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

儘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是對原實驗稿的完善,通過仔細認真的學習,我們會發現其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所彰顯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有的是堅守、重申,有的是調整、改進,有的是補充、增加。比如:關於語文課程性質定位和基本特點的問題,關於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目標的問題,關於語文課程具體內容的問題,關於課程實施建議的可操作性問題,關於語文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的問題,關於識字寫字教育的問題,關於課程標準體例和語言表述的問題。課標在習作教學、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等方面也做出了諸多調整,比如強調習作的低門檻,突出與生活的緊密聯繫;要求‚設計的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要體現語文特點,內容適量,便於實施‛,等等。 這些基本思想和精神聚焦在幾個核心概念上,這幾個核心概念形成了新課標的核心範疇。就是:語文特質 語文素養 語文實踐—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所以,對新課標的領悟和踐行,不妨從深入理解、準確把握這幾個核心概念入手。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一、語文特質: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文課程究竟是什麼樣的課程?語文課程的特質是什麼?這是一個長期爭論無定論的問題,許多語文教師強烈要求語文課程標準能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經過討論修訂,新的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顯然,這一慎重研究、修改後的表述,把語文課程的特質聚焦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進而突顯了‚實踐性‛和‚綜合性‛。與此同時,課標又堅守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這一‚基本特點‛。這樣的表述,我以為,就會把大家從‚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爭論中擺脱出來,又引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去關注和研究語文的特質。無疑這是重要的,又是智慧的,其實葉聖陶老先生早就揭示了語文的特質: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兩個觀念,其一便是‚在教學的時候,內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視,而方法尤其應當注重‛。他進一步指出了‚語文教學特有的任務便是重視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便是要重視語文的形式和方法‛。我覺得稱其為‚核心目標‛一點不誇張。也揭示了語文的特質。所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應當統一於此——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可以這麼説,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不斷彰顯着語文的特質,讓語文成為語文。但長期以來,直至現在,語文教學只重視內容而忽略方法,忽略形式,忽略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現今,新課標的頒發,我們更應當堅定不移地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足功夫,讓語文真正歸位。

二、語文素養:語文的‚核心任務‛大家都會清楚地記得,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這樣的規定和表述:‚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修訂稿保留了這一表述。這是一種堅守。也道出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的特質,而圍繞這一特質展開的任務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所以説這是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

到底什麼是語文素養?各有各的理解,課標修訂組負責人温儒敏教授是這樣説的:‚‘語文素養’這個概念,體現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課程標準所説的‘語文素養’,是指中國小生具有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要求的聽説讀寫能力以及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温儒敏教授把語文素養界定在三個重要方面:聽説讀寫能力、文學文章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而這三個方面,都離不開語文的特質,即‚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因此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應當是語文教育的核心任務。

三、語文實踐:語文教育的基本方式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我認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課標的第一核心概念,‚語文素養‛是第二核心概念,而‚綜合性、實踐性‛則是第三核心概念。實踐性與綜合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實踐的東西往往具有綜合性,所以我認為實踐是語文教育的基本方式。

説到語文實踐,自然想到慣常使用的‚訓練‛。提到‚訓練‛記得錢夢龍先生有過這樣的提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位主線。淨不是針對語文來講的,但相當一段時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影響,説課、評課都好引用。從現今的新課程標準的角度來看,如果語文教學以訓練為核心,或曰以訓練為主線是不行的,訓練只是語文實踐的一種方式,‚語文實踐‛這一概念無論內涵還是外延,都大大超過了語文訓練,語文實踐的形式、方式更豐富、更開放。比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實踐方式,使知識‚活‛了起來,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這些能力學生是可以帶得走的。根據以上認識,語文訓練現在雖然仍在語文新課程中,但 ‚訓練‛一詞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出現。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2

聽了王老師關於新課標的解讀,特別是新課標下第一學段有效閲讀教學策略分析,使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能更好的指導我的教學,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開發教材,更加透徹的瞭解低段孩子的特點,使課堂變得輕鬆高效。我收穫了很多很多。

漢語文學習,識字是基礎。沒有足夠數量的識字基礎,很難開展有效的閲讀活動。因此,第一學段的閲讀,必然要基於充分紮實識字的基礎上。於識字而言,閲讀的文章是識字的載體,其表情達義居於相對次要的位置。因此,第一學段閲讀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下特點。

