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8W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李兆雄同志,一個在中鋁集團紀檢監察戰線奮戰了20xx年的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9月25日,在深圳執行專案任務時,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43歲。通過學習他對黨的耿耿忠心,對事業的孜孜追求,對工作的兢兢業業,對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留給我們每個人無盡的遐思。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1篇)

在他身上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事業的執着,體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嘔心瀝血15載,用信念鑄造忠誠,從軍營到紀檢戰線堅持專注將一個專業幹成自己一生事業,是當下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有多少人能夠擯棄內心的浮躁,認真專研自己所從事的專業。脱下軍裝後,李兆雄把對黨的無限忠誠轉換為對企業的無限熱愛。他憑藉堅定的黨性、執着的信念,在紀檢監察戰線上一干就是20xx年。他嫉惡如仇,敢於碰硬,敢於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作堅決鬥爭,堅決懲治企業腐敗分子。在20xx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生涯中,李兆雄鐵面無私、秉公執紀,參與調查的信訪案件150多件,為該公司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190多萬元,上繳該公司財務部違紀款9.6萬元。先後兩次被評為該公司先進工作者,四次被評為該公司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至20xx年,因工作能力突出,李兆雄被借調到中鋁集團總部從事巡視及專案工作,他憑藉着過硬的業務技能,多次帶隊圓滿完成了中央巡視組移交線索的案件核實工作,特別是在查辦某重點案件期間,他大膽提出思路建議,較快地突破了談話對象,為案件的順利查辦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鋁集團黨組紀檢組的肯定表揚。

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紀檢監察幹部的責任和擔當。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企業發展面臨更加艱鉅的挑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更加區別於普通職工羣眾,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補足精神之鈣,找準自己的位置,明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要真抓實幹,要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動表明態度,用實踐兑現承諾,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與企業同生存共發展,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合格黨員。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光輝的榜樣精神始終在指引我們在新時代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我們銘記使命用青春和熱血去締造一個又一個忠誠擔當的李兆雄,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實現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與擔當。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李兆雄是中鋁集團的一名普通紀檢幹部,他用43年的生命軌跡,描繪了一名忠誠的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擔當。李兆雄同志是我們紀檢幹部效仿和學習的榜樣,他的事蹟如涓涓細流澄澈滌盪着每個人的心靈,於潤物無聲中,感動、激勵着我們拼搏奮進,使我們對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有了形象的、深度的認識。新時代下,作為企業的紀檢人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向李兆雄同志好好學習,學習其過硬的政治素質、剛正不阿的敬業風格、敢於擔當的工作作風、嚴於律己的創業本色。

李兆雄同志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其政治品格廣為褒讚。政治素養是黨員領導幹部的應該具備的首要素養,是黨員幹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過硬的政治素養,就是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與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重要是的是對黨忠誠,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把黨的政治要求內化為政治標準的實踐。我們要切實向李兆雄同志學習其過硬的政治素質,他在紀檢監察戰線上一干就是20xx年,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都要時刻銘記自己始終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刻銘記黨章黨規,做到立場堅定、信仰堅定。

李兆雄同志對事業剛直不阿、秉公執紀,其敬業風範流芳千里。馬克思曾説:“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要説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共產黨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説,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李兆雄同志從事紀檢工作20xx年來,身處反腐敗鬥爭的風口浪尖,不僅常常遇到當事人的蠻橫對抗,也經常遇到説情風、關係網的干擾,面對金錢的誘惑,他從未動搖。作為企業紀檢幹部,要嚴守規矩,樹立“不履行職責是失職,履行不好職責就是不盡職”的事業觀,要始終保持敬畏態度和負責精神,守住紅線,維護企業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李兆雄同志在履職上敢於擔當、履職盡責,其工作作風受人敬仰。習近平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新時代下,企業發展面臨新的困難、風險,發展挑戰日益激烈,尤其是建築企業領域,面臨的各種壓力和挑戰異常嚴峻。作為企業黨員幹部,必須要有責任擔當,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李兆雄在廉潔從業上嚴於律己、淡泊名利,其從業本色永葆常青。“打鐵還需自身硬”,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有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要以黨的政治紀律和規矩嚴格要求、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實發揮帶頭示範作用。作為紀檢人員,要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反對“四風”,嚴格遵守各項廉潔自律規定,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防微杜漸,做好表率。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心中”。李兆雄同志用忠誠、乾淨、擔當的榜樣人生,為我們作了崇高的思想引領。“對黨忠誠、恪盡職守、廉潔自律、精研業務”是他給予我們學習的職業操守與敬業風範。我們要學習李兆雄同志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要像李兆雄同志那樣,不論幹什麼,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真抓實幹,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無私奉獻,奉獻出黨員幹部應盡的那份責任。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李兆雄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囑託,對黨忠誠,對事業孜孜以求,對工作兢兢業業,他用生命詮釋了忠誠、乾淨、擔當的含義,他是紀檢監察戰線上的時代先鋒和英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學習他剛正不阿、秉公執紀的工作作風;學習他履職盡責、敢於擔當的敬業精神;學習他嚴於律己、淡泊名利的廉潔本色。

