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通用14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28K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1

暑假裏從學校借閲了《做智慧父親》這本書,本來説是給孩子爸爸補充營養的,結果爸爸常常出差看的少,我這做媽媽的,就自己翻看起來,值得一讀。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通用14篇)

全書共分八輯,共有76篇文章,從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愛心、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和習慣、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倡導寬容有愛的家風等各方面,記錄了譚老師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闡述了譚老師的感受和感悟。

在每輯、每篇文章的開始都有一段“旭東教育微論”,而且這些微論都是譚老師在教育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讀起來即給力,又接地氣,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引導,這或許也是本書的創意之一。

首篇《和女兒剪窗花》的微論中,有一句“成年人都以為是自己陪伴了孩子,是自己引領了孩子,其實,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領了成年人。”讀到這些,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心靈共鳴,雖然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媽媽,但在陪伴女兒成長的幾年中,我也有類似的感受。事實證明,譚老師的“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領了成年人”的微論是多麼精闢,因為女兒不但陪伴了我,引導了我,而且讓我時刻審視自己,女兒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在《父愛給孩子安全感》的微論中,譚老師不但提醒家長要從八個方面注意孩子的心靈健康,而且還警示家長説“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做女兒愛吃的紅燒排骨》中,説“一個合格的父親,並不只是會掙錢,他還會生活,也會工作,更會陪伴孩子。”看看我們身邊的家長,有多少父親能做到呢?如果把吃好穿暖做是一種生活,這僅僅是生存而已。生活,不但要有物質的追求,更應該有精神追求,像讀書、愛生活、愛自然。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2

做了父母,才懂得自己父母的不容易;有了孩子,才會去學習育兒方法。其 實, 教育孩子這件事上, 別人的方法, 你用了不一定合適; 可你不瞭解教育方法, 當你教育孩子時候,大多會採用吵,罵,打吧?初為人母又是一個老師的我,希 望瞭解到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論是為我的育兒還是教育教學做好鋪墊工作。 細細品讀譚旭東老師的《做智慧父親》 ,被譚老師的耐心

和愛心感染着,裏面滿 滿的都是他和女兒的趣事。用幾個詞來概括我的讀書心得:陪伴,尊重,家風, 引導。 一、陪伴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家長大多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白天出門,晚上回家,沒有和孩子交 流的時間。家長認為,我這樣辛苦工作,都是為了孩子。有些家長會給孩子一些 錢,讓孩子買東西,覺得是彌補了,而忽視了情感溝通。當孩子心理,學習上發 生變化時,家長無從下手進行引導。因為他不瞭解孩子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為 什麼會變成這樣。請家長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散步,看花開,看小魚遊。親子之 間的感情就是從點點小事上培養的。 二、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想法很奇妙,你給他一個問題,他給你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作 為老師的我們都知道,只要合理就行,我們需要研究一下孩子為什麼這樣想。平 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我們是平等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 線上,給孩子報各種班,音樂,美術,舞蹈我家親戚也不例外,給他家寶貝 公主報了一個鋼琴班,想讓培養孩子的氣質。可是,每到上課的時候,小女孩就 肚子疼,到醫院看醫生也沒看出所以然。和小女孩聊天,問: “喜歡彈鋼琴嗎?”

小女孩説: “不喜歡!我不喜歡坐在那裏那麼長時間。 ” “你喜歡什麼?” “畫畫。 ” “可是,畫畫也是坐在那裏好長時間。 ” “我有我的想法啊,畫出來的是我的想法 啊! ” 三、良好家風的薰陶 爸爸媽媽相親相愛,家庭和睦,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沒有父母的 吵架,孩子的脾氣也是温和的。父母的婚姻狀況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下一代的婚姻 擇偶觀。要對父母孝順,每一個人都會變老的,你是怎麼對孩子的爺爺奶奶的, 等你老了,孩子也是怎麼對你的。有一個小男孩經常在班裏打架,和他聊天,給 出的理由是: “爸爸經常打我,我就打小朋友。 ”和他爸爸溝通了,有段時間他爸 爸沒打他,他也沒打同學。可見,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力量有多大。説一下明 星,每次看到劉詩詩的照片,都覺得她那麼有氣質。當看到她大婚時,她媽媽的 照片,一切都明瞭了。如此有氣質的媽媽,怎能不培養出一個有氣質的女兒?再 説一下對孩子影響比較大的一個方面——讀書。父母是否有讀書的習慣,是否給 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榜樣?如果孩子寫作業時,你拿一本書在旁邊看,孩子想: 爸爸也在學習呢!比起孩子寫作業時,爸爸在旁邊看電視,心裏感受是不同的, 寫作業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四、面對問題的引導 現在,很多“偽教育觀”流行,並被很多家長認可。比如説,愛撒謊的孩子 最有出息。孩子偶爾撒謊,可能是一時的錯誤,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樹立正確 的觀念,愛撒謊就可能會影響到人格和精神的發展。 家長都很重視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孩子考的不好時,就不停地説, 分析各種原因,更有甚者,對孩子打罵,沒有考慮孩子內心感受,孩子也很失落呀!孩子本來就很難説,家長不停地説,無疑是雪上加霜,不知如何是好。要和 大家説的是, 學習成績不是唯一標尺, 我們應該培養出自信、 勤奮、 執着、 有愛、 敢於創造的人才。 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會遇到種種問題,我們不能用某一種特定的方法來解決, 讓我們且教育且愛!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3

