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國IT十大爭議人物點評

欄目: 精英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在是非圈中,那些力圖改革的人,夢想改變世界的人,志向高遠的人往往會引來爭議。

中國IT十大爭議人物點評

如果一個人沒有做出任何有價值的行為,沒有展示出某種超越的傾向;如果一個企業的領袖從來不對現有的生存秩序和遊戲規則提出挑戰,那麼,他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也不會成為被爭議的對象。

可是,回望2005年的IT江湖,不少人選擇了拒絕平庸,他們也因此成為爭議的眾矢之的。他們焦灼過、憤怒過、欣喜過,或者癲狂過。人們對他們提出過這樣或那樣的籲請和懷疑,褒揚和首肯,他們留下了爭議的印痕,也正因此而創造了2005中國IT業界的歷史。

一切歷史事件都應該讓我們看到思想漫遊的亮光,看到靈魂飛昇的姿態,看到人類應有的睿智或愚鈍。如同任何爭議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明確的答案一樣,對這些沉着勇敢或者衝動好鬥的人來説,只有歷史才能對他們作出權威的公正結論。我們只是把爭議中的他們以及他們的事蹟,凝結成一個個片段,讓它們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次次愉悦或艱難的思想交鋒,作為2005中國IT的印記交由我們的讀者去審視和評判。

1、李開復:是微軟帝國的叛徒 還是個人價值的旗手?

李開復:Google公司中國總裁。1961年12月出生於台灣,祖籍四川。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學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

時間:2005年7月20日

地點:美國

人物:李開復

事件梗概:2005年7月20日,Google突然宣佈將於今年第3季度在中國設立產品研發中心。原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將負責Google中國研發中心的運營,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引起業界一片關於“背叛”的爭議之聲。李開復在語音識別、人工智能、三維圖形及網絡多媒體等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上世紀90年代末,他曾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隨後出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李開復在微軟是一個十分資深而重要的角色,顯然微軟不可能這麼輕易地放走他。7月20日,老東家一怒之下把他和Google告上了法庭,指控Google和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違反了競業禁止協議(non-competition promise)。

對此,Google絲毫不手軟。7月22日,Google反訴微軟的協議條款違反了加州法律賦予員工變更工作的權利。

在混亂的評論與“預測”聲中度過了兩個月,9月14日,美國金縣高等法院於當地時間週二就李開復違反競業禁止協議案作出裁決:李開復可以立即為Google工作,但工作範圍將受到限制。此事終於告一段落。

正方:李開復是追隨人生價值的旗手,Google也只是遵循他們的信念與價值觀,一個人的前途命運應該由自己決定!

反方:李開復經常講誠信,自己卻為了利益變成了微軟的叛徒,什麼追求人生價值,就是不講誠信!

點評:如果不是這次特立獨行的跳槽和滿世界的爭議,我們可能很難近距離地去挖掘原本想象中的那個李開復。他在人們眼中可能永遠不會與“叛徒”的罪名有任何關係。好好看看李的人生軌跡,你會發現這只不過是他一貫信奉的“積極主動”的成功法則的行動實踐。積極主動地尋求改變,尋找機會,這是李開復的成才觀,他本人正是這一法則的擁躉與實踐者。李開復正是有了多次的主動叛逆,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績與聲望。李開復是一個勤于思考人生的人。他對生命意義有自己強烈的訴求,以及他有機會在核心位置觀察微軟的價值觀、文化和蓋茨、鮑爾默等人的行為及其動機。這種觀察與思考的結果代表着價值文化迴歸的離異與遷徙。而Google的出現使這種迴歸成為可能。

如果説死守在一個地方沒有任何創造性地生活,或者默默忍受自己的價值無法最大地實現,僅僅為了所謂的忠誠與承諾,我們寧肯做一個有爭議的“叛徒”。

2、闞凱力:是“永不停歇的大炮” 還是“不遺餘力地做秀”?

