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會考化學經驗總結(精選4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5W

會考化學經驗總結 篇1

20xx年會考勝利落下帷幕,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學校又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回想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得有失,為更好的做好工作,現將本學年的工作加以總結與反思。在會考中要取得優異的成績,除了完成新課任務外,更離不開的是會考前的複習,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複習是會考時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會考化學經驗總結(精選4篇)

隨着當前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共識,但複習課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許多老師經常發出感歎:複習課最難上。複習課既不象授新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象練習課那樣有“成功感”,複習課擔負着查漏補缺、系統整理以及鞏固發展的重任。如何在複習課中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的同時在會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每一位化學老師都關注的事情。科學有效的複習方法是關鍵因素,針對化學學科特點,我覺得在複習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學生主體性,增強化學複習實效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這句話對於會考化學複習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現在的化學會考已由過去“單一的知識型”考試逐步過渡到現在的“知識能力型”,而且越來越向能力測試的方向傾斜。所以,在組織九年級學生迎戰會考的化學複習教學中,在重視落實化學雙基的基礎上,更應以知識為載體,提高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素質。在具體的複習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激勵他們在複習過程中發揮主動精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過去會考備考時,我們把自己擺在複習教學中的核心位置,教師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將最大量、最系統的知識輸入學生,將學生看成教師的附庸,主觀臆造的組織備考複習,致使部分學生成了儲藏知識的“書櫃”。事實上,這種教學方式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最終也收不到什麼教學效果,只不過是無法之法。從根本上説,會考複習的主人應當是學生,而老師只不過是在備考複習這一特定過程中起引導、指導和輔導的作用,因此,備考複習中教師必須擯棄多年來習以為常的“講練考”的複習模式,而應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複習的主人。只有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備考複習中的主體作用,才能進一步提高複習教學效果。

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化學複習實效

複習的過程是過去所學知識的再現、鞏固和提高的過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興趣在複習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化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據調查反饋,學生開始時之所以喜歡化學這門學科,主要興趣點在於化學實驗。因此在複習的過程中,雖然大多數實驗不可能再做,但重點實驗還是要再現,通過實驗的再現挖掘新授課中不便於提出的問題,所謂老調重彈有新意,使學生温故而知新,知識和能力在複習中達到昇華。當然再現的方式很多,可以藉助於實驗模板,藉助於課件等再現實驗的過程。

同時在複習過程中在立足於學生髮展和實際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多提一些有關社會、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的問題,體現化學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學科特點,為同學們從化學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從化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體會和感悟學習化學的價值提供機會,培養大家關心自然、關注社會的情感和態度,同時聯繫社會生活實際還能指導學生平時留心生活,提升學習的興趣。在新課標下會考化學命題也趨向於以這些生活情景為素材,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收集、整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如果我們平時留意了、思考了,考試時就順手多了,做起題來也就得心應手了,會考複習也起到了實效。

其次,在複習教學過程中實施學習過程評價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激勵評價,可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複習的效果。如:“你的想法很好,值得其他同學向你學習”、“你的思路很有創意,將來一定有所建樹”、“你簡直就是一個化學天才”。一句激勵的話語,能喚起學生學習的信心,甚至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槓桿作用,為教學服務,使學生對複習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複習的效果。

三、打造有效複習課堂,增強化學複習實效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言:“許多知識課堂上都講過了,甚至講了N遍了,為什麼學生還是做錯了?”其實一節課,特別是複習課,不是看你講了多少,關鍵是學生學到了什麼,找到了多少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得到了多少提升。要實現課堂複習教學的有效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①有效性備課,保證課堂複習教學實效。有效性備課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證。要提倡全方位備課,在備教學目標中三維目標的同時要備課標、備考綱,備考點,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法,備教法,備教學過程中預設以及生成性的問題。越是最後的複習,越是要加強集體備課,因為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要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同時因為班級之間、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模式來實施教學,要注意教學對象的差異性,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案,要進行集體備課後的二次備課,只有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了心知肚明以後,課堂教學才會有針對性的有效展開。

②課堂複習教學形式多樣化,開展有效課堂複習教學。有效課堂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能片面追求課堂的花哨,更要注重實效。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教學的策略,要依據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各種教學方式、方法都具有互補性,在實現教育目標方面都有它的作用。要避免採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走極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隨着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必須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教學。但不論是何種方式,在上每一節複習課之前都要弄清楚本節課複習的主要目標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並且貫徹落實好,在課堂上做到“每個學生有事做,每個學生可以做,儘量讓每個學生做”,這樣課堂複習效果也一定會落到實處。

③加強課後教學反思,促進有效課堂複習教學。在實施複習教學的過程中,肯定會碰到在預設與生成之間的矛盾,總會有各種思維的火花,一節課即使沒有經驗也有教訓,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要做有心人,養成教學反思習慣,要勇於拷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要勇於查找、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無效、低效行為,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減少、消滅無效、低效教學行為。這種反思的目的在於使教師對複習效果作出準確恰當的估量,進而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有效地指導複習工作,深化會考複習,提高會考複習效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不斷地勉勵自己,一如既往,始終如一,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地充實自己,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向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的老師虛心請教,爭取更大的進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達到新的境界。我會迎着課程改革的東風,乘風破浪,在20__年化學會考中再創佳績。

