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精選19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77K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

自神舟12號載人航天飛船任務完成之後,三名航天員回到了離別三個月的祖國。才過不久,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了。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精選19篇)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擔任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在20__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火箭發射了。可惜我沒有及時觀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員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車,向航空基地駛去,大巴車前還有交警騎着摩托車保駕護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員進入了火箭,緊接着,話筒傳來了“十,九,八……”每一個數字都十分激動人心,最後聽到了“點火”。隨後,火箭的底座噴出了紅色的火焰,煙塵向四處擴散,火箭也騰空而起,像一隻穿雲箭直插雲霄,場面十分震撼,之後各個助推器也是分離了,神舟十三號也是發射成功。

本來神舟12號的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三個月,這本讓我很吃驚。但沒想到這次神舟十三號的三名宇航員將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讓我驚訝。他們為了給國家做貢獻,放棄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個月時間,很讓人敬佩。自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後,中國在航天事業接連取得重大發展,這一個個成功都是由無數個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努力奮鬥,用無數汗水換來的。

據説神舟十四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升空,不得不説,祖國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個接一個的升上天空。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2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首先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介紹她們的睡處以及他們的廁所。隨後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小冰箱、加熱器、還有小型的微波爐。

然後做了一個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在地球上的學生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乒乓球浮了起來。王亞平照樣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水杯裏,接着用一個木棍把它往下壓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間。當時我也很驚訝,為什麼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會浮上來,怎麼也下不去?可為什麼在宇宙空間站裏,乒乓球放入水杯裏就會沉下去呢?後來一聽王亞平阿姨講解,我才明白了原來是太空裏浮力幾乎消失了。

還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把水袋裏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裏,水膜一點點的變大,變厚,最後變成了又大又圓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亞平老師往這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裏滴了許多藍色的色素,水晶球裏的色素就在一點點的擴散。隨後又往水晶球裏放了半個泡騰片兒,過了一會兒,水晶球就冒出許多的小泡泡,好看極了。

看完這堂天宮課堂,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外太空的知識。我明白了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我還知道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以後的生活裏,我一定要善於觀察,多多思考,我們要更加為祖國爭光。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3

中午吃完飯回來,陳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視頻,視頻的擺設非常奇特。到處都是把手,裏面還站着三個人

咦?這是什麼?我懷着疑惑的心理繼續往下看,才知道原來這是天空課堂。是三個人在太空中的生活,今天這堂課是給我們講科學知識有多有趣。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乒乓球可以在杯子裝停留,並且不動。亞平老師讓正在看直播的同學在玻璃杯中到一半的水,然後把乒乓球放進水中,把浮起來的乒乓球用手指往下按,再鬆手。乒乓球全都扶起來了。於是亞萍老師也在杯子裏倒水,固定住之後,就用棍子把乒乓球往下壓,再一鬆手,發現乒乓球停留在水中,不上也不下,不會像在地球上乒乓球一樣浮在水面,而是留在了杯子中央不上也不下,不動了。我頓時驚訝萬分:乒乓球怎麼不上來了呢?難道牛頓説的地心引力失效了?但是當聽完亞萍老師的話以後,我就不這麼驚訝了。原來太空中是沒有地心引力的,所以乒乓球才不會浮上來,我點了點頭,心想:原來是這樣啊!

看完這個科學小實驗之後,後面也有一個小實驗吸引了我的眼球。放大鏡還能這樣做?在太空中,水是不能在正常杯子裏的,所以他們喝的是純淨水,並且裝在袋子裏,還插了一根吸管。亞平老師用手擠出來了一點水,水成了一個個小水珠,不會掉落在地上,非常神奇。接下來,還有更讓我覺得新奇的東西。只見她拿了一個圈,放入水中做出了一個水鏡,從水鏡的對面看裏面的東西,是放大並且倒着的。亞平老師説這是凹透鏡的原理。兩面都是水,還是橢圓形狀的,就形成了放大鏡。

等看完了天空課堂的第一堂課,我不禁感慨道:“原來科學還能這麼有趣啊!"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4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同學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看後讓我不禁深深感歎如今航天科技的偉大,宇航員們的優秀!

當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進入天和核心艙並在太空進行空間實驗,成功出艙後,三位宇航員一句“感覺良好”,這幾個字是多麼具有力量,多麼偉大,彰顯了我們中國新的科技成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航空科技和實驗細節上生動美麗的展示,由衷地感歎航天科技的先進和威力,科技夢張力無限!首先地表課堂演示了組合體型過程,和人如何進入艙內,十分生動有趣!宇航員還帶我們參觀艙內太空家園、衞生區、睡眠區,及個性化模式。太空廚房有飲水分熱器、太空冷藏箱,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間站水是多麼珍貴,還見到了宇航員的運動裝備與太空自行車,讓我們瞭解到宇航員太空生活的艱苦,可是他們還是如此樂觀,向他們致敬!

