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精選30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1.53W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 篇1

我家鄉是在景色優美的廣東梅州。又快到盼望已久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精選30篇)

農曆五月五日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鄉過端午節很有特色的,我和我媽媽去山上摘艾葉,我聞到了濃濃的清香。媽媽親切地説:“艾葉泡澡,以後會平平安安,還可以辟邪的呢!”

我們家鄉的粽子也很有特色也很好吃。有的粽子是三角型的,有的是正方型的。有一人包粽子是用荷葉來包的,有的是用香蕉葉包的,放在大鍋裏蒸五到六分鐘就可已了。有人吃粽子是放鹽的,有一些人吃粽子是放白糖的,一口氣吃下去香噴噴的,可真好吃啊。

端午節很快就要過了,好想明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吧!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時人們都要採艾蒿,吃粽子,來慶祝節日。

早晨,我正在熟睡中,奶奶忽然叫我起牀説:“大孫子,起牀了,咱們一起去採艾蒿。”我一聽説採艾蒿急忙起牀。奶奶領我到地裏去採艾蒿。我聽奶奶説艾蒿還可以防感冒。我想原來艾蒿還有這麼多用處啊!

回到家,奶奶説:“我教你包粽子。”我説:“好。”奶奶説:“包粽子還有這樣一個由來,相傳,大將軍屈原為了保衞祖國的江山,寧死不屈,投河自盡。自從屈原投河自盡。人麼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在這裏投下粽子。”

我今天知道了粽子的由來並親手包了粽子。今天過得真開心。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給我們買粽子吃,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好吃極了。吃粽子的時候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吃粽子?”媽媽説:“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於是媽媽就給我將關於粽子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鼈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説:“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鼈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説:“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説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説:“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鼈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説:“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鼈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劃龍船了。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4

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天,我們都會吃粽子和鹹蛋。

粽子是用棕葉包糯米再用繩子繫住,一般紮成三角形的。鹹蛋吃在口中鹹鹹的,還會流油。這時候,人們會到河邊去看龍舟賽。開始劃的時候,人們一心只想得第一名,人人都充滿精神。

忽然傳來一片巨大的聲音,是龍舟上傳來的,啊,是一個人在拿鼓槌拼命敲打牛皮鼓!,天是多麼熱,龍舟上每個人滿頭大汗,汗水流的越來越多。離終點越來越近,落在後面的龍舟上隊員心越來越急。

最後,只有一支隊贏了,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他非常愛國,所以人們把粽子和鹹蛋仍進水裏給魚吃,別讓魚兒吃屈原。端午節多熱鬧啊,我們真是開心。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我要去參加“第六屆少兒現場繪畫大賽”。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來到了少年宮,來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很多很多,有七百多人。

我來到比賽的現場,我很緊張。後來老師告訴我們不要緊張,時間很充足。我就不緊張了,開始認真的畫畫,我畫的是一隻美麗的蝴蝶,畫得很漂亮!離開了比賽現場,媽媽就帶我們去吃飯。接着,我們就去了科技館,科技館裏的東西很神奇!我來到斜坡小屋,人站在裏面感覺暈呼呼的。還有那飄在空中的球,好神奇哦!

參觀好了科技館,我們就回家了,好開心的一天!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6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説,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説,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是屈原的紀念日。早晨,我穿着漂亮的裙子,吃過糯米粽子,就跟着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外婆家。我看到哥哥.妹妹早在門口等着我呢!

我一下車,便被他們拉進房間,玩起遊戲來。我先當病人,妹妹當醫生,哥哥當護士,玩得可起勁呢。中午,外婆做了滿滿一桌子豐盛的午餐,我們吃着午餐,心裏美滋滋的。大舅媽説:“要是每天能吃到這麼豐富的菜,我就心滿意足了。”

下午,我們一家回到奶奶家時,小姑媽.大姑媽都來了,她們還發了好多東西給我們小孩吃呢!今天我們玩得可高興了。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8

相信大家都聽過關於端午節一首好聽的兒歌吧:“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划龍舟,你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嗎?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的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其實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怎麼樣?端午節的知識還不少吧,如果你還有更多知識,可要告訴我呦。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9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説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説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説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0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飢餓,發現牀頭有一個粽子,於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後才發現粽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粽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粽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裏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鹹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着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會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後,而母親也在會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轉眼便又要到端午節了,如果口袋能帶上幾塊錢,手裏撐着一把雨傘,拿着幾個奶奶做的包子,心裏會有多高興。真想再去故地重遊,看上一場龍舟,淋個落湯雞也好。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1

