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01K

西安市現轄9區4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3.85萬人,農業人口476.69萬人,XX年年人均gdp21017元。

縣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商貿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加快發展縣域商貿流通產業,對促進生產,引導消費,吸納就業,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省商務廳的安排部署,我局對全市縣域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縣域商品流通業基本情況

(一)我市縣域商品流通業發展規模

1、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觀念轉變等因素影響,消費品市場快速發展。XX年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89.20 億元,佔全市社消總額的9.68%,XX年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75.79億元,XX縣及縣以下零售額65.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7%,15.66 %和13.65%。

2、商品零售網絡初具規模。XX年全市縣及縣以下批發和零售商業網點43664個,從業人員96951人,其中縣級批發貿易業網店1035個,從業人員5739人,縣以下949個,從業人員5299人;縣級零售貿易業網店20131個,從業人員53839人,縣以下21549個,從業人員32074人;餐飲業網點4093個,從業人員16459人,縣以下3301個,從業人員7827人。

3、消費市場日益活躍,商品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隨着我市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逐年增長,城鄉居民購買力穩步提高,消費熱點和消費層次不斷升級。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商業設施、購物環境都有了較大改觀,大中型超市分佈較多、專業市場發展迅速,綜合性市場,專業街投入使用成為流通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農村市場近幾年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消費質量不斷提高。XX年至XX年年,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均保持在15%左右,摩托已成為農民主要代步工具,電話、手機、電視機已在農村普及,空調、洗衣機、冰箱、電磁灶、熱水器在農村銷售不斷升温。

農資連鎖配送發展勢頭較好,分銷、直銷、超市、總代理、總經銷等多種經營模式蓬勃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呈多元化格局,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相關龍頭企業,構成了農產品流通的主體,農資經營已形成由供銷社農資公司、農資生產企業、個體工商户等多種市場主體、多種流通渠道共同參與的格局。

4、商貿流通領域多元化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現代化流通方式穩步發展。各區縣政府加大了國有商貿流通企業改革改制力度,原商業、供銷、糧食、物資等部門所屬企業改革改制基本完成,國有資本逐步退出了流通領域,個體工商企業和私營企業迅速填補了空間並快速發展。

5、縣城商貿中心地位逐步凸現,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縣城大中型購物場所不斷增加,零售業態不斷豐富,摩托、建材、綜合集貿市場不斷擴大,餐飲住宿業快速發展,其他服務業蓬勃興起,縣城商貿流通業日益繁榮,縣城經濟中心的聚集效應逐步顯現。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發展較快,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農村流通網絡。

6、農副產品銷售總體良好。我市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豆類和薯類,經濟作物以棉花、油菜、蔬菜、瓜果為主。近幾年蔬菜產業有了迅猛的發展,已實現由過去長期短缺、品種單調,到供求平衡、品種多樣、豐富充盈的歷史性轉變,蔬菜成為我市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種植作物。

XX年全市糧食總產量 212.8萬噸,,蔬菜產量208.39萬噸,油料總產量1.15萬噸,水果產量55萬噸,年末豬150多萬頭,家禽1404.23萬隻,肉類總產量19.6萬噸,奶類總產量47.1萬噸。禽蛋12.5萬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4.1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399元,同比增長15.5%。通過國家和省級蔬菜質量認證的基地有33個,設施、無公害蔬菜等現代農業成為西安市農業增速、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今年上半年,設施蔬菜面積已達20.23萬畝,其中日光温室面積2.89萬畝,大棚面積6.74萬畝,中小棚面積10.6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67.6萬噸,佔蔬菜總產量的87.8%。無公害蔬菜認定面積12.99萬畝,無公害技術推廣面積15萬畝,建成了8個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

7、農產品加工業具有一定基礎。截止XX年底,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企業11439户,實現銷售收入134.5億元,實現增加值25.36億元,利潤總額6.98億元,上繳税金1.91億元,出口創匯1785萬元;從業人員達18.9萬人。以銀橋、東方、伊利泰普克為龍頭的乳產品加工業,以國維、火箭、亞宏為龍頭的糧食加工業,以天人、華聖為龍頭的鮮果加工業,以兆龍為龍頭的肉類加工企業,以高牆為龍頭的蔬菜加工企業等已經成為我市區縣經濟中具有代表性的市場主體。XX年底,我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中獲得國家級龍頭企業有5家、省級龍頭企業有20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總數達到50家。