闞凱力: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1945年10月出生於北京,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獲碩士、博士學位。

時間:2005年6月14日

地點:北京

人物:闞凱力

事件梗概:2005年,闞教授一次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針對IT業界的種種熱點現象,他不遺餘力地進行抨擊。

評小靈通:啟用小靈通,不如關掉聯通。

評中國電信海外上市:中國電信拼死拼活地演出了海外上市中最不光彩的一幕,國有資產不但沒增值,反而大量流失。

評中國電信分拆:橫拆中國電信並沒有解決當初要拆分中國電信時提出的任何問題。

評外資入侵電信業:我國加入WTO以後,完全不存在我國電信企業面臨外資的競爭,甚至被擠垮的局面。

被他抨擊的事件都是人們關注的,觀點也一個比一個尖鋭,不少人開始懷疑這種抨擊的用意了。他也因此成為一箇中國為數不多的最受爭議的學者。

正方:闞是一名真正有良知的學者,具有大無畏的勇氣,中國就缺這種講真話的人。

反方:譁眾取寵,也得考慮別人的情緒。如果喜歡做秀,請投身演藝圈。

點評:有人説,財經界需要郎鹹平,電信業就需要闞凱力。不管你對他評價如何,罵也好誇也好,你必須承認,闞成功地引來了大家對於電信業改革的關注。由於闞凱力,更多的人蔘與進了電信業改革的討論中。

沸騰的池水雖然難免摻和着不諧音,至少也比一潭死水有活力得多。闞教授,請繼續“做秀”。即使您的興趣並不在學術本身,人們也支持。因為,中國實在不缺少沉默的學者。

3、黃光裕:是狂妄的獨裁者 還是深思熟慮的企業家?

黃光裕:1969年5月出生於廣東汕頭,曾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院學習。2002年10月26日,黃光裕重新執掌國美。

時間:2005年8月3日

地點:深圳

人物:黃光裕

事件梗概:10月12日胡潤版百富榜出爐,此榜一出,天下譁然。因為蟬聯百富之首榮耀的,是以140億元身家出現的國美電器總裁黃光裕。

今年36歲的黃光裕,無論是對經營成本的控制,還是對企業股份的控制,抑或是對供應商的控制,他都牢牢地把握着,滴水不漏。現今,他又大力開發房地產。他明白,土地絕對是利潤的穩定來源。至於瘋狂開店,那只是表面現象,2005年新開的300多家店,分攤到國美8個大區下轄的30個分部,每個分部才10家,並不“瘋狂”。總之,黃光裕在推進他的商業帝國計劃時,狠、穩、快、準,近乎完美。然而,業界人士卻在擔心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很多人認為黃光裕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過高,這並不利於企業的穩健經營;其次,家電連鎖巨頭在擴張時,許多店的開設是基於競爭的需要而非市場的需要,有些店只是靠收取企業的進場費和各種雜費來維持,甚至虧損;再次,企業以及產業自有演進邏輯與發展規律,國美靠什麼成為“另類”;最後,廠商之間不平等的“合作”造成了眾多企業畸形的商業關係。

正方:黃光裕一手打造了國美,包括具有高成長性的超級連鎖業態,儘管他比較霸道,導致高層變化不斷,但它的組織管理、信息化管理和財務控制卻非常穩健;儘管單店不一定盈利,但卻具有規模優勢。

反方:黃光裕是個獨裁的野心家,國美長期這樣做下去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釀成巨大危機。

點評:黃光裕作為一個企業家,做事速度和深思熟慮似乎一直是兼得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黃光裕把國美帶到今天,就已經是個奇蹟。如果黃光裕不是這樣一個不怕事兒的人,沒有敢闖、敢拼、敢斗的霸王性格,國美能成功麼?能從北京珠市口的一個小門店起步,一點一點擴張至如今的全國200多家店面,以零售巨鱷般態勢在國內蠶食市場份額麼?所以,現在斷言國美的未來,為時尚早。有人説德隆、科龍以及更多的企業都證明了一個規律:企業盛極之時,可能就是其衰落之日。沒錯,今天的財富明星,明天淪落何方,世人只有拭目以待。但作為企業,只要不作壁上觀,能不斷求索成長、強大之路,認真思考長遠的經營戰略,並在組織的設計與管理運作上下工夫,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就肯定可以不斷前進。

4、李東生:是實踐國際化的帶頭人 還是剛愎自用的一意孤行者?

