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十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3.03W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中華古詩文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學習國學經典對於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淨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學經典教學影響深遠,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好資源。我校從20xx年開展國學經典教學以來,以其深厚的內涵,活潑的形式、獨特的魅力,春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不僅夯實了學生的文學功底,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而且改變了學生的行為習慣。現將我校辦學以來開展的國學經典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十篇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我們把國學經典教學作為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根據國小階段及我校師資力量的具體情況,我校的國學教育課程分為規定內容和選學內容。依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做了要求:著眼“薰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二、科學安排,營造氛圍。

我校突出以“國學經典詩文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和佈置,突出傳統文化氣息,注重厚德載物、大氣沉靜的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構建書香校園,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人文底色。我們的做法是:

1、“五條途徑”組織學習

為了讓學生能在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受經典詩文的魅力,受到潛移默化的性情薰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採取了“看”、“讀”、“抄”、“講”、“賽”這五條途徑。

看,即通過裝訂經典國學、古詩詞文化長廊,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古詩文佳作佳句,在每個班級的牆壁上,都有經典古詩詞、名人警句,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之中將古詩文記住。

讀,每天由班主任組織讓學生自由誦讀國學經典古詩文,學校開設“國學班”由原二中校長張重陽老師定期為學生們授課,並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國學經典古詩文。

抄,讓學生做詩文卡、辦手抄報。

講,學生在背誦古詩文的基礎上,講解詩文的大意和所描繪的畫面,講誦讀詩文的感受、心得和體會,講詩文的意境、情感和韻律。

賽,定期或不定期舉行“國學經典詩詞朗誦比賽”。

2、抓實措施深化鞏固

為了讓學生對中華經典詩文的學習能得到深化和鞏固,形成全校誦讀國學經典熱潮的持續和長效,學校還制定了一項措施促進誦讀活動的深化鞏固。

其一,班級要建立古詩文背誦個人檔案。每生一誦讀本,用於記錄學生已背誦過的古詩詞題目、國學經典詩文等。學生通過誦讀、熟背經典古詩文、演唱古詩文歌謠,表演韻律操、舞蹈等活動,以達到文化薰陶、智慧鍛鍊與人格培養的目的,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和課間活動、課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

其二,學校要進行專項檢查,對各班級的詩文誦讀活動情況予

以督促,評估,並列入年終考核。

三、存在問題

在不斷的探索和試驗中,我們認為誦讀國學經典、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不求數量求質量。質量第一,數量第二。要正確處理背誦與理解的關係,不能只單純追求背誦數量,更不能把背誦古詩文轉變成學生新的負擔。要讓學生輕鬆地背,愉快地記,提高學習古詩文的質量。

第二,不講速度講效果。速度和效果並非相輔相成。以適於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的方法、方式,把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推向深層次、深領域。

四、成績與展望

1、根據年級段不同,由班主任監督指導一年級背誦古詩詞25首,二年級40首,結合語文教材完成識字量1800個;三、四年級80首,結合語文教材完成識字量2600個;五、六年級120首,結合語文教材完成識字量3600個;選學課程:一、二年級《三字經》、《弟子規》,三、四年級《千字文》、《幼學瓊林》、《百家姓》、《增廣賢文》,五、六年級《孝經》、《古代著名家書家訓》、《大學》、《論語》、《中庸》選段,《新編千家詩》。

2、獲得的榮譽:20xx年12月,參加塔橋鎮中心學校舉辦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榮獲“優秀組織獎”;20xx年7月被“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總課題組,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評為“先進集體獎”;20xx年被“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全國青少年‘中國驕傲’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20xx年被“中央共青團”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教育‘試點單

位’”;20xx年被“中國閱讀學研究會”評為“書香校園建設‘示範學校’”;20xx年參加“駐馬店市第一屆民辦中國小校中華經典誦讀大賽決賽”榮獲“三等獎(國小組)”。

3、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豐富了詞彙,拓展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原來很多學生不願寫作文,通過詩文誦讀活動,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開闊,想象力進一步增強,作文下筆輕鬆,語言流暢,古詩文用得恰到好處,妙筆之處不勝列舉。

4、通過國學經典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們充分體會到了參與學習的興趣與成功的喜悅,優化了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在這些強調全員參與,不設門檻的活動中,不論是優生還是後進生都一樣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風采。