(二)縣及縣以下流通現代化發展情況

1、連鎖經營發展迅猛。逐步形成了縣級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商品零售網絡,華潤萬家、愛家、人人樂、新合作西果、國美電器、蘇寧電器,民生百貨等很多大中型商業企業通過在區縣投資布點,積極推行連鎖化經營,統一物流配送,取得了較好成效。

新型業態加速發展。以經營方式和服務方式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新型業態的發展,已經深入到餐飲、零售、批發和生產資料流通等商貿領域之中。特許經營、專賣店在較發達的集鎮逐步推廣,開架式經營方式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櫃枱式經營方式。

農村商業網絡建設積極推進。為保障農民放心消費、方便消費、安全消費的要求,加快建立新型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將連鎖經營推向農村,運用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建立銷售網絡的“農家店”,截至XX年年底,在農村建立配送中心13個,新建和改造標準化農家店1020個,其中日用消費品農家店507個,農資農家店513個;鄉級店280個,村級店740個。

2、現代物流業發展凸現。隨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商品流通規模的逐步擴大,貨運量不斷增加,我市區縣對現代物流業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以長安區引鎮物流中心為代表的縣域物流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物流業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各區縣物流企業業務活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為提高貨物週轉速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縣域連鎖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項目逐年增加,配送能力顯著增強,現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關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和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企業充分利用配送中心向各鄉鎮開展配送業務。

3、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在各區縣農產品交易市場中大都建有配送中心,為提高農產品市場化率和商品化率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也帶動了糧食、生豬、水果、蔬菜和部分特色農產品銷售。

4、農村商貿流通業信息化建設得到重視。在縣城中心區域,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先進流通經營和管理技術,在零售行業和物流行業逐步推廣應用。如條形碼的普及,自動銷售管理系統(pos)的應用等。我市開闢了“信息田園”專業農產品網上交易綜合服務平台。通過網絡,固定電話、手機信息等方式為農民提供信息發佈、信息共享、專家諮詢、遠程教育、電子商務等服務。

(三)農產品流通的基本情況

全市專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134個,年交易額達32.1億元。其中,年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有6個。全市101家大型超市中,24%的商品與農副產品有關。我市農副產品的流通模式多樣,大宗農副產品主要通過大型專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約佔農產品流通的70%;農副產品直接通過超市進入零售領域約佔10%,以銷售蔬菜為專營主業的蔬菜店以及小攤販,農民自產自銷佔農產品銷售的20%。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流通現代化發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縣域商業網點規劃滯後,佈局不盡合理。城市建設與商貿項目開發常常不能協調一致。流通企業缺乏整體統一規劃佈局以及各種商業網點的規模、數量、聚集區比例不協調。大多數規模商業網點聚集市區內,而廣大農村、鄉鎮都很少有3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為廣大農村消費者帶來不便。

二是企業規模較小,輻射範圍不廣、影響力小。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多數商業網點處於單店經營。這些門店商圈小,成本高,效益低,很難提高市場的佔有率,在各縣商業門店中,營業面積1000平方米以下的佔80%,大多數在50-300平方米甚至更少。

三是流通現代化水平不高。各區縣現代化流通方式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形成大流通格局的企業不多,在全社會的流通總量中只佔有較小的比重。而傳統流通企業體制不順,機制不全,缺乏競爭力,管理方式和經營機制均有待提高。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忽視涉及技術改造和設施更新的更新改造投資。通過訂單配送、電子商務等方式交易的商品很少。

四是流通企業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有關職能部門存在對流通企業重複檢查、重複收費等問題。各區縣對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的扶持力度不夠。

五是流通企業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大多數門店、商業網點對新興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運作機制尚屬學習階段,超前意識不強,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不高。企業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農村消費品流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城鄉市場規模差距呈持續擴大趨勢。近幾年我市縣及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幾年佔全市的10%左右,從長期趨勢看,城鄉市場規模差距將呈繼續擴大趨勢。

二是流通方式和經營業態仍然落後。傳統流通方式居於主導地位,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仍然落後。

三是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城鄉商業設施主要是依託原商業、供銷、糧食、農業等部門改制後遺留的經營場所,從佈局、構造上很難適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