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人民的領導事蹟

欄目: 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4.54K

在全國戰線,在燕趙大地,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廉政勤政的事蹟不脛而走。被人們爭相傳誦,強烈地激發和鼓舞着廣大人民羣眾對黨和黨的事業的堅定信心。這位領導幹部就是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人民公僕"榮譽稱號的全國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省廳副廳長。

人民的領導事蹟

(一)年11月的一天早晨,省廳長豐路家屬院裏悄悄地開進一輛中型卡車,早起晨練的人們看到,隨車來的幾個人從車上搬下一個大衣櫃,兩個木箱子。三張木牀,一個書櫃,一張簡易寫字枱,幾個沙發以及米麪,大白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最值錢的物品大概就要算是那台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了。全部家當加在一起,還沒能裝滿一卡車。這就是剛剛調任省廳副廳長的秦皇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兼局長的全部家產。

實際上,是當年8月到省廳報到的。在此之前,身為副市長兼局長的一直在北戴河忙着暑期警衞工作,直到報到當天,他完成了最後一次警衞任務,才收拾行裝。他把工作用手槍,尋呼機,哪怕是一沓信箋都一絲不苟地一一理清,交還組織。沒吃一頓告別飯,沒喝一頓告別酒,甚至沒照一張告別合影,沒打一個告別電話,他只帶着市政府辦公廳的一名工作人員和市局政治部主任,靜悄悄地連夜離開了秦皇島。

全家搬到 後,省廳宿舍院裏的人們逐漸認識了這位新來的副廳長。他中等身材,衣着樸素,言語謙和,舉止穩健,平時上下班總是騎着一輛只有在農村才能見到的"28"型加重自行車。在院裏見到老人,遠遠地就下車打招呼,偶爾坐汽車回家,他的車從來不在院裏鳴喇叭,如果前面有行人,汽車就在後面緩緩地跟着。家共有4口人,除他本人之外,還有妻子上國小的兒子和80高齡的岳母。孩子上下學都是妻子騎自行車接送,颳風下雨時,即使廳的汽車停在門口,也從沒見到孩子搭過一次便車。他居住的宿舍樓上,是廳級別最高的幹部,可他家卻是惟一沒有內裝修的一家,分房時需要繳納4。6萬元集資款,他從兩個從事個體養殖的內弟處各借了一萬元,又從銀行貸款2。5萬元才交齊。

很多人起初不相信,一個可以説得上是位高權重的領導幹部,家裏何以窘迫到如此地步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地理解了他。

在20多年的時間裏,的工作崗位變動了11次,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的農村青年成長為黨的中高級領導幹部,級別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太;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在昌黎老家,上有年屆70的老母親,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加上外甥,侄子等全家近20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一個沾的光辦理户口農轉非,他又從不為家裏尋求任何致富門路。而作為長子,他必須在經濟上給家裏以資助。同時,當羣眾有困難需要扶困濟貧時,成百上千地慷慨解囊的又總是他。如果沒有其他的"外快",僅憑他和做合同工的妻子的工資,其寒酸和拮据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此,在身上,你看不見一件名牌服裝,他的一隻手提包用了十幾年,補了又補,卻一直捨不得換掉。1999年國慶節前夕,人們告訴説彩電降價了,念及自己整天出差在外,無暇陪伴岳母和孩子,這才狠狠心,花1700元買來一台25英寸彩色電視機。而把那台看了十幾年的黑白電視機抱到自己的辦公室。

(二)在領導幹部"三講"教育活動中,在剖析材料中寫道:"20多年來,我從來沒有收受過任何單位和個人贈送的任何禮品,禮金,紀念品和土特產品。"能夠問心無愧地説出這擲地有聲的話來,需要付出多麼昂貴的代價,需要忍受多麼深重的壓力,只有本人知道。

1996年剛調到省廳不久,一個市交警支隊的領導耳聞的作風,將信將疑。春節前,支隊給民警們發了些年貨,為了表示對分管交警工作的的敬意,這位領導也為他準備了一份。"內容"與普通民警一樣。開着車來到家門口,這位支隊領導沒下車,讓司機把東西搬了進去,熱情得又是沏茶倒水,又是點煙讓座,可是客人臨出門時,又讓人家原封不動地把東西搬了出來,親眼看着他把東西裝到車上。

初來乍到時,由於不瞭解他的這種脾氣秉性,頗讓一些同志碰了幾次不尷不尬的"軟釘子"。那年中秋節,省交管局機關發給每個民警一箱蘋果,自然也沒忘記主管交警工作的。給送蘋果的任務就落在了行政科長李光錦身上。蘋果搬到家。任憑你説破大天,就是不收,只得怎麼搬進去又怎麼搬了出來。事後,李光錦説:"我也是50多歲的人了,又不是為了個人的事送禮,結果弄得我臉上灰溜溜的。以後給送東西的事,誰愛幹誰幹,打死我我也不去了。"

經歷了這樣幾件事以後,在省交管局逐漸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機關搞什麼福利,都不用打的賬。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規矩"又從省交管局延伸到了基層機關。調到省廳之後,一年當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在基層調研和檢查指導工作。對於基層機關送的一些土特產品,一概謝絕,甚至連人家裝到車上,讓他在路上飲用的礦泉水也不例外。

有一次,到一個市檢查工作,臨走時,市局領導讓人往他車上裝了幾箱當地生產的酒,盛情難卻,推脱不掉,便不再説什麼。可他突然出乎意料地提出,讓市局出一輛警車帶路。司機十分納悶,一貫輕車簡從,今天怎麼破例了車出滄州,立即指示司機超越前面的警車。靠路邊停下。這時司機才醒悟過來,待汽車停穩,司機小季迅速將那幾箱酒搬到警車上,還沒等對方反應過來,他們已經開車離去。

