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精選12篇)

欄目: 工作計劃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97K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1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否達到教育目標和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正確設計和組織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呢?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精選12篇)

一、活動內容與目標的制定很關鍵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導向,教師在內容與目標選擇制定上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領會教材所確定的總目標。其次,在制定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時,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能力、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目標、對總目標作必要的調整與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動的目標,都適合促進本班幼兒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需要。再次,應明確每個分目標的確定都是為實現總目標服務的。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活動的內容,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要注意:1、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為依據,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活動的目標並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內容要為實現目標而服務2明確探究任務、設想個人計劃。3、活動設計要遵循貼近幼兒生活的原則,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激發幼兒參與。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個性經驗。羣體交流感受、提升規律認識。5、拓展認知範圍、引發持續發展。

二、注重在活動前教師對所投放材料的實驗

在組織活動前教師應對所投放的材料親自嘗試,以此來確定材料是否適應活動,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標。在嘗試中教師要排除不適合的材料,及對幼兒經驗的形成有所幹擾的材料。如在設計“物體的下落”的活動中,我在開始時所想的材料有紙盒和積木,但通過活動前自己對材料的實驗,我發現雖然兩種物體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這樣就對於幼兒形成相對於目標物體的重量影響下落的速度的經驗有所幹擾,於是我放棄了紙盒這一材料,選擇了方形積塑並再次嘗試,這次方形積塑與積木的下落速度明顯的不同。

三、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要注重導入法的運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將幼兒科學教育列於重要的地位,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學前期幼兒由於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同時也易厭倦。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一開始就應注意運用導入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感受科學的奧祕,從而產生“我要學”的願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前提。所謂“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創新和成功。好的導入活動對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教育活動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經驗導入

學前期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儘管這些經驗比較直觀、膚淺,但由於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總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奮點,使科學探索活動順利展開。例如:《神奇的小細管》這一活動中,設計中用一個“不小心水灑了,然後用紙擦,但是沒有擦乾,然後請幼兒來想辦法幫我將水擦乾”的情景引入,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此環節中讓幼兒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支持他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幼兒平時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這個知識經驗,知道毛巾能夠擦乾水。然後在下面的設計中讓幼兒知道這種吸水的現象是毛細現象,並想利用一個小細管插入水中來演示出水向上漲的過程,讓幼兒直觀地觀察這種現象,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毛細現象,知道水原來是順着這個小細管向上升的,幫助幼兒提升一個知識經驗。所以,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我們可以聯繫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由經驗導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當幼兒注意到這些問題後,再引導幼兒探究其中的原因,幼兒就有了探究的願望,探究活動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導入

教育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活動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歸根結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幼兒通過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擺弄活動,會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在活動之前,先給出材料,由材料導入活動,可增強活動的有效性。就像“神奇的指紋”這一活動中,我就提前準備了觀察指紋比較常見的用具,像放大鏡、印泥,透明膠、紙、筆,其目的是讓幼兒瞭解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觀察、發現一種事物現象,擴展思維的靈活性。幼兒見了便忍不住要去擺弄,我就説:“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你們面前放大鏡、印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專心致志地擺弄起了面前的各種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探索的過程。通過所提供了人手一隻的放大鏡使他們看的更清楚,從而能説畫出不同的指紋形狀,瞭解指紋的特徵,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整個活動幼兒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體現了良好的師幼互動,過程流暢,過度自然、清晰。活動中幼兒能根據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創

(三)由故事導入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着幼兒。將故事這一形式運用到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運用於導入活動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緊扣活動內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題,一般可以選擇現成的科學童話小品,也可由教師即興創編,但故事一定要與活動有關,這樣才能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發揮故事的導入作用。如在開展《烏鴉喝水》這一活動時,我先給小朋友講了故事《烏鴉喝水》,然後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後烏鴉都能喝到水呢?通過故事,幼兒都想來玩一玩,試一試對教師的提問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將枯燥、單調的科學知識藴含在生動的故事內容中,就能使幼兒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學知識的薰陶。

(四)由遊戲導入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孩子們通過遊戲來體驗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看法,體育遊戲、角色遊戲、智力遊戲等等都和幼兒的一日活動密不可分。將科學教育內容融於有趣的遊戲之中,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使幼兒在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在親身體驗中學科學,用科學,從而更加愛科學。將遊戲作為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可以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究和了解的願望,從而為教師組織進一步的探索活動提供動力保證。如在進行科學活動《幫助小動物》這一活動中,將户外場地佈置成為一個循環遊戲的場所,請幼兒走過小路來到沙地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藏在沙子中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手中的小盒裏。請幼兒跳塑料圈越過障礙到玻璃瓶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瓶中食物取出,把食物放到小盒裏。走過獨木橋來到裝滿落葉的盒子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藏在落葉下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小盒裏。大家各抒己見,誰也不服誰。活動的目的性增強了,活動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了。利用遊戲作為科學活動的導入,不僅能快速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動的組織顯得自然、生動。

(五)由環境導入

科學教育活動還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直接導入。環境,是幼兒學科學,進行科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不斷接觸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取大量的有關科學的經驗。《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氣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就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和探索。如在組織《秋天的樹葉》這一活動時,我帶幼兒去户外散步,欣賞着美麗的景色,我很自然地問幼兒:“看看這些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對樹木的觀察上。導入活動的形式相當豐富,除了上述這些外,還可利用兒歌、謎語等方式導入。在選定課題內容後,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仔細地選擇適宜的導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在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應選擇不同形式。處理好個別指導與面向全體之間的關係。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要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則更要突出這一原則。我認為,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非常適用於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在分組教學、個別教學中,能夠使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操作材料與操作機會,有利於教師對孩子的組織與個別指導,堅持了個別指導。因人施教,也就是做到了面向全體。如:在帶幼兒操作,進行實驗的過程,我就經常採取分組活動,這樣既可以使每位幼兒都參與活動,並能與同伴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使幼兒在與同伴相互影響下,對科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有些科學活動中,需要幼兒獨自去操作,這可以使幼兒能獨立地去完成操作探究活動,從而促使幼兒養成獨立思維,敢於操作,敢於嘗試的習慣和能力,獨自享受操作實驗活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教師提問應明確,利與幼兒思考。