五月二十日 星期二 大雨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叫我們起牀,要帶我們去市場。我問:“幹什麼?”媽媽説:“今天是端午,正好是三裏大集,要帶你們去趕集。”趕集可是新鮮事,我們立即出發了。

到了市場上,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我和媽媽在一個攤位前停下來,我們買上了粽子,坐下來吃粽子。一盤香噴噴的粽子,外皮包裹着綠綠的粽竹葉,看上去形狀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似的,打開竹葉一看,青青的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好誘人啊!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甜,這是人間一大美味啊!

吃完粽子,我看到了幾個夥伴,我們又在一起捉迷藏,我隱蔽在車底下,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找到我,我看見其他人都被一網打盡了。我放了空槍,他們跑過來把整個停車場搜了一遍,我被抓住了。

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地起來了,拿出鴨蛋和粽子,放在鍋裏煮。我站在灶台邊上,看着鍋裏的鴨蛋,有青綠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愛。不一會,我聞到一陣粽葉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問:“煮好了嗎?”媽媽回答:“好了,好了!”於是,媽媽取出一個煮熟的粽子,幫我剝去粽葉,菱角形、白胖胖、軟粘粘的粽子好吃極了。

吃完粽子後,我和媽媽一起去夫子廟買香囊和五彩繩。玲瓏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歡。我讓媽媽把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上和腳上。媽媽告訴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繩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讓媽媽買了一些艾草。到家後,我們把艾草插在家門的兩邊。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3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説,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説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4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教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粽子,它們繫着白色的腰帶,穿着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裏,好像對我説:“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教師似乎猜出了我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説:“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開心地手舞足蹈。田教師慢慢地脱下粽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台,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開心地歡蹦亂跳。

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台,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粽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同學們眼巴巴地望着田教師手裏剩下的最後幾個粽子,田教師笑眯眯地説:“誰還沒吃粽子呀。”同學們都舉起手説:“我,我,我。”還沒等教師下令,同學們就一窩蜂似的湧上講台,擠得田教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在後面去了。同學們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他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教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的時候,田教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開心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説不出的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開心,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5

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買來了艾草。只見艾草比水芹菜長出一大截,上邊還有一些艾葉。第二天中午,我就看見爺爺把艾草插在窗户上和門上。這種艾草可以防止蚊蟲侵入,和蚊香片的用處一樣,不過還比蚊香片更美觀,更環保。這時我家真是香滿堂。有艾草的香味,丁老師發的香荷包的香味,我爺爺煮的粽子的香味,還有一種別人家沒有的香味,就是我家梔子花的香。這種花雪白雪白的,向四處展開,有的還沒有完全展開,就連花骨朵都有一股清香。

吃中午飯了,“哇!”我開心地大叫。只見桌上有牛肉、雞翅、肉圓……我一口氣也不喘地吃呀吃。粽子終於登場了,這粽子是我小姑包的。粽葉是綠色的,還有一點被煮黃的樣子。我家的粽子很與眾不同,是粽葉包的,但是沒有用線捆,直接弄一個孔,再用第二片葉子的尖尾插好,就是用粽葉打了一個結。我媽媽説:“明年端午我一定要學會這個本事。”粽子裏裹着糯米、紅豆、花生、蜜棗,又香又粘又甜,吃上去別有一番風味。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又稱娃娃節。中午吃完飯,我泡了一個艾水澡。我覺得非常舒服,渾身上下都顯得雪白雪白的。洗完澡,媽媽給我穿上了她買的新衣服,別提我有多開心了。媽媽又給我戴上了一個老虎形狀的香囊,這是媽媽親手做的,上面有好幾朵開放的小花,還有幾隻小鳥在枝頭歌唱。老虎鬍子和尾巴五顏六色的,非常好看。媽媽還給我的手腕和腳腕上扣上了五彩的絨線,它們像五條蛟龍保護着我。

端午節我真開心。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6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開心。

昨天晚上,媽媽包了一大鍋粽子,粽子在鍋裏一直咕嚕咕嚕地煮。我本來想等吃了粽子再睡,可我都睡着了,夢裏還聽到粽子在鍋裏咕嚕咕嚕地唱。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和姐姐揪了起來,説要去外婆家。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早餐:煮熟的雞蛋、大蒜;冒着熱氣的粽子;飄着清香的五穀豆漿,還有兩盤讓人垂涎欲滴的`青菜。

吃完早飯,我們拿着粽子就出發了。一路上,媽媽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的故事,還教我背《離騷》呢!

