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市教育局工作思路範例

欄目: 德育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1.1W

2009年是實施全市“十一五”教育發展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對接大橋經濟、謀求教育新發展的重要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標,緊緊圍繞“高標準高質量普及15年教育,打造舟山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強市”的總體目標,堅持以教育科學發展觀為引領,以“提質量、促和諧、求創新、補弱項、重服務”為工作主線,以理順體制、完善機制、加強管理為抓手,大力實施教育資源整合、教育內涵提升、師資隊伍建設三大工程,致力促進教育均衡化和教育公平,全力推進職業教育,著力發展學前教育,努力推進舟山教育科學和諧發展。

市教育局工作思路範例

圍繞這個指導思想,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就是要在“提質量、促和諧、求創新、補弱項、重服務”上做文章、下功夫、謀突破、求實效,實現舟山教育的新發展。

提質量,就是要立足於我市現有教育發展的基礎,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改革,為實現“舟山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強市”這一目標,居安思危,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強化教育管理,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推進以“輕負擔、高質量”為核心的素質教育。

促和諧,就是要著眼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於“四海城市”建設戰略和省教育廳有關“教育科學和諧發展”的要求,根據舟山教育實際,主動“走進矛盾,破解難題”,積極推進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城鄉教育和諧發展,教育與社會協調發展,努力促進高質量教育公平,加強符合舟山實際的和諧教育建設,落實“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求。

求創新,就是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解放思想,自覺破除因循守舊和固步自封的意識,牢固樹立“以創新謀發展,以務實求實效”的理念,用反思的方法不斷豐富工作的載體和措施,全力實施符合海島特點的教育品牌戰略,積極開展教育“亮點”建設,在職成教育、義務教育、督導評估和素質教育等方面開創出一些切合海島實際的特色工作載體,以作為求地位。

補弱項,就是要根據目前我市教育工作中尚存的弱點和難點問題,負重奮進,集中力量克難攻堅,積極推進固強補弱、填壑齊峰工作,著重在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氣,求新突破,解決制約我市教育全面發展的瓶頸問題。

重服務,就是要把教育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和諧社會建設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學生教師和學校服務,為新城建設服務,以有形的載體,有效的業績,拓展工作思路,改善工作作風,增強工作效能,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一、以改革創新促職業教育發展新突破為重點,全面落實全市職業教育會議精神

1.以整合職教資源為抓手,加強骨幹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做優做精做特四大類職教重點專業。實施舟山職業技術學校的擴建工程,加快普陀職教中心專案建設的進度,啟動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思路,整合並提升以船舶修造、駕駛輪機、機電製造、文化與旅遊四大類專業為基礎的職業教育資源,明確骨幹職校的辦學專業定位。舟山職業技術學校重點建設好船舶修造(含機電,聯合岱山職技校)、文化與旅遊(聯合民盟職校)兩大專業,普陀職教中心重點建設好機電一體化、文化與旅遊兩大專業,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重點建設好船舶駕駛與輪機類專業。建立並完善重點專業建設的考核、評審和獎勵機制。加強對四大類專業的指導、視導和督導工作,建立與重點職校的領導聯絡制度,解決四大類專業在發展中的困難與問題。深化示範專業和示範基地建立,培育以品牌專業為核心的辦學特色。在改善骨幹職校辦學條件的同時,以實效實用為原則,配足配齊四大類專業的實訓設施與裝置。

2.以提升職教內涵為根本,深化職教辦學體制與機制的改革,積極創新實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積極探索骨幹中等職校與市內外職校深層次的聯合辦學體制,構建並實施分段式合作教育模式。深化職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分工與合作相結合的扁平式管理機制,構建並實施“教學部管理”模式或“專業部管理”模式。推行職教校長目標責任制考核,深化傾斜於專業教師的結構工資改革,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力度,全力開展文化基礎科教師的分流轉崗和更高層次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專業課教師實操技能的教學水平。積極探索和實踐以“寬基礎、活模組”為方向的課程體系改革,開展四大類專業的地方與校本教材編寫。建立“實教、實訓、實習”教學過程模式,實施“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堅持區域職教一體化原則,全面實施職教招生的指令性計劃和剛性錄取辦法,嚴格控制普職高1:1比例。

3.以強化服務產業、企業和學生為宗旨,全面關心職教學生的成長成才,開展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制訂完善以“品行十技能”為核心的學生評價體系,開展“學分制”學籍管理改革試點工作,落實職業技能鑑定放權於學校工作。在繼續做好職教助學金和愛心營養餐補助工作的同時,嚴格且有效落實和使用每生每年450元的實訓經費和緊缺專業的獎學金。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原則,積極建立政府、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機制,拓展設在企業工廠中的實訓基地建設,以冠名形式向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定期開展企業用工資訊和用工要求的溝通,切實做好職教畢業生的引進就業推介工作。