在教學中注重教師的提問,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提問設計中要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主動發現。如在《安裝電池》活動中,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安裝的電池的?電池上有什麼小祕密?找一找看安裝電池有沒有小竅門,好辦法,作到又快又正確?這樣的提問幼兒就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提問設計上,要直指目標,提問要具體,要明確。並具有啟發性 也就是説,教師在提問中要考慮:期望孩子説出什麼?教師的提問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在滾動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就很具體:“哪個物體能滾動?請把它找出來。”提問非常具體,並且讓幼兒比較明確任務是什麼。並多用“你看看會怎樣?”“你發現了什麼”等提問而不用“是不是一樣的”等隱含答案,侷限幼兒思維的提問。 提問設計中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靈活性 應先從幼兒已有經驗入手導入教學,然後再以提問的方式逐步加深,擴展內容、使整個提問過程呈寶塔式結構,體現發展性原則。 教師提問:“×××小朋友,把你的新發現説給大家聽聽,好嗎?”及時鼓勵幼兒的發現,所以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要注意靈活性,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圍繞教學目標作適當的調整,不要忽視一些很好的教學機會。由此可見,在組織幼兒的正規性科學活動時,教師的提問設計十分重要。他是教師的教育觀、兒童關、組織性、教育機智的重要體現。

總之科學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活動前的設計、活動過程中的組織與指導,教師的恰當指導能在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用自己對科技現象的好奇,去激發幼兒的興趣;用自己強烈的求知慾,去鼓勵幼兒鍥而不捨地進行探索;用自己嚴謹的態度,去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等。實踐證明,以教師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去引導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幼兒科學教育是以幼兒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織部分走進了幼兒園的。願我們有志於培養一代具有科學素質人材的幼兒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探求出一條適宜於幼兒的科學教育的新路子,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科技強國之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2

一、組情分析新學期又開始了,由於各方面的需要,本組又添了三名新成員。本學期將開展“幼兒周圍物質世界及其相互關係。以及幼兒關心、愛護周圍環境的態度、行為和方法。”的主題活動,明確概念,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同時在活動的開展中,提高教師對各年齡段科學活動的駕馭能力。

二、指導思想1.全體組員在進行主題研究過程中,要明確各年齡段的概念,在給概念定位的基礎上,挖掘出一些適合孩子的集體教學活動和講座。2.在活動形式、內容上進行注重多樣、多彩、新穎,有創新。3.本學期將繼續開展組長先理論講座,組員在上課的形式。4. 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妨礙教學質量提高的傾向性問題。

三、活動目標及措施1.本學期共活動五次,雙週四上午9:00-10:40,(1)觀摩教學活動;(2)集體研討、講座等。2.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活動實施方案,執教組員必須為組員提供教案,認真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改教案;確保每次科學活動的質量,爭取更多的精品活動。3.組長要認真準備ppt和講座材料(組員人手一份),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座。4.每位組員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參加教研組各項活動,有事先請假。每位組員在學期結束前上交一篇案例及自己上課反饋表。

四、活動具體安排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3

踏着春天的腳步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新學期,對家長來説藴含着新的希望,對老師來説,面臨新的挑戰。本學期我將會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實習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在新《綱要》和《園務計劃》指導思想的引導下,以兒童為本,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學期初,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本學期藝術、科學、健康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幼兒42人,男孩26人,女孩16人。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繫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牀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並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具有相對趨向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1、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羣,能主動與人交往,也願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強,樂於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靈活。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2、不足表現: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於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閲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有受損現象,一些幼兒閲讀習慣較差。需要教師給予重視。

(1)積極配合成人進行體檢,並願意接受疾病的防治和治療。

(2)既學會“學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要注意不傷害別人。

(3)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電話號碼,遇到危險知道呼喊求救。

(4)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標識,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簡單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二)認知發展

1、科學

(1)鼓勵幼兒主動觀察和探索周圍常見事物,現象以及變化的簡單規律,並從中體驗到愉快。

(2)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事物,能對事物進行連續觀察,能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和變化。(如植物的世界、各種各樣的力、奇妙的水等)

(3)感知聲音和顏色的變化,沉浮等現象,有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4)初步瞭解沙、土、石等常見物質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活動遊戲中,嘗試學習按一個難度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並進行計數練習。

(6)操作活動中,用各種材料進行簡單的嘗試和探索,並能根據某些現象大膽進行初步的猜想。

(7)積極參加小組討論的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各種方法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健康

(1)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衞生習慣良好,對身體的認識,如:我們的身體)安全預防及自我保護(如:怎麼吃才健康、應該怎麼做等)。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如:你每天都做哪些運動)

(4)活動中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5)引導保護自己、愛護自己。

3、藝術

(1)進一步體驗、探索和感知音樂的強弱與快慢,音調高低和音色。

(2)能發現並講述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並能用多種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現象,並能創編簡單舞蹈。

(3)熟練掌握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喜歡為樂曲伴奏,具備初步的協調配合能力,逐步養成正確使用樂器。

(4)認識更多的美術材料,並學習正確地使用它們,在活動中能體驗成功感知快樂感,樂於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5)學習多種顏色混合使用的技巧,並能合理地裝飾自己的畫面。學習設計,增加創新能力。

(三)社會性發展

1、社會性認知

(1)瞭解社會生活中的主要規則,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規則。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認識國徽,學會普通話,知道市內的風景名勝。

(3)知道我國傳統佳節的由來及意義,“三八”、“五一”、“六一”讓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己,感受節日的氣氛。

(4)認識周圍生活中簡單符號和標號。

2、社會性情感

(1)引導幼兒保持積極愉快情緒,知道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愛好和想法,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幼兒選擇活動主題,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學習謙讓、輪流、分享,並能嘗試解決有些及生活中出現的矛盾。

(3)樂於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樂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務。

3、社會性行為

(1)能按照正確的要求行動,初步瞭解並學會遵守幼兒園基本規則。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難知道尋求幫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愛惜玩具、圖書及日常用品,用後歸還原處。

