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總結報告(通用3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1W

2022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總結報告 篇1

20_年縣交通運輸局著力提升農村交通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將今年來的情況總結如下:

2022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總結報告(通用3篇)

一、主要工作

(一)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夯實鄉村振興交通基礎。今年投資8061.2萬元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19個69.861公里;投資1684萬元實施完成20個農村公路村道安全防護工程66.038公里;投資1749萬元實施17座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農村公路管理機制,築牢農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臺《歙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歙縣深化農村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提升農村公路管護水平。二是持續深入推進路長制督導考評,壓實鄉鎮路長制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管護水平。三是加強鄉村道路專管員培訓,明確要求,做好農村公路巡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和處理,確保公路安全、暢通。

(三)提升農村公路安全管護水平,保障農民群眾出行安全。今年投資1806萬元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工程11個83.16公里。推進農村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實現農村公路暢安舒美目標,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四)完善運輸服務網路,暢通農村地區客貨運。採用建制村通公交、通日班車、周班車、網路預約響應式客車的方式大力鞏固建制村通客車成果,進一步完善建制村通客車運營補貼機制和考核辦法,加大建制村通客車相關政策的宣傳,夯實建制村通客車工作基礎,確保建制村通客車開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目前,全縣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

(五)調整幫扶幹部,大力支援定點幫扶工作。選派3名基層經驗豐富的幹部,分別駐杞梓里鎮五春村、長陔鄉韶坑村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參與做好村委換屆選舉、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及時調整脫貧戶幫扶人,落實“四個不摘”政策,鞏固脫貧成果。

二、亮點特色

結合“交通+”融合發展的思路,以專案為抓手,推動農村交通與景區景點、特色旅遊等融合發展,增強農村交通服務供給。一是提升農村路網支撐產業和旅遊發展的能力。國慶前夕,交通部門全力推進街口大橋和徽州天路建設進度,改善徽州天路路域環境,出新農村公路標線、完善道路指示牌和標誌牌,為全域旅遊發揮積極作用,為徽州天路開路節的成功舉辦貢獻交通力量。二是出行瓶頸、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深入調查,制定方案,積極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班線退出補償、成本核定、票制票價等方面政策體系,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出行服務。今年來,開通了屯溪至石門、屯溪至王村的公交線路。按照“先易後難、成熟一條、開通一條”的原則,完成了上豐、許村、坑口、巖源、前村、大脈塢等6條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工作。正在推進歙縣至黃村公交線路前期改造工作。

2022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總結報告 篇2

為了鞏固拓展我市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市醫保局按照上級部門部署和要求,真抓實幹、紮實、穩步、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現將鞏固拓展以來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做好資助參保工作,確保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供養人員、低保戶等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實行全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資助參保所需資金由市財政全額代繳。完善醫保扶貧資訊資料庫動態管理,加強與衛健、扶貧、民政等部門溝通協調,定期交換、比對、核實資料,確保資料準確無誤。對動態調整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摸清底數,做到即認定、即參保,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不漏一項,切實做到精準識別、精準保障。

(二)全面落實醫保扶貧政策,確保貧困人口應享盡享。

_年,繼續穩妥做好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351”“180”政策。規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一站式”即時結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市內住院時無需交納押金,出院時只需支付個人自付部分,確保待遇及時享受。_年1-10月,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醫94944人次(住院5523人次,門診89421人次),醫療總費用共計11824.49萬元(住院7038.60萬元,門診4785.89萬元),其中基本醫保資金支付7190.44萬元(住院4281.88萬元,門診2908.56萬元),大病保險資金支付972.15萬元(住院588.59萬元,門診383.56萬元),醫療救助資金支付1984.71萬元(住院1192.46萬元,門診792.25萬元),“351”_x兜底資金支付282.68萬元(住院222.10萬元,門診60.58萬元),慢病補充保障“180”資金支付288.38萬元,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補比例達90.65%。最大程度解決了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三)簡化辦理程式,確保貧困人口辦理慢性病卡“應辦盡辦”。

繼續做好貧困人口“慢性病”的鑑定發證工作,加大摸排力度,確保符合_x條件的貧困人口人手一證,及時享受慢性病報銷待遇。對需要新辦卡的、或已辦卡需要新增病種的貧困人口,簡化申報評審程式,加快辦卡進度。並對不符合辦卡條件的發放告知書,寫清不符合辦卡的理由,使其知曉理解。