4.以建立健全市縣(區)成人教育中心及鄉鎮成校為主體,初步形成以職業培訓為主要內容的成人教育體系。繼續推進以服務新漁農村建設為宗旨的鄉鎮(街道)社群學院的“六大中心”工程建設。開展市級鄉鎮(街道)示範社群學院和市級職工教育培訓基地評選表彰活動。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面向青壯年漁農民的“雙證制”教育培訓試點工作,幫助漁農民既學技能,又學文化,同時獲得技能證書和學歷證書。創新工作機制,認真做好並出色完成漁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加大公務員中的推普力度,完成公務員普通話測試工作,進一步拓展遠端教育和自學考試有關海洋類專業的報考工作。

二、以整合教育資源和理順義教體制為重點,積

極推進教育均衡化和教育公平

1.繼續推進學校佈局調整工作,進一步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對接大橋經濟和城市化程序,整合教育資源,優化學校佈局,促進辦學規模與效益的協調發展。根據佈局城市化、優質化和資源配置集約化的原則,強化全市一盤棋思想,統籌兼顧,因時因地制宜,逐步撤併或縮減薄弱學校。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優先發展金塘、六橫、大衢三大島的戰略需求,積極推動三大島完全中學建設。結合標準化學校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食宿改造工程,全面實施城鄉薄弱國中學校的改造,努力把農村國中建在城鄉結合部或中心鄉鎮,提高國中教育的城市化率和標準化率。國小按原建制鄉鎮集中設定,鼓勵地域相近的小規模國小採用聯辦或與國中合併成九年一貫制等形式調整佈局。認真做好有關工業園區的學校佈局規劃與實施工作。積極開展精品校園和生態校園工程建設。

2.全面理順城區義教管理體制,鞏固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貫徹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市及縣(區)政府的義務教育舉辦責任,落實縣(區)政府的義務教育主體責任,市(地)級政府主要負責縣(區)政府難以獨立承擔的義務教育階段特殊群體的教育。完成市屬部分義務教育學校體制劃轉工作,加大力度,創造條件,切實改善各縣(區)城區義務教育“擇校熱”問題。繼續抓好義教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落實,切實做到三個保障:即保障中國小校的正常運作,保障中國小教師收入穩步增長,保障全市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繼續落實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機制、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義務教育中國小教師工資保障機制;抓好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課本費和作業本費工作。

3.強化城鄉學校共同體或協作體建設,努力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漁農村教育質量,繼續實施城鄉學校共同體或協作體建設、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貧困生資助體系建設等工程,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以漁農村中國小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為抓手,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上掛下派”、結對扶貧、鼓勵引導優秀教師和畢業生支教等形式,開展送教下鄉和送訓等活動,逐步建立健全城鄉教師交流制度;統籌配備農村學校教師,完善農村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並有效發揮作用,積極引導農村學校利用自然形成的小班推行“小班化教育”,積極幫助和鼓勵薄弱學校開展限制性分層教學試點工作。積極開發具有漁農村特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及課外活動。

4.積極落實民工子弟教育政策,努力促進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和管理水平的改善。從全域性、從長遠出發,按照有關政策統籌謀劃和解決外來民工子弟教育問題。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把民工子弟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逐步建立起當地居民子弟與民工子弟的同城待遇,按政策落實義務教育免費待遇,鼓勵民工子弟國中畢業生求讀流入地職業高中。重點幫助民工子弟學校解決諸如辦學條件、師資培養和教育教學管理以及困難學生資助等突出問題。重視對民工子弟家長的教育,通過開辦外來民工子弟家長培訓班、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科學教子、社會公德、法律常識的宣傳和引導,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責任和能力,促進外來民工子弟健康、和諧成長。

5.積極營建特殊教育“亮點”,切實提高特殊教育辦學效率和水平。堅持“隨班就讀”為主原則,切實落實殘疾兒童尤其弱智兒童的平等和愛心教育。重點幫助重殘兒童接受特殊學校的集中教育。按“精品校園”要求有計劃改造聾啞學校(啟智學校)和千荷學校的校園,改善辦學條件。認真做好千荷學校的新一輪規劃和發展工作,從思想品德素養、人格心理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勞動技能素養和運動身體素養等著手,開展五維培養目標活動;聾啞學校以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參與社會、把握技能身殘志堅、感受藝術陶冶情操”為目標和特色,不斷提升辦學水準;進一步明確航海國中辦學方向,調整辦學策略,繼續為培養舟山航海人才作出貢獻。

