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通用20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08K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題記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通用20篇)

一直以來,我對文學作品不太感興趣,可能是因為不會欣賞,可能是因為不會品味,但更多的時候是沒有去閲讀他們的興趣。

那天放學,我正寫作業,媽媽推門進來一本正經的對我説:“孩子,我覺得我有必要跟你講一講知識積累的重要性了。”起初我不耐煩,在學校老師嘮叨完了回家爸媽還要嘮叨,我耐着性子聽她説完,然後笑着説:“媽,我記着了,有時間一定去看,你就放心忙去吧。”可能看我態度良好,她也笑了笑,轉身出了房間。

放假了,我打開電腦盲目的搜索者,偶然間想起媽媽對我説的話,於是找到了《荷塘月色》準備“隨便”看一看。其實對於《荷塘月色》我早有聽聞,但朱自清老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筆下的《荷塘月色》竟是如此的美妙,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查閲了一些關於朱自清老師的資料,原來,朱自清老師是我國近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我想,是不是江浙的秀美塑造了朱先生細膩的文風呢?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九二七年在北京清華園寫的。

我想象着他在一個美妙的夏夜,伴着皎潔的月光,嗅着淡淡的荷花清香,那是多麼的曼妙啊!

夏夜的荷塘,真是美極了!荷花有裊娜的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美麗的荷花舞姿優美,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了大家!給美麗的夏夜增添了秀色!

讀到這裏,我彷彿覺得自己也是一朵美麗,羞澀的小荷花,正伴着微風翩翩起舞呢!小金魚游過來,告訴我昨天他換了一身美麗,漂亮的小裙子,小青蛙跳到我的荷葉上,碰了碰我的小花瓣,可愛地對我説:“哇!荷花姐姐你的裙子真漂亮啊!”頓時,望着眼前的美景,我覺得自己真幸福。

突然,“快來吃飯了!”媽媽的叫聲把我從美夢中驚醒了,我戀戀不捨的合上書,起身向餐廳走去。

讀完朱自清老師的《荷塘月色》我久久不能自拔,那悠閒而又恬淡的晚間美景深深地將我吸引,如痴如醉。彷彿自己也置身於一片荷塘之中,真讓我有一種説不出的愜意啊!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2

午後閒暇時光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對裏面他描述的場景直接就有了代入感,明明是大白天,卻感覺自己像是身臨其境一樣,也散步在了美妙的有着荷塘的月色中,感受夜晚的安靜和美好。這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在裏面只有自己。

看着這篇文章,也從側面反映了那時他對現狀的無奈和不滿,對現實黑暗的憤恨和厭惡,還有生活的迷茫惶恐以及矛盾的心情,始終無法平靜下來。文章中寫的這樣一個風景正是他所渴望的,自由,超脱出現實,只剩下那美好的風景。

作者一個人從家中散步出來,對着荷塘裏的事物產生了自己的思想,在這方天地裏只餘留下靜謐的月色灑落在荷塘裏,照着所有夜晚活動的動物世界,給了自己難得的安靜。在微風中,靜靜感受荷塘的美,泄露出對荷塘的喜愛。文中有描寫荷花的一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靜立着的荷花,在夜晚展示它的風姿,只為給人帶來它的美麗,它一塵不染的立在水中,在月色的照耀下,更加存託荷花本身的品質。

一個人的世界,沒有嘈雜,沒有各種對現實的抱怨,只留下真摯的情感,是自己短暫的享受,不去想外界是如何的波瀾和動盪。荷塘裏的世界就是本人最希望看到的世界。

作者前期看着美景進入到自己的世界,後面又以蛙聲和蟬鳴聲打破平靜回到現實,心境又是一個轉變。對於本身自己而言,作者又是能夠極快的轉變過來,着實難得。

看完後的感覺,除了文中描寫的風景讓我格外的喜歡,還有就是他的情感,豐富細膩,很能夠讓人感受到。感謝他的荷塘月色,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讓我不自禁的就進入裏面去了,在午後的時光裏格外美好。整篇文章藉着荷塘美的風景抒發自己的情感,在那樣一個時代裏短暫的陷入美好。這讓我倍珍惜現在的生活,原來我們的時代是這麼無憂又無慮的。荷塘是一個美好的寄託,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月色灑下的光,是對黑暗世界的救贖,願未來的世界永遠都保持光明。我們的世界這麼美好,對於荷塘月色就是純粹的額欣賞了,是美好的。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3

