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者讀書心得(通用2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1W

讀者讀書心得 篇1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這是我仔仔細細地讀完《讀者》第23期後的第一個想法。的確,《讀者》裏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讓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鏡子》就是一篇。這片短文講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療,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醫院。幸虧他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卻又帶着明鏡的老人。他從老人那兒明白了生命是多麼寶貴,從而撿回了一條命。

讀者讀書心得(通用28篇)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生命”——一個對我們來説既陌生有熟悉的詞,一段既漫長又短暫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裏,有人成了明星,賺了許多錢;有人當了科學家,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有人什麼也沒做成,整個一生都是平平淡淡,還有的人,很不幸的變成了殘疾人。但是,不管是哪種人,他(她)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對於前三者來講,他(她)們過得還算好,不太會“扔掉”自己的生命,但對於殘疾人來説,活着,要忍受很大的痛楚,因此常常會有“一走了之”的想法。這時候,他(她)就像那個朋友一樣,需要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來為他(她)指點迷津,找回自己的生命。當然,找回自己的生命並非易事,但也不難,只要有這個想法就行。正如那個朋友所説:“我現在擁有了人生米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積極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們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殘疾,是否快樂,都能夠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微笑,每天都充滿自信吧,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生命吧!

讀者讀書心得 篇2

今天,我第一次接觸到並認真的閲讀了冰心奶奶寫的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冰心奶奶是多麼地喜愛兒童!

冰心,原名謝婉瑩,生於福建省長樂縣一個海軍軍官家庭。1999年去世,享年99歲,人稱“世紀老人”。冰心是她的筆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比作“最神聖的人”。冰心奶奶,是一顆巨星,在中國文壇和讀者心中已經亮了七十多年,清新婉麗,以情感人,是冰心奶奶散文的獨特風格。

《寄小讀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奶奶於至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通訊內容大都是報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異鄉時的一些生活感受,表達她出國期間對祖國的關注和深切懷念。“通訊七”是表達這方面內容非常典型的一篇作品,通過作者對太平洋和慰冰湖美麗景色的描寫。

這篇通訊包括前後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8月在日本神户寫的,介紹她從上海到神户的三天中的海上生活,寫的是海,在乘船遠行途中對海景的觀賞和聯想。開頭寫碼頭告別,抒發離愁別緒;接着以清新活潑的船上生活,喚起童年的記憶;又通過日本神户的山光水色和舟中靜寂,勾起思鄉懷母之情。文章對自然,童真,母愛的讚頌得到了完滿和諧的表現。第二部分寫的是湖。記述了作者到達美國後,遊覽慰冰湖的感觸。我們可以感受到字裏行間,或隱或現,或濃或淡,始終浮動着作者的情思。

作者用她那支多彩之筆,記下了她的成長,她的觀察,她的感受,她的愛憎,她的憂患,也讓我們這些讀者也能充分的瞭解了兒童的天真,可愛,活潑。

讀者讀書心得 篇3

出差珠海,想到無聊的旅途,期待有好書相陪,所以在喧囂的星期五,去到單位旁一家已經被奶茶鋪,快餐店所包圍的書店中。巧合的是,看到了樑文道最新出版的《讀者》(TheReader),好奇心起,出手拿下。以前我從未讀過他的書,也許是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這已然成為了大多數人不讀書的理由)。但在許多電視媒體上看到他的節目,讓我感覺文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並不是一件十分陽春白雪的事兒。

樑文道先生在這本書裏,講述了許多讀書人、賣書人、寫書人的故事,讓我感到了自己的淺薄。那些他提到的人和書,有些我聽説過,但並未仔細研讀,有些索性就是完全不知所云,也許是我倆出生環境的不同加上地域的差別,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自己在生命的前二十年裏,沒有好好讀書。

樑文道先生是學哲學的,這讓我十分羨慕。在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渴望當一個哲學家,用思想征服世人,改變醜陋的世界。但當時乃至今日,這個職業並不被認為有很大的前途或錢途,所以我就選擇了現在的職業,一個看似同樣可以改變人心和世界的工作——媒體人。

説是媒體人,其實我和樑先生還是有着巨大的差別。因為我是搞體育的,鏡頭的美感要比思想的成熟更為重要。可是突然有一天,當我在辦公室為了等待直播而用開心網消磨時間的時候,一位領導在我的身後説,“年輕人,還是要多看些書”。他的這次突襲顯然是當頭棒喝。我曾經也想成為文藝青年,讀許多的世界名著,對身邊的人講述海明威和托爾斯泰不同的文學風格,在長輩面前用《紅樓夢》、《儒林外史》炫耀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痴迷。看着口若懸河、引經據典的那些演講者們,我也曾經想要擁有孟子一般“請君入甕”的雄辯之才。可後來,買回來的眾多書籍成為了家中的擺設,有些擺不下的連讀都沒讀就不知去向了。我曾經擁有眾多的“世界名著”以及“四大名著”,以及所謂的“人一生不得不讀的50本書”云云,可我一本也沒有讀過。

我在體育頻道中,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做節目和觀察別人如何做節目上,根本無暇顧及讀書,若要讀,讀的也是像《哈里波特》、《杜拉拉》這樣的暢銷書。但如今,因為要打發時間而買的這本《讀者》,給了我重拾書本的鼓舞。樑文道先生在這本書中還列舉了眾多有益的讀物,相信在看完這本書後,我還會繼續去看更多的書。

感謝樑文道先生,不是因為寫了這本書,而是為了他不斷在做電視節目,讓我在業務學習的同時發現了他對事物讀到的見解,也讓我有興趣買下他這本鼓舞讀書人之心的作品。

讀書筆記暫且到這裏,因為還未完成這本書的閲讀,我是否有些心急,像樑先生在書中“如何評論你沒有讀過的書”那一篇那樣,即使沒有讀過也能妄加評論?還好我只是懺悔了自己以前對於讀書的忽視,並未對《讀者》本身的內容有什麼偏頗的見解,因為我還處於知識吸收的階段,待到修煉到能夠自己形成見解了,我再來重寫一篇《讀書筆記》吧。

近幾天,我無意中在《讀者》這本書上發現一篇令我感興趣的文章,而我越讀越有勁,深深地被吸引住,才發現這篇文章的魅力如此大,使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分喜歡讀。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賊和夫妻倆在停電時所發生的事,在皇后區位於美國紐約市東部,那裏環境惡劣,居民生活貧困,犯罪率高,堪稱城市中的地獄。但是,那裏的人們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停電事故中演繹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愛的頌歌,因為丈夫的自私心不聽妻子勸告,導致商店來了一個賊,而那個賊中了丈夫的陷阱,在這過程中他們夫妻中的問題也在一夜間解決了,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的原因,最後得知那個賊就是“好人湯姆”。

對於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應該自私自利,應該胸懷寬廣,在別人有困難時獻出自己的愛心誠心幫助別人,他的妻子我感到很佩服,她面對仇恨是另有方式,她用寬容和忍耐的心對待一個背叛她的男人,用慈悲的心來對待這樣一個盜賊,就像這半根蠟燭,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黑暗的世界。這個盜賊我也感到很佩服,他自己冒着危險,不怕自己的名譽背上盜賊的罪名去幫他們夫妻解決之間所存在的問題。

讀完這篇催人淚下的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和啟示,無論別人存在於什麼問題,我們都有一個寬容,忍耐和慈悲的心。這是一本好書,大家有時間也看看吧。

“生活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不是沒有感動,而是缺少能夠感動的心靈。很多的感動,或許緣於瞬間的小事,而正是那麼多的小事,讓我們的心中充滿感動。”是啊,如果説我們的生活是一片毫無波瀾的湖水,那麼《讀者文摘》便是這片湖水裏泛起的點點漣漪,它用真摯的情感串起我們的心,親情,友情,愛情,都在這一刻化成一葉葉小舟,駛向那片名叫“感動”的彼岸。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讀書經歷。曾經,為那一篇篇美麗而真實的愛情童話深深震撼;曾經,為那一股股感動人心的親情力量止不住地流淚;曾經,為那一段段感性哲學的小故事思考人生……情感的交織,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對比,就像一個個滿滿的包裹,充實着我的人生。在《颶風中的兩個瞬間》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偉大而又平凡的人在面對颶風時,選擇犧牲自己換取其他8個人的生命,正如小説人物福爾摩斯所説:“為了公眾的利益,我會毫不猶豫的接受死亡。”而作者最後的點睛之筆更是全文的亮點,每場災難都是對人類的嚴峻考驗,就在這些考驗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最光芒四射、最鏗鏘峻拔的魅力人性。在《一杯温開水》中,我感受到了,一杯白開水都會藴含着一份感動,藴含着一份愛,它啟示了我,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細小的事物,也許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其貌不揚,但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裏,它會成為一份盛滿感動的小禮盒,讓打開它的你流下幸福的眼淚。在《愛情的出口》中,我以一個特殊的視角見證了一段平凡卻感人至深的悽美愛情,還記得那句話“因為有愛情,這世上,就不會再有一個人的出口。”久久徘徊在我的耳畔,也許我沒有經歷過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我明白了愛情並不是想象中的甜美可人,一段真正的感情需要悉心的呵護,更需要能夠承擔那份責任的決心。