(一)基於識字寫字的閲讀教學

識字原本是為閲讀服務的,但是在起始階段,學生識字量不夠的情況下恰好相反,閲讀要為識字服務。聽讀識字,在朗讀中識記生字。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要做到字字過目。識字是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課文更多時候是識字的情境。閲讀是以朗讀感受為主要形式伴隨着識字進行的。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朗讀課文的要求應儘可能低些,以聽入手,以帶讀、跟讀和指讀為主,重在培養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字字過目,出聲朗讀,邊讀邊有意識的記憶生字”。聽讀、帶讀、跟讀都強調老師的示範作用。對於識字不多的孩子來説,如果直接讀文,很難把句子讀通順,既起不到讀懂文章的目的,更容易導致頓讀和唱讀。所以,學習開始由老師示範朗讀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通過老師的示範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情趣。同時,這對於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感也有着重要作用。聽讀過程中,學生宜同時輕聲跟隨並指讀課文,在聽讀的過程中進行識字。

第一學段選文淺顯易懂,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識字環境,使學生不孤立、枯燥地學習單個漢字。閲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多帶領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認識生字,瞭解課文內容。當然,作為檢驗並形成獨立識字能力,還應該進行單個字的認讀練習,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

(二)以教讀、感受為主的閲讀教學

第一學段應該以讀為主展開閲讀教學。前面已經提到教讀要注意範讀、帶讀、跟讀,在這裏還是要強調這樣幾方面:首先要讀準確,準確不只是把音讀準,關鍵是邏輯重音,要把句子讀通順。其次是先有感受再有感情朗讀,沒有感受就談不上感情,必然導致矯情造作的讀。對不同的課文內容,應注意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較難理解的課文,採用教師帶讀,學生跟讀;教師範讀,學生仿讀的形式。以對話為主的課文,採用分角色朗讀。描寫景物的課文,採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後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情節生動的課文,採用表演的形式。為了激發興趣,可將競賽、遊戲等貫穿“讀”的始終。

以讀為主,並不是不理解,而是要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語言環境,在讀中理解一些生字新詞的意思,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表演等方法,幫助學生積累詞句,並在語言環境中初步體會句號、逗號、感歎號及問號的用法,瞭解一些語文基礎知識。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要鼓勵學生提問質疑。尤其是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應認真解答。教師應努力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打消學生的顧慮,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讀文中的真實問題。

(三)自主表達下的閲讀教學(樂於與人交流)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樂於與人交流感受”,這即是一種語文實踐。因此,在朗讀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孩子表達的慾望,積極與同學交流感受、聯想、想象。大膽表達,説真實的想法。作為老師要格外注意保護孩子表達的積極性,同時應該意識到,既然是感受,那麼一定是個性化的,也就沒有對與錯。因此,教師不應該否定學生的感受,而應該作為傾聽者認真傾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並把相應的感受送到朗讀中去,促進學生的理解。

圖文結合是有效促進理解與表達的好方法。第一學段的課文大多圖文並茂,圖畫內容是對課文內容有益的補充。無論是識字、學詞,還是理解感受,都有極大的幫助。

在課內閲讀的基礎上,課程標準還提出“能閲讀淺顯的課外讀物”,教師應大力提倡課外閲讀,並積極在校內為學生創設讀書的環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時間引導學生閲讀,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課外閲讀收穫的舞台,從而激勵學生保持主動閲讀的積極性。

總之,聽完本次講座,使我對課標,對教材,對學生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受益匪淺,一定要好好的消化吸收。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3

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使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的討論、教師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

這種“以學論教”的評價體系,要求我們教師備課方式要有根本性的轉變,首先要更多的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映,並思考相應的對策,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的再現教材,備課時要了解學生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也只有瞭解學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學論教”的每一堂課。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觀念的轉變。從關注“教”到關注“學”課堂教學評價中心的轉移,將促使教師重新反思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具備的教學能力是什麼?“以學論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更為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麼、説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學會些什麼和感受到了些什麼等等。教師的板書和口語能力不再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了。只要這位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板書也許是學生來寫,總結也許是學生來説,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

可見,教師需要對“教學能力”進行新的思考和認識:對教材的把握能力是必要的,但似乎不夠,自主實踐將會引發學生行行色色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儲備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此外,更具挑戰的是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但是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靜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熱鬧又是課堂紀律的大敵,如何能讓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是教師課堂管理的新課題;課堂環節的設計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前設計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更關注的教師的隨堂機智。總之,以往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囚犯,其內涵正在一點點發生着 “重心得轉移”和變化。

