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通用4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3W

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 篇1

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肩負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毫無疑問,大學生的幸福觀已成為全社會關注你的焦點,大學生的幸福觀必然會引領一個時代的幸福觀。因而,進行大學生幸福觀的調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對大學生幸福話題的觀照應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幸福觀、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是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內涵。為了瞭解我院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我組對我院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院大學生在友好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通用4篇)

我們以此對合肥學院大一至大三的三個年級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擁有正確幸福觀的人在很多方面表現的更為樂觀。此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更多人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從而獲得幸福,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院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課題:關於合肥學院大學生幸福觀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7號—20xx年12月10號

問卷製作:調查問卷,精心設計了十四道富有代表性的題目。根據性別、出生和教育的環境等影響大學生幸福觀念的外在條件分析,我們確立了四道基礎題,為大學生幸福觀的差異的分析做了良好的鋪墊。後十題分別從人際交往、釋放壓力、家庭收入和職業選擇等對幸福有影響的方面進行剖析,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客觀性。綜合整個問卷,題型設計新穎,引發答卷者內心深處對幸福真實地思考。

問卷形式:於20xx年12月7日,對合肥學院12個系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對不同年級、愛好的學生都有調查,基本上涵蓋了大學生中各類人羣。其中男生佔46.8%,女生佔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5張,有效率99.5%。運用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合肥學院大學生自身的基本信息,怎樣緩解壓力、獲得幸福及對幸福的看法。調查內容主要根據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面向全校大學生設計的。由於大四在校生並不是很多,所以大四學生佔到的比例很低,但並不影響我們最終幸福觀的調查的結果。調查內容基本上是對學生生活中喜怒哀樂的詢問,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説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説,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 調查結果:綜合調查內容所涉及的題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觀的基本情況已已有所瞭解,同樣,我們秉承着真實客觀的原則運用相關軟件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最後,我們把此次調查的結果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大學生幸福觀主要受家庭出身、教育環境影響。主要表現為:

當代大學生可能多為獨生子女,以前的生活上可能被照顧的精細入微,可當他們真正離開父母等親人的羽翼獨自面對新的生活時候,他們是極不幸福的。而出身略差的同學早早已鍛煉出獨自生活的能力,相對獨生子女來説,他們的適應能力很強,因而在各個方面表現的更為幸福。

二、大學生幸福觀受個人性格影響。統計分析,個人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態度是決定一個

人能否正確處理人際、工作等必須面對的問題的重要方面。由以下表格可知在與人交往方面,外向的性格、更多的朋友將會帶給你幸福,根據對我校大學生的調查,擁有開放的性格對個人的幸福觀有很大影響。

三、個人同樣與性別有着很大關聯。下面是根據調查數據而得出的我校男女大學生基本幸福情況:

根據對大學生課餘生活及各方面的調查,有23.2%的男生很幸福,有很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而37.3%的女生很幸福,相對於男生比例更為可觀。有52.6%的女生是較為幸福的.,她們有着明朗的心境;男生則佔有61.5%的比例,對比可知,男生更易於追求生活。13%的男生和9.1%的女生表現地不幸福,他們大多處於一種迷茫狀態,暫時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很不幸福的男生和女生分別是2.3%和1%的比重,基本上放棄了對幸福的追求。

四、影響大學生幸福的因素所佔比例情況

大學生幸福與否主要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大學生幸福比例差異有的很明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外界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什麼是幸福的準確認識。另一方面,大學生已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如果有很好的前景,固然他們現在時幸福的,未來當然也不會很差。如果大學生只是着眼眼前瞬間的幸福忽略了長久的幸福,那麼他的人生就是不幸福的。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擁有正確的幸福觀。而且,大學生要注意個人性格的培養,樂觀開放自我,將會獲得更多的幸福。

建議:

針對我院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院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建議學校多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樹立目標,堅定信心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戰勝挫折,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業餘生活過得充實、豐富,有意義,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滿足需求、增長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衞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 篇2

一、前言

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希望通過對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的評估,瞭解本市不同年齡段和學歷程度的女性羣體在生活質量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依存度,以及其中的差異性等問題,生活滿意度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不同區域的女性羣體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性的背後存在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女性問題上的決策提供心理科學的依據。

調查人羣:

全市各轄區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成年女性3000人。

二、結果分析

1、年齡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年齡段調查統計表一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年齡段常模為:17.29±5.06。

表中紅色部分數據顯示,鐘樓區、慼墅堰區、新北區、溧陽市均顯示高出常模,提示這些區域的被調查女性生活滿意度可能較其他的被調查女性要好,特別是新北區與溧陽區,他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指數較高,預示這兩個區域的女性個人幸福感也較高。綜合這兩個區域的情況,可能是與農業生活的人數較多,長期的農村生活對現有生活質量的水平比較滿意,體現其追求的生活狀態總體上較其他區域更具幸福感。

