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心得體會:現在學校的老師負責嗎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前段時間,跟一個媽媽交流,她提到親戚家孩子上中學,但是上課老師講得非常快,根本不管學生懂不懂。所以聽不懂的孩子只能上課外班補課。她問我,你説現在的老師真的負責嗎?

教育心得體會:現在學校的老師負責嗎

我苦笑。

其實大部分老師還是非常負責的。説負責任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好,為了養家餬口不被老闆批評丟了面子,甚至丟了飯碗也好……

總之,作為人民教師,大部分老師真的很負責。

但是,為什麼負責的老師卻都表現出各種不負責?

1、無奈之舉

文章開始那個媽媽口中説的現象在很多中學普遍存在,中學老師真的不負責任嗎?其實不是。關鍵問題是對誰負責。

跟中學老師聊過,尤其是實行新政劃片入學後,一個班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讓人吃驚。

在眾人口中的最優質中學裏,有早就對你所講不耐煩,想聽些新鮮內容的學霸,也有根本如聽天書一般的學渣。學生因為劃片入學而坐在同一間教室裏,大腦的儲藏卻有着天壤之別。

那麼老師上課到底該對誰負責?對學霸?還是學渣?

我想負責任的老師一定會選擇對中等生負責。

其實我也曾經嘗試過對“學渣”負責。(BTW這裏説的學渣沒有藐視的意思,只是為了區分個性羣體。)我説的“學渣”也不代表那些很努力但是表現一般的孩子,真正的“學渣”就是偷懶,自我放棄。

那時候是帶學生讀《古文觀止》,並非學校的硬性任務,所以不用非要死乞白賴趕進度,因為我照顧最弱的孩子(其實是最不努力的),他們沒有讀熟,沒有成誦,我就不開新內容。最後的結果是努力的孩子早就背會,滾瓜爛熟,而不努力的孩子讀連貫都費勁。

讀書教學計劃無限期擱淺。直到我打破了“負責任”的魔咒,關注中等努力學生的進度,讀書計劃才得以順利實施。

注意,這只是額外的非硬性教學任務,所以能容我文火慢燉。

但真正體制內的硬性教學任務能這麼一拖再拖嗎?

那麼聽不懂的孩子怎麼辦?老師為什麼不給補課?

其實老師也是人,面對負重不堪的教學管理任務已經身心俱疲,哪有心情和時間補課?

所以,有很多時候,老師表現出的“不負責任”也是無奈之舉。

2、成長之殤

其他學科不瞭解,只以語文為例來説明,有大批很負責任的老師表現出的“不負責”是因為個人成長之殤。

前面寫過“為什麼語文老師都不幹正事兒”的文章,為什麼國小語文老師大部分都不幹正事兒?充分説明很多老師很負責,想負責,卻偏偏因為體制侷限,個人認知等問題,而導致不懂什麼是真正負責。

大部分語文老師仍然保持着“信教材得永生,用教參得萬福”的固有心態;面對教學,仍然時刻保持着“為上一節漂亮的公開課”而努力終身;面對學生,仍然卡在“聽寫,聽寫,再聽寫”“刷題,刷題,努力刷題得高分”的固定思維模式上,這樣就是對學生的整體素養,語文水平,負責任了嗎?

必然不是。

但是大部分老師仍然兢兢業業,為此奮鬥不休。

所以體制內,很多老師做的事情都是“無用功”,付出的心血都是“白費勁”,耗費的生命還在延續着“無價值,無意義”的老路。

這能叫負責任嗎?

最負責任的老師,最不負責任的舉止。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老師的詞彙總是“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但是這樣的評價背後潛台詞卻是“爛大街的老好人”,請問“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地南轅北轍,值得稱頌嗎?那不是反而帶着學生偏離目標更遠嗎?

3、怎麼辦?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對老師抱有善意。

你不必懷疑老師的從業態度,不必猜度老師的從業良知,但是也務必要認清老師的侷限性。

那種認為孩子“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作業保質保量完成”,就萬事大吉,就能收穫一個優秀孩子的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

好像上課講的內容對孩子思維和表達的發展真的有幫助似的,

好像作業就是學習的唯一努力台階似的,

好像老師真的知道如何培養優秀孩子似的,

好像真明白如何培養優秀孩子的老師真的不顧重重阻力着手去做似的……

都不是。

上語文課,學生們普遍的狀態是,一聽説這節課講課文就唉聲歎氣,一聽説這節課自由閲讀就歡呼雀躍。

這很能説明問題。

不是老師講得不精彩。不是老師備課不充分。不是老師錘鍊語言不夠力度……

更不是學生都偷懶。

而是人本性使然。

人的本性更向往豐富多彩的世界,更喜歡新鮮生動的內容,更希望滿足好奇心,更憧憬未知的能夠讓大腦充分運動起來的課程……

可惜我們的“講課文”很難滿足他們。(一篇短短的淺顯的課文,先預習讀幾遍,又寫詞組,又劃線寫感受,上課再一遍遍品味,一遍遍挑哪裏還沒有説到……四十多個活蹦亂跳的生命非要圍着一個小泥坑坐着,一個個地來表演“游泳”。四十多個小腦瓜被紀律約束不能亂動,亂説……死氣沉沉的課堂就是這麼煉成的。)

所以,作為家長,在對老師抱有善意的同時,必須認清形勢,明白孩子成長的關鍵何在。

與其抱怨,不如行動。

帶孩子一起讀書吧。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