會後,使我鎮團幹部的配置多元化,團委的代表性廣泛化,團組織的覆蓋全面化。這些變化促使團組織與青年聯絡渠道更加多元化、靈活化和暢通化。以往鄉鎮團委和各村青年聯絡主要依靠檔案傳達,村幹部轉達等方式。模式單一且單向,使團委成了閉門組織,溝通效果不佳。通過組織創新,各行代表進入了團委班子,黨、團會議制度化,實現了“政策精神直達各村,青年需求直達政府,進展效果實時反饋”的互動溝通模式。

(二)形勢擴大

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中,副書記和委員的選配採取編制內外、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根據青年從業分佈特點和產業發展情況,重點從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創辦人、大學生村官中選拔,真正把素質高、能力強、作風實的優秀青年選進鄉鎮團組織,擴大了團組織的覆蓋面,從制度安排、幹部配備、工作指導上切實提高了農村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紮實推進基層團組織民主建設和團幹部隊伍建設,更好地團結帶領團員青年在建設富裕、文明的京畿強鎮發揮生力軍作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鄉鎮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總結管理創新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對進一步加大我鎮社會管理的力度,全面提升我鎮社會管理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決定》(廣委發[XX]17號)檔案要求,年初,鎮黨委政府根據全鎮社會管理的特點,專題研究我鎮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目標和措施,成立了“金輪鎮創新社會管理領導小組”,制定“XX年金輪鎮創新社會管理工作計劃”,全鎮初步形成了從以政府為單一主體,單位管理為主要裁體,行政辦法為主要手段,管控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動的新型管理與單位管理結合運用、管理與服務融合,有序與活力統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新模式轉變。現將我鎮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社會管理創新認識,落實社會管理創新責任

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鎮機關幹部、村(居)幹部、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認真學習了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決定》,明確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目標,工作任務,鎮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組長的金輪鎮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金輪鎮XX年創新社會管理工作計劃,鎮與村(居)、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創新社會管理目標責任書,村(居)與社(組)、企業與車間班(組)、事業單位與科室層層簽訂了創新社會管理目標責任書,並將創新社會管理納入了年終考核。

二、加強以村(居)為基礎單元的社會管理模式建設

鎮黨委政府加大了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注重基層組織社會管理創新的硬體系統建設,如:鎮便民服務中心,社群綜合服務站,會議室,警務室,圖書室,調解室,文體活動場所建成並全部投入使用。軟硬體設施基本上達到了規範法、標準化,各社群全部配齊配強了村“兩委會”班子,全鎮初步形成了“網路化全覆蓋”的社群管理模式。

三、加強和創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管理

全鎮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特點進行社會管理分類。初步形成了生產型和服務型兩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管理模式。鎮經濟發展辦公室經常到企業瞭解企業內部管理情況,指導企業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鎮黨委辦公室組織協會經紀人學習黨的知識,將協會經紀人中的優秀分子發展成黨員。指導協會形成“樞紐型”社會管理組織。

四、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

根據全鎮社會治安管理的特點,我鎮加強了集鎮周邊、學校(含幼兒園)周邊等重點區域治安安全隱患和突出問題的排查整治力度。根據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調整了治安卡點,加大了“三電”保護力度,全鎮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增強。

五、加強和創新資訊網路管理、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資訊網路管理,制定了“電腦”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機關工作人員未經鎮黨委批准,不能將黨委政府資訊在網際網路上公告。鎮派出所加大了資訊網路監控力度,若發現有害資訊要及時研判、封堵、刪除。加強網路群體性事件資訊的蒐集,掌握和預警,強化網路群體性事件的應急處置。

六、完善社會矛盾預防和化解機制

鎮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穩定評估制度。鎮、村(居)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落實“維穩風險評估”責任制,加強矛盾糾紛調解組織網路建設,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信訪疏導調解相銜接的“大調解”體系,推動了我鎮社會管理創新。

七、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

鎮黨委政府狠抓了特殊人群的服務和管理,開展“一證通”試點,流動人口《居住證》辦證率逐步提高,社會閒散青少年、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社會管理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社會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要求,我鎮在社會管理工作上較過去有一些創新。但在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方面力度上還不夠,辦法還不多,措施上還不完善。在新一屆鎮黨委的領導下,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目標評價考核,全面落實社會管理創新目標任務,整體推進我鎮社會管理制度的各項工作,全面提升我鎮社會管理創新能力。