對黨忠誠,信念堅定

在李兆雄同志的身上,體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對黨忠誠,就是無論在什麼工作崗們上都要時刻銘記自己始終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刻銘記黨紀黨規,不觸碰紅線、守住底線。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進的燈塔。作為紀檢人,更是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們更要帶頭遵守黨紀黨規,對黨忠誠,時刻走在前面,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剛正不阿,秉公執紀

李兆雄同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紀檢監察事業,樹立了新時期紀檢監察幹部的光輝形象,用過硬的作風撐起了一道道執紀監督的金色盾牌。從事紀檢工作20xx年,李兆雄同志身處反腐鬥爭的風口浪尖,在與腐敗分子明槍暗箭的較量中,不僅常常遇到當事人的蠻橫對抗和恐嚇威脅,而且還經常遇到説情者、關係網的干擾,面對金錢的利誘,他從不猶豫彷徨,也從未動搖退縮。作為紀檢人,我們要弘揚新風正氣,從政治立場、敬業精神、工作態度、道德品行等多角度對標先進,努力營造學比趕超的濃厚氛圍,為創建清廉潤鑫提供堅強保障。

履職盡責,敢於擔當

崇高的使命召喚人,崇高的事業感召人。李兆雄同志在業務上非常精通,他對業務的精通離不開一次次對審計材料的編寫、深夜孤燈下一遍遍修改總結的身影、烈日驕陽下在現場調查走訪的背影。作為紀檢人,我們更應該把學習李兆雄同志的先進事蹟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實踐,要牢記使命職責,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主業,紮實開展好工作。

嚴於律己,淡泊名利

始終保持清醒,堅守政治底線,嚴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及家人;做人做事都嚴格恪守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作為紀檢人,我們要始終做到嚴於律己、恪盡職守,站穩立場、堅持原則、模範遵守各項紀律規定,始終做到無私無畏、清正廉潔。

李兆雄同志是紀檢監察戰線上的時代先鋒和英雄楷模,更是不怕苦累的鋼鐵戰士,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忠誠乾淨有擔當,盡職盡責有作為,為公司的發展作出更積極的貢獻。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他,是父母的好兒子,是妻子的好丈夫,是女兒的好父親,是基層的好乾部,更是一名奉獻在一線的紀檢“戰士”。但他卻離開了我們,不聲不息、默默地走了,將他的人生之路定格在了43歲。這是一位好乾部的真實寫照,他——李兆雄,永遠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與敬仰。

李兆雄同志從軍人到紀檢幹部,角色轉換但對黨忠誠的初心不變,他時刻用黨章嚴格要求自己,用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事業的孜孜追求以及忠誠乾淨擔當的決心,也踐行了他自己在黨旗下許下的莊嚴承諾。作為一名黨員,同為紀檢戰線上的一名“戰士”,我深感自己知識淺薄、能力薄弱,要向他學習、向他看齊,以他為榜樣,以此來錘鍊和提升自己。

學習他盡責擔當的“鑽”勁兒

他,從事紀檢監察工作20xx年,業務精通,善於發現問題,辦案過程中總能找到突破口,讓一個個案件順利辦結。他還深知制度的重要性,修訂完善的一系列制度,至今仍在沿用,尤其是幹部員工執行力方面的管理,同為紀檢一家人的我們來説,這是必須學習的路徑。在快速度、強節奏的模式下,執行力的好壞決定了工作的效率,面對那些慢作為、不作為的幹部員工,我們要做好教育引導的同時,還要注重制度的運用,要將那些不好的習慣裝起來,釋放出積極向上的能量,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

學習他鐵面無私的“狠”勁兒

他,在紀檢監察工作生涯中,鐵面無私,秉公執紀,他疾惡如仇,敢於碰硬,敢於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作鬥爭,堅決懲治腐敗分子。因為有他的這股“狠”勁兒,為公司挽回了經濟損失190多萬元;正因為有他的這股“狠”勁兒,將很多人從懸崖邊拉了回來。面對説情風、關係網的干擾,他也是堅決的拒絕,從不猶豫,也從未動搖。

