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職業規劃教育論文

欄目: 職業生涯規劃 / 發佈於: / 人氣:1.86W
最新職業規劃教育論文
職業規劃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在瞭解職業特點的過程中瞭解自己的特點;在發現社會需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需要;在職業訓練的實踐中學會社會生存;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規劃自己的整個人生。我國基礎教育中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職業探索期的缺失、自我瞭解途徑的缺失、社會生存經歷的缺失、未來人生職業規劃的缺失。

  一、發達國家職業規劃教育的特點

  我國基礎教育實行的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完全分離的教育政策,把職業教育完全排除到普通教育之外,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對立,這與發達國家重視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相互滲透顯然有着明顯的區別。發達國家的職業規劃教育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職業規劃教育貫穿基礎教育的各個年級從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職業規劃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到普通教育的各個年級。低年級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主要是瞭解社會各種職業、行業的工作性質、職業特點;高年級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則是定期進行多種行業的具體工作實踐。美國早在1971年就開始在全國實施職業規劃教育。美國的職業規劃教育分階段,國小屬於職業瞭解階段,首先將兩萬多種不同的職業歸納為15個職業系列,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培養職業意識。國中是職業探索階段,主要通過對農業、商業、通訊、建築、家政、文藝、醫藥、旅遊、製造業、航海、銷售與分配、私人服務、公用事業和運輸業等門類的一般職業訓練和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點嘗試選擇職業高中是職業選擇階段,集中學習學生自己所選擇的一門職業課程。

  英國的職業規劃教育開始於國中二年級,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個性獲得信息的技能;課程選擇的指導。九年級學生的職業教育內容是:幫助學生認識個人的興趣、能力與相應的工作類型之間的關聯;具備職業羣體的相關知識;瞭解影響職業選擇的個人因素、工作資歷要求;發展收集和評價現有教育信息、職業信息的技能。瑞典規定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為學生安排至10周的工作生活定向實踐。實踐的方式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學生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參觀工礦企業而高年級學生要被安排到某工作崗位工作一兩週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熟悉製造業、商業、社會服務等至少3種不同的就業部門。

  德國的教育以重視職業技術教育而著稱於世。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法規定,要有80%的青年必須接受不同類型的職業技術教育。德國的職業教育開始得非常早,在國小的高年級就有一個“觀察階段”,即注意觀察學生的志趣與愛好。因此,德國人是在國小階段就開始為未來前途作準備並開始考慮選擇生活道路和職業定向。德國中國小除了在學校的專用教室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外,還有一個走出校門的實踐環節,即學生到企業實習三個星期。一般安排在8或9年級,學生分頭到工廠,和工人一樣上下班,幹一些簡單的工作,目的在於瞭解相關職業的特點。學生實習的工廠,一般由學生自己聯繫,這對學生的能力也是一種鍛鍊。

  德國學校將基礎教育中的職業技術教育不僅視作學生未來職業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而且視作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學校強調,實施職業技術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將來就一定從事學到的某項技術工作,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職業規劃教育的課程內容寬泛

  美國的學校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會定期邀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來學校向孩子們介紹各自的工作,包括律師、拍賣師、汽車推銷員、消防隊員、警察、運動員和作家等。國小階段的職業規劃教育就是職業啟蒙教育,讓國小生了解與職業有關的常識性知識,包括各類職業的工作要求、工作內容、工作性質、求職方法合薪水報酬等。使學生懂得人們在社會上是怎樣生存的,也促使孩子們從小就不斷思考自己將來有可能從事何種職業。

  美國的普通中學開設的職業課程內容極為廣泛,如工業、維修業職業技能;計算機技術,包括編程與應用;商業技能,包括計算機應用、商業數學、商業管理、會計學;家政,包括兒童發展、烹調、兒童護理、服裝與室內設計、服裝製作;等等。美國學生在7至XX年級時,將選擇一組職業作深入的探究。如,選修職業介紹課(包括實地考察),聽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專家來校上課,利用電視、電影作品等方式對當地的工業、就業趨勢、就業機會進行研究。學生在11至XX年級時掌握一種技能,以便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工作。

  美國的職業教育除了有廣泛的職業課程選修和技能培訓以外,最具特色的是其貫穿於各個年齡和各個年級的商業教育。美國基礎教育中的商業教育不僅傳授個人理財、金融、工業和貿易方面的商業知識,而且教學生如何組建公司、如何進行生產銷售,以及瞭解產品的供給與市場需求等等。在為高中生設置的商業實踐課程中,主要由教師和商業諮詢人員幫助學生組建並運作自己的公司。當然,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其更重要的意義是使學生獲得商業技能並鍛鍊經營本領,為未來的商業活動和職業生涯積累經驗乃至奠定基礎。