李東生:TCL集團總裁兼董事長。1957年7月出生於廣東惠州,畢業於華南工學院無線電系。

時間:2005年12月12日

地點:廣東

人物:李東生

事件梗概:2005年12月12日,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TCL集團,深交所交易代碼:000100)股東大會審議一份一個月前公佈的董事會提案。在此份提案中,TCL集團董事會宣佈將放棄原定的收購兼併計劃,並不再投入兩個計劃中的新項目,以抽出9.45億元上市募股資金,用於補充TCL集團及其子公司的營運資金。

TCL此前一直因為“國際化”的問題受到社會上眾多爭議。最近還一直傳出李東生要壯士斷腕,出賣主營業務的謠言,雖然最後證實是“非核心資產和業務”,也足以説明困境。自收購湯姆遜集團的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公司的手機業務以來,TCL不斷進行內部重組與調整,以應對接踵而來的整合難題。但是,資金吃緊的狀況仍日復一日,儘管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銀行和供貨商正在對其收緊銀根。

這次公告稱,此舉有兩個好處:一是為公司重點支持與保障的產業提供穩定長期的資金供給;二是減少眼下流動資金貸款的資金成本,每年可節約財務費用3742.2萬元。在投資者看來,這一舉措或許是TCL現狀的一種最現實的描述:TCL如同一隻壓在巨石下的烏龜,正在努力掀翻石塊,繼續前行;壓在龜背上的巨石,就是TCL兩次海外併購帶來的巨大虧損。

李東生卻始終不肯承認自己走錯了路,他始終認為他和他的TCL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不久前,李東生坦言:“現在是TCL發展歷史上最困難的階段。”

正方:TCL這個曾經的“王牌”,今天陷入這樣的境地,李東生所謂的國際化應該反省。

反方:這可能解決了TCL集團的燃眉之急,李東生走國際化道路的決心值得肯定和支持。

點評:有人説,TCL“栽”了,“栽”在公司CEO李東生一度描述燦爛“願景”的國際化擴張上——自營運以來,TCL集團與國際彩電巨頭湯姆遜合資的TCL-湯姆遜公司和與手機巨頭阿爾卡特合資的TCL-阿爾卡特公司財務狀況均呈“脱韁野馬”,所謂“拖累了3家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事實上,TCL並沒有“胡亂國際化”和“想當然”,與不少熱衷國際化的國內企業相比,TCL的國際化走得還是比較成熟的。李東生也曾撰文表示,對這條國際化道路並不後悔。現在,TCL手機業務的整合工作已經完成,其全球管理團隊已經到位,此次整合所帶來的協同效益可能不是短期可以看出來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説,嘗試本身就有兩種答案。只是很多企業沒能在失敗的答案中尋找閲歷,所以沉浸在了失敗之中。李東生作為一個知名企業家,不為聲名所累而敢於去試去闖,這本身就值得首肯。至於挫折和坎坷,只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希望的彼岸也不會遙遠。

5、馬雲:是高調闊步的實業家 還是吹牛皮的故事大王?

馬雲:阿里巴巴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 1964年10月出生於浙江杭州,獲得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學士學位。

時間:2005年8月11日

地點:北京

人物:馬雲

事件梗概:8月11日14時,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打造中國最強大的互聯網搜索平台,阿里巴巴還將獲得領先全球的互聯網品牌“雅虎”在中國的無限期獨家使用權。這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起併購。

然而,到底誰收購了誰,事實究竟怎樣?

