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通用17篇)

欄目: 檢討書 / 發佈於: / 人氣:1.1W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

本課的教學我注意做好如下幾方面: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通用17篇)

字詞教學: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在讀句子中識字,在遊戲中識字,在猜謎語中識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體會想象詞語的意思。

朗讀課文:我把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的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通過示範朗讀讓學生加深感悟課文語言。

語言積累:我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通過對三次對話的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2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説:“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對呀,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個人心中都裝着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着鬥爭,鬥爭的結果,要?是自私,要?是無私。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從課文內容看,李麗從頭到β都非常有禮ò,林園園則表現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説,找了一個又一個的藉口推託,林園園的行為明顯不對,但生活中這樣的事是很多的。課文結β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説: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一直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並努力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對三次對話進行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3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由“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為什麼不由得臉紅了?”為突破口,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對話,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為了防止孩子們一味的批判林園園,我將文中的泡泡語“我想對林園園説……”換成了“如果你是林園園,看到李麗沒帶綠鉛筆,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心裏話,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本課的教學,我感覺識字教學比較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如:小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的比較紮實,書寫美觀、格式正確。但也存在着許多不足:

1、在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時,引導還要細緻一點。在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聲的説”“吞吞吐吐”等詞,是訓練低年級學生通過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機會,可以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教師範讀或讀得好的學生的朗讀,很容易就能讀得準確。

2、在設計“讀讀説説”這一環節有些脱節,如課後練習的“讀讀説説”我若是放到學生在理解了人物對話後直接引出“讀讀説説”效果會更好一些,也順理成章的進行了語言提升這一訓練。

3、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於形式。如在處理人物對話時,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4、在讀人物對話時,教師雖然注重了提示語的指導,但學生讀的並不是很到位,教師應進行必要的範讀,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技巧。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4

以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要學,是我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引入方法。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具體情境――解決長頸鹿大叔分房子的問題,這是一個既富有童話故事色彩,又是一個富有現實意義的數學問題,學生從內心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閃現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題策略,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師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可以作為解題的一種思路介紹給學生,不否定學生自己的想法,在後面的學習中,在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計算時,再滲透策略優化的思想。創設了這樣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讓學生自由想像會飛來幾隻小鳥,要安排幾間房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設置讓學生進行“猜想―計算”的活動,使學生感到計算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需要,領悟到計算的現實意義,從而激發起主動參與計算的興趣和願望。重視學生個性的想法和算法,教學中重要的是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交流的機會,而不是將統一的模式塞給學生。最後設置一個有餘數的除法推理,更是將學生的思維推到高潮,鼓勵不同的解題策略,切實瞭解不同學生的思維特點,恰到好處地促進他們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5

這篇課文采用導遊式的情景教學,設置一種輕鬆的旅遊氛圍,先由教師做導遊牽引、點撥,通過語言、圖片、課件設置情境,讓學生輕鬆地遊歷於文中,感受葡萄溝的秀麗風光、世事風情,從而受到美的薰陶,鍛鍊聽説讀寫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以遊為主,以導為輔,遊中串導,導牽遊蹤,學生在邊賞邊遊中輕鬆自然地融會貫通。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重點段,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自主讀懂自己喜歡的句子,感受葡萄的多和美,學生基本上都能抓住“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進行探究,學生能結合圖片,充分體會"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並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像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學生能結合圖片,充分體會在涼棚下舒服清涼的感受.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再通過小組交流來擴大學習的成果。在學生讀懂第二段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判斷:在葡萄枝繁葉茂,結得又多又好;維吾爾族老鄉熱情好客這兩層意思中,哪一層才是第二段的主要內容?學生一下子就找出了與課文主要內容息息相關的第一層意思作為第二段的主要內容。説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果這時我能及時地給學生總結提煉一下方法,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這一點是我的疏忽。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6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課文寫了“我”──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麪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麪包”的要求。表達了“只有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才能贏得外國人尊重”的思想內涵。對三年級學生來説,課文思想性比較強,不好把握。因此,我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讀讀悟悟求發展”的理念來執教本課。

下面,我想從這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簡簡單單教語文

語文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快活的事情,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科學的,是順暢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規律的。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障礙,沒有必要弄得那麼複雜,那麼深奧。