  美國的商業教育從幼兒園階段開始直至高中,利用商業活動課程培養青少年的商業意識及經營能力,從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就為學生打好進入職業生涯的基礎,足以顯示美國教育的遠見。因此,當我國的大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如何打工時,國外的中學生已在參加商業活動課程中學習如何操作公司了。

  德國國小有手工勞作課,教學內容包括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使孩子們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德國中學的職業技術教育有操作課,並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內容包括:辦公技術、製圖、打字、財會、職業指導、銷售;選修內容有:縫紉、家政、電子、金工、木工、塑料加工、材料檢查,以及電器類、護理類、商業類和管理類操作課。瑞典的學校,從國中開始實施職業技術教育,每週有兩小時的自由選科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可供選擇的科目有汽車駕駛理論、消費者須知、時裝服裝研究等。瑞典的綜合制高中課程,分為人文社會、經濟、理科等三組。綜合制高中的課程設置,具有打破學科領域、進行跨學科教學、開展職業技術準備教育的特色。如,綜合制高中人文社會組設置的課程有:消費、福利、音樂、社會、人文、社會科學等;經濟組設置的課程有供給、事務、經濟等;理工組設置的課程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汽車工業、建築、電子工業、加工技術、林業、農業、工業、技術和自然科學等。

  法國鼓勵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專業教育,並在高中課程中設置更廣泛的且高度專業化的選修科目。法國國小課程中除了基礎知識、科學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等課程外,還新增了技術教育課程,學生們進行手工製作和輕微的體力勞動和國中專設“勞動與技術教育課”,一般為每週兩課時。為加強技術教育,在高中畢業會考中(同時是大學入學考試)加試手工勞動能力,另外在一般考試中加試應用技術。法國的國中是四年,分為兩個階段:兩年的觀察階段,兩年的定向階段。所有學生到國中二年級以後,都需要為將來的學習道路作出選擇,通常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學業成績,分別進入國中三年級各組學習,有的則轉入各種職業證書班。法國的高中開設三類課程:必修課、選修課和任選課。其中必須選擇的選修課有實用工藝、工業技術、醫學、社會學和實驗室科技等,任意選修課有藝術、科技、現代外語和打字等實用課程。

  3.職業規劃教育重視生活能力的培養

  為了使學生畢業後能很快適應職業生活,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未來工作的廣泛適應能力,這是社會謀生能力的基礎。除了職業指導,發達國家的職業規劃教育也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一般生活能力和職業技能,包括基本生活技能、自救應急技能、修理簡單器械的技能等。

  在英國中學裏有門“設計和技術”課,每週上兩節,一節是學習家務,如烹飪、縫紉以及學會使用電熨斗、電烤箱、微波爐、電縫紉機;另一節是學習簡單的設計和製作,主要以木工活為主,如製作玩具、箱子、傢俱等。

  德國中國小都開設家政課程,德國人認為,人主要存在於社會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中,即生產和消費中,學家政就是學習怎麼生活,因此,家政的教學內容比較廣,除烹飪外,還包括怎樣持家、如何理財,以及健康衞生、營養知識等。

  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選修課不僅面廣,而且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涉及工業、農業、林業、商業、經濟、法律、文祕、外語、家政、環境、通訊、駕駛、製造、建築、財會、時裝、食品、維修和藝術等眾多領域,涵蓋了包括從事家庭生活、職業活動和社會活動在內的各種實用知識和技能,從而涵蓋了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各個方面的內容。選修課程的實用性強,則有利於學生將學校的學習內容與未來的職業生涯相結合,並從中發現自己的職業傾向與工作能力傾向,有助於學生在關鍵時刻正確選擇專業和職業。發達國家的教育注重聯繫社會生活,強調中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適應社會、職業與家庭等各方面的變化。

  中外基礎教育課程上的差異也反映在教科書上。國外的教科書實用性很強,譬如,美國的高中化學教科書有專門章節介紹與化學有關的職業。

  學生從教科書上了解到學好化學可以當環境化學家、化學研究人員、化學工程師、農業化學家、化學教師、食品科學家、化學實驗人員、藥劑師和營養專家等。這種在科學教育中滲透職業意識的方法,既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也有助於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來確定未來的職業選擇。相比較,我國各科教材的共同缺陷是,內容單一、過於簡略、抽象枯燥、理論脱離實際,並嚴重缺乏職業性、生活性、實踐性。