總之,誦讀國學經典詩文已成為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們將繼續努力,把誦讀國學經典詩文推向深入!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裡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裡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國學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相傳是宋朝末大學問家王應麟編撰的,流傳中後人又不斷增補。《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傳統蒙學教材中流傳時間最長、最具代表的一種,它內容文筆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三字經》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據《三字經》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以《三字經》內容為依據豐富學生的詞語。比如,在教學“稻樑黍,麥菽稷。此五穀,人所食”時在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理解句子後,我給學生講關於糧食的故事,學習四首有關珍惜糧食的古詩警句,讓學生明白珍惜糧食的道理。講授“香九齡,能溫習————————融七歲,能讓梨”這一內容時引入故事“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學生自己查資料學習典故,學習興趣濃厚,理解經文也容易多了。 校本課程國學經典的教育為學生開創了五彩的誦讀天地,孩子們走進中華古典詩文,走進了與語文相關的課外讀物,走進了體現具有自我個性的閱讀世界。在教學《三字經》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進行朗讀訓練,每節都採用多種方式去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標,學生在讀中感受到詩句節奏美,韻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靈深處。

事實證明,經典誦讀把學生帶入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詩文誦讀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席———”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朗誦讀經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是我們傳承國學文化的方向,這必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從9月1號到今天我每天領著學生誦讀校本教材《道德經》。現把自己這段工作總結如下,以備今後檢視。

一、滿意的地方:

1、保證了學生的誦讀時間,每天早讀5分鐘,學生自由讀,語文課的前5分鐘,老師講解意思後,再讓學生閱讀、背誦。學生在校每天保證半小時以上的經典吟誦時間。

2、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背誦,如果興致所至,甚至可以脫離座位在教室內來回晃著走著背。傳統的課堂模式學生都是正襟危坐,我不喜歡我的學生一個個是木偶,面無表情,目光呆滯。因為國學經典,對於學生來說太深奧,太難懂。我希望學生讀這些的時候能夠咀嚼到經典的美味,能夠把學生的個性和靈性在國學經典中展現出來,並且不把經典當做僵化的教條的。越是寬鬆的氛圍,學生的興趣越是濃。

3、師生比賽。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才能夠保證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文化內涵。於是,在要求學生背誦的同時,我也一起和學生背誦。我還經常和學生PK,我向學生髮出單挑的倡議,但是結果往往是學生贏,我輸。因此我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時候並不正確。我不能背會,就不讓我的學生背了,我寫的字不好,就不讓學生把字練好,這是謬論。

4、理解作為背誦的基礎。怎樣讀經,這是一直困惑著老師的問題。以前我總認為學生記憶力好,也為了自己省事,學生背誦內容的意思從來不做講解,把任務佈置下去,讓學生自由背誦。那樣的做法會導致學生死記硬背,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改變了自己的做法,對於《道德經》的`字面意思我都對學生做了大概的講解,牽涉到典故我也查閱資料,講給學生聽。當背誦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背得相對輕鬆得多。

二、欠缺的地方

1、檢測反饋需要改進。這兩週的背誦檢測的方式單一,都是組長檢查組員,對於會背的沒有采用獎勵措施,會背的學生也沒有采取任何幫助手段。致使部分學生不會背的內容越積越多,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以後檢測、激勵措施要跟上。準備這樣進行:

老師每天抽查兩人背誦當天內容,如果被抽查者會背就有權利噹噹天班長,班長負責管理學生背誦時間安排和抽查學生,如果有能力還可以給大家講有關典故等。不會背的同學需要在同學的監督下把當天內容讀二十遍,並且第二天必須會背。

2、講解方式需要改進。雖然我改進了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講解太灌輸,老師一句一句地講解,耗時費力,沒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後的方法準備讓學生提前預習,邊讀原文邊看後面的註釋,學生讀不懂的,提出來再讓老師幫助解決。

3、與家長聯盟需要改進。最關心孩子的人是家長,我班家長非常同意和支援孩子積澱古典文化,但是我沒有引導家長參與到背誦的行列。以後打算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拿出10分鐘,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讓誦讀成為一種好習慣、讓誦讀成為父母與孩子拉近距離的途徑,共同努力構建書香校園與書香家庭,在誦讀中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伴隨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整個教室瀰漫著傳統文化的氣息,這就是國寺營學校開設的國學課堂。從20__年開始,就將國學教育納入學校德育教育範疇,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活動,薰陶學生品性,規範學生行為。