在這本書裏,我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感人小故事,最大的收穫便是懂得了許多待人處事的態度與情感,明白了感動是需要去尋找,需要自己去感觸的,它一直都在你我的身邊。去留心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許我們就不會再抱怨命運的不公,取而待之的將會是會心而又燦爛的微笑,每當陰霾籠罩之時,不要低頭埋怨,抬起頭仔細尋找,也許你就能找到那縷照亮心靈的希望之光。也許,這本書並沒有世界名著那麼出名,那麼深沉,那麼偉大,但是它用樸實的文字和真摯的情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微觀的感動世界。如果説世界名著是正餐,每日必須,那麼這本書就是甜點,它會在我們酒足飯飽之時再送上一份來自內心深處的甜。

在這個假期,我精讀了《讀者》這本雜誌的其中一期。

主要描寫了生活中的實事。文章都以情動人,以理悟人或以人悦文,淺顯易懂,使得我們仔細品味,認真學習。每一篇作文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及寫作方法,讓人愛讀,有的甚至催人淚下或開懷大笑。

我還悟出一個道理:知識是我們藉以飛上天堂的羽翼。一開始我總是很快的瀏覽一遍,囫圇吞棗,頗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總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後來,父母告訴我文章要仔細品味,理解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得到知識的羽翼飛向天堂,那麼就一定要有閲讀方法。莎士比亞説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既然是營養品,就更要仔細體會、琢磨。於是,我如飢似渴地仔細讀了起來,養成了只要手中一有書,我就成了忘了吃忘了睡的“書呆子”。

從此以後,再練習寫作的時候,都要拿出我的好夥伴—《讀者》翻一翻,摘抄其中的好詞佳句和思想感情,大大增加了我的想象力,使文章經常得到老師的好評,這冊雜誌對我而言好處太大了,我總是認真地感悟,真是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是《讀者》給了我知識王國前進的腳步。

讀了這冊雜誌,我真正感受到了:一撇一捺組成了一個“人”字,撇是知識,捺是理想,這樣的人生才是充實有力的,鳥會飛翔時因為有翅膀,人會飛騰是因為有智慧。這樣有益的課外書使我受益匪淺。等着吧!知識太空,我會乘坐着《讀者》製成的飛船去那裏遨遊的!

在一個天空黯藍,蟬歡叫的夜晚,我坐在書桌旁,拿起《讀者》,細細地品味着文中的一字一詞。

當我看到一篇文章時,停頓了一下,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可憐的母親和一位自私的兒子之間發生的真實故事——20--春節時,母親給兒子打電話:“孩子,回家吧!我為你準備了你愛吃的東西。”兒子回:“媽,今年廠里加班,我不回去過年了。何況我又升職為組長,不好好表現怎行呢?我已把1500元錢匯到你的賬頭上去了,拜,明年見!”説完後,兒子把電話掛了。“……”然而在後幾年裏,母親期盼已久的兒子依舊沒回來,母親日夜牽腸掛肚。而兒子卻説他年年升職,年年寄回的錢多幾千、幾百。後來兒子升職當了總經理,出差時沒空,居然叫祕書回覆。你們説他自不自私呢?

兒子未免太不好了,不知道一年不回去,母親的思念和傷心會更深,何況母親還特意準備了兒子愛吃的東西,就盼看他一眼;不知道金錢寄回去後,也不能減少母親日夜的懷念,難道他不知道一句話“金錢能使鬼推磨”嗎?這樣他為了金錢去奮力勞動,不去看爹媽,反而成了“鬼”;難道他不知道,母愛不能和金錢比嗎?就算他有再好的工作,再多的金錢,而不會去看母親。難道母親願意用幾年的時間來換取你有金錢又高職位嗎?她願意嗎?難道她兒子沒聽過唱遍的著名歌《常回家看看》嗎?也許就算他知道,也不會對母親好。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對母親的熱愛已轉到更高的職位更多的金錢了,別人就更不要説了。

這時,我忽然感到蟬叫變得傷心了,天空此時烏雲密佈,一陣傾盆大雨落了下來,連老天爺此時都在為那可憐的母親哭泣……

看《讀者》,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閲、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沒有説教,只有體驗。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示,讓人從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弘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享受愛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你的心靈,給人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記敍了想為爺爺買助聽器而少帶400元的我正為難時,店主主動提出:下次給吧,就當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掃了興沖沖的老人家的興致。老人家臉上洋溢着的快樂讓人感動,店主想幫他把快樂延長。“他將信任給了我,並帶給了一個不相識的老人一份快樂,多麼善良的人啊!”當作者做出如此感歎之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同樣的共鳴。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錢還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卻是做個善良誠信的人的漣漪。其實,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於信任帶來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滿誠信的社會裏,沒有擔心受騙的惶恐,沒有被騙的氣憤,人與人之間沒有戒備,那該多好啊!

另一篇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我有103個孩子》,這篇文章寫了一名山區教師在山裏教書教了20--年,即使他連糧食也沒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離婚,即使他每天要揹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沒有工資,他也不曾改變過他的想法——教孩子們唸書。多麼偉大的一名教師,最終他獲得了“貴州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稱號。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只有與《讀者》交往久了、深了,才會發現:它會讓你懂得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讀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一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我喜歡它!

讀者讀書心得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雜誌,叫做《讀者》,它的卷首語《愛心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是美國人特里杜布森寫的。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個午後,一個醉漢,在車廂裏不停地辱罵一位抱着嬰兒的婦女,突然他撲向那位婦女,婦女摔倒了地上,還好嬰兒沒受傷,“我”站了起來去制止,可是,醉漢不僅沒停手,還反過來罵“我”,正在最好準備打“我”的時候。一個日本老人走了過來,他要和醉漢聊天,聊着聊着,醉漢就哭了,因為老人感動了他,説出了他的傷心事,最後,作者發出了感歎,“本來想用拳頭解決的事情,卻被幾句貼心的話語輕易化解,其中的奧祕就在‘愛’字。”

我的感受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語去關愛一個醉漢,使得這件事很好的解決了,愛的力量有時勝過任何的強權和武力,它可以使一個沒了魂的醉漢的心中重新充滿了温暖,重新看待這個似乎對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覺得這個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戀的東西。其實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父母和親人給的,也有老師和同學給的,比如説媽媽在天涼時的一句“寶貝,天氣涼了,多加點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時的一句“兒子,感覺好點了嗎?”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總是讓我聽不夠,每次都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愛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裏,它平凡,可是卻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我感謝他們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同樣,我也要學着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温暖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待,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者讀書心得 篇5

《讀者》,名列是中國大陸期刊發行量第一,綜合指標亞洲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發行量第四。這樣一本看似平凡的雜誌,有着怎樣的力量,可以打動世界百萬讀者呢。

從內容來看,“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視野”,是這本文摘雜誌最初的辦刊宗旨。而這十六個字至今仍是《讀者》的主旨。《讀者》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用極具時代氣息的事實説話、用真善美説話、用吸引大眾的精美語言説話,成為《讀者》選擇稿件的重要標準。它優中選優,從數千種內外報刊雜誌中選取讀者最需要、最喜歡的文章。不管時風如何變化,它始終保持長期以來的以高雅文化、人文關懷的辦刊主旨。不隨波逐流,也不盲目跟風。讀者給它的評語是“書淡如菊”,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讀者》的確顯得淡漠而安靜。正如戲劇家魏明倫評論道:“《讀者》不靠‘枕頭’,不靠‘拳頭’,卻能超越‘兩頭’書刊的銷量。靠的是什麼?文學感染力,知識信息量,觀賞趣味性,德育、智育、美育,多種維生素。”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暢的文字,自創刊二十三年來一直如此。 因此,它成了老少皆宜,男女共讀,雅俗共賞的大眾讀物。《讀者》的社長彭長城曾説:“《讀者》有自己的觀念。面對市場上各種各樣、定位各不相同的期刊,《讀者》不一定要當弄潮兒,但《讀者》必須能觸及人的心靈,因此我們提出了‘中國人的心靈讀本’這個概念。《讀者》雜誌所倡導和注重的人文關懷,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為標尺,以大眾為中心,從人文的視角來思考中國人的生存、生活和發展。”