葉老師介紹了太空服對宇航員的影響,讓我們想到企鵝服的重要性。又讓我們觀察在太空中細胞的生長、變化順序,展示了細胞跳動一閃一閃的十分神奇,而另一個細胞不像我們的皮膚細胞一樣閃亮,好奇特!有個同學提問在太空中能不能像在地面一樣的自由行走?葉老師演示後説明在太空是失去重力人是漂浮的,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遊走,還演示了用擺臂方法完成轉身。

亞平老師解答水在太空中會消失重力,乒乓球也失去浮力,我最感興趣的是由於太空中的失重環境,水在太空中十分有趣,用工具將水拿出來加入水形成了個水膜,不停的注水變成了個晶瑩剔透的水球,用針管插入水球吹氣,形成兩個正反不同的水球,而水球“毫髮未傷”簡直是一個奇蹟!讓我們目瞪口呆。

中國人如今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廣西同學又提問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環?艙長解答是建立了吸氧間,可以淨化二氧化碳變成水,大大提升了空間站的飲水條件。汶川同學提問船艙外面環境是怎麼樣的?解答是能看到地球,天空是黑色的,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北京同學提問返航的力度?解答比過山車的力度大,宇航員進入睡袋就可以做夢,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但要固定,很有趣。

一堂“太空授課”,讓我們感知宇宙奧祕和科學的神奇!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紮實學好基本知識,將來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宇航員們一樣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5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衞星的支持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着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絡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説,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視頻流的通信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清視頻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衞星進行支持,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持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信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數據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設備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視頻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衞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視頻數據。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置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衞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衞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信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説。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__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信系統。”龐之浩説。

“測控通信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視頻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6

12月9日,被稱作最硬核直播課堂的“天宮課堂”開課啦!這是讓同學們從不同緯度感受祖國強大、樹立中國夢的好機會。上海市市八初級中學千帆中隊的孩子們懷着期待與夢想觀看了“天宮課堂”。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首次進行太空授課。3名航天員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向青少年演示在太空失重環境下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象,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水膜張力實驗等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們的驚呼聲、掌聲不絕於耳。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時,比如往水球裏放入泡騰片,我感覺到現場所有的學生都屏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水晶球”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水球中的氣泡翻滾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航天員演示的奇妙物理現象在無數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顆有關“星辰大海”的種子。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循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20__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太空出差的頻率更快、時間更長,無不彰顯着大國自信的豪情。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遨遊蒼穹、“羲和”追日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大片。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樣難得的“天宮課堂”,對學生來説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學課。這次授課活動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7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於20__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__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後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迴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過集思廣益、反覆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後,又對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了精心細緻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龐之浩説,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不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裏,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於備課和臨場組織調配要求極高。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8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飛天的直播。裏面講述了教室和老師的不同、老師的太空家園、細胞的神奇變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現象以及水膜張力實驗等。

其中水膜張力實驗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師和葉老師在一個尖的東西上面滴水,在尖的東西上面形成了一個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師往這個水球裏注水,這個水球越來越鼓,越來越胖,越來越大。然後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摺好的花朵摺紙,花朵在水球上順時針轉,花瓣緩緩的向外打開,向一位芭蕾舞者點着腳尖,翩翩起舞。轉了兩三圈,花瓣全部舒展開來,變成了一朵盛開在太空的花。同學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發出了“哇---”的尖叫聲。

緊接着,王老師拿着一根細針管,伸進大氣泡裏推了兩下就出來一個小氣泡。這時王老師躲到氣泡的後面,我們從氣泡的正面看,我發現小氣泡裏面是正的老師,而大氣泡是反的老師。我覺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師再繼續往氣泡裏注水,她放進一點深藍色的顏料,顏料慢慢的向四周散開,最後盛滿了整個氣泡,藍藍的氣泡像我們的地球。

最後就到了最驚奇的時刻,老師往水球裏放進了半片黃色的泡騰片。一開始泡騰片還沒有動靜,慢慢的泡騰片融化了,盛滿了整個水晶球,還不停的往上冒氣泡,這時的情景很美麗,同學們都傾着身子向水晶球裏望,生怕錯過了這精彩而美麗的瞬間。

