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5W
本文目錄2018年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縣級領導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關於最新農村十三五規劃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縣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村作為“xx”貧困村,在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下,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使得扶貧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指標。近年來由於受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我鄉基礎設施落後,科教、文化、衞生條件差,農民經濟收入來源少,產業結構單一,以種植臍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養殖業為主,但由於土地少、技術落後,農民經濟收入有限,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村立足實際,發揮自身優勢,依託項目拉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奮鬥,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扶貧工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開展扶貧工作基本情況

1、紮實做好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整村推進是我村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要途徑,是一項綜合扶貧工程,事關貧困農户解決温飽脱貧致富的大問題。做好整村推進的項目申報工作是做好整村推進工作的關鍵和前提,確保做到每一次項目計劃報送及時規範,按要求報送資料,不遲報不漏報,並按要求對項目計劃、資金使用情況等進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報水泥路硬化、水利設施修建、橋樑建設等10個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和村莊整治建設項目。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扶貧項目計劃,在建設和實施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履行項目實施責任狀,認真執行年度計劃項目建設地點、規模、標準和內容,並做好項目建設用地、拆遷、責任田補償工作,沒有發生過一起信訪上訪事件。

2、認真做好移民搬遷工作。在鄉村兩級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傳發動、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發現此項工作羣眾反響熱烈,現已有13户移民鄉鎮安置,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羣眾生產生活條件。。

3、做好扶貧對象識別及建檔立卡工作。根據上級的文件精神,要求精準識別貧困户並建檔立卡,此項任務時間短、任務重,我們及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安排落實建檔立卡工作,通過加班加點工作,嚴格識別程序,規範公示公告,並錄入信息採集系統,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此項工作,確定貧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檔立卡,為全鄉的扶貧開發奠定了基礎。

4、做好“雨露計劃”調查摸底和落實工作。經我村宣傳動員、調查摸底,共上報9名職業教育補助對象,使受訓貧困對象進得了城、就得了業、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強貧困羣眾自我脱貧致富發展能力。

5、社會扶貧工作情況。整合社會扶貧資源,樹立“大扶貧”觀念,是新階段社會扶貧工作的重點,我村積極動員企業、鄉、村能人蔘與對貧困村、貧困户的幫扶,建有結對幫扶花名冊,有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現已落實好半崬產業基地建設4項惠民工程,幫扶效果顯著。

二、存的困難和問題

我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不容忽視,精準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我村精準扶貧工作存在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扶貧難度越來越大。我村貧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區,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致貧因素更加多元化和複雜化。二是扶貧隊伍有待加強。隨着辦公的電子化以及扶貧工作的專業化,這需要上級加大人員、經費投入,配齊配強扶貧隊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幫助貧困村組和貧困人口為中心,以扶貧和移民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開發式扶貧和移民方針,把儘快解決貧困對象温飽並實現脱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貧困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作為工作重點,把爭取上級支持和部門協作作為重要保障,緊密結合我村實際,創新具有特色的扶貧和移民工作新機制、新模式,為實現明年目標任務繼續努力奮鬥。

縣級領導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2018年精準扶貧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根據xx6月18日貴州講話精神,按照“精準扶貧”和深、細、準、實的總體要求,縣政協調研組紮實開展全縣扶貧調研工作,通過聽取彙報、實地察看扶貧開發項目,走訪農牧户瞭解貧困現狀,召集鄉村幹部、羣眾代表、產業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羣眾開展座談,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此調研報告,供參考。

一、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總體情況

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從解決貧困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從影響貧困地區發展最緊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環節抓起,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扶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xx”期間,截至XX年底,共投入專項財政扶貧資金9987萬元,先後在全縣12個鄉鎮68個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雨露計劃”、金融扶貧等扶貧項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XX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XX年底的6325元;貧困村人均純收入由XX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XX年底的2315元;貧困人口由XX年的5645户、25400人減少到X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貧開發為全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為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縣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温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温飽成果、加快脱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水平、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但是全縣經濟總量較小、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脱貧難度大仍然是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徵。