《福布斯》8月8日消息指出:“雅虎計劃以將近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里巴巴35%的股份,目前雙方正就此事展開談判。”頓時,各種猜測鋪天蓋地,8月11日,方案塵埃落定:阿里巴巴得到了10億美元,當然,這10億美元包括了眾多的無形資產,具體多少真金白銀沒人知道。雅虎得到了阿里巴巴35%的股份。方案非常明白,買方是雅虎,賣方是阿里巴巴,一清二楚,錢貨兩訖。

雅虎收購阿里巴巴,外電對此宗交易的實質交代得清清楚楚,業界人士也是心知肚明,怎麼到了媒體口中,就變成了“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更有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開始狂歡。

正方:阿里巴巴有今天的名氣,完全是馬雲一手托起來的,是一位真正的實幹家。

反方:阿里巴巴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馬雲吹牛皮吹起來的。這位在CCTV領獎台上自詡“智慧與外貌成反比”的年輕人,是中國互聯網上少見的吹牛大王。

點評:明明是賣了自己還要冒充買主,難怪有人認為這起併購案堪稱中國互聯網最奇怪的交易。

這是一個吹上了天的牛皮,馬雲今天揚言要滅了eBay,明天要收拾Google,確實過足了嘴癮。可是,在他要打垮的對手都活得十分滋潤的今天,人們不禁要問:馬雲,你還能忽悠幾天?牛皮當氣球吹,早晚要炸的。

雅虎放任炒作的態度也頗耐人尋味,雅虎不是傻瓜,答案只有一個,這是一場資本的狂歡,財大氣粗的雅虎絕對玩得起。中國號稱第二大互聯網市場,但目前相對歐美而言,市場規模還比較小,各巨頭雖然排兵佈陣枕戈待旦,但盈利還排不上日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出點“毛毛雨”,僱上幾個僱傭兵充當急先鋒,且不論成敗功過,這點本錢雅虎還是花得起。所以,雅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演員,馬雲為了企業是做得夠專業。

6、張寶全:是EVD的“衞道士” 還是個人利益的“保全者”?

張寶全:北京今典環球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1957年出生於江蘇鎮江,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時間:2005年11月29日

地點:北京

人物:張寶全

事件梗概:11月29日,EVD技術提供商北京阜國低調與英國數字存儲領域巨頭NME簽署“股權交換協議”。12月5日,EVD碟片內容的惟一運作商張寶全突然炮轟阜國,大呼要“保衞EVD”, 將全力阻止阜國與NME交易。一時間輿論的矛頭都指向了阜國,認為其有“賣國”之嫌。

2005年,EVD與張寶全成為IT業界兩個熱鬧的關鍵詞。從2月到12月,標準之爭的戰火瀰漫。

張寶全一直稱中國政府可以有所作為,比如政府為HVD提供科研基金,讓HVD併入EVD中國標準格式,這樣就可以通過政策支持把中國的碟機力量聯合起來,抗擊日系碟機在中國的擴張。同時也使HVD這樣的過渡性的標清碟機能融入未來中國碟機的標準,為HVD的開發企業和生產企業帶來發展動力,使HVD的消費者能夠得到EVD已有的200部片源的支持。

張寶全説自己會一直戰鬥下去,EVD不是他的生意,而是他的使命。

可是,一些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們眼中的這個人,炒作和利益的成分很重,他們不認為一個人會為了“產業發展”和“團結”而這樣“瘋狂”,於是爭議產生了。

正方: 北京阜國這一行為已經不能説是融資了,嚴重點就是賣國家標準給國外的行為。已經轉讓了69%的股份,還能説相對控股?這是一種放棄市場的行為。

反方: 在EVD成為國標後,並不應該在今典一棵樹上吊死,在內容方面今典已經佔有絕對優勢,如果股權又轉讓給今典,整個產業鏈就形成了一家公司獨大的局面,這是許多人不願看到的。

點評:按照事情發展的形勢,如果雙方都動真格的話,事實早就應該浮出水面,而不是大打相互爆料的“口水戰”。

阜國與英國NME的合作,這是截止目前,惟一不存在絲毫爭議的事實。但是如果真像阜國方面表示的那樣,絕對控制着EVD標準,並且還相對控股NME,那麼雖然不能説皆大歡喜,但最起碼不會落下太多的爭議。事實上,當前法律界和投資行業人士,都對控股之説心存疑慮。因此張寶全大喊“賣國”似乎顯得很有道理,EVD是一個國家標準,標準怎麼能買賣呢?

