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九年級品讀《活着》讀書心得感想2023(通用3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42K

九年級品讀《活着》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1

《活着》通過以作者聆聽福貴的敍述,平靜描繪了福貴的一生,也反應出福貴那個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況。

九年級品讀《活着》讀書心得感想2023(通用3篇)

通讀全書閲讀之後,為了更好的寫出來,但是由於時間關係,只看了電視劇《福貴》,電影《活着》的一些片段,和幾篇讀後感,全書雖然在平靜的敍述,但是全文給人的感覺就是悲劇,從福貴敗光家產氣死他的.父親,到他為了請醫生而進城卻被當壯丁抓走,因為貧窮把女兒送人,後來的兒子因獻血被而死亡及後來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親人的離去等,僅剩下福貴和老牛孤獨的生活,活着的意義也是僅為活着。

但是換一種想法,福貴敗光了家產,也沒有了龍二的結局,抓去當壯丁,後來回到了家珍身邊,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雖為貧窮,但有家珍的陪伴和温馨的家庭,不也是幸福的嗎?活着,幸與不幸,又是如何定義呢?

由於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限,《活着》給我的啟示是,無論外界生活如何,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肯定為你打開了一扇窗。面對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做到既來之,而安之。從容面對,總會得到收穫的,面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保持謙卑之前,不要過於驕傲,我總是認為好運和壞運是1:1的,如何過於驕傲,會造報應的。

九年級品讀《活着》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2

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着?第二次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這樣想。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裏的有慶、鳳霞,一個為校長獻血而死,一個因大出血而死。這一切,似乎來得是那麼猝不及防。不經意間,死神舉起了自己的彎鐮,將人們帶走。然後是親人的悲傷與慟哭,吶喊與抱怨,世事無常,這樣的一幕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為什麼有時候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春生想活時,解放戰爭,穿梭於炮火,命懸於一線,可他活了下來;他想死時,只是將自己的脖子掛在那個繩套上就結束了自己苦難的一生。這印證了福貴所説的“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而福貴自己呢?輸光家產、解放戰爭、人民公社、_-------一路走過來,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誰少,更何況還有雙親與妻兒都相繼去世的心之創傷,雖然最後只剩他一個,可他畢竟是活了下來。為什麼?因為他想活,所以從打仗到回家,從貧困到饑荒,他幾乎是嚐遍了人間的苦難,但他活着。他因為想活着,所以活着。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卻能死,所以説,應該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總結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條件下,但若無天災人禍,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説,我們要活着,就必須想要活着。一個健康的人若是整天為活下去沒什麼價值尋找論據的話,他大概不會比一個癌症晚期但勇於與病魔鬥爭的樂觀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遠比病軀更加可怕。

我們要活着啊,活着可以與最親愛的人交談,可以見到最美的朝陽,可以聽見這個世界上最悦耳的聲音啊。

或許,這世上的天災人禍有一天會降臨到頭上,但人可以被苦難消滅,卻不可以被苦難打敗。活着就有出路,活着就可以期待被黑暗暫時遮住的那些光芒。

要活着,想活着。

九年級品讀《活着》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3

用了三天時間讀完餘華的大作《活着》,心情頗為沉重!中國底層生存者過去60年的苦難,主人公福貴幾乎全都趕上了,若是承受能力低的人早就沒有生的勇氣了,就如作品中的縣長春生選擇上吊自殺一般,覺得活着比死更難受!但福貴堅強的活下來了,在黃昏的田野裏,他牽着也叫“福貴”的老牛,蒼涼悲壯而又不失豁達地高歌——“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福貴式”的苦難,是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共同的苦難,也是中國舊時代的苦難。解放前,福貴有過好家境,過過“吃喝嫖賭抽”的花花公子生活,因為他父親有百多畝地,是地主,是窮人眼裏的“先生”。這種“小資”生活讓他忘記了勤儉持家,如同失去良知和理性的富二代或暴發户一樣,窮奢極欲、揮霍無度,最終輸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賢惠的老婆也離他而去。在他一貧如洗、走投無路的時候,妻子又回到了他身邊。在妻子和老孃的幫助、鼓勵下,他開始租田種地,力圖通過勞動再興家業。然國軍抓壯丁,把他拉到南方的戰場上去抗日、去打共軍;幾經生死後,被解放軍俘虜並放回家中。這期間,母親病死。他和妻子、女兒、兒子一家四口艱難地活着,經歷了土改、人民公社“大鍋飯”、“大辦鋼鐵”和等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大事件。這些年裏,女兒因病成聾啞人,好不容易成家後難產而死;兒子被醫院抽血(為給縣長太太輸血)過多而死;做工的女婿被水泥板砸死;妻子病死;小外孫因餓極後吃豆子撐死……最後,只是和一頭老牛共度晚年!

小説主要以第一人稱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沒有華麗的語言,甚至覺得過於平淡灰暗——開頭大量敍述福貴放蕩的生活;後來親手埋葬了六位親人,也沒有表現出他如何痛徹心扉、如何洗心革面、如何堅定生存的信念……如果試圖拿起筆來摘錄一些勵志的、抒情的、寫景的、繪人的經典名句到自己的筆記本中,還很難找到合適的!然而掩卷沉思,那種對特定時代生活真實的悲劇化,又深深地刺痛着很多人的心靈——只要經歷過那個時代、或者熟知那個時代的人,就會有塊壘在胸、骨鯁在喉的感覺!

很多讀者認為,作者是在展示現實的殘酷、時代的悲哀,是在諷刺和批判當權者的蠻橫和冷酷(如兒子有慶的死)。其實,他創作這部小説的,不僅僅是為了向我們講述一個悲劇故事,也不僅僅是為批判那個物質匱乏、荒.唐無知的時代,而是在對“活着”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並告訴讀者如何勇於承受苦難、如何保持樂觀的態度!餘華認為:“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在《韓文版自序》中説:“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因而,作品通過福貴的口,為我們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苦難;講述了絕望之中的希望;講述了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福貴心中,妻子是最好的妻子,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所以他給老牛取名“福貴”,並告訴“福貴”説身邊還有幾頭叫“家珍”、“鳳霞”、“有慶”、“二喜”的牛在它看不見的地方默默陪伴着它——其實這些都是他親人的名字;所以他只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博取別人的同情和幫助;所以他才在講述完自己的故事後,牽着老夥伴漸漸遠去,留下一路粗啞而令人感動的歌聲在空曠的田野裏像風一樣飄揚……

活着、活着、活着!當代國人,除面臨重病和自然災害之外,已極少去掂量這個詞的份量!逐之以金錢名利、悦之以聲色犬馬,死死盯着與生命本真關係不大、與慾海情壑緊密相連的東西,使很多人都不再去思考“活着”的真正意義了!對“活着”作過深深思考的作家史鐵生,曾説過這樣一段話:“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等到生出褥瘡,一連七八日只能歪七豎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聽過福貴的故事,讀過史鐵生的《病隙碎筆》,你一定會覺得,自己好胳膊好腿兒、有吃有喝、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