二、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分佈狀況、貧困成因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分析貧困成因及存在的問題,區分因災、因病、因學和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等不同致貧原因,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脱貧致富需求。調研組發現重點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難題”:基礎設施支撐不夠背景下水電路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駐村幫扶起步較晚、幫扶措施和項目落實困難,駐村幫扶參差不齊;因病因災致貧現象突出;精準識別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升,如何精準打貧困“七寸”是關鍵等難題。目前,我縣重點貧困村主要分佈在交通信息閉塞、自然條件嚴酷、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的高寒牧區、乾旱淺腦山區和地質災害嚴重地區,XX年建檔立卡鄉村貧困户共12個鄉鎮29個村,總户數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貧困户為1717户、7615人,貧困人口分別佔貧困村總人口和全縣貧困人口的26.56%和59.22%。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分佈如下:曲庫乎鄉(古德村、索乃亥村、木合沙村、多哇村)205户、1070人;瓜什則鄉(賽慶村、力吉村、阿旦村)215户、892人;多哇鎮(東維村、直躍村)170户、693人,隆務鎮(加查麼村)22户、121人,保安鎮(全都村、雙處村、賽加村)75户、296人,加吾鄉(俄毛村、加吾崗村、江日村)168户、737人,牙鄉(依裏村)41户、184人,年都乎鄉(郭麼日村、夏卜浪村、曲麻村)164户、794人,雙朋西鄉(協智村、環主村、寧他村)179户、761人,扎毛鄉(立倉村、扎毛村)128户、554人,黃乃亥鄉(羣吾村、日秀麼村)122户、539人,蘭採鄉(蘭採村、土房村)228户、974人。

(一)基礎設施支撐不夠背景下水電路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

水利、交通、教育、衞生、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農牧民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通訊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如,多哇鄉羣眾反映,各自然村牧業點道路仍然沒有修通,現有電網沒有實現全覆蓋,全鄉冬季草場仍有480餘户沒有通上電,塔哇地區1000餘户中只有約30%的牧户通了水,其餘70%的牧户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井水。同時,原有草場網圍欄使用年限較長(1997年拉設),損壞嚴重,急需更新。其它牧業鄉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又如黃乃亥鄉人畜飲水工程儘管先後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各村羣眾吃水難問題至目前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仍然沒有改變“人背畜馱”的歷史,對此羣眾反映強烈,建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儘快解決和改善羣眾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還有如保安鎮全都村合蘇、沙索瑪、自行三個自然村村內只有一、兩處取水點,仍然存在吃水難問題;加吾、黃乃亥等鄉多數村莊除主幹道外村內道路至今仍未實現硬化等。廣大羣眾期盼國家和省上繼續加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廣大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

由於歷史、經濟發展、社會發育程度、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由於交通閉塞、觀念落後、市場意識不強、市場信息獲取方式狹窄等因素的影響,“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加之受語言障礙和科技素質不高的影響,限制了外出勞務輸出,貧困户增收解困難度較大。在調研時,各鄉鎮普遍反映,近年來就業、農牧、扶貧等部門開展的農牧民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如泥瓦工技術、挖掘機駕駛、汽車(摩托車)修理、牛肉拉麪製作等深受羣眾歡迎,在農牧民增收致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受資金、語言、培訓時間等的限制,培訓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鄉鎮的培訓由於領導重視不夠、組織不到位等原因而流於形式。他們希望,在今後工作中高度重視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整合各相關部門的培訓資金,採取以鄉為單位開展集中培訓、以村為單位開展需求培訓、赴周邊地區開展觀摩培訓等,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把農牧民培訓這項民生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三)駐村幫扶起步較晚、幫扶措施和項目落實困難,駐村幫扶參差不齊,幫扶效果不理想,對不管項目和資金的部門單位來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是省、州、縣各級定點幫扶單位幫扶措施單一,對幫扶工作僅停留在對貧困户的物質幫扶上,在立足村情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扶持、技術援助、人員培訓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定點幫扶工作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加強。二是入鄉駐村選派幹部大多不熟悉基層工作,知識面不廣,不懂藏語,年齡偏大,在開展工作中充當“客人”,存在“守院子、轉圈子”現象,在協助村“兩委”班子理清發展思路、制定村級扶貧規劃等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因病因災致貧現象突出。

一是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年均氣温低,地形複雜多樣,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遇有大災,羣眾口糧都成問題,農牧業生產尚未擺脱“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農業產量低而不穩,生產成本大,糧食作物畝均產量10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畝均產量75公斤左右。牧區草場生長期只有150天,而枯草期長達210天。重點貧困村地質災害隱患多,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9處,災害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威脅着農牧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乾旱淺腦山區和高寒牧區,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差,抗災減災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弱,因病、因災、因學而返貧的現象突出,脱貧與返貧呈拉鋸式狀態,持續發展、穩定增收的基礎還很弱,鞏固和提高扶貧成果難度較大。據調查,很多重點貧困村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結構中採挖蟲草收入佔比達到50%至70%,但近年來因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大,採挖成本高,收益極不穩定。同時,種植業收入、勞務輸出收入及其它產業收入佔比仍較小,增收渠道十分狹窄,增收難度仍然很大。