夜已深時,深更露重,唯有荷花立在心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一方荷塘,就在小巷盡頭。

暖暖的月光如舞台的燈光,打在演員紅撲撲的臉頰,美麗動人,使路過者蠢蠢欲動,忍不住去摘上一朵,別在心間。

一篇《荷塘月色》,一番動人的美景!字字句句映在心頭。

文字也如荷花的美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靜靜的荷塘上,荷花無比美麗。高高在上的碧綠的荷葉,轉一個圈,就如女孩子們一直夢寐以求的“蓬蓬裙”。但月光“奏響”,恐怕這條裙子要變成黃綠相間的顏色了!真美麗!零星點綴着的白色花朵,正是這方荷塘的“點睛之筆”。淡淡的刻在心間的粉色,純潔的美麗無瑕的白色,如翡翠般暗而魅力無比的墨綠色,微微的暖人心間的黃色。他們彼此屬於荷花、荷葉、月光。如此這般良辰美景怎能不令人心動呢?

想想夜晚,或許有一兩滴晶瑩的露水悄然無息的落在荷花或荷葉上,稍許微風,他們就會有一絲的顫動,自然,露珠就會滾來滾去,像一個孩子般活潑,如在草地上歡快的滾動着。但最後,可愛的小露珠還是會隨之滾落而去啊。

奶奶的村子上也有一方荷塘,但他是荷葉多,荷花少。炎炎夏日裏,仔細的尋找,才能發現藏在一片片荷葉下的一朵朵小荷花,有的還是可愛的小花骨朵。小花骨朵的花瓣上方,好像唯一一點淡淡的紅色都聚集到這兒來了。

雨天的早上,薄薄的青霧浮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都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蓮子可真多!但採蓮人卻見不着。有可能是家務繁多,沒有時間來吧。這時,我忽然想起了《西洲曲》裏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但可惜的是,“蓮花並不過人頭”。若過些年再來看看,恐怕剛好如這首詩所提了。

回到朱自清的世界裏的荷花,彷彿比這荷花更加那人尋味了啊……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4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是位詩人,也是一個散文家,又是一名學述界的學者。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於寫出了景緻。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讀到此處,我的腦際中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一條小路,曲曲折折。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這一句話看似矛盾,並非矛盾,朱自清先生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的,使人耐人尋味。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直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用的極好,如果換成我們的話,可以用個散落就已經不錯了。它值得我們去學習。

“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此段運用了對比手法。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夜空中懸掛的月亮的月光使黑影也變得斑駁起來。

《荷塘月色》中有許多地方還運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甚至梁元帝的《採蓮賦》也被朱自清運用到恰到好處,結尾還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荷塘月色》寫的好。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寫得很好,他雖然只活了50歲,但是散文領域留下的遺產,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5

提到《荷塘月色》,每個80後應該都不會陌生,因為這是我們高中重點學習的一篇語文課文。不過那時為學習而閲讀,關注點基本都在分段解析上,內心並無什麼觸動。

上個月去高老師那裏借了幾本散文集,忙於工作,偶爾才翻一翻,無意間又讀到了朱自清先生的這篇《荷塘月色》。

這篇散文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後,又想到了寫荷詩。“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朱自清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描寫了一個寧靜,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白裏透紅的荷花上閃着亮光,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

安安靜靜讀下來,只覺得那麼愛不釋手,彷彿手裏捧着金子似的。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卻抱怨連連,真是不應該。自己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和工作,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6

朱自清 ——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7

似曾在夢中見過那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那在皎潔月光下凌波搖曳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現了我的夢境,令人心醉。