通過看這次直播,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強大,科學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領未來。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9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我有以下觀後感。

首先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介紹她們的睡處以及他們的廁所。隨後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小冰箱、加熱器、還有小型的微波爐。

然後做了一個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在地球上的學生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乒乓球浮了起來。王亞平照樣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水杯裏,接着用一個木棍把它往下壓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間。當時我也很驚訝,為什麼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會浮上來,怎麼也下不去?可為什麼在宇宙空間站裏,乒乓球放入水杯裏就會沉下去呢?後來一聽王亞平阿姨講解,我才明白了原來是太空裏浮力幾乎消失了。

還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把水袋裏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裏,水膜一點點的變大,變厚,最後變成了又大又圓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亞平老師往這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裏滴了許多藍色的色素,水晶球裏的色素就在一點點的擴散。隨後又往水晶球裏放了半個泡騰片兒,過了一會兒,水晶球就冒出許多的小泡泡,好看極了。

看完這堂天宮課堂,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外太空的知識。我明白了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我還知道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以後的生活裏,我一定要善於觀察,多多思考,我們要更加為祖國爭光。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0

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外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和神奇,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嚮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我們中國是第一個。那麼為什麼可以呢?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我感到無比自豪。通過三位宇航員的介紹,我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太空轉身,神奇的浮力消失,在地球上沸騰的泡騰片也因為在微重力的環境下表面張力也大顯神通,瞭解太空中一天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在太空裏就像到了霍格沃茲的魔法學校。同學們和宇航員老師的互動也非常有意思,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和他們互動,因為我也有一個小問題:既然在太空裏水是飄浮的,那怎麼洗澡呢?

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指引我們奮發向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建設我們的國家!

“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等,讓我們知道了太空與地球大有不同。我們從先對太空的渾然不知,到現在的人盡皆知,都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航天之路。我們不再像之前一樣只看見四角的天空,而那飛向太空的正是我們的“中國紅”啊!

那頭沉睡在東方的雄獅甦醒了,它將一鳴驚人!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1

從少年求學、海外成名、報效國家、甘為人梯、為國犧牲、愛在天機六個角度瞭解了郭永懷同志的人生歷程和光榮事蹟學習郭永懷院士志存高遠、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刻苦鑽研、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學為人師、鋭意創新的工作作風;學習他甘於奉獻、不計功名的崇高品質,並自覺加強自身黨性修養。

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永懷作為美國大學教授,月工資就高達800美元。一家三口居住在四層花園別墅裏,開着高檔轎車,閒暇時騎騎馬、坐坐遊艇,過着多少中國公知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然而,郭永懷卻要放棄美國的榮華富貴,放棄美國的幸福生活,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堅決選擇要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美國的同事和好友紛紛挽留他,但是,郭永懷堅定地説:“家窮國貧,只能説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為了避免美國政府製造麻煩阻止他回國,郭永懷當着全體同事和學生的面,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當他將飽含十幾年心血、像孩子一樣珍貴的手稿,一頁一頁地投入火爐之中時,那是怎樣的一種痛苦,但是,為了回國,郭永懷堅定地做出了這個驚人之舉!

1956年9月初,郭永懷一家終於回到了祖國的土地,當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熱淚盈眶。郭永懷,回國不但參與了兩彈一星的研發,而且將賣掉國外汽車、洋房的全部所得48460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國家。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乘坐的飛機抵達北京機場時,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墜毀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裏。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郭永懷與警衞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人們費了很大力氣才將他們分開,赫然發現那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兩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來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得知郭永懷犧牲的消息,總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此時,郭永懷年僅59歲,2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氫彈的武器化得以實現。

郭永懷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以身許國!張愛萍將軍為郭永懷寫得輓聯: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志九霄不愧中華英魂!我們將永遠銘記郭永懷精神!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2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瞭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__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着輕鬆。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根發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並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並且水會在短時間內遊一段時間,一會之後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鋼球,一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後,瞭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間。之後,又參觀了一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瞭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設備。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一個水膜,並在水膜中加入水後,將一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一樣。在水膜中繼續注水後,水膜會變成一個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像。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之後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後水球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後,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3

10月11日在優酷網觀看了竇桂梅講座《改造我們的課堂》的視頻,收穫如下:

1、竇桂梅用説評書的方式講《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令我歎服。竇桂梅老師利用課文體裁的語言形式,營造自己要教授課文的課堂環境,可稱絕佳。我想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裏經歷了40分鐘,對國粹——“評書的表達方式”印象一定會非常非常深刻。從這裏我感受到竇桂梅老師為了學生容易學而動的腦筋,也從整堂課的評書式的語言感受到竇桂梅老師的語文功底。