三、具體措施:

(一)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大綱和本班的班務計劃的要求,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勇於創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熱愛和關心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堅持正面教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注意個別教育和隨機教育,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響。

(三)班內三位老師相互配合,統一要求,加強培養幼兒一日常規,根據每月、每週的教育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四)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拓展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家長工作:

(一)做好家園共育欄的定期更換工作,針對實際情況主動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聯繫,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與班級的聯繫機制,通過家園面對面、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繫,瞭解幼兒家庭的教育環境,挑選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

(三)有機會的話做做家訪工作,聽取家長合理的建議,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與一致性。

(四)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裏舉辦的各項活動,更好的瞭解幼兒的情況。

五、配合主班完成主題活動安排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4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和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否達到教育目標和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正確設計和組織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呢?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活動內容與目標的制定很關鍵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導向,教師在內容與目標選擇制定上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領會教材所確定的總目標。其次,在制定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時,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能力、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目標、對總目標作必要的調整與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動的目標,都適合促進本班幼兒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需要。再次,應明確每個分目標的確定都是為實現總目標服務的。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活動的內容,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要注意:1、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為依據,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活動的目標並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內容要為實現目標而服務2明確探究任務、設想個人計劃。3、活動設計要遵循貼近幼兒生活的原則,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激發幼兒參與。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個性經驗。羣體交流感受、提升規律認識。5、拓展認知範圍、引發持續發展。

二、注重在活動前教師對所投放材料的實驗

在組織活動前教師應對所投放的材料親自嘗試,以此來確定材料是否適應活動,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標。在嘗試中教師要排除不適合的材料,及對幼兒經驗的形成有所幹擾的材料。如在設計“物體的下落”的活動中,我在開始時所想的材料有紙盒和積木,但通過活動前自己對材料的實驗,我發現雖然兩種物體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這樣就對於幼兒形成相對於目標物體的重量影響下落的速度的經驗有所幹擾,於是我放棄了紙盒這一材料,選擇了方形積塑並再次嘗試,這次方形積塑與積木的下落速度明顯的不同。

三、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要注重導入法的運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將幼兒科學教育列於重要的地位,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學前期幼兒由於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同時也易厭倦。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一開始就應注意運用導入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感受科學的奧祕,從而產生“我要學”的願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前提。所謂“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創新和成功。好的導入活動對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教育活動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經驗導入

學前期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儘管這些經驗比較直觀、膚淺,但由於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總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奮點,使科學探索活動順利展開。例如:《神奇的小細管》這一活動中,設計中用一個“不小心水灑了,然後用紙擦,但是沒有擦乾,然後請幼兒來想辦法幫我將水擦乾”的情景引入,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此環節中讓幼兒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支持他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幼兒平時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這個知識經驗,知道毛巾能夠擦乾水。然後在下面的設計中讓幼兒知道這種吸水的現象是毛細現象,並想利用一個小細管插入水中來演示出水向上漲的過程,讓幼兒直觀地觀察這種現象,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毛細現象,知道水原來是順着這個小細管向上升的,幫助幼兒提升一個知識經驗。所以,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我們可以聯繫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由經驗導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當幼兒注意到這些問題後,再引導幼兒探究其中的原因,幼兒就有了探究的願望,探究活動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導入

教育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活動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歸根結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幼兒通過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擺弄活動,會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在活動之前,先給出材料,由材料導入活動,可增強活動的有效性。就像“神奇的指紋”這一活動中,我就提前準備了觀察指紋比較常見的用具,像放大鏡、印泥,透明膠、紙、筆,其目的是讓幼兒瞭解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觀察、發現一種事物現象,擴展思維的靈活性。幼兒見了便忍不住要去擺弄,我就説:“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你們面前放大鏡、印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專心致志地擺弄起了面前的各種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探索的過程。通過所提供了人手一隻的放大鏡使他們看的更清楚,從而能説畫出不同的指紋形狀,瞭解指紋的特徵,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整個活動幼兒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體現了良好的師幼互動,過程流暢,過度自然、清晰。活動中幼兒能根據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創

(三)由故事導入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着幼兒。將故事這一形式運用到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運用於導入活動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緊扣活動內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題,一般可以選擇現成的科學童話小品,也可由教師即興創編,但故事一定要與活動有關,這樣才能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發揮故事的導入作用。如在開展《烏鴉喝水》這一活動時,我先給小朋友講了故事《烏鴉喝水》,然後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後烏鴉都能喝到水呢?通過故事,幼兒都想來玩一玩,試一試對教師的提問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將枯燥、單調的科學知識藴含在生動的故事內容中,就能使幼兒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學知識的薰陶。

(四)由遊戲導入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孩子們通過遊戲來體驗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看法,體育遊戲、角色遊戲、智力遊戲等等都和幼兒的一日活動密不可分。將科學教育內容融於有趣的遊戲之中,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使幼兒在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在親身體驗中學科學,用科學,從而更加愛科學。將遊戲作為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可以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究和了解的願望,從而為教師組織進一步的探索活動提供動力保證。如在進行科學活動《幫助小動物》這一活動中,將户外場地佈置成為一個循環遊戲的場所,請幼兒走過小路來到沙地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藏在沙子中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手中的小盒裏。請幼兒跳塑料圈越過障礙到玻璃瓶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瓶中食物取出,把食物放到小盒裏。走過獨木橋來到裝滿落葉的盒子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藏在落葉下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小盒裏。大家各抒己見,誰也不服誰。活動的目的性增強了,活動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了。利用遊戲作為科學活動的導入,不僅能快速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動的組織顯得自然、生動。