到了外婆家,媽媽就忙着給外婆和外公洗衣服,洗頭髮我聽到外公説,他連着三天晚上都夢到了媽媽。長大了,我也要像媽媽一樣孝敬老人,那樣,爸爸也會每天晚上都夢到我的。

中午,媽媽和二表哥一起做的炸醬麪,又好看又好吃。媽媽買的一大兜麪條被我們吃得一乾二淨。

下午,我們全家又去了四姨家,四姨帶我們去了網紅橋,那裏可好玩了,一個長長的鐵索橋橫跨在河面上,鐵索上鋪着木板,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的。我和姐姐跑上網紅橋,我們在前面走,爸爸在後面晃,晃得我都走不成了。後來我和姐姐在網紅橋上賽跑,胖胖的姐姐總是輸給我。

今天我特別開心,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7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酒白糖。”每逢端午節,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哼起這首家户喻曉的童謠。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有一位大臣名叫屈原。他大力倡導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被逐出都城,流放在外,後來,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打敗了,悲痛欲絕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保護屈原屍體、將飯糰和雞蛋等食物丟到江裏餵飽魚蝦,不咬屈原屍體,並在江裏倒入雄黃酒迷暈水怪,不傷害屈原屍體。

流傳到現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會有包粽子、賽龍舟、唱雄黃酒的習俗,形成了端午節。

今年端午,我打算在家裏學外婆包粽子。

端午節前一天,我們就去超市買了糯米、小棗、粽葉和棉線。將糯米泡在水裏,準備工作完成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走進廚房,穿上罩衣洗好手,擼起袖子,開工嘍!我把粽葉和棗放進鍋裏煮15分鐘。再撈出來,可以包接子了!

我跟比案一樣,手忙腳亂得不得了。抓把糯米、塞顆棗、裹起來、沒了。

“哎!跟我預想的不一樣啊。“我盯着千奇百怪的醜八怪”皺起了眉頭。

“筱青吶!”外婆哭笑不得地説“莫慌,看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外婆又不厭其煩的重新教我一遍。

按照外婆説的,我先剪掉粽葉的一頭,再把兩邊交又疊起來,成尖三角。然後在空心處添上糯米和棗,接下來將出頭葉尖折回來,最後纏住棉線,棕子包好了。

飄來一陣濃香,粽子出爐了!全家人圍在一塊,品嚐美味可口的粽子,可開心了!

這次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並且深刻體會了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8

我家在農村,農村的端午節大約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那時,我聽媽媽説,家裏的鴨蛋從現在起就不賣了,要留着做包蛋;還要在菜園裏種一小塊蔊菜,過端午節好吃。

從昨晚開始,我家為了過端午節就正式忙碌起來。先是媽媽安排爸爸,必須在端午節的凌晨起來割艾蒿,説那時的艾蒿才好,有藥性。然後安排我,要我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掛在大門的兩邊,説這樣好辟邪。怎麼都有説法啊?我好想睡懶覺,現在看來是睡不成了。不過,比爸爸半夜起來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牀後,我按照媽媽的安排把艾蒿掛好了,以為可以出去玩了,我還沒有走出院門,媽媽就大着嗓門把我喊回去了,説是今天事情還很多,要我幫忙,就不準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飯吃了。

吃過早飯,爸爸上街買家裏沒有的東西去了,我就成了打雜的了。只聽媽媽説:“快去,把菜園裏的蔊菜拔回來”、“快去,把包蛋洗出來”、“快去,剝幾顆蒜出來”、“快去,用白酒兑雄黃,把院子周圍灑一圈,一會兒吃飯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個來回,當然,媽媽比我更忙,終於把午飯準備齊了。