《讀者》之所以受歡迎,具體説來應該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文化關懷。《讀者》的文化氣息很濃。它致力於打通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通道,倡導文化的開放性,立足民族文化,包容世界優秀文化(如每期都有外國作家的文章)。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努力去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二、情感關懷。《讀者》以情動人,以情感化人。所謂“大眾情人”,就是説它總有一種與廣大讀者割斷不了的情素,使你難以忘懷,使你手不釋卷。它通過對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經歷、以及人性本質的關注和温暖的文字,極力讓讀者獲得精神上的慰藉,使每個讀者都能感到温暖,正像有人評價的那樣,《讀者》是一份人性化的期刊;三、個人成長及實現自身價值的關懷。《讀者》提供的經驗、思想和情感的信息,瀰漫於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似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古老的閲歷和新鮮的體驗都可能與之遭遇,也就是説,每個人讀後都能找到共鳴;四、社會關懷。多年來,《讀者》始終很注重通過文化的傳播實現對社會的關懷。比如刊發了許多關於教育、環保等方面的文章,同時它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做了很多有益於社會的事。多年下來,積累、延續成為一股力量,通過傳播、接受、認知這樣一個過程,最終作用於個人、社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讀者》社長彭長城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監獄死刑犯在執行前往往情緒不穩。一次,一個犯人臨刑前一天得到一本《讀者》,他非常認真地看了,説,如果早看到這麼好的雜誌,也許我就不會走上犯罪這條路了。

《讀者》的文章可讀、耐讀,令人在互動交流中陶冶情操。它的一篇散文、一則小故事、一兩句話的意林和言論,甚至一幅漫畫、一幅插圖,都堅持要有益於讀者開闊視野、怡情養性。它每期登載的文章都不長,一般在一個頁碼,多者不過三千字。真正實現了短小精悍,不浪費時間。實現了快餐化閲讀,是大眾文化快餐。它的文章寫法往往引導寫作新潮流,許多寫手或初學者都從這裏借鑑創作經驗或新的表現手法。

《讀者》好像一位真正的哲人,從不顯山露水,卻一直隱藏在某個角落,靜靜地發出某種聲音,那種聲音不強大,卻很有分量。讓這種安靜有如此分量的,是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社會的責任。打開一期《讀者》,在不那麼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人情味與對人生、人性的真切關懷。這種關懷散發着一種綿綿磁力,吸引着尋求温暖的靈魂。這就是 《讀者》的魅力所在吧。

讀者讀書心得 篇6

我一直沒弄明白《讀者》為什麼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那麼多的温牀,在一張張慵懶的温牀上它滋生蔓延,讓雙手捧着它的大中學生乃至於一部分國小生及小資們視為至寶,他們軟綿綿地躺在牀上沙發上或靠在公園的坐椅上,在午後的陽光中,在迷濛的清茶的裊裊熱氣中,享受着比紳士還紳士的雅士的感覺,在這片土地上,擁有一本《讀者》,品讀一本《讀者》,言必談《讀者》,一切的一切,《讀者》已經成了一個高雅的符號。

作為一本號稱全國銷售量第一的文摘型刊物,它所選摘的文字,它所體現出來的風格,幾乎沒有烈度。在它的身上,我們見不到壯懷激烈的心胸,感受不到慷慨悲歌的境界,見不到充滿陽剛之氣的風骨。

它是一壺温吞水。沒有灼人的熱度,更沒有湧動的巖漿,讓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它有的只是小温情,小脈脈,小情調,小感動,小哲理,小回味,小資料,小婉約,小雋永,小深沉,小風花,小雪月,流淌着似水柔情,象是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又象是籠着青紗的夢;象是一杯牛奶加咖啡,更象是一塊棉花糖,而以半月刊面目出現的它,更多的時候成了一塊塊口香糖。

它沒有重量,沒有含量,沒有厚度,沒有博大的視野,沒有深沉的思想,期期重複,內容雖不一,但調子大同小異。而十幾年前的它,那時,它的名字叫《讀者文摘》,形式雖然沒有現在的花哨,內容雖沒有現在的充實,廣告雖沒有現在的繁雜而明星四射,但是,正是因為它的實實在在的含量,構建出了不少永恆的經典。它的九十年代的很多期刊,我現在還保存着。如今,它隨波逐流滑入了市場經濟的潮流,利益驅動成了它的主要目的之一,要想不流於世俗怎麼可能呢?它標榜自己高雅它就高雅嗎?“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大浪淘沙,一切都將現形於時間的流程和歷史的過程。

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悲憫情懷,偶爾出現一點對弱者的同情心,也成了可憐兮兮的點綴。窮人的艱辛,弱者的呼號,冤者的哭泣,正義的蒙羞,良知的泯滅,官場的無恥,人生的義務與責任,民族的興衰與進取,,在一期接一期的內容裏,又能見到多少呢?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它成為一個思想家,不能苛求它所選摘的作品成為思想家的著作,那樣,對它的品讀將有一種艱辛與苦澀了。我們很難以平靜的心態接受的是,它的毫不客氣地以讀者身份出現的自我表揚,而它的自我檢測自我剖析自我的客觀的評判甚至自我找差距,我們卻幾乎沒有看到。“孩子是自己的好”在所有的編輯面前,他們的“孩子”———《讀者》,永遠是最好的。他們的“孩子”,在為全國的眾多的讀者“傳道,受業,解惑”。

其實,作為一本通俗刊物,《讀者》有很多的優點,它的內容,沒有一些污七八糟的東西,這些,不言自明。我之所以談出以上的看法,是針對着《讀者》的自我標榜——它把自己定位為人生的導師,高雅文學的範本;針對一種全民性的一邊倒的閲讀的心態,而這種閲讀,充其量,只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而已。

讀者讀書心得 篇7

讀完《讀者》原創版之後,才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所謂平淡,就是一種真實,簡單的生活,生活的瑣碎中不是缺少亮點,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缺少一顆敏感的心。在《張愛玲的三朵玫瑰花》中,知道了,張愛玲,這位曠世才女,不單單是一個持才傲物的遁世形象,也是一個在生活中輾轉掙扎的血肉之軀。從藍色的妖姬中失親的敗落到母親的背棄;至紅玫瑰中青澀美好的初戀;到白玫瑰幸福温暖的婚姻,張愛玲的一生終於有了甜蜜,然後一切卻來得太突然,20--年的時光,丈夫賴雅的年老多病,在1958年患上了背痛疾病於1967年10月8日離逝。那年,張愛玲47歲,賴雅76歲。可以説,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沒有完好的童年,也沒有持久的婚姻,還要照顧丈夫的病情及自己的工作,忍受着尖酸的辛苦,張愛玲卻還是一步一個坑地挺過來了。

有些悲涼,但很真實!張愛玲告訴我堅持不懈。

然而在刑世嘉德《總有一天》中,凡?高這個人物赤裸裸展現了在我眼前。凡?高愛畫勝於生命,但人們的無知於詛罵,讓凡?高陷入了一種痛苦之中,他畫那些色彩灰暗,造型凝重的作品,將生命與畫筆融為一體。高興的事,雖然父親終於終止了對凡?高的資助,但親弟弟的資助卻沒有斷過,然而,在這時,又出現了在凡?高生命重要的一個人——阿爾,兩人很快窮投意合,無事不談……上帝終究是捉弄人的,正凡?高在畫第五幅《向日葵》時兩人的藝術理念發生分歧,阿爾離凡?高而後,凡?高的人生頓時陷入陰霾。一次次的打擊,一次次的懷疑,還有負擔日重的弟弟,凡?高在1890年選擇自殺,那年她37歲。

淒涼而悲慘凡?高告訴我追求夢想。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道理,要你去了解他,走近他並感受他。在《讀者》原創版中的右下角有一個傾醒目的標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海子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樣芬芳的詩句,簡單,美好。有人説,他的離去標誌着那個純真年代的終結;有人説,他死於孤獨,江郎才盡。難怪,詩人海於希望做一個幸福的人。有一所房子,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有古代那些文人詩人也希望自己可以隱退江湖,告別哪所謂的世俗。

那個時代的我們,會受不了金錢;受不了離合;受不了背棄;受不了那些強壓在我們身上的責任。這個時代的我們,卻慢慢習慣,變得那些所謂的物質。

在看完《讀者》原創版後感受到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不朽的靈魂,在越來越迷茫中,灌輸我們思想道德。