會考化學經驗總結 篇2

一、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以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a、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b、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二、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九年級化學常考知識

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國中化學會考知識點

一、常見氣體的用途:

①氧氣:供呼吸(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燒(如燃料燃燒、鍊鋼、氣焊)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③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

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二、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①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氫氣:將氣體點燃,用乾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三、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氧元素)發生的化學反應。

劇烈氧化:燃燒

緩慢氧化:鐵生鏽、人的呼吸、事物腐爛、酒的釀造

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於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CO32—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於水,其他都不溶於水

2、鹼的溶解性

溶於水的鹼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鹼不溶於水。難溶性鹼中Fe(OH)3是紅褐色沉澱,Cu(OH)2是藍色沉澱,其他難溶性鹼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澱物中AgCl和BaSO4不溶於稀硝酸。

其他沉澱物能溶於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於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鹼性氧化物不溶於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鹼性氧化物+水→鹼)

國中化學知識總結:化學之“最”42例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運用濕法鍊銅的是中國(西漢發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宋朝應用);最早發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温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温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温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温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澱;(3)硫酸銅溶液。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藥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藥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3、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4、質量守恆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35、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

36、煤乾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37、濃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強氧化。

38、使用酒精燈的三禁止:對燃、往燃燈中加酒精、嘴吹滅。

39、溶液配製的三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O、C、H。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42、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會考化學經驗總結 篇3

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九年級化學知識口訣

化合價口訣化合價一:

一價氟氯溴碘氫,還有金屬鉀鈉銀。

二價氧鋇鈣鎂鋅,鋁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變價要注意,一二銅汞一三金。

二四碳鉛二三鐵,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二:

氟氯溴碘負一價;正一氫銀與鉀鈉。

氧的負二先記清;正二鎂鈣鋇和鋅。

正三是鋁正四硅;下面再把變價歸。

全部金屬是正價;一二銅來二三鐵。

錳正二四與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記。

非金屬負主正不齊;氯的負一正一五七。

氮磷負三與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負二正四六;邊記邊用就會熟。

化合價口訣三: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齊;銅以二價最常見。

化合價口訣四: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齊全

銅汞二價最常見

負一硝酸氫氧根

負二硫酸碳酸根

負三記住磷酸根

國中化學常考知識點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乾冰的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 物理性質也並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並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 需要藉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會考化學經驗總結 篇4

會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

1.化學方程式表示哪些化學意義?

化學方程式是化學反應簡明的表達形式。它從“質”和“量”兩個方面表達了化學反應的意義。

(1)“質”的含義表示什麼物質參加了反應,生成了什麼物質,以及反應是在什麼條件下進行的。

(2)“量”的含義從宏觀看,表示了各反應物、生成物間的質量比。如果反應物都是氣體,還能表示它們在反應時的體積比。從微觀看,如果各反應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那麼化學方程式還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間的分子個數比。例如,化學方程式:

2H2+O22H2O

“質”的.含義:經點燃,氫氣跟氧氣反應生成水。

“量”的含義:從宏觀看,每4份質量的氫氣跟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即氫氣跟氧氣反應時的質量比為1:8,從微觀看,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因此,這個化學方程式還表示了每2個氫分子跟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了2個水分子。

2.化學方程式與數學方程式有什麼不同?

(1)化學方程式中的加號“+”和等號“=”有特定的化學意義;反應物間的“+”號表示物質間有“反應關係”,即用“+”號相連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故應將“+”號讀成“與”、“和”或“跟”。生成物間的“+”號表示物質的“並存關係”,即反應後同時有這樣幾種物質生成,故應將“+”號讀成“和”。“=”號則表示“反應生成”和“質量守恆”的意思,即左邊那些物質“反應生成”了右邊那些物質。例如,化學方程式:

CuO+H2Cu+H2O

應讀成:在加熱條件下,氧化銅與氫氣反應生成了銅和水;而不應讀成:氧化銅加氫氣等於銅加水。

(2)由於化學方程式中等號“=”左右兩邊所表示的是物質的轉化關係,故左右兩邊不能像數學方程式那樣可以倒寫或移項。

你認為下列哪種説法正確?

化學方程式2KClO32KCl+3O2↑表示

①氯酸鉀等於氯化鉀加氧氣;

②參加反應的物質是氯酸鉀,反應後生成的物質是氯化鉀和氧氣;

③在二氧比猛的催化作用下,經過加熱,每122.5 g的氯酸鉀分解後可以生成74.5 g氯化鉀和48 g氧氣。

④2個體積氯酸鉀加熱分解後可以得到2個體積氯化鉀和3個體積氧氣。

答:②③兩種説法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