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3篇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84K

魏書生被譽為 教育改革家 ,是當代語文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3篇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範文1:

“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讓我們享受到為國家、為人民、為集體、為親人盡到責任的快樂。” ——魏書生

這次我們在學校共同欣賞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的專題講座,題目是《如何當好班主任》,這是班主任不可不聽的講座,他告訴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奧妙,聽魏書生的報告、讀魏書生的文章,如同聆聽一位智者的心靈獨白,舉手投足、字裏行間無不感受到他質樸的人格魅力與務實的工作作風,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首先,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總體框架是:

一個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質觀、人才觀、質量觀、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

二個原則――民主與科學,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規律。

三個統一――社會本位與以人為本的統一,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統一,主體思想與發展思想的統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時代精神、強調以人為本、促進主體發展、借鑑與創新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思想。

四個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人和工作的關係,人和他人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以及由此擴展開來的富於哲理的思考。無論任何人,要改變客觀世界,都首先要從主觀上改變自我、超越自我,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個支柱――以培養自學能力為宗旨的學科教學論,以培養自我教育能力為宗旨的班級工作論,以學會學習為宗旨的學習方法論,以養、教結合為宗旨的家庭教育論,以規則與威信相結合為宗旨的學校管理論,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關的豐富多彩的獨到理論和具體方法。

其次,對魏書生的語言的評價: 魏書生老師是位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你看別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別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他從來都是站着演講的,不管演講時間是半天還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親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對面談心;他從不講多麼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麼華麗的詞語,只是談一些身邊的與生活、工作、學習有關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時還帶着一點點自私的念頭,卻很有一番見地,讓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於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為他身上的那種難以言説的魅力所吸引。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説教,從容中藴含巨大的凝聚力與感染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把普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時代的脈搏緊密聯繫起來,是心與心的交流,也是一首愛國敬業的頌歌。魏書生是個實實在在的人。

第三,魏書生對教師職業的迷戀,源於教師是最有利於培養真誠、善良、美好的職業。帶着這份樸素的情感,他放棄許多機會、經過多次申請,終於成為一名教師、一名終身教師,以至在擔任眾多的行政及兼職工作時都不曾離開三尺講台。教育的理想主義,體現在教育教學中,是那些閃爍人性光輝的舉措: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唱歌、寫説明書、做好事、寫心理病歷,堅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撐,“一分鐘競賽”、“學會使用‘邊角餘料’”等等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教育、對教學、對學生,魏書生有着真真實實的情感。

第四,魏書生對學生愛的教育.自愛愛人的魏書生,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魏書生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加以訓斥了事,而是通過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和説明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

魏書生就是這樣,他有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膽量,科學家的嚴謹;有儒家的禮讓,有釋家的胸懷,道家的超脱;有社會活動家的閲歷,演講家的口才……這一切,成就了他作為一代教育家獨有的魅力和風範,以一顆平常心快樂地生活、工作、學習着。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範文2:

3月31日星期六,春風和煦,乍暖還寒,我和學校的幾位同仁在平泉縣電影院專心聆聽了魏書生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楊一仁主任關於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專題報告。感觸頗深。楊一仁主任,20多年前第一次到盤錦參觀後就被深深地吸引,此後深入研究魏書生,成為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義務宣傳員。他在講座一開始,就指出: “魏 書生並不神祕,只不過,大家同樣認識到的事,他堅持下去了,我們沒有;同樣在做的事,他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我們卻沒有。”他在盛讚魏書生是 “當代的孔子,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後,就為我們擺出了今天講座的三個目標:為什麼學習魏書生?向魏書生學什麼?怎樣學習魏書生?楊主任用生動的實例為我們解讀着魏書生教育思想體系,用樸實的語言闡述着魏書生的教育哲學,讓我們在聆聽中思考着,在學習中摸索着。 報告會從上午八點半開始,到下午五點才結束,期間,參會老師們聚精會神,奮筆疾書,試圖將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念刻在自己腦海.

