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電台記者工作總結(精選3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15K

電台記者工作總結 篇1

乍寒還暖,和煦的陽光下,絲絲寒風掃過,已是深秋。縮着脖子行走在校園裏,為漫天飛舞的秋葉感動,秋天真的是個浪漫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同學們已陸續地從各地趕了回來,經歷了三個月的實習,一個個漂亮了,也成熟了。走過了炎夏,趟過了酷暑,他們等到了秋天的收穫。我也該盤點一下自己的實習,回望這一路成長…

電台記者工作總結(精選3篇)

乍寒還暖,和煦的陽光下,絲絲寒風掃過,已是深秋。縮着脖子行走在校園裏,為漫天飛舞的秋葉感動,秋天真的是個浪漫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同學們已陸續地從各地趕了回來,經歷了三個月的實習,一個個漂亮了,也成熟了。走過了炎夏,趟過了酷暑,他們等到了秋天的收穫。

我也該盤點一下自己的實習,回望這一路成長,為旅程的下一站,裝點行囊。

萬事開頭難

實習開始前,老師們就一遍遍給大家鼓勵“一定要堅持,萬事開頭難。”是的,萬事開頭難!

實習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鄉市裏的小電視台,而且去年就有過一個星期的見習,所以,信心滿滿的以為,一切可以輕車熟路,實習將會順利開展,而且發稿也不會太難。然而,現實的結果是:我切切實實坐了一個星期的冷板凳。

來單位的第一個發現是,除了領導,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這對我來説,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因為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須從長計議,我必須再一次開始我的小心翼翼,開始和大家慢慢熟識,開始漸漸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個拜訪了所有的大小領導,呵呵,所謂的拜訪就是和人家打個招呼,告訴人家一聲,我要在這裏實習了,當然,人家可能只是應付性的簡單的點個頭,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禮貌問題不容忽視,何況咱還是大學生!收穫的感覺是原來説話也很累人,心得體會是自己很渺小,特別渺小!

之後的日子,我開始了無聊而規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時定點的上班下班,打掃衞生,然後積極主動的“討好”可以討好的每一個人。累?那倒沒覺得,因為咱是來實習的麼,這點苦不算啥,沒那麼矯情。然而,有時候你會冷不丁聽到一句“年輕人,就是有動力!”語氣似不經意又似乎諷刺,這時候,真是滿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時間,我就坐在,不,確切的説是站在製作部裏,看編輯們編片子,只能看,機子是碰不得的,因為所有的內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點差錯,我確實付不起責,於是我就戰戰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們有聊沒聊的一些生活瑣碎,把握着自己説話與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誰需要什麼,那裏需要打字,那裏需要取東西,誰需要叫人…… 看別人寫得稿子,心慌,雖然感覺他們寫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卻自己連一般都可能寫不出。

他們的非編系統整個都換了,不再用 premiere,,而是“千宇”,一個主機帶着兩個顯示器,功能增加了不少,我很不習慣,因為不能上手,所以會有很多的問題,因為膽小,總在疑問時欲言又止,痛恨自己的怯弱,給同學發短信,説得最多的莫過於“我真笨”,心裏卻不得不給自己打氣“相信自己!”

最難熬的時候是每當有記者來製作部裏交帶子的時候。因為,我想要乘機和他們“攀談”以便讓他們在出去採訪的時候帶帶我,然而,每一次我都以失敗而告終,我害怕被拒絕,甚至都不敢問問他們昨天去哪裏採訪了?我總是把自己的嘴定格為“o”型,仍是欲言又止。我的臉時刻保持微笑,第一時間給人讓位子,儘量不露痕跡的“討好”每一個人,然而,我希望的回報卻永遠被自己封鎖在嘴裏,那時侯的心情除了不甘心,就是恨自己!

我總是集中精力卻又心不在焉,“集中精力”用盡所有力氣注意着身邊每個人的需要與動向,“心不在焉”因為要關注每一次可能潛在的“機會”而不能靜下心來幹一件事。我每天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心裏的煎熬大過於身體的勞累,着急着自己的實習任務,卻又無可奈何,數着指頭過日子,怕來不及,感覺時間真短,然而,分分秒秒耗着、熬着,感覺時間真長!