值得注意的是,張寶全投資的今典環球,自己佔80%的股份,卻完全讓股份只佔20%的阜國公司的人來管理,甚至連財務監督都不派一個。在EVD標準即將功德圓滿之時他突然曝出這樣的事來,在EVD“衞道士”的光環之下,利益的慾望也在蠢蠢欲動。

顯然,經過多年努力後,EVD標準雖然還面臨其他標準的競爭,但獲利是肯定的。這時候,阜國與張寶全之間為控制EVD標準的PK便浮出了水面。據業界人士分析,此前,張寶全一直奔前跑後,事實上成了EVD標準的代言人,這樣的事實卻讓阜國方面極為不爽,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所有人。由此產生分裂甚至牴牾,再正常不過。

7、李彥宏:是為了一夜暴富 還是為了成就中國的“Google”?

李彥宏:百度公司總裁。1968年出生于山西陽泉,畢業於北京大學,後留學美國,在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時間:2005年8月5日

地點:美國

人物:李彥宏

事件梗概:2005年8月5日,被譽為互聯網泡沫破碎之後的傳奇日。當日在納斯達克成功登陸的百度及其創始人李彥宏,成了全球矚目的傳奇主角。

狂熱的美國股民堅信百度就是“中國的Google”,當年Google的上市,令很多人錯過了參與制造互聯網財富傳奇的機會,今天,狂熱的美國股民可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

10月26日,百度公司發佈了其上市後首份財務報表,報表顯示百度的利潤與上季度相比出現近30%的下滑,而運營支出卻大幅增長。業績的不近人意令美國投資者倍感失望,百度股價在隨後的盤後交易中再次暴跌,在不到1個月裏,其上百億元人民幣市值蒸發一空。

現在的李彥宏活得並不輕鬆,在應付四大國際唱片公司的MP3搜索侵權訴訟案之後,一邊開始與Google中國在全國高校的人才爭奪戰,一邊忍受着遠在美國納斯達克跌盤的折磨,更在接受業界爭議之聲的折磨。

對比一下Google,百度的短板已顯露無遺:持續盈利能力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營運收入模糊不清。李彥宏也坦承過自身的諸多不足,他當前的一個思考是如何令處於微利行業的百度“不微利”及市場規模化。這顯然需要更多的錢和更好的人才來彌補。在全國大學的校園裏,有李開復和Google身影的地方,就有李彥宏和百度的身影,他也開始了全國高校的巡迴激情演説,開始了著書立説,開始每天親自去瀏覽批閲海量人才簡歷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儘快提高百度第4季度的利潤業績,概念再如何惹眼,也不過曇花一現,業績才是硬道理。

正方:互聯網的未來在中國,李彥宏的百度投資價值不可否認。美國某些投資者都是眼前利益的代表,股票拋售與買進,並不能影響百度強勁的發展勢頭。當然專業投資人仍然對百度的未來抱有很高希望。

反方:李彥宏就是為了一夜暴富。上市成功後,百度員工拋售股票以及李對百度的持續盈利能力缺乏長遠的規劃就是明證。

點評:“花無百日紅。”用這個比喻2005年的百度再恰當不過。只不過在美國投資者眼中百度是朵絢爛一瞬的曇花。

市值的大面積跳水,投資者的目標轉移,利潤的下滑,Google不懷好意的增股計劃,以及國際唱片公司針對侵權風波的當頭棒喝,令李彥宏頭疼不已。

這個身價億計的英俊富翁,還沒來得及多享受一下一飛沖天的財富快感,就要為解決面前的兩個關鍵問題而費力:一個是,如何制止資本市場波動對百度帶來的影響;一個是如何遏止Google在中國市場的野心及巨大攻勢,同時還要防備搜狗、中搜、愛問等眾多搜索引擎的虎視眈眈。

李彥宏可能已經有了一夜暴富者的經歷,但絕對不會有那樣的心態,畢竟他要打造中國的Google嘛。

8、張汝京:是“強硬的非法投資” 還是為企業前途的明智之舉?

