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4K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在隆重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今年xx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電視台“百萬青少年網上重走長征路”活動的一段報道行程,這是我記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這段光輝的征程,十年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之時,我和同事也曾經參加過一次“長征路上看教育”的報道活動,歷時20余天,爬雪山、過草地……,主要對紅軍長征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路四川境內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詳細的報道,這次長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貴州境內的赤水境內,儘管兩次所走的地點不同,時間長短也不一,但感受卻是相同的。

由於是中途參加,需要自行趕到赤水縣與大部隊會合,我選擇了從北京飛到四川境內的宜賓,據別人介紹,從宜賓到赤水距離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賓,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温乾旱,一下飛機,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每一個毛孔驟然張開,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時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脱光鑽進冰箱,而據當地的人説,夜晚已經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報道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高温乾旱難受,可親臨其境才知它的猙獰與恐怖,而我們參加“網上重走長征路”報道的記者已經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半個來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與天氣惡劣情況成正比的還有道路,雖然公路已與十年前的泥濘土路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大多數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卻沒有絲毫改變,我自認為是很喜歡乘坐汽車的,可是在那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急轉彎成了司機的慣常操作,我好幾次胃裏翻江倒海,肚子裏的東西涌到了嘴裏,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車的大多是當地沿線的農民,一會兒上來一個揹簍裏裝着雞鴨鵝的,一會兒上來一個帶着小豬的,…….,高温下的空氣中瀰漫着陣陣混合的臭味,據我們的記者説過去的十多天來,他們的旅途大多是這麼進行的,對他們採訪的艱辛與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體會。

在赤水的採訪活動進行得很順利,雖然是假期,但為了配合我們“網上重走長征路”開關儀式活動的舉辦,赤水市教育局給與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當地的學校也是熱情很高,借場地,通知組織學生,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當地老百姓的熱情與豪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電教館的劉主任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親自駕車協助安排我們的採訪活動,許多的採訪線索都是從他那裏得到的,其中我們做了一個有關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報道,當時缺乏背景資料,為了搞清楚真實情況,劉主任費勁了周折,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打聽並核實情況,最後終於給我們找到了最真實的情況資料,使我們的報道順利完成;還有一個情況讓我覺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僅把每天的採訪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連吃飯也做了精心安排,讓我們嚐遍了當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説,雖然採訪辛苦,但看到這麼質樸善良的人們,那點辛苦也就算不上什麼了。

兩次參加重走長征路的採訪,讓我對長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認識和感悟。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勝利,要紀念什麼,紅軍的那些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紀念的目的又是什麼?十年前的那次採訪,我更多關注的是當地貧困的生活狀況以及亟待發展的落後教育局面,因為十年前長征路上許多地區的經濟狀況還相當艱難,我們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做得最多的採訪報道就是把當地面臨困境的經濟和教育現狀進行客觀展示,呼籲政府和社會各界不要忘記長征路上的人們,給與他們幫助和支持,促進經濟的發展,讓當地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有書讀。十年後再走踏上長征路,我也在思索我們重走長征路的目的。

儘管長征沿路各地的經濟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縱向來看,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其現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富足,但已經不再為温飽發愁,這些地區已經率先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孩子們也不再怕家裏交不起學費沒有書讀而擔心了,學校已經成為了當地最好的建築,看到這些寬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縣內看到的一個情形,那是由一座山裏的寺廟變成的學校,破破爛爛的土牆已經搖搖欲墜,由茅草搭成的屋頂顯然不再起作用,學生説下雨時屋子裏泥濘不堪,不下雨時就塵土飛揚,學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頭做成的,而這裏氣温經常是幾度甚至零下,就是在這樣四面透風的地方卻有着二十幾位孩子讀書,他們的老師也只有一個。