2、特別喜歡的話:

1)、量力而行,有所作為。我理解為面對改革,不管是懶得還是恐懼,都必須行動,不要怕擔心出錯而停滯。

2)、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提醒我做事不要盲目,要有計劃。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4

看了竇桂梅老師講座《改造我們的課堂》的視頻,準確的提出了我們的課堂“改什麼”、“造什麼”、“保什麼”的問題,課堂是我們的主陣地,也是我們現有問題的百病之源,怎樣消除現有弊端,減負增效是根本。那麼,該從哪裏改?還是課堂!要實現課堂的有效和高效,就要強調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的學習增值為中心組織教學。

通過講座,聯想到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是一種快樂的教學,讓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諧的音樂教育方式,它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從而產生心裏愉悦,獲得成功的快樂和滿足感,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大的發展。

人活着是應該有夢想的。從事一份事業,更是應該把夢想融進事業的。只要心中有“夢”,生活就會是的“快樂”的,前途就會是“光明”的。我們大多數教師缺的就是這種勇往直前的激情。現實是客觀的,心態卻是可以調整的。永葆的是對事業精益求精的激情,寧靜的是對名與利的'淡泊。我們應該像竇桂梅一樣,笑對生活,享受生活。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5

一支支醫療隊臨危受命、一輛輛物資車奔赴武漢、一幕幕黨羣齊心戰“疫”的畫面鼓舞人心……在這場疫情大戰、生命大考面前,作為黨員幹部更應義無反顧衝鋒在前,無怨無悔堅守崗位,以真言實行、擔當作為踐行初心使命,共同守護人民羣眾的健康安樂。

越是危難“驗”初心。“幹部素質怎麼樣不只看平時,更要看危急時刻;幹部黨性在哪裏,也不只是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更體現在艱難險重的考驗中。”越是在疫情危機時刻,越能考驗黨員幹部能否主動擔當作為,越能反映黨員幹部的作風和戰鬥力。此次疫情規模之大、影響之廣、複雜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這樣的危急時刻,黨員幹部就越要做到胸有謀略、動有章法,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好定力、增強戰鬥力、發揮凝聚力,管好自己、管住親友,動員身邊人、呼籲全社會,堅定抗爭的決心、堅定必勝的信心,帶領所有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勇士們、逆行者們,堅定不移把上級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高質高量的帶頭完成黨組織交付的各項任務工作,齊心協力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最是擔當“撼”人心。“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困難時刻顯擔當,關鍵時候展作為。黨員幹部肩負使命擔當,承載期待重託,絕不能在關鍵時刻窩在家裏當“鍵盤俠”,久座辦公室當“唾沫君”,更不能凡事等待觀望、陰奉陽違,出現“唐主任”式一問三不知的尷尬無為。“風疾才能知草勁,雲開足以見山高”,黨員幹部應以做好此次疫情工作為契機和新起點,對標對錶、查漏補缺,全面做好“作風體檢”,主動打好“政治疫苗”,加滿為民服務的動力能量,全力彰顯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真正把對初心使命的學習成果落實到行動中。只有深入一線,真抓實幹開展工作,堅決避免形式主義,才能贏得羣眾認可;只有以身示範、科學施策,才能真正發揮黨員幹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積極作用。

總是堅守“暖”民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疫情戰爭中,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是“風向標”“導航儀”,勢必會影響疫情防控工作的整體氛圍。“德莫高於愛民”,在這場事關生命健康的人民戰爭中,無數黨員始終以夜繼日的頑強奮戰在疫情一線,他們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無私奉獻,以頑強的意志和昂揚的姿態與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帶着“若有戰、戰必勝、召必回”的信念,充分詮釋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無悔堅守。唯有忠於職守、挺身而出、英勇戰鬥,去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問需於民,多才能將為民服務的答卷寫好;唯有無悔付出,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去人民羣眾最需要的地方,做好羣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才能共同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才能早日迎來萬紫千紅的明媚春天!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6