對譚旭東老師的作品,我並不陌生。

我的書架上至少有20本他的書籍,這些書都是從去年12月開始“上架”的,有我自己從網上購買的,也有譚老師贈送的,像《尋找批評的空間》《我的書生活》《重繪中國文學地圖》《夏天的水果夢》《夢裏的花田》、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樂享慢讀”系列4本、黑龍江少兒出版社出版的童話集系列4本,還有《親子睡前微童話100篇》2本,以及《享受親子閲讀的快樂》和《讓書香潤澤童心》等。我也正是從這些書籍中,從譚老師的文字裏,從和譚老師的微博互動中,慢慢地認識他,慢慢地瞭解他。都説“文如其人”,這話一點兒不假,從他的字字句句中,從他的每篇作品中,我幾乎都能讀到他的勤奮、執着、謙遜、質樸,還能讀到這個社會極其欠缺的大愛之心。

從微薄上看到譚老師的新著《做智慧父親》即將出版的消息,內心還是很期待的。期待新書早日上架,可以先下手為強,一睹為快。可好事總是青睞我,在本書的責任編輯@親子教育孫運宋/老師的新書有獎轉發中,我有幸得獎了。昨天中午,收到了有譚老師親筆簽名的新著《做智慧父親》, 我開始了“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的讀書生活,今天全部讀完。現把一些讀後的感受整理出來,和愛書的朋友,愛親子教育的朋友一起分享,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做智慧父親》是譚旭東老師的最新力作,是一本兒童智商情商培養家教的隨筆。雖然是隨筆,但在書本的裝幀設計上、內容選擇安排上一點兒都不隨便,而是極其用心的。

《做智慧父親》全書共分八輯,共有76篇文章,從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愛心、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和習慣、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倡導寬容有愛的家風等各方面,記錄了譚老師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闡述了譚老師的感受和感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每輯、每篇文章的開始都有一段“旭東教育微論”,而且這些微論都是譚老師在教育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讀起來即給力,又接地氣,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引導,這或許也是本書的創意之一。

首篇《和女兒剪窗花》的微論中,有一句“成年人都以為是自己陪伴了孩子,是自己引領了孩子,其實,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領了成年人。”讀到這些,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心靈共鳴,雖然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但在陪伴女兒成長的十幾年中,我也有類似的感受,我也曾在博客裏發表過《到底是我教育了女兒,還是女兒教育了我》的文章。事實證明,譚老師的“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領了成年人”的微論是多麼精闢,因為女兒不但陪伴了我,引導了我,而且還改變了我,讓我從一個不愛讀書的爸爸變成了喜歡讀書的爸爸,變成了一個喜歡寫作的爸爸。

在《相信孩子是一塊玉石》的微論中,譚老師説到“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標尺,考上大學也未必成功!自信、勤奮、執着、有愛、敢於創造,才是做人的基本品格。”玉石是寶貝,但也是石頭,如何把一塊似玉似石的石頭雕琢成玉器,這是需要智慧和耐心的。“玉不琢不成器”,既要琢又要磨,其實就是智慧和耐心的結晶。

《讓孩子適應自己的角色》的微論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普遍有這種心態,都喜歡走捷徑,都希望有一個直接的模式或者方案,能夠讓孩子一點也沒有走樣地完成成長,變成他們理想中的有出息的孩子。其實,無論是教育家,還是普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從零起步的,都屬於白手起家。沒有萬能的方案,只有愛心和耐心最可靠。

簡短的語言,道出了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剖析了家長們的捷徑心理,總結出了親子教育的真諦。也就是講,如果家長們真要尋求親子教育的方法的話,那愛心和耐心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是方法的、而又勝似方法的方法。

在《父愛給孩子安全感》的微論中,譚老師不但提醒家長要從八個方面注意孩子的心靈健康,而且還警示家長説“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這個警示是多麼的及時,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有多少人完全不管孩子、不顧孩子,在拼命地在追求金錢、忙着購買洋房豪車、忙着燈紅酒綠,總以為物質的充裕就是成功的標誌。殊不知,成功是人格和財富的雙重豐滿,土豪金只是一個表象,它永遠無法掩蓋內心的貧瘠和人格的缺陷。

《做女兒愛吃的紅燒排骨》中,説“一個合格的父親,並不只是會掙錢,他還會生活,也會工作,更會陪伴孩子。”看看我們身邊的家長,有多少父親能做到呢?如果把吃香的喝辣的、住洋房別墅看做是一種生活,我認為這是對生活的褻瀆,這僅僅是生存而已。生活,不但要有物質的追求,更應該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像讀書、愛人、愛眾生,愛自然。