因此,課堂教學的新理念,是以新課程的相關要求為視點,課堂的概念需要重新書寫,課堂教學的活動需要重新規劃,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需要重新規範。事實上,只有深刻變化了的課堂,才能承載新課程的企盼,也才能將新課程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學校生活之中,落實到教育教學之中。進一步説,變革課堂,是實施新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不可推卸的主要職責。我們地理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轉變現行課堂教學、教師教學行為及其相關的教學管理的傳統做法.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4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

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

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

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説真的,新課程實施已經多年,但我並沒有認真地去研讀過新《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上也是渾渾霍霍,憑着十幾年的老經驗不知誤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個學期以來,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我開始學習其他教師的論文,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些教師的論文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新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因此,帶着疑問,我認真地學習了這個新課標,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説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四、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我們知道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脱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願違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僅提供一些簡單的素材,因此,還要我們教師細心揣摩發現與思品教學背景相關的素材,挖掘思品課程資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日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於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髮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一位學生”。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5

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課?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融入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當百思不得其解時,新課程改革無疑給我撥開了迷霧。進一步學習新課標時,發現新的美術課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放自由的課堂

學生在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才會樂於嘗試,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藴含着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這需要老師在尊重、關心、愛護、欣賞學生的前提下,才會達到預期效果。

二、你追我趕的學習

課堂教學是重點,如何利用好45分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力,營造積極合作,勇於創新的合作學習氛圍,尤為重要。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讓同學進行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重難點,“小組合作”,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結合作業,“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三、暢所欲言的評價

新課標的評價方式,比較開放,自由。通過欣賞評述學生美術作品,可以相互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和可取之處,相互取長補短。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鋭的審美鑑賞力。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他們的觀察、思維、構圖和辨別、調色能力,還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新課標確立了新的美術教育的理念與教學方式,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揮。新課程標準彈性大,求實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教者可根據地區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選擇教材內容去設計教案、製作課件,教材裏的單元可自由調整(教材只是個框架)。新課標,真是一盞明燈,為美術教師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6

工作之餘我讀了《數學新課標自主教學》一書,其中開放性教學對我的啟發較大。蘇霍姆林斯基説:“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愛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這是一種多麼有生機與活力的境界啊。我們的數學課堂就應該充滿活力。下面我就從書中“開放教學”這個角度談談如何帶領學生進入這個“活”的課堂。

一、在教材處理上開放,讓學生學有動力。

葉讕教授説過:“像以往那樣把繼承和掌人類歷史上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作為基礎教育的最重要價值的判斷,顯然是不夠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拘泥於教材,要大膽突破教材的編排,在教材的處理上進行靈活的開放,把生活的素材、生活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這樣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引力,萌發求知慾。濃厚的興趣成為學習的動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如在教學兩位數進位加時,結合當時班中正在開展“看誰紅星多”的活動引入:小明這學期在作業方面奪得34顆星星,在守紀方面奪得28顆星星,這學期小明一共奪得幾顆學習星星?從而引出教學內容3428。又如:從新房地面的裝修,要計算買多少地板,引出面積的計算等。把教材設計成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問題情境中去,學生就能帶着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望和對學習材料的濃厚興趣,愉快地參與到新知的學習中去。這樣,課堂上人人學得主動,就會出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二、在感悟新知的過程上開放,讓學生學有自主。

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立體的、開放的過程。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用不同語言表達形式去觀察、分析、猜測數學問題,讓多種答案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學生在感悟答案的過程中,學有自主,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靈性,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比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時,教材先把被減數分成一個十幾和一個整十數,然後用十幾減一位數,再與剩下的整十數相加得出結果。如:43-8=35先算13-8=5,再算305=35。用這種方法統一學生的思維過程,對於形成“算法多樣化”是不利的。從新的教學理念看,它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縮少了探索空間。學習這題時,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己探索出多種方法,讓他們探索出多種方法,使他們的自主學習得以體現。由於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很多學生除了想到前面的方法外,還想到第二種方法:先算10-8=2,再算332=35。有的學生想到用加想減的方法:因為358=43,所以43-8=35。有的學生甚至提出用第二種方法更好。我沒有侷限學生的思維,而是鼓勵他們:只要能又對又快地想到答案,用哪一種方法都可以。經常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自主學習,符合他們的求知、求參與的心理需要,符合兒童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既長了知識,又長了智慧。