學習他無私奉獻的“舍”勁兒

面對工作,他毫無怨言,為了工作,他遠離家鄉,照顧不了妻兒、家庭,更顧不了年老的父母,他把對家人的愧疚化作工作動力,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拼搏,他用高度的責任感和無盡的追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大家”與“小家”抉擇中,他毅然選擇了前者,為了“大家”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就因為他忘我的工作以及長期熬夜加班導致體力透支,永遠的倒在了一線崗位上,他的“舍”是春蠶,是蠟燭,更是一盞明燈。

李兆雄同志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是時代的楷模。他一生清貧,幾件破舊傢俱即為家的全部;他又一生富裕,成疊的獲獎證書便是最好的見證。他將一生奉獻給了黨和紀檢事業,這是他一生不變的信念與初心,作為紀檢人,我們應該跟隨他的步伐,接過他的拉力棒,用心、負責任地做好紀檢每一份工作。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近日,公司上下掀起了學習中鋁集團優秀共產黨員李兆雄先進事蹟的熱潮。而與他同為紀檢人員的我,不僅有自豪感,更有緊迫感。

李兆雄同志用堅定的理想信念鑄造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誠,工作中服從組織的安排,積極投身到各類案件調查中,一干就是十五年;李兆雄同志用過硬的紀檢能力展現對紀檢工作的熱愛,對工作任務的負責;李兆雄同志用自律的人生詮釋幹部的乾淨廉潔;李兆雄同志用鞠躬盡瘁的精神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即使將生命奉獻給紀檢工作也終不悔。李兆雄同志的精神,第一時間讓我想到集團許波書記授課時,多次將紀檢監察審計幹部比喻為啄木鳥,李兆雄同志難道不是一隻為了枯木能逢春,朽木能除病的啄木鳥嗎?

啄木鳥,有着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紀檢監察審計幹部比喻為啄木鳥,那麼也就是把黨員領導幹部比喻成堅韌的森林樹木。在中國處於新時代改革的攻堅區和深水區的重要階段,在省委省政府與中鋁集團戰略合作的重要節點,集團上下137家企業的“樹木們”,要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為企業防風防沙,那麼就需要紀檢監察審計幹部這些“啄木鳥”去消滅樹木的天敵,保護樹木茁壯成長。

“四個壞習慣”是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的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紀檢人員,更應該從自身角度出發,分析“四個壞習慣”存在的根本原因,並加以消除,才能將紀檢人員鍛鍊成既能啄開樹皮,又能啄開木頭的“森林醫生”。從李兆雄同志身上學習高超的捕蟲本領,以過硬的業務技能和創新的辦案角度,發現被蟲蛀的樹木,將蛀蟲消滅在幼蟲階段。

李兆雄同志鐵面無私、秉公執紀,疾惡如仇,他堅信着“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面對“枯木”存在的問題,定要追根究底,不揪出蛀蟲決不罷休。懷着壯士斷腕的心態,敢於直面問題,敢於硬碰硬,敢於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堅決鬥爭,對企業的腐敗分子堅決懲治。

在李兆雄同志的身上,我看到了紀檢人員如何發揮“啄木鳥”精神,如何以“啄木鳥”作風開展工作的方法,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李兆雄同志的精神融入到自身素質中,將李兆雄同志的方法實踐到現實工作中,不斷改進提升,讓自己成為一隻合格的啄木鳥。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連日來,武漢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的先進事蹟傳遍神州大地。他像一個陀螺一樣高速旋轉,最終倒在了他心愛的工作崗位上,把一生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獻給了他熱愛的武漢。他崇尚“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的理念彰顯出強大而深厚的人格力量。

要汲取他把官做淡的奉獻精神。梳理楊漢軍生命中的最後13天,他完全就是一個“超級獵頭”,一個為了武漢發展集聚人才的“超級獵頭”。其實,他完全可以安排別人去跑這10天1.8萬公里的行程,但他完全沒有把自己當官,只是把它當作自己的分內事。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官做淡的奉獻精神,始終保持對黨和國家事業的進取之心,始終保持對人民賦予權力的敬畏之心,始終保持對個人名利地位的平常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決杜絕那種沒有着落的空談、不切實際的妄談,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抓住關係社會發展、民生福祉的關鍵事,立足本職、紮根奉獻,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給予羣眾更多獲得感。

