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十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19K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1

摘要: 近年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的複雜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家庭的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因為只有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十篇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調查

我是學思想政治教育,出來以後也會從事教育行業,所以我先要去了解教育這一行業的相關事項,從中把我在學校和社會學到的東西,去社會中實踐,並進一步的提升自己。在實踐中,我得到許多的感悟!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工作。

一、調查目的

為能夠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調查,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往後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深圳博明學校七、八年級學生

2、調差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衞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衞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佔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佔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

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繫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同學的關係,和師生關係。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係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 ”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説出自己的“醜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對七年級、八年級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 百分比

學習焦慮 43%

對人焦慮 36%

孤獨傾向 13%

自責傾向 9%

過敏傾向 2%

身體症狀 9%

恐怖傾向 2%

衝動傾向 7%

3、國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裏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如心理衞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衝突。也可以舉行一些趣味的活動訓煉課,這是在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遊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掌握一些諸如: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

2、優化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養,擴大社交範圍和心理容量,發展學生個性。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才能發現開拓自身的潛力。

1、鼓勵學生養成課外愛好,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如果心理壓力過大,可以嘗試看半場球賽,下棋,喝茶等等來緩解心態,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外愛好,並且在課餘生活中經常付諸實踐,這樣的話,學生能夠在課餘生活當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陶冶自己的情操,並且也能暫時轉移中心,達到發泄壓力,抒發情感的享受,這無疑對於減壓,應試,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五、得到的經驗與教訓

1、本次活動的準備工作其實並未做好,無法在學校範圍內展開廣泛的活動,也無法造成較大的影響,為學校留下有意義的東西。這證明了我未團結各方力量,人際交往能力仍然存在有一定問題。

2、本次活動第一次採取了問卷調查,難免有一定錯漏,問卷本身雖然經過多次的檢查修改,但仍有不完善之處。這給了我們下一次做問卷調查良好的經驗教訓。

3、問卷發放和收回做的並不很好,由於本次活動比較倉促,所以收回的問卷也難以形成最終成文的具體報告,留下了遺憾。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2

一、前言

(一)、調查目的:

有人説:現在知道“周迅”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魯迅”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卞之琳”的越來越少了,知道“關之琳”的越來越多了;知道“寶兒”的越來越多了,知道“保爾”的越來越少了

今天,大眾傳媒無孔不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彩電已隨處可見,同時,手機、電腦也越來越普及,人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受着大眾傳媒的影響。高中生也不能免俗。大眾傳媒也在影響着高中生的身心發展。那麼高中生接觸到的媒體形式是怎樣的?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對大眾傳媒又有着怎樣的理解和認識呢?這是我們這次調查報告致力弄清楚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從這次調查報告中找到能促進青少年更好地發展、更好地學習語文的方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二)、調查對像:

以江蘇省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的100名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由於實習班級的原因,調查對象多集中於高一年級。

(三)、調查方式:

本小組採用的調查工具的是在針對我們想要了解的問題而自己設計的問卷,問卷共有18題,多為單選題,另有1題排序題,1題多選題和兩題填空題,本小組採取的調查方式是不記名形式的問卷式調查。(附錄一:調查問卷)

(四)、調查時間: 20xx年4月27日—20xx年5月6日

(五)、調查過程:

20xx年4月27日—20xx年4月28日:設計問卷20xx年4月29日:發放問卷,採集信息

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2日:數據分析(附錄二:數據分析表)

20xx年5月3日—20xx年5月6日:形成調查報告

二、主體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1、高中生接觸媒體的形式

(1)現狀:此次調查報告的第一題是通過讓學生們排序,通過這題我們可以看出如今有55%的高中生獲取信息及瀏覽新聞的途徑是通過“網絡”,已經超過了半數,其次有30%的學生選擇了“電視”,有8%的學生選擇了“手機’’這一大眾傳媒的工具,而僅有7%的學生是通過“報紙雜誌’來獲取信息或者來瀏覽新聞。

(2)趨勢:由此可見,如今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網絡已經普及於高中生的生活之中了,而對於讀書看報,閲覽雜誌的良好的習慣幾乎被學生們拋置腦後了,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上網、看電視等電子媒體的形式來了解社會,關注新聞,獲取信息。中國電視、互聯網、手機用户、網民數量已經是全球第一,廣告收入增長迅猛,媒體是增長最快的消費品。但人均廣告支出只有美國的2%到3%,前景看好。中國新媒體用户大多小於三十歲,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又如,對於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這次問卷中的有關日本福島的問題,有88%的高中是知道的,其中從電視中瞭解到的佔68%,從網絡中瞭解到的佔16%,而從傳統的報刊雜誌中獲取該信息的只有1%還不到。比如威廉王子結婚的問題,有65%的高中生是知道的,其中有39%的人是從電視中看到的,30%的人是從網絡中看到的,報紙佔了20%左右。

這樣來看,學生們很好的閲讀習慣正在慢慢退化,更多的學生願意選擇便捷並且在視覺上和聽覺上雙重享受的“ 網絡或電視”,電子傳媒是年輕人的新寵,報刊等平面傳媒在學生的地位下降。

2、大眾傳媒對高中生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傳媒手段的新進和豐富高中生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樣化,知識面和想象力都大大擴展,這也是大眾傳媒最主要的影響,即加大學生的信息量,加快學生獲取信息的速度,影響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結構和價值觀。如,調查發現將近87%高中生對於一些大眾文化名人,如易中天,于丹等是知道的,其中52%的人認為這些文化名人的言論、思想會影響自己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

這些信息使學生的知識層面和知識結構都得到了很大的擴展,而且也使他們掌握了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方法,這對於他們成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都有能得到提高,打破陳舊保守的思維定式。

②、開放的媒體環境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開放的媒體環境為當代中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向他們展現了一幅多樣化的生活圖景,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消費方式,多樣換的生活使中學生的審美呈現明顯的廣泛性和多種選擇性。這位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高中生審美的個性化特徵表現為他們追新求異,展現絢麗多姿的自我,從自己的服裝樣式、髮型設計乃至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都體現了新時期高中生審美的個性化特橫,這充分體現了高中生的自由意識,表明新時期青少年修自身發展的重視,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渴望以及對審美自身的追求。如:據調查顯示有42%的高中生會追逐大眾傳媒中出現的流行服飾、髮型。

(2)、消極影響:同時,我們也到了大眾傳媒對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

①、大眾傳媒也可能向學生傳播一些不良信息或無用的垃圾信息。如:大眾傳媒的商業運行促使高中生對時尚的追求,造成了學生追求時尚的消費觀念。大眾傳媒的市場操作使其以盈利為目的所傳播的大眾文化的運行必然有高中生的消費需求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在消費行為上一改以往的實惠、耐用、節儉等傳統取向,而特別注重審美、新潮、變異以及個性化。又如,在接觸大眾傳媒過程中,瀏覽到暴力及黃色等不健康的信息時,有72%的學生會採取自覺抵制的態度。21%的學生則表示不能確定,顯出一種猶疑的態度,有7%的學生則坦誠表示不會抵制這些不健康信息。對於大眾傳媒中的不良信息絕大部分的高中生能自覺抵制,對於不健康的信息有較清醒的認識,但是也還有部分學生態度不堅決或者表示不會自覺抵制,由此看出。大眾傳媒中的不健康信息對餘高中生是有一定的危害的,很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