三、在練習設計上開放,讓學生學有創見。

數學課堂應該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挖掘,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課堂練習中,經常把習題設計成“問題答案不唯一,條件多餘或缺少”等具有開放性練習,並且使習題的敍述方式多樣化,問題情境生活化,解題策略靈活性,這是非常有教育價值的。不僅可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能啟迪思維,使學生學有創見,充滿個性化。如在學完“元、角、分”知識後,設計小組合作練習:一本故事書需要11元8角,應怎樣付錢?由於答案的不唯一,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挑戰性,不管學生付錢方法簡便與否,只要合理,就予與肯定。這樣才能為學生創設創新思維的空間,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

四、在作業設計上開放,讓學生學有樂趣。

開放式教學提倡課堂教學要打破課堂時空的侷限,在課末拓展延伸。創設課外情景,佈置一些開放作業,引導學生進行校外調查、訪問、測量等實踐活動。只有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現實生活,才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學的樂趣。如在學習了長度的知識後,讓學生回家測量爸爸、媽媽的身高,房間的長、寬,門的高,一步、一柞的長度等。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作業充滿“活力”,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與創造。

總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使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師通過在教材、新知學習、練習設計、作業設計上進行靈活開放,可以使數學課堂教學成為活的流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的機會,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開放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效的教學手段。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7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着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名師。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8

開學後,學校組織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又一次學習,感覺受益匪淺,現略談幾點體會:

一、新的課程教材不拘泥於一種教學方法,而是採取綜合的教而是採取綜合的教,幫助學生髮展多元智能幫助學生髮展多元智能

僅僅依據某一種教學方法編寫的教材是不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的。現在幾乎從每一套通過審查的教材中都可發現視聽法、交際法、認知法、全身反應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應用,可謂兼收幷蓄,並集各家所長。例如,從課堂教學的技術層面來説,新的課程標準所建議的課堂活動類型有:①調查和採訪活動,包括專題採訪,民意調查,做出決定或選擇並解釋原因等;②探究活動,即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用數字説明具體的事情,比如模擬購物、模擬儲蓄等活動,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③合作學習活動,即學生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展小組活動。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應承擔具體的任務,並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通過合作最終完成共同的目標。小組活動中,應,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條件,有效發揮每個的學生的特長。

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

新的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

和探究等方式,發展思維能力和生活技能。要為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三、系列配套增強了教材的選擇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配套讀物、錄像帶、多媒體光盤等。這些材料加強了教材的彈性,為教師靈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條件。此外,教師也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合理熟練利用多媒體材料進行授課,提高教育效果,培養學習興趣等等。但對於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是建立在認真研究課程要求,透徹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使之與教材相輔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總之,新課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新學期教學活動中,我們一定按照新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踐,運用新課標理念,使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使我們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9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新課標帶給我們許多新的理念,通過學習我有了如下體會: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指導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面向全體、學生自我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滿足感。

三、“玩”中學,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要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0

對新課程學習,我深有體會:

首先,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象,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教師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第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每一篇課文都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應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1

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重點聚焦在“教會”“勤練”和“常賽”,通過課堂教學實施“學、練、賽、評”一體化推動改革深入,帶給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這種一體化的初用,在知識與技能結構的相互關聯下,共同構建起學生知識結構並提高認知結構力量。

完善結構打通雙向傳輸

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不僅有輸入,而且有輸出。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在結構化教學看來,輸入是基礎和前提,是知識與技能結構的`輸入,輸出是將輸入的知識與技能結構編碼輸出,去演練或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知識與技能的意義表達,只有通過結構才能實現,學生才會在結構的作用下,窺到知識與技能的全貌。所以,實施一體化要高度重視知識與技能結構的完善,摒棄“碎片化”教學。