三、以理順管理體制和規範辦園行為為重點,紮實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1.理順管理體制,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適時召開全市學前教育工作會議,出臺有關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理順縣(區)鄉(鎮)兩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落實各級政府舉辦學前教育的責任。著力完善“鄉鎮為主,縣鄉共管”的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體系,有計劃擴大政府舉辦的事業性質鄉鎮幼兒園比重,加大鄉鎮財政投入力度,基本構建起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指導的學前教育業務管理體系。協同城建部門,按規劃積極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

2.規範辦學行為,創新模式、量質並舉,注重學前教育的發展內涵。根據省《幼兒園準辦標準》和《幼兒園等級標準》,開展民辦幼兒園審批、登記註冊和等級幼兒園認定工作,規範學前教育機構辦學行為,有效整治無證辦園和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出臺學前教育機構設施配備標準,規範學前教育機構教學設施裝置配備行為。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大力推進幼兒素質教育,提高整體保教質量。整合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鼓勵集團化、連鎖化辦園,鼓勵“名園”辦分園和教學點,以建立等級幼兒園評審與收費、獎勵相掛鉤制度為抓手,促進辦園行為的規範和辦學水準的提高,鼓勵城鄉之間、不同園所之間建立發展共同體和結對幫扶機制,促進學前教育均衡化、優質化發展。積極推進托幼一體化,在城市等級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開展3歲以下兒童靈活多樣的早期教育,以及面向嬰幼兒家長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3.完善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努力提升辦學的質量。督促各級政府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積極爭取財政在年度預算中適當安排學前教育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及專項經費,確保鄉鎮舉辦公辦中心幼兒園和改善農村幼兒園辦學條件的配套經費的落實。逐步提高公辦幼兒園的比例,建立健全幼兒教師基本待遇保障制度,逐步提高非公辦教師工資待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幼兒教師註冊登記管理制度,健全教師培訓制度,有計劃、分層次地實施幼兒教師培訓,重視名園長和名幼師的培養,加快建設學前教育骨幹教師隊伍。建立學前教育專項

督導制度,開展學前教育達標縣(區)、強縣(區),學前教育達標鄉鎮(街道)、強鄉鎮(街道)評估工作。

四、以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和提升教育內涵為重點,切實增強教育綜合競爭力

1.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探索新的模式,不斷加快教育都會網路建設。全面落實《關於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全面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建立以質量為核心,內涵發展為導向的學校教育管理機制,鞏固和提高我市基礎教育質量在全省的領先地位,積極探索以年級段、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促教育質量提高新模式與“輕負擔高質量”教育行為新模式,積極開展精細化教育教學管理探索。重點抓好教學質量列後20%的學校、薄弱學科和學生,全面建立不同學段、不同區域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教育質量監控。鼓勵和引導普通高中注重質量、辦出特色、形成風格,關注高中新課程改革與大學聯考的聯絡。抓好“書香校園”工程,積極幫扶農村學校及各類薄弱學校提質。以都會網路建設為載體,整合全市資訊化教育資源,推進教育資訊化水平。按照“邊建設、邊應用、邊完善”的工作策略,著力抓好教育資源庫、教科研網路平臺、視訊會議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積極開發名師資訊共享資源,不斷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

2.打造學校精品和特色品牌,整合市本級教育資源,高起點打造新城教育。實施精品立校和特色亮校戰略。以市屬學校為試點,市屬普通學校以“精品管理、精品校園、精品教師、精品文化、精品質量”為核心要素,打造具有豐富內涵和優質品牌的精品學校。市屬特殊學校以“價值特色、管理特色、教學特色、文化特色、人才特色”為核心要素,打造個性鮮明和優勢明顯的特色學校,且有效發揮市屬學校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帶動全市學校精品和特色品牌建設,提升全市教育整體品質。完成定海一中、大成中學等直屬學校校園的改造工程。有效整合市本級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高中資源,著重做好舟山中學的遷建工作,做強做精舟山職業技術學校。以“減債和發展”為目標,盤活資產存量,加強自身運作,整合和優化直屬學校資源配置,有效減少教育負債,保持市本級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高標準高起點打造新城教育,完善新城教育管理體制,認真做好新城基礎教育發展規劃,做好有利於新城發展的招生工作;發揮以南海實驗學校為主體的南海教育集團的辦學優勢,把新城義務教育打造成優質均衡教育的樣板區。

3.倡導科學理念,明確目標,實施“和諧校園”建立工程。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植優秀的校園文化,組織學生制度化地開展德育、藝術、科技、國防、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動,推進國家體質標準測試工作與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重點督查國中減負落實情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嚴禁擠佔音體美勞課程,開齊開足規定課程課時,重點抓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落實和中國小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嚴禁節假日違規集中補課,保障學生休息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並適時出臺學生作業管理規範。藉助教育科研與行政的力量,研究並構建區域性課外文體活動的長效機制。