在那裏,我們記者們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時我對長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讓孩子上好學。正如我採訪當地的一位負責人時他説的一句話,“我們對長征精神的領悟就是無論如何要通過努力改變我們落後的經濟面貌,讓我們的孩子在像樣的教室裏讀書”,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對長征精神真諦的領悟,這也讓十年前初出茅廬的我感到了一種責任。

這次採訪,我不再把主要目標放在呼籲上,而是更加關注人們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行動上,應該説,在赤水這片當年紅軍戰鬥過的紅色土地上,許多當地的老百姓對紅軍精神都有着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當地政府為此也進行了許多努力。不過,我們在大街上進行的一次隨機調查卻讓我們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們調查的二十來個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紅軍曾經經過赤水,四渡赤水之戰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來,弘揚紅軍精神的宣傳依然任重道遠。

十年間,兩次踏上長征的征程,我深深領略到了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將把傳播長征精神作為自己的一項長期使命。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重要講話中告誡全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長征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離不開沿途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紅軍在長征中多次創造絕處逢生的奇蹟,無一不是靠人民羣眾的支持才得以化險為夷。大渡河之戰就是最經典的一例。當年紅軍強渡時正逢夏季的洪水期,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急浪高。幾乎是同樣的地點,當年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乘數百隻船過河,卻盡數淹沒在驚濤駭浪中,然而紅軍僅憑18勇士,一葉孤舟,仰攻對敵,竟然成功地渡過河去,打垮敵人。造成不同結局的原因就在於當年石達開部隊失去了民心,而紅軍則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老百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此得到了各族羣眾不遺餘力的支持幫助。

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基礎存在於人民羣眾之中,一段具有深刻寓意的歷史就這樣精彩生動地濃縮在紅軍船身上,濃縮在大渡河之戰中。以史為鑑,要弘揚長征精神,將長征精神薪火相傳,就一定要牢記講話精神,永遠不能忘記人民,不能脱離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羣眾的批評和監督,我們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力量源泉。

這次來到安谷素質教育基地,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不少,尤其是紅軍長征路上的辛苦.

來到安谷的第三天,教官告訴我們下午要走長征路,並説路程有7公里.我們聽了全都大驚失色,可是必須要去,我們也沒辦法.下午,我們懷着既興奮又害怕的心情出發了.途中,教官告訴我們,這次長征路主要是為了讓我們體驗一下紅軍當年的辛苦,所以路上不會遇到敵人,更不會有飛機投炸彈,不過要注意周圍的糞坑,如果掉進去,不但沒人救,而且全身都臭烘烘的嘍.聽到這兒,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們是一中隊,所以走在最前面,後面的中隊可能跟不上了,教官讓我們停下來等一下過一會兒又繼續前進.後來我們到了二郎村,有的同學看到了二郎兩個字,想都沒想就説是二郎神,引得同學們一陣鬨笑.就這樣,我們走走停停,一路上有説有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教官讓我們休息了約20分鐘,便又踏上了返回的路,一個小時後,我們回到了基地,那時的我們已是疲憊不堪,連説話的力氣都沒了.

這次長征路,不僅讓我們體驗了紅軍的不易,也鍛鍊了我們的意志.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在今天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要緊緊扭住政治建軍不放鬆,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永遠做紅軍的傳人,着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努力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要緊緊扭住改革強軍不放鬆,堅定不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着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要緊緊扭住依法治軍不放鬆,着力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動實現治軍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要緊緊扭住備戰打仗不放鬆,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準,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升打贏信息化戰爭能力。要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更好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要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要加強國際軍事安全合作,積極履行同中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責任和義務,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全軍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擔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大責任。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矢志奮鬥。長征勝利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同志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最根本的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4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裏,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陝北。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蹟,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裏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麼?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着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佈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莊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迎接新的長征。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5