整體教學深化課堂學習

挖掘四者之間結構的關聯點,並通過整體教學貫通起來,讓賽因學和練而精彩,讓學和練因賽而不可或缺,並在評價的策動下,“學、練、賽”循環起來,這樣體育課堂將充滿活力、生命力、凝集力和挑戰力,進而通過整體學習和整體的知識與技能去涵養整體的人,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體育課堂教學實施一體化,在結構化教學策略下,還原整體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沿着一體化的學習路徑,重組結構化的學習素材,強大學生認知結構,激活知識與技能結構,循序遞進,一定會逐步實現整體教育培養整體人的目標。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2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x老師及授課老師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細雨如絲,我們如小草般貪婪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級語文、思品。説實在的,在沒有參加培訓以前,學校雖然讓我教思品,但是我始終都沒有好好的上過,沒有認真的去對待它,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聽了x老師的講課以後,我現在非常自責,我覺得我真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上好思品課是多麼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説的我們得自己把思品當回事,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轉變。

1.教材的變化

這次新課標培訓,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

2.課堂的變化

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悦、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3.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幾位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一點膚淺的體會,希望x老師多提寶貴意見,再次感謝x老師!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3

一直以來,政治課都被很多學生乃至家長慣性的認為是枯燥無味的。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師面臨的巨大壓力。改變這一現狀,我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創設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課是根據最新修訂的課程標準而開設,是對能力要求的最高層次,主要以活動代替以往的運用,要求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課的進行,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熟練地運用於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新事物之中,從而使學生達到有所發現以及創新的目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教學環境。這類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是自由散漫、任意為之,而是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精心組織,大膽設計,敢於創新,創設出符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這樣的教學情境是以學生為主體,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將理論知識在教學情境中內化為實際的知識,將所學知識進行再創造,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樣的教學,是學生對於課本的一次再創造,是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發揮的過程。

二、利用好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優勢

課本教材的內容都比較乏味,學生對它不太感興趣。所以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音像兼備、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的特點製作教學課件,使教學內容動態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種信息資料拓展學生視野的特點創設情境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慾,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不斷探求。

三、調整角色,更新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就應該避免使用“滿堂灌”的單一傳統教學模式。應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好問題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中探討問題,這樣學生就有動手的機會,並引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同時學生也會踴躍地參與討論中,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活躍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等培養。

四、問題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動不動就讓學生完成給政府提建議的問題,這樣是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慾望,因為這超出了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範圍。相反,如果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問題即使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也是樂於參加,並且有話可説,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開展有效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活動的特點不在是以教師為主體,而是轉變為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學活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學習的過程;教師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在學習中、講授中、討論中、辯論中、活動中、社會實踐中、學習評價中,做理性的組織者、積極的參與者、智慧的引路人。學生為“主體”地位:要尊重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要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對學生寬容、鼓勵。加強與師生的情感交融和心靈的溝通。教師講課時要充滿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4

推薦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應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當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一樣的可人之處。所以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常讀書和常思考,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讀書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堅決的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能夠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

我深深地明白,僅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僅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所以,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齊來分享讀書的歡樂和喜悦吧,在書的世界裏,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5

任何一種教育其目的是培養終身的學習者。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補充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更新觀念,拓展知識面,不斷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始終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暑假裏我認真學習了《國小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收穫頗多,獲益匪淺。我體會到: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科學課程的性質是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基本理念是國小科學課程改革總的思想和原則。它是現代科學、現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的反應,是課程標準其他部分的總綱。全面認識和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這對於學習、掌握、實施課程標準其它部分的內容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標準》強調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

葉聖陶説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閲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説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而且要看"學"。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上來看教師怎樣教。

二、從"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向"以探究為核心"。

國小科學新課標指出:國小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活動的本質在於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因此,國小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學生科學習慣出發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從這個意思上講,科學課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着學生進行有效性的科學探究,也間接地影響着科學學習習慣、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精神等科學基本素養的養成。

1、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只有培養具有一定科學素養,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人,才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對他們進行科學知識學習的啟蒙教育是適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所以培養科學素養是科學課程在國小生素質發展中所應起作用的科學定位。科學素養的內涵在科學課標中,包含為:"科學探究,情感與態度,科學知識"三個方面。情感與態度是科學學習的動力,科學知識是科學學習的材料,而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國小生在科學知識的認識過程中,通過探究,培養探究的樂趣、信心和認識事物的科學態度,科學知識又是通過探究而獲得。所以達成了探究的目標,才能真正體現科學學科的意義。

2、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以往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來學習的,死記硬背得到的結論,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的關鍵。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因此,科學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體驗未曾經歷的獨特經歷。科學課程應該為兒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學探究是學生科學學習的核心方式。

