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通用6篇)

欄目: 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篇1

莫元秋教授的《做一名快樂的幼兒園老師》教會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應該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如何學會安排工作和休閒,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幼兒園老師。其中,“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幼兒園老師”提到:“成為一名“懶惰”的幼兒園老師”讓我最有經驗,我怎麼能做到呢?這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要“偷懶”,讓家長配合我們,把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放在首位。1.讓孩子在家做家務,比如:讓孩子洗襪子、拿牛奶、買東西、穿衣服、襪子等等。家長在告訴孩子做家務時要有耐心,鼓勵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由於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低,考慮問題不全面,力量小,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成年人不應該因此責怪孩子,更不應該懲罰孩子,而應該首先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情。對於孩子有錯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2.如果孩子們真的不能,老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指導,也可以安排“值班學生”活動,讓班上的孩子輪流值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要成為一名高效快樂的幼兒園老師,適當的“懶惰”也是有策略和技巧的。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篇2

通過閲讀第一章,它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名快樂的幼兒園老師,首先要從自己的心態、情緒調節、幸福觀念等方面入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幾個例子中,當談到我們自己的幸福和不幸福時,重要的是我們有不同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例如,案例中的“王奶奶的故事”表明,當王奶奶每天想下雨時,沒有人會買大女兒賣的雨傘和布鞋;烈日下,沒人會買小女兒賣的水鞋和雨衣;所以她每天都不開心。如果王奶奶改變了思維方式,認為如果下雨,小女兒的.生意很好;烈日下,大女兒的生意很好。然後她會很開心,很開心。

再比如社會活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寬心謠》。雖然我不相信任何佛教,但佛教中的一些文章對培養我們良好的心態有很大的幫助。在這一章中,我不僅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學前教育中獲得幸福,還學到了很多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

與人相處,與單位相處,與整個世界相處,“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原則是非常合理可行的。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篇3

在假期裏,我選擇了教育的名字“讀一本好書,旅行”。這本書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中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麗亞·蒙台梭利寫的。這本書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兒童發展和成長的祕密。

讀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高了我對幼兒教育的知識,也讓我對孩子有了更深的瞭解和理解。現在讓我們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探索孩子們的祕密!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介紹了兒童身心發展、兒童教育、愛情智慧、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衝突。書中充滿了愛的語言,充滿了愛的教育方式,所以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愛的智慧”章節中對愛的理解——“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就像一顆行星,得到了太陽的光輝!它的動力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在創造的過程中,他產生了愛,充滿了孩子的意識,影響着孩子的自己。

愛是世界上每個孩子出生的稟賦。如果充分發揮孩子的愛的潛能或全部價值,我們就會取得不可估量的成就。但丁把這種孩子的本能作為愛的動力,這種對一切的熱愛稱為“愛的智慧”,它是一種精神能量,伴隨着創造力的獲得。

這種愛也是:當一個孩子發現桌布歪了,他會想到如何鋪桌布,調動他所有的熱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平。對這個孩子來説,這是一種讓他欣喜若狂的行為。我們可能會認為這個孩子的.行為是多麼幼稚。但也許,這反映了我們對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們可以不厭其煩地反覆做一些他們認為有趣的事情,甚至在完成後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我們成年人眼中的無聊,但對於一個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説,這些社會規則並不適用。一件事完成的步驟越精細,孩子重複的次數就越多。只有愛和理解才能讓我們發現更多屬於孩子世界的精彩。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教師,我需要終身學習,為自己學習,為教育事業學習。從當老師的那一刻起,這就成了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一位專家評論説,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的書。我相信你讀完後會覺得既親切又實用。作為一名缺乏經驗的新教師,我迫切需要這樣的專業書籍來指導我。因此,走進它,簡單的.話語,真實的案例,給了我以下靈感:

上海特級教師應該説:“閲讀可以讓人們領略到現實生活中可能達不到的東西。閲讀使我們能夠自由地生活,超越空間、時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這是一種無所不能的廣闊精神生活。”可想而知,閲讀對這樣的人來説是多麼重要,不僅實現了她的專業,也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起來,我以前也喜歡讀書,但現在,在工作之後,我發現我很少讀書。有時明顯深深感動的東西,但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事實上,這需要通過閲讀來提高他們對教學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和寫作水平。與此同時,孩子們總是問我們問題,天文地理無處不在,認為我總是被他們問矇蔽,不經常讀書,怎麼能自由處理。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篇5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中提到:“平等對待,照顧‘特殊兒童’”,要求幼兒園教師能夠平等對待所有兒童,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愛孩子是教師的職業天性,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對於班上的每一個孩子,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天秤座”,客觀公正地對待他們。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的師愛該如何呈現呢?我們應該如何照顧特殊的孩子?