(五)精準識別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升,如何精準打貧困“七寸”是關鍵。

扶貧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誰是真正的貧困人口、分佈在哪裏、致貧原因何在、怎樣才能脱貧,還缺乏深度調查和科學分析。近年來雖然建立了貧困人口檔案,但缺乏科學的動態管理方法,瞄準貧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幫扶機制不夠完善。扶貧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貧,以往多采取廣覆蓋、大範圍、寬領域的“漫灌式”扶貧,具體到每家每户,難免“漏人漏項”,針對性不強、精準度不高;“壘大户”,由於要增強項目輻射帶動功能,一些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户”身上,而“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又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項目最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户,局部造成“壘大户”和“扶富不扶貧”的怪象;“路邊花”,由於要考慮示範,而扶貧資源又有限,有時就難免出現種好了“路邊花”,卻忽視了縱深居住的農牧户,點面不平衡。此外,貧困人口脱貧難度大,通過扶貧措施難以擺脱貧困的農牧户,主要是缺乏勞動力的傷、殘、病和五保户中的貧困人口,他們想脱貧因受客觀條件制約,心有餘而力不足。

(六)重點貧困村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依然落後。

現有貧困村仍然沿襲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式,農產品商品率低,畜牧業良種比例低,農畜產品開發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農牧業產業化的形成尚需較長時間。儘管近年來,各類農牧區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於缺乏資金、技術支撐和必要的管理人才,中後期發展將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調研中,多數重點貧困村的羣眾提出,對各類專業合作社今後的發展參股羣眾心中沒有底,希望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並經常性給予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指導,使已建的專業合作社能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真正使合作社在羣眾增收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生活習慣很多村存在早婚、未婚生子和走婚現象而造成貧困的問題。

(七)圍繞提供健康、教育和致富信息、技術服務的鄉村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後。

如在各牧業鄉調研時村幹部和羣眾代表普遍反映,鄉鎮衞生院專業人員不足、醫療設備缺乏、住院牀位嚴重缺少(如多哇鄉衞生院只有四張牀位),遠遠滿足不了當地患病羣眾的就醫和住院需求,有些鄉鎮由於路途遙遠,遇到鄉鎮衞生院無法診治的急診患者,往往因得不到及時救治造成嚴重後果,也增加了羣眾負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越是邊遠、貧困鄉村,越是留不住人才,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該村的長遠發展,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如在保安鎮全都村、多哇鎮東維村調研時羣眾代表反映,配備的雙語教師主要偏重於用藏語教學,學生們對漢語言的掌握和運用還遠遠不夠,希望各學校配備專門的漢語老師,直接用漢語授課,切實提高孩子們的漢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為孩子們今後走出“大山”做好長遠準備;儘管目前各鄉鎮成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和“一站一中心”,也配備了必要的工作人員,但由於受專業素養、服務技能等的限制,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八)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不夠。

一是有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有些村幹部思想觀念保守,市場信息不靈,缺乏帶領羣眾致富的本領;有些村幹部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張口要項目、要資金,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有些村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實施過一個像樣的項目。二是部分村幹部在落實農村低保、危房改造、獎勵性住房、貧困户慰問救助等方面辦事不公、優親厚友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優惠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貧困户家中。三是村內很多特困户經濟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為拿不出自籌資金,致使無法享受項目資金,如危房改造、獎勵性住房等,羣眾希望對這部分特貧户要採取政策支持、信貸支持、幫扶支持等方式,幫助實現建新房的願望,切實改變居住條件。

(九)“城中村”的發展缺乏後續產業支撐。

在隆務鎮調研時鄉、村幹部都反映,位於縣城周邊的隆務莊、加查麼、霍爾加、鐵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鎮化建設的需要,賴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徵用完,羣眾增收缺乏後續產業支撐。同時,大部分村民已實現了“農轉非”的轉變,因而享受不了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學補貼等,而四合吉社區享受不了任何農村扶貧項目。對此羣眾反映強烈,應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調整扶貧工作思路,對“城中村”給予更多關注。

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務必會影響扶貧的效果,就難以徹底消除貧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貧的精準度是當前乃至今後做好扶貧工作的主抓手。