一、利用課餘時間,分層次、等級的背誦古詩文

如《唐詩三百首》、《三字經》、《論語》、《弟子規》等,根據年級的升高,閱讀等級難度相應提高。“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之初,性本善”,這些朗朗入口的古文,我校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就已經開始了。活動中,孩子們積累了大量的經典古詩詞,陶冶了文學情操,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一些老師不禁有感而發:原來誦讀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學校應該多搞這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成長體驗,讓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鍛鍊。現在我校大部分學生能背誦幾十首唐詩。

二、充分利用語文閱讀課開展“誦讀經典詩文,傳承華夏文明”活動

如“品三國”“詩話人生”、“我眼中的”、“經典詩詞同分享”等活動,在活動中,各班的活動形式多樣,學生百讀不厭。對於國學課程的實施,我們並不是單一的讀、背、誦。比如在中華經詩美文,要求學生掌握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的時候,我校各班級採用了故事會的形式,這樣的組織形式學生喜歡,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大家更加興趣盎然。對於古詩的誦讀,或者是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彙報誦讀、展示誦讀、個人誦讀、合作誦讀、表揚誦讀。並且給學生補充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和誦讀積累。

三、自主開發《國學》作為校本課程,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學生的自我修養

《國學》校本課程的開辦,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我校開展《國學》課是基於“中國小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這個理念。

四、創設良好氛圍,創設誦讀環境

為了營造具有詩情畫意的校園文化環境,我校利用教學長廊佈置了“文化長廊”、張貼“國學”教育的貼畫,櫥窗展板上懸掛典雅的古詩,古詩配畫,意境優美,各班教室開設了“文學角”,讓學生從“國學”的精髓中,從傳統的禮儀中吸取有益的知識和營養。

五、創設有利時機,營造濃濃書香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充分利用好早自習晨讀10分鐘,學校規定每個班級組織學生這個時間誦讀古詩文,這個時候琅琅的誦讀聲是早晨最美妙的聲音,學生也養成了良好的誦讀習慣。

六、美文誦讀,提倡和家長共同學習

1、在進行學生經典文化誦讀的同時,帶動家長及其他方面一起上網查閱資料,創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共同欣賞經典美文,體會國學的博大精深。

2、 分內容學習,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網上交流,資訊的查詢,朗讀的方法,圖片的演示,更加深入的、直接的、瞭解經典美文的內容。

3、交流心得,薰陶情感。在朗讀、背誦的基礎上,與家長一起記錄對自己有啟發的經典名言名句,或者記載下自己的感想心得,並利用校園網進行網上交流,在有感有思中提升國學的素養。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5

通過國學經典,讓孩子在青少兒時期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定基礎。本學期,我在國學教學工作中有得有失,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身教勝於言傳。

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作為教師用《論語》中的內容來要求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學生做表率。教師須先行一步。只有教師比學生先學一步,多讀一點、多背一點,懂鑑賞方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二、教學方面

1、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不求甚解。

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國學教育的時間可採取彈性制。如老師每天早自習前20分鐘領著誦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採用對對碰、同學接龍、師生接龍、男女對抗賽等形式進行誦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達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裡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控著文言的精彩。

2、國學教育須注入現代元素

如何擺脫枯燥、晦澀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領略國學的精華?必須給國學教育注入現代元素。如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伴有古樂,並輔以動畫片演繹,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國故事,讓孩子們在逼真的環境裡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採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故事、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如在教學《忠》時,在大螢幕上播放《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育學生報效祖國就是忠。在教《孝》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漢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導同學們明白,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兒女,你必須無條件的孝敬他們。

4、課堂教學實現理論聯絡實際。

在每節課教學內容的講解後,都設計一個師生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聯絡學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認識前人,讓學生學會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弟子規》的內容與《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聯絡起來教學,讓學生在古聖賢的身上找到今天行為準則的影子,讓學生明白與聖賢結朋友一樣可以修身正德,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達成,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適應。

