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通用5篇)

欄目: 實施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3W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課題介紹及研究背景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通用5篇)

《 小學生生活習慣與學習的關係的研究》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説已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凡在講台上有過一年半載經歷的教師都能認識到國小生的生活習慣對學習有重要的影響。很多教師都極力地規範孩子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自身教學任務很重,沒有把工作做到位;家長對這個問題不重視不配合,社會不良習慣侵擾着孩子,所以這個問題始終困擾着每位教師,得不到有效解決。再者,儘管很多老師意識到這個嚴重的問題,但很少人對其做系統的研究,採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家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究竟生活與教育之間能否劃為等號,暫且不論,但至少説明這兩者之間斷然是不能分割的。當下很多人片面的認為學生只能以書為伴,以題為友。忽視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導致在學習上提不高,生活上不快樂,最後討厭一切。這就犯了一個大忌——把生活與學習孤立開來。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在局部使這個問題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課題研究要實現的目標

(1)從理論和實踐論證生活習慣與學習的關係

(2)形成有效的訓練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思路和設想

(1)觀察現象,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從親身工作經歷中,掌握真實,有效,全面的觀察信息。選擇10個典型的同學為研究對象,以聊天的形式挖掘出他們內心的想法,再和班級同學以及其父母溝通。

(2)針對問題分類總結分析。宏觀表現反映學生心理變化,宏觀表現導致的客觀事實,外界事實作用於學生心理,心理作用於外界作用怎樣形成良性的互動。以社會生活——心理作用——學習生活為主線。

(3)提出合理可行辦法和意見。迴歸人的自然屬性,從規範生活習慣入手,其次才是提煉學習生活中的知識。闡明生活是第一性的觀點。使父母明白學習好的前提是讓孩子愛家庭,愛自己,愛生活,最後才能愛學習。

(4)後期跟蹤觀察,檢驗理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原則和方法

原則: 採集信息客觀真實性

選擇對象具有代表性

分析從現象到本質

方法: 行動研究法;訪談法

問卷法; 觀察法;

五、研究過程(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選定課題 課題論證 申報立項

實施階段: 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

制定方案——3月1日至4月10日

啟動開題——4月11日至 4月30日

實施研究——5月1日至8月31日

總結階段: 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成果總結——9月1日至10月31日

鑑定結題——11月1日至11月30日

六、預期研究成果

(1)以論文形式論證國小生生活習慣與學習的關係。

(2)形成有效的訓練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措施。

(3)對孩子的學習有促進作用。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 篇2

為切實抓好微型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就加強我校微型課題研究管理,規範研究過程,約束研究行為。特作如下規定:

1、“微型課題”可由教師個人申報並獨立承擔研究工作,也可2人自由組合成立研究小組,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工作。無論是教師個人單獨承擔還是小組合作研究的,課題批准立項以後,均須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或研究方案,並在規定時間內向學校提交研究計劃方案(申請表)和微型課題研究月度計劃。

2、課題組成員一般不超過2人,課題組長負責制定小組的研究計劃,並組織成員按計劃分階段實施本課題組的科研工作。課題組成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和各自的職責,做到圍繞目標、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完成課題任務。

3、課題承擔者必須按計劃組織實施研究工作,月末要填寫好研究活動情況紀錄,撰寫階段性小結或反思,裝入課題檔案袋。平時要主動向學校教科室彙報課題研究推進實施情況,適時邀請學校領導和校內外老師參加有關本課題的研究課、學術研討、論文交流及其他形式的階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課題研究時間過半時,應及時撰寫課題中期總結。

4、課題研究工作完成時,應系統整理、準備好各種資料,向學校教科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過程管理材料、結題報告、“成果鑑定表”等材料,提出結題鑑定申請。

5、課題承擔者要詳細記錄研究活動過程,並注意做好各種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每個課題要建立一個專門的檔案袋,課題結題時各種研究資料要隨袋遞交教導處,由學校作為教育科研檔案保存。

6、建立以校長為首,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科室主任等骨幹組成的微型課題管理小組,負責檢查督促學校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情況。

組 長:楊國民

副組長:陸建良 沈豔紅 成 瓊 楊曉莉

學校將把微型課題研究納入學校學期和兩週工作安排的範疇,在多方面為微型課題研究提供方便和資助,協助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召開 “微型課題”研討會,開展“微型課題”階段成果交流、研究課展示等活動,並做好階段檢查工作,在學期期末按學校制定的《虞園國小微型課題研究工作考核表》(見附表)對各承擔人和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專項評估,課題結題時間協助承擔者成果鑑定及資料收集等工作。