2、學歷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學歷類別調查統計表二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學歷類別常模為:17.17±5.17

從學歷的類別來看,鐘樓區高中生的個別差異較大,大部分則較為穩定。高中生和大學生的離散度較小,説明他們的生活質量高於國中生,也許是他們的工作環境與經濟收入因學歷關係得到提升,社會接受度也高,容易在社會環境中比學歷低的有較多的機會與社會參與度,因此,體現自身價值的社會收益較多。比較而言,武進區和鐘樓區總的常模高於全市區域常模,呈現生活滿意度較高的狀況。

從各轄區的總常模比較來看,武進區和鐘樓區女性羣體整體生活質量較高,新北區女性羣體生活質量相對較低些。

武進區和鐘樓區的經濟基礎肯其他區域要好,給當地民眾生活帶來比較安逸的環境與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物質上的保證給女性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而新北區從理論上應與武進區不相上下,可能源於其特殊的環境與政府行政機構的距離,產生的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提升,可對比的參照羣體也可能引起心理落差,抑或生活水平與其他區域相比有下降趨勢。

3、年齡對幸福感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年齡段調查統計表三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年齡段常模:4.30±5.72

從表中可以看出,天寧區、新北區、金壇市、溧陽市的部分女性羣體幸福感常模高於全市被調查女性的總體幸福感常模,總體幸福感高於其他區域。

總體而言,60後、70後、80後的幸福感趨於穩定態勢,個別區域,比如新北區的90後就顯得比較突出;金壇個別人的幸福感指數超高,提示可能有故意的作為或出現精神異常的可能,需要加以特別注意。抑或有調查中對被控環境的因素出現不符合專業要求的情況,需要予以甄別。

國內有研究結果,幸福感指數常模為5.12+2.03.我市部分女性的幸福感指數調查,其常模均高出其他人羣,顯示我市被調查女性具有較高的幸福感指數。

從全市各轄區不同年齡段的幸福感指數比較(圖表21)來看,金壇的80後、新區的60後、90後幸福感指數較高,總體上60後、70後比較穩定,沒有顯示出較大的差異性。慼墅堰的90後則呈現出較低的態勢。

4、學歷對幸福感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學歷類別調查統計表四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學歷常模:4.79±5.13

從學歷上看,個人文化程度的'差異還是在主觀幸福感的體驗上呈現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且相互間的個性差異較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羣體大部分處於穩定狀態即在一定區間範圍內波動。在學歷上的常模也高於我國某一人羣的常模。其中,新北區、金壇市則高於全市被調查女性羣體的總體水平。

處在較高狀態的區域是武進區和鐘樓區,幸福感指數處在較高狀態的區域則是新北區和金壇市。由此,也印證了當初的假設,即,生活滿意度指數高的人羣,其幸福感指數不一定就高。簡言之,生活比較滿意的人不一定感到幸福。

所以,從幸福感指數的調查來看,主觀幸福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並非物質條件好了就一定感到幸福,還有其個人的人格因素、環境因素、文化素養、理想觀、價值觀、婚姻觀、成長經歷、社會因素、生活形態的諸多因素影響。

對低學歷的女性而言,其生活滿意度常模比較接近社會常模,原因可能是對生活的思考深度問題。對此類的女性羣體應該進行“溢出性鼓勵”,即以此影響其周圍的女性和家庭成員,擴散其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營造社會性和諧氛圍。

高學歷的女性羣體對生活的追求目的不同,有着較高的生活目標和情感需求,其生活中的物質條件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有必要加強對此類女性羣體的精神需求的滿足舉措,應該對其進行“禮花式引導”,即對其此類女性羣體進行職業與生活質量訓練,提升其幸福感指數。

三、小酷

調查結果大部分支持了當初的假設。

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與幸福感指數雖然是一個城市社會發展狀況的羣體性主觀感受,是社會和心理問題的“集體潛意識”,但不能簡單地以此作為體現某一羣體或個人生活質量、羣體或個人幸福及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

從常模看,我市部分女性羣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主觀體驗高於其他城市,在全國前列。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 篇3

近幾十年來,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人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説白了就是資本主義的美化詞,現在的中國國情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社會主義岌岌可危。

也有人説這幾十年來,中國愈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都是走了社會中國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人們一直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終極目標,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那麼在我們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有多少呢?是不是人們的幸福感也可以做一個判定我們所走道路對錯的指標呢?

