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金字塔原理培訓心得

欄目: 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6W

金字塔原理是什麼?“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麥肯錫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發明,旨在闡述寫作過程的組織原理,提倡按照讀者的閲讀習慣改善寫作效果。下面是本站帶來的金字塔原理培訓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金字塔原理培訓心得

金字塔原理培訓心得篇一:

《金字塔原理》是我所讀到過的為數不多的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思考和交流方式的書,它所包含的概念幾乎顛覆了所有我所知道的關於寫作的知識。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如果能夠再早點看到這本書,也許我的工作會輕鬆許多。”

“邏輯混亂,缺乏條理。”這兩句話是我常常用在學生論文上的批語。雖然學生們再次交上來的論文稍有進步,但往往還會因為文章的邏輯問題被我發回去重新修改。在這種不斷重複的過程中,不僅學生會感到疲勞困惑,連我這個做導師的也會感覺煩躁。

“論文要怎麼改?”這是我最怕學生提出的問題。什麼樣的文章才是有條理的?這不是一個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問題,文章的條理清晰與否,不在於對語言和文字的應用,而在於作者的思考方式。思考和寫作其實是一碼事,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維的過程,一個思路清晰的作者寫出的文章自然是條理清晰的。

人們往往會因為文章或表述上的條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維混亂”的帽子。回過頭來看,當時的錯誤也許很可笑,但是當我們面臨新的問題時,也許思維又開始混亂了。如何避免思維混亂,保持一個理性的正確思考?其實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芭芭拉·明託和她的金字塔原理。

人與人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礙不是語言不通,而是思路不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金字塔理論:你可以選擇兩種方式進行思考,或是自上而下式地尋找論據支持論點,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根據事實做出判斷。無論哪種方式,最終都要呈現給他人骨架剛勁有力的、有金字塔結構的文章。文章的總論點放在頂端,下一層是支持總論點的關鍵句,再下一層是支持關鍵句的論據,依次類推。“金字塔”像一盞明燈,讓我們更形象地理解了邏輯性和條理性。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邏輯體系,它支撐着思考、組織與溝通。一旦讀者掌握了金字塔原理,那麼這種嶄新的思維方式將為你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它所擁有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為你的想法增添了實質性的內容,並引導你的讀者經過一系列邏輯思考,最終推理出你所要表達的結論。這個體系的準確性與簡明性讓你能夠更輕鬆地與人溝通,以更加清晰形象的邏輯,將你的想法展現給他人。

中國人講究“因時、因人、因情、因景”合理地解決問題,所以思考就成了中國人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中國人的思考和寫作方式講究隨心隨性,頗有些意識流的感覺。相比於西方,中國人所缺乏的正是這種“金字塔式”具有邏輯性的思考方法。而《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和寫作的“道”,是一種哲學。書中介紹的充滿邏輯性的思考和寫作的方法,顛覆了中國人以往的思維和寫作方式。作者推崇的“金字塔”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學會把握思維的細節和清晰地思考,從而明確地呈現你希望表達的思想。受過思維和邏輯訓練的人,按照金字塔的辦法培養思考和表述的能力,就可以具備有理性支撐的堅實果敢的力量,好像電腦升級換代之後奔跑如飛的感覺。

《金字塔原理》不是一本速效的工具書,這些思考和寫作的技巧需要時間來學習和實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願意在工作中遵循並積極實踐這些法則的人,自然能夠得到與他們的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回報:他們的思想影響力和感知價值大大提高,同時真正進行寫作的時間與精力則大大降低。

雖然芭芭拉·明託最初的創作目的是寫給那些需要寫作市場報告的商業人士,但我認為,無論商業人士、學界人士、記者、律師、教師、學生乃至醫生,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與人溝通,那就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裏掌握如何有效溝通,如何富有邏輯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簡明扼要地寫作。一旦掌握金字塔的原理,你將擁有更出色的文筆和傑出的口才。

金字塔原理總體來説,是需要我們不斷研讀的一個工具。在不同的階段讀出的結果,對個人來説都是不同的,無論得出什麼樣的觀點,個人看來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這種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得到了什麼,每個人需求不同,得到的也不同。 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所在,永遠都不會過時。

金字塔原理從根本上來説,是一個工具,一個組織材料的工具。

當我們在與人溝通或者寫報告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想説的話很多,但是一條條一點點非常零散,很難整合到一起去。這個時候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幫你像搭積木一樣把信息搭成一個框架,讓你的表達看起來觀點鮮明、思路清晰。

溯源來説,金字塔原理是麥肯錫發明的,為了解決諮詢工作的報告問題。諮詢工作通常非常細緻,獲得的材料可以籮筐計算,那麼怎麼能快速把諮詢成果展示出來,既不顯得結論乾巴巴又避免掉入細節迷宮無法自拔呢?金字塔原理就順勢而生。

就個人學習心得而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邏輯與我們小時候學習的議論文如出一轍:先寫總論點,然後有分論點,最後是運用論據來進行論證。每段落的第一句是分論點,快速瀏覽的時候只要看每段落的第一句,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結構。