7、學校對按照計劃正常開展活動、研究成果比較突出的課題承擔人和課題組給予嘉獎:凡通過市局審核鑑定取得結題證書的;按期完成、研究成果顯著的微型課題,學校給予課題組一定金額的獎勵。

8、學校把微型課題研究列為學校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職稱晉級以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評選的主要內容之一。

附:微型課題的資料收集與檔案管理

①微型課題的資料統一使用A4紙,按立項申請表、月度計劃、分月記載、研究報告、論文,過程資料等裝入微型課題檔案袋,在檔案袋封面按以上順序列出清單。

②微型課題的資料由個人提交,教科室統一收集和歸檔管理。

③微型課題的資料應具備真實性和實效性,反對網絡下載或抄襲。

三點希望:一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二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課題研究中學習如何研究,學會研究。三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問題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 篇3

為使微型課題研究工作在我校紮實有效地深入開展,真正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進而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總體提高,達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根據縣教研室和初級中學的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校微型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堅持面向實際,重在實效,通過微型課題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不斷適應新課改的發展需要。

二、研究意義

通過微型課題研究,幫助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問題意識和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通過研究,培養教師的課題意識,學習課題研究方法、流程,促使教師向科研型轉變。

三、工作目標

1、研究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個人興趣,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2、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學會研究,成為學習者、研究者,提高自我發展意識,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有機整合,促進專業發展。

3、紮實、高效地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大力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創建科研型學校,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四、微型課題研究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

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師交流,主要交流在“課堂與教學”中遇得到的問題與困惑,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流程:教師個人申報課題(個人——學科組——教研組)。學校教研室進行審定並批准。

(二)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

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找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

學科教研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學校教研室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讓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思想碰撞,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總結階段(20xx年6月)

1.教師總結研究的成果,撰寫結題報告。

2.學校開展校級課題鑑定。填寫《微型課題結題手冊》,縣級課題順利結題。

五、教師微型課題研究的管理 實行個人、教研組、學校“三級管理”機制。以個人自主管理為主。即個人負責自主選題、課題申報、實踐研究、中期報告、結題總結等。教研組負責組織交流與分享、包括“選題”階段的指導和“研究”階段的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課題推薦、開題把關、過程管理、中期檢查和全程評價。學校成立“教師微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由校級領導、科研處、骨幹教師以及有課題研究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實行專業引領,具體工作由分管科研的副校長牽頭,教研室、教研組負責計劃推進安排,各課題組分頭開展行動研究。建立以校長為首,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科室主任等骨幹組成的微型課題管理小組,負責檢查督促學校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情況。

組 長:梅軍

副組長:潘清海

組員:邢忠文 劉海英 徐慧榮 鄭鵬翔 沈曉燕

六、研究成果評價及獎勵辦法

1.學校將把微型課題研究納入學校學期和兩週工作安排的範疇,在多方面為微型課題研究提供方便和資助,協助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召開 “微型課題”研討會,開展“微型課題”階段成果交流、研究課展示等活動,並做好階段檢查工作,在學期期末按學校制定的《學校微型課題研究工作考核表》對各承擔人和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專項評估,協助課題組成果鑑定及資料收集等工作。

2.學校將按照《教師校本研修獎懲辦法》對正常開展活動、研究成果比較突出的課題承擔人和課題組給予嘉獎:凡通過縣局審核鑑定取得結題證書的;按期完成、研究成果顯著的微型課題,學校給予課題組一定金額的獎勵。

3.學校把微型課題研究列為學校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職稱晉級以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評選的主要內容之一。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 篇4

為了落實陝西省關於教師培養、培訓五年規劃的有關規定,依據臨渭區教育局《關於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本着“為了教師,基於教學、在學校中”的研修理念,結合鐵二處中學校情,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結合我校今年的工作重點,以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指向,促進教師專業素養髮展為目標,堅持以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本;以研修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校本研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立足教研,聚焦課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努力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實施目標

1、在校本研修中,依據新課程理念,圍繞我校提出的“324”高效課堂模式,結合課題研究,每位教師要立足自己工作實際,制定個人校本研修內容,專業發展規劃,激發專業發展內驅力,提高持續的專業發展意識和專業發展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師德高尚、理念創新、業務精良、全面發展的研究型教師,為學校整體發展做出貢獻。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完成40學時的校本研修任務。