荷的特色是潔,月的特色是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古往今來,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獨步人間,以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節操“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古今中外,人們對月光的淨潔、祥和更是永歎不已。那麼荷與月交織在一起時,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境界呢?在《荷塘月色》中,雖然淡淡的喜悦中滲透着淡淡的憂愁,但無論是荷的清香、清雅,還是月光清靜、清幽,月下荷塘所藴涵的那種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的境界讓人為之陶然而動容。

在這瀰漫着竟爭硝煙的時代裏,如荷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在學校裏,一切從考試出發,學子們明爭暗鬥和對手竟爭時,難免不“遍體鱗傷”。在社會上人們往往為金錢而鬥得“血肉模糊”,為名利而拼得“你死我亡”,還有為私仇而打得“體無完膚”。這些傷口就是用“黑玉斷續膏”、“九花玉露丸”、“天山雪蓮”也治癒不好。現實生活是如此的渾濁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特徵,但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與竟爭沒有必然的矛盾關係,人的精神境界的清和濁關鍵還在於人的情操和修為,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苟延殘喘,也可以撥開濃霧,擁抱藍天。

願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藴蓄淡淡的幽香,像月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着一份清雅情愫,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曠達!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8

寒假中,我讀了一篇名叫《荷塘月色》的散文 。從《荷塘月色》 這篇散文中,我感受許多。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 中心: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他想借遊 玩 荷塘 來暫時 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朱自清 先生 在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 截然不同 的 仙 境——荷塘月色, 你想想,荷的特色是潔,月的特色是淨。古往今來,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獨步人間,以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引君子仰慕。古今中外,人們對月光的潔淨祥和更是詠歎不已,“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麼,荷花與月光交織在一起,會是怎樣一副境界呢?荷的清香,清雅;月的清淨,清幽。這樣便 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情。他為 排斥 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煤路 ” 讀到此處,我的腦際中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一條小路,曲曲折折。 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 柔柔 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樹,樹間透着 淡淡的 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 叫得熱火朝天 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 漸漸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 助和無奈 ,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 感觸很深 ,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 仙境般的 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 憂慮 ,可見 , 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 嚮往 。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 現代 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

我們現在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中,和作者相比,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9

這篇散文,聽着悠揚的純音樂讀是再好不過的了。

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這篇文章只粗略看一遍就能感受到的美感。寫月的,寫路的,寫荷塘的穿插在各個段落中,加上獨特的意境,是想象不到的畫面。

第一段開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完整的展現了作者心中的煩躁與焦慮,對比後面的景色更襯托出荷塘恬靜的感覺。“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讓讀者在短短一句話中,帶着期待來閲讀作者第一次在夜裏看的荷塘,新鮮的視角也讓讀者倍感期待。

在接下來的三四段,作者運用大量排比和比喻句,將夜中荷塘獨特的景緻飽滿的展現出來,相較之下,後面對於樹“乍看像一團煙霧”一類的描寫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在樹與荷的影中,讀者情不自禁的聯想起那美麗的場景,那月下孤寂而清冷的荷塘,同樣孤寂的作者,讓人不論何時讀這一段,都能立刻看到這月夜下的荷塘。

最後點了採蓮一題,兩首詩詞引用在文中恰到好處。如果聽着音樂,那麼在音樂結束之際,文章應該也品味結束了。作者心中念着荷塘和蓮花,不知不覺也到了家門前,一個美好的結尾,也讓讀者有美好的回味。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0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讀着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彷彿自己也置身於一片荷塘之中,真讓我有一種説不出的愜意啊!

朱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筆下的《荷塘月色》竟是如此的美妙,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查閲了一些關於朱先生的資料,原來,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近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我想,是不是江浙的秀美塑造了朱先生細膩的文風呢?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九二七年在北京清華園寫的。我想象着在一個美妙的夏夜,伴着皎潔的月光,嗅着淡淡的荷花清香,那是多麼曼妙!

夏夜的荷塘,真是美極了!!荷花有裊娜的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美麗的荷花舞姿優美,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了大家!!給美麗的夏夜增添了秀色!