《一面五星紅旗》這一課情感豐富,內涵深刻,人物形象突出,為了讓學生能通過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在設計本課時,我緊扣情感主線,刪繁就簡,全文學習以品讀“作者斷然拒絕用國旗換麪包”的關鍵句子輻射“處境艱難”、“熱愛國旗”、“麪包店老闆的態度變化”三個版塊的學習。通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愛國旗、愛祖國”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二、讀讀悟悟求發展

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恆的主題,那麼在本課教學中如何讓“讀”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領悟文本內涵的重要手段呢?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才能認知、感悟、體情。作為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那麼,有效的指導該是怎樣的呢?我認為教師的指導應針對學生的朗讀,既肯定優點,同時指出存在問題,並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吸納指導意見並帶上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進一步披情入讀。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7

誦讀與背誦結合。課文優美生動,篇幅短小,段式相似,於是我將讀誦和背誦結合起來,提高效率。先感情朗讀,引導注意用詞的豐富多樣,如“呀、喲、啊”等語氣詞的變化,然後看着板書,和老師一起背,最後激發比賽慾望,看誰背得又快又美。

這堂課我將教學環節刪繁就簡,整合提煉,縮短教學時間,突出重點,提高實效。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孩子剛剛開學,還處於收心階段,注意力不夠集中,發言積極性不夠高,朗讀放不開,感情不到位。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課堂,參與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柳樹醒了》這篇課文。這是一首以詩歌為體裁的小課文。講的是春天到了,柳樹的變化。課文琅琅上口,很受孩子們喜歡。但由於詩歌每段的形式是一樣的,學生背誦起來時很容易記混。怎麼辦呢?

課堂上,我沒有很好地採取適當的方法,結果背誦檢查時不盡人意。帶着這一疑問,我去收集同行的好辦法,得知有人詩歌中把柳樹當成人來寫,就把柳樹當成人來背?啟發學生想象,柳樹醒了之後像人一樣做了些什麼事?這樣一引導,學生頓時對課文產生了興趣。很快他們就把課文給背下來了。

從這一環節的處理中,我感悟到,教材本身有許多的快樂因素,老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化解難點,使他們樂學,學得好,學得快,學得有收穫。而我只能做事後諸葛亮再去補課了。

教學中,學生提出許多問題,對作者把柳樹、春雷、春風、春燕等當成人來寫的表達形式不夠明白,我感覺沒解決好,這是一點遺憾。還有就是學習過程中是指導朗讀、練説、識字、寫字任務都很重,該如何分出輕重,取捨得當,是我的又一大疑點。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8

在本學期的師徒結對活動中,我作為徒弟執教了這一課。眾所周知: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個體驗的過程,不僅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説話,更要強調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由於時代的久遠,現在的孩子很難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很難體會到當時環境的惡劣。因此,走進人物內心去體驗人物情感,是本文的一大難點。我在教學《豐碑》時,通過學生感情真摯的朗讀、深刻的感悟和晶瑩的淚花,可以看出學生被深深地感動了。

在學生大致瞭解了主要內容後,我從引導學生體會將軍的情感變化入手。先讓他們找出將軍表情變化的句子,並試着讀。然後指名學生讀,並以採訪的形式來進行詢問,從而達到體會人物情感的目的。比如有學生讀到:“忽然,他轉過臉來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我就以採訪的形式問:“將軍,你為何如此生氣?”讀書的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三言兩語就説出了原因:軍需處長太不像話了,不給老戰士發棉衣,害他活活凍死,太可氣了,太不負責任了,這樣的人不配當軍需處長,要撤職!看,他儼然就是將軍了。我再用同樣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了將軍其它的表情變化,效果非常好,學生能夠入情入境地學習,能夠站在將軍的立場上去體會,這部分學得相當到位。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9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收穫頗多,和學生一樣,我也懂得了許多有關郵票的知識,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講課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鍛鍊。

我們班有許多小郵迷,我藉此機會請他們把自己珍藏的郵票帶來給大家看,全班同學都承認郵票確實是“微型的小百科全書”,小郵迷們也高興極了,決定把集郵進行到底。

我認為課文教學並不能拘泥於課堂,而應時刻與生活聯繫起來,這樣才能長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説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説什麼?”幾隻小手高高的舉起。

