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工作計劃5篇範例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9W

教師做好工作計劃是為了更好的實施教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師的工作計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工作計劃5篇範例

教師工作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並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擔任二、四、六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周課時每班兩節課。我將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於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工藝、手工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種有趣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色彩的傳統教學和畫畫的技法、方法、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並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脱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1、繼續加強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業務培訓,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

本學期,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自學、勤練、尋找自身的不足,要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對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同時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針對於學生在心理上漸漸成熟的特點,針對於對知識高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有主,使學生開闊眼界、擴展學習的興趣和技能。

3、為促進學生髮展而進行評價

我在教學中改變過去的評價觀念,應關注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的表現-----興趣、投入、積極、對探討問題的貢獻、對問題反應的敏感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主動探究,能否與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運用信息形成個人觀點,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效果和對自己觀點的自圓其説,以及的體驗和對學習方法的領悟等方面的評價。評價用語也要改變。過去教師習慣的“選出誰畫得最好”、“那張最差”之類的語言,應改為“選出你最喜歡的畫”------強調個性審美取向;“你能改進他的創造嗎?-----啟發創造思維,完善他人創造的語言。

四、教材的特殊處理:

1、新課程改革中雖然不提倡教師板演,但是我覺得一年級可以適當的示範,也能促進課程的學習。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克服這一不足,我在教學將準備一些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將有些課題進行刪減或增加其它的內容,從而更利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本校美術課的特色教學。

4、要求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佈置,課時檢查,課後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餘,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五、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2、自調顏料比較難把握,應該注意課室衞生,用品的清洗。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紮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本學期的科研小課題------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

教師工作計劃(二)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是人教版美術教科書,全冊共20個課。教材內容突出趣味性、遊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二、教學總目標

通過欣賞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或文字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悦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單元目標

造型.表現:認識運用三原色和三間色繪畫一幅畫,有意識的使用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用拓印添畫表現肌理,表現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表現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點,表現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蠟的繪畫技法創作星空圖。

設計.應用:用繪畫、剪紙、拼貼的方法表現萬花筒的圖案,設計製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皺紙團、廢舊材料組合小藝術品,繪製簡潔四方連續紋樣,製作建議的會響的玩具。

綜合.探究: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瞭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用繪畫、攝影、文字方式展示採訪結果和感受。

欣賞.評述:瞭解動畫片的不同類型,欣賞各種動畫的同時,使學生了解誇張與變形,是動畫片藝術表現上最主要的特徵。簡單説出動畫片的製作過程。

四、學生情況分析

所教的三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非常高,平時就有很多學生平時就愛畫畫,但受到右腦模式干擾較強,所以應繼續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的繪畫方法指導,讓他們接觸初步的美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更大的魅力。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對學生造型表現的培養。在教學中,讓學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2、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老師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3、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間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4、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教師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視、錄像、範畫,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6、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教師工作計劃(三)

新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的教學任務,二、四、六年級美術,還有電教組的照片拍攝、管理,校訊通管理、辦理工作。

一、指導思想

新時期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學習,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做好本職工作,本學期我擬定了如下計劃: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美術教學工作,我將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工藝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種有趣的吸引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色彩和國畫的傳統教學。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並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脱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1、繼續加強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業務培訓,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 本學期,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對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同時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教材的特殊處理:

1,新課程改革中雖然不提倡教師板演,但是我覺得適當的示範,也能促進課程的學習。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克服這一不足,我在教學將準備一些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將有些課題進行刪減或增加其它的內容,從而更利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本校美術課的特色教學。

4,要求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佈置,課時檢查,課後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餘,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五、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2,自調顏料比較難把握,應該注意課室衞生,用品的清洗。

六、關注學優生,進行培優訓練

加強對尖子生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科興趣及個性特長,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種比賽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總之我將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

七、其它學科的教學

社會實踐是勞動課的基本特點,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主要手 段,是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單憑課堂上的説教是不夠的,只有採取多樣性、趣味性、知識性等實踐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收到良好效果。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紮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

教師工作計劃(四)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學期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衝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每週兩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教師工作計劃(五)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課程特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規定編寫,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本冊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以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本冊教材編排着四個單元:我愛我家;我的生活好習慣;愛心行動;火熱的夏天。分16課主題活動。這四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愛,體驗愛,表達愛,從而昇華對家庭的情感。

本冊教材具有如下特點:

1、 生活性:

教材編排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如:“我愛我家”單元中共編排了4個主題活動,安排7課時教學。4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2、開放性:

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教材內容從自身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空間可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如:《愛心行動》單元充分體現了兒童個體與其周圍的自然,社會的內在整合。其中的4個主題活動,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通過開放時空的方式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3、 活動性:

教材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學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習慣》單元中的《喝水的學問》和《在餐桌上》並非單純講授"吃,喝"的學問,更多是引導兒童通過實際參與活動,感悟其中的科學道理,體驗文明用餐的樂趣,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探究或解決問題,"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更深。"當然具備活動特點的主題活動還有:《過家家》,《喝水的學問》,《他們需要關愛》等等。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本冊內容的重、難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2、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學情學生狀況

本班共有學生43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出於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而且還有部分學生是由爺爺奶奶帶的,因此個別學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五、教學措施、方法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及早適應學校生活。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當前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於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國小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並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着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3、重視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發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5、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6、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六、後進生轉化措施

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平常的行為進行適時教育。更多的採取談心式教育,以引導為主。

七、優秀生輔導措施

通過表揚鼓勵使得優秀生更能進行自我監督。

Tags:教師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