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生讀詩經心得(精選3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國中生讀詩經心得 篇1

與時下的國學熱無關,我小時侯是最頭疼上古文課的。

國中生讀詩經心得(精選3篇)

我討厭老師枯燥的,討厭那些聽不懂的文言文,討厭岳陽樓記,心理很強,老師越是我我就乾脆不背,讓老師轟出教室。

我喜歡詩,但是我不喜歡的是。

人到中年,反倒開始閲讀自己從前很厭煩甚至的作品了,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年是怎樣的因為厭煩而學習這些古典作品。

我是怎樣喜歡詩經的呢?

原因很古怪,不是因為百家講壇,也不是跟風,更不是象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是在我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後,自己有幸來到了詩經中那些作品產生的地方,真正的在那裏住了一些時日,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古典作品的可愛。

中原,我的故鄉。

在所有自己閲讀過的古典作品中,我最愛的是這一部。

原因是這本書裏有後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失去的淳樸與自然,與鄉土和的聯繫,也象很多年輕讀者喜歡的那樣,裏面有愛情的美妙詩篇,這些風裏的詩歌,比雅與頌更多的具有人性的美與真,詩經與離騷的區別就是與士大夫階層的區別。

詩經裏也有對現實的不滿與揭露,但那是淳樸的,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悲傷,而不是離騷中高高在上的哀民生。

國中生讀詩經心得 篇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閲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衞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衞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説。”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閲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雲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裏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麼。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國中生讀詩經心得 篇3

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與酸楚一讀《周南.卷耳》

這是一首結構很特別的歌。

第一部分只有一小節,用第一人稱,唱出家中妻子的無比思念: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妻子挎着淺淺的筐子採野菜,採了許久都不滿筐。為何會這樣?因為她的心思並不專注在採野菜,而是在思念奔波在外長久未歸的丈夫,竟不由自主地走到大路邊上,放下淺筐,呆呆地望向路的盡頭,希望能看見丈夫的歸來。

第二部分卻有三小節,也用第一人稱,唱出奔波在外的丈夫的艱辛和無奈:

“陟彼崔嵬”、“陟彼高岡”、“陟彼砠矣”,突現出遙遠的歸途山高路險、阻隔重重。

“我馬虺頹”、“我馬玄黃”,強調馬已跛足並已呈現病態,只能掙扎而行,這是無休無止、強行趕路的必然結果。

“我馬瘏矣”、“我僕痡矣”,終於,病馬躺在路旁,勞累過度的僕人也無法邁步(這時的主人,又能好到哪裏?)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同樣疲憊不堪的主人只得借酒澆愁,反而激起更強的思念和更濃的悲傷。這裏不同於四字的基本句型,出現了六字、五字的句型,為的是強調那種無力後的無奈,那種無助中的辛酸。

特別的結構分出兩個彼此獨立的聲部:

夕陽西下的土路,一個失望的女聲滑落在草叢深處。

暮色漸濃的山道,一個無奈的男聲迴盪在陡峭深谷。

期待安居,卻常常奔波在路上;渴盼相聚,卻常常天涯各一方。

兩個聲音遙相唱和,傾吐生命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和辛酸,三千年後,又雙雙穿越歲月的塵埃,在我們心中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