3、親身經歷探究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途徑。把以"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活動轉變為以"探究"為軸心的科學活動,即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又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運用多種感官在活動中參與知識的發生和再創造過程,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親自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學中運用"探究"給我的啟發很大,使我覺得這樣真的會讓學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關注環境,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展,關注自己的發展。科學探究活動也由教室擴展到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真正在體現了"做中學"。讓科學成為做的科學,而不是紙上談兵。發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的科學課才是真正地在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

三、從"封閉的課堂模式"轉向"開放的課堂模式"。

教師要是能夠打破束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條條框框,開創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定會得到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識是什麼。隨着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我們把認識知識是什麼,傾向於研究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綜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係,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表個人的見解,同學之間的辯論。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6

課外閲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痛中之痛。有人説在“應試教育”的猛烈炮火下,在全社會追求快餐文化,浮躁、功利導致閲讀營養不良的現狀下,在全民閲讀風氣減退、閲讀質量普遍下降的社會背景下,在作文選、練習冊和“超文本”充斥市場的惡劣環境下,課外閲讀——想説愛你不容易。本學期開學以來,我認真地閲讀了(20xx版)新課標。針對新課標中所提出的新理念,今天我就個人對新課標下語文閲讀教學的學習、認識與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不妥之處還希望批評指正。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高閲讀品味。”“加強對課外閲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閲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氣氛。”的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現在閲讀就是要指導孩子有興趣地的去閲讀,而不是我們去指點一本書給他讀。這本書是為了升學或者為什麼,以家長或老師的意願去強加於他,我認為這就有功利性了。孩子們喜歡看探險類我們推薦他看《湯姆索亞歷險記》、《金銀島》等孩子們愛看科普幻想類小説我會推薦:《與鳥兒一起飛翔》、《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等。他們喜愛哪一類的書我們就推薦這類的代表作品讓他們看。孩子們在自己興趣引導下會在某一方面體現的尤為突出。就拿我們二年級的一位女同學來説吧!在平時的課外閲讀的教學中我就以興趣為抓手讓學生們自由選喜愛的書來讀,這位男生特別愛看童話類的書籍我就給他推薦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等在二年下學期我們有一個單元是以童話為主題的,在學習過《寓言兩則》和《醜小鴨》之後,我就以童話為主題開展“我是故事大王”的活動。這個女同學很從容的站在講台上繪聲繪色講起了《海的女兒》,台下的同學聽很投入從他的講述中彷彿也進入了故事中去了。同學們聽的如痴如醉,聽完了還要在聽,這個女同學又講了起來。不言而喻這個“故事大王”就非他莫屬了。這和他平時愛看童話故事書是分不開的,得到了這個“故事大王”的稱號後他對課外書的興趣更濃。這也激勵了他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喜愛,在期末考試的看圖寫話中以語言優美生動、文章流暢得了滿分的好成績。在這位男同學的帶動下我們班形成看書的好風氣,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也安靜下來看書,少了打鬧和不安全的事情了。

在語文新課標指出“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體的閲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閲讀材料。”我們班的學生大多都是從農村國小轉來的,父母大多都是打工人員。家裏的條件不是很好,對於他們來説買課外書是一種負擔。這就需要我們來思考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來讓同學們來閲讀呢?在一個課堂教學中我無意提起四大名著,我們班上有個男同學説:“我知道。”我就很感興趣説:“你知道四大名著是那四大名著嗎?”他説“《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我很驚訝説:“你是怎麼知道的?”他很驕傲的説:“我是看百家講壇知道的,我最歡聽《三國演義》了,我知道桃園三結義,知道火燒赤壁,還知道草船借箭呢!”我恍然大悟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媒體讓學生聽到、讀到更多的知識。我和信息課老師商量,在學生上信息課時指導學生通過網絡,在網頁上找自己喜歡看的書籍來閲讀。豐富了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渠道,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總之,對於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剛剛起步,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之下不懈努力,準確把握和理解新課標,解讀新課標,不步入閲讀教學的誤區,使課程改革朝着正確健康的方向不斷髮展。新課標的實施,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為語文的閲讀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我們應該趁着這股東風,認真領會新課標的實質內容及要求,從閲讀教學的人文性出發,注重學生閲讀的個性化理解,努力開創閲讀教學的的新方法。