我點了許家誠,他説:“我想説一個詞,那就是‘創造’”。聽了他的發言,我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誇獎道:“説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啟發和我的誇獎下,小手舉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説“智慧”,有的説“觀察”,有的説“動手動腦”,還有的説“勤思勤問”,這時謝培又站起來説:“老師,我想説句話,‘觀察才能有創造!’”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0

經過老師的指導,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然後小組合作學習結構相似的課文。效果很好。因為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可以把教師用語轉變成學生間特有的“學生語言”,那些在課堂上沒能掌握教師所教內容的學生往往與在其他問題上意見不一致的同學進行討論爭論時受益匪淺。其次,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通過互相解釋來學習。

每個教師都知道,我們靠教學來學習,而當學生們在給其他組員作解釋的時候,他們就必須想辦法組織自己的思想,還必須詳盡地闡述一些認知的細節。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學之間能夠增進了解,在學習上也能互相幫助。由於他們是一對一地相處,學生就比較容易及時準確地發現同學是否想要或需要額外的解釋。在傳統式的教室裏,那些沒有聽懂的學生只能縮在座位上希望老師別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學習小組裏,他們就不必躲了,因為這種環境是毫無威脅的幫助式的,學生可以在此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別人尋求幫助。一個學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個問題而答錯了的話,很可能會被大家笑話,而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就不同了,小組中的組員都抱有一種“我們都是一體的”態度。這就意味着,如果他們中有人不懂的話,組員得到的更可能是幫助而不是嘲笑。

在合作學習中,由於強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而且大家在互相學習中能夠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有助於進一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學習、工作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與工作效率。所以,對“大熊貓、中華鱘”兩種“活化石”的學習,教學設計為合作學習是很明智的。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1

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古詩怎麼“自主學習”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詩教學。我從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入手,雖然孩子們的精力不是時刻集中,但我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帶讀、自由討論識字辦法、領頭書空、展示自己、自我評價……看着他們興沖沖的小臉,我想他們還是有所收穫。

“國小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尤其不能拘束了學生的想象力,應在教學中把課堂的發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教師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2

今天,一上完課,自我感覺還不錯。與幾位老師交流後,我認識到我的課上最大問題是沒有突出重要內容,即對於文章中心的解讀不夠深刻。

課文的中心句“這位音樂家的動人之處、傑出之處,不僅在他的琴聲裏,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重點對於後半句話的理解上。而我的設計,對於前面的“琴聲”也花了一定時間去感悟。對於這點,我自己也有意識到,但我常常犯這樣的喜歡撿芝麻,面面俱到的毛病。為了更好的反思。我特意上網查看語文課上,老師們容易出現什麼毛病。一看還真嚇一跳。原來我以為順順當當的設計,卻被視為教師至上,以教定教。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老師,我對課堂總是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都預先想好,並保證學生回答不會讓我無以應對。卻原來,我的這些問題為牽引着學生的思維。學生被動地讀書、思考着,沒有個性地言説。學生接受的是我對文本的閲讀,成了等待灌注的知識回收站。

課堂受教學活動的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被動學習,亦步亦穩,思維千篇一律,使課堂氣氛沉悶、封閉、機械。就算換一批學生來上課,也會是同樣的結果。議者提出了一個矯正的辦法:以學定教 動態生成。教學的即時性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

教學有預設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動態生成性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

動態生成的課堂,要求教師以學定教,敏鋭抓住即時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突破教案束縛,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的舞台。像動態生成、預設等詞,是以前學習語文教學論時經常聽到的,但是,我想,以我的知識以我的功力,這還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只好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3

人們似乎總是喜歡看見繁華,遇見繁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欣喜地發現語文課可謂是百花齊放,精彩紛呈。在繁華和熱鬧中我們也慢慢發現語文課的語文味漸漸淡了,語文課有時變成了創新思維課,有時化成科學實踐課,還有的被上成了思想品德課等,就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而言,主要體現: 目標寬泛化。所謂寬泛化,就是指把語文教學課堂的內容變得比較複雜,功能開發也比較齊全,語文課成為了無所不包的文化課,天文地理、歷史社會、民俗宗教,無所不包,教師儼然成為"一代宗師".不禁讓人深思,到底什麼樣的課才是語文課的本來面目?到底什麼才是我們追求的語文味呢?繁華容易樸實難,我在備經典誦讀《遊子吟》一課就是從最初繁華的設計到歷經痛苦的捨棄最後終於迴歸本真迴歸樸實的課堂。