讀到這裏,我彷彿覺得自己也是一朵美麗,羞澀的小荷花,正伴着微風翩翩起舞呢!小金魚游過來,告訴我昨天他換了一身美麗,漂亮的小裙子,小青蛙跳到我的荷葉上,碰了碰我的小花瓣,可愛地對我説:“哇!荷花姐姐你長得好漂亮啊!”頓時,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真是太爽了!

突然。“吃飯了!”媽媽的叫聲把我從美夢中驚醒!

回味這一切,真是太令人陶醉了,真是太美了!!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1

深夜了,一壺清茶一本好書,反思自己沉浸心靈。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 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 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 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 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 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 不寧靜……

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 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 “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2

朱自清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美麗、寧靜、自由的感覺,他筆下的月色謐靜、皎潔,他筆下的荷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是怎樣一種美麗啊,細緻到彷彿微隙空氣裏的灰塵粒子都寫得一清二楚——似曾在夢中遇見,微風蕭瑟,品一番月夜荷花。

生活,還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圓之夜裏,作者獨自漫步在清華園,所見的景色,都是那麼清雅別緻:“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傾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恬靜的語言如夢如幻,一動一靜,隱含着一種清麗的文學之美。難怪作者傾心於此,就是因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這樣安靜的夏夜裏,聽着蛙聲蟬鳴此起彼伏,靜賞一番荷花——該是多麼愜意的事!清華大學的僻靜角落,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襯托,應情應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使人忘記憂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戰爭、硝煙、人民沒有自由。在這樣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發自己對舊社會的反對和不滿,卻又在荷塘的美麗裏忘記憂愁的心事,環境,真的可以靜心呢。

與作者一起賞花觀月之時,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書,此時此刻,對身邊瑣事的困窘、尷尬和懵懂全然消失,只有幾近享受的感覺遊離在心。彷彿繁華落敗,觀賞者卻意猶未盡。

睡了,卻正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3

你們知道動物小説大王是誰嗎?當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讀到了他的一本書《最後一頭戰象》,並寫了一篇讀後感。

主要內容:解放前的西雙版納,傣族的最高領主叫召片領,他曾經有一隻威風凜凜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時,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戰鬥結束後,召片領讓大家在洛江邊挖一個巨坑,把陣亡的戰象埋葬了,還立了一個碑:百象冢。在曼廣的民兵搬屍體時,發現還有一頭像還活着,叫嗄羧,由村裏一個叫波農丁的人養着,這象已經五十歲,象在死之前會有預知,到它們家族的象冢去,於是作者和波農丁跟着嗄羧,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它並沒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戰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部分是,嗄羧來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選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對象牙就像兩隻鐵鍬,在地上挖起來,土地翻鬆後,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來,繼續挖。他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由於體力不支,挖一會就要歇一會,太陽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堅持不懈讓我難忘。

感想:據科學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亞洲象只剩四十萬頭,因為每年都加共約六十萬噸象牙,這等於要捕殺四萬五千頭大象,不少人還喜歡用象牙飾品,我國已將亞洲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你拒絕象牙飾品,就是拯救了聰明可愛的大象。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4

本書有三個故事,這是一本特別好的動物小説,材料的選材也很“新”,選擇了白天鵝,沈石溪的有關天鵝的動物小説,只有幾篇。故事充滿了悲傷,但卻讓人終身難忘。

第一個故事就是“白天鵝紅珊瑚”,紅珊瑚是一隻愛美的鳥,他自己不去孵蛋,她的丈夫灰肩雄只好自己孵蛋,小鵝算是孵出來了,但灰肩雄勞累過度,在湖中睡着了,被毒蛇咬死。他只好暫時放棄打扮,去照顧小鵝,小鵝很快就被猛禽抓走、在大嘴烏鴉口下,紅珊瑚救出了青寶和豆蔻的兩隻天鵝蛋,從此痛改前非,盡心盡力撫養青青和豆豆,在兩隻小天鵝就要被水獺吃掉的危機關頭,紅珊瑚前去救援,受了傷,不能南遷,用自己的魅力誘惑烏尾雄,讓他帶領兩隻小天鵝南遷……