每天,我都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笑着和門房的阿姨説再見,然後給自己一個“加油”的pose,對自己説:“明天會好的',相信自己!”每一天結束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期盼,每一天都在焦灼中等待着機會的出現……

“萬事開頭難”我一遍遍這樣安慰着自己,也一遍遍親身體會着這句話。呵呵,真的萬事開頭難!

勇敢的走出第一步

我們總在不斷的與“第一次”邂逅,總在每一個“第一次”後慢慢蜕變、成熟。每一次的感覺都是不同的,然而,相同的是,在每一個第一次之前我們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反覆鬥爭與心裏煎熬……尤其是我,每一次無疑都是考驗,因為每一次我都會給自己樹立很多假象敵,阻撓着自己邁出第一步。

“勇敢的邁出第一步!”這是我最大的收穫。在坐了一個星期冷板凳後,我終於邁出了第一步。那個星期一我一如既往的早起、早去、早打掃,然而,我卻做了一件讓自己都吃驚的事。正當我準備着又一天的“站看”與“耗神”,有兩個記者帶着機子準備出去,於是,我心裏又開始活動,矛盾、掙扎……“想要出去”與“不敢”來回鬥爭,一遍遍的對他們笑,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然而真正的意圖卻總在快要出口的時候,縮了回去。一遍遍的告訴自己“沒事的,大不了人家不帶你麼。”可是鼓起的勇氣支撐不到我把想説的話説出去,就泄了下去,恨自己恨得牙癢癢,暗罵自己的不爭氣,終於,人家要走了,就在他們快要上車的剎那,我的聲帶起了作用,“你們能不能把我也帶上?”這竟然是從我嘴裏説出的,我都被自己驚呆了,可能是我太想要出去了(心裏着急,不能在這麼下去,我已經熬了一個星期了!)所以,語言先於意識發揮了作用,竟然來了個“先斬後奏”。“當然”這是我得到的回答。

電台記者工作總結 篇2

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半年曆程,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

廣告:廣告任務很汗顏,創收任務完成的很不理想,這半年沒有跑出去。半年三萬的任務只完成了十分之一,原因在於跑廣告缺少激情,方法不也不太對,半年來聽了很多專家的講課,廣告經營也需要技巧。圍繞節目做文章。圍繞節目策劃廣告營銷點。快樂旅遊節目設置版塊,設置恰當的廣告切合點,做好廣告方案,嘗試尋找一下贊助冠名單位。現在的節目説實在的,還缺乏品牌的號召力,節目還沒有做到精良,達到讓節目帶動廣告創收還需要做很大的功課。作為普通的一名廣播員工,除了左右不了的因素,只有改變自身去適應,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廣電面向市場,我們更應該主動衝到市場的最前沿,否則只會被淘汰。從節目和廣告兩方面,充分考慮與市場的融合。節目與市場的融合,需要從受眾的需求下功夫,走出去,才會知道聽眾想聽的是什麼,一味的在直播間閉門造車,很容易脱離受眾羣,缺少親和力。廣告直接面向市場,策劃什麼樣的營銷活動,更應該走到市場上去了解,否則,廣告方案不會做到商家的心坎裏。

節目:陽光早晨節目,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廣告收入,沒有搭載活動,只是公益性的時令文章,沒有實際意義的廣告收入,節目冠名的前提需要節目繼續細化,做到期期節目都是精品。這個需要自己節目外下功夫。很多的音樂節目,之所以具有收聽的價值,除了伴隨性,更重要的是主題性。沒有主題的節目顯得散亂無章,而且如今的音樂獲獎節目幾乎都是主題性的。以後陽光早晨,要在主題上下功夫,給節目增加深層次的內涵。同時增加重要的諮詢小板塊,音樂節目不單單是音樂。就像蘇京平老師説的,節目可以成為作品,也可以成為精品,也可以成為歷史文獻。這不僅僅要在節目文案上下功夫,還有節目的片頭,片花,節目的銜接,廣告時間之前語言的設置,節目中話語的設置,都需要細化。早晨7點半,正是人們上班的路上,應該播放一下比較經典的流行音樂,少選擇情緒低沉的風格。適合早晨的氣氛才好。今年採訪的歌手也需要加量,選取作品比較好的歌手,做音樂專題,引進新聲音。增加新鮮感。

平常的時候多聽別台的節目。借鑑學習,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常變長新。常變長新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與勤奮。新鮮度的`保持,需要在節目的包裝上和內容上下功夫。聽眾不喜歡聽模式化的廣播,如果能夠在每天或者每段時間的節目中增加心意,那就是一種進步。