回味楊主任的講座,我感覺收穫頗豐,特別是魏書生對差生特點的分析及轉化差生的方法值得我們認真反思。我們所在的農村學校,由於四校合併,學生家庭結構複雜多樣,文化差異較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差生特別多。這與魏老師當年所處的情景有得一拼。大家始終被差生所困擾,無法走出這困境,反而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我們無法像魏老師一樣做到“找準自己的歷史定位,腳踏實地、平心靜氣地往前走”吧!魏書生老師常説:“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而我們缺乏的就是這種心態,尤其是在差生的轉化工作上,確實我們的方法不多,急功近利,甚至是簡單而粗暴,但到頭來,我們還會無一例外地責怪差生, 怨班上差生多,怨他們成績差,怨他們不努力,怨他們拖了班級的後腿, 卻從未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不是好學生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學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我們一味 地用好學生的標準來要求差生,卻沒有給予他們同樣的尊重與信任,愛心與耐心。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説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楊一仁老師改編林崇德教授的話:愛好學生是本能,愛差學生是神聖!我們有幾人做到了神聖?平時,我們看到的只是優生的學習成績, 卻忘了幫我們提水的總是差生;上課時,我們關注學生聽懂了沒有,從來都是把目光投向優生,卻從未注意差生的眉頭正緊緊鎖着……這樣的“待遇”怎能讓差生達到心理平衡,這樣的教育怎能不走上兩級分化的老路? 聽了楊一仁老師的報告,再聯繫魏書生老師的經驗,真的覺得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轉變差生,必須從改變自己做起,必須這樣對待學生:熱愛、尊重、信任、親近、鼓勵!無論他是優生還是差生!“只有善於調整學生的需要,才算是抓到了教育的關鍵,抓到了根本”,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怎能把差生排除在我們的關懷之外呢?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把師德規範內化為自身內心信念,外化為行為品質,把“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書”,真正做到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學習魏書生的教學方法也並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要真正理解魏書生,還應從這些做法背後追根溯源,找到他的思想淵源和思維邏輯,找到他思考中國教育的思想利器。具體而言,就是他的民主科學 教育思想。所以我們的改變不能只作表面工作,表象上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骨子裏卻仍端着“師道尊嚴”的架子,我們要把“民主”與“科學” 滲透到我們的一舉一動中,真正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尋找適合自己且滿足學生需要的教育之路! 知易行難恆更難,還是借用魏書生的話:“少説多幹,養成習慣。” 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改變自己,在反思中逐漸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在堅持中超越自我吧!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範文3:

10月30日,我們一行三人受學校領導的委託,帶着虔誠的學習之心趕赴蚌埠,參加現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教育思想專題報告會,聆聽三位專家的精彩演説,他們的演講使我們在坐的每一位老師都享受到了一頓沐浴心靈的陽光大餐。聽了報告後我受益匪淺、感慨頗多:

魏書生老師,人如其名,書生意氣,文海泛舟,筆耕不輟,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雖是大家,卻一身的隨和,平易近人。聆聽報告,猶如置身於書場之中,滔滔不絕,句句驚醒,凡事從小做起,從實做起,從己做起,身為教育官員,諸事繁多,卻始終沒有離開教育教學崗位,視學生為朋友,把同事當知心。在報告中,他以自己親身經歷的諸多事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闡述了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全新的教育理念,風趣幽默的語言、淡泊平和的心態、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淵博深厚的學識知識、看似簡單而又獨具特色的教學、讓我們從中學會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魏書生老師以自己傳奇的社會經歷和閲歷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個人教育教學思想體系,其總體框架是:

“一小點,兩大點,三個守住,四個過程,五個現象,六個步驟,七個一分鐘等。”