要汲取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一天之內,全國各大媒體聚焦武漢選拔“獅子型”領導幹部,反響熱烈。但很少有人知道,楊漢軍在這項工作背後做出的大量而又細緻的工作。17個調研組、137家單位、4000多人次談話記錄,他一組組談、一個個核,並要求每位候選人都要有2-3件實例佐證,最終才圓滿完成。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不僅在學習中要專注耐心,注重在讀原文中悟原理,在執着鑽研中融會貫通,還要在工作中專注耐心,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規範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實現職業取向和價值取向的高度統一,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要汲取他把人做大的擔當精神。自古忠孝難兩全,但楊漢軍“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他有對羣眾的大愛,武漢市委組織部聯繫幫扶的貧困村新洲區鳳凰鎮毛衝村,在楊漢軍的直接關心幫扶下,以前的貧困户年均收入突破5000元,成功脱貧;他有對妻子的真情,“在妻子住院時,無論多晚,他都會到病牀旁邊,陪她説幾句話”;他有對家人的大義,“兒子29歲了,沒有工作,他從來沒跟組織開口”,“93歲的老父親,只要有時間,楊漢軍就會下廚為老人煮麪條,端到牀前”,這些都反映了楊漢軍為官、為夫、為父、為子的擔當。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人做大的擔當精神,時刻把羣眾放在心上,把人民羣眾賦予我們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要嚴格要求自己,決不用手中的權力來牟取私利,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做一個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楊漢軍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力量必將得到傳承和發揚,也必將影響和指引着更多人前進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上。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有一種信仰,叫赤誠報國;有一種大愛,叫“布衣院士”。20__年8月12日凌晨,89歲的盧永根院士因病辭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盧永根同志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熱繪製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無限執着,將會閃爍着永不熄滅的閃亮光輝,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忠”字。盧永根把對黨的忠誠,深深地鐫刻在了靈魂上。黨的十九大召開當天,他躺在病牀上,插着氧氣管,堅持全程聽完十九大報告,並參與隨後的學習、討論。華南農大黨委副書記鍾仰進説,“盧永根詮釋了黨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事業忠誠,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艱難險阻,都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仰和熱愛,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時刻不放鬆,時刻不懈怠,帶着堅定執着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勤”字。“勤政務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好乾部的要求之一。盧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奮的黨員幹部,直到70多歲,他仍然帶着學生翻山越嶺,到處尋找野生稻種。實幹是發展之基,實幹是成事之要。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任務,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勤勉務實,無論幹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堅韌不拔。要做到説了就辦、定了就幹、幹就幹成,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更要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用工作實績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廉”字。盧永根常説,“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説話響一點。”20__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義將畢生積蓄88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華南農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圍獵”的阿諛奉承,黨員幹部必須堅守本心,堅守對黨的誓言,始終做到清正廉潔、乾淨坦蕩。要敢當“黑臉”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嚴管好身邊的朋友、親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始終帶着“清風”赤誠前行。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我們要牢記我們為了踐行為民初心而出發。

滕啟剛法官常説一句話:“法官辦理一個案子,也許就是當事人的一生”,他説他是農民的孩子,深知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因此他把自己的電話對外公開,隨時接受羣眾的諮詢、傾聽他們的訴求。有時他剛開完庭就接到羣眾電話,長時間傾聽累得直打盹,但手裏還依然握着電話。20__年冬天,滕啟剛接手了一個贍養老人糾紛案件,老人到法庭求助。滕啟剛深知一紙判決解決不了問題,下決心做好子女工作。當時正值寒冬,天空飄雪,鄉間道路崎嶇泥濘,他踩着積雪到幾個子女家瞭解情況,擺事實講道理,耐心的調解終於贏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他們答應輪流贍養老人。對於滕啟剛來説,調節工作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就是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以百姓心為心,讓法律以柔和的方式走進羣眾生活。

對老百姓,滕啟剛法官總有一顆“柔軟”的心,他愛到羣眾中去,愛聽老百姓説話,他把幫助羣眾解決問題、增進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記在心裏,用真情和實績贏得了人民羣眾的信任和稱讚。滕啟剛法官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豐碑上鐫刻着司法為民的錚錚誓言,時刻提醒我們走好腳下的路。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入伍20xx年來,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愛軍精武、苦練技能、心繫使命、勇上一線,先後多次參加重大反恐處突行動。20xx年7月26日,他在擔負我駐索馬里大使館安全警衞任務中遭遇恐怖襲擊,獻出了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武警山東省總隊追認他為革命烈士,武警部隊追授他“獻身使命的忠誠衞士”榮譽稱號以及“中國武警忠誠衞士”獎章,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報告會上,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政委王榮茂、一中隊中隊長井躍華、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警衞小組隊員趙團軍、張楠的父親張聖林、河北廣播電視台記者李芳,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深情追憶、生動講述了張楠獻身強軍實踐、踐行“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價值追求的先進事蹟。