為此,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沿陣地廣東做了關於幸福感的調查。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廣東省"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核心。如何在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如何使社會經濟發展的考量從"血汗G D P"的數字標籤到宜居"幸福指數"的人文標籤的轉型?如何將"幸福"的概念轉化為民眾切實感受的幸福生活?這些都將是未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體幸福感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為14.9%,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最高,約佔六成,為59.2%,兩項相加為74.2%,也就是回答傾向於認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於幸福和不幸福之間的選擇,9.8%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選擇了"不幸福",傾向於不幸福回答的比例為12.3%.

調查中從"不幸福"、"不太幸福"、"説不清"、"比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別計分為1—5,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為3.74,標準差為0.912,也就是説整體平均分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二、從不同羣體的幸福感來看

⑴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52.9%,女性47.1%.調查結果顯示,兩性被調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均高於男性,而回答"説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於男性,經卡方檢驗,男性和女性之間幸福感的差異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於女性,為3.71低於總體平均水平的3.74,也低於女性的3.78.

⑵領導羣體的幸福感最高

統計分析發現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務人員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組,專業技術人員組,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組,商業服務人員組,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組,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組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

1.離異居民幸福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居民選擇"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為14.9%,和喪偶居民,這一比例為11.7%,離異居民的比例最低,僅為 5.4%.把"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合併來看,未婚居民傾向於幸福評價的比例為65.30%,已婚居民為77.40%,離異居民為53.10%,喪偶居民為61.70%.做負向評價的趨勢與此相同,離異居民傾向於不幸福評價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離異和喪偶各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別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為幸福感正向影響。從有無子女受教育一項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高於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反向評價上結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於無受教育子女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值為3.78,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這一數值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於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於租房居民組,比例分別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於後一組。有自有住房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數為3.8,租房居民組為3.5.

4.家庭收入差別。把被調查居民分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組、1001—20__元組、20__—5000元組、5001—10000元組和10000元以上組,結果發現幸福感評價與家庭收入高低有線性關係,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組幸福感平均值分別為3.40、3.62、3.78、3.89和3.95.各組在幸福感各選項上的選擇比例與這一結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越高,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慮到家庭人口的不同,進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發現,家庭人均收入與幸福感的評價呈低度相關,相關係數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評價波動較大,隨着收入增加表現為從低向高震盪變化,特別是人均20__元以下變化複雜,之後的變化幅度減小逐漸平緩,達到一定高點後不再變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對於幸福感調查結果的討論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

本次調查發現廣東省東、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認為,幸福感的高低與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有關。

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美國人總體上要比新西蘭人富裕,但並未覺得更幸福。更富的奧地利、法國、日本和德國人並不比巴西、哥倫比亞和菲律賓人更幸福。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增加。

這並非説經濟發展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研究發現,富足國家的人們明顯比那些貧窮國家的人們幸福。對那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10000美元(1995年)的國家來説尤其明顯。沒有任何富足國家的人們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國家中較高人均收入似乎並不對幸福值又太明顯的影響。而在低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過渡階段國家的人們對生活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

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經濟的發展並不能不斷升高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社會的發展應該以社會均衡發展為目標,致力於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經濟、生活狀況,提高全民整體幸福感。

(二)民生與幸福感

在較低經濟收入階段,經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是有正相關的,在經濟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這種相關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對幸福很少甚至沒有影響。

布倫諾·S·弗雷等人的多國對比研究發現,幸福感與收入的相關為0.20;在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達到1.5萬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相對較小。

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為0.106,幸福感隨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還處於經濟收入較低階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收入雖然是一個可以用貨幣單位衡量的量化指標,但是,收入的高低卻是一個需要對比才能獲得的,而和誰去比卻是因人而異的,由於每個人的這種個體差異性,同樣的貨幣量化的收入卻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説,個人或家庭收入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心理指標,而不應該看作是一個經濟指標,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為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處於合理範圍,避免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是提高社會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這些都説明,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係。

總結:

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社會的不公平問題等等,如何正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點。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 篇4

幸福,實際而又艱難的東西,自古以來我們都在不斷的追求,它一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拼搏努力,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幸福觀是人們對什麼是幸福,以及採取何種方式追求幸福等問題所持的穩定態度與整體的觀念。有人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對它的真諦進行了詮釋:那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腿抽筋。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國正處於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幸福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構建。那麼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究竟對於幸福觀抱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理解呢?為此,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調查。

一、 情況概述

(一)調查時間:20xx年3月25日星期二

(二)調查地點:合肥學院

(三)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主要針對大一學生)

(四)調查方式:隨機在班級發放120張紙質問卷調查,收回120份。

(五)調查意義:通過這次的調查,我們可以瞭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從而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幸福觀引導,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此次的調查我們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調查,如家庭情況,個人生活狀況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想法。這些客觀因素都是影響當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