類似的微論還有很多很多,像“不少家長讓孩子學唱歌、跳舞,不是因為孩子喜歡,而是因為對升學有好處。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還是要看孩子的興趣。孩子不喜歡,但家長硬是逼着學,孩子學得累,家長自己也不輕鬆。”“孩子的自信是需要保護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信任要發自內心,不要處處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自信是鼓勵出來的。”

全書的“旭東教育微論”總共有84篇,可以説是篇篇耐讀,句句獲益,很多微論都是面對現實、直指人心的,讓你不得不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去沉思,去思變,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有更大的收穫和改變。

76篇隨筆,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譚老師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訴説着和女兒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像《和女兒一起放魚》《給小麻雀安一個家》《雪後和女兒一起喂小鳥》等,但從這些飽蘸深情的字裏行間,我彷彿讀到了譚老師的心跳,讀到了一位智慧的父親對女兒的尊重、理解、支持、寬容和鼓勵。當我讀到他看到女兒畫的畫時,誇獎女兒是個小畫家,這就是智慧,這就是被我們很多家長忽略的賞識和鼓勵。

在讀《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時候,譚老師在書中寫到“我告訴女兒,在她還未出生的時候,我不在媽媽身邊,而且她出生的時候,因為非典,我也無法到她媽媽身邊照料她們母女倆,所以她出生52天后,我才見到了她。”“無論如何,你都要心懷感恩,感謝母親的呵護,父親的關懷,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還有很多很多人,都值得你去記住,去感激。”

同樣作為一名父親,當我讀到這些話的時候,內心還是潮濕了。很難想象,當一位準父親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和自己的愛人去迎接愛情結晶的誕生,心裏該有多痛!更何況譚老師當時在北京,謝老師卻遠在安徽。但當我看到“她出生52天后,我才見到了她”這句話時,心裏又是那麼的感動,那麼的自豪。一位文學家、一位詩人,一位魯迅文學獎的獲得者之所以能把這樣一個數字記得那麼清晰,是因為他還是一位父親,一位智慧的父親,一位心裏充滿愛的父親。

也正是因為譚老師的愛,才會和謝老師舉案齊眉,共同努力,才會把揚子培養成了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習文學並駕齊驅的、多才多藝的好孩子。

譚老師的愛,或説譚老師一家的愛,不僅僅體現在揚子身上,還體現在家庭上,社會上。在《倡導寬容有愛的家風》中,譚老師寫到了下崗的姐姐和姐夫離婚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而譚老師的愛人謝老師主動拿出十多萬元幫助姐姐買房,還資助外甥女讀大學。

大愛!這絕對是大愛!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親兄弟、親姊妹為爭奪家產而反目成仇。而在譚老師的家裏,這種超於常人的資助和行為是對女兒最好的教育,是對我們唯利是圖的思想的批判,更是譚老師一家人對愛的奉獻。“愛人者人恆愛之”,我相信,這種愛的付出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在譚老師的身上,在謝老師的身上,在揚子的身上,在更多人的身上。

捧讀《做智慧父親》,心生無限感慨,知識也罷,文化也罷,智慧也罷,只有將這些無形的東西化為生活中的愛,才能起到其最終的作用。智慧父親譚旭東做到了,他不僅僅在女兒身上,在家人身上,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作品中,無一不體現了這樣的一個主題——愛!

最後,祝譚旭東老師的最新力作《做智慧父親》大賣!

同時也祝所有的讀者朋友能夠從本書中得到啟發,激發動力,努力在生活中做一位智慧的父親,做一位有愛的父親!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4

一個彷徨又無助的身影,一個單薄又模糊的身軀,無力地向前,最終又無力的倒下,永久的倒下。“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魂靈?”這句話時而盤旋耳邊,真切刺骨,時而遙遠渺茫,漂浮虛幻……

是誰在黑暗中歎息,是誰在彷徨中掙扎?一個身影的逝去,卻帶來了無盡的深思。人道是黃河十曲,畢竟東流去,漂浮其間,無奈獨流水……

祥林嫂--一箇舊社會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人生經歷了不平凡的傷痛,弱小的身軀支持着沉重的壓力,經歷着時代輪迴,四季交替,在凜凜寒風中,走向了生命的盡頭--死亡,永遠沉睡在厚厚的積雪之下。

祥林嫂懷着對世界的渴望來到了人世,卻帶着無盡的愁苦古都離開了。憐憫之心,固然有志,但更多是對社會的評判。這是我想起了孔乙己,同樣是生活在舊社會,同樣是受盡煎熬,同樣是艱難的朝向遠方,滿滿的逝去,留下一個沉痛的身影。這與祥林嫂驚人的相同。封建社會的腐朽,還有那艱苦掙扎的農民,一聲聲無奈的歎息,隨着一個王朝的滅亡,一同消逝,找不到半點蹤跡。