《四隻哨兵天鵝的生命檔案》記錄了五隻哨兵天鵝的哨兵經歷,充分寫出了什麼時候上任,哨兵經歷最值得紀念的事和殉職過程,五隻天鵝無一死得壯烈,令人淚如雨下。哨兵天鵝竟然克服了自己軟弱的天性,為了保護別人被殺死。

《紅弟一生的七次冒險》説了白天鵝紅弟一生七次冒險,轟轟烈烈地幹出了一番事業。冒險使他脱離生命危險,贏得美人歸,還成為了鵝羣的首領,最後一次冒險使他受萬鵝敬仰的死在了鵝王的王位上。

白珊瑚都能改變根深蒂固的壞習慣,為什麼你就不行了改掉你的壞習慣,其實什麼事都有可能。殉職的哨兵天鵝:半點紅,有自己的生命殺死了威脅鵝羣的鷹的雛鳥。他在兩隻鷹的猛烈攻擊下,忍着痛苦,終於將鷹巢推下樹,砸死雛鷹,半點紅都能幹出不可思議的是,你為什麼不可以?紅弟能有這麼好的生活,就是因為他的七次冒險,萬一他還在蛋裏不去掙扎着出殼,他就會被大嘴烏鴉肢解了。只要你有勇氣,什麼是不能成功?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5

人類的母愛、父愛十分偉大,沈石溪的著名中篇動物小説《再被狐狸騙一次》當中,證實了動物之間的母愛、父愛也很偉大。

《再被狐狸騙一次》描寫的是知識文化青年沈石溪,初到西雙版納時,曾遇到一隻狐狸。那天黃昏,他買了一隻雞,準備回家燉湯喝。這時,一隻皮毛華麗的狐狸趴在在石板上,看起來奄奄一息。沈石溪動了心,這張狐皮肯定可以買很多錢,他就把捆着的雞放到了樹下,轉身去抓那隻狐狸。沒想到那隻狐狸忽然“活”了過來,朝他狡猾的一笑,消失在了石板路的盡頭。忽然他聽到了唧唧的聲音,扭頭一看,一隻黑狐狸正輕輕鬆鬆的叼着被繩子捆住的雞跑向茫茫的樹林裏。可惡,這對狐狸用了“調虎離山”計!哎,沈石溪真是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啊!

過了幾天,沈石溪來到樹林裏砍柴,來到一棵松樹邊。忽然,那隻裝死的狐狸又出現了。它故伎重演,不過這次的目的是為了引開沈石溪,因為它的孩子就在松樹洞裏,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它將腿都咬斷了。沈石溪感動的甘願受騙,甚至還希望狐狸能像原來一樣,狡猾的看他一眼,然後逃走。可是,狐狸只是狡猾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噴出一口血,轟然倒地。它流血太多了,它死了。

狐狸這種狡猾而有靈性的動物,騙了沈石溪兩次。第二次的本質上是沈石溪受騙,可是沈石溪是“一廂情願”的被騙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動物的母愛、父愛尚且如此,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愛會更大、更深、更遠!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6

在金鎖記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一個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兒長安。對於七巧我開始只覺得的她可恨可歎但看到最後也覺得她可悲起來。對於她的遭遇也會產生同情。故事的結尾寫到七巧心想她當時如果嫁給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或是沈裁縫是否他們會給她一點真心,眼睛落下了淚水。但七巧內心的扭曲與自私劈殺了幾個人,七巧的精神枷鎖使長白的妻子絹姑娘和芝壽先後死去,並且都死的悲慘。讓自己的女兒失去幸福,最終走向墮落。七巧為了讓長安婚事流產。對童世舫的神經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最終讓他放棄了婚事。很想不通七巧自己已經遭到了封建枷鎖的毒害失去了婚姻的幸福,丈夫對她冷漠沒有一點關愛,家中人都低看她瞧不起她,她不僅沒有對自己的孩子更加關愛,反而是一種報復。只因為自己的孩子姓姜。