理解的重要因素。在最後我們設置的是一個簡答題,眼中的幸福是什麼及對自身幸福感的指數進行打分。由於種種的原因,從這次的調查,我們可以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幸福觀,不同點想法不同的追求。

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是積極的,這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符合現代化的大學教育和道德規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積極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消極的一面。主要的表現在:

1、 對幸福的缺失。認為幸福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過於理想化。

2、 安逸思想性。過度的貪於享樂,安逸主義盛行。

3、 個人主義的滋長,自私的表現。

4、 拜金主義的思想。認為金錢是幸福的直接表現。

對於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主要的回答包括了家庭幸福,有知心朋友,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以及自己在校表現的突出得到他人的認可。從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86%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幸福感的指數在八十分以上。10%的認為自己比較幸福,幸福感的指數在六十至八十之間。有4%的人認為自己不怎麼幸福,幸福感指數在六十以下。他們認為影響自己幸福的重大原因還是在於家庭和學習的方面。當談到幸福是否與金錢有關係時,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認為沒有關係,百分之三十認為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保障。以下是我們此次以上是更直觀的扇形表,方便觀察調查數據。

我們不得不承認,幸福直接影響着每一個人,個人因素,家庭情況,自己的專業是否喜歡以及未來是想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發展,都是幸福的一種體現。男女比例不同,在最後調查的結果中也呈現不同的情況,超過74%的女生希望簡單的幸福,家庭能夠美滿。而有22%的女生則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一樣的人生未來,那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幸福觀。剩下的4%除了個人的簡單之外,更願意分享幸福,為他人也帶來幸福的温暖,這是奉獻的幸福觀。因此,幸福多種多樣,人生就多姿多彩,我們不能以一個標準來衡量幸福的好與壞,只要實現了它的人生價值,不同的路,都會有別樣的幸福滋味。在調查結束後,對於調查的結果,我們進行了思考,如果現在不幸福的人羣進行二次選擇和追問,那麼不幸福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經過討論,我們小組進行了如下的假設:

1、 學習不好壓力大;

2、 精神空虛就業壓力大,目前大部分的學生處在盲目之中,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缺乏;

3、 自己期望過高,父母的期望過高,自身沒有成就感;

4、 生活缺少知心朋友,人際關係緊張;

5、 生活費緊張,經濟條件艱苦;

6、 沒能加入各種社團和俱樂部;

7、 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壓迫和緊張氣氛。

由此可見,家庭、學校、社會和其他各個方面對於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生活理想和人生目標責無旁貸,而且要馬上行動起來,讓大學生們能夠更好為之奮鬥,從而更好的生活,享受幸福。為了這些目標,作為高等教育的執行者,就更應該花心思教育和引導我們對幸福本質的理解,體驗幸福,增強主管幸福的前提;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幸福和集體幸福、社會幸福之間的關係,使個人幸福融入社會和集體幸福之中。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心理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失敗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樹立目標,堅定信心。

三、調查結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從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著名的哲學家周國平教授認為:“幸福主要是一種內心的體驗,是生靈對於生命意義的的強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靈的感受力為前提的。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真實的靈魂,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定義有所不同,北師大教授于丹認為:“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富貴無關,同內心相連。”它不是金錢的附屬品,當你擁有大筆大筆的財富時,你不一定擁有大筆大筆的幸福,我不否認有的人幸福是來源於財富的日益暴漲,可是擁有大筆的財富後你可以擁有親情,愛情,友誼嗎?從歷史的角度來説,拜金主義者到最後都是不幸福的,俗話説:“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面對金錢的誘惑,我們或許應該適可而止的停住腳步。因為幸福就在捨得之間,有舍才有得。因此,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就更應該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抵制不良的誘惑,這樣有助於我們富而思進,勵志勤學。總體來説,幸福觀是積極的,引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要我們順應時代的潮流,以小家為中心,將追求的幸福與道德結合起來,把家庭作為基礎點,我想每個人都是幸福的,都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指數,處理正確的個人利益。

四、結語:

幸福觀是塑造人格魅力的基礎,因為它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石,沒有幸福觀就不可能塑造出對人類,對社會有利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所謂知足者常樂,我們習慣了固有的生活狀態,幸福感的指數是自己的評判和定位,家庭幸福、生活和睦,平平淡淡都可能是一種幸福。當幸福來敲門時,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的迎取,樹立一種責任意識,培養奉獻的精神。幸福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充足,更是我們對自我、對家人、對社會的積極投入,認真生活。我思,故我在。我們要學會感受生活,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一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精神空虛的人很難想象會獲得真正幸福的生活,更遑論幸福感。奮鬥是充實而又幸福的,只有在奮鬥中才能迎來幸福的暖意,增添幸福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