當清晨的風颳起第一粒沙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像電視畫面一樣,不自然扭動了一下,立即轉向原貌,雲依舊飛。風依舊吹,但我們都隱隱約約地感到這一不是原來的那個世界了。

朝露曇花,咫尺天涯,祥林乙己,已為虛無,東流水去無從返,倚心驚回往,八千年玉老,一夜枯榮,問蒼天此生何必?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5

《小婦人》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當初為了使家庭經濟有所好轉,她做了很多份工作,最後,她的創作使她解決問題,《小婦人》正是她的成名作。而路易莎在自己的文章中也這樣寫道:“我要以自己的頭腦做武器在這艱難的塵世中闖出一條路來。”仔細看整本書,就會發現,路易莎寫這部《小婦人》有一部分是影射了自己的真實生活,而又有一部分是出於她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小婦人》曾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全世界最暢銷的一部優秀作品。這本書主要歌頌了家庭的倫理觀念,鄰里間的助人為樂。小説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馬奇家的天倫之愛。她們的善良,對愛的忠誠及對親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動了我。

四姐妹雖然家裏貧寒,但她們卻對任何事都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小説強調了她們的個性與尊嚴,也表現出她們的自我約束,而獨立自強是這四個女孩的共同特點。在她們看來,家是她們的生長之地,又是神聖的避難場所。她們會仔細聆聽母親的教誨,會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聰慧的大腦學習生活。四姐妹的成長曆程彷彿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詩。

其中,馬奇太太在回答大女兒梅格是否有“盤算”時的話讓我深有感觸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希望我的女兒美麗、能幹、善良,受人愛慕和尊重,青春時代很幸福,有一樁理想的婚姻,過上有益而快樂的生活。對女人來説,最美滿的事情莫過於一個好男人的愛和選擇。錢是個有用的和稀罕的東西,用得恰當,也是個高貴的東西。但我絕不希望你們認為,它才是最當緊的或唯一值得追求的東西……”以上也是我想對女兒説的話。還有一個情節就是孩子們想放任自己不按規矩辦事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想玩多久就玩多久。這次馬奇太太並沒有干涉她們而是給她們一個星期的試驗期,讓孩子們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結果四姐妹過得很狼狽,過得手忙腳亂,主動要求提前結束試驗期。這時馬奇太太才對孩子們説:“我希望你們明白,每個人的舒適其實都離不開他人,人人都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互相幫助令人快樂,每天做了該做的事,閒暇才是美好的。”這種教育方法讓我很受啟發。它很適合孩子的接受能力,讓她們在親身經歷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家長簡單的説教,使孩子們心服口服。

《小婦人》是值得家長與孩子一起閲讀的一本書。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那本書叫《綠山牆的安妮》,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

安妮原本是一個做過許多活兒的孤兒,但是被馬修兄妹收養了。馬修兄妹原本要收留一個男孩,可領回的只有安妮一個女孩。雖然馬修兄弟原本要收留一個男孩,可後來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姑娘,因為安妮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也正是因為她的樂觀,她才交了不少朋友,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充實,也因為她的樂觀,她才能當上老師,養活馬修兄妹。

我想到了自己,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變得十分悲觀。看了這本書,我決定,面對什麼事情都擁有樂觀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

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要把它當做一種痛苦,你可以把它當做彩虹前的暴風雨,只有經歷過暴風雨才會有絢爛的彩虹。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7

我極喜歡馬奇太太,她雖然沒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卻有耐心温柔的笑容,她雖然沒有高貴顯赫的身份,卻有對家庭的一心一意。我想,最讓我仰慕的應是她別出心裁的教導。

馬奇太太有四個孩子。大女兒梅格,温柔美麗,善於做針線活,又精通廚藝,但總怕別人瞧不起她的貧窮。二女兒喬雖是個女孩兒但她熱情奔放嚮往自由,野味兒十足卻酷愛讀書,頗愛寫作,喬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為家裏出一份綿薄之力。三女兒貝思是父母心中的“小寧靜”,姐妹中的乖乖女,貝思性格羞澀,總會默默無聞的幫助大家,極有音樂天賦,很得鄰居勞倫斯老先生的喜愛。四女兒艾美很有繪畫的才能,但語言經常出錯,行為舉止有些刻意,性格有些自私自利。而馬奇太太的丈夫在軍中做牧師。可以説這個家是由馬奇太太一人撐起。先不説如何,光是這種責任,便足以讓人對馬奇太太生成敬意,更別説她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我哪兒做的不對,可是偏偏我沒有發覺並且認為我是正確的情況下,你對我説我不對,我可能壓根不會認為我是錯的。像這樣的情況,一般的家長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武力解決;二是道理解決,但這兩種方案並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反而會心生不忿。可馬奇太太的做法確是秒!四個孩子好不容易有一個假期,她們便向母親請求能在這假期裏,不被家務所煩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馬奇太太認為這是教育的一個好時機,於是邊給一週實驗期看看滋味如何。她們每天玩了就睡,睡了就玩,做着她們一直想做的事,結果每個還是忍不住做起了家務,喬每日看書最後讀的見書生厭,連脾氣最好的貝思也發起了脾氣,艾美度日如年。當馬奇太太詢問這一週的情況時,她們不得不承認這很糟糕,這次的計劃令她們難忘,也讓她們明白光幹活和光玩是一樣的,只有幹過活後的休閒才能令人愜意。

