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精選24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

我榮幸地參加了國小語文新課標培訓,感受頗深。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精選24篇)

首先 我認為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

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説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第三,還應注意,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而且,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第四,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但同時又要求,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第五,我認為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

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第六,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

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説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第七,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

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國小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越來越好!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

今年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後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説,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創建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

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説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3

暑期,我再次認真學習了20xx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不斷反思,逐漸形成自己的一些教學觀點。比如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着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

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字詞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思考自己哪些地方還沒有讀懂。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後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是以一篇帶多篇,通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閲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閲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學生只要能運用好的學習方法、就等於找到了捷徑、學生只要養成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就等於建立了一種自我調節的推進機制。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髮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想到的還有很多,如怎樣擴大學生的閲讀面?怎樣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4

今年寒假,有幸又一次通過對《國小語文新課標》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説説寫寫。“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新課標提出,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的意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因此,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是必須的。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給學生創造充分閲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閲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所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因此讀和背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

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課文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上,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5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6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假期,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開學後,組長給我們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讀培訓,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領悟。

我對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活動構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應有良好的關係和相互配合。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由於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支配,教師大都比較主動,而學生大都比較被動,何談平等與對話?

在新課程中,一直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試想,在寬鬆、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着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國小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絡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7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8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自當認真學習和研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了。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在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説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説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但願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9

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從教以來,對於作文教學的目的,作文教學的內容及方法至今還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開了新課標,認真研讀了作文教學目標,有了點新的認識。

《課程標準》總目標第8條關於作文的表述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第一學段寫話標準: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

第二學段習作標準: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語。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語。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習作標準: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從以上引述的新課標中關於作文目標的説明中,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特點。

1.注重寫作興趣、習慣的培養。

作文教學中首先遇到的是寫作興趣的問題,中學生語文學習中有"三怕"一説: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在國小階段,學生何嘗不是"談作文而色變"的呢?正是意識到作文教學的現狀,新課程標準在作文目標中將作文的興趣培養放在了第一位。從第一學段的"對寫話有興趣",到第二學段的"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再到第三學段的"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學生的作文興趣從起初的興趣到自信,到為生活中自我表達和人際交流的需要,根據年段和心理的特點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其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樹立作文"是為了自我表達和人際交流的需要。這種作文是有別於課堂作文的,它將學生的作文引向了生活這個源頭,以超越了一時的興趣,必將影響學生終身的寫作態度。

相對於興趣,作文習慣的養成也是新課標的一個焦點。具體而言,重視培養這樣幾個習慣:一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以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二是在作文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好詞佳句的習慣;三是在作文中主動修改以及與人交流的習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知"寫什麼"是目前學生作文中遇到的一大難題。怎樣來解決這個難題?新課標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給我們的啟示是,作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指導中應將學生的取材引向生活,"發現自我、發現自然、發現社會"。學生不是沒有內容可寫,而是缺少觀察的訓練。

第二個習慣以及主動修改的習慣其指向是作文語言的表達,重視生活積累與作文,特別是閲讀與作文的關係。

第三個作文習慣:主動與人交流,其實也是在興趣培養中最終極的目標:完成作文的交際需要的功能。

以上三個習慣的'培養,個個針對作文的關鍵,作文前的準備,作文中的修改,作文後的交流,是對作文過程的揭示。

2.注重作文的生活化、交際性,文體的多樣化。

作文按其不同的作用也具有了不同的目的,考試時作文的目的在於取得高分,作文課上作文為的是完成教師的作業,走向社會寫自我鑑定為的是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作家寫作是為了表達思想、發表的需要。作文最終的目的在於為生活的需要,為交際的需要。注重作文的生活化和交際性,在作文內容上就是上面所説的將學生作文引向生活,在作文的目的上就是實現"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體裁上表現為文體的多樣化。在文體的多樣化上,統計主要有以下幾種:根據實際需要的常見應用文,如書信便條;簡單的寫實作文(主要是記敍文體);簡單的想象作文;讀書筆記。最終達到"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3.注重在習作中語文知識的運用。

語文教學"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新課程標準中將知識教學融於寫作過程之中: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在修改中達到語句通順,沒有明顯錯誤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從新課程標準看,主要有以下幾個語文知識:一、常見的標點符號: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冒號、引號。二、語法,雖然沒有明確的指出掌握什麼語法知識,但在表述中不難看出主要有詞及句式兩方面。三、書寫的規範: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新課程標準的以上説明,其實質就是強調這些語文知識在作文中的實際運用,最終實現表達的準確性和規範性,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關於作文教學新理念的闡述,為我們進行作文教學指明瞭方向,但具體操作上我們還是感到不知從何入手。主要表現為,我們的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編排的,而不是依據語言表達,年段作文目標不是很清晰,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中不斷豐富,這似乎已超越教師的能力。所以導致的後果是,能教好作文的只有那些少數的特級教師和名師。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0