(五)由環境導入

科學教育活動還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直接導入。環境,是幼兒學科學,進行科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不斷接觸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取大量的有關科學的經驗。《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氣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就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和探索。如在組織《秋天的樹葉》這一活動時,我帶幼兒去户外散步,欣賞着美麗的景色,我很自然地問幼兒:“看看這些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對樹木的觀察上。導入活動的形式相當豐富,除了上述這些外,還可利用兒歌、謎語等方式導入。在選定課題內容後,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仔細地選擇適宜的導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在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應選擇不同形式。處理好個別指導與面向全體之間的關係。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要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則更要突出這一原則。我認為,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非常適用於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在分組教學、個別教學中,能夠使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操作材料與操作機會,有利於教師對孩子的組織與個別指導,堅持了個別指導。因人施教,也就是做到了面向全體。如:在帶幼兒操作,進行實驗的過程,我就經常採取分組活動,這樣既可以使每位幼兒都參與活動,並能與同伴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使幼兒在與同伴相互影響下,對科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有些科學活動中,需要幼兒獨自去操作,這可以使幼兒能獨立地去完成操作探究活動,從而促使幼兒養成獨立思維,敢於操作,敢於嘗試的習慣和能力,獨自享受操作實驗活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教師提問應明確,利與幼兒思考。

在教學中注重教師的提問,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提問設計中要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主動發現。如在《安裝電池》活動中,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安裝的電池的?電池上有什麼小祕密?找一找看安裝電池有沒有小竅門,好辦法,作到又快又正確?這樣的提問幼兒就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提問設計上,要直指目標,提問要具體,要明確。並具有啟發性 也就是説,教師在提問中要考慮:期望孩子説出什麼?教師的提問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在滾動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就很具體:“哪個物體能滾動?請把它找出來。”提問非常具體,並且讓幼兒比較明確任務是什麼。並多用“你看看會怎樣?”“你發現了什麼”等提問而不用“是不是一樣的”等隱含答案,侷限幼兒思維的提問。 提問設計中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靈活性 應先從幼兒已有經驗入手導入教學,然後再以提問的方式逐步加深,擴展內容、使整個提問過程呈寶塔式結構,體現發展性原則。 教師提問:“___小朋友,把你的新發現説給大家聽聽,好嗎?”及時鼓勵幼兒的發現,所以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要注意靈活性,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圍繞教學目標作適當的調整,不要忽視一些很好的教學機會。由此可見,在組織幼兒的正規性科學活動時,教師的提問設計十分重要。他是教師的教育觀、兒童關、組織性、教育機智的重要體現。

總之科學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活動前的設計、活動過程中的組織與指導,教師的恰當指導能在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用自己對科技現象的好奇,去激發幼兒的興趣;用自己強烈的求知慾,去鼓勵幼兒鍥而不捨地進行探索;用自己嚴謹的態度,去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等。實踐證明,以教師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去引導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幼兒科學教育是以幼兒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織部分走進了幼兒園的。願我們有志於培養一代具有科學素質人材的幼兒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探求出一條適宜於幼兒的科學教育的新路子,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科技強國之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5

一、組情分析新學期又開始了,由於各方面的需要,本組又添了三名新成員。本學期將開展“幼兒周圍物質世界及其相互關係。以及幼兒關心、愛護周圍環境的態度、行為和方法。”的主題活動,明確概念,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同時在活動的開展中,提高教師對各年齡段科學活動的駕馭能力。

二、指導思想1.全體組員在進行主題研究過程中,要明確各年齡段的概念,在給概念定位的基礎上,挖掘出一些適合孩子的集體教學活動和講座。2.在活動形式、內容上進行注重多樣、多彩、新穎,有創新。3.本學期將繼續開展組長先理論講座,組員在上課的形式。4. 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妨礙教學質量提高的傾向性問題。

三、活動目標及措施1.本學期共活動五次,雙週四上午9:00-10:40,(1)觀摩教學活動;(2)集體研討、講座等。2.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活動實施方案,執教組員必須為組員提供教案,認真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改教案;確保每次科學活動的質量,爭取更多的精品活動。3.組長要認真準備ppt和講座材料(組員人手一份),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座。4.每位組員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參加教研組各項活動,有事先請假。每位組員在學期結束前上交一篇案例及自己上課反饋表。

四、活動具體安排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6

新學期,對家長來説藴含着新的希望,對老師來説,面臨新的挑戰。本學期我將會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實習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在新《綱要》和《園務計劃》指導思想的引導下,以兒童為本,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學期初,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本學期藝術、科學、健康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幼兒42人,男孩26人,女孩16人。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繫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牀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並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具有相對趨向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1、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羣,能主動與人交往,也願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強,樂於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靈活。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2、不足表現: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於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閲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有受損現象,一些幼兒閲讀習慣較差。需要教師給予重視。

(1)積極配合成人進行體檢,並願意接受疾病的防治和治療。

(2)既學會“學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要注意不傷害別人。

(3)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電話號碼,遇到危險知道呼喊求救。

(4)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標識,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簡單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二)認知發展

1、科學

(1)鼓勵幼兒主動觀察和探索周圍常見事物,現象以及變化的簡單規律,並從中體驗到愉快。

(2)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事物,能對事物進行連續觀察,能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和變化。(如植物的世界、各種各樣的力、奇妙的水等)

(3)感知聲音和顏色的變化,沉浮等現象,有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4)初步瞭解沙、土、石等常見物質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活動遊戲中,嘗試學習按一個難度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並進行計數練習。

(6)操作活動中,用各種材料進行簡單的嘗試和探索,並能根據某些現象大膽進行初步的猜想。

(7)積極參加小組討論的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各種方法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健康

(1)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衞生習慣良好,對身體的認識,如:我們的身體)安全預防及自我保護(如:怎麼吃才健康、應該怎麼做等)。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如:你每天都做哪些運動)

(4)活動中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5)引導保護自己、愛護自己。

3、藝術

(1)進一步體驗、探索和感知音樂的強弱與快慢,音調高低和音色。

(2)能發現並講述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並能用多種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現象,並能創編簡單舞蹈。

(3)熟練掌握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喜歡為樂曲伴奏,具備初步的協調配合能力,逐步養成正確使用樂器。

(4)認識更多的美術材料,並學習正確地使用它們,在活動中能體驗成功感知快樂感,樂於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5)學習多種顏色混合使用的技巧,並能合理地裝飾自己的畫面。學習設計,增加創新能力。

(三)社會性發展

1、社會性認知

(1)瞭解社會生活中的主要規則,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規則。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認識國徽,學會普通話,知道市內的風景名勝。