那些作品,教會我成長。那些人物,教會我愛。

者讀書心得3

由於我的車被撞去大修,我今天上班就坐公共汽車了,不用費腦筋了,感覺很美,從廂紅旗坐車,到香山在轉車時,看到一個報刊亭上有《讀者》雜誌,想起了一個朋友對這本雜誌的講評,我隨手買了一本,因為還有近四十分鐘的坐車路程,順便閲覽一下,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這本雜誌過去自己也很喜歡,堅持好長時間的不間斷閲讀,後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坐到車上先大概地看了一下,覺得還是那麼清心,內容還是那麼新穎,不免有些感慨,這本雜誌的創作信條真是太難得了。細細地看下去,感受還是很多的。

卷首語是《將生命當成租賃》內容是目前,在韓國非常流行一種“死一把”活動,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首先要進行一個以“生命的意義”為題的測試,留下肖像,寫下遺囑,然後穿上麻布做的的壽衣躺進棺材裏。體驗者能在棺材中聽到哭聲,大約十五分鐘後,工作人員在打開棺材,體驗活動結束。據主創人員介紹,設計這種“死一把”活動,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反省過去,珍惜現在,更好地面對未來。這真是巧合,我昨天就經歷了那生死一瞬間。我真的深有感觸,就象文章裏説的那樣:“國人有句俗話:不見棺材不掉淚。只有真正地面對死亡時,人的心態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生命有如某種租賃,只不過這種租賃有好有壞,有長有短,有悲有喜而已。説得精闢,不多説了,因為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再説下去就會受到親人們的批評了。

叫我感到好的地第二篇文章,題目是“高貴”,文章這樣寫道:“那些內心高貴的人,即便挫折不斷,即便被壓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區別於他人的,是擁有一張從容不迫的純正的臉。臉如同一個人的心。林肯説,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臉負責。在父母的無私之愛中孕育出的清純美麗的臉,四十年後是否還能夠不染濁塵,無阿諛之風、汲汲之氣‘躲閃之態.....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説得不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是具備了高貴的情感,在其善良、純正的面容之下往往藏着隱痛,而他們更以昇華自我的方式超越了那種痛楚與沉淪。

在《有一些錯不必糾正》的文章,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的生日,向父母提出質疑,為了不讓自己有一個錯誤的生日伴我終生,他開始讓父母好好回憶,直到母親流淚,父親的指責,你究竟想幹什麼,父親的話讓他明白了,想用所謂的科學,去懷疑、否定父母為之的美好記憶。他們的記憶是那麼温馨,又是那麼辛酸.....哪一個更重要呢?這樣這個孩子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懂得了一個道理:這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道是錯的,但不必去糾正。看完之後,我心裏非常感動,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多一份理解,特別是親情,更應該包容。

這本雜誌還有好多文章值得一看,《心中的財神》心中的財神或許是你獲取財富的一種信念。《在別人的生活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要坦誠地承認,我們在精神世界上的匱乏,在心理上的慌亂。只有誠實地面對這種匱乏與慌亂,我們才可能找到自己方向。即使我們用了那麼多別人的名詞與概念來武裝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們也不可能變成別人。《托爾斯泰燈》中説到: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盞燈,人不是由於決心才有毅力。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於他的閲讀史。只有閲讀才能最有效的培養人的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讀者讀書心得 篇8

近幾天,我無意中在《讀者》這本書上發現一篇令我感興趣的文章,而我越讀越有勁,深深地被吸引住,才發現這篇文章的魅力如此大,使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分喜歡讀。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賊和夫妻倆在停電時所發生的事,在皇后區位於美國紐約市東部,那裏環境惡劣,居民生活貧困,犯罪率高,堪稱城市中的地獄。但是,那裏的人們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停電事故中演繹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愛的頌歌,因為丈夫的自私心不聽妻子勸告,導致商店來了一個賊,而那個賊中了丈夫的陷阱,在這過程中他們夫妻中的問題也在一夜間解決了,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的原因,最後得知那個賊就是“好人湯姆”。

對於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應該自私自利,應該胸懷寬廣,在別人有困難時獻出自己的愛心誠心幫助別人,他的妻子我感到很佩服,她面對仇恨是另有方式,她用寬容和忍耐的心對待一個背叛她的男人,用慈悲的心來對待這樣一個盜賊,就像這半根蠟燭,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黑暗的世界。這個盜賊我也感到很佩服,他自己冒着危險,不怕自己的名譽背上盜賊的罪名去幫他們夫妻解決之間所存在的問題。

讀完這篇催人淚下的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和啟示,無論別人存在於什麼問題,我們都有一個寬容,忍耐和慈悲的心。這是一本好書,大家有時間也看看吧。

讀者讀書心得 篇9

我媽媽曾經説過,讀《讀者》的人是最有品位的人。讀了讀者之後,我既變成了一個有品位的人,有體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

《讀者》是一本雜誌,是半月刊。每到一個月的14號和30號,我都會拿着四塊錢,飛奔着去報亭買到最新一期的讀者。讀者是由一片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而組成的。每一期的故事,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有時候,會介紹一些名人背後的故事;有時候,會從一件件小事中體驗出一條條人生哲理;有時候,在那一小塊的地方,會放一首浪漫的詩歌;有時候,會介紹一些新名詞,讓我們從此不再落伍。看完《讀者》,時而開心,時而傷心,時而憤怒,時而感慨……

《讀者》中我和媽媽最愛的板塊——言論。言論是寫一些當今流行的一些話語,或者是講得很有道理的話。一些講得特別好的話我還會把它寫到我的QQ簽名上面。在這一期裏,我看到了“職場三定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他總能概括得很好。還有約翰·列儂説的一句話:“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説‘快樂的人’。老師説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真的,説的太好了,每讀一期讀者,我彷彿長大了很多。

這期令我最深的故事,是一篇叫《微愛情》的文章。不是我早熟,是這篇文章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愛情這個東西。它由十一個小故事組成,來説明了愛情這個讓人無可救藥的東西,説明了愛情的浪漫,我把其中我最愛的一個故事摘抄下來:

“火車上,他拿着手機發微博:‘在火車上,我對她一見鍾情,但她討厭煙味。不知為什麼,她一直望着窗外……’他默默地看着她,心想她一定不知道的。過了一會兒,微博上有人回覆了他:‘因為窗玻璃上有你的影子。’他抬頭一看,她正微笑地看着自己。”短短的兩條微博而已,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微愛情的力量。

讀了《讀者》,我長大了,我真的長大了,我真的感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最近沫沫也喜歡上了《讀者》,還是胡夢霖借給她的。《讀者》讓我真正明白了一些爸爸媽媽老師教不會的道理,讓我體驗了他人的人生。做一位《讀者》的讀者,我真的很快樂!真心祝願《讀者》在新的一年裏暢銷!

讀者讀書心得 篇10

説起貝多芬,無人不曉,而他那波動曲折的人生路程,更是令人感動和可歎。

他的一生中,一直備受着疾病、窮困和情感的折磨,儘管如此,他卻不斷地抗爭,以自己從不屈服的意志創造出了全世界最動聽的交響樂曲,時而像雷聲震撼着大地,時而像奔馳的馬兒仰天長嘯,時而像沉寂的空中疾風怒嚎。儘管他本人無法聽見,卻用自己的一生為人們獻上了一道最豐盛的聽覺大餐。

他的一生也不正如此嗎?開始空氣清新,微風懶洋洋地拂過大地,接着烏雲密佈,各種苦難折騰着他,最後,天空又一次光芒萬丈,太陽又一次普照大地,再次照亮了他的心靈。而這不正是他頑強拼搏後的表現嗎?又有哪一種勝利能比得過這種超人的光榮,是拿破崙的堅苦征程?還是成吉思汗的遠征之途?儘管他所接受的快樂屈指可數,可他創造出了多少世人永享的歡樂。美妙的《歡樂頌》,動聽的《獻給愛麗絲》,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哪一首不給人們帶來無比舒暢的心情?

厄運一直折磨着這個可憐的天才藝術家,可他仍從那坎坷多難的人生之路上爬了起來,跌跌撞撞地走向成功之路。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證明了堅強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人只有具備頑強的毅力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正如他自己創作的《命運交響曲》一樣,“唯其苦痛,才有歡樂”啊!