連續六年給開車的司機小季已經瞭解了的一個"習慣",到基層出差臨走時,他必定要讓司機打開汽車的後備箱檢查一下,證實沒有裝載任何的"違禁"物品之後才肯上車出發。

還有一個盡人皆知的"習慣",那就是每到一地出差,如果趕上吃飯的時候,他就率領隨行人員就近找一路邊小店,匆匆吃上幾口,而飯錢總是他付。起初,跟他出差的工作人員為了儘可能地讓他吃好一點總想點上幾個好菜,倒也不反對,但他總是勸同志們吃,而他自己扒拉上幾口就算完事。待到大家吃完飯去結賬時,卻發現已經結過了。久而久之,大家誰也不好意思點好菜了,儘量節儉,以免給他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

1999年6月下旬,在創建"平安大道"活動中,率員用了兩天的時間前往遼寧,吉林,黑龍江,沿102國道考察學習公路巡警中隊的建設情況。事先不與當地警方打招呼,住宿完全自理。抵達終點後,問隨行人員一路吃飯花了多少錢,答曰花300多塊。要過發票按上面的金額從自己口袋裏掏出錢來交給對方,然後"噌噌"幾下,把發票撕了。瞭解的人都知道,撕發票,這也已經是保持多年的"習慣"了。

1999年,省機關國慶安全保衞的前線指揮部設在涿州,整整20天,與民警們同吃同住。指揮部在涿州,可是環繞北京的治安檢查站遍佈4市13縣。每天都要前往檢查工作,每天工作結束不管多晚也要回到一大隊,有時回來時累得他連車都下不來,上台階都抬不動腿,可都是吃民警們的剩飯,決不允許搞半點特殊。大隊長實在看不下去了。命令大師傅,別的沒辦法,咱別讓他吃涼飯,要保證廳長能隨時吃上一口熱乎的,哪怕是偷偷摸摸地,也要給他往菜裏滴上幾滴香油啊!

(三)常説:"幹好工作。對我來説就是最大的享受,工作的快樂是任何其他的快樂都不可比擬的。"因此,不管對什麼工作,都會傾注極大的熱情甚至是激情,並且隨時準備搭上自己的性命。不管對什麼工作;不幹便罷,幹就要幹出一流的成績。

上任伊始,從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先後對全省11個市的139個縣市和高速公路的交警大隊逐一進行了考察和調研,並實地瞭解省內國道沿線的交通流量,交通秩序和交通基礎設施情況,與1000多名基層民警和羣眾進行了座談,行程近5萬公里,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撰寫了兩篇專題調查報告,準確分析了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交警隊伍建設,交警管理體制,經費開支,基層基礎建設以及交通管理科技等方面,提出了做好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對策性意見,得到了省委政法委和省廳黨委的高度重視,成為以後指導交管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省交管局局長王兵勇感慨地説:"我在廳工作了27年,39個交警大隊也沒有全部都走遍啊!"

部在。召開改革和加強派出所工作會議之後,找到省廳調研處長黃福祿説:"我準備用兩個月的時間,把全省11個市的293個城市派出所全部爭取走一遍。先摸清底數,然後再召開會議,結合我們省的實際來貫徹部的會議精神。你説怎麼樣"黃福祿説:"這種想法當然好,但兩個月走將近300個派出所,哪怕晝夜兼程一天也得走5個,恐怕來不及。"此話説過,黃福祿也就沒再往心裏去,但是一個多月之後,黃福祿到邢台市出差時與巧遇,這才知道,他正在按照自己的計劃,逐一對全省的城市派出所進行考察。最後用了40多天的時間,完成了他自己給自己下達的任務。由於掌握了大量的第一資料,使全省加強和改革派出所工作的各項措施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

調至省廳6年的時間,走遍了全省600多個城市和農村派出所。

——為開車的司機算了一下,六年時間,的車竟跑了近60萬公里,平均一年10萬公里。

1995年10月,在學習濟南交警活動中,作為全國參評單位之一的省會城市 ,市內交通堵塞嚴重,交通設施缺乏,交通秩序混亂,值勤民警年齡老化,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執法形象欠佳。通過調查研究,明確提出了學習濟南交警的工作思路:"內治堵,外治亂,嚴治警,心繫民"的交通治理整頓方案。白天,他親自考察市內交通環境,勘察線路,檢查工作落實情況。每晚9時,準時在省廳主持召開由省廳交管局和 市交警支隊有關領導參加的工作調度會,彙總研究當天的工作進展情況,部署第二天的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經常延續到深夜。這種每晚一次的調度會一天不拉,風雨無阻地整整開了100天。為了實地瞭解城市外圍對外埠車輛進行分流的情況,在寒冬臘月裏與交警一同值勤,時間最長的一次,他竟從早晨8點一直站到晚上12點,一雙鞋都凍在地上拔不下來。

部部署在102,107國道開展創建"平安大道"活動後,廳黨委下定了在全國爭一流的決心。為了瞭解掌握全省創建"平安大道"的實際情況,帶領工作組沿着總長700多公里的兩條國道,從最南端的漳河大橋到最北端的山海關,一個路段一個路段地現場查看,一個縣一個縣地現場辦公,一箇中隊一箇中隊地提出要求,國道沿線的40個交警中隊,最多的去過20多次,最少的也去過7次。

Tags:事蹟 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