調查又顯示,有73%的學生是以“娛樂,放鬆身心”為接觸傳媒的目的的,有17%的學生是為了“瀏覽新聞”,而僅有10%的學生是為了“查閲資料學習”。(見下表)。其中。從第17獲得的數據顯示,電子傳媒中,56%的高中生最近關注的內容為娛樂休閒類節目,只有30%不到的學生關注科教類、新聞及體育類的節目(見下表)。

由此可見。現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利用大眾傳媒來娛樂消遣,把之作為一種娛樂途徑罷了,只有少一部分學生能用它來查閲資料幫助學習。可見現在的高中生忽略了大眾傳媒的更有價值的作用。

目的:

②、大眾傳媒的高效、便捷容易使學生對大眾傳媒產生依賴情緒。譬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在學生中成了流行語。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常發現通過網絡資源抄襲的現象。這是同學們學習懈怠的一大表現。

又如,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發現,高中生對電視、網絡、報刊等大眾傳媒的報道及其言論、觀點的認知現狀是:10%的人認為真實可靠,67%的人認為真假難辨,其餘22%的人認為是為突出媒體自身宣揚的觀點而被扭曲。而又根據調查顯示,即使認識到了媒體信息可能存在着不準確的地方,對於媒體上獲得的信息,63%的學生偶爾會去考證信息的準確性,28%的學生一般不會去考證,只有9%的學生大部分時候會去考證。可見,現在的高中生盲目相信媒體中信息,缺乏辨別信息的意識,只有少數的學生能認真考證獲得的信息。學生越來越依賴傳媒,從一時來説可能會獲得錯誤的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從長遠來説,過於依賴大眾傳媒且缺乏考證的意識會導致學生的創造力下降甚至喪失。

高中生正處在還沒形成他們穩定的價值觀、世界觀的時候,他們所接觸到得信息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故對大眾傳媒過於依賴且缺乏警惕心理是需要高度關注的。

3、高中生對大眾傳媒的認知與看法:

對於大眾傳媒對高中生的信息量的增加是否有幫助的調查顯示,有60%的學生選擇“一般”,有27%學生選擇“幫助很大”,13%的學生認為“幫助很小或沒有幫助”。

對於大眾媒體的價值認識方面,79%的人認為消極、積極各佔一半,20%的人認為積極為主,只有1%的認為是以消極為主,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大眾媒體對他們的影響積極為主,消極為輔。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樂於接觸傳媒,樂於從大眾傳媒上獲取信息,同時也認識到了大眾傳媒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極作用。

對媒體主要功能的認識,83%的學生認為是傳播信息,63%的學生認為是提供娛樂,43%的學生認為是加強社會聯繫,還有22%的學生認為是政府的“喉舌”,(此題為多選題),由此可見,高中生對大眾媒體的認識水平尚可,基本認識到大眾媒體的社會功能,只是對功能的主次上認識不同。

如今的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經基本成熟了。在接觸大眾傳媒過程中,調查顯示瀏覽到暴力及黃色等不健康的信息時,有72%的學生會採取自覺抵制的態度。21%的學生則表示不能確定,顯出一種猶疑的態度,有7%的學生則坦誠表示不會抵制這些不健康信息。對於大眾傳媒中的不良信息絕大部分的高中生能自覺抵制,對於不健康的信息有較清醒的認識,但是也還有部分學生態度不堅決或者表示不會自覺抵制,由此看出。大眾傳媒中的不健康信息對餘高中生是有一定的危害的,很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因此,高中生的自控能力還需加強。

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對大眾傳媒的認識,從而幫助他們善用傳媒,趨利避害,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新時代的優秀青年。

(二)、對語文教學的啟示

1、應該注重電子傳媒在教學中的作用,尤其是電視媒體的作用:

(1)現狀:調查顯示,82%的學生在晚上17:30以後接觸電視媒體,9%的學生一般在白天接觸,而8%的學生表明自己一般不接觸這種媒體,這説明學生接觸電視的時間一般集中在晚上,在這個時間段播出的節目一般較受學生關注。

而據我們找到的資料顯示,在晚間17:30~22:30這個黃金時段裏,超過50%的電視台播放的是綜藝節目或者電視劇,又或者是針對少兒的兒童節目,(除去《新聞聯播》的時間)。另有8%學生不接觸媒體。

(2)、建議:調查發現電視傳媒是高中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媒體形式之一,且大眾傳媒發展的趨勢是電子傳媒在青年中越來越受青睞。所以,我們的建議是要善用電子傳媒,尤其要善用電視傳媒,希望有關部門能規劃好節目安排,在17:30後這個集中的時間段裏傳播適合高中生觀看的節目。譬如,語文教學方面,可以推廣《子午書簡》、《百家講壇》這樣的大眾節目,引導學生利用好大眾傳媒。

2、閲讀現狀堪憂,要引導學生培養優良的閲讀習慣

首先,這次問卷中的有關日本福島的問題,有88%的高中是知道的,其中從電視中瞭解到的佔68%,從網絡中瞭解到的佔16%,而從傳統的報刊雜誌中獲取該信息的只有1%還不到。

其次,這次問題的最後一題的填空題,是要調查同學們平面媒體的中文學類材料的閲讀現狀,統計出的結果卻讓人啼笑皆非,有40%的同學在這空中填上了《漫友》、《Easy》、《昕薇》等時尚娛樂雜誌,更有13%的同學坦言沒有閲讀任何文學報刊雜誌。而47%文學類的同學裏又包括了《最小説》、《鬥破蒼穹》等青春小説、玄幻小説。

由上可見,當代高中生的閲讀現狀堪憂,故最後,我們組建議在語文教學中還需加大教育力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幫助他們要閲讀,會閲讀,讀好書,通過閲讀開拓眼界,拓展思維,幫助學生們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避免低俗情趣的污染。

三、結語

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青年發展得好了,祖國才能發展得好。希望我們的這份調查報告能對中華的青年朋友們健康成長有所幫助。同時,我們也明白這次的調查報告仍有不足和不嚴謹的地方,望廣大師生朋友們指正。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3

根據以上的調查數據,筆者在本節中總結了高中生語文作業中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並進行深入探討,去發掘問題背後的原因。

一、發現的問題

1.高中生語文作業要求統一,不能因材施教

調查問卷中第一題“你認為現在的高中語文作業主要存在着什麼樣的問題?”有74%的學生選C,這表明現在的高中語文作業還是面向全班佈置,而不是針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佈置。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第一點“積累、整合”中就指出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但是上面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高中語文教師並沒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作業佈置存在一刀切的情況。學生做這樣的作業,結果是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沒有拓展和加深,沒有掌握的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償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必然喪失做語文作業的興趣。調查結果就有63%的學生認為當前的語文作業存在着“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問題。

2.高中語文作業目的單一,直接指向考試成績

調查問卷第2題“你認為現在進行的高中語文作業的目的是什麼?”有71.3%的學生認為是為了“考試成績”,有51.9%的學生認為是為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這説明高中語文作業目的單一,直接指向考試成績。而高中學生心中期待的語文作業的確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完全掌握這門工具性學科,包括閲讀、寫作、交際能力表達與思維能力等(102人填寫);增強語文素養,提高文化水平,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71人填寫);而僅有37人填寫:增強解題能力,掌握解題技巧,提大學聯考試成績,為了大學聯考。這説明學生很看重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自己終身發展的幫助。