  二、從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看我國基礎教育的缺陷

  基礎教育是每一個個體走向社會生活的起點,因而基礎教育給個體奠定的基礎應是廣泛的,並突出地體現在確立人生目標、測查職業興趣、探究自我特點、瞭解社會分工等多方面。對於學生個體來説,我國基礎教育中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有:職業探索期的缺失、自我探索途徑的缺失、社會生存經歷的缺失、人生規劃的缺失。

  1.職業探索期的缺失

  《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45%的大學畢業生對所選專業不感興趣,19.2%的大學生明確表示要換專業。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抽樣調查顯示,42.1%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如可重新選擇,65.5%的學生表示將重新選擇專業。[1]以上調查結果充分反映了我國學生在大學聯考專業選擇時的盲目性。正是由於我國普通教育中根本不開設職業規劃課程,造成我國接受普通教育的廣大學生因缺乏職業規劃教育而不具備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專業意識,致使學生在面臨專業選擇時對專業及職業缺乏選擇能力。也正是高中畢業生在選擇專業時的無知與盲目,導致目前大學生所學專業並非自己所愛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忽視職業教育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專業選擇是職業選擇的起點,專業選擇的結果意味着個體不僅要把大學的幾年時光花費在所選專業上,而且要把今後的事業也建立在這個選擇基礎之上。如果上完大學才發現所選擇的專業不適合自己,從時間成本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生命資源的浪費。值得指出的是,儘管我國中國小階段的理科課程進度比國外快,但我國專業人才的成才效率很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眾多學生在中國小乃至大學階段都是在學業的階梯上盲目地攀登,直到大學畢業面臨擇業時才發現梯子搭錯了牆。我國高中畢業生對專業的陌生、大學畢業生對職業的陌生,意味着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專業和職業的發展上和發達國家相比起步過晚。

  我國學生的職業探索期,對於沒考上大學的學生來説,多是從高中畢業開始;而對於考上大學的學生來説,則是從大學畢業開始。也就是説,我們的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根本不存在職業探索期。與發達國家學生的職業探索期始於國小相比,我國學生的職業探索期的確開始得太晚了。

  從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看,我國學生對社會上的各種職業不僅瞭解得太少,也瞭解得太晚。

  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經常處於多種職業信息的選擇中,從而在不斷經歷的成功與失敗中訓練出職業選擇能力。令人感歎的是,當美國學生在國小階段就具備職業選擇意識,併為自己的未來目標開始作準備、打基礎時,我國學生在大學畢業之際還對職場之知甚少。

  2.自我瞭解途徑的缺失

  新浪網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XX年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大學生因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而不願意從事與自己專業相一致的工作;僅有12%的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另有18%的大學生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所面臨的優勢與劣勢;而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職業是什麼的大學生只佔16%。[2]高中畢業生普遍缺乏專業選擇能力顯示出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根本性缺陷:沒有讓學生在選擇專業之前掌握一種最重要的本領,即瞭解自身的職業興趣,這無疑標示着我國基礎教育的重大盲點。

  職業探索期是每一個個體都必經的過程,而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是一個不斷的自我探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包括必要的經歷,諸如瞭解各種

  職業、瞭解自己的能力類型、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為實現職業理想而積累經驗、通過深化認識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職業理想。選擇職業必須以自己的能力為依據,這要求個體必須正確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我國學生之所以缺乏專業、職業選擇能力,是因為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都沒有相應的職業實踐課程,讓他們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與能力類型。儘管我國國小就有《社會》、《勞動》等貌似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的課程,但這些課程在大多數學校裏卻是以學生坐在教室裏聽講課、看教材的方式進行的,根本達不到讓學生了解實際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的目的。由於缺乏職業教育意識,學校即使是開了實踐性很強的課,也只是關起門來讀死書。

  職業規劃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的缺乏,也是由於人們普遍存在着一個錯誤認識,即只有不升學而馬上就業的學生才需要職業教育。其實,職業教育對於有意考大學的學生來説更重要,因為對大學專業的選擇是基於對自身專業興趣的瞭解,而如果對任何專業和職業都沒有起碼的接觸,也就無從發現自己的興趣傾向和能力傾向。從效果來看,個體發現自身職業興趣、專業興趣的最有利的途徑就是參與多方面的職業實踐活動,因此,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每個學生都十分必要。

  發達國家學校開設覆蓋面廣的職業技能選修課,其優點是多方面的,包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及好奇心,使學生能夠擁有多樣化的職業體驗,從而能夠在較大的職業課程範圍內測試自己的興趣所在和能力所長、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並在自我認識、自我探索中判斷自己的專業興趣和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顯而易見,這種廣而博的課程設置有利於學生的職業探索和自我瞭解。西方的教育是通過選課制度讓學生圍繞自己的興趣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知識結構,這對個人來説就是有目標地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以及進行目標明確的職業實踐。