張汝京: 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和首席執行官。194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畢業於台灣大學,於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

時間:2005年3月

地點:台灣

人物:張汝京

事件梗概:從2003年以來,張汝京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中國大陸度過的。2005年新年伊始,他的中芯國際芯片在大陸的代工廠已增加到8家。

2005年3月,一紙由台灣經濟部發來的,“非法投資大陸”的罪狀書,打亂了張汝京繼續開闢新大陸的夢想。罪狀書點名指控張汝京在大陸“非法投資”,並以此“罪名”對他處以新台幣500萬元的罰款。同時,聲明強調:如果張汝京沒有在6個月內從內地撤資,將被重複處罰,直至遵從命令為止。

半年後,針對500萬罰款分文未交的張汝京,台灣當局開出了更加嚴厲的第二張罰單——1000萬元新台幣。

張汝京的態度一直十分堅決,在第二張罰單之前,張汝京已經申請放棄台灣户籍。2005年7月9日,張汝京卸任公司董事長一職,由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王陽元繼任,同時繼續保留其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和首席執行官職位。

是什麼讓張汝京有這樣的底氣?中芯國際在大陸的投資,究竟“是強硬地進行非法投資”,還是為企業前途的明智之舉?

正方:台灣IT要發展,不來大陸投資將自毀前程,張汝京在大陸的投資是明智之舉,台灣當局如此“打壓”無疑將引起全台商的“公憤”,也必將制約台灣IT企業新發展。

反方:中芯國際的部分產品已經威脅到了台灣同類企業的利益,台灣當局必然要壓制中芯國際的發展勢頭。所以懲罰有理。

點評:用張汝京的話説,中芯國際在內地發展的5年,也是台灣當局打壓的5年。張汝京等為什麼會遭受如此“待遇”呢?原因歸結起來很簡單:自從2000年在上海創建之後,中芯國際飛速發展,已經引起了台灣主管當局的“警覺”;2000年創建於上海的中芯國際發展迅速,按目前的發展態勢,2006年將成為僅次於台積電、聯電的全球第3大半導體代工廠商,尤其是中芯國際2005年3月17日和18日在紐約和香港的成功上市,更是牽動了島上敏感的神經。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芯國際所從事的半導體行業是台灣地區工業的支柱產業,台灣對這些行業投資大陸一直都有嚴格的“禁令”,打壓事件屢有發生。

業內人士認為,台局此次重罰張汝京是“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但是,這種強制性的政府幹預行為,是否能阻止台灣IT企業與大陸市場的互通趨勢?我們先不論張汝京如此強硬是不是明智,只是台灣IT想要發展,連大陸都不來投資,絕對是不明智。

9、陸純初:是偶然的處世失敗 還是註定的性格悲劇?

陸純初:EMC大中國區總裁。出生於新加坡,常住香港。新加坡大學工商管理學位。

時間:2005年4月19日

地點:北京

人物:陸純初

事件梗概:2005年4月19日,原甲骨文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陸純初被正式任命為EMC大中華區總裁,統管這家全球最大的企業級數據存儲公司設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三地的業務。此前,陸純初被他為之服務了3年的老東家甲骨文下了“逐客令”。

一個甲骨文的靈魂人物下崗,竟被媒體和業界稱作“大快人心”!看看陸純初的前同事們如何總結他這個人的:菲薄而失勢同仁。曾幾何時,甲骨文中高層離職率一度高達70%,作為“主管”的陸純初非但不從自身找原因,還宣稱“離開的人是不合格的”。

可惜,這位“夠資格”的甲骨文領導者也被掃地出門。現在回頭看看陸純初帶領下的EMC,與半年前相比,似乎並無任何變化,EMC在中國市場取得份額第一的成績,也不過是2005年第一季度的陳年往事。於是不少人認為,陸純初的性格以及處世方式,值得爭議。

看看對手戴爾的飛速攀升,HP的疾步平穩,也許“自命不凡”的陸純初還有一些能力為EMC中國拿出個見得人的成績單。若拿不出來,難道再拿“中國市場腦袋有問題”的藉口為自己開脱?