讀者讀書心得 篇11

《寄小讀者》曾經讓我十分感動,而我現在也深切地感受到,愛,就是生活中堅定的信念。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了冰心的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淚是熱的;心,凝固了世界,淚,温柔了世界。”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需要被愛。愛就想是生活的必需。沒有愛,天空是灰暗的;沒有愛,生命是枯萎的。每當我們看見那一隻只珍貴的野生動物被捕、被殺害、被關進冷冰冰的籠子裏,從心底發出憤憤不平的怒火;每當我們忽略了腳下的生靈,在它們興奮地搬運食物的時候,將它們踩於腳下,心底所湧起的一絲波瀾。我想,這就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愛。愛,可以讓一個軟弱的人變得堅強;愛,也可以讓一個蠻橫無理的人變得善良。當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讀者》,那第二篇通訊始終使我難忘——

“……一隻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餅屑。這鼠小得很,它無猜的,坦然的,一邊吃着,一邊抬頭看看我——我驚悦地喚起來,母親和父親都向下注視了。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

從冰心寫的字裏行間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隻很可愛的小鼠,彷彿要忍不住想去靜靜地將它捧在手心,細細地去觀賞。若在平時,我們看到老鼠的時候,絕對不會起一絲的憐憫之心。但是那隻老鼠是多麼地小。我想象着:在面對這一隻小鼠的時候,我的心跳加速了,老鼠在我的概念中是不好的,但它有那麼小,這還只是一個剛到世界不久的小生命。讀着冰心的文章,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彷彿看見了生命在字裏行間歡快地跳動着。

“小朋友們,請容我懺悔!一剎那我神經錯亂地俯將下去,拿着手裏的書,輕輕地將它蓋上。——上帝!他它竟然不走。隔着書頁,我覺得他柔軟的小身體,無抵抗地蜷伏在地上。”

那隻小鼠的生命,就像是一顆流星隕落到地上一樣,是那樣地短暫,但是它卻那樣地從容,彷彿就是目睹了自身死去的一個全過程,我想這應該是一次痛苦的經歷。每天在我們的腳下,有無數小生命也正進行着它們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但是它們太渺小了,以至於我們看不見。於是每天就有許多的小生命在我們的腳邊,靜靜地躺了下來。我記得,曾經發現過一隻粉綠色的蝴蝶,它大概是受傷了,用力煽動着健全的翅膀,想努力飛起來,但是它始終沒有成功,只在我的腳邊像畫圈似地動着。我蹲下身子,看着這隻掙扎着的。我伸出了手,拎起它的一個翅膀。我感覺到它更加用力的撲騰,它想要從我的指間逃走。我感覺到它的翅膀如絲綢一般的滑,但彷彿比一張最薄的紙還要薄,好像我稍一用力,那蝴蝶的翅膀就會斷似的。那隻蝴蝶在拼命掙扎着,彷彿我的手是魔爪一般。在陽光下,我看見它的翅膀上飛瀉下來的粉沫,隨風飄走。我感覺到那種生命在我的指間跳動,在掙扎。它仍然用着那不經打的翅膀抵抗我手指的巨大的力量,彷彿就像一隻白兔要推開沉重的門一般。而此時,我已感覺到,那隻頑強的蝴蝶已飛進了我的心中,在我的心中掙扎。我的心彷彿隱隱作痛,那生命裏彷彿讓我變地那麼得渺小。我彷彿再也經受不住它的生命力了,我跑到門外,將它放在了草叢裏,它仍在草叢裏翻騰,發出“唦唦”的響聲。讓我為之驚歎不已:生命是多麼偉大。我想着:要是我當時沒有將它抓起來,它也許就飛起來了,它那翅膀細小的鱗片就不會掉落了。我看了看指上那滑滑的粉綠色的粉沫,此時它們彷彿已經層層包圍住了我的心。微風吹來,我彷彿聞見有陣陣的清香穿來,也許這就是蝴蝶獨有的香氣吧。我原本想着:蝴蝶就像是驕傲的王后,總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只讓人們看到它嫵媚的掠影,只讓人匆匆看一眼它華麗的服裝。但那隻粉綠色的蝴蝶讓我對此大大改觀了。也許在經歷了許多的磨難之後,它們才登上這至高的寶座。而那隻小鼠,它被壓在了書本之下,它瘦弱的生命經不起一點兒風吹雨打。這也就是生命吧。

“一聲喜悦的微吼,虎兒已撲着它,不容我喚住,已銜着它從空隙裏有鑽了出去。出到門外,只聽得它在虎兒口裏微弱悽苦的啾啾地叫了幾聲,此後便沒了聲息。——前後不到一分鐘,這温柔的小動物,使我心上颼地着了一箭!……安息的時候到了,我回卧室裏去。勉強地笑,增加了我的罪孽,我徘徊了半天,心裏不知怎樣才好——我沒有換衣服,只倚着牀沿,伏在枕上,在這種狀態之下,靜默了有十五分鐘——我至終流下淚來。”

如何去像別人道歉,這我們都會。但惟獨面對那小鼠,我們靜默了,彷彿已無話可説,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那小生命?那小鼠只有那麼小,小得如水做的一般嫩。那生命如一顆被燒燬的小隕石,消逝在了地球上。讓我不禁想去待在暗黑的房間中,默默地流淚。生命是多麼得脆弱。

“至今已是一年多了,有時讀書至夜深,再看見有鼠子出來,我總覺得憂愧,幾乎要避開。我總想是那隻小鼠的母親,含着傷心之淚,夜夜出來找它,要帶它回去……”

面對小鼠,冰心奶奶十分得愧疚。讓我在感動之餘,又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一天早上,我騎自行車去買早餐。在回來的路上,我正一心想着要快點回家。在路上,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正騎着自行車,帶着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路上,那小孩兒穿的拖鞋掉了。他就開始哭了起來。而我就在他們的後面。只見那小孩兒的淚水如泉湧的一般,從眼睛裏流了出來,彷彿如一隻生氣的小獅子似的。眼淚在他天真的臉上流下了一道道灰色的印跡,彷彿眉毛都讓淚水糊得屏在裏一起。此時有一個念頭從我的腦海深處升起。我去幫那小孩兒拿拖鞋。但是我又想,這多麼簡單的事情,只要他們自己去做就行了,何必去幫他們。但是我又想,這點舉手之勞幫一下有何妨?眼看我已經離他們越來越近了,我感覺到我的血都正在往我的腦袋上湧過去。最後,我的決定仍然是沒有幫他們去撿。只見那個小女孩兒停下了車,好像有些生氣,回去將拖鞋撿了回來,大概又批評了小孩兒幾句。那小孩兒的哭聲仍然沒有停止,他仍抽泣着,身體一抖一抖的。我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我想着:如果我幫他們撿了,也許那小女孩的表情就會是燦爛的,而不是埋怨的。如果我幫他們撿了,也許我的心情也就是輕鬆的,一天的心情也就會更加好。但是我沒有,這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情,而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去猶豫。事後,我經常問自己,這件事有那麼難嗎?我竟然猶豫不絕。我甚至覺得我應該去嘲笑自己決定的這一件事情。

碰到這樣的事情,有的人會毅然決定,馬上走過去幫他們。有的人會視而不見,繼續走自己的路。而我卻是想起幫助他們,但最後還是走開了。就像腦袋裏有一個惡魔,它正驅逐着天使的到來。我有些後悔沒有去幫助他們,雖然我與他們沒有什麼交情,但對於他們,我彷彿總有一種歉意在裏面。我想我需要更多的愛來補充我的心靈。

愛就像是雨露,澆灌我們心靈的種子;愛就像是小船,我們乘着它乘風破浪;愛就像是翅膀,我們擁有它,就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愛是生活的信念,因為有了愛,我們幸福地活在了這個世界上。以愛作為我們生活的信念,去感恩生活。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的父愛、母愛;感謝朋友給予我們真摯的關愛;感謝陌生人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向我們伸出了愛的援助之手……因為愛是我們需要用一生去體會的情感。用雙手輕輕地放在胸口,你感覺到了嗎?這是你的心跳,是你的生命,是你的愛。愛就藏在你的心中,愛是生活的信念,是一生都陪伴着你!

讀者讀書心得 篇12

冰心奶奶是著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她的作品《寄小讀者》給全國好幾代的小朋友以巨大的影響。這天,我帶着一顆崇敬的心拜讀了冰心奶奶《寄小讀者》中的幾篇通訊。

在通訊二中,冰心奶奶講了這樣的一件事:一天晚上,冰心奶奶和爸爸媽媽一齊坐在火爐邊一邊看書一邊吃麪包,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很小很小的小老鼠也來吃她腳旁的麪包屑。她由於驚恐,一下子用書蓋了下去,而這隻小老鼠竟然不逃走,最後,被一隻闖進來的小狗叼了出去!聽着小老鼠在小狗嘴裏掙扎的悽慘的叫聲,冰心奶奶頓時對那隻小老鼠起了憐憫之心,和對自己深深地苛責。

老鼠是人人都厭惡的東西,而冰心奶奶卻為一隻小老鼠而苛責自己,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人啊!

在冰心奶奶所有的文章裏,字裏行間都透露着一個字:愛。――對父母兄弟姐妹的親愛,對老師長輩的敬愛,對同學朋友的友愛,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間一切生物的關愛!