(四)加強政策宣傳,確保貧困人口醫保扶貧政策“應知盡知”。

進一步加強各級政策培訓,切實提高政策解讀能力。通過在_網站以及在村委會張貼公告、進村入戶等方式開展對政策的宣傳解讀;在定點醫療機構電子螢幕滾動播放、上牆公示等多種方式,及時向參保人員宣傳醫保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和辦理流程,切實提高政策知曉率。印製3萬多份貧困人口政策宣傳摺頁,全部發放到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村衛生室及村(居)委。

二、存在問題

根據上級部門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意見,貧困人口政策將有較大調整:

(一)參保政策調整。

醫療救助基金對特困人員個人繳費給予全額資助,對低保物件給予90%定額資助。過渡期內,對返貧致貧人口給予80%定額資助,脫貧不穩定和納入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的給予50%定額資助。未納入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範圍的穩定脫貧人口不再享受參保資助政策。

(二)報銷政策調整。

省醫保局聯合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等部門下發《省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全面清理不可持續的存量過度保障政策,發揮三重保障制度對特困人員、低保物件、返貧致貧人口的梯次減負作用。由原先的“351”“180”過渡到三重保障,即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進行醫療保障。從省裡的方案來看,脫貧人口中低保物件、特困人員等,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從1.5萬元降到7500元,分段支付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綜合報補比例較高。未納入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範圍的穩定脫貧人口報銷比例降低。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強資訊比對,確保脫貧人口應保盡保。市醫保中心每週比對系統中參保資料,分類別將人員名單發到各鎮街,督促參保進度。

(二)培訓醫保報銷政策。《市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實施方案》近期下發,方案_x後我局將及時組織業務骨幹對鎮街醫保、扶貧幹部進行培訓,對實施方案中涉及大家關心的醫保報銷政策進行詳細講解。

(三)及時將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後個人自付費用仍然較高的人員資訊,反饋鄉村振興、民政等部門,及時預警可能存在的致貧返貧風險。對符合因病致困救助條件的,思想彙報範文依申請按規定實施救助。

2022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總結報告 篇3

一、加快發展科技農業

一是加強平臺建設,已建成2個農業方面省級眾創空間-旺多星創天地、閒來先得星創天地。二是發展農業類企業。我縣已有4個農業科技小巨人:。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員體系。選派本土科技特派員53人(含12名網路特派員),開展科技培訓3場。對玉米、小麥、棉花的病蟲害防治種植技術等進行培訓3次,培訓農民300人次以上。

二、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落實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組織選派50人以上的本土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服務,按要求實現了全覆蓋。

三、鼓勵引導縣城人才下鄉服務。

組織動員縣城科研人員下鄉服務。一是根據我縣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建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建設一支由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業科技型企業家和農業科技管理人才共同組成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服務於蔬菜種植,特色養殖,食用菌培育、小麥繁育等領域。二是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對從事特色種養業的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引導農業從業人員調整產業結構,幫助農戶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增加農業收入。

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總結

鎮緊扣“農業生態鎮”戰略發展目標,堅持統籌兼顧抓全面,突出關鍵抓重點,全面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健全防返貧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定期走訪跟蹤監測幫扶成效,確保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堅持以特色產業佈局、扶貧車間為依託,強化產業、就業雙驅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推動人才振興。

抓好用好平臺,一方面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鎮創業,同時對返鎮創業者提供“一攬子”政策和資金扶持,讓創業者大有可為,讓創業者留得住,進一步激發為家鄉工作的熱情,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另一方面搭建培訓平臺,對村兩委班子、合作社負責人、致富能人等,常態化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育“領頭雁”,為鎮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援。

推動產業振興。

鎮作為傳統農業種植鄉鎮,堅決遏制違法佔用耕地現象,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堅持培優培強“桂花芡實、潘新蓮藕、楊橋老鄉雞、姜圩大米”的特色產業發展戰略格局,以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引導和鼓勵群眾參與高效農業種養,並以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為依託,拓展“為農服務中心+村集體+農戶”運營模式,以土地託管分紅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併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農業服務,為壯大特色產業佈局提供技術保障,更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推動生態振興。

強化標本兼治,以更加精準、更加強硬的舉措,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常態化抓好禁燒、禁放等工作,實現“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堅決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確保藍天常駐。嚴格落實河長制,堅持巡河常態化,對巡河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做到立行立改,確保碧水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