不僅如此,當梅格在婚姻上出現了“牛角”時,馬奇太太能夠直指夫妻二人的優和缺點並給出建議。喬的性格暴躁,別人有不對或惹了她時,言語和脾氣往往不經大腦就爆發出來,事後又十分後悔,便向母親求助,馬奇太太言傳身教引導她,鼓勵她。馬奇太太不僅在乎女兒們的幸福,但她更注重女兒的思想和道德的教育。

反觀《傲慢與偏見》中的班內特太太,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在她的眼中,只有虛榮,財富和權勢,賓利(一個黃金單身漢)來邀簡(大女兒)回訪,但不久後會下大雨,簡本可明日再回訪,可班內特太太卻仍讓女兒去回訪,最後簡淋了一場大雨,生了重病。班內特太太聽説後,沒有對女兒的擔憂反而眉飛色舞,這樣簡就可在賓利家長住,乘此打好關係!女兒琳達和人私奔,她不認為這有錯,反而希望兩人順利結成連理,併為此感到得意--她又嫁了一個女兒了!因為班內特太太的口誤遮掩和沒有修養的行為直接導致了伊麗莎白的屈辱,也導致簡和賓利結婚之後搬離這個家。由可得知班內特太太涼透了人心。

若説把馬奇太太比作什麼,我認為像是解語花,更是黏合劑,將馬奇一家緊緊地結合成一個温馨,温暖的家庭。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8

有人很可憐,因為他是們孤兒。

世界上最痛苦的情況不是一個家庭很窮,而是一個人他是孤兒,作為一個孤兒,他們沒有幸福,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被父母親遺棄,他們從小被放在一個孤兒院裏,裏面全是孤兒,他們雖然有時候,表面很快樂,但是卻得不到幸福,不管有社會好心人士去關家他們,呵護他們,但是他們都比不上父母親對自己的愛。

他們從小過着孤苦的生活,傷心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去傾訴,心裏有很多話,但是沒有人可以説,他們很孤單,但是孤單的背後有一顆堅強的心去支持着他們,告訴他們自己要堅強的活下去,因為,命運已經成了事實,自己是不可能去改變的,只有堅強的活下去,才能忘卻痛苦,去努力尋找幸福的根源,挖掘出自己心裏的不滿。於是乎,他們必須要好好地活着,不能輕易放棄,放棄的話,就一輩子會痛苦,會連累自己將來的子女。

那些狠心將自己的親生孩子拋棄的父母們,自己過得很好,可是,孩子呢?他們,只會受到別家人孩子的鄙視,在學校裏,看着別人的父母送自己的孩子高高興興地上學,自己卻一個人,他們的心情越來越低落,與別人吵架了,別人會説,你是孤兒,有什麼資格和我鬥,我們有父母,你有嗎?他們傷心,心情落入陷谷,難道他們就不是人嗎,他們也應該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受到別人的尊重,這個社會,不應該遺棄他們。

孤兒,真的很孤單。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9

人與人的交往就好比一隻刺蝟,總需要保持一定距離來自衞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統一,總有一些關係,一些感情,始終糾結不清的。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卻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這幕話劇具有夏日雷雨的徵候。開始是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譎的閃電煽動着漸趨緊張的空氣,忽地,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忖,當頭響起一個炸雷,電閃雷鳴,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達到此種戲劇效果全憑劇作家牽動劇中人物之間“危險”關係。比如周萍,對父親是欺騙與罪孽感,對蘩漪是悔恨與懼膽怯,對周衝是歉意,對四鳳是希望振作,對侍萍是難逃宿命。

對於周樸園,充滿了厭惡和憐憫。很難想像一個男人可以絕情到大年三十把兒子他媽趕出家門,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薄情寡意至極,他又如何還懂得愛?在我看來一個不懂愛的人是最可悲的人。而他對舊時的留戀反而顯得有些可笑了,似乎太形式化了——那些傢俱,那些擺設,那些習慣,還有那些照片和舊時的回憶。有人説,幹大事的人不拘小節,於是他就要拋妻棄子嗎?我以為,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才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業;有人説男人為了事業要有所犧牲,但如果代價是犧牲了愛人的能力,代價未免太大。不知道他是否有感情,不知道他是否愛過侍萍,分明看到了他的想念,卻又被他無情的言語刺傷;不知道他是否有對子女的愛。