三、今後開展精準扶貧攻堅的幾點建議

(一)扶貧對象精準,決戰目標到村到户,全力推進精準扶貧攻堅。

一是扶貧過程中,扶貧資金撒胡椒麪等問題依然存在,全縣扶貧工作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建議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上下更大功夫,變過去的“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扶貧攻堅要“靶向精準”,全面做到“六個精準”,重點從治理貧困村“窮、亂、弱”入手,提出“大打一場藏區維穩前沿縣精準扶貧攻堅戰”,集中力量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攻堅集結號,創建“扶貧攻堅創新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牧業建設區、減災避災產業示範區、農業觀光生態示範區”五區,制定針對性強的扶貧細化配套措施,確保貧困村和貧困人羣的精準認定,實現“扶真貧”“扶準貧”,讓貧困村和貧困羣眾共享新一輪社會發展的制度紅利、改革紅利,使扶貧開發工作精準、深入推進。二是要精準做到識別的貧困村、貧困户找得準不準,致貧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貧致富的規劃和措施制定得實不實,項目資金和幹部駐村是否落實到位等,切實把情況搞準、措施搞明、責任搞清,才能指導基層更加有力有效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要下深水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找到問題才能精準打貧困“七寸”。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通過對貧困村、貧困户的準確識別並建檔立卡,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佈、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脱貧門路、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等,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脱貧責任精準化考核,確保如期穩定脱貧。建議細化貧困村和貧困户識別標準,統籌與社會救助政策相統籌,建立民政、社保與扶貧部門數據對接共享平台。三是將精準扶貧攻堅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提升到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謀劃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根據貧困原因,實施分類指導,以整村推進為着力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扶貧攻堅,有效整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類涉農項目和資金,捆綁打包,統籌使用,綜合施策,合力攻堅。四是按照“缺什麼、扶什麼”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羣眾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綜合扶貧、整體推進,實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相結合,全方位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增強貧困人口素質與技能,不斷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項目安排精準,脱貧項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我縣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大協調爭取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村“四通”、(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四有”(有學校、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級衞生室、村文化室)以及草原“四配套”建設等方面專項資金投資扶持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擔保平台建設,整合小額擔保貸款、扶貧貼息、抵押貸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決貧困户發展資金瓶頸難題,積極協調農村信用聯社加大扶貧信貸資金的扶持力度,通過理順體制關係、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年限等措施,切實提高扶貧貸款的覆蓋面和效益,為各類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設:貧困村村級道路硬化或油化1條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決羣眾出行難問題。二是人畜飲水:自然村或相對集中居住點農牧户飲用自來水率達到100%,基本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問題。三是住房改善:農村危房改造達到100%,有條件的貧困村有集中安置點1個以上,安置農牧户20户以上,其中貧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貧困村兜底搬遷安置達到100%。四是農網改造:提高農網升級改造技術標準,切實推進“一户一表”升級改造,保障農牧區用電需求。

(三)資金使用精準,扶貧資金到村到户,規劃保障攻堅。

對扶貧攻堅項目資金全程跟蹤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議把全縣所有部門用於行業扶貧的資金整合起來,統一調配使用,發揮資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在組織調研、科學論證、認真總結正反經驗的基礎上,科學編制“xx”扶貧規劃,明確主攻方向,科學謀劃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並把“xx”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年度計劃中,保持規劃實施的連貫性,確保總體規劃通過年度計劃的分解落實得以順利實施。明確部門責任,將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標。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機制,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規劃評估修訂機制和規劃中期評估制度,並根據形勢變化和規劃實施進度,進行相關內容的滾動修訂,以更好地指導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議成立由扶貧、財政、農牧、監察、財政、審計、建設、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和各鄉(鎮)政府共同參與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綜合協調項目實施,為精準扶貧提供組織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準,多措並舉,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我縣作為全國連片特困地區,目前仍有21.3%以上的農牧業人口屬於貧困人口,要與國家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脱貧致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一是醫療救助一批。對大病慢病致貧、返貧等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及其他政策性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給予資助和實施醫療救助。實現貧困人口扶貧小額意外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全覆蓋。二是教育資助一批。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普惠性幼兒園、國小和國中、普通高中每年給予一定生活費補助;對貧困子女上大學(含高職)的學生進行資助。三是產業扶持一批。結合貧困户勞動力、土地資源、村級特色支柱產業,因户施策發展種植、養殖、鄉村旅遊、合作社務工等產業,讓每户貧困户擁有1項以上穩定收入項目。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產業,隆務河流域繼續抓好土地流轉和集約經營這篇大文章,淺腦山區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牧區在發展有機畜牧業上做文章。四是培訓就業一批。利用文化旅遊等資源,深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鄉村旅遊培訓、資金互助業務培訓、專業合作組織管理培訓、手工藝技能培訓、貧困户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等各類培訓,項目用工以及縣內部分公益性崗位優先招錄貧困人口。建議政府部門積極與發達地區的對口幫扶政府協調,定向輸出勞務,每年輸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畢業生到發達地區以打工的形式輪訓一次,期間實行路費和生活費政府補貼,打工費自主,培訓結束後去留自定的原則,使培訓回來的打工人員帶回先進的觀念和技術,為建設家鄉服務。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將建卡貧困户家庭的殘疾人、智障等喪失勞動能力的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逐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推進農村低保線與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六是扶貧搬遷一批。全力推進保障性住房搬遷,探索創新扶貧搬遷示範點、集中安置點持續發展機制,按照“三三佈局”,將牧區三分之一搬遷到縣城定居,三分之一搬遷至各農牧業點小集鎮,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場,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縣級領導、科級部門兜底幫扶深度貧困户搬遷機制,實現貧困人口應搬盡搬。