全國7000多個分會場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同步收看了報告會。官兵們紛紛表示,要以張楠同志為榜樣,自覺把青春和熱血投入到改革強軍偉大事業中去,堅定遠大理想,矢志精武強能,建功平凡崗位,勇於犧牲奉獻,用實際行動告慰和緬懷張楠這位身邊的時代楷模。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春節,本是萬家團圓,舉國歡慶的日子。可是20__年的春節,卻被一場在湖北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打破了歡樂喜慶的氛圍,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人民響應政府號召:春節儘量不串門,在家裏也能為國家做貢獻。

我每天在家裏學習之餘聽爸爸媽媽的交談,從電視和微信上,鋪天蓋地的抗戰疫情的新聞報道,瞭解到全國上下有千千萬萬的人,在默默無聞地衝在抗戰疫情的第一線,特別是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在我們宅家裏躲避疫情的時候,他們卻捨棄與家人團聚,毫不畏懼地去最危險的疫情第一線與兇猛的病魔作鬥爭。讓我最震撼的是在昨天的都市快報上報道,今年已經73歲高齡的李蘭娟院士,決定帶上她的醫療團隊第二次馳援武漢。媽媽還告訴我李蘭娟奶奶是傳染病學術方面的權威,在20__年非典時期,她也是衝在疫情第一線與病魔鬥爭,並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我們杭州的驕傲。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李蘭娟奶奶就舟車勞頓輾轉各地考察疫情,不辭辛苦地投身到抗戰疫情的鬥爭中,她這種無私奉獻、捨身取義的精神讓我震撼不已。正是因為中國有很多像李蘭娟院士這樣的英勇無畏的逆行者,用他們的危險換得我們的安心,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戰勝可惡的病毒,勇士終將凱旋歸來。而我們做為新時代的接班人,雖然抗戰疫情期間我們不能奔赴抗戰一線,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出去給那些不分晝夜與病魔作鬥爭的醫護人員添亂,乖乖在家認真學習,積極鍛鍊身體,不去人羣密集處,出門戴好口罩,講衞生勤洗手。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是打敗可惡病毒之時,人人都可以安心快樂地工作、學習和生活。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區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温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説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裏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説,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説,“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説:“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麪,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羣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温,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温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温、勸返羣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麪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説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裏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為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説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説,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裏有疫情、險情,哪裏最困難、最艱苦,哪裏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近日,__縣__鎮的一名“80後”女黨員__所做的一件事讓當地鄉親們心裏暖暖的。

從1月24日至1月31日,__克服困難,輾轉__、__多地籌措防護物資口罩6000餘隻、消毒藥品多件。通過自己在__鎮經營的潤芝堂大藥房,分3批免費送到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及老百姓手中,為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力量。__回憶,臨近春節,鎮上買口罩的人突然多了起來。許多老百姓進店詢問是否有口罩、酒精等醫用物資售賣,並反映口罩非常短缺。結合當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經營藥店多年的__意識到往後一段時間內,醫藥物資會更加緊缺。疫情面前,一刻也耽誤不起。__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作為黨員,__覺得應該為鄉親們做點什麼。在不影響其他地方開展防疫工作前提下,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從供應商到廠家再到同行,__一點一點地爭取。

1月24日(除夕)當天,__就趕往__市籌集防護物資。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凌晨,__又開車前往__市。“凌晨開車過去,到了__就天亮了,這樣不耽誤找東西的時間。”__説,她還自帶了很多方便麪,減少就餐時間。連續2天,__往返__和__鎮,運回了一箱箱當地急需的防護物資。在__的努力下,截至1月31日,共籌集醫用口罩6000餘隻、酒精2件、84消毒液2件。她將這些物資帶到防疫一線,捐贈到全鎮各級單位,以及__鎮老百姓手中。記者從__鎮相關部門瞭解到,這些防護物資當中,贈送__鎮政府、工商所、計生辦、市場管委會各200只口罩,免費發放給當地凌波小區居民500餘隻口罩、農貿市場商家和顧客4000餘隻口罩,2件酒精和2件84消毒液免費送給了環衞工作人員、小區居民、畔壁村居民等使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__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她在入黨志願書上面寫着的那一行話:“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將奉獻我的一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還在進行,__對黨和人民的諾言也在繼續履行。__的母親__告訴記者,直到正月初七,母女倆才短暫團聚。“我支持女兒,我也理解她,年輕人嘛,又是黨員,何況做這些事情又不是什麼大事,為鄉親盡點微薄之力罷了。”__説。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黃詩燕同志為我們立起了學習的標杆,將激勵我們、鞭策我們許黨報國,奮發有為,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一、學習他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堅決做到對黨絕對忠誠。