是啊,唯有愛,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充滿樂趣、充滿幸福的感覺;如果沒有了愛,我們的生活便失去了任何好處。所以,愛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一種美德,我們要愛自己,愛父母,也要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愛的世界中幸福地徜徉!

讀者讀書心得 篇13

這本書中講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偉人的成長曆程。

貝多芬出身貧寒,從小輟學,他的一生坎坷多難。他自己孤獨地活着,堅強地活着,但卻像與世隔絕般沒有一個朋友。他一直痛苦地活着,但卻創作了那麼多不朽的偉大樂章。他中年失聰,卻依然堅持的創作。現如今流傳的傳世之作,竟大都是那時的作品。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命運交響曲,跌宕起伏,他堅強,不屈服於命運,最終,他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米開朗基羅,雖然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目睹了外敵的入侵、人民的奴役,也目睹了自己的作品配無情的摧毀。但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七十多歲。

也許,托爾斯泰的身世是三人中最圓滿的吧,他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他蔑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地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我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雙目失明的聾啞女孩,與我們相比,她的一生是悲慘的,可她依然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我們擁有幸福的家庭、優良的條件,為什麼還要屈服於命運?要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讀者讀書心得 篇14

道德經分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共計八十一章,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書,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

作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這部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源、萬物的產生、發展、變化、毀滅的規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義,一語萬端,當為“萬經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章主要闡述了世界萬物相輔相成,互相轉換的辯證關係。存在與消亡、困難與簡單、修長與粗短、高尚與低下、超前與落後都是通過相互對立、相互比較而得以體現。

世間的一切概念和價值都是人為設定的,價值的判斷都是比較產生的,所以對立的關係是變動的。因此價值的判斷也是變化的。世間的一切都是兩兩對立產生的,如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惡,美和醜,我們都要泰然處之,不能庸人自擾。

而後半段則根據“道法自然”的原則準確論述了老子“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順應自然本性,反對好事無為的基本態度,讓萬物自然生長髮展,效法自然,順應大道。

讀者讀書心得 篇15

看完《蔡康永的説話之道》這本書之後,我就特別想想寫一些讀後感,但我對説話之道的境界不是很高,只是回到最基礎的話題,那就是想寫寫人生之道——成熟與成功。

成熟就是去書店買本書,在不知道書本的好壞的情況下,如何去選擇。有時候覺得這個話題,其實就像上大學一樣,我們學到專業知識,卻用不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不是這個行業。可是工作之後發現,大學的東西根本不夠用,那是因為社會是真正的大學。其實成熟跟上大學一樣,它的標準並不是專業本身,而是學會利用基礎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去判斷。這些標準其實都是最基礎的、基本的。當我們學會用理智的常識去選擇和判斷的時候,這就是成熟的標誌了。看似簡單,卻很不容易。

成熟和成功的區別是,成熟是相對固定的,它則重於類似於炒菜的一些準備工作,而成功就是類似味道的問題。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食堂有兩家窗口,北邊的生意卻十分紅火,那是因為味道好。儘管重量少了一些,但只要不是太懸殊的原則就好。因為我們都喜歡吃分量足味道可口的飯菜。

所以説,成熟只是成事之道,之初。成功只是成事的經驗和結果。沒有成熟,談何成功。它們都是相對的,但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其他就是能力問題罷了。

所以我推斷的結論是成熟是原則問題,成功是能力問題。因為有時候我們思考問題不用那麼複雜,只要簡單實用,真實有效,我想這就是結果了。生活最好的態度就是坦然面對並快樂着。

讀者讀書心得 篇16

作為中國最有商業價值的傳統文學作家,麥家曾憑藉諜戰小説《暗算》摘得中國傳統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由他的每一部小説都被改編成影視劇,曾一度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

雖然麥家憑藉作品在業界和讀者羣中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調內斂,極少在公眾面前講述自己的個人生活。此次,在《朗讀者》節目中,麥家是第一次公開分享自己與兒子的父子故事。

“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里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們不甘於小,我們要超過地球,所以你出發了。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註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致信兒子》是一封麥家寫給遠在美國留學的兒子的信件,字裏行間,不但有麥家對兒子的叮嚀囑咐、有對生活感悟的分享、對人生的探討、也有不吝表達的切切愛子之心。

茅獎作者也曾頭疼兒子的青春期

週六播出的《朗讀者》以“選擇”作為主題。而麥家關於“選擇”的故事,關於自己當時正處在叛逆青春期的兒子。“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難弄的一面。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是選擇放棄還是堅持?忍耐還是放任?”以父親的身份,麥家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採訪中,麥家説:“我的兒子青春期可以説是特別的作、特別的叛逆。”麥家直言,青春期來了就是“鬼敲門”,高中開始,兒子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三年全部待在家裏,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對於兒子,麥家無數次想放棄,因為忍無可忍,但是最後又無可奈何。

“我們始終不放棄,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裏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兒子氣走了家庭教師,麥家卻仍然不放棄尋求讓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的途徑,甚至一度自己掏錢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只是為了讓兒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然而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但麥家一直未停止對兒子的陪伴,他説:“年輕人,或者説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終於,麥家的兒子到了本該大學聯考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看到曾經的小夥伴們都開始努力讀書,紛紛準備出國讀大學,孩子突然意識到和朋友們的差距。“他本身英語基礎很好,人也聰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過了英語關,通過了6所美國那邊大學的申請。”當有一天兒子告訴麥家,自己被一所大學錄取了,麥家一度完全不信,經過確認才喜出望外,“他申報了八所學校,陸陸續續過了六所,包括他現在正在讀的費城藝術大學,還給12000元(美金)的獎學金。”麥家提及兒子,似乎在慶幸自己當初選擇陪伴兒子,“現在他的情況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學業不錯,也交到了朋友。其實兒子雖然話不多,但是為人正派,受人歡迎。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讀者讀書心得 篇17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這是着名文學家高爾基説的深刻哲理。

我彷彿是這句話裏那個飢餓的人,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欣喜若狂,“撲到書上”,如飢似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中的內容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樣樣俱全,時而讓我耷拉着頭默默的埋頭沉思,時而讓我託着腦袋靜靜的思考,時而讓我捂着肚子哈哈大笑,時而把我感動的熱淚盈眶,使我深有感觸。

在書海中遨遊的時間裏,我也懂得了不少道理:從農夫的孩子們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團結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內訌、互相爭鬥,就會耗損自己。團結不可戰勝,紛爭易被征服。

從士兵和強盜這個故事裏,我明白了有些人在事情快要成功或已經成功後,企圖把自己打扮成英雄,而在奪取成功的過程中,他們卻袖手旁觀,這些人是不可靠的。

從兩個樵夫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貪心的人連生命都要賠上;勤勞、誠實又孝順的人,反而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獲得智慧的開始,是書給了我無窮的知識,讓我能在書海中無拘無束的遨遊。

讀者讀書心得 篇18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説話不懂講話的人,因為自己有自卑的心理,話到嘴邊卻總也不能説出口,心中明明有千萬言語,卻無法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因為這樣,我吃過不少苦頭,當他人給你口若懸河的説時,心中有自己的觀點,到了口頭就只剩下“嗯”,“對”,給朋友留下了敷衍,給客户留下了不真誠,給領導留下了不認真這樣的印象,我也在積極求變,鼓起勇氣發表自己的言論,可是,詞不達意,反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當我讀起《蔡康永的説話之道》這本書作者的觀點讓我開始喜歡這本書:“沉默沒問題的,沉默很正常的,但聚會時,沉默好像會帶來壓力,逼得人開口説些什麼。這時候,如果空氣中本來就瀰漫着音樂,你就會發現沉默沒那麼可怕。但是如果剛好沒音響可聽,也不要依賴電視來填補沉默的空白,電視啊,就好像一個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喋喋不休的、很愛大聲説話的人,靠這樣一個人來打發時間或者消除寂寞,倒是很不錯。但是家人晚餐或好友相聚時,有這麼一個人在場是很受打擾的,電視對“閒聊談天”毫無幫助。如果怕沉默帶來的冷場,請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逼自己隨時要找話題。請優先把事情交給音樂來處理。或者,也可以學着享受沉默。看夜景的時候、兩人散步的時候、三五好友一起下廚煮菜的時候,“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豐富,更值得回味。”這段話,讓我理解了沉默,讓我知道了,在不會説的時候,沉默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可是,我們的工作是不允許這樣做的,我們做的是服務行業,做的是人與人的工作,沉默,或許會再生活中找到一絲安逸,但是在工作中,卻是讓我寸步難行,沉默顯然不是我應該選擇的。