對於周衝則充滿了欣賞和欽佩——他渾身上下充滿了生命力,他敢愛敢恨,雖然年紀輕輕卻很有責任感並且為了愛情和生命的信念敢面對陳舊的封建禮教宣戰。愛的時候果斷,即使被拒絕也大度又慷慨。特別是他的善良讓人感動不已。即使在當今社會他也一樣充滿個性,是男生學習的楷模。他是一個能温暖心靈的人物,讓人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未來充滿嚮往,相信美好並不懼現在。

很欣賞侍萍,因為她的堅韌,獨立還有氣度。很難想像一個未婚女人在那麼森嚴的等級觀念和封建壓迫下與一個和自己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戀愛並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氣。她讓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團火焰為了愛情炙熱地燃燒,她對愛情的追求就彷彿飛蛾對火的執著,讓人敬佩和感歎。

繁漪是最無辜地被牽扯進來的女人——先是被扯進周樸園的婚姻,再是被扯進與周萍的亂 倫戀。一個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始終是在忍受……

四鳳自然有她吸引人的原因,開始有些不明白她為什麼會喜歡周萍,我以為周衝的性格更有吸引力。認真思索一下,周沖年輕又具有活力,可能和他在一起更像朋友或者只是弟弟的感覺。而三十歲的周萍,他雖然懦弱和疲乏,為生活和命運所困,有些頹廢和無助,卻又不乏男人的成熟,正是他這種憂鬱的氣質激起了四鳳的母性情懷,這種成熟的韻味讓四鳳更有安全感。四鳳的朝氣讓周萍找到生活的動力,彷彿回到年輕的歲月,有了前行的動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所以周萍會選擇獨立勇敢的四鳳,而不是依賴和同樣懦弱的繁漪,性格上會更互補一些!

我從書中跳出,終於擺脱了重重心理折磨。回到現代有如掙脱了大山的壓負。我十分慶幸我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可以經營我自己的生活;可以掌握自己航行的方向盤;我們可以談理想、談追求。我們是女性,但我們不是被壓迫者,不是服從者。我們擁有自己的明天。我們張揚着自己的個性,將我們女人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我們也不曾少奪過勝利的光環。生活在這裏比《雷雨》中的每個角色都幸福。我們即使命途坎坷、即使面對種種現實的不公,我們敢於反抗、敢於追求,我們仍然風雨無阻的拼搏自己的未來。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在《聖經新約》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耶穌乃是基督教解經法的創始人 。我們可以發現耶穌一方面按字面意義接納《舊約》,堅持《舊約》的恆常權威;另一方面又大膽地批評《舊約》,重新解釋它地含義。他反對教條式地遵守法律而不具善心,比如他詢問一個想承受永生的青年財主是否遵循了以下誡命,即“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那年輕人回答:“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但當耶穌對他説,要把財產分給窮人,捨棄身外之物跟從主,惟此才能得永生時,青年人就沮喪而憂愁的走了。由此可見,遵從法律只是強行移植的信仰,人要稱義,就必須發自內心地信奉上帝,模仿他地善德。當然,《新約》中詮釋《舊約》的例子還很多,在此不在舉證。一般而論,在,《新約》中《舊約》被當作一本希望之書;基督教徒們效法耶穌,以她為榜樣,逐漸揚棄了法律,根據實際情況和時代的需要,採取全新的態度對待律法。他們相信《舊約》是在上帝靈感的召喚下寫成的,必然有更深的意義。因此,在現在我們麼時刻記住對傳統文化要做到揚棄,不斷創新,剔除不符合時代要求的落後的文化。以此不斷促進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要從《聖經》中得到一些反思,吸取其中的一些教訓,讓其中有易於現代發展的東西為我們所用 ,而不是讓其中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行為被人所利用來危害社會。我相信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在每個人的努力下世界會更加的美好的。

還有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就是《聖經》文化意藴深奧,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聖經文化影響深遠。隨着人類發展的全球化,各種文化相互激盪、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而我們中華文化有着包容性和開放性,因此我們認識瞭解基督教文化,瞭解其獨特的文化體系,以更好的借鑑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文化!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這本書在日本的地位和評價極高,還被被翻拍成了電影作品,但觸摸着書本的感覺卻是另一種感動。讀村上春樹的書總讓人覺得實在解讀自己,傾聽自己心靈的回聲,這很容易就會讓我們產生共鳴。

成長是永遠咀嚼不盡的話題。這之中對戀愛中的喜悦、甜蜜、憂傷和迷亂,對一切裝模作樣的言行舉止的不滿和嘲笑,對難以和外面世界溝通而感到茫然無措。而這部小説圍繞的就是一種年輕時期的戀愛經歷,這種經歷寂寞孤獨的時候卻不乏一絲平緩舒雅的心有靈犀。主人公渡邊所經歷的與兩個女孩子的感情糾葛,在戀愛時期的男女心裏都會產生共鳴,而除去戀愛的苦惱與甜蜜,年輕的離經叛道、年輕的奇異哲理、甚至在成長過程中的反思與聯想,這些都是村上春樹通過男主人公向我訴説的。我甚至能看到渡邊面對直子時的迷惘與痛苦,和綠子在一起時難以抵制的她的直白和直率時的苦悶。