(五)因村派人精準,合力攻堅,結對幫扶到村到户。

各行業涉農資源更精準向扶貧對象傾斜聚集;縣級領導聯繫貧困村、幫扶貧困户;科級部門幫扶貧困村、結對幫扶貧困户,向貧困村派駐工作隊,選派黨組織“第一書記”;鄉鎮、村級結對幫扶貧困户。堅持和完善“三聯三促”工作機制,開展以制定一個科學發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帶頭人、開闢一條增加集體經濟致富路、解決一批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打造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為內容的“五個一”工程。尤其是各聯建單位要以扶貧助困工作為總抓手,在充分掌握聯建村基本情況、特色優勢的基礎上,做到長遠聯建規劃和年度聯建計劃相銜接,保證聯建工作的前瞻性和連續性,同時要創新幫扶形式,為村“兩委”和羣眾選路子、上項目、教技術、籌資金、供信息,變“輸血”為“造血”,確保聯建工作的實效性。建議針對重點貧困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現有的部分“三聯三促”單位進行及時調整,儘量將項目單位安排到重點貧困村,切實加大幫扶力度和脱貧步伐。此外,建議採取“政府大投入、資金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羣眾大建設”的思路,結合“三基”建設,按照“一河、兩線、三點”分類實施,對貧困的原因分門歸類,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採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將聯村聯户機制落實到位,在落實好國家扶貧項目的基礎上,將貧困村集中幫扶,分散的貧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個鄉鎮制定扶貧攻堅戰方案,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個貧困村由一個項目部門聯村幫扶,企業包村包户,協調安排每個企業聯3-10户,效益好的企業也可聯幫一個貧困村。堅持和完善入鄉駐村幹部管理工作,在選派入鄉駐村幹部時,加強與選派單位的溝通聯繫,真正把優秀人才選出來、派下去,應充分考慮其自身特點和基層工作實際,將懂藏漢雙語、善於做羣眾工作、具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身體健康的年輕幹部選派到基層,方便開展工作;強化用人導向,對出色完成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膽使用,優先提拔和晉級,提高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同時還要建立召回重派制度,對錶現不佳、羣眾反映不好、工作難以勝任的幹部,應由派出單位召回重派。同時,為有效解決各鄉鎮對選派幹部管理約束以及因增員而產生的吃、住、行、取暖、辦公等各種壓力,建議將各級選派幹部工資關係及人頭經費隨行轉至派駐鄉鎮,便於統籌管理,更好地為羣眾增收脱貧提供人才支撐。

(六)脱貧成效精準,加強動態管理和隊伍建設。

精準管理,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此外,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機構和幹部隊伍建設,針對扶貧開發項目多、資金多,任務重、人員少、幹部力量薄弱的實際,積極與省、州編辦協調,適當對扶貧部門人員編制方面給予傾斜,增加部分事業編制,並在鄉(鎮)設立扶貧專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克難奮進的扶貧開發工作隊伍,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如何,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係到一個村能否如期實現脱貧目標,在選人用人上將政治堅定、辦事公正、清正廉潔、敢闖敢幹,能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黨員推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

關於最新農村十三五規劃精準扶貧調研報告2018年精準扶貧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低保工作是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和保障困難羣體基本生存權的一項根本措施。做好城鄉居民低保工作,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羣眾脱貧致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低保工作不斷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根據兩當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調研安排,我局組織人員對交通便利、條件較好的楊店鄉楊店村和交通相對落後、條件較差的泰山鄉雙河村農村低保進行了深入調研,重點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並對今後低保工作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一、調研點基本情況

楊店村位於楊店鄉楊店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8公里,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198户713人。全村總耕地面積868.35畝,一組188.77畝、二組 165.85畝、三組167.66畝、四組203.64畝、五組154.43畝。本村產業主要是育苗,其中核桃育苗337畝,其它松樹、白皮松育苗xx0 多畝。全村共6户“五保户”共7人,全村共有“低保户”34户90人,其中一類人員7户13人,二類7户22人,三類7户17人,四類13户38人。五保户6户6人。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60元。