郭永懷,1909年出生于山東榮成縣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貧寒9歲才上學,先後在石島鎮明德國小、青島大學附中就讀。他成績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對待和獎勵,國中畢業後考上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一個農民的孩子能夠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在當時社會極為罕見,因此他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於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被着名光學專家饒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盧溝橋炮聲響起後,郭永懷與北大師生們一起南遷,歷盡艱苦跋涉到達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上海登船前,他發現領到的護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簽發,怒不可遏,毅然放棄這次機會。八個月後,郭永懷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進入多倫多大學。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接着便選擇了空氣動力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作為博士論文題目。因導師認為這一課題難解,他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向航空大師馮·卡門請教,並與在那裏學習的錢學森、錢偉長等結為好友。1945年,郭永懷獲得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不久就擔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懷衝破美國政府的阻撓,攜全家回到祖國。經先期回國的錢學森推薦,他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郭永懷在回國後的12年間,一直追求進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把稿酬作為黨費上交,並將從國外帶回的電動計算機、排風扇交給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後,105位科學家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羣體。郭永懷擔任了九院的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並負責武器化的設計指導。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惡劣自然條件下經常風餐露宿,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動力難題,被戲稱為核研究領域的“叁尊大菩薩”之一(另兩尊是理論、試驗部門的負責人)。

20世紀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國第一、第二枚塬子彈先後爆炸試驗成功,周總理、鄧先聖專門為郭永懷等科學家擺了慶功宴。1965年以後,郭永懷在參與氫彈研製的同時,又參加了人造衞星的設計。與此同時,為了完成援外任務,他還擔任研製一種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奇蹟般地製成了這種超低空的地空導彈。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彙報。飛機降落時發生墜毀事故,他不幸遇難,時年59歲。同年12月25日,國家內務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7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衝在了一線。吳紅衞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衞,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衞堅持了下來,併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衞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持,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慾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衞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讚的抗“疫”英雄吳紅衞。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着你的早日歸來!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8

20__年的春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裏,註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記憶。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辭舊迎新的鐘聲更加沉重,人們臉上的那一個個口罩,讓這個春節倍感冷清。

這個冬天,梅花依然寧靜地開放;這個冬天,藍天依舊明淨如洗;這個冬天的武漢卻非常艱難,全國人民卻非常艱難。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我們謹遵醫囑,靜靜地待在家中。我們為武漢憂心忡忡,我們為治癒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興,為武漢的人們牽腸掛肚。

與此同時,有一羣人,他們正衝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眠不休,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最前沿。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的最美先鋒人物,他們是可親可敬的白衣天使。

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有因為人們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明白他們是為了誰。他們也許並不富裕,甚至有些貧窮;他們也許並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們也許並不光鮮,甚至有點卑微,他們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樣模糊,但他們的精神在我心中卻是那樣鮮明;不計生死,不求回報,默默堅守的他們,守護着健康,保衞着生命。

普通的我們無法到達正面戰場與病毒作戰,我們只能做好我們的後勤工作,不出門,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這是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祝願他們平安早日凱旋。

彩虹為證,千古不變,我要高歌。為生命喜悦,萬物都歌頌你的慈愛,大地訴説你的恩情。

2023央視《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篇19

“靜壓差4帕,再調一下通氣閥門”“換氣次數11次,還不夠”……2月4日晚7點,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湖北省疾控中心衞監所環境衞生部主任謝曙光帶着4名同事,快速檢測每一間負壓病房的環境指標。這時,當日準備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經在來醫院的路上。

“再搞快點!”謝曙光説。25分鐘後,第一批病房的各項檢測指標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謝曙光和同事剛走出病房,醫護人員立刻就把患者送了進來。

由於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比較緊急,謝曙光的檢測團隊從1月28日開始24小時待命,“過去是場所設施完全準備好了等我們檢測,這次是檢測團隊在現場隨時等着場所基本完工,立馬進入,並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檢測。”謝曙光説,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檢測工作也要跑贏病毒,患者才能儘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診療質量,最大限度確保醫護人員和公共衞生安全,診療場所的環境指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謝曙光説,環境衞生監測者相當於哨兵,是確定診療場所正常安全運行的最後一道環節,必不可少。

作為湖北省醫院改擴建平面流程設計審核專家,謝曙光還要參與臨時性收治醫院改建技術文件的編寫和審查。他參與的《呼吸類臨時傳染病醫院設計導則》《關於方艙醫院設計和改造的有關技術要求》《旅館建築改造為呼吸道傳染病患集中收治臨時醫院技術要求》在5天內相繼發佈。“這些改造規範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審核,次日就發佈。”謝曙光説,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自己的專業知識能發揮作用,覺得很值。

目前,謝曙光已帶領檢測團隊先後對湖北省500餘台生物安全櫃、200餘個PCR實驗室的運行狀態進行了檢測,為病毒檢測儲備了設施設備條件。他總對同事説:“決戰決勝,我們要當好公共衞生安全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