至於是否真的能做到論證有力、條理清晰,單靠金字塔原理是不行的,還需要加強邏輯性的鍛鍊。沒有邏輯,金字塔不過是一個垃圾的金字塔,“垃圾進來,垃圾出去”。

所以,金字塔原理僅是個工具,不能替代思維,只是輔助表達。

金字塔原理培訓心得篇二:

8月1日,託管團隊共同觀看了金字塔原理的視頻講座,講座首先對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寫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歸納,並系統的向我們闡述瞭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進行寫作。雖然視頻時間不足兩個小時,但卻讓我收穫很大,特別是原理中的TOPS原則,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一、T:瞄準觀眾

換位思考是行文的關鍵,因為它關係到整篇文章的視角、結構、立場等核心問題。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往往在未清楚觀眾需要的情況下就開始動筆,在洋洋灑灑之後,對方卻不知所云。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理清思路,只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闡述問題,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二、O:周延完整

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如何完整的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觀點之間既不重疊又不遺漏,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領導常説的“層層推進、娓娓道來”既是一種表達上的方式,更是一種邏輯上的要求。而邏輯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加強學習,不斷提高。

三、P:擲地有聲

擲地有聲,我的理解就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達到這一要求,需要我們對所敍述的問題有清晰的認知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我們具備相當的分析能力。現階段,我需要鍛鍊的是準確的闡述問題,至於恰到好處的解決問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四、S:言之有據

我認為,這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所在,金字塔原理之所以以金字塔命名,就是因為它倡導所有思想的理想組織結構是由一個總的思想統領多組思想,而任何一個層次的思想都是對其下面一個層次上的思想的總結,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金字塔結構。達到這一要求,需要我們在溝通之前,有清晰的思路,每一個觀點都有有力的內容支撐,不牽強,不生硬,讓人有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之感。

由於對金字塔原理只經過短短的一個小時的培訓,所以難以對該理論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認識。所以目前只針對印象較為深刻的TOPS原則,談一些淺顯的看法,還請領導批評指正。

金字塔原理培訓心得篇三:

“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麥肯錫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Barbara Minto)發明,旨在闡述寫作過程的組織原理,提倡按照讀者的閲讀習慣改善寫作效果。

從上面的敍述可以看出以下2點:

1. 導向性明晰-讀者的閲讀習慣為導向:金字塔原理強調了讀者的閲讀習慣,並依照這個習慣來展開寫作,結果為導向的結構非常明顯。

而,對諮詢師來説,“讀者”的特殊性,決定了諮詢師報告要在一般“導向性”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策略性的表述,有不少案例顯示,導向性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例如:很多方案的表述動用了大量的文字,甚至整頁PPT全是文字,其中表述的語氣帶有嚴重地口語化,“通過激烈的較量,兩者未來的競爭將是難決勝負的„„,情況好的話,一方將贏得勝利„„”

這裏的文字首先是不具有分析意義的(“一方勝出”,到底一方指的哪一方沒有具體);其次,導向性不明顯(“兩者未來的競爭將是不可開交”,沒有指出結果);第三,作為呈給企業決策者的文字,考慮到這些決策者的特點,一是避免類似的口語化文字,二是要了解決策者對於報告的熟悉度,重點突出核心要點,不僅僅是寫作的金字塔還是講解的金字塔。

2. 論述強調透徹-大量的歸納和演繹為工具:為了闡述清楚核心觀點,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寫作的時候,注意歸納和演繹的運用。歸納和演繹的運用,使得每個觀點的表達非常透徹; 大量的分析和演繹,讓每個論據能追溯到不能再追溯的源頭,也能讓每個觀點展開到不能再細化的程度,從細分的角度來看,這裏最大化的尊重了事實的本源和發展的邏輯,“他們在沿着思維的路線尋找每個蛛絲馬跡”。

案例:書裏的一個案例,是讀過的每個人都能記住的,即“雪莉吾友,我恨你”。

其實拿到現實案例中,經常聽到企業家或高管説,他們既無法打破舊有的局面,開創新的局面也充滿困難。他們面對的是重重迷霧,沒有思路和好的想法,求助於諮詢團隊。

每遇到此,王文卿會問他們幾個問題“您覺得這些問題是現象還是原因?如果分成馬上可以解決的問題和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您覺得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佔多少比例?這些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您認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決?”

幾個問題過後,企業家朋友恍然大悟,從開始躺在椅子裏,開始重心前移傾聽論述。其實這些也是對問題的演繹和肢解,痛苦需要“分擔”,分解成各種小小的問題。

而遇到另外一種情況,在他們遇到迷惑時,無法定位時,這時需要我們給他們“打氣”。 “這是一個3億的市場,只要經銷商拿出100萬來做市場,你能看到什麼? 100萬就是做好了嗎?按市場表現價,100萬翻3倍,300萬對於3億是什麼概念?1%的市場,這還是一個戰略市場的定位嗎?”

部分小型企業職業經理人往往恐懼市場的壓力,感覺100萬的任務非常大,忽略了市場的整體容量,在把整個市場各個品牌整合歸納後,從整體的容量看待任務時,才能真正打開他們的思路。

概括地説,讀者必然會將所讀到的思想進行歸類概括,以便記住這些思想。如果作者傳達給讀者的思想事先已經經過歸類和概括,並且按自上而下的順序表述出來,讀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Tags:金字塔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