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致辭 > 主持詞

慶典晚會串詞示例

欄目: 主持詞 / 釋出於: / 人氣:1.48W

一 .大型歌舞《一起走過》

慶典晚會串詞示例

(音樂聲中十大主持人登臺亮相,念主持詞)

楊 明:不必點燃“生日快樂”的紅燭,只需聽一聽各級領導和全國同行的殷殷祝福,我們就已經熱血沸騰、滿面春光!

王曉青:也勿需佈置“古柏長春”的喜慶壽堂,看一眼光臨晚會的領導嘉賓和聽眾觀眾,你就知道這個生日滿堂生輝,兩個壽星不同凡響!

鄭 毅:今天還是武漢解放五十五週年紀念日,這一天,我們的城市迎來了黃鶴樓上紅旗飄揚,長江漢江軍歌嘹亮。

譚 晨:如果說55週歲的武漢人民廣播電臺,是新武漢的建設縮影,那麼20週歲的武漢電視臺,則是大武漢的成長華章!

東 方:我來自上海東方電視臺,上海在中國的東方,中國在世界的東方,在武漢人民廣播電臺成立55週年,武漢電視臺成立20週年的喜慶日子裡,我祝願武漢廣電事業如同日出東方,永遠燦爛輝煌!

廣 州:我是廣州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我帶來南國的真摯問候!武漢有長江、漢江,廣州有珠江有大海,願武漢廣電事業一帆風順,通江達海!

昆 明:我是昆明電視臺主持人,雲南位於西部,在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歷史程序中,我希望聽到武漢廣電人的聲音,見到你們矯健有力的身影!

哈爾濱:我來自祖國北疆的哈爾濱,你們知道“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也知道東北和武漢都是著名的老工業基地,願我們的廣電事業成為振興經濟的嘹 亮號角!

孟 晨:真是“地不分東西”,既有東方的祝福,又有西域的深情,武漢謝謝你們!

石 雲:“人不分南北”,既有南國的厚愛,又有北疆的熱誠,武漢市廣播電視局歡迎你們!

片頭 (演員和十大主持人下場)(搬副主持臺)

(楊明上副主持臺)

楊 明:有請武漢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張小陵、曾建斌介紹蒞臨現場的領導和來賓,宣讀賀電、賀信。

張小陵、曾建斌在正主持臺,首先介紹出席慶典晚會的各位領導,

宣讀賀電、 賀詞(賀電賀信順序):國家廣電總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徐光春賀電

宣讀發來賀電、賀信的單位: 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

湖北省廣播電視廳

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

………

(楊明,王曉青上副主持臺。)

楊 明:有請武漢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總編輯呂值友致辭

(禮儀小姐帶領呂書記上正主持臺致辭)

王曉青:有請中共武漢市委副書記殷增濤講話

(禮儀小姐帶殷書記上正主持臺講話)

(領導講話時,工作人員撤副主持臺)

二、勁舞快板:《嚮明天》

王曉青:作為中南地區最早成立的人民廣播電臺,武漢人民廣播電臺從1949年5月19日正式播音,這個聲音穿過了55年滄桑風雨,一路汗水,一路收成;

楊 明:武漢電視臺成立於1983年,1984年元旦正式開播,至今已攝錄20年武漢影像、走過20年崢嶸歷程,一路艱辛,一路風景!

王曉青:老一輩廣電人已經很老了,但是他們的聲音不老,青春不老,精神不老!

楊 明:一代又一代廣電人始終年輕,因為我們時刻牢記歷史責任和現實使命,50年前的聲音依然清晰,20年前的影象依然逼真,因為我們是廣電人!

三、詩朗誦:《我們是廣電人》

王曉青:從前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其實難就難在長江三峽的高峽深谷、激流險灘;

東 方:但現在一點也不難,如果你坐輪船順江而下,不但能飽覽三峽的壯麗風光,還能參觀世界第一大壩;

王曉青:記得郭沫若先生當年坐船出川時,曾寫下“船頭已入鄂,船尾尚在川”的詩句,因為三峽曾分屬川鄂兩省,現在又由重慶、湖北共享。

東 方:但三峽更是中國的、世界的,因為三峽是我們共同的家!

四:李瓊:《三峽我的家鄉》、《山路十八彎》

石 雲:武漢三鎮鼎立,九省通衢,廣播覆蓋5省25個地市,電視收視人口超過兩千萬;

孟 晨:然而這都不必誇耀,因為這是個地球變成村莊、全球資訊聯網的繽紛時代!

石 雲:當全國第一個外語頻道在武漢誕生之後,一些工作生活在武漢的外國朋友交口稱讚,誇它是外國人瞭解武漢的視窗。

孟 晨:也是武漢走向世界的橋樑,不但把世界告訴武漢,也把武漢告訴世界!

五、外國人唱中國歌:《與世界聯網》

(片頭)

王曉青:對於武漢人來說,去年的“三車整治”行動,無疑是記憶猶新的重大新聞

楊 明:困擾武漢多年的城市難題,由於市委、市政府依法行政、有情操作,竟在短期內成功破解,“麻木”這個武漢的特有詞彙消失了,曾經滿街亂竄的“麻木車”,從此在三鎮街頭不見了它的尊容。

王曉青:作為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同時又是市民心聲的代言人,武漢廣電人責無旁貸走向整治一線;

楊 明:說起這些,江城的父老都有著深刻的記憶,下面我們就來聽聽百姓的心聲。

六、小品:《交車前夜》

廣 州:去年sars肆虐,廣州更是首當其衝,在萬眾一心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到處都有挺身而出的英雄,衝鋒陷陣的士兵,當然也少不了廣電人奔波採訪的身影;

楊 明:我們也不會忘記九八抗洪,當時武漢是全國抗洪中心,在插滿生死牌的大堤上,到處都有身先士卒的幹部、不怕犧牲的共產黨人,因為人民的利益比泰山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