國中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着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閲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

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閲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七年級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裏、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對象、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1

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因此,在實施時,我們需要在教學上做一些嘗試:

一、在講授新課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輔導者、支持者、幫助者,而非灌輸者、説教者、支配者,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篤行。

二、在相互研討中,開展學生的合作性學習

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採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決,就組織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讓同桌的兩位學生髮揮各自學習的探究的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二是小組合作研討,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最好,把前後排鄰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便於進行合作活學習動;三是整班集體互研,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就課堂合作互研的具體方式而言,辯論法、討論法、情景表演法、實話實説法等都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形式。

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瞭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古人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中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2

一、新教材的新特色

1、新教材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生動活潑的圖畫,這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圖,圖片的類型豐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幼小銜接,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美感的陶冶。

2、新教材的課程調整為先識字再學拼音,這也是幼小銜接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識字的重要,在第一單元的識字課中還有效的滲透了中華傳統文化,例如第一課《天地人》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滲透着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藴含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

3、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個新的板塊,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閲讀納入了課程中,引導學生要大量閲讀,讓孩子養成閲讀的好習慣,並能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從而愛上閲讀,充分的調動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書香型校園、書香型社會。大量的閲讀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4、新教材的內容更加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兒童的天性,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語交際,從交際的實際入手,通過兒童最喜歡的遊戲入手,讓他們在遊戲中發現交際的最基本要求,聲音要讓別人聽到,要懂得認真聽。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實現有效教學的思考。

1、利用好圖片,增加教學趣味性 編者針對每一課的內容都精心挑選了插圖,而作為我們一線的教師更應該利用好這些插圖。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圖,通過實物以及象形文字這些直觀的表象來識字,既符合現階段孩子的思維方式又可以通過圖片提高他們的識字興趣。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拼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給孩子們講故事,引導高能力的學生自己編故事。這部分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的備課,將本課所學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發現。在課文教學方面,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幫助他們來理解課文內容,課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語文有效的教學,更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美感的培養,情操的陶冶。

2、 明確教學的目標,有的放矢 對於每一板塊的教學,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不做無用功,不給孩子增加負擔。拼音板塊,要明

確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增加拼音的難度,學生只要能正確的拼讀拼音,標準的發音,能通過拼音識字,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標。對於寫字要重視漢字的佔格、筆畫、筆順的教學。通過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好的作品展示、學生練習等環節逐步的提高他們的'興趣,有效的利用課上練習時間。減少學生的寫字負擔,引導他們發現漢字的美。而不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寫,機械的識字、寫字。對於課外閲讀這一部分應儘量減少佔用課堂時間,可以學習實驗區的教師編制適合我們實際的讀書卡,做好家庭讀書記錄,從而瞭解學生的閲讀水平和閲讀的方式。

3、 以學生為主,將內容貼近生活 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將我們的內容迴歸兒童的生活創設真實的情境。課堂就是我們現實的情景,啟發孩子們思考課堂中要怎麼做,引用到他們明白課堂中教師講話要大聲,同學發言要大聲,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源自生活也要回歸生活,真正的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讀也是貼近生活的表現,這部分內容我們課堂中涉及較少,但是要讓學生分享他們和大人一起讀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閲讀的快樂,愛上閲讀。

4、關注整體,培養語文素養 俗話説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所具備的知識較少,這也正是搭建知識高樓的基礎時期,只有打好基礎才會蓋好樓。部編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詞句的應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更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實際應用,我們的現實生活離不開交際説話,而語文最基礎的作用就是教我們更好的表達。在教學中要有整體的意識,把字融於詞中融於句子中,引導學生多表達,多積累詞語。教材中的每一個板塊都是有機的整體,拼音用來識字,識字用來閲讀,閲讀用來發展思維,學習表達,積累知識,從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積累中提高素養。

三、總結

新教材的內容有所刪減,但我們課堂教學的容量卻更加的豐富。對於新教材的使用我們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知識的滲透。例如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內容雖然沒有寫入教材卻是我們教學中不可少的部分。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3

八月三十日我參加了國小語文新課培訓。程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語文教學方法上要求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我會努力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4

今天天認真傾聽了兩位教授對於新課程的研讀,對於新課程的理解又多了一些,以下有幾點體會:

一、課程修訂依據: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底

新課程的改革,主要是使教育適應於新社會的需要。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而樹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是具有面向未來核心素養的人,新課程從“面向每個人”到“適合每個人”更加註重人的個性,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意型的人才。面對變幻莫測的變化能時時刻刻有新的方法,不懼挑戰的人才。但是創意又不拘泥於標準答案,什麼樣的課程才能培養這樣的人呢,就需要破而後立的新課程,現在是開端,想要達到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一線老師更應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二、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核心素養

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

崔教授把這三點轉化為,堅持把事情做的正確、做正確的事、能做成事。學習能學成,事情卻不一定能做成,做事能力是一直被低估的能力。在核心素養裏面加入這項能力,也應該加入實踐與評價,這項能力首先在學校老師要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組織一項活動,勞動時候怎麼打掃的乾淨快速等。這些機會加上老師的引導,學生會慢慢嚐到做成事情的成就感,同時也讓學生成為更有擔當的孩子。

三、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新目標

從“雙基”、能力到核心素養。

崔教授把核心素養用駕駛素養舉了個例子,把交規與移庫類比為“雙基”,把路考類比為能力,把駕駛素養類比為核心素養。這樣非常直觀的瞭解到素養的大形。可以理解為有好的學習能力,有高尚的品格,有正確的價值觀。

四、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一種新教案:單元學歷案的要素與結構

在這裏崔教授舉了個例子,醫生在給病人寫病例案時,會明確指示病人怎麼做,而單元學歷案就是以單元為整體,分別指出哪些是學校支持的、哪些是老師要做的、哪些是學生要做的,使學生得到的指令更加明確。

五、課程內容結構化改革的知識觀基礎

吳教授講了分析了知識的屬性,並且透徹的説明了每一種知識的的獲取方式。這樣在教學中能夠更加的清晰知識的分類,不同的知識在講解中要用哪些方式。並詳細用寫議論文為例來説明怎麼讓學生掌握方法性知識。在做中學,老師要做什麼?學生要做什麼?老師在方法性知識中的角色是什麼?

閲讀方法是又分為了四個境界:複述性閲讀、解釋性閲讀、評價性閲讀、創造性閲讀。也讓我對閲讀的層次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做中學與悟中學怎麼在單元教學設計中實施,吳教授用課堂預習、自我檢測、交流問題、教師講解、課堂小結、針對性練習環節對教學設計進行講解。其中在老師給學生髮出的內容指令進行剖析,包括了時間、範圍、角度、評價。

兩位教授深入淺出的把新課程的關鍵詞進行解讀,讓我看到了一些富有深意詞語背後的意思與行為指導,受益頗多,但是由於自身知識建構薄弱,有很多地方理解不透,需要不斷的積累,持續的學習。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部凝聚着無數專家學者和一線廣大教師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這十多年來課改的經驗,同時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的總體要求,面向未來,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主要立足於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

1、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

2、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

3、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總體感覺上新課標有幾個變化:

一是內容更加充實。新課標變厚了,內容有了大篇幅增加,顯得更加厚實。特別是在附錄中增加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使得課標文本結構顯得更加完善,化隨意為規範,增強了課標的科學感。

二是同中有異。雖然總體結構沒有變化,仍由“前言”“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附錄”四個部分組成,但在每部分中內容都有變化,或是增刪,或是修改,或是順序調整。雖然課程標準體現的基本理念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在對具體問題的認識與處理上,在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與操作上都有明顯調整,從內容到形式變得更加合理、科學。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簡明準確。文本中對概念的闡釋更加準確全面具體,減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總之,修訂後的課標更加逼近語文課程的本真、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更加貼近教學實際,因而更加有利幹指導語文課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實驗,更好地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6

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現代社會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還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7

回顧以往的教學過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尤其在教學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苦惱:學生不理解內容,自己還教得特別累。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現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新課標》中的課程理念這一部分中,提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壓抑學生興趣和熱情,影響學生髮展思維和智力的狀態,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環境下,自主探索,討論總結,獲得成功。所以我認為,教學要實現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教師就必須徹底的轉變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式去面對課堂、面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首先,我們應認識到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是書本的奴隸,不是教師的“應聲蟲”,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因此,真正的教學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實情,瞭解學生的需要開始。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並且承認這種差異,從而更有針對性的、更有效的採用不同的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人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學生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教師不僅要敏鋭地發現這種變化,而且要有效地促進這種變化,永遠要對學生滿含期待。

我們只有切實地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教育才會取得成功。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8

《新課程標準》 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閲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説,對閲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藴、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閲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於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閲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閲讀命題除了取材於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於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國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

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脱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説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脱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鈎,與學習內容掛鈎,與學習效果掛鈎。“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首先教師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在喚醒主體意識上,應該認識到學法指導不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課堂教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這幾年之中,課改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齊放。“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是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越而的活潑與可愛,並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靈光閃現、不乏更多了一些對生活、社會的深層思考,同時也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綜上所述,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再一次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傳統人才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於情境中輕鬆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情景。