要始終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經常重温黨章和入黨誓詞,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記為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牢記黨對自己多年的培養和信任,始終相信黨、依靠黨、服從黨,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萬眾一心加油幹,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二、學習他嚴於律己的崇高風範,始終清白做人乾淨幹事。

要像黃詩燕同志一樣帶頭弘揚清風正氣,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用模範行動展示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要時刻對照黨章黨紀黨規和國家法律,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要堅持從平凡小事做起,在點點滴滴中體現,做一個思想務實、生活樸實、作風紮實的黨員幹部;做一個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黨員幹部;做一個努力進取、任勞任怨、甘於奉獻的黨員幹部。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護神、侗鄉的好支書”。從黎平縣殯儀館至縣城西門出口10里長的街道兩旁,萬人空巷,人山人海,10萬多人自發拉起一條條橫幅,與捨己救人的英雄劉善平支書作最後的告別。

“我是支書,我去!” 劉善平同志沒有豪言壯語,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環,更是洪水猛獸中的勇士,他愛國愛家愛民,在大難當頭卻湧現出最美黨員氣概。

6月20日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慟,萬物淒涼。黎平五開大道兩旁的人行道上,裏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男女老幼,前後擠不進人,首尾看不到頭。他們噙着淚水,只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送別他們的好支書。

人們常説,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劉善平同志,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支書,一個實實在在的共產黨員,當身上烙上“人民公僕”的印記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點一滴,把他對羣眾的愛、對羣眾的好詮釋的淋漓盡致,他踏實、堅持、奉獻,他苦了自己,甜了羣眾。

劉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劉支書是為救人而犧牲的,我帶兒子來學習英雄事蹟,教育他從小做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我敬佩劉支書的勇敢無私,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勇敢的、有愛心的人”,“劉支書是個好人,我們村裏的事都是他帶頭幹,他從來不叫苦,可惜了,這麼好的支書,就這麼走了”,羣眾萬分悲痛紛紛道別。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儘管劉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卻永遠受到羣眾的愛戴和懷念。因為,他把羣眾當親人,羣眾也永遠會把他當親人。在黨中央要求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中,劉善平同志當是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從劉善平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和奉獻精神。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應該把劉善平同志胸懷天下、無私奉獻的精神學透,把劉善平同志忠心向黨、真情為民、清正坦蕩的精神轉化到我們愛崗敬業的工作中去,讓我們永遠記住“兩學一做”最美踐行者,為燦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學習劉善平先進事蹟心得3

6月20日,整個黎平縣城籠罩在濃重的悲傷情緒之中,捨己為民的好支書,侗鄉人民的好兒子劉善平同志遺體告別會在該縣殯儀館舉行。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護神、侗鄉的好支書”。從黎平縣殯儀館至縣城西門出口10里長的街道兩旁,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數萬羣眾自發拉起一條條橫幅,與捨己救人的英雄劉善平支書作最後的告別。

前來送別的羣眾,人人深色着裝,臂戴哀花,沒有任何交談,沒有任何吵鬧,眼睛一致朝着殯儀館過來的方向,焦急而又安靜地等待着。

一對老年夫婦,手牽着手,站在人羣的最裏面,翹首相望。旁邊的國小生,拉着橫幅,一動不動地注視着右前方。後面擁擠的人羣裏,大家相互攙扶,踮着腳側着身子探望。街道上的汽車,放棄了營運,整齊地停靠在送行的路邊集體向英雄致敬。

上午11時許,靈車駛出殯儀館,奏着低沉的哀樂,緩緩沿着擠滿告別人羣的街道駛來。送別的羣眾,眼睛遠遠凝望着側面駛來的靈車,眼神自覺地隨着靈車的移動而轉動。人們矗立着、凝望着、默哀着,靈車從身前駛過,沒有一點聲響,只聽見低沉的哀樂在空中迴響。

沉痛的心情,傷痛的淚水,輕聲的啜泣,送別的羣眾無不潸然噙淚,淚水模糊了每一個人的雙眼。

九潮的村民傾村來了,他們熱淚盈眶,只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送別他們的好支書。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糧食於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温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着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着樸素。話並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麼打扮都是個農民”。