對於我而言,這不只是一部戀愛小説,它所向我表述的青春的一起一舉一動都是引導式的颶風。

除去書中的故事情節,它很多語句段落都讓我動容。《挪威的森林》中有很多對情調、韻味和氣氛的出神入化的描寫,例如“風並不大,卻在從我身旁吹過時留下了鮮明的不可思議的話軌跡。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夏夜已經有些深了。”只是寫風而已,卻把這一絲絲的夏風都寫得帶了軌跡,似乎我就站在渡邊君的身邊,同他一起感受漸深的夏夜裏螢火蟲御風飛舞過後的一點小氛圍,這種細膩的描寫就是這本書的大基調,到處都是對美感與對生活細節的享受。

書採用的是倒敍的敍事方式,當渡邊37歲坐在風機上聽到《挪威的森林》這首歌的時候,往事真的像潮水一樣湧回來,它把這個男人的心浸在苦澀的潮水裏,那些年輕時候被埋在心底的迷惘與刻意忘記都像宂雜卻易碎的泡沫一樣浮上水面,這就是成長和青春要付出的代價——哪怕過了再久再綿長的歲月,只要一幅畫、一棵樹、哪怕是一粒沙子都會掀起記憶的驚濤駭浪。

總想着,再過一段時間,等我再成長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這本書,總會有更多的收穫。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聖經》中人們的信奉這一方面講,我覺得聖經中人們對上帝耶和華的信奉和服從太過盲目了,從上面的幾個例子中可以表現出來。他們對耶和華是完全的服從,在他們的心中上帝是完美的,他們不會對上帝產生置疑,也不容許其他人批判上帝。如果有人違背上帝,他們會盡一切力量去排除或剷除,是決不會讓他阻礙主的命令的。其實這和我們中國的封建王朝一樣,上至官員下至普通百姓都是服從天子的命令,不能有所違抗。只是《聖經》對於這些主,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當然,不是説“主”的存在不好,而是有些人卻是假借主的名義,去散撥一些不實的言語,或者去達成自己的私慾,這樣反而使得紛爭越來越多。在聖經的故事中,有些鬥爭,完全就是本身的利益之爭,根本違背了原本的意思。

在《聖經舊約》的故事中,都是在講述着各種各樣的紛爭,卻沒有教人為善,只是告訴人們如果沒有照着耶和華的指示去做,就會有麻煩,等到耶穌的出現,才有提及以“愛”為出發點的去對待人 。大體説來,《舊約》中的耶和華是以色列人的民族神。他常被描繪成威嚴可怖、聖潔忌邪的軍事統帥,準確的説是以色列的軍事統帥,不時的大發烈怒,對以色列的子民以無情地懲罰。而耶穌的出現,從兩個重要方面根本改變了上帝的形象:第一,使其身份從一個民族神轉變成全人類的共同天父;第二,使其性情從令人敬畏變得仁慈可親。雖説,這樣可以讓人去了解到人的黑暗一面。西方幸好有耶穌的出現,鬥爭才開始有了轉變,要不現今的西方世界,應該更加的混亂吧!而耶穌在他那個時代,卻被認定為是邪教,所以耶穌才會被釘在十字架上。因為聖經長時間的傳播中,很多的觀念跟行為都已經有背離了它的原意。人們都會自己去解讀着主的意思,感覺上,自己本身就是主一般。所以很多的君主,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而去找藉口去謀害一個人, 他們把自己認定有主那樣的權力,可以殺害不服從的人。 所以有時信仰會影響到人們的判斷能力和觀點,更何況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之下,這樣的宗教信仰,會變成一種強烈的社會型態,讓人們在型態之下,失去了判斷或者不敢去反抗《聖經》。所以我們對於信仰宗教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觀點,一時的偏差可能會導致重大的錯誤,使自己終生悔恨。我們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抉擇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我認為《聖經》中最富智慧的人莫過於所羅門。他在向耶和華祈求的時候,就顯出智慧來;不求金銀、不求長壽、單求智慧。耶和華應允了他的祈求,賜給他無比的智慧,是超前絕後的智慧。以至他的聲名遠播。普天下的王都求見所羅門,要聽神賜給他的智慧話。示巴女王懷着仰慕和疑惑的心來到了耶路撒冷。見到所羅門,她用許多的難題試探所羅門,所羅門用他超絕的智慧給她一一解答。以至示巴女王詫異的神不守舍。對所羅門説:"以前聽到你的風聲,我還有懷疑,今日一見,才知所傳的還不及真實的一半。 " 列國向他臣服,給他獻上各種貢物。因此所羅門的國度富有,金銀堆積如山。所羅門的開銷也是驚人的:他一日的飲食,肥牛幾十只,羊一百隻,還有各樣的珍禽異獸。他所享受的,也是以色列國絕無僅有的。他以他的智慧,諦造了以色列國空前的輝煌,他在大衞的基礎上,建造了聖殿,奠定了以色列民敬拜的中心。他為自己建造了宏偉的王宮。他以他的智慧講論昆蟲走獸以及花草樹木,更以其智慧寫出了在聖經中赫赫有名的箴言、雅歌、傳道書。 一位超絕智慧的擁有者,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位聆聽神話語的人,一個神的代言人。 當我們看到雅歌書中那純美的愛情,看到箴言那充滿哲理的詞句和傳道書中那透徹人生的感悟。我們不得不佩服所羅門那超絕的智慧,對人生所作的剖析。即使是現在的人也很難輕易的對人生作出如此正確的判斷,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然而,就是這所羅門,在他功勛顯赫的時候、在他享盡一切的榮華富貴後,他墮落了,他從埃及買來馬匹,娶埃及的公主為皇后,從外邦人那裏選來妃嬪, 他擁有着“後宮佳麗三千”。哀哉!一代偉人竟如此的敗落。當我讀到這裏時,很迷惑不解,為什麼擁有如此智慧的所羅門,會做出與神相背的事來呢?他,擁有如此的智慧,卻行出如此的愚昧來呢?其實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的政府官員或是公司的高層人員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受賄貪污等。是知之易而行之難乎?我們應該都知到愚昧出於無知,竟不知也可出於智慧。如果説愚昧人如果説愚昧人的悲哀在於無知而信,那麼聰明人的悲哀在於知而不信。如果一個人對神只有理性的認識,而沒有向真理降服、意志上的降服、那麼可能你的信仰和生活互相分離,從而走向虛偽。因為主宰一個人的,不僅僅是他裏面的理性知識,更重要的是意志。一個人不單要在理性層面追求神,更要在道德層面活出神的形象來。一個人的智慧高,在認識神的方面,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智慧越高,所存的懷疑也越多。所羅門,這位一代哲人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