隨着紀念紅軍長征__週年活動的開展,我無不對紅軍先輩們以敢為天下先的創造精神,不畏艱險、不怕失敗的拼搏意識所征服。

當他們走到人跡罕至的皚皚雪山面前時,可曾被它所嚇倒呢?他們的行動擲地有聲地告訴我,他們再一次迎接了挑戰,選擇了前進。糧食用盡了,他們殺掉了心愛的戰馬,甚至啃咬堅硬的腰帶;淡水喝光了,捧起一手雪花便塞入口中;身上的衣服單薄了,他們摩拳擦掌,加速前進。然而,高速度的行軍,營養的缺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條件,令英勇的紅軍戰士們一個又一個長眠於白雪之下。還記得那個脱棉衣借給他人的老紅軍,在漫天飛雪中化作了一尊永遠矗立的豐碑!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犧牲保證了長征的全面勝利,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奉獻,整個紅軍才能靠着頑強的毅力走出雪山,拼到最後!

當我們遇到一些困難一時之間無法克服時,當我們收到了挫敗甚至打擊時,我們要像紅軍那樣有毅力與恆心。一次失敗不要緊,怕的是一輩子失敗。而要想從失敗走向成功,就一定要沉住氣,堅持、堅持、再堅持,在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紅軍將士們正是由於具備了這樣的毅力和恆心,才能克服千難萬險,贏得長征的輝煌勝利。

兩萬五千里長徵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神的薰陶,深刻的沉思,更有着無窮的值得學習的東西!長征留給了世人無窮的精神動力,長征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踏上這條漫漫求學路,我感覺身上彷彿肩負起了長征般的責任,也正在面臨着與長征路上相似的艱難險阻。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長征精神。踏着先烈們的足跡,尋着紅軍們的路途,我正整裝待發,迎接人生路上的一個個考驗。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我們都應該不忘初心再長征,傳承長征精神。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是激勵着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裏所説:“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閲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着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羣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着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7

進入深秋,層林盡染。位於寧夏西吉縣將台堡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高高聳立,雄偉肅穆,來此緬懷追憶的遊客絡繹不絕。

橫亙在寧夏固原市境內的六盤山是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1935年10月,毛澤東主席率領紅二十五軍和紅一、二、四方面軍先後經過六盤山地區,打垮敵人的騎兵部隊,摧毀了敵人最後一道封鎖線。長征從這裏走向勝利之際,毛澤東留下了一首氣吞山河的詞章《清平樂·六盤山》。

六盤山地區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寧夏脱貧攻堅的“主戰場”。一路走來,隨處可見“走好新的長征路,打贏脱貧攻堅戰”等標語,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民居不時映入眼簾——梯田上的玉米已經成熟,白楊樹樹葉開始變黃,丘陵間黃綠相間,色彩斑斕,土地打理得精細而肥沃,讓人切身感受到農户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也預示着這裏的脱貧攻堅戰進入到了決勝階段。

推動精準扶貧駛入快車道

彭陽縣古城鎮任河村村支書楊生科在老宅子附近建了一個養牛場,與路旁幾十年的老梨樹、老核桃樹相映襯的,是嶄新明亮的二層小樓,院子中間花團錦簇,兩棵梨樹碩果累累。指着門外的兩輛小汽車,楊生科自豪地説:“這都是我靠養牛買來的。”

楊生科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從信用社貸款300元發展肉牛養殖,現在貸款規模達到20萬元,養了100頭牛,還建立了合作社。他介紹説,在信用社貸款支持下,新建住房的村民比比皆是,村裏人均年均收入達到7600元,已經實現了脱貧。現在村裏還有174户建檔立卡貧困户,也實現了貸款全部覆蓋,每户獲得2到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預計到明年可實現全部脱貧,村子還打算開一個小型的加工廠,生產“六盤雪花牛肉”。

任河村貧困户獲得的財政貼息免擔保貸款,是人行銀川中支推動多部門聯動,探索“信用+產業+金融”三位一體金融精準扶貧模式的成功實踐。在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脱貧攻堅中,人行銀川中支會同政府部門 “區、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發揮財政、銀行、保險、擔保“組合拳”功效,着力“信用建設+產業基礎+金融支撐”三個聯動工作點,推動金融工具鏈支持扶貧開發。截至20xx年6月末,特困地區各項貸款餘額359.41億元,同比增長28.33%,高於全區平均水平17.06個百分點。