不同於別的院士坐在室內、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在田裏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着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後,產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農民大力稱讚。之後,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養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説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羣”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於“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裏?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的。一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裏去了。”是這般的樸質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的鑽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願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並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説他拯救了世界也並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着世界,關注着農業,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美德——孜孜以求,鑽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樂業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麼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着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每個人不一定都成為勞模,但人人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沒有“光環”的預期,更多的是職業的喜愛,發現的喜悦,勞動的樂趣,結果卻實至名歸。我們不妨帶着“問題”、“感情”、“鏡子”去學,或許,我們更容易學到勞模精神的實質。

勤問好學,帶着“問題”去學。我們學習勞模,就是要帶着問題去學,學習勞模如何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勞模都是在我們身邊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在處理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帶着自己的思考,帶着自己的問題去學,有學習才有進步,有問題才有進步。

尊師重教,帶着“感情”去學。勞模的閃光點就在於他們把工作當事業,把付出當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學習勞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勞模,帶着一種深厚的感情去學,帶着真誠地心去學習,學習勞模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要想學到真本領,腿就要跑勤一點,或許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

取長補短,帶着“鏡子”去學。勞模就是我們身邊的一面鏡子,值得大家經常照一照,這樣就能找到差距、發現不足,激發見賢思齊的內在動力。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規範自己的行為,奮起直追,不斷向勞模靠攏看齊;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持之以恆向勞模學習,做到常態化,不斷克服“小勝即滿”的膚淺認識,避免三分鐘熱度;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不偏離角度對照,做到務實、求真;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學習一種精神就是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學習勞模精神就是在宣告,這種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精神正是企業發展新需要、新呼喚的精神,這種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僅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更需要。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環環,能回來嗎?爺爺過世了……”2月1日下午2點,__區__鎮機關幹部__接到了母親遠在山東的電話。

__現為疫情檢測及信息報送組組員,負責__鎮有湖北旅居史人員的數據統計以及報送,湖北旅居史人員的數據統計工作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中。自疫情發生後,她連續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再也沒有回過岳陽的家。她和丈夫都是山東人,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小孩,其中有一個還才剛剛會蹣跚學步,丈夫是岳陽市特警大隊的警員,疫情發生後,他也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每天都在岳陽市火車站執勤,也同樣沒有時間回家,對於遠在他鄉打拼的他們,兩個年幼的孩子也只能交由年邁的婆婆照顧。

孩子們想念母親的時候,會不停地撥打她的電話,而她經常性沒有時間接聽,中午好不容易抽出稍許的空閒時間通過微信和孩子們視頻,聽着手機那頭孩子們殷切地叫着“媽媽、媽媽”,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陪我們?”她笑着説:媽媽最近工作有點忙,工作一結束就會回去陪你們了,你們在家要聽奶奶的話,多洗手,不要出門。”叮囑完這些後,她匆忙掛斷視頻,扭過頭去,眼裏充滿了淚水,這兩天婆婆也有點感冒了,但是沒有辦法,兩個小孩還是隻能由婆婆照顧,收拾完心情後,她又立馬投入到工作中去。

領導得知__爺爺去世的消息後,立即找她談話,想讓她回去奔喪,被她果斷拒絕了,她説“我如果現在回去了,我們鎮這個統計工作就得重新找人接手,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統計這個工作又是繁雜的,新人上手不容易,如果數據出現錯誤,我們鎮的疫情防控工作就很被動。爺爺過世的事情,我心裏很難受,但是疫情這麼嚴峻,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原因影響到鎮裏的工作,我申請繼續堅守”,下午下了班後,她給母親回了電話:“媽,現在疫情形勢嚴峻,我現在負責的工作比較重要的,我要是現在回去了,我們鄉鎮的工作就斷了,爺爺過世我應當立馬回去,但是在這非常時期,我只能當個不孝的孫女了,我相信爺爺也會理解我的。”説完後她痛哭流涕。

百善孝為先,按常理,親人的去世,她應當第一時間趕回去,送送爺爺,陪伴家人,安慰親戚,但是由於現階段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她,依然選擇堅守崗位,這種堅守是對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捨棄小家,願與大家一起共同戰鬥,托起信心與希望,堅決打贏這場沒有銷煙的防控戰。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與時間賽跑的先鋒——讀張定宇院長事蹟有感

李沛園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在危難時刻能挺身而出的先鋒英雄。在這個肺炎病毒肆虐的冬春之交,這位先鋒英雄出現了。他帶領他的團隊和死神搶時間,搶救了許多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病人。他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銀院的張定宇院長。