一小點:就是保持一種心態。具體概括為四個字——“鬆靜勻樂”。鬆就是放鬆自己,做任何事都要放鬆,不要做自己做不好的事,不要説自己説了不算的話,身心放鬆了,心自然而然的就會靜下來,心靜則無旁騖,心靜呼吸就勻,守住心靈的寧靜,則有感恩之心,懷有感恩之心,做事則無事不成。

二大點:就是民主與科學,民主就是遇事不武斷,集思廣益,廣泛採納好思想好建議,服務第一,互助第一,人性第一,遇事多商量,做事有計劃,有監督,自始至終,有記錄,有總結。

三個守住:就是守住教育傳統精髓,國學經典不能丟,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要有機結合,先賢的教育教學經驗不能丟,以人為本,育人首當其中,還有自己的長處不能丟,不要人云亦云,要借鑑與創新結合。

四個過程:即知、行、恆、情。凡事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應該怎麼做,做事要持之以恆,另外還要考慮做事的合理性,人文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知道是基礎,情感是動力,行動是關鍵。

五種現象:就是要不斷學習完善自我,熱愛學生熱愛生活,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家庭,情感與制度並用,因“材”施教。

六步驟就是:課前預習,課堂自學,小組討論,釋疑解難,信息反饋,學習總結。

七個一:就是每天做一分鐘家務,只有親自勞動才知道父母做事的辛苦;每天唱一分鐘歌曲,以愉悦輕鬆的心境去學習;每天寫一分鐘日記,記下自己的點點滴滴;每天鍛鍊一分鐘,知道一切工作都離不開健康的身體;每天練一分鐘注意力,鍛鍊做事的專注和毅力;每天讀一分鐘名著,瞭解偉人的事蹟,聆聽偉人的教誨;每天練一分鐘演講,提升自己與別人的交往能力。

縱觀魏老師的講座,我覺得魏書生教育最重要的一條成功的經驗就是幫助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產生“這個班級是我的,我是集體的小主人,我要對集體負責任”和“我要學,而不是老師要我學”的意識。學生的主動意識樹立了,又有了教師的積極引導,具體操作方法的示範和引領,學生怎麼能不進步,怎麼能不改變。魏老師那自成體系的一系列的自檢、互檢、他檢、師檢的檢查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守紀情況是多麼好的自我管理和監督啊。這恰恰是我們所追求的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的作用的充分發揮。在魏老師的講座中,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作為一個服務者,就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研究學生的接受能力,然後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教學文本、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心靈實際之間架設一座橋樑,這座橋樑最好是美麗的彩虹橋,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踏上這座橋,充滿興趣地向前走,不回頭,更不想離開,這樣,教師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從無知的一邊度到智慧的彼岸。

在班級管理中,他説,凡是學生能幹的事情,班幹部不幹,凡是班幹能幹的事班長不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情,老師不幹。他用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強化了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這與如今提倡的人文教育,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是多麼的一致啊。

常作印和郭文紅老師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解析了《語文教學之現狀》和《成為一個為自己成長的人》的不同觀點和論述,常作印老師談到語文的尷尬現狀,在場的每一位語文教師,無不贊同他的觀點。教語文真是個體力活!教改的呼聲年年不斷,教學內容變來變去,一本語文書還是有大部分課文是語文老師不想去分析的。如何對待語文教學呢,他總結出這樣的一套語文教學整合方案,保留經典刪繁就簡,保留重點考點。其餘時間就是閲覽和悦讀,語文知識是閲讀出來的。

郭文紅老師説,育人有時候就需要等待,需要“袖手無言情更長”的含蓄和智慧,更需要教育者用更多的耐心去幫助學生的生長就像耐心等待千瓣蓮花的盛開那樣,還需要有一種花苞心態。如果違背事物發展規律,只能適得其反。所以教育孩子也就是靜心守候,耐心等待。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民主,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先進經驗,結合自己實際轉變自己角色,不斷改進自己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知識水準,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