3.高中語文作業內容多為習題和背書,學生無興趣

調查結果顯示,97%的學生的作業來源主要是“老師的佈置”,47%的學生作業來源還有“學校統一定的作業資料”,只有3.7%的學生會自主自發地找些作業做。這可以看出,高中學生在語文作業中已成為奴隸,聽天由命,不再進行主動規劃和選擇了。而調查結果也顯示,這樣的作業主要是習題式的筆頭作業(82.4%的學生選擇)和背書(81.5%的學生選擇)。單一的習題,固定的答案又能給學生多少的薰陶和體驗呢?純粹的背書也只會讓學生苦不堪言。活生生的語文實踐變成了死僵僵的習題背書,學生當然沒有興趣了。

4.高中語文作業形式機械化,學生消極被動

調查中,68.5%的學生選擇“基本沒有合作的作業”,另有31.5%的學生選擇“有一些”,而沒有一個學生選擇“很多”,這表明現今高中語文作業主要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合作作業很少。針對原有基礎教育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新課程要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該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特徵。“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希望學生能夠改變以往以接受學習為主的局面,能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感悟。高中語文作業也急需這種“主動、探究、合作”的作業方式。調查發現,高中生在語文作業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有70%的學生選擇“主要靠老師講評作業時解決”,54.6%的學生會“問同學解決”,這表明大部分高中生在很多時候是依靠老師來幫他們解決問題,是被動地解決問題,甚至有5.6%的學生説自己遇到困難和問題是“通常無法解決”,如果改善高中語文作業的方式,融進“主動、探究、合作”的元素,加強師師、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應當可以解決這種“被動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情況。

調查中,有61.1%的學生選擇“為了考試成績”做作業,44.4%的學生是“自願做的”,14.8%的學生選擇“為了應付老師才做的”,5.6%的學生選擇“不願意做”。而作業時間的調查結果是,85.2%的學生選擇作業時間是“30分鐘以內”,沒有一個學生選擇“50分鐘以上”,這表明高中語文作業時間並不長,但是學生並不自願做,這也正好證明了上面分析的高中語文作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已影響到了學生的做作業興趣和做作業態度。

二、問題的分析

高中語文作業情況的調查分析表明:高中生不喜歡現在的作業內容及形式,他們對做作業的態度是被動、應付的,他們對作業中的問題很少有主動地探究,他們做作業的結果也是不理想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高中語文作業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

大學聯考仍然是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問題,這就使高中語文教師和學生對語文學科更加重視。想要大學聯考會做題,那平時多練相應的題總是有些好處的,於是語文教師開始按照大學聯考的題型出習題,進行反覆的操練。正如上面的調查問卷體現的,我們的學校語文作業大多是習題和背書,並且有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大學聯考領導教學。中學的教學往往以大學聯考試題為指揮棒,清晰地打上考試的烙印。

2.高中語文作業設置沒有體現“以人為本”

高中語文作業還是語文教師佈置、語文教師批改、語文教師講評,學生處於被動的接受地位,沒有主動性可言。高中語文作業沒有把學生作為作業活動的主體,以其為中心。而現代教育觀點認為:“誰獲取知識誰就是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語文課堂自然應將學生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它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陣地。”同樣,在語文作業過程中,學生也應是作業的主體,應該鼓勵學生參與作業內容確定、形式選擇、評價的全過程。

3.高中語文作業形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調查顯示,大多數高中生是為了考試成績才去做教師佈置的語文作業,甚至是為了敷衍教師才做,他們的做作業動機不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高中生在做語文作業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多是等待老師的講評,並沒有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感悟和提升,這仍然是一種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削弱了學生的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高中語文作業中基本沒有合作的作業。

在高中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均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學者指出:“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自主發展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為學生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維產品奠定基礎。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協作、分享精神,為學生在社會的羣體中適應和發展作準備。這三種價值取向互相併行而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此觀點説明這三種價值取向的學習方式應在高中教學中結合使用,那麼作為語文課堂的拓展和深入的語文作業也應該重視這三種學習方式的結合。

4.高中語文作業評價機制陳舊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老師似乎都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共識,教學中凡是跟考試內容有關的知識全都重要,凡是與之無關的全都不重要。這種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的教學評價制度嚴重地制約着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制約着教師教學實踐的豐富與完善。考試成了教師教學的指揮棒,也成了評價高中語文作業的主要依據。在分數這個終極目標下,高中生學會了患得患失,學會了破罐子破摔,最終失去了做語文作業的興趣與樂趣;教師學會了拼命研究命題部門的考綱,學會了提前訓練應試技巧,失去了語文作業佈置的個性與激情。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問卷説明

為了瞭解我校中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加強中學生優良學習品質培養,為提高我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科研為教學服務,教科研中心設計了本次問卷調查表,分別從學習計劃、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堂筆記、課堂練習、課後複習、課後作業、作業練習錯誤校正、考後總結等方面設置了十個問題。每個問題有A、B、C、D四個選項,根據不同的選項分別賦予6分、4分、2分、0分,總分最高60分,分數越高説明學習習慣越好。8月30日教科研中心對高二的10個班的200位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發出436份,收回418份,9月11日統計分析結束。為調查的真實性,採用了無記名形式。

二、統計分析:

1.總體評價統計分析:

總體評價50—60分(優)佔13.99%;40—49分(良)佔32.33%;30—39分(一般)佔31.65%;30分以下(差)佔26.60%。

2.單項統計分析

(1)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合理且能認真執行者(6分)佔3.38%;有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者(4分)佔59.71%;有計劃沒有執行者(2分)佔21.97%;沒有學習計劃者(0分)佔14.77%。這些數據説明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但有計劃不等於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佔85.22%,但是其中96%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更不用説落實到行動中去了。

(2)課前預習

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6分)者佔8.58%;有預習習慣但不能堅持(4分)者佔46.54%;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2分或0分)者佔44.31%。在此項統計調查中,得分最高的班級(實驗班)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為17.78%;得分最低的班級(平行班)有課前預習習慣且能長期堅持為0%。這説明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較差。

(3)課前準備

堅持靜息,並做好上課準備佔36.36%;能堅持靜息佔56.81%;

(4)課堂學習

能全省灌注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佔12.5%;有三分之二時間投入佔57.86%;有一半時間投入的佔19.35%;有三分之二時間不投入佔10.46%。

(5)課堂筆記

能隨機有重點的做筆記佔52.27%;照抄板書佔28.5%;極少做筆記者佔14.85%;從不記筆記佔4.6%。從此項統計可以看出,我校抓課堂筆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待進一步提高。

(6)課堂練習

課堂上能認真做練習(作業),遇到問題經思考後仍不懂再問老師者佔46.07%(實驗班68.89%,平行班23.26%);做練習拖拉或不願做練習遇到問題也不願問教師者佔42.51%。此結果表明有42.51%的學生動手的積極性不高。

(7)課後複習

能夠不斷適時複習的佔10.15%;考試前才複習的佔75%;平時從不復習,到期中或期末才複習者佔14.77%。這説明學生平時不大重視複習,也説明學生對複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8)課後作業或練習