  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普通教育的課程設置與發達國家相比,最大的差別表現在課程科目的範圍分佈窄、課程內容實用性差以及缺少選修課。我們的數理課程之所以能教得多而深,正是因為我們犧牲了課程的廣度,即少開了很多課。從職業探索和自我瞭解的角度看,我們的這種“深而細”的課程設置不利於學生的多方面嘗試,無法為學生提供瞭解和發現自身潛能的多樣化機會。

  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對自身的潛能、特長、缺陷和經驗等各種基本特徵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瞭解自己和正確評價自己,從而恰當地選擇與自身能力、興趣、價值觀相一致的職業類型,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社會生存空間及發展方向。

  發達國家的職業規劃課程設置使所有的學生從國小時代就開始了從職業角度的自我設計,這種從國小到大學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他們有能力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及社會需求作出正確的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外基礎教育在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的差距非常明顯:我國的基礎教育與學生的未來生活和工作完全脱節,導致我國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各種對他們的未來有更重要影響的實踐活動;而發達國家的學生卻受益於職業規劃教育,使他們在中國小階段就能不斷積累未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經驗。

  3.社會生存經歷的缺失

  學校教育是重要的社會化過程,學校社會化的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受教育者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技能。按照社會化的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有專門的職業教育課程,而且在全部的課程教學中都應該體現出:在鼓勵學生髮現自我、瞭解自我、發展自我的基礎上,促使學生思考人生道路、探究自身職業興趣、測查職業興趣傾向。然而,在我國的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個體的自我似乎是根本不存在的,直到中學畢業報志願時,學生們才發現自己是一個需要面臨抉擇且馬上要作出選擇的獨立個體。職業規劃教育的缺乏顯示了我們的教育無視學生個體的生存需要,導致他們在面臨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時,既無心理準備也無職業技能準備。

  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開始為走向社會作準備,包括心理準備,如瞭解自己的興趣傾向、職業傾向等,也包括技能準備,即訓練一定的職業技能和具備一定的社會生存本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基本的準備就是通過了解各種職業來了解社會的生存現狀、經濟結構、社會分工,並由此思考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職業規劃教育及相應的訓練有利於學生在瞭解社會中瞭解和發現自身的潛質、在考察職業空間的同時開拓自身能力的發展空間,為自己尋找合適的社會位置。職業興趣的形成是基於個人的愛好、特長、性格傾向,以及對社會的基本瞭解和具有的社會經歷。職業規劃教育促使學生將個人的興趣傾向、社會生存融合在一起思考,為個體走向社會打下基礎,並讓具有不同職業傾向和不同能力傾向的學生都能從學校教育中獲益,使各自的特長和潛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其深遠意義並不在於對學生進行某種職業的技能培訓,即不是一般意義的職業指導,而是讓學生在經歷工作實踐的同時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並具備普適於社會各職業的通用能力。毫無疑問,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使個體多樣化的各種能力傾向失去了發展的渠道,而職業規劃教育缺乏的後遺症則突出地表現為學生實踐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不足,並最終表現為個體社會生存能力的匱乏。

  4.未來人生規劃的缺失

  《職業》雜誌XX年進行的“專業選擇與職業生涯發展調查”顯示: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個性作出專業選擇的人僅佔13%和32%。有37.15%的人後悔當初的專業選擇;34.16%的人有點後悔。在職業與專業不對口的職場人中,66%的人表示不會再選擇原來的專業,究其原因,22.98%的人認為原專業不適合自己;29.56%的人是不喜歡原專業;27.22%的人認為原專業職業前景暗淡。

  不難推斷,人們受社會生存環境的限制,當初的專業選擇往往是不能改變的,因而專業選擇失誤常常成為人們的終生遺憾。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的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能夠接受恰當的人生規劃指導,那麼很多選擇失誤是可以避免的。從教育發展的國際趨勢來看,培養學生考慮和選擇自己未來出路的能力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發達國家多在中國小階段普遍實施職業規劃教育,最終的效果則是讓學生在瞭解職業、瞭解自我、瞭解社會的基礎上設立人生目標,同時圍繞自己的人生目標規劃自己的人生。對於個體來説,社會生存的重要性使職業規劃必然成為人生規劃中最重要的內容,由此,職業規劃教育的實質作用是進行富有針對性的人生指導,使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這顯然是一種讓個人終身受益的教育。

  實際上,職業規劃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礎:使學生在瞭解職業特點的過程中瞭解自己的特點;在發現社會需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需要;在職業訓練的實踐中學會社會生存;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規劃自己的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