正方:陸純初時代的甲骨文,是一大刀闊斧改革的年代,沒有幾個人像他那樣有魄力,他是性格強勢的改革者。

反方:陸純初處理不好各種關係,被甲骨文掃地出門,他的性格註定了他的悲劇。

點評:陸純初被掃地出門,至少從另一個角度上可以看出陸純初在其前東家甲骨文任職期間人際關係處理上的嚴重失敗。就算選擇了另嫁,還是被時刻“惦記”着,可以説沒幾個離職的領導如此慘淡。於是有人説,一個人的性格,完全可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作為一個管理者,連自己內部的關係都處理不好,何談什麼客户與服務?做企業更是做人,人品很重要,道德很重要。可是,陸先生良好的知識背景,多年的IT從業經驗,和一顆致力於改革創新的心,卻很少被人提及。一個強勢的人,註定被周圍的一些弱者非議,這並不能成為否定一個人的根據。不過,如果陸先生能抽空“改革”一下自己的情商,別人就不會擔心他的性格悲劇了。

10、嚴曉羣:是瘦身運動 還是斷腕救命?

嚴曉羣:南京斯威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65年1月15日生於江蘇溧水縣;畢業於華東工學院(今天的華東理工大學)應用電子專業。

時間:2005年11月2日

地點:南京

人物:嚴曉羣

事件梗概:2005年9月27日,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監局下發給斯威特旗下的上海科技的一紙監管函,首次揭開了斯威特系資金黑洞:南京斯威特集團關聯企業佔用3.82億元資金的公告披露。

至此,嚴曉羣及其斯威特系一夜之間,成為全國業界關注的焦點。

嚴曉羣的發家史是從1992年銷售點鈔機開始,10年間,就將其自創企業斯威特發展到2003年營業收入為180億元的集團控股企業,而2002年斯威特的營業收入也不過20億元人民幣。

所有這些都歸功於嚴曉羣為他的斯威特系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贏利模式”。即“國際合作、行業整合、資本運作”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它融入國內外商業圈,用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國內某些傳統產業,但其核心是資本運作,當好資本獵手。在廉價收編ST中紡機後,又將小天鵝納入囊中,旗下聚集了包括上海科技、ST長嶺在內的4家上市公司。一時間在資本市場中,斯威特的風光無人能出其右。

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嚴曉羣“通過市場化重組等措施調整擴張思路”的瘦身決心似乎下得很堅定,也很徹底。但嚴曉羣所謂的瘦身,又準備瘦身上的哪幾塊肉呢?我們不得而知。

正方:相對於斯威特系龐大的產業規模和資金調度總量而言,區區數億元的財務問題和資金週轉困難不足以否定嚴曉羣的功勞。

反方:目前整個斯威特系處境窘迫,崩潰在即。嚴曉羣面臨的資金問題雖然總量有限,但是對於這類靠整體性調度資金、實現產業擴張的公司而言,這些問題足以表明其資金運作已經卡殼、出險。

點評:紛紛擾擾的2005年即將過去,那些顧雛軍之流的資本玩家相繼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嚴曉羣算是最後一個,但若其能夠及時改正,迴歸實業正統,他和他的斯威特系也許會迎來2006年的春風。

就其目前的“瘦身”重組計劃來説,嚴曉羣算是對自己的過去作了“歸正”。但我們的疑問是,斯威特進軍白電與其他家電巨頭的競爭優勢何在?難道每次在遇到問題時,一個企業的出路才被眾人所“關注”麼?也許這次困境過後,用心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嚴曉羣才能真正從虛假的資本套路中“大徹大悟”。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