事實上,如何愛孩子是我們的專業素質之一。我記得蒙台梭利曾經説過:“我們不應該因為同情而受到教育,而應該從博愛、哲學和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它。”,這讓我想起了他小雨。回想起來,我從一開始就對這個孩子有一種特殊的感覺: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孩子時,令我震驚的是他的手。我吮吸了很長時間的手指,拇指上的肉突出了一大塊。

後來,我逐漸意識到他是一個單親家庭,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他為什麼經常吃手指?缺乏安全感,用這種方法來緩解情緒和壓力。小雨通常的典型表現是活躍和咄咄逼人,因為他的活躍影響了班上孩子的秩序。

因為他的“不友好”經常讓其他孩子無緣無故受到傷害,我利用孩子下午離開幼兒園的時間與母親溝通,向母親“抱怨”,但母親似乎不特別理解我們,小雨媽媽認為既然孩子被送到幼兒園,老師應該管理孩子,一直“盯着”他,幾次溝通沒有達到“實質性進展”,小雨或我行我素。

在課堂上,與父母的溝通沒有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多次“抱怨”,他的母親認為這是我們老師的責任,認為我們不公平對待小雨,同時我也反思他們的教學行為和言行:我們從一開始就同情小雨,很少用理性的眼光看他,所以我們的`注意力是膚淺的,只是提醒他不要吃手指,只是為了不讓他影響別人等等,沒有深刻的思考為什麼他有這樣的行為?

在課堂上,小雨經常是批評的對象,孩子們經常向我抱怨:“小雨又打了我……”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孩子認為小雨是個壞榜樣,有時孩子們在課堂上哭,即使不是小雨,孩子們也先説:“老師,一定是小雨又打了!”

在家裏,因為小雨是一個離婚的家庭,他跟着母親,但母親經常上夜班,通常由祖父接送。為什麼我們不能更容忍__X,更鼓勵,更讚揚呢?

其實,小雨的情商還是比較高的。他對老師很有禮貌,喜歡幫你做事。就這樣,我改變了以前的方式。對於小雨的錯誤,我基本上把大事變成小事。對於小雨的好表現,我誇大了小事。我經常請小雨當小老師和組長,給他戴上“高帽子”,就這樣,小雨和我建立了信任。我也試着在她媽媽面前説他的好表現,希望家長能在家多教育。後來,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小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特別的愛給了“特別的你”,對於班上的“特別的孩子”,我們應該用“博愛精神”來觀察他們的行為;用“哲學思想”來分析和解釋他們的行為;用“科學方法”幫助他擺脱壞習慣。

幼兒園閲讀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篇6

近一個星期以來,我正在讀《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裏的“幼兒園本研修”部分,這部分內容使我瞭解到為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我們國家進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這些努力使我們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幼兒教育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同時也進一步掌握了教育規律,對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知道要做好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應該做到“三心二意”。所謂“三心二意”,是指愛心、信心、恆心這“三心”,真情實意、深情厚誼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師一定是熱愛孩子,善於研究孩子、會呵護孩子心靈、受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着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於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於遊戲活動,室內活動多於户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繫自己的教學,雖然僅是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在教育活動中,因急於求成,過多的干預了孩子的自由學習。老師講的過多,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生活教育中有時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過多的幫孩子做,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一個教師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係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麼,他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麼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説他們聽的懂得話,把教育融進遊戲盒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得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瞭解孩子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多的學習,不斷的向專業方向發展。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説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説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説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幼兒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批評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出奇的“乖”,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着“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着“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着年輕老師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閲讀”“善於積累” 。李老師説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説,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着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

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説起,幼兒的特別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是教育的悲 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有一句話説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對還是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一幫小鬼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最好的老師,至少我要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但是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的心去做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應盡到的一切義務與責任。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兒教師。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特別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當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説!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閲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閲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葱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特別,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

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閲讀吧,相信在閲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閲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這段時間閲讀了《兒童如何學數學》這本書,這本書給所有的新、老教師及時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該得到的幫助和培訓: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促進新教師和教師指導者之間更多的探討和互動;為老教師提供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這本書,對於當前的數學教育者來説,確實有一定的幫助。數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國小甚至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又有多少教師真正思考過:我們的數學教學到底應該追求什麼?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

整本書提到的最多是問題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上課要從“生活情境”引入並展開。 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新的概念——“街頭數學”。國外研究把大眾生活中的數學稱為“街頭數學”,事實上,數學不僅僅是教室中的活動,而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家庭、公園、商店裏都可以是數學課堂。校外無論是買賣活動、建造房子活動,都有數學活動和數學知識。數學不僅僅是在學校中的書本知識。因此國小數學既是一種知識形式,又是一種思考方式。英國學者納茨在研究中發現,一些學生對學校中的數學問題感到困難,許多教師認為是智力上一問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能很好的作出街頭數學問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孩子在計算加減乘除時存在很大問題,錯誤率極高,老師往往認為這樣的孩子智力存在問題,而正是這樣的學生在生活中卻能正確並速度的進行貨物的買賣,這種現象好像很難解釋。納茨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兒童在解決街頭數學問題時使用的符號是不同的。他們在解決街頭問題時用的是自己口頭語言甚至直覺方式,而學校所教的是書面和符號方法。這兩種符號系統之間的差異是街頭數學與學校數學之間的本質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所在。這一研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學生的數學學習並不是獨立於他們所生活的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一個體系。國小數學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結合。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因努力去適應國小生特點,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這些內容利於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與解決問題等活動。促進孩子們在認知投入的同時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課堂的組織中,要儘量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但是也不能只讓學生進行街頭數學的學習,必竟街頭數學相對於學校數學來説很不規範,也不成體系,且有許多“街頭數學問題”不是孩子們能解決的。正是因為這樣,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把街頭數學問題進行改造後運用到國小數學教學的課堂裏,使之既保留街頭數學的現實性、有趣性和挑戰性,也具備學校數學的規範性和抽象性。這樣的數學才是師生共同感興趣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