看着一桌子豐盛的菜餚,媽媽把這些菜的講究一一道來:端午節吃蔊菜“打積”(肚子裏一年來積累的不好的東西),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為了保咱家不進蛇和蟲蟲螞蟻之類的東西……

端午節的一頓飯居然有這麼多的內容,難怪媽媽那麼重視。等媽媽説完,我趕緊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體裏不好的東西,少生病。

不知是不是真的?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19

在端午節,賽龍舟是中山一項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到河裏賽龍舟。

今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就來到河邊觀看賽龍舟。儘管當時是早上7點鐘,岸上已經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比賽還沒開始,兩岸已近掌聲雷動,吆喝震天。岸上沒有停止過一刻的歡呼聲,掌聲和鑼鼓聲。觀眾們一直在為自己心目中的冠軍加油,吶喊。

比賽即將開始,選手們各個摩拳擦掌為比賽做準備。五條龍舟在河面上一字排開,選手們個個精神抖擻。“啪”裁判員的槍,一聲響起,一艘艘龍舟爭先恐後的“飛”出去。

頓時,岸上鴉雀無聲,觀眾們都睜大眼睛觀看比賽。現在遙遙領先的龍舟是(1)號龍舟,接着是(4)號龍舟,第三是(3)號龍舟。(2)號龍舟與(3)號龍舟不分上下。有時是(2)號龍舟比(3)號龍舟快;有時是(3)號龍舟比(2)號龍舟快。就在這時,落後的(1)號龍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子從最後一名追到了第三名。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兩岸的喝彩聲響徹天空。百漿翻飛,水花四濺,河面上蕩起了一個個小圓暈。快到終點了,每一艘龍舟上的選手們都已筋疲力荊可他們仍然用力的划動着水漿,一起一落,龍舟一點一點的像終點逼近。“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岸上的吶喊聲越來越激烈。大家很努力的划動着水漿。爭先恐後的向終點衝刺。比賽結束了,這次賽龍舟的比賽季軍是(1)號龍舟,亞軍是(2)號龍舟,冠軍是(4)號龍舟。

通過這次賽龍舟比賽,我得到了兩個啟發:

1是隻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會取得勝利。

2是隻有堅持不懈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贏在起跑線上。無論是比賽還是生活我們都要贏在起跑線上,還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0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説,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説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1

汩羅江畔棕香飄,

黃酒艾蒿龍舟搖。

世人敬服虔祈禱、

忠魂憂國節懆高。

楚辭天問鑄詩魂、

離騷一曲思國淚。

“眾人皆醉我獨醒”

遙奠英魂悲憑弔。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2

端午節,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裏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説是蠶豆。奶奶還説: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兩隻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裏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衞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衞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最大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説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胡説,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為,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着我。作為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3

西漢水兮汩羅江,

聞蘭香兮子紛芳。

江河涌流訴愁悵,

不入俗流正則郎。

高冠長佩兮江上,

香草美人兮何方。

時不吾與兮流放,

漫路求索著華章。

高潔兮白霓為裳,

威壯兮舉射天狼。

天問我兮何萬象,

登崑崙兮作九章。

皎皎江水千年淌,

萬古英傑雄過往。

浩瀚蘭倉雨淅爽,

願效正則為義亡。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4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的習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粽子,這樣體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後,那種自豪與喜悦是滿滿的,什麼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裏去幫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來,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術活,首先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終滿意地點點頭!接下來就是用把粽子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填進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説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裏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

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摺過來,最後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可以了!我們把二十個粽子全部包好之後,粽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道我有多高興!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果!耶!大功告成!我_顛_顛地請媽媽爸爸他們過來吃粽子,他們都説好吃,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都給我帶了很大的喜悦!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節前,奶奶都會準備好糯米、粽葉和包裹繩,準備裹粽子。奶奶可是個裹粽高手,只見她飛快地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尖底朝下,將米和佐料塞進去、壓實,把粽葉裹好,用繩子紮緊,一個漂亮的粽子就誕生了。我也總會上去幫忙,學着奶奶的樣子包。可是,出現在我手裏的總是一個造型古怪的粽子。