(3)知道我國傳統佳節的由來及意義,“三八”、“五一”、“六一”讓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己,感受節日的氣氛。

(4)認識周圍生活中簡單符號和標號。

2、社會性情感

(1)引導幼兒保持積極愉快情緒,知道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愛好和想法,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幼兒選擇活動主題,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學習謙讓、輪流、分享,並能嘗試解決有些及生活中出現的矛盾。

(3)樂於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樂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務。

3、社會性行為

(1)能按照正確的要求行動,初步瞭解並學會遵守幼兒園基本規則。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難知道尋求幫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愛惜玩具、圖書及日常用品,用後歸還原處。

三、具體措施:

(一)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大綱和本班的班務計劃的要求,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勇於創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熱愛和關心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堅持正面教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注意個別教育和隨機教育,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響。

(三)班內三位老師相互配合,統一要求,加強培養幼兒一日常規,根據每月、每週的教育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四)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拓展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家長工作:

(一)做好家園共育欄的定期更換工作,針對實際情況主動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聯繫,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與班級的聯繫機制,通過家園面對面、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繫,瞭解幼兒家庭的教育環境,挑選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

(三)有機會的話做做家訪工作,聽取家長合理的建議,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與一致性。

(四)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裏舉辦的各項活動,更好的瞭解幼兒的情況。

五、配合主班完成主題活動安排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7

新學期,對家長來説藴含着新的希望,對老師來説,面臨新的挑戰。本學期我將會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實習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在新《綱要》和《園務計劃》指導思想的引導下,以兒童為本,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學期初,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本學期藝術、科學、健康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幼兒42人,男孩26人,女孩16人。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繫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牀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並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具有相對趨向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1、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羣,能主動與人交往,也願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強,樂於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靈活。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2、不足表現: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於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閲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有受損現象,一些幼兒閲讀習慣較差。需要教師給予重視。

(1)積極配合成人進行體檢,並願意接受疾病的防治和治療。

(2)既學會“學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要注意不傷害別人。

(3)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電話號碼,遇到危險知道呼喊求救。

(4)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標識,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簡單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二)認知發展

1、科學

(1)鼓勵幼兒主動觀察和探索周圍常見事物,現象以及變化的簡單規律,並從中體驗到愉快。

(2)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事物,能對事物進行連續觀察,能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和變化。(如植物的世界、各種各樣的力、奇妙的水等)

(3)感知聲音和顏色的變化,沉浮等現象,有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4)初步瞭解沙、土、石等常見物質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活動遊戲中,嘗試學習按一個難度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並進行計數練習。

(6)操作活動中,用各種材料進行簡單的嘗試和探索,並能根據某些現象大膽進行初步的猜想。

(7)積極參加小組討論的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各種方法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健康

(1)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衞生習慣良好,對身體的認識,如:我們的身體)安全預防及自我保護(如:怎麼吃才健康、應該怎麼做等)。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如:你每天都做哪些運動)

(4)活動中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5)引導保護自己、愛護自己。

3、藝術

(1)進一步體驗、探索和感知音樂的強弱與快慢,音調高低和音色。

(2)能發現並講述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並能用多種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現象,並能創編簡單舞蹈。

(3)熟練掌握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喜歡為樂曲伴奏,具備初步的協調配合能力,逐步養成正確使用樂器。

(4)認識更多的美術材料,並學習正確地使用它們,在活動中能體驗成功感知快樂感,樂於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5)學習多種顏色混合使用的技巧,並能合理地裝飾自己的畫面。學習設計,增加創新能力。

(三)社會性發展

1、社會性認知

(1)瞭解社會生活中的主要規則,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規則。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認識國徽,學會普通話,知道市內的風景名勝。

(3)知道我國傳統佳節的由來及意義,“三八”、“五一”、“六一”讓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己,感受節日的氣氛。

(4)認識周圍生活中簡單符號和標號。

2、社會性情感

(1)引導幼兒保持積極愉快情緒,知道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愛好和想法,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幼兒選擇活動主題,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學習謙讓、輪流、分享,並能嘗試解決有些及生活中出現的矛盾。

(3)樂於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樂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務。

3、社會性行為

(1)能按照正確的要求行動,初步瞭解並學會遵守幼兒園基本規則。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難知道尋求幫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愛惜玩具、圖書及日常用品,用後歸還原處。

三、具體措施:

(一)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大綱和本班的班務計劃的要求,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勇於創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熱愛和關心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堅持正面教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注意個別教育和隨機教育,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響。

(三)班內三位老師相互配合,統一要求,加強培養幼兒一日常規,根據每月、每週的教育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四)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拓展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家長工作:

(一)做好家園共育欄的定期更換工作,針對實際情況主動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聯繫,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與班級的聯繫機制,通過家園面對面、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繫,瞭解幼兒家庭的教育環境,挑選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

(三)有機會的話做做家訪工作,聽取家長合理的建議,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與一致性。

(四)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裏舉辦的各項活動,更好的瞭解幼兒的情況。

五、配合主班完成主題活動安排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8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和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否達到教育目標和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正確設計和組織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呢?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活動內容與目標的制定很關鍵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導向,教師在內容與目標選擇制定上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領會教材所確定的總目標。其次,在制定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時,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能力、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目標、對總目標作必要的調整與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動的目標,都適合促進本班幼兒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需要。再次,應明確每個分目標的確定都是為實現總目標服務的。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活動的內容,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要注意:1、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為依據,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活動的目標並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內容要為實現目標而服務2明確探究任務、設想個人計劃。3、活動設計要遵循貼近幼兒生活的原則,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激發幼兒參與。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個性經驗。羣體交流感受、提升規律認識。5、拓展認知範圍、引發持續發展。

二、注重在活動前教師對所投放材料的實驗

在組織活動前教師應對所投放的材料親自嘗試,以此來確定材料是否適應活動,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標。在嘗試中教師要排除不適合的材料,及對幼兒經驗的形成有所幹擾的材料。如在設計“物體的下落”的活動中,我在開始時所想的材料有紙盒和積木,但通過活動前自己對材料的實驗,我發現雖然兩種物體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這樣就對於幼兒形成相對於目標物體的重量影響下落的速度的經驗有所幹擾,於是我放棄了紙盒這一材料,選擇了方形積塑並再次嘗試,這次方形積塑與積木的下落速度明顯的不同。