雙河村位於泰山鄉中部,距縣城46公里,共轄4個村民小組,60户187人,有低保户23户64人,其中一類人員4户8人,二類人員4户10人,三類人員8户23人,四類人員7户23人。五保8户8人。全村總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0畝,林地面積8200畝,平均海拔1350米,年降雨量 780毫米,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黃豆,種植小麥65畝,玉米137.5畝。經濟收入主要以核桃、香菇、藥材、勞務輸出為主,全村共計栽植核桃 2.1萬株,成年掛果xx15株,產量5800公斤,板栗700餘株,產量860公斤,紅豆杉育苗4户,38萬株。全年的勞務輸出26人,收入達47萬餘元。XX年人均純收入4210元。

二、低保工作取得成績

保障人數逐步上升,規模較為適度。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多,比例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xx 年我縣農村低保建制時,保障對象為 1420人,在省市重視支持下,通過幾次提標擴面,目前總數達到6241,佔全縣農業人口的17%,高於全省xx%的平均水平,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 “應保盡保”。

保障力度不斷加強,標準科學合理。 20xx 年我縣農村低保月發低保金5.3564萬元, XX年6月發低保金達到 80.5259萬元,是 20xx 年的15.3倍。20xx 年農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水平為 19元,通過連續9次的提標,目前月人均保障水平為 xx9元,是20xx年的六倍多。目前,我縣農村低保標準由建制時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 2434元,,按照“分類施保、特困重保”的基本原則,針對鰥寡孤獨、 痴呆傻殘、因病因災等不同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的對象,我們分別按照農村低保一、二、三、四類進行保障,XX年補助水平為:一類每人每月246元,二類每人每月192元,三類每人每月 84元,四類每人每月58元,並對特困家庭進行重點保障。

制度逐步完善,管理更加規範。 申請審批程序不斷完善,提升、強化了鄉鎮在申請審批程序中的權責,個人申請、入户核查、倒排類別、民主評議、張榜公示等過程由鄉鎮政府組織實施並負主要責任;嚴格執行鄉、村兩級三榜公示制度;推行了每年鄉鎮 100%、縣級不低於 30%入户核查的年度檢查制度;建立了常年宣傳培訓制度,通過持之以恆的宣傳,羣眾對低保政策更加了解,通過對低保工作隊伍常年開展政策業務知識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執行力也更強;完善了監察管理制度,會同監察、審計等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核查規範。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目前佔我縣農村人口17%的貧困羣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恩惠,他們因年老、因病因災、 因呆傻殘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基本實現了“貧者有所濟、困者有所幫”。農村低保制度解決困難羣眾生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功能得以較好彰顯。

三、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政狠抓落實,城鄉低保工作推動有力。縣鄉兩級黨委政府都把城鄉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作為講政治、保穩定、顧大局、促經濟的重要內容,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縣政府出台了《兩當縣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意見》,該《意見》中,明確了 “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鄉鎮審批責任制”,把城鄉低保納入了政府考核目標。縣鄉村都分別成立了低保工作領導小組,層層建立了責任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合力抓的工作格局。鄉鎮專人負責低保管理工作,配備了低保必須的檔案櫃(盒)、電腦等辦公設備。村級(社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和評議小組,把城鄉低保工作列入“村(居)兩委”日常工作。與此同時,縣民政局認真組織低保工作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組織開展了相互交流學習活動,有力地促進了低保工作任務的完成。

(二)努力探索,總結經驗,逐步建立完善城鄉低保制度。近年來,制定了《低保民主評議管理辦法》、《低保檔案規範管理辦法》《低保家庭收入核定辦法》、《低保公示制度》、《操作流程圖》等文件制度。201x結合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核查整頓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鄉低保“四項活動”,縣政府又出台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的意見》、《兩當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意見》、《兩當縣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細則(試行)》、《兩當縣城鄉低保管理資金辦法》、《兩當縣低保經辦人員和村社區幹部近親屬申請享受低保備案制度》、《兩當縣農村困難家庭綜合測評排序辦法(試行)》、《兩當縣農村貧困家庭收入核定辦法(試行)》,確定了低保工作的原則和辦法,建立了相應的工作制度。