先來説説我為什麼決定上以母愛為主題的經典誦讀課,這種類型主題閲讀課型已經非常多了,為什麼我還是要決定要成為這眾多當中的一員呢?一是從學生出發,記得在教一年上冊一篇課文《借生日》的時候,我問孩子們,過生日的時候我們最不應該忘記什麼?沒曾想孩子們的答案足以讓我咋舌!有的説:不應該忘記禮物,有的説不應該忘記生日蛋糕等諸如此類的答案,個個都是隻想到自己。做母親的,誰都不會忘記子女的生日;可是做子女的,有多少人記得母親的生日?當我們承受母愛的滋潤時,是否該在心底留一分感動,一分牽掛,是否該為母親做些什麼。二是從自己出發,我想只有打動自己的才能打動別人,我自己就是一名遊子,至今跟父母分隔兩地,每每讀到有關母親的詩歌或文章內心裏面總是有一種抹不開的愁緒。所以這是我心聲也是孩子們的需要。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4

在“自主探究”環節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集中的大問題:“請以‘太和殿 ______,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______。’的句式來評説太和殿的特點。” 在這裏,我注意了對學生進行規範性的説話訓練,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與此同時我也注意了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説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等。中間插入了作比較的特別訓練,學生從中得到收穫,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出了關於一些説明方法的特點、作用及規律性的東西,因為是自己發現的規律,所以我相信我的學生會因此學會觸類旁通。在這裏我做到了立足於腳下,不擺“花架子”,實實在在教給學生一些東西,這也是我始終堅持的教學原則,即:讓一切教學設計都為教學目標服務。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5

選擇這一課,是對自己提出的一個挑戰。面對枯燥乏味、以數據為主的説明文,怎麼把它講好,怎麼讓學生從感情色彩單薄的文字中,讀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設計教案時犯了難。課堂三維目標,我一向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也同樣如此,將教學重點之一定為“通過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並用日常行為來踐行。”我試圖通過“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黃河流域生活的畫面”渲染黃河“搖籃”的形象,通過黃河氾濫的數據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黃河作為“禍河”的具體表現,再通過馬爾代夫圖文並茂來深刻感知人們破壞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用心營造氛圍,以感性為渠道,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

但反思這節課的不足則着重體現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學生的能力訓練未能很好地實現。課堂強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環保教育,説明方法的訓練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實方面沒能得到強化。略讀課在“應用”方面的作用在課堂上沒能體現出來。離開了語言文字的有效訓練來追求人文性,那隻能是緣木求魚。

語文再現生活,即使是説明文,也同樣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學過程中,並不能單純地以感性去感悟課文,而應該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內容。反觀我的課堂雖然花大量時間營造了 “人文”的氛圍,但卻無法根植於學生心靈深處的。整堂課過於強化價值觀教育,思品課味道過濃,學生看似感悟到位,實則背離了語文課程的初衷,致使課堂不夠紮實。如果能增加説明方法的小練筆環節,使言語訓練有機地揉合於課堂教學中,這樣更能突出“語文”的“本味”。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6

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後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説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藍色的樹葉反思總結 篇17

文中宇航員的話起到了總結前文、激發感情的作用。但當學生了解到地球的被破壞程度,便發出了類似“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也太容易破碎”的感慨,因此調整原順序,在“讀議”之後請學生讀一讀宇航員的話,不僅沒有妨礙教學進程,反而使學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也得到自然的昇華。

課本中,講到了神舟五號飛行員楊利偉,從他在宇宙中看到地球,瞭解地球是球體。這是一個方面,為了深化我國航天技術的成果,我順勢補充了:神六、神七、神八、神九、神十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由地球的熱愛的教學同時滲透對祖國熱愛的教育。補充之二,課本中介紹了世界之最,在這個環節教學之後,我播放了《中國之最》FLSAH動畫,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的也有自已許多的之最,增進學生對祖國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