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佔44.96%(實驗班66.67%,平行班23.26%);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有時又抄作業行為的佔10.41%;有時不能完成作業的佔38.64%;經常不完成作業的佔5.68%。

(9)作業、練習錯誤校正

堅持訂正錯誤並能及時理解34.09%;堅持訂正錯誤但不能及時理解18.18%;有時訂正錯誤佔40.90%;從不訂正錯誤的佔6.8%。對作業、練習錯誤的訂正教師要加強要求,加強檢查落實。

(10)考後總結

仔細分析考試得失,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佔44.8%(實驗班73.33%,平行班16.28%);關心成績,訂正錯誤,但無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佔38.63%(實驗班17.78%,平行班60.47%);不關心成績也不訂正錯誤者只佔5.68%。這説明學生重視考試,大部分學生重視考後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部分學生考後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

三、調查結論

一、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有近50%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實驗班的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要遠遠高於平行班。這説明過去對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在課堂筆記、課後作業、練習以及錯誤校正,考後總結等方面。但整體上看形勢不容樂觀。

二、相當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統計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課前制訂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缺乏課前複習舊知的習慣;課堂練習時遇到問題不能獨立思考;做作業前少有或無複習習慣;個別學生有抄襲作業現象;雖有筆記本、錯題集卻不能經常使用;有大部分學生平時沒什麼複習習慣;直到考前才複習;近50%的學生考後只關心成績,或未想辦法改正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四、對策建議

1、充分認識學習品質養成的重要性,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增強教師指導學生習慣養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熱潮。

2、根據新課程要求和學科特點,年級組和科任教師要研究制訂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生學習常規一併貫徹於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並制訂各個環節具體的學習方法,如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如何指導學生複習、如何指導學生聽課、如何指導學生筆記、如何指導學生改錯,等等。特別是針對平行班學生的指導。

3、認真抓好自習課,給學生習慣養成提供時間上的保證。複習和預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在時間自主的條件下形成的,離開了時間自主,這些習慣的養成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4、要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5、學習習慣養成要從起始年級抓起,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外部環境。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5

前言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品格、思維基本塑造完成。而在高中階段的高一尤為重要,因為一名國中生剛升入高中要需要一個適應階段,而適應階段時間的長短、適應得好壞則直接關係到高中生的心理成長和學習成績。我們華師中山華僑中學實習隊國慶前的見習觀察和隊內討論決定就高一新生的適應性問題做調查。

中山市華僑中學是一所省一級學校,是中山市國中生所向往的幾所重點高中之一,有着良好的辦學傳統和辦學質量,有着嚴格的管理紀律。經過緊張而又富於挑戰性的九年級,淌過會考這條清澈但不見底的河流,有1100名中山市各個國中的佼佼者進入了中山市華僑中學。我們所有實習隊員經過國慶前一週的觀察,發現僑中的高一新生在適應性方面還存在着某些問題,我們就進行了此次調查以期探索出更好的途徑來解決這些問題。調查採用與師生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相結合。我們共與21名教師、近300名進學生行了交流,發放問卷250份,收回有效問卷231份。在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撰寫了這篇調查報告。

一、 現狀篇

作為一名高一新生首先要儘快適應高中環境。高中環境主要包括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的適應。軟環境即是學校管理機制方面,指學生對學校規章制度的適應;硬環境即是學習,生活方面,實際接觸的環境。硬環境是軟環境的載體,而軟環境是硬環境的思想靈魂。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看,軟硬環境均不可偏廢。 工

〈一〉、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生活:首先我們從學生適應生活的環境説起,中山市華僑中學實行的是封閉式教學,一週放假一天。在我們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國中時是不住校的,經過我們的問卷統計只有34.2%的學生在國中是住宿的,那麼另外65.8%的學生在開學伊始就要面對適應高中的住宿生活,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要學會和宿舍的其他同學相處。在學校食宿學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衣食問題。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道問題:

2.洗完澡後,我會把換下的衣服

a、馬上洗掉 b、放着,有空再洗

c、拿回家再洗 d、接着穿,髒到不能穿再洗

從統計表格中我們可以觀察出有81.80%的學生可以馬上洗掉衣服,這方面的適應得不錯,但我們可以可以看出仍有3.90%的學生把衣服帶回家洗,反映出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這部分學生則主要集中在國中時不住宿的學生中。

進入高中後,科目變多,高一就有9門功課要學習,課時增加,白天的課時加上早讀有8節課要上,晚上自修三節課,和國中相比學習時間突然增加。學生面對此種狀況普遍反映睡眠不足,早上第1、2節成了學生的“特困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1、開學以來,在學校我覺得 a、精力充沛 b、未感到疲勞,但也沒有多餘的精力

c、有點疲勞 d、很容易疲勞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42%的學生感到有點疲勞,在疲勞的狀況下學習勢必會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在我們與學生的交談中發現:學生之所以會疲勞主要原因還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多,有很多學生是吃完晚飯洗浴後就到教室,晚修要在教室一直坐3個多小時。這些與以前國中時在家中自由的學習狀況有很大差別,一些學生會難以適應。

在新的環境中會遇到一羣新的同學,僑中實行的封閉式教學模式,所以作為高一的新生和同學處理好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根據我們的與學生的交流,有80%的同學都能和同學打招呼,做正常的交往。學生也普遍反映進入高中後人際交往的壓力不大。但很多同學會有一種濃濃的懷舊心理:認為國中的班集體凝

聚力更強。班級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形成和班主任老師的指導關係很大,一個擅於抓班級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中讓班級充滿凝聚力、形成一股團結的班風和良好的學風。

僑中是省一級學校,各個學生都是自己所在國中的佼佼者,來到強手如林的班集體中,學生會發現自己從老師心目中的“寵兒”成為一般的學生,從班級的前幾名成為幾十名的學生,這些因素都可以使學生形成一種在強手如林中的“失落感”,尤其是在那些還沒掌握高中學習方法的學生中出現,期會考試後這種情況出現的尤其明顯。

到了一個新的班集體,充滿着新鮮感和挑戰,面對新鮮和挑戰每個學生的適應情況存在着差別,在這方面比較明顯的是男生和女生面對此種情況的適應心態。有13.3%的男生認為自己在新的班集體中的心態明顯變強了,而只有3.4%的女生認為自己在新班集體中認為自己的信心明顯變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男生在面對新環境心態的調整適應比女生要快些,班主任老師要注意到這點。

到了高中後,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變長,男女同學的交往時間也增多,面對這種情況男女生表先出來的反映有所不同,我們針對此設計了問題:

6、在與異性同學説話時, 我常會

a、有説有笑,總覺得有説不完的話 b、能就某一話題聊幾句

c、儘量避開對方眼光,隨便應付一兩句 d、非常緊張,説話結巴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男生有28.3%的學生能與異性有説有笑地進行交往,而卻還有16.8%的男生則“儘量避開對方眼光,隨便應付一兩句”。可以看出男生在男女正常交往方面走了兩個極端。班主任應特別注意對男生在男女交往中的教育。我們還可以看出仍有1.8%的學生在男女交往中會“非常緊張,説話結巴”,對於這些學生班主任要注意觀察,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其心理能健康全面的的發展。

