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範例

欄目: 熱點專題 / 發佈於: / 人氣:6.02K

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範例

午睡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的午睡總讓我感到頭痛,這羣調皮的孩子們嘻嘻哈哈、説説笑笑,一進午睡室從東跑到西,在牀上打滾等。不一會兒告狀聲連綿不斷,誰在推人,誰還沒脱衣服誰又在講話了。老師大聲喊也不起效果,幫這個蓋被,又幫那個,邊勸説着,想讓大家安靜下來開始睡覺。可那幾個調皮的孩子還磨磨蹭曾的。但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午睡有益幼兒的身心健康。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睡眠時,身體各部位和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於恢復疲勞,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幼兒的生長髮育、身體健康、學習狀況。

在幼兒園午睡是孩子們統一的活動,可在孩子們看來,一旦睡下了,就束縛了講話、活動的自由。因此,他們想方設法要在睡前説完想説的話,趁老師沒看見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當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太煩、太鬧、太吵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們、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孩子們着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間與空間給孩子們,孩子們也會配合老師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必須有好的收穫。

而對於我們老師來説,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教會他們學會知識,照顧好他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於觀察他們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他們,明白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和他們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才會信任你,願意把心裏的話告訴你,願意和你做各種遊戲。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裏説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令的口氣,很多孩子把這樣的不良習慣也帶到了幼兒園。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氣對小朋友講話。如:奎瑤給我拿鉛筆來,潤琪給我拿着樹葉和剪刀等等,針對班級的這種狀況,我分析了各種原因。

1、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替別的幼兒着想,幼兒的行為動機初始一般都是“為我”而不是“為他”。4---5歲的幼兒是自我保護意識產生的階段,自我意識產生之後,幼兒更多的注意“我的觀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這一時期“自我中心”佔了上風,所以4---5歲的孩子都是從自我出發來進行選取和活動的,他們往往不去思考別人。

2、幼兒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間進行語言交流,往往認為自己不必客氣,常常有意無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氣説話,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

3、情緒的好壞也能影響孩子説話的口氣,幼兒行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緒的影響。為了改掉幼兒用命令式的口氣説話的不良習慣,培養他們互相團結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級更注意從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氣對幼兒講話,創造處一種民主、禮貌、和諧的氣氛。並且對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懷、愛護,其次要耐心細緻地給幼兒講道理,讓他們懂得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請別人幫忙就應有禮貌別人才樂意幫忙你,説話像下命令、別人會厭惡你,不願幫忙你。我們還透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引導孩子想到他人、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然後,要在一日活動中我要時刻持續高度的敏感性,隨時糾正幼兒命令式的講話。如果發現幼兒是在情緒不好時命令別人,老師就告訴他:“心裏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就告訴老師,用命式的口氣講話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把情緒帶給別人。”

透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引導,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漸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氣講話的不良習慣,還學會了更多的禮貌用語,我十分高興。

大班教育筆記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齊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羣堆裏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説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説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裏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潛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晨間活動在進行户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先是A把B給撞倒了。A不以為然地説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明白A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為自己説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所以,就應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伸手將B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着一邊問:“你為什麼哭呀?”B説:“疼。”“A跟你説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B不解地答道。聽了B的話,我問A:“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A低頭説:“疼。”“那你疼時期望別人怎樣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説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B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裏還説着“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B,竟然不哭了,嘴裏還説着:“沒關係,我不疼了。”看見A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着他的頭對他説:“你看,光説聲對不起,B還在哭,説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後不留意碰了小朋友除了説對不起,還能夠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着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説“對不起”是不夠的,還就應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從興趣入手學兒歌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個性感興趣,而且用心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資料,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

經驗證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搞笑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簡單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用心性,為了讓幼兒很快地溶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完美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象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春天的祕密”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能夠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象,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幼兒的謊言

昨日下午第二節課下課的時候,我們班的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跟我説:“老師,我的鉛筆被A拿去了,”我聽後跟小朋友説:“上課的時候老師給你問問是她拿的不,如果是A拿的,我讓她還給你。”不一會兒到上課時間了,小朋友們都坐好了,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松鼠再也不敢説謊了。

從前有一隻小松鼠,它覺得自己的力氣大極了,勇敢極了。但是,小松鼠的朋友們——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卻一點兒也不佩服它。這真叫小松鼠悲哀透了。

有一天,小松鼠在出去玩的路上揀到了一根黃澄澄的毛。“這是誰的毛呢?”小松鼠想,“這麼粗,這麼長,這麼柔軟,這麼漂亮。對,這必須是老虎的。要明白,老虎是森林之王呀!只有森林之王,身上才會長出這樣又粗又長,又柔軟、又漂亮的毛來。”小松鼠拿着毛剛要繼續走,正好碰見小山羊,小松鼠對小山羊説:“你看,我打死了一隻大老虎呢!

你們看我厲害吧!”小山羊説:“我不信,你有沒有證據啊?”小松鼠説:“你們不信,我手裏的老虎毛能夠做證,你們看,説着它驕傲的舉起了那根黃澄澄的鬆軟的老虎毛。”小松鼠那麼小的身軀能打死一隻老虎,這是為什麼呢?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產生了疑問。

於是,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決定試探一下小松鼠,於是它們找了一張老虎皮,小猴子站在小山羊的頭上,小野兔站在小猴子的頭上,然後,它們穿上老虎皮,在小松鼠第二次出去玩的時候,它們站在路邊上,看到小松鼠走過來的時候,它們就跳出來嚇唬小松鼠,小松鼠看見真正的老虎來了,嚇的連連後退,急忙朝着回家的方向跑去,忽然聽見從老虎身上傳來了一陣陣笑聲,回頭一看,原先是自己的好夥伴——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小松鼠看見自己的謊言已經被揭穿了,臉紅了,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小松鼠再也不敢説謊了。

小朋友們故事講完了,老師問小朋友們有誰拿了別人的鉛筆?當我剛問完的時候,當時教室裏已經不是剛才笑聲一片了,而是鴉雀無聲、東看西看了。剛才講的故事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不要説謊,要做個好孩子。我話剛説完,不一會A欣站起來走到B那裏把鉛筆還給了B。

我看到A承認了錯誤也沒有批評她,最後快下班了,我跟小朋友們説:“小朋友們都是好孩子,所以我們要跟小松鼠學習,以後不撒謊,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