三、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要注重導入法的運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將幼兒科學教育列於重要的地位,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學前期幼兒由於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同時也易厭倦。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一開始就應注意運用導入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感受科學的奧祕,從而產生“我要學”的願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前提。所謂“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創新和成功。好的導入活動對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教育活動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經驗導入

學前期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儘管這些經驗比較直觀、膚淺,但由於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總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奮點,使科學探索活動順利展開。例如:《神奇的小細管》這一活動中,設計中用一個“不小心水灑了,然後用紙擦,但是沒有擦乾,然後請幼兒來想辦法幫我將水擦乾”的情景引入,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此環節中讓幼兒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支持他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幼兒平時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這個知識經驗,知道毛巾能夠擦乾水。然後在下面的設計中讓幼兒知道這種吸水的現象是毛細現象,並想利用一個小細管插入水中來演示出水向上漲的過程,讓幼兒直觀地觀察這種現象,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毛細現象,知道水原來是順着這個小細管向上升的,幫助幼兒提升一個知識經驗。所以,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我們可以聯繫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由經驗導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當幼兒注意到這些問題後,再引導幼兒探究其中的原因,幼兒就有了探究的願望,探究活動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導入

教育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活動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歸根結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幼兒通過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擺弄活動,會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在活動之前,先給出材料,由材料導入活動,可增強活動的有效性。就像“神奇的指紋”這一活動中,我就提前準備了觀察指紋比較常見的用具,像放大鏡、印泥,透明膠、紙、筆,其目的是讓幼兒瞭解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觀察、發現一種事物現象,擴展思維的靈活性。幼兒見了便忍不住要去擺弄,我就説:“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你們面前放大鏡、印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專心致志地擺弄起了面前的各種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探索的過程。通過所提供了人手一隻的放大鏡使他們看的更清楚,從而能説畫出不同的指紋形狀,瞭解指紋的特徵,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整個活動幼兒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體現了良好的師幼互動,過程流暢,過度自然、清晰。活動中幼兒能根據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創

(三)由故事導入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着幼兒。將故事這一形式運用到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運用於導入活動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緊扣活動內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題,一般可以選擇現成的科學童話小品,也可由教師即興創編,但故事一定要與活動有關,這樣才能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發揮故事的導入作用。如在開展《烏鴉喝水》這一活動時,我先給小朋友講了故事《烏鴉喝水》,然後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後烏鴉都能喝到水呢?通過故事,幼兒都想來玩一玩,試一試對教師的提問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將枯燥、單調的科學知識藴含在生動的故事內容中,就能使幼兒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學知識的薰陶。

(四)由遊戲導入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孩子們通過遊戲來體驗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看法,體育遊戲、角色遊戲、智力遊戲等等都和幼兒的一日活動密不可分。將科學教育內容融於有趣的遊戲之中,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使幼兒在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在親身體驗中學科學,用科學,從而更加愛科學。將遊戲作為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可以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究和了解的願望,從而為教師組織進一步的探索活動提供動力保證。如在進行科學活動《幫助小動物》這一活動中,將户外場地佈置成為一個循環遊戲的場所,請幼兒走過小路來到沙地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藏在沙子中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手中的小盒裏。請幼兒跳塑料圈越過障礙到玻璃瓶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瓶中食物取出,把食物放到小盒裏。走過獨木橋來到裝滿落葉的盒子前,請小朋友試試用法寶能不能將藏在落葉下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小盒裏。大家各抒己見,誰也不服誰。活動的目的性增強了,活動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了。利用遊戲作為科學活動的導入,不僅能快速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動的組織顯得自然、生動。

(五)由環境導入

科學教育活動還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直接導入。環境,是幼兒學科學,進行科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不斷接觸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取大量的有關科學的經驗。《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氣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就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和探索。如在組織《秋天的樹葉》這一活動時,我帶幼兒去户外散步,欣賞着美麗的景色,我很自然地問幼兒:“看看這些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對樹木的觀察上。導入活動的形式相當豐富,除了上述這些外,還可利用兒歌、謎語等方式導入。在選定課題內容後,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仔細地選擇適宜的導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在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應選擇不同形式。處理好個別指導與面向全體之間的關係。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要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則更要突出這一原則。我認為,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非常適用於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在分組教學、個別教學中,能夠使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操作材料與操作機會,有利於教師對孩子的組織與個別指導,堅持了個別指導。因人施教,也就是做到了面向全體。如:在帶幼兒操作,進行實驗的過程,我就經常採取分組活動,這樣既可以使每位幼兒都參與活動,並能與同伴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使幼兒在與同伴相互影響下,對科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有些科學活動中,需要幼兒獨自去操作,這可以使幼兒能獨立地去完成操作探究活動,從而促使幼兒養成獨立思維,敢於操作,敢於嘗試的習慣和能力,獨自享受操作實驗活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教師提問應明確,利與幼兒思考。

在教學中注重教師的提問,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提問設計中要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主動發現。如在《安裝電池》活動中,教師提問:你是怎樣安裝的電池的?電池上有什麼小祕密?找一找看安裝電池有沒有小竅門,好辦法,作到又快又正確?這樣的提問幼兒就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提問設計上,要直指目標,提問要具體,要明確。並具有啟發性 也就是説,教師在提問中要考慮:期望孩子説出什麼?教師的提問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在滾動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就很具體:“哪個物體能滾動?請把它找出來。”提問非常具體,並且讓幼兒比較明確任務是什麼。並多用“你看看會怎樣?”“你發現了什麼”等提問而不用“是不是一樣的”等隱含答案,侷限幼兒思維的提問。 提問設計中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靈活性 應先從幼兒已有經驗入手導入教學,然後再以提問的方式逐步加深,擴展內容、使整個提問過程呈寶塔式結構,體現發展性原則。 教師提問:“×××小朋友,把你的新發現説給大家聽聽,好嗎?”及時鼓勵幼兒的發現,所以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要注意靈活性,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圍繞教學目標作適當的調整,不要忽視一些很好的教學機會。由此可見,在組織幼兒的正規性科學活動時,教師的提問設計十分重要。他是教師的教育觀、兒童關、組織性、教育機智的重要體現。