20xx年7月18日,在寧夏調研,認為“固原的發展脱胎換骨,增強了我們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信心”。

固原精準扶貧駛入快車道,金融的扶持和投入不可或缺,這源於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夯實農業產業基礎、建立完善風險緩釋機制等一系列基礎工作的推進。金融精準扶貧確立了與培育優勢產業緊密結合,聚焦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思路,在推進產業扶貧時,引導金融機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貧困農户建立利益聯結體,着力提高建檔立卡貧困農户自我發展能力。在整個寧夏,貧困農户1/3以上收入來自產業帶動,貧困縣區GDP近5年增長2.4倍、財政收入增長2.1倍。

為健全金融精準扶貧的風險保障,人行銀川中支會同財政、扶貧等部門聯合打造了集風險分擔、補償為一體的保障網絡,建立起區、市、縣、村四級擔保網絡體系,形成政策性、商業性和互助擔保“三位一體”保障格局。擔保機構以優惠擔保費率為貧困農户提供擔保,符合條件的農户可獲得免抵押、基準利率、貼息資金的小額信用貸款;以縣為單位設立扶貧產業助貸資金,分3年籌集10億元,以10倍槓桿撬動銀行貸款,累計撬動銀行貸款5億元,受益農户兩萬多户。

人行銀川中支黨委書記、行長高波告訴記者:“固原市金融扶貧已形成的模式,需要統一思路進行再提煉,應將市轄各縣的做法統一到‘固原模式’下,並進一步摸清情況,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固原市已經湧現出一批致富帶頭人、能人、大户、合作社和企業,將來還要把扶貧工作與支持“三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方式,真正把廣大農户有效地組織起來,把貧困户的生產能力融入生產環節,化零為整更好地抵禦市場風險。不久前,高波到寧夏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7個重點縣(區)調研金融扶貧工作,就提出人行寧夏轄區各級行要抓好金融扶貧政策在本地的落實,圍繞擴大扶貧信貸投放,圍繞形成可持續的扶貧信貸業務機制,做好扶貧再貸款投放、金融扶貧信息系統建設、金融扶貧統計、金融扶貧成效評估等工作,同時還要加強徵信、支付等工作,從金融基礎設施上為金融扶貧助力。

瞄準主導產業巧發力

10月中旬,時逢回族傳統節日,在西吉縣單家集陝義堂清真大寺聚會吃豆豆飯的村民很多。75歲的寺管會主任拜福貴告訴記者,1935年10月,毛澤東主席率中央紅軍途經寧夏西吉縣單家集,曾與單家集清真寺的阿訇馬德海秉燭夜談,講述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並尊重回族習俗,制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項注意”。在單家集駐紮時,紅二十五軍還教會了單家集羣眾製作粉條的方法,村民們把做出來的粉條稱為“紅粉”。

在固原廣大農村,紅軍長征經過的故事代代相傳。隆德縣楊家店76歲的龔德芳老人説,紅軍到達六盤山腳下時食物缺乏,他的四爺和很多村民給紅軍送來了麩子、炒麪和鍋盔。紅軍戰士們艱苦奮鬥的精神也在當地紮下了根。時過80年,如今的楊家店已經是小康村,通過發展苗木培育和紅色旅遊,年人均純收入達5830元。“我們都參加了新農保和新農合,老有所養,都過上好日子了。”龔德芳老人説。