我覺得七巧實在是太可悲。書中我最喜歡的女子是長安,長安是個善良温柔的傳統中國女子,雖然她抽鴉片,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為她身處封建家庭所以導致了她接連的悲劇。從中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善良當七巧對她一次一次威脅,她都沒有退縮這個婚事,當她的母親以童世舫威脅她時,她退縮了。她知道她的母親不僅會告訴他抽鴉片的事,還會想辦法對付他。但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們兩個解除了婚姻後兩人依然交往,只是從以前的地上轉入了地下,這時童世舫對長安的感覺產生了變化開始對長安喜愛,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長安結婚只是因為她是個傳統女子有安全感,因為他曾經被新派女子拋棄。深受打擊而已。因此想找個傳統女子。對於童世舫的愛情,張愛玲可能覺得男人的愛都是有附加條件的,完美的愛是不存在的。當她聽到長安抽鴉片後,便對長安再也沒什麼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當他面對長安時不去問長安為何抽鴉片?只用無聲來凝望他。童世舫對長安的愛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數人的婚姻價值觀而已。長安要得到真正的愛又談何容易。當七巧死後。她的孩子長安和長白也只能悲劇收場。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7

第一次知道《山海經》這本書是在那年熱播的《軒轅劍》裏,裏面的角色“書香”是“書妖”原型就是《山海經》這本古籍,當時看到就覺得很驚奇,書香什麼都知道,後來上網查了《山海經》才知道這是一本這樣神奇的書,後來,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沒機會。又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這本書。

全書共分有四個部分,依次是《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藏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佈情況;《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文字晦澀難懂,記錄一個事物往往只用兩行字,卻要你用很久的時間思考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的時候甚至五個字中三個都不認識。不過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明白了,《山海經》也就只是《山海經》,沒有人可以證實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謬的,這種神物本不應該存於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來歷,少有人去深究,卻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證實其存在的真實性。不過即使驗證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經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顯的誇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們只能從這些文字、圖畫中去嘗試窺視古人生活的情景,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科學……

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獲得新的知識。即使是這樣,有些人的生平卻會被我弄的一團糟,會不停質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過質疑歸質疑,我自己無法解釋。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間中,去用心來看他們用心書寫的圖畫,那種欽佩感會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種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是讓我感到吃驚,這大概就是我們心心念念尋找的所謂的創新吧!可是時間確實改變了一切,我們那些美好的東西卻被遺失在了那裏。

《山海經》是古人智慧的凝結,這本看似平凡的書卻一點也不平凡,它是中國特有的,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傳承。它怪,它奇,它內容天馬行空。但又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它似乎被我們遺棄了,中國的古老文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山海經》這本經典怎麼能消失呢》我們或許可以靜下心來去讀一讀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們終身受益的。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8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有一隻會笑的貓,名字就叫笑貓。它是杜真子的寵物。一天,笑貓被杜真子的媽媽趕出了家,在外面結識了老老鼠和馬小跳,後來才知道馬小跳是杜真子的表哥。有一次,他們看到了一個耍猴的,一看那個人就不是個好人。他一手牽猴,一手拿皮鞭,果然,當猴子發呆時,皮鞭就會抽到猴子身上。幾天後,馬小跳急了,趁那個人不注意時,把猴子給搶走了。笑貓問這隻猴子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猴子説:“我要變成人,和人一樣走路、説話,這樣就不會捱打了!”最後,馬小跳還是把它放回了大山。