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工作總結管理創新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全市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部署會後,澠池縣司法局科學謀劃,腳踏實地,積極作為,全力打拼,不斷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向前邁進。工作中注重“統一”、“快捷”、“整合”、“一線”、“專案”、“考核”等措施,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勇於探索,激發潛能,爭當全縣、全市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排頭兵,為助推澠池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出更大貢獻。

一、工作成效

(一)、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調解執行機制趨於健全。目前,我縣已經在管理指導、協調聯動、動態預測、績效考核等層面,建立了獎懲整合機制、銜接聯動機制、分析研判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在全市率先出臺了《關於加強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的意見》、《關於建立勞動爭議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實施意見》《關於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工作機制的意見》、《關於成立澠池縣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仲裁調解銜接聯動的意見》,深化了機制效能,提高了運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澠池特色的調解工作執行機制。

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點多面廣、紮根基層、聯絡群眾的優勢,始終堅持“能調盡調、以調促和”的原則,廣泛組織司法所工作人員和人民調解員開展人民調解質量年活動,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建設,保障了調處工作有序開展、有效落實,提高了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處率。積極探索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仲裁調解“四調對接”機制,不斷提高人民調公信力,推進調解協議無障礙執行程序。進一步健全矛盾糾紛月通報制度,對全縣每月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同時選登典型案例,通報情況、交流經驗、推廣典型。今年以來,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受理矛盾糾紛156件,調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同時,充分發揮律師化解矛盾糾紛的專業優勢,深化律師參與信訪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機制,積極協助黨委政府、有關部門處理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根據縣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時安排律師參加縣領導大接訪活動。有效發揮公證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職能作用,指導公證員切實履行好現場監督、證據保全等職責,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矛盾糾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為更好地實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視窗,拓寬法律援助申請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諮詢工作,簡化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程式,方便群眾異地申請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主動接受受援人和社會監督,確保“應援盡援”,今年以來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0餘件。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宣傳憲法和與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了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強刑釋解教人員管理,有效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出臺了XX年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要點,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的銜接管控。對重點的刑釋解教人員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脫管漏管現象發生,基本做到了不流於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據中央綜治委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部署,啟用了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管理軟體,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的人員基本資訊進行核查,錄入了管理軟體,實現了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資訊管理系統執行日常化。開通了安置幫教資訊“飛信”業務,及時將資訊傳送到鄉鎮安置幫教管理人員。落實安置政策,加強日常管理,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特別是對“三無”、“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戶分離人員進行了重點排查,摸清了底數,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強化幫教措施。組織開展了“刑釋解教人員大走訪”活動,防止和減少了重新犯罪的發生。今年以來,接受刑滿釋放人員37人,無一人脫管漏管,無一人重新犯罪。

(三)、創新手段,推動社群矯正工作開展

始終堅持依法、循規、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群矯正工作制度,根據“依法規範、積極穩妥”的原則,努力創新手段,推動社群矯正工作開展。一是創新組織管理形式。縣裡設立澠池縣社群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局裡設立社群矯正工作辦公室,在司法所設立社群矯正工作站。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組織機構。二是創新銜接管理方法。出臺《澠池縣社群矯正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社群矯正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矯正適用物件、主要任務、職責分工、工作銜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矯正物件當面填寫《社群矯正物件登記表》,發放《社群矯正宣告書》、《社群矯正物件須知》,選配好矯正志願者和矯正監督人,指定矯正工作人員;分別與矯正物件、矯正志願者和矯正監督人簽訂《接受社群矯正保證書》、《社群矯正幫教協議書》和《社群矯正監督協議書》,做到工作環環相扣,逐一落實。三是創新分類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組織矯正物件進行集中教育外,依據矯正物件所犯罪行的類別不同,由縣組織,分別開展教育矯正工作,既增強針對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變以往單一說教的方法,豐富集中矯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創新監督管理方式。採取紅、黃、綠三分管理法,將不服從管教、有重新犯罪傾向的定為“紅”色管理,明確專人跟蹤管控,一旦出現規定情形的,及時收監執行;將能夠定期彙報思想、定期參加公益勞動、自覺服從矯正的物件列為“黃”色管理,落實矯正志願者和矯正監督人負責矯正、監控;將經濟類犯罪或年齡較大的矯正物件列為“綠”色管理,即常態管理,矯正期間未出現任何問題,矯正期滿後,經考核鑑定終止矯正。同時嘗試建立社群矯正暨安置幫教基地,出臺了《澠池縣社群矯正暨安置幫教基地建設方案》。

Tags:創新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