新時期脱貧攻堅,靠的就是攻堅克難的“長征精神”。為打贏金融扶貧攻堅戰,隆德縣今年開展建立縣、鄉鎮、行政村、金融機構“四位一體”的金融扶貧工作機制。截至20xx年8月末,全縣為4110户建檔立卡户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76億元。在金融扶貧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產業+建檔立卡户”及“致富帶頭人+產業+建檔立卡户”的模式,隆德縣中藥材、草畜業、冷涼蔬菜、鄉村民俗等致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瞄準各縣區的主導產業,“一縣一品”推動產業扶貧,成為固原乃至寧夏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途徑。涇源縣的苜蓿多,滿山遍野都是草,發展養殖業具有優越條件,該縣就把做大做強草畜產業作為脱貧致富的渠道之一。該縣全面整合中央和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和扶貧專項資金,建立了7000萬元扶貧資金池和1500萬元肉牛養殖貸款擔保基金,並在全縣96個貧困村建立村級信用協會。

為了支持養殖產業發展,人行涇源縣支行主動引導和鼓勵,把小額擔保貸款、扶貧資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户聯保貸款等納入金融支持涇源縣特色養殖發展政策體系,主動探索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户養殖貸款,由合作銀行根據信用評級結果發放貸款。除此之外,涇源縣還在寧夏率先推行了良種基礎母牛保險試點工作。

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的馬克俊就是曾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户,在到户扶貧資金的扶持下,蓋起了養殖牛棚,今年養了5頭牛,預計一年的收入在120xx元左右。整個楊嶺村已有130户貧困户得到了補貼資金用於養殖肉牛。在產業扶貧的思路下,整個固原紅色文化旅遊、苗木、食用菌等新的增收渠道正在興起。

金融深度參與扶貧

打贏脱貧攻堅戰,需要金融資金的深度參與,因為只有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形成可持續的農業產業鏈,才能實現貧困户的永久脱貧。在金融如何深度參與扶貧中,固原市已經開始了深入探索。

走進位於彭陽縣古城鎮的六盤山景觀苗木示範園,只見紫葉矮櫻、五角楓、絲綿木等高中檔苗木把示範園裝點得格外美麗,企業集園林設計、苗木生產、行業培訓於一體,產業鏈完整,效益良好,如何把更多的農户捆綁到企業產業鏈中來,既是當地政府的思路,又是金融機構的着力點。

“我們正在探索扶貧的託管模式。”人行彭陽縣支行行長楊志君告訴記者,“針對的是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企業每託管一個貧困户,就給企業多增加貸款5萬元,然後企業從收益裏直接給貧困户分紅,這種託管方式比對貧困户直接救濟更加有效。”給企業的貸款因為有財政貼息,且由縣擔保公司擔保,所以並沒有給企業增加負擔。據悉,示範園已經貸款490萬元,馬上託管200户貧困户,並把貸款增加到1000萬元。那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可以在農閒時節來園區打工,平常園區裏需要150人,學到技術後還可以自己嘗試種養殖,園區定期邀請專家來進行培訓,並提供配套和銷售服務,為貧困户發展苗木產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涇源縣農信聯社主任宋磊也告訴記者,今年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户是該聯社的重點工作,全縣7669户貧困户已經支持了3800多户。有些鰥寡聾啞的貧困户,自身無勞動能力,則考慮採用龍頭企業或者合作社帶動的方式,直接分紅,反哺貧困户,或者把貧困户的養殖肉牛託管給龍頭企業或者合作社。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8

當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時,當五星紅旗拌着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徐徐升起時,我總回想起長征,想起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想起中華民族的勝利,想起…

長征戰士那偉大的足跡走過兩萬五千裏,走遍千山萬水,為人民打開解放的時代,始終銘記在人民心中。

長征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長征以它的精神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為祖國寫下一幕精彩、自豪的歷史。到底什麼是長征精神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饒、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當初國外有一些質疑長征的言論,認為長征其實並不偉大,只是毛澤東為了宣傳編造的一個謊言。而通過實地走訪長征路,李愛德用事實駁斥了那些言論,使許多外國人卻成為長征的崇拜者,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