在這本書中,提到了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説話,所謂的無謂的勝利,讓我感觸很深,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總是存在着爭強好勝的行為,但是,你贏了又怎麼樣呢,在交流中,為了獲勝,字字誅心,或許你會得到一時痛快,但是你又會失去多少朋友呢?所以,在交流中,懂得認輸或許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換個角度思考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如果説話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換位置,想像一下如果處在這件事上的是我,我會期望得到什麼樣的回答,會希望對方用什麼樣的語氣面對我。多想這一步,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在職場也是這樣,同事之間彼此交流,會説話換位思考可以理解為換個角度思考。比如和同事交流,多想想如果我是同事,面對我這樣的語氣和語句,同事是否能理解,是這樣説聽着更舒服還是那樣説聽起來更舒服?是這樣説事情容易被解決還是那樣説事情容易被解決?這樣看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只是多了一點思考的時間,而這點思考的時間足以事半功倍。以小見大,以一變百,不光是和同事的交流可以換位思考,在和客户時同理,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想想客户需要的是什麼,客户生氣時,想想客户為什麼會生氣?只有在認真想過這些之後,再去與客户溝通,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説話是一種本能,人和人的交流才可以促進發展,學説話是一種修行,在説話中鍛鍊自己的耐心,智慧和勇氣,而會説話更是一門藝術。我知道自己要達到藝術的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者讀書心得 篇19

讀了這本書,真是不得不佩服冰心奶奶了。她真的是一位飽含人情味和獨具生活品位的人。

在通訊五中記到,冰心奶奶在火車上見到一對母女,看到母女親密地在一起,冰心奶奶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是呀,我也和她一樣,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每個人都説,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可在我身上,卻絲毫不能體現這一點。母親總是很寵溺我,不像父親那樣嚴厲要求我。所以,我一有難,便躲在了母親的身後,可當母親要求我去做那麼一點點事時,我卻不知到哪裏去了。

一次我沒打招呼跑到同學家玩,到晚上7點多還沒有回去,以為什麼事都沒有。回到家才發現母親正哭罵着父親,説父親沒看好我。看到我出現,她一把抱住我,喃喃地説了許多。自此,我終於明白了母親對我的愛。我開始懂事聽話了,總是在別人眼裏是個猴子,在家也會變成個綿羊。母親看在眼裏,樂在心裏。笑臉就像春天的柳樹,在臉上氾濫起來。

國中,我住校了。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母親每次見我回去都要心疼地説:我瘦了好多。還到處張羅着好吃的,給我帶去。絲絲白髮在陽光下映的發亮,皺紋也爬上了她的眼角。一切一切,都讓我這個做女兒的心疼不已。這濃濃的母愛啊,怎不讓人感動?怎不讓人落淚呢?

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温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讀者讀書心得 篇20

最近,我在網上碰巧讀到了冰心奶奶寫的《三寄小讀者》,那真讓我大開眼見啊!

那是在冰心奶奶1978年到1980的時候作下的,冰心奶奶在寫《寄小讀者》的五十五年後,寫了《再寄小讀者》的二十年後,又重新提起筆來寫《三寄小讀者》了。

讀了文章,我感到了冰心奶奶在百忙之中還不忘記我們小朋友,時刻關心着我們,並且特地為我們寫下了這篇感人肺腑的《三寄小讀者》。文章一開始就讓我感到冰心奶奶很親切,通過對新舊社會的對比,讓我們瞭解到了現在和平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啊,從而希望我們能努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奶奶又教我們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健康,並且要精神愉快地度過每一天,做到--爺爺對我們提出的“三好”學生的要求: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

我想對冰心奶奶説:“在您的教導下,我會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更會珍惜時間,努力地學習,多讀、多看、多作……”--爺爺的“世界是在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使我感到肩上的責任,我要為創造更好更強大的祖國而努力,一定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讓祖國因為有我們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最後,我想對冰心奶奶您説:“您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永遠愛您!”

讀者讀書心得 篇21

有一首歌,永遠在我們耳畔迴響;有一種情,永遠在我們心頭盪漾,這就是愛。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我細細地品讀着曹文軒叔叔寫的.《草房子》,被那濃濃的愛包圍着,感動着。

一幕幕動人的情景在我腦海裏不時地浮現:秦大奶奶熱愛土地,但為了油麻地國小有一批最好的課桌,能更好地發展,她最終放棄了那片土地。漸漸地,秦大奶奶愛上了那羣可愛、活潑的孩子。有一次,喬喬不幸落水了,她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毫不猶豫地跳下河去救人,結果自己病倒了,一躺就是半個多月。最後,秦大奶奶為了油麻地國小的一隻南瓜,永遠地離開了大家。是什麼讓她放棄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讓她兩次奮不顧身地跳入河中?這難道不是因為秦大奶奶愛着孩子嗎?桑桑不幸得了重病,他的父親不辭辛勞地帶他去遠方看病。為了孩子,他急白了頭髮;為了孩子,他在短暫的時間裏,踏破了鞋子。父親的愛創造了奇蹟,桑桑又能健康地去上學了。

我沉思着,心潮澎湃。我不由得想到了那震撼世界的七日。大災面前,質樸的人們心中有着愛,毅然地選擇了捨己為人。被壓在樓房下的姜輝,雖然自己動彈不得,卻拼盡全力唱歌安慰同樣被壓着的母女倆;醫生周北川,雖然自己的親人遇難了,仍竭盡全力去救治災區的病人;解放軍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每一個人:他們是人民忠誠的守護神……13億人民的愛,猶如繁星滿天,明晃晃照亮汶川大地。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我們在愛心中孕育生長,再把愛的芬芳撒播到四方;我門在愛心中縱情歌唱,再把愛的幸福帶進每個人的心裏,讓愛的芬芳永遠伴着我們。

讀者讀書心得 篇22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這是央視《朗讀者》第一季宣傳片問向觀眾的話。第一季以“遇見”開始,到“青春”告別;第二季懷揣“初心”,一路迴歸“故鄉”,《朗讀者》帶領人們重新拾起文學的力量。上週六,《朗讀者》第三季再度迴歸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黃金時間。

如此説前兩季《朗讀者》重在將動人心魄的“文學之光”打在人們的頭頂,那麼全新開播的第三季,將引領觀眾開啟12場關於內心和遠方的“時空懇談”。這一次,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將與來自社會各界的48位朗讀者共讀文學經典,體會世間温情,聆聽時代濤聲。

談及迴歸的動力,董卿説:“做季播節目肯定是一季比一季難,難就難在,我作為製作人,我是否還有那樣的敏鋭性。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停了這麼長時間,你為什麼沒有按照規律每一年做一季,可能的確有我不勇敢的地方,我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我也怕我不夠好,會讓大家失望。真正促使我邁出這一步的動力,是我發現還是有很多人需要它,對它懷抱着期待在等。特別是經過了20_年,我覺得我自己的內心也是需要慰藉和疏導的,《朗讀者》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這是我們啟動第三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往季的《朗讀者》採取的是“主題詞模式”,如青春、告別、禮物等等,這季《朗讀者》則帶來12個關乎個體命運的開放式命題,以每期一問的方式喚醒人們思考。12個話題,每一個都從現實生活中拔地而起,自帶共情能量和討論價值: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哪些時刻你不夠勇敢?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你會愛TA很久嗎?和時間對抗,你贏了嗎?我是誰?如果是那少數,你害怕嗎?如果重新來過,你會改變哪個選擇?30,又怎樣?媽媽,你幸福嗎?女性到底有多美?再過20年,我們會怎樣?