三、探究學習以人為本。

新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新《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四個理念,但貫穿整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卻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傳授知識為本,或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以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或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這是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關於語文的工具性,過去我們講得很多。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

如果認識到此為止,語文就可能陷入“純工具論”的誤區或“工具理性主義”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為某種需要而轉換職能、失卻本我,嬗變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語文就異化了。

語文作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體的人、社會歷史的人緊緊地聯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離開了人,語文就不復存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語文離不開人,它富於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語文為個體的人所掌握,又顯示個性、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造之源。語文反映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澱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語文又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是依託“文”來體現人的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創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生命運動的過程。

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着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決定着語文教學在於揭示人性的真、善、美,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真正價值。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主體——主人決定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由於舊觀念的痕跡很深,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人們常説,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有人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拋棄;同樣,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時刻,也有人由於因循守舊而被時代洪流所淘汰,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19

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假期,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開學後,組長給我們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讀培訓,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領悟。

我對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活動構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應有良好的關係和相互配合。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由於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支配,教師大都比較主動,而學生大都比較被動,何談平等與對話?

在新課程中,一直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試想,在寬鬆、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着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國小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絡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0

我有幸參加了高中新課程標準培訓,收穫很大。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師德的重要性,努力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師的基本準則。着力追求教師的“第三境界”,讓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真正實現教師“幸福的境界”。

我深深地懂得,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知識的“壟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想方設法從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研究者”和“開拓者”;同時,教師要由學習上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的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者”。

作為教師,要淡泊名利。從學習中瞭解到,上海一位退休教師,把自己的一處住房以250萬元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獻給四川汶川賑災。這是多麼偉大的教師啊,她淡泊名利,視錢財如糞土。她真正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實在值得我們後學仿效。

當然,對那些教師中的敗類,我們要堅決剷除。我學習中,瞭解到,有些教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做事不擇手段,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如,一篇文章被抄襲25次,還有“公開課作秀”,考試作弊,拷貝論文等,這些行為,實質是師德的問題。為此,教師的確要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確實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要時時處處警醒自己,一切名利都是“浮雲”。要着力提高教師的職業境界,加強自身修養,發揮教師的人格力量,對學生要真誠,要嚴格,要全面。要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藴。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尤其是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拓寬學習的界面,從而更好地讓自己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教師也要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促進教師人格的昇華。

作為教師,要真正對得起教師這光榮的稱號,要在教育教學方面下大苦功,切實搞好教研活動。要向教研要質量。我們知道,教研對教師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教師會在自己的教研中學到很多新的東西,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斷超越,而且,在不斷自我超越中,教師有很大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研究中,要注意幾點: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有利於學生的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有利於學生掌握重點,難點,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直觀印象。總之,有利於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

總而言之,通過學習,從思想上,從教育教學理論上,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我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相信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力求活學活用,爭取在教育教學中創造更好的成績,以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1

通過學習,我有了豐厚的收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更加深刻了。在以後教學實踐中,我將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認真學習新課標,多聽取專家的解讀,像呂老師一樣,多聽,多記,多思考。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使自己能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準確引導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主動開展的學習,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2、語文教學要“守正創新”。呂老師在講座中反覆強調“守正創新”這個詞,新課標的“變”與“不變”中體現着守正創新,教學任務羣的設計要體現守正創新。“守正創新”是指在繼承優秀的教育成果,準確理解好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力求創新。

語文教學要守正創新。無論如何改革,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根底。在守好“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語文教育要更新理念,要切實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語文教育要創新就要關注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從孩子的經歷出發引導學生進入語文的世界,以學生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在體驗中發現語文的文字之美,使其的體驗、理解轉化為表現的智慧,進而引領學生表現語言之美,在表現語言美的基礎上產生強烈的創作欲,從而去創造美。

作業設計要守正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國小語文作業的創新設計有思考。佈置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是可以有效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的有效方法。但傳統的一致的書寫作業讓一部分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無奈和負重。教師可以根據家庭教育、成長經歷及個人學習能力等的不同,針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找準每類學生的學習能力區域,為學生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作業。另外,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適量、適當的作業和練習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悦,培養自信心。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雙減背景下如何藉助新課標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這也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努力用自己的所學培養出新時期有“創造精神”的學生。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2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閲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閲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閲讀,蒐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3

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五年級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範文 篇24

《新課程標準》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閲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説,對閲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藴、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閲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於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閲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閲讀命題除了取材於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於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國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我們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説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脱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鈎,與學習內容掛鈎,與學習效果掛鈎。“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