我也是一個長征的崇拜者,當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當年進行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想到他們可貴的精神。記得我剛上國中的時候,不太適應七科的生活,於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一點都不堅強的我,渴望國小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沒有英語單詞的困擾,渴望沒有負擔的國小時代,於是我想要放棄。就在這時,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紅軍戰士長征的很多故事,使我感觸很深,想到我竟然是那麼的弱不驚風、想到“那些先烈們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國家的富強,他們寧願獻出自己的寶貴的生命”而我呢?“生在福中不知福”遇到這麼一點小小的困難就退縮了,如果當初大家都像我這樣,那哪來的解放,或許在世界地圖上早就沒“中華人民共和國”了。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就會想起這些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歲月裏拼搏、奮鬥,沒有一絲放棄,讓他們的精神鼓舞着我前進。

“天是被子地是牀,野菜野果是主糧。飢同飛鳥爭餘粒,倦向芳草索繡衾”。這收詩寫出了長征的艱辛,可如今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一點都不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許多青少年都沉浸在網絡遊戲當中,你們可曾想過以前的生活,難道還要讓歷史重演嗎?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新長征路上的主人。走向21世紀的中國青少年,一定要接過長征前輩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麗的詩篇!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9

看完了《長征》紀錄片,深受感觸。80年前,瑞金,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着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80年前,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為艱苦的歷程。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長眠於此;千里沼澤、連鳥獸都不能出沒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聳立着勝利的曙光。

80年前,會寧,經過兩年多的殊死征程,邁開雙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歷經千辛萬苦,縱橫馳騁10多個省,血戰近600多次,行程數萬裏,終於勝利抵達陝甘蘇區,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曆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它們刻下了長征者鏗鏘的足音,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稜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一面旗幟引領一支隊伍,一種信念點燃一把火炬。砍刀、長矛、梭鏢用險象環生的大地作便箋;鐵銃、石雷、匣子槍用八萬雙穿着草鞋的腳作畫筆。雪山、草地、飢餓、戰爭,紅星、火把、馬嘶、槍鳴浩浩蕩蕩,逶迤向北。

歷史不可複製,歷史精神則在懷念中復活。是的,紅塵滾滾,那一彎歷史,盟動濤聲,人民怎能忘記?是的,千古塵音,那一段歲月,先烈們骨骼堆起的詩,世人怎能忘記?

空曠的歷史,彷彿在這首歌中,找到了高掛枝頭的碩果。彷彿智慧之燈,四射毅力的讚歎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無階梯,它的節拍斷續而多風險,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獨攬的勝景。

雲還在舞,風還在唱,勝利的歡呼,已被歷史雕成壯美的風光。

長征,是中華民族一部最雄渾的交響樂,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

長征,像馬蹄,踩着風的鼓點,一匹匹黑色的烈馬,在遼闊的草原上揚鬃嘶鳴。

長征,像雄鷹,高擎着雲的翅膀,曠野響起了草的低唱,蒼天擊起了民族的熱望。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看完之後感慨萬千。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着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裏所説:“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閲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着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羣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着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作為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偉大征程,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並通過各種文學藝術載體特別是影視作品得到充分展現。而作為紀錄片創作的一次全新實踐,《隱祕征程》無論在內容線索或表現形式上都傳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該紀錄片定位於“弘揚紅軍精神,銘記紅軍信念,傳承長征品格,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核心宗旨,從獨特的視角重組歷史線索,以體驗的影像再現民族記憶,淋漓盡致地彰顯了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鮮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紅軍長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中國革命勝利的重大貢獻。

藉助本片,今天的觀眾可以通過新的角度認識長征,感受長征,並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首耳熟能詳的七律詩不知被多少中國人在課本上讀過,在國中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年幼的彼時從小紅軍過草地的課文到長征難的七律詩篇,小小的心中感受到革命前輩的艱苦不易,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偉大壯烈,亦感受到長征途中的危險重重。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延安是長征路上火紅色的一顆星,這裏不僅代表了革命遺址的星光,更是革命先輩長征精神熠熠生光的太陽。