中華古詩詞,早晨的純欣賞節目,節目的內容需要細化,變得更加明白易懂一點,增加親和力。圍繞節目設計古詩詞朗誦獲活動等。增加節目的影響力。

快樂旅遊,發展的空間確實很大,規模做大了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平常多借鑑下別台的節目,學習組織户外遊,拉動節目的影響力,挖掘旅遊節目的潛力,帶動節目創收。

紀律: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半年當中,自律性需要加強。在一個集體中就應該互相照應,互相幫忙,像一個家庭一樣,才會讓工作越做越好,每個人才會成為工作的主人翁。

在下半年,打算將現在負責的原有的節目包裝更新,設置可以盈利的版塊,增加節目人氣和影響力,同時,圍繞節目多動腦筋,尋找活動創意,擴大節目影響力。廣告方面,勤勞一點,跑出去,掃樓盤,接觸社會,學習廣告洽談方法,提升一下自己的廣告業績,努力突破自己工作的瓶頸。

加油。

電台記者工作總結 篇3

結束了近三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生閲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記得我剛進入學校第一次接觸專業知識的時候,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多聽多看多感受。當時理解得很淺顯,但通過這一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涵蓋的東西很多。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在實習期間,作為記者,我下了城郊,去過國企、各政府職能部門、氣象局生平第一次參加了新聞發佈會,居然還見到了諸如謝霆鋒,陸毅這樣的大明星。這些時光曾經讓我垂頭喪氣,但也更讓我的專業技能迅速成長。

經歷一段時間最基本的接線工作後,慢慢的老師開始帶我們採訪了,這可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啊!一直以為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在經 過第一次寫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刪減之後,我開始覺得,我在語言表達方面是有問題的。總的説來就是:語言不精練,需要言簡意賅。這可能是我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凡是講道理,就喜歡掰碎了説,條分縷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時候,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華麗很工整的句子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刪除的。

以前年少輕狂的我總想着語不驚人死不休,很多題材總希望能鑽牛角尖進行猛烈的抨擊。但我很快發現,這樣的文章是鐵定被斃的。我開始翻看舊新聞, 學習老師們怎麼寫新聞報道。漸漸地,我開始明白,電視台作為傳播最廣的媒體,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同時也承擔着巨大的社會責任。這就決定了政府新聞必須 有一些條條框框,有自己獨特的運作規律。首先必須以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少一些;接着,帶有批評性質或監督性質的報道必須小心措辭,務必做到有理有據, 不温不火。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慢慢的,我的報道就寫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説什麼,但現在我還知道了該怎麼去説。

電視台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裏,可以走訪很多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碰到。這些經歷對增長見聞、開拓視野大有裨益。

因為採訪,我接觸了許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觸的到的地方和人。實習期間接觸的人,有普通市民,有農村村民;有企業家,有律師;有各部委的領導,有政府官員;還有各媒體的新老記者等等。

我採訪過的大人物、經歷過的大場面並不多,但十幾次寶貴的採訪經歷,讓我在公眾場合不再怯場,學會很平靜地與各種人交談,蒐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會採訪嗎?以前我自以為我會。但是,當我真正實施的時候,發現我所謂的會,只不過是能夠把想要問的問題説清楚而已,從不考慮怎樣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也不考慮如何引導被採訪對象説出新聞主題。

我們有次做了一條政府慰問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的新聞。被採訪對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經濟較為不好的軍轉幹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組織到他們家 裏進行慰問。在採訪的過程中,被採訪對象由於礙於臉面,一直不肯説自己的經濟困難,總是敷衍我。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個採訪就沒辦法用。於是老師教我這樣 處理,讓我問他有沒有像冊,能不能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拿出來,我便故意問他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最近怎麼不再拍了。問到這他沉默了,我看見他 的眼眶開始濕潤,慢慢的落下淚。他説,自從企業困難後,家裏就省吃儉用了,哪還能拍照啊順着他的話,我接着問,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政府有沒有什麼幫扶 的措施?這樣就水到渠成地把採訪的主題引了出來,讓他觸景生情,這種有感而發的情緒才是真實的。這就是一個新聞老手和新聞新手的不同。老師不僅能快速把握 要説的內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個本來很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體悟到,功夫,就在點滴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