就所羅門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從社會屬性而言,上帝是公正嚴明的審判者,絕不會偏心,絕不遺忘,絕不勢利,決不受賄,即使掃羅、大衞、所羅門那樣優秀的君王,只要辦了錯事,也會遭到嚴厲的處罰。上帝耶和華創造了人類的道德法則、倫理規範 和社會秩序。這些法則、規範和秩序的核心是公平和正義;它們不僅適用於以色列人,也適用於萬國萬族。在以色列人心中,上帝是神聖、純全、完美的主。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做了好事上帝會獎勵於你。可是,你要是做了壞事,上帝會降罪於你的。中國有句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謂善惡到頭中有報,在現在文明的時代,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從點的小事中規範自己,不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大學聯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這一切,才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裏一個自殺而不是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自殺;為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自殺;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自殺。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自殺。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為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或許,是十年_,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他都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會看到勝利降臨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着,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衝散到天涯。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為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悽苦,他為什麼要活着?人生黯淡,為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為什麼還要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着我,無解。苦根死後,他,沒有隨着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嚮往着以後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位伴侶,在他心裏,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塗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_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這一切。活着,真好。

做智慧父親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前些天我讀完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本書。

從中我讀到了機智勇敢的哥利納帆,沉着冷靜的麥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的地理學家巴加內爾,和航海經驗十分豐富的門格爾船長。他們駕駛着鄧肯號去救援格蘭特船長和其他兩名水手。     

他們一行人先來到了智利,但非常不幸的遇到了兇猛的草原紅狼,幸虧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爾靈機一動,騎着一匹快馬,引開了草原紅狼。第二天早晨,小羅伯爾終於和哥利納帆一行人會合了。接着,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坦狄爾山。坦狄爾山海拔三百多米,是一條古老的山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南部。在北部山巒的腳下,沙巴雷夫河的支流旁,有一座城堡-----獨立堡。離開獨立堡後,哥利納帆一行人又來到了一所廢棄的房子,因為沒有別的住所,他們也只好歇在這裏。幾天後,他們終於來到了南太平洋,告別了忠實的嚮導塔卡夫。   

哥利納帆一行人帶領着鄧肯號來到了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羣島。這個羣島是一五零六年葡萄牙人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發現的,然而發現後一直無人問津,人們都認為這裏是風暴的巢穴。直到一七八二年,英國人蘭勃和兩個同伴來到這裏,着手開墾荒島。後來好望角的總督聽説他們發達了,建議給他們保護,他們便同意了,於是這裏的草棚便插上了英國國旗。

哥利納帆帶領着他的同伴們來到了阿姆斯特丹島,一八二七年,英國船隻巴米拉號從島前經過,遠遠望見有一股濃煙直衝雲霄,船長知道這是遇難者的救援信號,於是就派出了救生的小艇,果然,不一會兒,小艇就接過來兩個青年人。

最終,鄧肯號在達抱島上找到了失蹤兩年的格蘭特船長。

讀完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靜,只有依靠機智和勇敢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