〈二〉、籠中的鳥兒要展翅高飛

中山市華僑中學的學生德育工作抓得很好,用老師們的話説:“僑中的德育工作是僑中的王牌”。僑中的德育工作有一套自成體系的規章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促進了僑中良好學風、考風的形成。學校在管理方面明條細款的規範了學生的日常行為,從早操,早讀,上課,晚修到宿舍生活,可謂無微不至。明細的規定,從儀表,舉止到作息時間,讓學生決定有章可循。使正處在叛逆年齡期的學生有一種制度的約束,使其增強自律性,這些都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但我們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卻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實習隊住在學生宿舍,對學生的宿舍規定有很深的體驗,舍規太嚴,缺乏一種人文的關懷,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在我們和學生交流中得知:生活指導老師經常會在宿舍門口監視他們的行為,有一點不符合規定就會被扣分,有些女生不小心被扣分心理很緊張,到了宿舍就會形成一種恐懼感,嚴重影響了學習。高一新生正是思維活躍的階段,但整天都被約束得很緊則不利於其全面健康地發展。對於這種嚴格得紀律,高一學生卻不時表現出不適應,具體表現為被扣分。然後再由班主任批評教育。以分數來約束學生,使其遵守與執行。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懲罰為主的教育管理體系。學生在這種模式中,不只單單的粗心大意犯了錯,如忘了關櫃門,拖鞋沒放好等,反而出現了一些明知故犯的錯誤,如帶手機進宿舍,帶泡麪等。一方面是學生存在僥倖心理,另一方面是存在懲罰的環境中,出現了漠視制度的態度。

〈三〉、學海無涯

生活的適應,紀律的適應都是學習適應的基礎,但學習的適應則還有其獨立性。據我們與學生交流、問卷調查中發現高一新生的不適應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習的目標不明確。學生在九年級時

有一個會考為目標,併為之拼搏努力。來到高中後則認為大學聯考、大學離自己還比較遙遠,好似“遠方的勝境”,學生還看不到自己的目標。具體的不適應表現為:學習沒有計劃性,只是機械地聽課、做作業。只是一種機械的吸收,基本沒有自己創新的思考,做完作業後則無所適從,自主學習能力差。

2.學習難度的加大和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到了高中學習科目有9科,學科的難度增大了很多,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又有一定的脱節。學生普遍反映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這些學科比較吃力,存在着很多問題,但是遇到問題學生不會去總結思考,只是帶着一道問題去問老師,問完後再給他相同類型的問題他又不會,知識的遷移能力不強。面對學習內容難度的加大,國中的那套學習方法已經不適應高中的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同學還不知怎樣去改變。國中階段,尤其在九年級,奉行“勤記、多練”的法寶,老師一遍遍地硬灌,學生一口口地強嚥,將相關地知識點嚼得爛熟。上了高中,開學不久就發現,國中那套百試不爽得“法寶”突然失靈了,茫茫然無所適從,各科全線告急。對於學習方法的形成,僑中開過一次關於學習方法的全級大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説得太廣太泛,有些學生不知道怎樣去應用到自己身上,一些新的學習理念還沒形成。

3.學習壓力的增強。其實高一的新生很多新生內心很矛盾,一方面自己的目標還不明確,沒形成自己遠大的志向,另一方面受來自家長、和同學之間的競爭,造成學習壓力增大,這些情況尤其出現在考試後,考試後看到同學的成績比自己高一大截,心理就會有些不平衡,學習壓力增大。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道問題:15、在學校,我常感到壓力來自

a、學習方面 b、生活方面 c、人際交往方面 d、紀律方面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有82.3%的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着壓力,表現為對考試有一定的恐懼。其原因還是對學習的認識程度不夠。

4.對教學模式的不適應。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很多學生向我們反映:第一點:自己現在的成績差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節奏,思路跟不上老師。在國中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記住某個知識點就可以,但到了高中則需要更多的思考。有時上課的一個走神就會被老師甩下,上課聽不懂再自己專研則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明白,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第二點就是平行班中學生的預習做得不好,很多學生索性就不預習,造成上課不知道哪是重點、難點跟不上講課節奏。

二、對策篇

〈一〉正確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評價自己。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個個體都有他的核心任務,有他的理想和追求,要達到這些理想和要求這就必須建立相應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相應的人際關係、自我評價、適應環境的方式。所有這些都是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聯繫在一起的。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就是他(她)在高中階段最大的理想,最大的追求。要達到這個理想這個追求,他(她)首先必須學會怎樣適應高中的生活,如何轉變國中的學習模式,學會如何處理好同宿舍同學的關係,處理好學習和娛樂的主次問題等等。因此對於每一個高中生來説,首先要做到必須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劣勢、優缺點,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主、自覺、自動地學習。其次,也要客觀正確地認識他人的優劣勢、優缺點,多交流與合作,吸收別人好的學習方法及學習規律。知己知彼的同時,找準自己的位子,合理地定位自己,確立合理的目標並及時地調整目標。再次,要正確地評價自己即多縱向比少橫向比,全面地評價自己,避免一葉障目。最後,要有一種積極而富有包容的生活學習態度,失意時不氣餒,得意時不囂張,懂得關心和體諒別人,懂得正視不足,也懂得欣

賞別人。

〈二 〉學會人際交往,增強自信。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最能夠促進自信心的提高。良好的人際關係,不但會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當中擁有一份良好的心態,而且還會間接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人際交往的技巧可以有很多,但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來説,不需要掌握太複雜的東西,但每個人在與人交往時都要謹記真誠待人這一點。在生活上,同室相處要互相遷就,集體生活不能像在自己家那樣隨便,要懂得節制自己的行動,不能因為自己而影響到舍友的生活,同時也要體諒別人,大家互相遷就,宿舍生活也會其樂

-融融。在學習上,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不要擔心因為同學的成績上去了相比之下自己的排名就會下跌,要明白大學聯考不是一個學校的競技,而是全國幾百萬考生的競技大舞台,只有抱有一顆共同奮鬥,共同前進的心,才能更好的走好高中三年。所以希望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做到兩點:1、和每一位同學都保持一種良好的朋友關係;2、每位同學都要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一位好朋友,使自己的心情能得到及時地傾訴。 〈三〉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高中,課程和作業量直線上升,很多學生都抱怨時間的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一定要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僑中有一整套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各位學生必須在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的基礎上善於擠時間出來學習。但是無論再怎麼忙,睡眠時間不能少,午睡更是不可或缺,午睡時間應控制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儘可能地躺在牀上睡而非趴在桌子上以免影響大腦發育。

關於如何提高睡眠質量,這裏有幾點建議可以供來參考。第一、睡眠要適量。我們的一個重要觀點是:覺不可少睡。在很多書上都説,成年人一般每天睡7-8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馬斯博士指出:一個人晚上睡眠6-7個小時是不夠的。他對睡眠研究的結果表明,只有8個小時睡眠才能夠使人體功能達到高峯。所以什麼是“適量”,主要是“以精神和體力的恢復”作為標準。現在的學生雖然説“減負”了,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考試壓力,他們並不輕鬆,很多人睡眠的時間明顯不足。與過去相比,實際上是明鬆暗緊。這實際上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庭都是得不償失的。我們認為,只有睡好覺,才能學習好。睡好覺並不會妨礙前程:睡眠時間必須保證!第二、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要想晚間得良好的睡眠,注意睡前三宜三忌非常重要。三宜是:睡前散步、卧室通風和有正確的睡眠姿勢。除此之外還有順應人體生物鐘、調節飲食、避免噪音等等。