讀了這篇文章,我被馬小跳純真的心、愛護小動物的心感動了。我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小男孩用碎玉米粒來誘捕喜鵲,喜鵲上當了。小男孩一下子抓住了喜鵲,並給它腿上綁上了紅線,牽着它跑着玩。幾天後,喜鵲被折磨死了,男孩把它燒了。後來,小男孩又掏鳥窩,掏出了兩枚鳥蛋。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喝一聲:“住手!”男孩不僅沒有聽我的,反而笑呵呵地把鳥蛋往地上一摔説:“我就摔,你管得着嗎!”然後一溜煙躥了。我非常氣憤,是小鳥給人們帶來了歡笑,是小鳥給大地帶來了一片生機,鳥兒也有生命,是我們大家的朋友,怎能傷害它那弱小的生命呢?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要傷害它們。當你在抓小動物的時候,請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被抓住了,你會怎麼樣想,還有自由嗎?還會高興嗎?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有父母的,它們不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你願意拆散一對對親人嗎?請大家記住,當我們吃那些被保護的動物的時候,我們吃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我們要保護動物,更要熱愛動物,它是我們的朋友、夥伴,是自然界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小動物,地球會怎麼樣呢?誰也不敢想象。

為了防止那一天的到來,夥伴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一起加入保護動物的行列中吧!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19

魯迅筆下的阿Q,是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靠給別人打工來維持生活的人,他身上最大的優點就是“精神勝利法”,他善於自嘲,精神是他最大的財富。

小説中,阿Q沒錢沒地位,被趙太爺欺負,被他們剝奪了自己的自由權,稱阿Q為“老Q”他是一個很可憐的人,連説話都要時刻小心,因為,趙太爺就想找他麻煩,使阿Q經常捱揍。有一次,阿Q被別人打了,但是他並不難過,自慰説這是“兒子打老子”,很有勝利感。

小説到了後來,阿Q進了城,還憑自己賺了錢,別人對他也是恭恭敬敬的,連趙太爺對他的態度也有所改變。窮人永遠受別人欺負,富人永遠受人尊重,在阿Q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的一種觀念,阿Q是可悲的,他生活在那樣的舊社會裏,受盡了屈辱,但是,他會自慰,他懂得如果自己不這樣想,會被他們折磨死的。

我們也要學習阿Q那種精神,當別人欺負自己時,不要生氣,要往好的地方想。不然,你再怎麼生氣,別人也不知道,他們不能替你承受,要學會自慰,學會安慰自己,讓自己變得樂觀,收穫精神財富。

荷塘月色600字讀後感 篇20

有一種力量,叫做愛。愛能融化冰雪,愛能打開心扉;愛能讓自卑與孤獨消失得無影無蹤;愛還能讓一位老流浪漢為素不相識的一家人支撐起一個温暖的家。

故事發生在法國的巴黎。老流浪漢阿曼德返回他大橋底下的住所時發現他的住處早已被三個陌生的小孩給佔領了。他既驚訝又生氣,想把孩子們趕走。可漸漸地,他竟被這三個孩子的真誠打動了,他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與孩子們的媽媽共同支撐起一個充滿愛的家。

是啊!是愛,讓阿曼德從一位惹人厭的乞丐變成了一位和藹的老爺爺;是愛,使阿曼德對孩子們的厭惡轉換成無限的喜愛;是愛,讓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恢復往日的温馨……

每個人的心,都可以成為一台愛的播種機,你播撒愛的種子,便會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愛;你用心耕耘愛的沃土,碩果累累的秋天變回熱情地向你招手。書中的孩子們天真熱情,他們樸素的愛與真情給了阿曼德重新振作的動力。面對橋下的僵局,他們友善地給阿曼德騰出位子,並親切地稱呼他“爺爺”。他們的舉動把阿曼德深深地打動了。他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家裏,為這個家無私地奉獻出一切。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一個辛酸而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愛與温暖在字裏行間自然地流露。掩卷沉思,一幕幕往事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突然發現,生活中“愛”無時無刻不在給予我温暖與力量:考試時,我的筆沒水了,同桌默默遞上她的水筆;作業做累了,媽媽悄悄地端上我最愛的水果;打籃球摔倒了,同學們爭相圍上來關切地問我有沒有受傷……

“橋下寒冷的風,吹不散一家人温暖的愛。”這句話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無論多麼貧窮,無論多麼無助,都能幸福起來,這難道不是愛的力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