5、堅持不懈的檢查誦讀背誦。

各班設立《論語》小助手,每組選一名代表做教師的助手。利用晨檢20分鐘組織全體同學朗讀《論語》,午間小飯桌後抽出20分鐘背誦《論語》,平時檢查同學們學習掌握《論語》的情況,這幾名小助手工作認真負責,對教學效果的達成起到推動作用。

三、教學效果顯著。

《論語》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同學們身上顯現。我們發現了學生們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教室乾淨了,無論何時學生們總是用雙手送給老師作業,主動向老師問好的學生多了學生懂得了努力學習,許多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變得孝順了、懂事了,主動為家長鋪被子。週六、週日幫家長幹些家務活,家長看了心裡也很欣慰。孩子對父母的孝順與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家長、感動了家長。家長一致讚揚學校國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總之,國學進校園活動意義深遠。學生們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了很大作用。作為教師,也在教學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6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在於:

一、傳承美德

傳統經典中承載的 “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樸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從孩子們接受國學教育之後,變得更加謙讓、團結同學、尊重師長了。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著他們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二、健全人格

學生接受這樣的薰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如今,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蘊涵著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學生,就是給了他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從小就吸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弘揚國學。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

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7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核心,以適應兒童成長規律為前提,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的形成。為此,我校全面啟動“誦經典,塑人格”活動,把組織和指導兒童誦讀《國小生古詩必背》和發人感悟的名言警句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頭等大事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的

通過學習與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升我校國小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質,加強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言素養。

1、誦讀經典、提高修養

中華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寶。誦讀中華經典美文,是孩子們從小了解民族文化傳統、接受優秀文化薰陶的捷徑。讓孩子們從小紮根在自己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在誦讀古詩文和名言活動中,可以陶冶品行、加強修養,起到兒時誦讀終身收益之功效。

2、拓展視野,啟迪心智

“中華古詩文”內容豐富,且富有哲理,讀起來琅琅上口,青少年兒童誦讀,既可以增強記憶力,又可以打好語言文字基礎,擴充套件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三、誦讀內容

《國小古詩必背》和至理名言。

四、活動原則

(一)堅持德、智、體、美相結合原則。

(二)堅持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美德教育和人類一切優秀美德教育相結合原則。

(三)堅持德育工作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原則。

(四)堅持抓好典型、以點帶面相結合原則。

(五)堅持誦讀經典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六)堅持與語文活動課、寫字課、班隊課、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五、具體措施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唯有讀書,方能體驗到博學、善思,書山有路“香”為徑,自信,奮發,學海無涯“樂”作舟的道理,唯有讀書,方能耳濡目染,薰陶錘鍊,知書達理,誠信聰慧,樂觀堅定,志存高遠。要求:

⑴學校少隊部印發計劃表,由教師抄出,供學生誦讀。

⑵每個學生用一本專門本子抄錄要誦讀的內容,並標明背誦的時間。

⑶用每節課前三分鐘時間、早讀及班隊會課與其他零星時間,,組織與指導學生每天不少於15分鐘誦讀,同時要求學生回家後和家長一起誦讀,使青少年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⑷全校每週背誦兩首古詩和兩句名言。

⑸本活動由少先隊具體負責,學校將用利用週一升國旗時檢查,每學期組織一次問卷考試和誦讀比賽三種形式檢查活動開展的情況。

(6)以班為單位,由每節課的任課教師課前組織,班主任用班會或早會課指導。

(7)學校將通過課間誦讀評比活動、評比誦讀能手等形式開展誦讀活動。每學期表彰一次。

六、活動步驟

(一)宣傳發動。在學校中廣泛開展“誦經典,塑人格”活動的宣傳,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識。

(二)誦讀開展。各班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全校性的誦讀經典詩文活動。

(三)誦讀展示。創設機會,根據班級的實際開展誦讀展示活動,並尊重孩子對古詩文理解的方式:“不求甚解,但求熟讀會背”,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培養孩子學會做人。

(四)誦讀總結。每週一開展上週誦讀檢查,每學期第十八週開展學期考試和誦讀比賽。學期末少隊部寫出專項工作總結。

七、活動要求

全體教師要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和發動學生參加“誦經典,塑人格”系列活動,培養和增強我校學生對中華美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真正讓誦讀活動走進校園,走進家庭,推向社會。

幼兒學國學的探索意義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8

一、活動目標:

1、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2、誦讀文言經典,感悟人生哲理;

3、賞析美文,提高鑑賞能力;

4、增強對人類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重點:

1、在誦讀中悟人生哲理,增強審美能力。

2、開放式活動:有詞朗誦、配樂美文欣賞、唱詩詞。

三、活動課時:

兩課時

四、活動準備:

1、學生背誦印發的小冊子中的內容。

2、學生背誦《滿江紅》《少年中國說》

3、學生學唱《水調歌頭》。

4、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並精心準備,把握節奏、感情、聲音大小。

五、活動過程:

導課:人類在歷史發展的程序中,創造了經典文化。誦讀經典我們會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學,體味各家的語言特色。 1國學經典《笠翁對韻》誦讀教案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9

本學期,結合自己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學習,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一、認真鑽研教材、課標、參考資料,研究班級學生情況。

開學初,認真地學習、研讀課標、教材、參考資料,仔細研究課標,講的知識技能的要求及目的要求和重難點,研究教材重難點及注意點和關鍵點,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研究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家庭情況及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情況。

二、嚴格要求,狠抓學風

對學生嚴格要求,狠抓學風。在班級裡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拖欠作業的行為。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展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學生一有進步,及時地表揚他們。目前,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三、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實施新課程標準精神

1、備課認真仔細,盡力做到科學、準確、嚴密。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案,力爭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寫出教學反思。

2、教學工作中,立足於課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針對不同的數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靈活設計教法,積極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四、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力求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嚴格按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來上課,力爭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講清講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改進學習方式,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抓住知識的關鍵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視驗算,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加強口算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運用對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解決問題教學側重於啟迪思維,教給學生分析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從作業中發現問題,及時補漏。

作業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從作業中可以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將學生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所以,對學生所做的每一次作業,我總會認真批改,仔細分析,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補漏。每次作業我都堅持做到“學生做——老師改——老師講評——學生訂正——老師再改”。確保每一個知識環節,學生都能學好,學透。

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習慣有待於培養,改進與提高;整體知識整合不夠,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待培養提高;須加強全面培養與個別輔導。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0

一、身教勝於言傳。

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作為教師用《論語》中的內容來要求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學生做表率。教師須先行一步。只有教師比學生先學一步,多讀一點、多背一點,懂鑑賞方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二、教學方面

1、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不求甚解。

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國學教育的時間可採取彈性制。如老師每天早自習前20分鐘領著誦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採用對對碰、同學接龍、師生接龍、男女對抗賽等形式進行誦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達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裡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控著文言的'精彩。

2、國學教育須注入現代元素

如何擺脫枯燥、晦澀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領略國學的精華?必須給國學教育注入現代元素。如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伴有古樂,並輔以動畫片演繹,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國故事,讓孩子們在逼真的環境裡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採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 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故事、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如在教學《忠》時,在大螢幕上播放《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育學生報效祖國就是忠。在教《孝》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漢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導同學們明白,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兒女,你必須無條件的孝敬他們。

4、課堂教學實現理論聯絡實際。

在每節課教學內容的講解後,都設計一個師生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聯絡學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認識前人,讓學生學會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弟子規》的內容與《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聯絡起來教學,讓學生在古聖賢的身上找到今天行為準則的影子,讓學生明白與聖賢結朋友一樣可以修身正德,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達成,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適應。

5、堅持不懈的檢查誦讀背誦。

各班設立《論語》小助手,每組選一名代表做教師的助手。利用晨檢20分鐘組織全體同學朗讀《論語》,午間小飯桌後抽出20分鐘背誦《論語》,平時檢查同學們學習掌握《論語》的情況,這幾名小助手工作認真負責,對教學效果的達成起到推動作用。

三、教學效果顯著。

《論語》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同學們身上顯現。我們發現了學生們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教室乾淨了,無論何時學生們總是用雙手送給老師作業,主動向老師問好的學生多了學生懂得了努力學習,許多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變得孝順了、懂事了,主動為家長鋪被子。週六、週日幫家長幹些家務活,家長看了心裡也很欣慰。孩子對父母的孝順與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家長、感動了家長。家長一致讚揚學校國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總之,國學進校園活動意義深遠。學生們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了很大作用。作為教師,也在教學中獲得人生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