〈四〉合理地宣泄自己,緩解壓力。宣泄是人類心理的安全閥。學會宣泄是調整心態的關鍵。我們知道,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學習,一不小心很容易就給別的同學超越自己,一旦成績跟不上或者在生活、人際交往上有什麼不如意的話,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去舒緩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不及時宣瀉,積少成多,有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所以宣瀉壓力是十分重要的。在這裏建議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積極地緩解壓力,即鍛鍊、寫日記、在操場上高分貝地大喊大叫大笑、打電話、整理衣服、流淚等。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來放鬆自己。在學校裏,我們可以選擇體育鍛煉這一方式,或者在有需要的時候找心理老師傾訴,甚至流淚。可能很多學生都覺得流淚是很難為情的事情,但一個人在哭過之後會有一種特別輕鬆的感覺,建議學生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用哭這種方式來宣瀉自己,緩解壓力。。

〈五〉學會獨立,主動地適應環境。上了高中,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家裏過獨立

的生活,從以前的凡事依賴變為事事都得自己親自去做,而且還要儘量不妨礙到別人,這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説是一考驗。但獨立的生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這一點在一所全封閉式教學的學校裏顯得尤為重要。要能夠獨立地生活,首先得具備獨立的人格,獨立的人格是支撐獨立生活的柱石。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會獨立地照顧自己,獨立地學習(並非排斥交流與合作)。比如,不適應某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自己多自覺地學習,主動地適應老師,而不是放棄此學科,被動地希望老師改變;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不麻煩別人,學習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漸從依賴別人的生活方式轉變為獨立的生活方式。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多地從自身的角度來批判自己,依靠自己作出調整,適應環境!

結語

以上的報告是我們實習隊經過交流和調查提出的一些看法,是全隊成員努力的結晶,可能在有些方面還存在着不成熟,但這些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想法。希望中山僑中09屆學生的明天會更好,希望僑中的明天會更好。在此感謝中山華僑中學領導和教師對我們實習隊在教學、生活等各方面無微不至的關懷。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6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以下是“初高中生課外閲讀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 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各學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學生的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語文課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可以鞏固學生課內閲讀的成果,擴大閲讀領域,提高閲讀能力,鍛鍊其思維,陶冶其品德。課外閲讀是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可讓學生直接接受書中的藝術鑑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外閲讀如此重要,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在上課時生髮一下,如説説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簡單的諺語、成語,往往説出一部分,叫學生續説,但大多數情況是令人尷尬的,台下是一片鴉雀無聲,由此,我深感學生閲讀量的狹窄和詞彙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屆畢業生之後,從這一屆開始就特別留意並着手調查了一些情況。在七年級冊課文《龍宮索寶》和二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以後,我就格外關注了中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設置了一些題目,作為這次調查的內容,同時也作這調查的結果。

二、調查的內容和結果

1、你喜歡閲讀課外書嗎?喜歡哪一種類的文學作品?你周圍流行哪一類的書籍?

2、你閲讀過哪些名著?是通過什麼方式閲讀的?

3、課外閲讀的時間怎麼安排?會不會對所學的課程產生影響?是正面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

4、課外讀物的來源有哪些?你是被動閲讀還是主動閲讀?你的老師和家長支持你進行課外閲讀嗎?

5、你對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你認為怎樣的課外閲讀形式最適合你?

(一)、我對所任普通班級的1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對第一個問題,我設置了三個選項,即“喜歡”“一般”“不喜歡”,結果選擇喜歡的有96名同學,佔80%;一般的有18人,佔有15%;不喜歡的有6人,佔5%。這個結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態度,絕大多數學生是喜歡,這一點無庸置疑。而且,不喜歡課外閲讀的6名學生恰恰就是語文成績最差的',由此可見,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喜歡課外閲讀成正比。

喜歡小説的學生佔大多數,是中學生課外閲讀的主流,有着其他各種讀物所無法取代的地位和優勢,但進一步的調查卻發現,這些喜歡小説的同學,絕大部分喜歡的是武俠、言情之類的作品,他們僅憑自己的喜好和

直覺來選擇,閲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閲讀的原因則是作為消遣,或是欣賞瓊瑤的文筆和金庸武俠小説驚險離奇的情節。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儘管很多學生不喜歡政治歷史、詩歌甚至是科普作品,認為它們太枯燥乏味,或是過於老化過於偏激,科普讀物過於深奧,缺乏形象性和通俗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隨着改革開放的持久和深入,特別是隨着21世紀的到來,學生開始關注的面越來越廣,所涉獵的點也越來越多,他們已把目光的觸角伸到了社會、人生這部百科全書,有了多方面瞭解社會的要求。

周圍流行的書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七年級學生還在看一些諸如《七龍珠》、《籃球飛人》、《灌籃高手》《老夫子》等一類漫畫作品,跟實際的閲讀能力極不相聯繫符,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也有一些健康向上的,如《讀者》、《文摘》之類的,男同學尤其喜歡像《足球世界》、《新兵器》之類的書籍,説明中學生的閲讀跟興趣有很大的關係。

(二)、關於名著的閲讀。調查表明,結果堪憂。本人在教學《龍宮索寶》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曾對學生名著閲讀情況作了調查,發現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的閲讀率最高,佔98%;其次,是《三國演義》,佔81%,接着,是《水滸》和《紅樓夢》,分別是69%和30%。但閲讀的方式大多以電視劇為主,以閲讀率最高的《西遊記》為例,閲讀過原著的僅有5人,佔4.2%,其他作品進行過原著閲讀的更是鳳毛麟角。除此之外,中學生偶爾也有閲讀過《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封神演義》的,對現代作家作品的閲讀,如魯迅的、茅盾的,也有一二。

對外國文學名著的閲讀,絕大部分同學的紀錄是零,只有二三個同學閲讀過《基度山伯爵》、《簡愛》和《堂吉訶德》等幾部情節離奇,趣味性較強的作品。許多同學甚至連名字也沒聽説過。

就總體而言,中學生閲讀中外名著的數量也與閲讀的實際需要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與他們喜歡的程度之間也有較大的距離。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卻是,閲讀中外名著較多的同學,語文成績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錯。他們也有一個較好的閲讀習慣,往往做一些摘記。由此看來,如果要提高中學生的素質,應該在課外閲讀上加以引導。

(三)、閲讀的時間安排,除了有同學見縫插針看名著的有關電視劇外,大多數學生放在假期中閲讀,或在雙休日老師要求做摘記時才閲讀一些,其餘情況閲讀時間每天幾乎為零。究其原因,多數認為是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尚且覺得時間緊迫,沒有時間放到

課外書上。至於課外閲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幾乎全體學生都認為課外閲讀可以開拓知識面,增長見識,尤其對提高語文成績效果明顯。這説明了學生普遍認識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導,相信會形成一種好的局面。我們期待這種局面早日出現。

(四)、課外閲讀資料的來源問題,不外乎三個字,就是“訂、買、借”,三者之間,“訂”的比例最小,佔10%,“買”“借”和“買借結合”平分秋色,各佔42%和44%,訂閲的一般是和中學生的學習有密切關係的,如《學習報》《英語報》《中學生作文指導》等;買和借的大部分是學生興趣較廣的或是跟學習關係十分密切的書籍雜誌,而名著之類的買的比例很小,主要的閲讀渠道就是借閲,而且借閲的面也不是很廣。問及緣由,有幾:

(1)經濟不允許。

(2)沒必要。

(3)自己買來的不如借來的看得快。

(4)反正沒時間看也看不懂。

(5)同學間互相藉着看誰也不吃虧。只此可見,學生有閲讀的要求,更有經濟頭腦。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7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中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着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們的神聖職責。

關鍵詞:中學生

一、 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第四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

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

1.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

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中學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對中學生進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 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為中學生心理問題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悦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悦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 滿足學生合理需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中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中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為中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中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中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 教師要尊重學生。

“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1、 教師不可有私心。

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2、 教師要講誠信。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於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彙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誇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後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麼不可以呢?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這意味着,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8

一、發現問題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們終於可以快樂過一個美妙的假期了。可是,我們怎麼才能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寒假呢?