2、在校本研修中,要凸顯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研修重心置於具體的學校工作情境中,構建在教學層面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研修機制,着力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以課題研究為主要形式,以高效課堂模式構建為載體,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創建“紮根於每一堂課,關注每一位教師,促進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新型校本研修機制。

3、在校本研修中,學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校內校外研修資源,發揮校內骨幹教師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培育名優教師,提升廣大教師素質。聘請校外專家,尋求專業發展的理論支持,逐步構建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校本研修網絡。

三、研修內容

1、師德教育

(1)師德修養;

(2)教育政策法規;

(3)優秀辦公室爭創活動;

(4)學習貫徹黨的xx大會議精神;

(5)開展讀書活動,建設學習型班組;

(6)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

(7)“温馨教室、和諧校園”建設等。

2、教育教學實踐

(1)新課程理念更新學習研討;

(2)新課標研讀

(3)課堂新模式展示交流

(4)教科研輔導與講座;

(5)骨幹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6)校園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

(7)課堂管理的評價與監督;

(8)教師計算機能力培訓;

(9)教師教育教研能力研修。

四、研修形式

我校的校本研修形式主要有學校培訓、集體探究和自主研修三種。形式既要體現自主性和靈活性,突出自我反思、又要體現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行動跟進等環節,具體包括:

(1)自我規劃:制定個人校本研修計劃。缺乏專業發展自我規劃和自我設計是導致專業發展滯緩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並按照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是專業快速發展的良策。

(2)自主研修: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成長而學習,為教學實踐而學習,為自身發展而學習的理念,我們提倡立足於課堂實踐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把“讀書、思考、實踐”作為學習的主線,經常開展學習觀摩、交流活動,相互激勵,在讀、寫、做中共同進步。

(3)課例研修:校本研修直接服從並服務於教學的需要,課例研修就是圍繞高效課堂而展開的研修形式,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採取説課、聽課、評課三種活動形式,同伴間的對話、交流、討論、分享貫穿始終,其成果呈現形式是文本的教學案例,包括教學設計、説課、課堂實錄、教學評價材料等。課例研修可以在備課組內進行,如開展一課多説、一課多講、同課異構(一課多備)、互助式觀課、邀請式觀課、反思式觀課等活動。教師間要互相聽課、評課,共同分享經驗教訓,達到互相借鑑,實現個體實踐反思與同伴互相互動的結合,不斷提升教學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加強聽課學習。

(4)教研組活動:教研組活動是校本研修活動發生的主陣地。各教研組要從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出發,充分發揮學科骨幹的帶動作用,立足日常教學實際問題,按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的安排,展開研討,相互啟發,共同分享經驗和體會,讓教研組活動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載體。即對學對研,對教對幫,羣學羣研,合作探究。

(5)小課題教研:問題即課題,課題研究以問題為載體。教師只有養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善於詢問、發問與追問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才能不斷提出有意義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課題,體現“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成長”的理念。本學期要求各課題組結合去年小課題實施的計劃安排,紮實做好本學期的課題研究活動並按計劃如期完成結題工作。

(6)學校集體培訓:鐵二處中學將充分利用每週五的兩節例會時間,對教師進行師德、心理、新課改理念、實踐操作技能等培訓或請外校課改專家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五、研修載體

1、高效課堂探究

2、課題研究活動

六、活動安排及要求

1、確定校本研修主題,突出校本研修的針對性

我校將以課題組、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在廣泛調研鐵二處中學學情和教情的基礎上,選擇教師感興趣的和當下教育教學中教師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合理引導並組織業務骨幹進行問題的分類和篩選,按照學校實際狀況、發展目標及一定邏輯關係,分清輕重緩急,找出符合實際、又有能力解決的系列化研修主題,提高校本研修的針對性。

2、活動安排

(1)學校培訓(16學時/學期)。20xx學年,我校的校本研修將突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師德規範養成教育,新課程理念及操作技能的培訓及相關教育法規的學習四大主題。具體安排是:每學期每月利用每週五的兩節例會時間,心理健康輔導由張校長負責師,德教育由陳書記負責,新課改理念及操作由王校長負責,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由陳校長負責,每次有兩人分別做30分鐘左右的教育培訓。按教師實際參加次數和作業完成情況由四位校長分別考核自己那一方面的情況。