那一天,我們家門口總會多一束用菖蒲和艾葉做成的“寶劍”,大人們都説這是用來避邪的。可我覺得,每天進出家門時,最先鑽進我鼻孔裏的都是這束植物發出的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滿屋的粽香和家門口的清香。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6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説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於我們那裏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活力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粽子了。吃完飯後,我換上新衣服看午時的划龍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説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7

為了紀念一個遠古的英雄

先民們創造出了這個節日

還發明瞭棕子

那棕子裏包裹着歲月人生

讓我們品味

有時候會懷念那個賽龍舟的時候

一夥人站在高牆上

看着河道中百舟競渡

每家門前依舊懸着菖蒲

依舊掛着艾草

耳朵腦門上依舊會被塗上了雄黃

可是有些習俗我們只是變的習慣

那遠古的傳説還有誰記住?

棕子還是那麼香甜,這節日還是飄散着五味草的味道

記憶悠悠的回到童年

脖子上掛着一串網兜

網中掛着一串蛋...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

九年級吃螺,

初四插艾掛蒲,

初五抹雄黃

也許遠古那舊日的傳説已經暗淡的時候

在沿海一個我的家鄉

還保留着所有古時的習俗

一些東西經過歲月沉澱

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

端午是為了紀念一個楚國人

也是為了紀念一種不屈

現在這種精神漸漸少了

我們也會漸漸的忘記了節日本身的味道

只記得那種鬧熱了...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8

“起牀了”。隨着媽媽的叫聲,我不用催促,一骨碌爬了起來,穿好了衣服。因為今天是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各地過端午節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大家庭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吃着媽媽包的香香甜甜的棕子,聽着媽媽講端午節的由來。我對古人過端午節充滿了嚮往。

吃完棕子,我們開始了傳統的端午節爬山活動。我們去爬北山。山上人來人往的,好多人手裏拿着柳枝或艾草,很熱鬧。

山上綠樹成陰,枝繁葉茂。無數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悠閒地躺在山

坡上,頑皮地藏在樹叢中,我們在迷宮一樣的小路上繞行着,在綠色的海洋中穿梭着,空氣十分清新、香甜。我沉醉在美麗的自然中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山頂,放眼忘去,真是一覽眾山小。天水市的高樓大街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象一幅生動的畫卷。

我們在山頂上休息了片刻,手裏拿着艾草,愉快地向山下走去。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29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時要準備糯米、粽葉、線繩,這樣一合起來就成了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

端午節賽龍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江河湖泊裏有經過精心裝飾的龍舟嚴陣以待,河岸上是身着節日盛裝、滿懷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賽令一聲響,水中是鑼鼓震天、浪花飛濺、龍騰虎躍;岸上是搖旗吶喊、歡呼雀躍,那場面是何等壯觀。端午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用五色絲線纏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線擰在一起纏的。羣眾稱作“花花繩”,古人叫做“長命縷”。據説,彩絲係臂可能是“紋身”的變相發展,五色線象徵五色龍,能降服鬼怪。

關於端午節還有這樣一段傳説呢: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政治,聯合各國抵抗秦國。但是,屈原的主張遭到奸臣的反對,楚王不但不採納屈原的主張,還把他趕出了楚國的國都。屈原離開國都後,仍然關心祖國的命運。後來,他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沒有力量拯救祖國,就跳進汩羅江自殺了。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後,都划船趕來打撈他的屍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扔進江中餵魚。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進江裏,於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慣。

我愛家鄉,我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 篇30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早上去菜場買了一些棕葉、糯米。回到家裏媽媽把一個盆子裏裝了水,把棕葉放在裏面,我很納悶就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把棕葉泡在水裏?”媽媽説“棕葉泡在水裏才不會發乾變硬,這樣我們才好包呀!”噢,原來如此。媽媽洗好米,也將米泡在水裏,我連忙對媽媽説“媽媽,米泡在水裏,也是和棕葉一樣的道理吧!”媽媽點點頭説“是的。”

終於開始包棕子了,只見媽媽將兩片棕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放入米,再把多餘的葉子順着漏斗包裹起來,最後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中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棕子就誕生了。

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媽媽告訴我在捲成漏斗形狀時要注意不能有縫,那樣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進去的時候也要按緊了這樣煮出來的米才結實。我小心翼翼的包着,終於我成功了,我特意將我包的棕子用繩子繫好,這是我的勞動成果,我要留作紀念。

我很高興,我學會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