詢問了班裏的同學,我發現大家的計劃無非是拜年、做作業或是上網之類的,大多數同學都覺得放寒假沒什麼有趣的。那麼這個寒假不是沒有意義麼?我不免有些擔心,大家能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呢?

二、調查實踐

為了讓這次實踐更具普遍性,我約了兩位同學進行實地調查。

首先接受調查的當然是我們自己班的同學了。(我設計了一個調查問卷,詳見附錄一) 我在網上發了53封調查問卷(我們班有56個人),又收到回執45封,經過呂舒怡的統計,有百分之百的同學在寒假裏會做作業、看電視和拜年,還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學會上網,大家都集中在這幾個活動上,而寒假毫無計劃可言,都是走哪步算哪步,有些家長還會干涉子女原先的活動計劃,他們都要求子女少玩一些,多做預習和複習的工作。

而後,我們又走向社會,把目光投到更遠的地方:既然我們國中生的計劃如此乏味,那麼高中生的計劃又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我們來到人員高度集中的超市、餐館和商店,採訪了一些在校的高中學生。(批註:請附採訪的問題)

三、面對大眾

來到了市區某超市,人來人往,大家都急着採購年貨,我們都不知道怎麼開口,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位好像高中生的姐姐,卻不敢走上去調查,就讓這好機會白白流失了,後悔都來不及了。

這樣可不行,我放起膽子,第一個接受“挑戰”。

“來了,來了!”周欣愷叫着。我很緊張,舒了口氣,走上前去,開始我的第一個調查者的詢問。雖然我結結巴巴地問完了問題,但還是受的了夥伴的鼓勵,接下去的調查也就更加順利了,我們三個如魚得水,幹得更加賣力。真是熟能生巧,我們不僅不再害羞,反而更加大方,結束後,還不忘對調查者説一句“謝謝,祝您新年快樂!”看來啊,這調查也有好多的小竅門呢! 經過了一天的調查和統計,我們發現,不管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都是百分百要完成作業,家長也更希望孩子在寒假中查漏補缺。再説高三馬上要大學聯考,九年級也要會考了,他們的學業很緊。而七年級則相對輕鬆一些,包括八年級的一些學生,在寒假中也要上補習班,而且他們大多數都是不自願的,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假期本來是用來調劑身心的,為什麼要弄得那麼緊張呢?而且許多同學都沒想過在假期里加強體育鍛煉。

四、專家意見

1、 制定寒假生活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學生只有早做計劃、合理安排,才能度過一段快樂而又充實的寒假生活。馬老師説,同學們在寒假第一天,可以嘗試寫一份學期總結,回憶一下在剛結束的這一學期中都學到了些什麼,有哪些收穫,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應該在假期中反思改進的地方。第二天,可以寫一份寒假計劃書,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時間,當然時間安排要有科學性,過緊過鬆都會影響寒假的生活質量。有了一份適合自己的計劃,同學們就會成為時間的主人。在寒假最後兩天,大家再寫一份假期總結,問問自己在假期中有哪些新的收穫,那時,也許你會對自己説:“這個寒假,我過得很有規律、很充實。”

2、禮儀教育不可忽視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寒假期間,同學們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收集了解過年的禮儀和風俗,並在過年時自覺遵守。同時,要學習一些交際用語和待人接物的方法,為自己以後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尊老愛幼,探望長輩。在寒假,同學們應該和父母趁着春節,看一看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向他們拜年、問安。

遵章守紀,注重公共場所秩序。寒假期間,同學們外出乘車、騎車要注意交通禮儀。乘坐公共汽車要主動給老人、孕婦讓座;到影劇院看電影、看戲不要吃有殼的食物,不要大聲嬉鬧和喧譁,演出不結束不能隨意離場,不要起鬨、尖叫;公園、車站等場所不要隨地吐痰、亂踩草坪、亂摘花木;購買商品要尊重營業員和他人。要力求做到時時處處講究“禮貌、禮讓、禮儀”。 提倡餐飲禮儀,不暴飲暴食。春節親友歡聚,難免要擺上幾桌,親朋好友慶祝一下。這時,同學們要注重餐飲禮儀,主動為長輩敬酒、祝福。要尊重不同區域親友的飲食口味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要隨便向長輩索要壓歲錢。春節期間,吃東西不能暴飲暴食,作為中學生不要抽煙、酗酒。

禮尚往來,懂得回報。同學們從小要懂得禮尚往來,記住“只來不往非禮也”。要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學習,將來懂得回報父母、老師和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在過年時,不要忘了給現在的老師和國小老師發條拜年的短信,問候一下。

3、溝通親情培養愛好

平時,同學們忙着上學,家長忙着上班,坐在一起交流的時間很少。在寒假,同學有了時間,可多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務、走親訪友,增進與父母、親人的溝通交流。坐下來和親人談談心,彙報一下學習,也可以和親人討論社會熱點,加深對社會的理解。寒假期間,還可以和家人一起去逛逛書店、博物館、科技館,和親人一起充實自己的大腦。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其實大人們原來也是很好溝通的。 每個中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擁有一技之長,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可是,在平時緊張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往往無暇顧及,只有在假期完成假期作業之餘,才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業餘愛好。放假期間,同學們可以利用充足的時間每天安排一些有意義的體育活動,既能增強身體素質,還能陶冶情操、磨鍊意志。例如,輪滑、游泳、籃球、足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對九年級學生而言,更要加強體育鍛煉,別因為假期懶惰而影響自己的會考體育成績。此外,攝影、書法、跆拳道、街舞、閲讀或是編織中國結等活動,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適應新課改多看名著

俞萬祥(二十中學校長):我不主張家長強迫孩子參加各類補習班,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點,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個假期規劃,看看還有哪些不足,要有計劃地看一些東西。比如高一、高二的學生要回頭看看自己這個學期都學了什麼,把知識編成辮、穿成串、織成網、連成片,立體地學知識。建議學生看一些名著和科技圖書。如果可能,多參加些社會實踐也很重要。學習重在思考,不能一味地做題,只做題,不思考,就把知識學死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不能攀比,看別人的孩子補課,就讓自己的孩子也補課。 張巖(二經二校校長):新課改後,知識面較寬,對國小生有閲讀量方面的要求,假期應讓孩子多讀書,學學古詩文及名著。