讀着他的事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是一位漸凍症患者,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他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後安心靜養,但是他毅然選擇了逆行,義無反顧地衝到一線。用他漸凍的生命,為患者帶來温暖、信心和希望;用他有限的生命,給病人帶來無限的寬慰;與時間賽跑,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

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那個時候,我們常常會情緒低落、不想面對,會想方設法逃避。但是這些困難與張定宇院長的困難對比起來實在是太渺小了。我們應該像張院長學習,學習他無私無畏,學習他的積極樂觀。

我還知道還有許多醫護人員也像張院長一樣,他們放棄了假期、放棄了和親人團聚、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險,堅守在一線。他們的事蹟令人敬佩,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愛國的力量。我向他們致敬,為他們自豪。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向張院長和所有逆行抗疫的醫護人員學習,更加熱愛祖國;遇到挫折也不氣餒;珍惜時間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在滕啟剛的辦公桌上,有一把8倍放大鏡,蒙塵卻顯眼。“這是老滕為了辦案特意買的。”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侯俊道出8倍放大鏡背後的故事。

20__年3月,滕啟剛受理了原告不服公安機關對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處罰的決定一案,原告與第三人有無肢體衝突是案件爭議焦點。為了還原真相,老花眼的滕啟剛買來一把8倍放大鏡,用3個多小時一幀一幀地反覆查看監控錄像,終於找到了事實認定的關鍵證據,作出公正判決,各方當事人對他的敬業精神讚歎不已。

20__年,滕啟剛受理了一起不服公安機關行政賠償決定案件。原告劉某吸毒並患有艾滋病,於行政拘留期間死亡,其母親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當時沒有第三方機構能夠鑑定死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但滕啟剛沒有簡單駁回原告訴求、一判了之,而是在卷宗中查找到了七種可能導致死者死亡的原因,最終確認死者與其中一種死亡原因具備關聯關係,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維護了死者及家屬的合法權益。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敬業精神和專業底氣來源於他30年不間斷的積累。在滕啟剛的電腦裏,留下他撰寫的總結、論文、心得等50餘萬字,每年的自查報告中都記載着當年案件被髮回重審的原因和改進辦法。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學習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感觸很深,思想很受教育,精神很受鼓舞。我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做到:

一是要愛崗敬業。許帥同志,20xx年12月被確診為胃癌後,仍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勇敢對抗病魔,坦然面對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頑強堅守崗位,積極履職盡責。正是靠着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愛崗敬業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通過學習,我覺得就要像他那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是要擁有為民情懷。許帥多年來如一日,視救助對象為親人,實實在在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這種為民情懷是他做好救助工作的根本。作為民政人,我們面對的是絕大部分弱勢羣體,要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就是要以許帥同志為榜樣,培養和增強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比如在做救災工作時,要心中時刻裝着災區的受災羣眾,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幫助災區受災羣眾解決實際困難,這樣即使天天加班,工作再累,也感到非常欣慰。

作為一名民政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以許帥同志為榜樣,努力工作,以實際行動爭當一名優秀共產黨員。

關於學習李兆雄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20__年8月21日午時,《致富快報》的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的辦公室。袁隆平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沙發上,請祕書給來訪者泡茶,又遞上香煙。他明白來訪者是江西老鄉,又是為“三農”服務的一份實用性很強的報紙的新聞工作者,向農民傳播黨的各種惠農政策,供給信息和可操作的技術,方向很對頭,農民朋友喜歡,長期堅持下去,報紙就有生命力。

他説:眼下農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當一部分農民朋友渴望着脱貧致富而又一時找不到門路,你們這些高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聽説《致富快報》全年定價不到50元錢,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煙錢。我看農民朋友是訂得起的。你們的報紙是辦給“窮人”看的,是辦給弱勢羣體看的,所以註定你們也是“窮人”。也是媒體中的弱勢羣體,現階段,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窮人”,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賤者最聰明”,因為“富人”、城裏人是靠數億“窮人”養活的……

當他明白記者代表報社大熱天遠道而來懇請他擔任報紙的顧問,以及請他題詞時,他爽快答應了:“好。我反正有60多個頭銜了,多一個無妨。可是頭銜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們的報紙是辦給農民朋友看的,我願意當這個沒有級別的顧問。”

然後,他伏在辦公桌上,頗認真地在白紙上寫下“祝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報》越辦越好”兩幅題詞。

爾後,經記者請求,袁隆平和來訪者在辦公樓前的台階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科學家,多次請辭和推掉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頭銜,偏偏欣然擔任一張不起眼的小報的顧問,這段佳話很快被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