(2)自我規劃:三月份,各教師制定自身專業發展規劃,首先要正確分析自我,全面瞭解和認識自我,要對自己的能力、興趣、特長、需要等進行全方位的準確分析,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診斷自己的主要問題,認識問題發生的領域、難度,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專業發展方向,鎖定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自我規劃要與學生的需求、學校發展、社會需要、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相連;要有長期與短期規劃,要有可行性與可持續性。

(3)自主研修(8學時/學期):學校開展教師每週上網學習一篇教育教學、教研論文,寫一句自我心得活動;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自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撰寫一萬字左右的讀書筆記,寫一篇20xx字左右教育敍事、心得或一篇學科教改研究論文。

(4)高效課堂探究(8學時/學期):每學期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每週組內聽課説課評課一次,每學期上一節公開課、觀摩課或示範課。我們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高效課堂規範為標準,每月製作一學時的電子導學案,交教研室存檔,積累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導學案,為以後課堂模式的徹底轉型做準備。

(5)小課題教研(8學時/學期):問題即課題,課題研究以問題為載體。教師只有養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善於詢問、發問與追問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才能不斷提出有意義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課題,體現“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成長”的理念。學校要求各課題組在上學期課題實踐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的實踐探索,並定期進行階段小結,力爭本學期完成結題報告,為我校的小課題研究打開一個良好開局。實踐證明,課題研究對於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推進作用。具體要求每週交流一次,每月小結一次,每學期總結一次。

七、實施保障

1、成立組織機構,加強領導

校本研修領導小組組長:張宏慶校長

副組長:陳生科書記、王軍副校長、陳瑞祥副校長

其中,王軍副校長、陳瑞祥副校長為常務組長,組織實施。

宏觀指導:教研室

督促實施:教導處

具體組織實施:各教研組、課題組、班主任

全體教師在校本研修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積極參與校本研修活動,逐步形成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教導處、教研室、教研組“四級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管理的重點在於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學術氛圍,讓教師在學術自由交流、相互碰撞的活動中,創造出學校的校本研修特色。

2、加強過程管理、注重評價與考核

評價與考核是校本研修活動質量的關鍵環節。

(1)迴歸“落腳點”:校本研修的主題來自課堂教學,其過程體現在課堂教學,最後效果的考核理應落腳在課堂教學。所以,有效的校本研修評價方式就是要深入教師的課堂,要在課堂上感受校本研修給教師帶來的變化和進步。

(2)定量:強化過程管理,研修任務定量,各項考核量化。領導小組認真抓好校本研修的計劃、實施(含考核、記錄)、書面總結等過程管理工作。檔案管理員及時收集整理好書面計劃、總結、教師成果(論文、報告等)、心得體會等資料進行彙總歸檔,作為評優、選先等活動的依據。

(3)求質: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通過定期研討、彙報、交流,不定期督導檢查等手段來保證研修過程的質量。

(4)考核和學時登記:

校本研修實行分項考勤制度,因故不能參加者,必須請假。累計缺席(含請假)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本項學時登記資格。校本研修課程實施完畢後,按照以鼓勵為主的原則,採取有效的方式,予以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

(5)獎優:每學期評選表彰一次學習型教研組,課改明星班3~5名,每學年評選一次教研骨幹、課改標兵,並進行全校任課教師參加的教師課堂新模式交流展示活動,以骨幹和典型推動引領全校的校本研修。

2022學年學校微型課題實施方案 篇5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創建高效課堂。結合高平市教育局《關於開展以“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活動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堅持“立足教學實際,切實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原則,全校教師共同參與,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實實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實施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通過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總體思路

以校為單位,制定校級研究課題,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業務副校長和教導主任為課題負責人,部分骨幹教師參與研究過程、收集資料等。教師個人以校級課題為參考依據,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制定出個人研究課題。全校上下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4月上旬)。結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這一總題為依據,結合我校一年來在實施導學案模式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校級課題“導學案模式下的小組合作研究”。教師根據這一總題,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課題。

2.申報立項(四月中旬)。校級課題研究組,在規定時間內向市教研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並在校內公佈立項的課題。教師個人及時向教導處上報研究的子課題。

3.實施研究(20xx年4月-20xx年5月)。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建立課題研究檔案,並將常規教研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將對教師個人的課題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20xx年6月上旬)。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子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校級課題要根據上級要求及時向市教研室進行彙報。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附件四)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導處。

5.成果鑑定與推薦(20xx年6月下旬)。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子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廣,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子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督促教師將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子課題研究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校級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閲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子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能力突出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