錢蘇(99中學校長):寒假未到,不少家長就已給孩子定下了補課的時間表,有的家長甚至給孩子報了七八個補課班,其實這樣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學習,孩子早就盼着放假這一天了,因而,放假讓孩子充分休息,以利於新學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應該讓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引導孩子適當地上網,學會交流;鼓勵孩子自學,千萬不能盲目地上社會上的一些補課班,特別是一些上新課的補習班。

張巖:在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學校可以適當地佈置一些作業,學生可以進行查缺補漏和簡單預習,但千萬不能補新課,如果利用假期一個月的時間補新課,會後患無窮。因為一個學期的課程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多的,需要系統地學習和舉一反三,如果僅僅用一個月學完,沒有消化吸收的過程,即使勉強學完了,也是一知半解。開學後再學習,孩子覺得學過了,沒有了新鮮感,學的時候就不認真了,這樣非常容易“夾生”。

錢蘇:孩子放假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適當地鍛鍊身體必不可少,可以讓他們彈彈琴、下下棋、打打球,還可以讓孩子去博物館、科學宮裏去開眼界,到社區幫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多地瞭解生活、瞭解社會。 採訪中,一些教育專家提出了“三少”與“三多”的建議: ——少做作業,多參加活動,特別是實踐活動、家務勞動。 ——少看電視,多讀好書。 ——少悶在家裏,多與人交往。

五、特別舉例

採訪中得知,學生寒假旅行的成行,家長的決定和興趣起着很大作用。高中生周某的父母喜歡旅遊,本次寒假,周某跟着父母登上哈市的新景觀“龍塔”,遊覽了歐亞之窗,先後去省內三個滑雪場滑雪,還參觀了冰燈展。雖然“足不出省”,每次外出又都是當天往返,但他還是感到興致盎然,給單調的寒假生活增色不少。

高中生安嘗思隨父母去鞍山探親,到大連旅遊,前後共計10天。惟一令他不快的是,本次往返旅途遭遇民工流和探親流,火車車廂內太擁擠了。

六、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吸取了教訓做事應該大膽,而不應該害羞。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應該如此呢?

七、總結

其實在學生中,我們是否也應該保持一份童真,去盡情享受青春的樂趣呢?玩是孩子最大的天性,我們又何必將自己囚禁在牢籠之中,我們所向往的快樂其實都隱藏在玩中,我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中外也不乏寓教娛樂的事例。我們是否也可以借鑑一下,讓我們的學習更加有趣呢?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9

調查人:

調查時間:xx年7月15日~7月30日

調查方式:網上調查、摘集資料

調查結果:

1.大部分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未上過網的)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⑴中學生上網,查閲自己愛好的信息或玩遊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在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閲資料、做網頁、查閲有關知識的信息、瀏覽新聞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網是為了玩遊戲;一多半女生上網是為了聊天;

3.比較熱門的網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在節假日,還有一部分是在放學後和同學一起上網;

5.中學生上網的途徑

大部分中學生在家裏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是否支持中學生上網

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7.網絡對中學生的好處

⑴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⑵因特網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閲相關信息,並能及時瞭解世界新聞信息、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於説的話説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⑷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閲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關於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篇10

組長:

組員:

調查對象:

xx縣高中生。

調查範圍:

xx中學、第2中學。

調查目的:

瞭解現代高中生一日三餐狀況並提出建議。

調查步驟:

【1】進行問卷調查。

【2】上網查找資料和查閲書籍。

【3】諮詢相關人士和醫生。

【4】小組成員討論分析其調查結果,提出問題並作結論。

調查發現:

【1】大多數高中生是一日三餐,少數高中生是一日四餐,極少數高中生是一日五餐。

【2】有百分之二十的高中生沒有因不進行正常飲食而得病,百分之十的高中生因不進行正常飲食而得病,百分之七十的高中生説不知道。

【3】有百分之三十的高中生沒有挑食的習慣,百分之七十的高中生有挑食習慣,而沒有挑食習慣的高中生主要因為他們為了健康着想和口感好,有挑食習慣的高中生是因為口感不好。

【4】幾乎全部高中生説有餓肚子的現象,餓肚子的時候主要在第五節和下午六點過後,而其它原因有:早餐吃不飽,能量供應不足;口感不好和挑食。

【5】有百分之十五的高中生會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百分之六的高中生説‘無所謂’,百分之七十九的高中生不會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

【6】有百分之五十八的高中生經常吃水果或蔬菜,百分之一點五的高中生從不吃水果,愛吃蔬菜的高中生只佔百分之三十五。

調查分析:

【1】高中生的飲食習慣還是很好的,因為一日三餐對人身體是非常有利的,而一日四五餐則表現為吃多,這對人的身體健康

是無益的,所以高中生應適量飲食,充分飲食,對自身健康才有利。

【2】反映了高中生的不正常飲食會給自己帶疾病,也説明了同學們對飲食帶的危害並不瞭解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關係着人的身體健康。

【3】説明了有很多高中生還在挑食習慣。挑食、偏食已成為了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4】餓肚子是不可能避免的,因為有時是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但是經常餓肚子會帶疾病和一些不良影響,所以要儘量避免

餓肚子,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5】高中生要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才能保持營養平衡。

【6】高中生要多食含氨基酸的食物,以保證精力充沛。如牛奶、魚、蛋等。要少食含糖食物、高脂肪食物。

調查結論:

我們小組通過了這次的調查,是我們對高中生的飲食結構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從此次調查看,我們不難發

現當今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高中生的一日三餐與健康”問題的答案。其主要有幾點:

【1】同學們不瞭解一日三餐與健康的關係

【2】同學們對自己的一日三餐飲食方面不夠重視

【3】同學們對一日三餐的健康飲食的無所不知和盲目性

【4】同學們沒有很好的飲食習慣等。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了一日三餐與健康的關係,得到了當今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高中生的一日三餐與健康”問題的答案,知

道了高中生應怎麼採取一日三餐的方式才健康。我們小組調查得出的結果已達到了我們此次調查的目的。

醫生的建議:高中生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及科學搭配非常重要,一日三餐,人吃飯不足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解饞,主要是為了保

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那麼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按時吃飯,不吃剩菜剩飯

【2】不吃熱量過高的食物和太乾燥的食物

【3】早餐吃好一些,中餐吃飽一些,晚上吃少一些以防止消化不良導致膽結石

【4】飲食不要太單一,要吃多種食物

【5】早、中、晚餐飲食要平衡,要多吃一點水果

【6】依中學生的健康飲食標準,我們也建議高中生們每天吃六到八兩穀類,4個蛋白質【一個雞蛋所含的蛋白質叫為一個蛋白質】蔬菜半斤、水果一個。此外,還應注重體內熱量的充足,每天應攝入熱量200千卡,還要注意蛋白質等一些微量元素的攝取等。

調查感想與體會:在這次的合作學習中我們嚐到了人生中一些令人愉快的事,也遇到了一些我們很無奈的事。所以我們必須信仰某些失去的東西,但是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而採取行動,那麼一切都只是空談,只有信心而沒有行動事無濟於事的,人不是因為沒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為不能將信心轉化為行動,並且不顧一切堅持到底。在這過程中,我們同心協力,互相解決問題,各抒己見,互相討論。就這樣,隨着時間的累積,我們的知識越越豐富,開闊了視野。同時我們也都感到了研究給我們帶許多好處,大家在一起談心、説笑,受益匪淺。相信這次研究會給我們每一個人留下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