(三)實施規範管理,提升業務工作水平。20xx年全省開展城鄉低保規範年活動,縣上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對全縣農村低保進行了統一,以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為重點,首先對民主評議人員構成做出硬性規定,要求村民主評議組成員應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人數應達到15-30人,使民主評議能真正體現民意。其次是評議方式上公開透明,公開民主推薦,公開集中評議,當場計票公佈評議結果;再次是嚴把入口和審核關,確保評議不走過場。第二,以強化申報審批責任為重點,從鄉村受理低保申請到縣局複核審批的每個環節,逐級都有經辦人和負責人籤,如發現違規操作情況,追責到人。第三,以加強監督為重點,對村幹部納入低保建立了特殊的監督機制。防止村幹部徇私舞弊、優親厚友等問題的出現,又確保他們不因家庭生活困難、符合低保條件而被排斥在保障範圍之外。 第四,針對困難家庭貧困難核算問題,積極推行省上出台的《農村家庭核算收入辦法(試行)》和《綜合貧困倒排序辦法(試行)》,使低保評議工作具有了很強的操作性和科學依據。從而嚴格按照規範性的操作程序進行,堅持每年集中力量核退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户,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完善農村低保檔案。一是業務管理規範,全縣建立了統一規範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檔案和工作台賬。二是糾正“保人不保户”、“拆户”、“拼户”等問題,實行全户施保。三是資金髮放規範,全縣農村低保金實行按季“一折統”發放,低保金、物價補貼及時足額到位,並在領取證上分別標註清楚。

(四)開展專項活動、工作逐年規範。20xx年開展了城鄉低保規範年活動。20xx年完成了民政專項資金審計,同時,市民政局在西和縣西高山鄉朱河村規範管理試點後,我局在金洞鄉袁家村進行了試點,暨對農村低保對象進行“重新洗牌、 全面核查”,通過重新核查,新確定的低保對象更為合理,羣眾更為擁護。XX年又開展了城鄉低保大宣傳、大推廣、大落實、大調研 “四項活動”,通過四項活動的開展,有力的促進了全縣低保工作的規範運行,一是過去存在的合户分户現象進行了整改;二是關係保、人情保等現象得以糾正和遏制;三是入户調查、民主評議、張榜公示、資金髮放等程序得 到進一步規範。四是資料進一步規範。

縣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2018年精準扶貧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20xx年,xx縣被列為全省“精準扶貧”示範縣以來,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化措施,紮實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以解決羣眾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快貧困羣眾脱貧致富步伐,堅決打好統籌扶貧、精準扶貧、開放扶貧、“造血”扶貧和生態扶貧整體戰。至20xx年底,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5050元,較上年增加651元,增長14.8%,比20xx年增加 1851元,全縣新扶貧標準下的貧困人口由20xx年的8.76萬人減少到4.1萬人,累計減少4.66萬人,年均減少1.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計下降26.2個百分點,年均減少8.73個百分點。

一、20xx年以來的扶貧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資源力度,不斷改善貧困羣眾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全縣以專項扶貧為着力點,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貧,加快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以來,襯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1100畝,發展牧草節灌面積XX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4.70萬畝,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萬畝,解決了5.7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9%;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19項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鄉油路6條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條434.8公里,通村砂礫路34條129.34公里;100%的鄉鎮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實現了通暢;先後投入電力建設資金3.9億元,先後建設主變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裝配變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輸電線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線路180公里,全縣村組通電率達100%。貧困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條件明顯改善。

二是積極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羣眾增收渠道。20xx年以來,縣上每年安排1億元以上財政資金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同時累計注入擔保資金1.83億元,發放婦女小額貸款6.86億元、“雙聯”貸款8.54億元、雙業貸款10.66億元,積極引進甘肅銀行、鑫隆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項目,為貧困羣眾提供無擔保、無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額貸款服務,有效緩解了貧困羣眾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人社、扶貧、教育等部門培訓資源,組織開展各類實用技術技能培訓,使羣眾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扶持建成華藏寺鎮慄家莊高原設施林果效益試驗示範園、打柴溝鎮上河東日光温室示範點等一批產業示範園區,初步形成了以人蔘果、紅提葡萄、高原夏菜、馬鈴薯、食用菌、xx白犛牛和xx肉用細毛羊為主的基地化生產格局。20xx年,紮實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開工建設日光温室4908.6畝,養殖暖棚38980.3畝;推廣以小黑麥、紫花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28萬畝,完成以馬鈴薯全膜壟作栽培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5.1萬畝;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全縣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達到577個,發展會員3062人,帶動非成員農户5209户。全縣特色種植面積達到38.35萬畝,建成高原夏菜生產基地9.1萬畝,旱作農業種植面積達到5.1萬畝,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28.15萬畝。設施農業累計達到8.54萬畝,規模養殖小區達到780個,設施農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已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特色種植業產值達9.66億元,畜牧業產值達5.02億元,特色農牧業收入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62個,培育和引進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多個無公害蔬菜品種和白犛牛系列產品分別得到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產地認證、有機食品認證。