總之科學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活動前的設計、活動過程中的組織與指導,教師的恰當指導能在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用自己對科技現象的好奇,去激發幼兒的興趣;用自己強烈的求知慾,去鼓勵幼兒鍥而不捨地進行探索;用自己嚴謹的態度,去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等。實踐證明,以教師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去引導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幼兒科學教育是以幼兒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織部分走進了幼兒園的。願我們有志於培養一代具有科學素質人材的幼兒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探求出一條適宜於幼兒的科學教育的新路子,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科技強國之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教研工作以縣幼教工作計劃和園務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加強幼兒園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強園本培訓與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學為核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全面提升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質量。

二、工作重點

1、通過各類業務活動,進行全園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教師專業化成長。

2、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3、開展好特色辦園陽光體育活動

4、堅持科研引領,加強課題研究,提高科研實效及教科研水平。

5、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發揮示範幼兒園的輻射作用,開展傳、幫、帶、教學研討等活動,促進幼兒園的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1、為教師創設外出觀摩學習機會,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優秀的幼兒園參觀學習,傳達新信息,擴大新經驗,提高教師對目前幼兒教育的進一步認識。

2、提供理論學習的機會,定期開展園本培訓活動,通過同伴互助、交流切磋使教師在學習活動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二)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細抓教育常規管理,嚴格按幼兒園作息時間和各項安排開展活動,每個活動要抓細抓實,確保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規範有序地進行。幼兒園隨機督查每個班級的落實情況,並作好檢查記錄。

2、園領導加強隨堂聽課,及時瞭解教師制定計劃、組織教學活動、遊戲活動、開展體育鍛煉等情況,對教師組織的活動進行具體的、直接的指導,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

3、各班要常抓幼兒的養成教育、禮儀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學習習慣。同時還要培養幼兒樂意探究、善於合作、主動交往、學會分享的良好品行及健康、活潑、開朗的良好個性。各班要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存在問題確定本學期的培養目標,定出具體培養措施並落實在一日生活的教育中。

4、創設體現班級特色的主題環境。在主題環境的設置和提供上,我們應本着以幼兒為主體的宗旨,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要重視環境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隨時調整,讓環境體現幼兒的學習過程,使環境始終起到引導幼兒發展的作用。

5、各班級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得到快樂體驗。如,各班主題活動展示、親子活動、器械操比賽、慶六一、自理能力比賽等系列活動。

(三)以園本教研為載體,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開展教師説課比賽活動。

為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提高青年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本學期我園將開展青年教師説課比賽活動。

2、進一步深化園本課程的建設。

本學期將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精心梳理領域課程,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規範課程設置。各學科教研組根據實施情況,對各年齡段的課程作相應的調整和修改,教師在備課時再進行補充完善,並進行整理和收集教育資源,如教具、課件、音樂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內容,不斷優化園本課程建設。

3、加強陽光體育特色課程的研究。

提高分區活動效能。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結合教育目標設置活動內容,每週定時投放適宜的操作材料。教師要提高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水平,讓孩子在各區域中,與材料、教師、幼兒相互作用下,情感、態度、能力等得以發展。

5、開展園際交流活動。

為了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加強園際之間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促提高的目的,本學期我園計劃組織教師到淄博進行觀摩陽光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

6、開展優秀教案評比。為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挖掘優秀教學案例,期末在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案例評比。

(四)加強課題研究,提高科研實效及教科研水平。

1、市級課題《提高0--3歲兒童家長保教能力》。 四月份,開展一次親子活動,促進家長的保教能力

2、縣級課題《優化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的研究》。

(1)、級組開展好教研活動,藉助教研活動開展探討、觀摩、對話等多種形式的學習,並做好詳細的記錄。

(2)、做好研究資料(特別是研究過程性資料)的積累、整理、歸檔工作,形成系統的課題研究檔案。真實記錄保教人員的成長軌跡,切實反映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歷程。

四、具體安排:

二月份:

1、各班制定教學計劃、教師個人計劃

2、迎接開學檢查

3、做好新生入園工作

三月份:

1、各班抓好常規教學工作

2、結合“三八”婦女節各班開展老師像媽媽的活動

3、幼兒園“光盤行動”的實施

4、“陽光體育”特色辦園籌備活動

5、召開家長會

6、春季室內外環境創設

7、教師培訓(音樂)

四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縣裏的論文評選活動

2、各班舉行器械操比賽

3、託班進行親子活動

4、教師培訓(美術)

五月份:

1、參加縣裏組織的韻律操比賽

2、組織教師參加全縣幼兒教師師德演講比賽活動。

3、準備慶“六一”活動

4、教師培訓(舞蹈、鍵盤)

六月份:

1、舉辦慶六一活動

2、組織教師進行説課比賽

3、組織教師參加全縣幼兒教師技能技巧比賽活動。

4、參加全縣幼兒園活動區評選活動。

5、幼兒自理能力比賽

6、教師培訓

7、“陽光體育”特色辦園活動的實施 七月份:

1、參加全縣幼兒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培訓。

2、組織教師參加市、縣級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

3、大班畢業典禮

4、優秀教案評比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綱要》的教育理念及“科學領域”的教育精神為宗旨,以本園《幼兒園“生活、學習”課程構建的研究》課題為研究方向,積極創建“生活化的科學教育活動”這一特色課程體系,注重生活與科學教育的緊密結合,通過比較典型的課例設計與展示,使課程更加適合幼兒的發展需求,使我園的科學教育活動真正走上“生活化”的道路。

二、研究目標:

(1)立足兒童早期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構建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段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體系。

(2)從幼兒興趣和生活環境出發,注重地區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探索適合兒童科學探究的生活化和生成性科學教育內容,形成本土化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體系,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生活化的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豐富拓展科學教學方法,提高對科學教育的實踐研究能力,為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合作能力的培養提供展示的平台創設支持性環境。