在長征路學習長征精神是紅色文化體驗式教學的亮點。遍佈延安全市的445處革命舊址吸引着八方來客,成為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課堂。在長征路線旁,遊客人頭攢動,參觀者駐足凝視,熱鬧非凡。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萬名黨政幹部在延安接受各類紅色教育。

體驗式教學感悟人類革命史和軍事史的奇蹟。革命先輩創業之艱辛才帶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幸福生活。在平安年代長大的幹部們生活優渥,物質條件豐富,在辦公室裏辦公實難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艱苦生活,無法想象過草地天寒地凍,吃草喝雪,棉衣不夠穿,草鞋磨了一雙又一雙,隨時陷入泥淖的情形。只有切身感受不易,通過重走長征路這樣的活動才能實踐出真知,親身感艱難。

以感恩之心緬懷革命先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百姓都明白,如果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流汗換不來今天的安定生活。革命先輩們秉承着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黨的理念,可以忍受艱苦,忍受飢寒交迫,忍受不理解,在苦難中犧牲,在犧牲中奉獻,一心為民,終身系黨,最終換來中國的安定。

漫漫長征路,縷縷信念心。重走長征路,感恩革命先輩,感謝他們為百姓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感謝他們滴水穿石的毅力換來中國的新生,感謝他們剛正不阿的氣節為幹部們做出好榜樣。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八集電視紀錄片《永遠的長征》以全景式的視角,以史詩般的敍述,以富於情感的文字,將中國工農紅軍各路長征的全過程,紀錄於385分鐘時長的影片中。

全片以中央革命根據地反第五次“圍剿”失敗為切入點,詳盡剖析了“左”傾錯誤的軍事指揮所導致的反“圍剿”失敗,以及中國革命所面臨的重大抉擇。

影片以精當而細膩的筆觸,書寫了以遵義會議為起點的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書寫了各路紅軍轉戰中的艱辛與奇崛;書寫了紅軍戰士跨越生命極限的悲壯;書寫了長征為中國革命所播撒的火種;書寫了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鬥爭的波詭雲譎;書寫了紅軍落腳陝北所帶來的中國革命的新輝煌。特別是,全片始終貫穿一條紅線,即,紅軍北上,是懷揣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戰場。

以今日視角看長征,歌吟偉大的長征精神,是本片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本片突出長征精神的當代詮釋,高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80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看了《長征》紀錄片,我們重温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為有着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着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鋭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長征五號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完成總裝,其起飛質量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任務。長征五號的首飛成功將大幅提高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對我國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空間站工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從渤海之濱到南海之涯,再到衝上太空,承擔“天地運輸走廊”的重任,長征五號火箭凝聚了800餘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現場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親眼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晚8時22分,全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火箭託舉“升級版”太空擺渡車——遠征一甲上面級,順利將五類六項載荷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序幕。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標誌着我國在載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對於完善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長征五號火箭未來將成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長征二號、三號、四號、七號系列火箭。

從數字化設計,到一釘一鉚組裝,再到總裝完成直至衝上雲霄,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媒體報道常用“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黨總支書記張北軍親眼見證了長征五號火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他向記者透露,中型火箭長征七號只是津產火箭的首秀。真正的“大”火箭,直徑達5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本月底在津完成總裝,今年下半年實現首飛。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華民族在不斷創造輝煌文明的同時,也不斷形成了我們民族的理想信念與思想理論,並轉化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來,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一方面喚醒了民族覺醒;另一方面也推動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僅意味着民族精神發展能否得以順利進行,也決定着中華民族能否得以存續。這一結合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最慘烈的就是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_開始長征。