五、以加強師德師風和三支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促進教師素質整體提升

1.規範教師行為,為人師表,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師資隊伍素質提高的首要任務來抓,強化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和優良傳統教育;以提高教師積極性、創造性、責任心和強化師德考核為抓手,繼續開展社會滿意教師評比,組建市優秀教師講師團,組織師德教育及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報告,營造以德從教、以德治學的良好校園氛圍。積極開展教師與學生、家長,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工作,不斷改善教育發展的和諧環境。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教育培訓、考核評價、激勵與監督制度,進一步規範教師行為,加大對體罰與變相體罰、以教謀私等有悖於教師職業道德、有損於師德形象的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師德各項規範和具體要求,提高教師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2.重點建設好三支隊伍,實施“領雁工程”。加強校長隊伍建設。以促進校長隊伍的專業化發展與職業化建設為重點,統籌規劃,分步推進校長隊伍建設,落實《舟山市中國小(幼兒園)校長隊伍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精神和要求。大力實施師資強校戰略、質量立校戰略、特色亮校戰略和精品名校戰略,促使校長成長與學校發展同步。開展校長交流活動,引導校長自我管理、自主發展。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探索培養學科帶頭人的新途徑,營造有利於學科帶頭人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建立全市骨幹教師合理流動制度和學術假制度,鼓勵骨幹教師為漁農村教育服務。注重調動優秀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待遇和獎勵力度,實行骨幹教師教科研津貼,選送在職特級教師和市中國小學科帶頭人到國內外教育機構學習研修。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充分發揮其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示範輻射作用。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班主任培訓力度,實施千名班主任培訓工程,推進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訓、使用、考核、獎勵制度,逐步建立班主任工作十大主題研訓基地學校。

3.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完善教職工培訓及考核辦法。創新青年教師培養和培訓機制。改進並完善教職工年度考核辦法和職稱評審工作,發揮教師評價的激勵機制,使教師考核辦法更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和提高全面教育質量需要。拓寬用人渠道,充分發揚民主,在市教育區域性分直屬學校開展中層幹部競聘試點工作。整合師訓資源,積極探索教育交流與合作機制,做好舟山市教育學院工程前期準備工作;深化學校管理機制改革,深入指導學校發展規劃的編制和落實工作,提煉名校的辦學理念。

六、以服務基層和提高行政效能為重點,深入推進教育行風建設

1.以正確思想為導向,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切實抓好黨的建設工作。以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七大和全國人大、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精神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要切實抓好十七大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黨建創新活動,結合教育實際,認真組織好每季度一次的黨委中心組主題性理論學習。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分級抓好面向學校廣大師生的,有關黨的十七

大和全國人大、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學習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建設,貫徹落實新頒發的《浙江省中國小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工作規程》,完善教代會制度,推進教育民主建設。重視加強共青團、婦委會及關心下一代工作。繼續重視離退休教師工作,關心老教師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2.構築懲防體系,廉潔自律,進一步加強教育行風建設。加強紀檢監察工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教育,強化黨內民主生活會議,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狠剎各種不正之風,整治商業賄賂行為。進一步規範機關行政行為、學校辦學行為和教師教育行為,直面社會和群眾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著力化解矛盾。進一步建立科學的教育經費管理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工程建設、物資採購、教育收費等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大審計工作力度,抓好行風治理和行風監察工作。

3.集聚可持續發展動力,建立完善評估機制,推動區域教育整體發展。結合區域實情,針對性地指導和協調縣(區)開展教育“補缺”工作,努力提高縣(區)教育整體水平。以質量和效率為目標,加強督導和督查工作,進一步完善三個導向機制:一是以縣(區)政府教育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為重點的教育督導機制,健全公報、公示、通報和獎勵等開放性督政制度;二是以全市高中學校等級評估和學校發展性教育督導評估為載體,強化學校規範辦學、民主辦學、自主辦學、特色辦學的意識和行為,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學校發展特徵的校本評估機制。三是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成績監測制度改革和高中招生改革為試點,建立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導向機制,促進中國小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拓展。

4.轉變工作作風,抓規範促提升,切實加強依法行政能力建設。繼續完善依法行政責任、考核、監督和保障四個體系建設,規範行政決策程式,重視調研分析和反思借鑑工作,探索推行開門評議辦法,推進依法治教。正確處理好教育行政訴訟和教育民事糾紛,保障學校教育秩序和師生的合法權益。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改善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意識、工作效能和工作透明度,積極建設和諧機關,探索機關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有效途徑。認真做好人大議案、政協提案的辦理答覆工作,加強與系統內部民主黨派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通報和溝通工作。加強校園安全、學校衛生、國防教育、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檔案制度、資訊、信訪等工作,協助有關部門積極做好國家衛生城市建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