這其中,既有對昨天的回望,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既有對內心的凝視,也有對世界的閲覽;既有對性別的觀照,也有對年齡的叩問……12場開放式討論中,只有各抒已見,不設標準答案。節目努力營造的是一個將觸角延伸到觀眾心靈的懇談空間。

本季節目邀請了一批極具分量的時代人物。他們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國大地的國測一大隊,年度爆款劇《山海情》中凌教授的原型人物、“世界菌草之父”林佔熺,職業外交官、聯合國前副祕書長沙祖康,法語文學翻譯家周克希,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不見外”的廈門大學教授潘維廉,我國第一代刑事技術警察、中國首席槍彈痕跡鑑定專家崔道植……這些或家喻户曉、或默默無聞的面孔被《朗讀者》帶入大眾視野。

備受矚目的作家集羣,橫跨老中青三代。中國當代作家蘇童、中國先鋒派作家馬原、隱藏在泉州的“90後”文學新星陳春成等,也將陸續登上舞台。王蒙、畢飛宇等一直以來為《朗讀者》的文學成色保駕護航的文學大家們,在這一季將特別現身每期的開篇札記中,通過和董卿的對談,拋出當期話題,引發觀眾思考。

在嘉賓的選取上,《朗讀者》第三季則進一步提升着領域的開闊性及代表性。從“國臉”康輝、“中國手語律師第一人”唐帥、“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唐江澎、中國內地首位柏林影后詠梅,到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剛在東京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決賽中摘得銅牌的媽媽級運動員劉虹……當他們娓娓道來夢想與感動,節目定會讓觀眾再次感歎,大千世界別有洞天。

此外,户外環節將以固定的形式出現在這一季節目中。《朗讀者》走到户外的第一次嘗試,來自第二季時董卿去往湘西鳳凰古城,採訪時年94歲高齡的畫家黃永玉老人。今年,《朗讀者》還將嘗試進行户外拍攝,這些“場景化”朗讀嘉賓將在完全生活化的環境中,和董卿傾心交流他們的故事,並讓朗讀之聲傳遍山川大地。

讀者讀書心得 篇23

我最近讀了一本名著小説——《金銀島》,它是19世紀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舉世公認的世界名着。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在這本小説中的主人公吉姆.霍金斯出生在一個生活不是很富裕的家庭裏,他們一家以開旅館維持生計。

書中形象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嗜酒如命、脾氣暴躁的老海盜那裏,偶然間發現了一張埋藏了寶藏的荒島形地圖,這事引起了當地富翁屈利勞尼先生的興趣。為了找到這些寶藏,他們駕駛了一艘船去荒島探險。不料船上混入了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腳西爾弗海盜的策劃下,妄圖奪下這艘船,獨吞這些寶藏。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勞尼先生和正義的船員以及醫生同海盜們展開了拼死一搏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由西爾弗領導的海盜一行人,成功地找到了鉅額寶藏。

雖然我沒有同吉姆一起去探險,但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出現他們尋寶時的畫面,吉姆那正義的面容在我眼前浮現,他在壞蛋面前是顯得那麼的善良、勇敢,他總能在大家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的擊退海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他又是多麼的勇敢,他堅定的説出了,他聽見西爾弗的計劃的事,這使我非常敬佩,一個孩子能説出這樣的話。

當然我也有令我憤恨的人,西爾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的身上體現的只有虛偽、自私、他為了自己能得到寶藏而不惜放棄所有人的生命,他們根本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愧疚,沒有及時改正錯誤,反而錯上加錯。

《金銀島》體現出了善良與_之間的尖鋭對抗,所以我覺得故事警示我們做事不能自私,因為那是我們心中的一種貪念而引起的,而吉姆身上體現是一種善良、勇敢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向他學習。

讀者讀書心得 篇24

近日,我用多個茶餘飯後的時間讀完了羅曼·羅蘭先生所著的巨人三傳之一《米開朗琪羅傳》。書是傅雷先生所譯,是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書為插圖珍重藏本,書中除了傳記原文以外,還附有米氏相關作品彩色插圖一百五十餘幅。實為一書中精品。讀罷此書,心中感慨萬千。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鎮,他父親是卡普雷塞鎮和丘烏西的行政官。米開朗琪羅六歲喪母,幼時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那裏。後來,他打趣説,皆因吃了這個乳母的奶,他才選擇當雕塑家。

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時人評為頗具古派的狂熱。隨後,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穌之死》中死去的耶穌躺在永遠年輕的聖母膝上,似乎睡熟了。

1501年春,一塊巨型的大理石交給了米開朗琪羅,碩大的《大衞像》由此誕生。

1508年,教皇命令這位根本不懂壁畫技術的畫家,去畫西斯廷教堂的穹頂。因為教皇的固執,他只好讓步執行。在工作疲勞與焦慮之外,還有家人那些可惡的糾纏。他們全家都靠他養活,濫用他的錢,拼命壓榨他。

就是這樣一個薄情寡義,充滿妒忌的環境,一邊是毫無見識,只知盤剝他的家庭;一邊是不斷窺伺他,期待他失敗的頑強敵手。米開朗琪羅只能在其間掙扎苦鬥。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

可他付出了何等絕望的努力!

讀者讀書心得 篇25

在眾多的寓言故事裏,令我感觸最深刻的當屬《狐狸和葡萄》。這則寓言講了一隻狐狸因為無法吃到高高掛在葡萄架上的葡萄,便説葡萄是酸的,表現出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

仔細想想,其實我自己也有犯過類似“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的錯誤。每次聽到媽媽在我面前表揚比我學習好的同學時,我總是要一一列舉對方的不足和缺點。其實我這正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媽媽的表揚而去故意貶低別人。記得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告訴爸爸媽媽我的成績不好,某某之所以考得比我好,都是因為他會作弊,抄襲別人的才得的高分。媽媽聽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你不是喜歡讀《伊索寓言》嗎?裏面有一篇《狐狸和葡萄》的寓言,你再去好好的讀讀,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你將不難發現自己存的問題。”事後我仔細一想:哎!我這不跟文中的狐狸一樣自欺欺人嗎,自己沒有考好,不知道從自身找原因,卻總是以種種藉口搪塞,尋求自我安慰。

在現實生活中,你、我、他,往往會出現類似“葡萄是酸的”問題,希望我們以《狐狸和葡萄》為戒,多學別人的優點,認真查找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問題,不迴避問題,不自欺欺人。

現在再讀《伊索寓言》我愛不釋手。細細想想幾乎每天,我們身邊都會發生一兩件類似《伊索寓言》裏的事。可以説這本書對我意義重大,它會使我一生受益。

讀者讀書心得 篇26

為你,千千萬萬遍。

世事總是如此,那些枉顧正直與善良的人往往都能過得很好。

一個人,若是想要一生堂堂正正,不畏人言就不能有懦夫的行徑,此時的怯懦,就可能造成彼時莫大的遺憾,或許終生都將沉溺在悔恨的泥淖裏無法自拔,想要去彌補就得跋涉千山萬水,耗費一生的時光。

阿米爾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幸運之處在於他遇見了那個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拋卻所有外界的身份與地位不説,哈桑的情意是無可取代的,就像他自己所説的“哈桑對我的情意,之前沒有過,以後也不會再有”,哈桑對他始終保持着一種剛剛好的距離,從來不會去計較旁人對他們關係的挑撥,也不會怨恨阿米爾對他的疏遠,甚至傷害,既然你不想被打擾,那我就默默離開,成全你想要的生活。

相比之下,阿米爾卻太過薄情,即使後來他彌補了過錯,卻也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當他看到哈桑被傷害選擇了旁觀的時候,就註定了這一生終將活在自責之中,即使那時的他只是個孩子,那哈桑又何嘗不是,哈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保護為他追回的風箏,卻讓自己遭受了如此大的傷害,這又豈能以他是一個孩子來作為理由去原諒呢,越是艱難的選擇才越能考驗人真正的情意,哈桑自始至終都不曾怪過他,而他卻因內疚不敢面對而遷怒於哈桑,這未免太過自私絕情,這一份傷害並不是他後來的彌補所能消弭的,遺憾總歸是留下了。

請一定珍惜那個肯“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一時的傷害或者就會留下一生的遺憾,我心願每一個像哈桑一樣的朋友都能平安喜樂。

讀者讀書心得 篇27

寒假期間我閲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作家。這本書是羅曼·羅蘭追求人類進步與生命和諧的博大而寬廣的心靈中吟詠出來的對於人類最偉大的英雄的讚歌。《名人傳》寫的是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意大利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和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蘇軾的豪言壯語:“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錘鍊!《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我們作為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在被挫折拌住腳時,也要向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學習,我們要“藉着名人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這樣才能征服世界。

讀者讀書心得 篇28

今年寒假我讀了曹文軒先生的《草房子》,這本書中有很多感人並有趣的故事,然而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一章:一個在油麻地裏叫陸鶴的小男生的故事。

因為他是一個禿子,所以大家都叫他“禿鶴”。禿鶴對自己的禿頭很在意,誰都不許碰,誰碰就跟誰玩命。可是,同學們還是經常嘲笑他,他覺得禿頭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遮掩,在夏天他戴了一頂白色的帽子。那純潔的白色將孩子們全都鎮住了。可是他們還是剋制不住地將帽子從他頭上摘下來,玩弄他,取笑他。

在一次文藝匯演演《屠橋》時,因為角色需要一位禿頭去扮演,陸鶴出演了併為學校立了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從禿鶴的形象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無缺的人,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些缺點是生來就有的,就像禿鶴,而有些缺點是環境影響造成的。然而無論對待哪種缺陷,哪種人,我們都不能去歧視。況且他們的缺點有時候也會有用的,所以,我們不要去歧視別人,更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要善意地給予鼓勵,友好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