然而,也正是長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優秀基因得以徹底喚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實現重塑,讓馬克思主義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論上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時還鍛造了能夠踐行與承載這一民族精神的領導核心與組織隊伍。由此,中華民族開始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煥發生機,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我們要在新的長征中,不斷弘揚民族精神,堅定“四個自信”,使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説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説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 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二萬五千裏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裏沒有浸透着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裏沒有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説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着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裏,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標誌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總指揮大聲説道。

只見火箭周圍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這火不僅點燃了火箭,同時也把我們的心點燃了。火箭的各個部件漸漸與它分離了。它升高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了。“哦!太好了!”我在心裏興奮的説。因為這説明它將會與天宮一號接軌了。它漸漸飛過了青島。假如它飛到了月球,我就可以讓它幫我去看一看玉兔了,

新聞結束來,可我還在不停地想起剛才火箭發射的畫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遊,瞭解許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這個夢想我一定會實現。

作為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全新研製高可靠的控制系統,對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具有升級換代的里程碑意義。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着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系統和測控通信系統已完成執行此次任務的相關準備工作。

未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把嫦娥五號、空間站,甚至火星探測器等送入太空。標誌着我國從航天大國邁進航天強國。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在毛澤東主席的詩裏有這樣的幾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體現了我們的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的過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長征的開始,不是我們紅軍願意走的,是被迫的。國民政府以各種各樣的襲擊,使我們的紅軍傷亡很慘重。紅軍在長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備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面對着前後的圍攻,使我們的紅軍有了許多作戰經驗。

特別是在面對着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前面,使紅軍有了更好的戰鬥措施,那就是”避敵主力,誘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乾淨,利落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黨政權對峙。

紅軍繼續北上,他們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想想當時的情景,是多麼的危險,在飛奪瀘定橋的時候,可是又驚又險,每一個人只有一塊木版,然後把木板架在鐵鏈上,就這樣一步一步的爬過去,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掉下洶湧的狂瀾巨浪中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們卻克服了重重險阻。正因為有這樣的驚人的毅力,奪下滬定橋長征所以能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 “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衙門在領導的第五次反“圍剿”中,由於軍事上的錯誤指揮,導致失敗的局面,給中共中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遵義會議的召開,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領導,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問題,是中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

最後紅軍長征於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可是紅軍八萬人只剩下了三萬人。

看了《長征》紀錄片,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的歷史事件,將會在中國歷史永遠保留着,告訴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紅軍長征是多麼的艱難,但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重重險阻,我們要學習紅軍的勇敢精神,敢同敵人作鬥爭。紅軍的種種英雄事蹟,將會在我們的歷史上永放光芒。

從走長征路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後,是不斷錘鍊孕育着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數據顯示,在載人航天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佔到了2/3以上,飛船系統中副主任設計師、副總指揮中4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佔到80%。繞月探測工程研製隊伍平均年齡不到40歲,54名正、副主任設計師中,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佔65%。這些伴隨着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科技人員,不僅秉承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還烙上了改革開放的精神印記。

王翔是載人航天隊伍中為數眾多的留學歸國人員之一。本來他在國外的一家公司有着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但是當得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消息後,他毅然回國。

“為國爭光與實現個人價值並不矛盾。”現在已是飛船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的王翔説。

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聯繫在一起,把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聯繫在一起,年輕的航天人在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每當神舟飛船上天,神州大地上總會掀起一陣航天熱。神舟六號先進事蹟報告團全國巡迴報告時,每到一地無不引起轟動。航天英雄的故事,被寫進了多種版本的教科書。 “與一切尖端科技一樣,航天事業從來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多次拒絕高薪聘請的火箭系統年輕的副總設計師張智説。

正是憑着為國爭光的信念,正是憑着敢於超越的意識,正是憑着腳踏實地的作風,中國航天人用一系列科技奇蹟告訴世界:中國人同樣能夠摘取高科技皇冠上那耀眼的明珠。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載人航天事業的螺絲釘;而載人航天事業,又是祖國這艘巨輪的螺絲釘。”神七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説,同舟共濟、團結協作,使我國的航天事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跨越,攀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