三、每月工作安排:

1、每月提煉一個較高質量的生活化的集體科學教學活動

3月份:實踐一個以“人的身體”為素材的集體科學教學活動(大班)

4月份:實踐一個以“紙”為素材的集體科學教學活動(大班)

5月份:實踐一個以“瓶子”為素材的集體科學教學活動(小班)

6月份:實踐一個以“水果”為素材的集體科學教學活動(大班)

2、每月提煉三份生活化的科學區域方案及教學案例,大、中、小各一份

3月份:設計以水為操作材料的區域方案。

4月份:設計以紙為操作材料的區域方案。

5月份:設計以瓶子為操作材料的區域方案。

6月份:收集源於生活中的素材所設計的教學案例。

四、具體措施:

1、以幼兒生活為來源、興趣為基礎、發展為根本選擇科學教育內容,以幼兒的社會生活為基石,抓住幼兒身邊的物和事來組織活動。依據各年齡段科學教育目標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科學教育滲透於主題活動、遊戲和區域活動、家庭親子等活動中,形成小、中、大科學教育內容系列。

2、圍繞科學教育主題,投放和不斷豐富班級活動區材料。引發幼兒的觀察、探索、研究、操作;提供一個科學實驗室,其中許多幼兒在探索過程中可能用得着的專門操作材料,如顯微鏡、天平、試管等;創設並不斷豐富圖書閲覽室,不斷豐富和收集一些百科全書。

3、在幼兒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和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多觀察,多提問,引導幼兒大膽的思考假設、在生活的現實情景中去自主探究;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提問;接納幼兒不同的見解、探究方式和發現途徑;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他們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鼓勵幼兒間的交流和分享,引導同伴間的合作學習;調整師生關係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關係。

4、充分利用社區和家庭資源,倡導家長們在家庭生活中多鼓勵孩子們積極大膽地對自己的問題和猜想加以驗證,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把已有的知識儲備與實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探索更貼近生活。

五、預期的成果:

(一)實踐成果:

(二)理論成果:

預期完成論文《讓幼兒科學活動閃爍生活的光彩》、《讓科學教育與生活更加貼近》。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11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將以《幼兒園指導綱要》為指南,紮紮實實地抓好本園的教育教學工作,優化幼兒的一日生活,以研究確定適宜幼兒年齡特點的區域教學,科學、健康領域為主要研討課題。立足本園實際,挖掘資源優勢,深入課程改革,分層次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組織活動和教研能力。

工作重點:

1、用“以教師發展促幼兒的成長”的園本管理理念帶動“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努力創設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環境。

2、針對日常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或困惑,確立教研課題,開展園本教研活動,同時在課程安排的合理性、實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

3、對教師進行分層培養,加強全園教師的教育 教學基本功的培訓與提高。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主要工作及措施:

1、在教研內容上注重實際性和實用性。

教學主任多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同教師一起通過相互觀摩與參與式評議等活動,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或困惑,確立教研課題,並組織教師在教研活動中進行討論。對教師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共同查找相關的經驗文章,通過集體學習、研討、實踐,以求實的精神,務實的方法、實實在在的內容確保教研工作的實際性。真正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難題與困難,使教研活動真正發揮促進教師成長的橋樑作用。

2、在教研方式上注重互動式

緊緊圍繞---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等一系列教研活動過程。採取平行班、同科教師相互討論的方式。每兩週一次,每次有一個主題,展開討論,提高教師將新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能力,鍛鍊教師的口才與膽量。平行班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相互溝通,如問題難解決,設立研討課題,拿到園教研組活動中來大家進行討論解決。

3、抓重點課題

經過上半學期的教研活動發展與實施,我園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針對我園現狀,面對新形勢的教育改革需要,我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及時對教育課題、課時做合理的調整。完全杜絕國小化現象,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研課題,深入研究討論。科學領域和健康領域設為這學期重點研究對象。

4、設立教研方向、目標科學教育活動、健康教育活動是教師們一直以來在教學活動中的難點,這兩門學科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較寬,根據這一現狀,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帶動新教師研究課題難點,通過各種資源渠道豐富教師的知識缺口,孩子們通過在多種材料的操作中找到答案,在這一領域中獲取知識,激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挖掘他 們的創造能力,使他們在操作中獲取經驗。

5、教育經驗的積累

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經驗,教師的教育思路逐漸清晰,有了系統化的教育經驗,教育反思在這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教研 組活動的實施, 給教師們搭建了互相交流、相互學習的平台 ,組織教師互聽、互評課活動,請經驗豐富的教師做經驗講述,使教師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為我園的教育教學達到更高的標準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科學活動計劃 篇12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總目標: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具體表現為:

1.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4.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5.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家的崇敬。

6.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二、階段目標:

三月份:

1. 幫助幼兒瞭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並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3.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的特徵及用途,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

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第一週:幫助幼兒瞭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能力。

第二週:幫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特徵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並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第三週:幫助幼兒掌握根據兩個特徵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並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第四周: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家用電器的特徵及用途,感受他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四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世界常見的個別自然物(動、植物和無生命物質)的特徵,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瞭解他們與幼兒生活、與周圍環境的具體關係;

1. 幫助幼兒學會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第一週:引導幼兒認識3--5種常見的動物。

第二週:引導幼兒瞭解春天3--5種常見花卉的名稱。

第三週:引導幼兒瞭解春天2--3種常見樹木的名稱。

第四周:幫助幼兒學會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五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的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並感知他們和幼兒生活的關係。

2.引導幼兒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徵或自己的發現,與同伴、教師交流。

第一週: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的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並感知他們和幼兒生活的關係。

第二週:對春季感興趣,並能説出名稱及明顯特徵。

第三週:知道3--5種當地常見水果、蔬菜的名稱、特徵及用途。

第四周:引導幼兒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徵或自己的發現,與同伴、教師交流。

六月份:

1.幫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製作活動。

2.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3.萌發他們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

4.使其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並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第一週:幫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製作活動。

第二週: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5種以上傢俱的名稱及用途。

第三週: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

第四周:使幼兒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並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