2023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篇17

徜徉在《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之中,一種滋潤與享受油然而得,心中不免對周教授讚歎不已,一頁一頁地看下去,一篇一篇地品味,一條條新的理念不斷地衝擊着我的頭腦,心中的情感也在自然流淌。作為“初出茅廬”的老師,真有點“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導師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該書集全國58位特級教師、名教師以及教育專家從“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怎樣評”四個方面對新課程教學提出的100條建議,旨在解決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給剛入職的我進入新課程教學以智慧的啟迪。也許在這之前我還沒有完全適應教師這個角色,畢竟暑假前我還是一名大學生,可是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該真正進入教師這個角色了。品讀這本書,就好像與名師近距離交流,每一條建議都像一股清泉洗滌着我的頭腦。

回憶兩個多月來的教學,多媒體伴隨着我一起成長。我的多媒體不在於會製作多少複雜的課件,而着重於一個“多”字上,通過多媒體將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一一搬進課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為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情境。書到用時方恨少,對於多媒體課件也是如此,平時對於電影電視等方面多留心多觀察,多收集多整理,等到需要時便可遊刃有餘。平時我都是在教育網站上先下載和可是對應的課件,然後篩選修改,最後再認真熟悉才在課堂上用。我覺得網站上的教育資源非常多,而且比較實用。有時只用簡單的修改一下,有時也可以直接拿來用。有時也要自己花時間製作,而利用這些課件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也包括我在內。然而僅僅會使用多媒體是萬萬不行的,還要有愛。

書中有句話,“成功教師不僅要有活的課堂,閃爍的智慧,藝術的設計,還要有愛的真誠、愛的平等、愛的常識。”但我卻因此想起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的詩篇》中的一句話,“我彷彿是一個建築師,從設計到施工、整體構架,從有限空間到各區域的功能,從哪兒到哪兒無阻隔,不干擾,又可延伸。猶如哪條小徑通到一塊空地,哪條是陽台可憑欄遠眺等都精心設計,融通而和諧,最終讓主人快樂地生活。”(《情境教育的詩篇》第140頁)。李老師的這些話不就是教學中藝術的設計嗎?她那因人施教的意識不正來源於她對學生真誠、平等、賞識的愛嗎?就是我們不學習新課標,也應該擁有這樣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才會有教育教學的互動變通,才能生成活的課堂、閃爍的智慧。

作為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擔任八年級班主任的我,有些東西確實力不從心。很多時間都是自己在跟自己較勁,但是讀了這本書,不能説完全參透了教育教學的真諦,略懂皮毛我想還是可以勝任的。

在《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名師的指導下,我在課堂上也不斷地尋找共性與差異,也在不斷地利用名師的建議來指導自己,展現自己的教育藝術。記得有一次,我要舉辦班會,提前一週我就已經想好了班會的主題:期會考試總結主題班會暨學習經驗經驗交流會,而且我還準備了零食給學生和到場的任課老師。那次班會,一共分為四個篇章:正視現實篇、反思現實篇、表揚進步篇、前進篇,舉辦得非常成功,有學生和老師評價説就像晚會一樣。當時我作為主持人,最值得欣慰的就是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任課老師對學生及班級的評價也是不錯的。也正是在那時,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身為老師的神聖及責任重大。

另外,在讀此書時,我不斷地在尋找與課程相吻合的契合點,許多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給我許多啟迪,點化了我的智慧,找到了解決問題的一點點思路。我覺得不管是教什麼學科,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興趣學,能學會。學生的成績也就是老師最值得欣慰的勞動成果。有時我會在課堂最後幾分鐘,或者課前幾分鐘給學生放一小段視頻,我覺得這不僅僅是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樣身為老師也可以和學生感同身受,這樣才能更好地和學生相處下去,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此外,由於我本人比較喜歡演講、朗誦、主持這些,所以我會適當的把我喜歡的和學生一起分享。並不是説要把我的喜好強加給學生,我只是覺得這樣可以和學生的心更近一點,再近一點。也許只是這小小的一步,就能讓學生對我的印象改觀,何樂而不為呢?

這本書給我的不僅僅地一節課兩節課的教學方法的指導,更多地是自己從中悟出了許多教育思想,點燃了我教育生活的激情。學習名師,靠近名師,邁向名師,不再是夢想,而是一種不懈的追求,也許今天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磨鍊過程,明天自己便成為後人“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