三是全力實施“下山入川”,加快推進高深山區貧困羣眾脱貧致富步伐。縣上多年來持之以恆地把移民搬遷作為解決貧困的有效途徑,積極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辦實事、辦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20xx年以來,縣上研究制定了生態移民規劃和安置方案,動員各方力量深入實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態移民攻堅戰。通過市內農林場安置、毛藏庫區移民新村安置、縣城安置、縣內易地搬遷安置、縣外安置、勞務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種方式搬遷安置移民,先後建成了華藏寺鎮紅大口、華藏寺鎮黃草川、松山鎮紅山根等生態移民安置點28個,搬遷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時,整合農牧、人社、教育、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擴大勞務輸轉規模,20xx年以來累計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0.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59億元。生態移民工程和勞務輸轉工程的深入實施,使全縣累計退出耕地10.7萬畝,建成草原圍欄面積510萬畝,禁牧160萬畝,草畜平衡427萬畝,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深山區農牧民羣眾生產生活困難問題。

四是持續加強智力扶貧,不斷增強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始終堅持把貧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訓作為扶貧開發一項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項目+產業+科技”三位一體科技扶貧模式。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牧民10萬人次以上,骨幹培訓5000人以上,累計培育科技示範户1.45萬户,培養了一大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牧民。不斷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先後完成各類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試驗328項(次),示範163項(次),示範面積達75萬多畝,旱作農業、測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節水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良種良法的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認真開展以“兩後生”為主的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先後組織輸送貧困家庭“兩後生”2180名,培訓雨露計劃2236人,基本實現了“就業一人、脱貧一家”的目標。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xx年以來,新改建中國小校舍面積達16.7萬平方米,學前幼兒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63.8%、99.34%、89.64%,12075名農村中國小生全部吃上了營養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由國小到高中階段XX年的免費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校佈局日趨合理,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建成衞生業務技術綜合服務樓、遷址建設了藏醫院、新建縣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和9所鄉鎮衞生院、73所村衞生室,今年開工建設婦保院和藏醫院住院部樓,醫療衞生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標準和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分別達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養人數達1525人,供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新農合參合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遊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農村危舊房10500套,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1.82平方米,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以上。

六是不斷加大社會扶貧,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合力。20xx年以來,各對口幫扶單位高度重視,紮實開展幫扶工作。先後落實各類對口幫扶資金6862.16萬元,重點實施了黃草川生態移民示範園、紅山根生態移民示範園、打柴溝鎮設施農業示範園、工業園區給水工程、小城鎮建設、道路建設和人才培訓等幫扶項目,為貧困羣眾幫辦了一大批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好事,為全縣扶貧開發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中,省市縣鄉245個單位、7334名幹部聯繫我縣176個貧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聯村單位和聯户幹部協調落實富民項目475項,落實資金2.61億元,受益羣眾8.4萬餘人;為貧困村、貧困户興辦實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摺合資金2353.87萬元,20xx年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986萬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8大類30餘項,減少貧困人口1.53萬人,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XX年奮鬥目標

1、增加農牧民收入。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貧困鄉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生態建設全面推進,農牧民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2、減少貧困人口。到XX年底,力爭全縣基本實現穩定解決温飽的目標,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減少貧困人口2.5萬人,年均減貧0.5萬人,返貧率控制在30%以內。

3、XX年內組織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17個,貧困户新建設施農牧業1900畝,實現全縣貧困户户均3畝棚的目標,力爭使祁連、東坪等7個鄉鎮和華藏寺鎮岔口驛村、松山鎮松山村、天堂鎮天堂村等35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脱貧。

4、力爭完成建制村道路通暢工程360公里,建成15個鄉村客運停靠點和河東公路、石門鎮至寬溝工業園區二級公路、石門鎮至火石溝公路,基本形成金強川“四縱六橫”路網架構;全面建成石門河調蓄引水和南陽山片“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供水兩大骨幹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庫、抗旱應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區改造、南陽山片2.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解決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

5、積極推進移民搬遷,解決惡劣環境人口生存問題。堅持把勞務移民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整合易地扶貧搬遷、遊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態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項目,以縣外移民和本縣、鄉鎮或村內實施易地搬遷、插花移民、區域內調整相結合,加大移民搬遷和勞力輸轉力度。到XX年底力爭完成生態移民2萬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遷規劃》;為部分貧困人口有計劃地移居到公路沿線、中心城鎮和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縣內外川區,實現穩步脱貧,奠定基礎;四是力爭實現勞務輸轉20萬人(次)、“兩後生”培訓4000人、勞務技能培訓10000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