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實習 > 實習總結

電視台實習生工作總結(精選3篇)

欄目: 實習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29W

電視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1

新聞學是一門手動和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經過大學三年多的專業理論學習,在大學的第四年,當其他本科專業的學生都還坐在教室裏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們已經懷揣夢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實習崗位了。

電視台實習生工作總結(精選3篇)

XX年11月,我走進了貴州電視台的《百姓看法》欄目,開始了自己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走進貴州電視台的那一刻,感到的是莊嚴和神聖,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自己手中的筆,可以代表正義,減少弱勢羣體的無奈和悲傷,而不再僅僅只是發泄自己所謂的快樂喜悦或者惆悵憂傷。

《百姓看法》欄目分為新聞部和專題部兩個部分。其中新聞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類新聞,比如消費者權益之類,要求的字數在500字以內,要求以最簡短的語言把事情描述清楚,無須懸念。而專題部做的專題通常則是全省各地已經破獲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數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況而定,不僅要求記者趕赴現場瞭解案件的來龍去脈,公安機關審查案件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到怎麼樣排除困難最終將罪犯捉拿歸案,還要求記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這就對記者的視覺感官和畫面組合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經過兩天的觀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愛好以及特長,考慮再三,我最終決定跟着專題組的老師跑專題。我想,這樣不僅更能夠挑戰自己,而且更能夠發揮和挖掘自己的寫作特長,學到更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於是來到電視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欄目製片説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欄目製片把我分給了專題部的一個記者,我叫他吳老師。

因為上一期的專題節目剛做好交上去,當天暫時是沒有采訪也沒有新聞製作等事情可做的,帶我的記者吳老師和我聊了一會兒,他問為什麼選擇做專題。我説我喜歡寫,特別是這樣的長篇報道,更是個練筆的好機會。他笑説做專題是得經常下鄉的而且常常一下鄉就是好幾天。我説沒關係,我有這個心理準備的。接着他問能坐車嗎,會不會暈車,因為如果下鄉的話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車在路途上顛簸。我笑,説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暈過車呢,就喜歡坐車了。最後吳老師終於笑了,像鬆了一口氣。我想,也許在最初的開始,他是很擔心我是一個在家嬌生慣養吃不了苦的丫頭吧,擔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給他找麻煩的。在這之前就曾聽過男生個女生,電視台的老師更願意帶男生,因為男生能扛攝象機三腳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説有性別歧視之説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攝象機三腳架的女生。

當天下班之前吳老師找了一些他以前做過的專題給我看,讓我注意觀察畫面的顏色變化和遠景中景近景的變化,以及每個畫面的時間長度。他説遠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樣會出現跳楨,還有一個畫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後又打印了一些專題文章讓我回學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欄目專題的寫作格式和風格,為第二天的下鄉做一個準備。我清楚要寫這樣一篇專題稿子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當時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實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個讓自己寫這樣一篇專題稿子的機會。而這

個即將到來的機會讓我激動不已。

因為欄目裏的實習生較多,而班上的另一個女同學z也比較想做專題,於是欄目製片把我們兩個人一起分給了吳老師。第二天早上8點我和z就趕到了電視台,和匆匆趕來的吳老師從台裏借出攝象機三腳架話筒和錄象帶之類的大包設備上車直奔目的地--黔東南州施秉縣。車上,吳老師只是給我們大概説了一下我們要採訪的是一個雙屍案。

當天下午到達施秉縣公安局,當下公安局的局長就此事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和另一個實習生z對此案有了一個大體而粗略的瞭解。晚飯後回到住處,吳老師就第二天的採訪和我們做了一個討論。首先他用簡單的語言從新將整個事件拉了一條線索,然後讓我們考慮幾分鐘,再把自己將如何策劃這個專題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們將採訪些什麼人,什麼人採訪什麼內容,稿子將怎麼下筆,需要些什麼鏡頭等説給他聽聽。幾分鐘之後,我和z分別將各自的想法説了一遍,吳老師對我們説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讚賞了一番後,讓我們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做的我們,這個時候才清楚,原來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幼稚而顯得可笑。一個專題哪怕一個小小的新聞事件的記錄,文字的記錄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載體,和畫面一起述説着整個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新聞策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採訪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有時候為了一個畫面或者被採訪者的一句話,要反反覆覆的重複一兩個小時。大家都知道,平時説話順暢而自然的人,面對攝象機的時候有的人會緊張顯得不自然,甚至嚴重的説話都會斷斷續續,這就是'暈機'.面對出現這種狀況的被採訪者,記者要異常的有耐心,轉移其注意力,循序漸進而不可以表現出焦躁。

最讓我難忘的是看到局裏給出的案發現場的錄象資料,被害人夫婦是在熟睡中被兇手拿斧頭砍斷脖子而死的,當屏幕上的現場血跡一點點增多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把臉偏向了另一邊--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樣血血腥的場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欄目的記者就洋該克服這樣的恐懼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裏對自己説,慢慢來吧,慢慢來,能行的。

電視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2

還記得剛去報道的時候,我的緊張和人生地不熟的不知所措,但我的老師和前輩同時們都非常熱情,他們幫助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也讓我認識到做事情要敢於面對挑戰,有擔當的做人。我的實習過程中,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在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又沒有很豐富的專業知識,如果遇到困難就退縮,不敢去面對,那困難就會永遠在那裏,不會被打倒,他們教會了我,只有勇敢的去面對,出了問題,積極的去解決,多問自己幾個怎麼辦,出現這樣的問題是自己哪裏做錯了,應該如何去補救,而不是一再的責怪自己,問別人怎麼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快的成長起來,成為一名有擔當的人,才會成為用人單位眼中的人才。

我在實習過程中還發現了對我很有幫助的幾個名詞:真誠、溝通,激情、耐心,和創新、idea。首先,真誠的對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微笑和問候,有時候就是爭取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最好的方式,每天早上上班時和前輩同事們的問好,説話時一直掛在臉上的淺淺的微笑,都是一種表現方式,只有讓他人信任你,他們才會願意教你一些東西,把工作分給你做,溝通也是一把打開他人心靈的鑰匙,在不熟悉的環境裏,只有你先去主動問一聲:“您好,請問您的姓名是?”才會有人理你,願意讓你瞭解他;其次,在進行電視節目的創作過程中,激情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熱愛一件事情,才能百分百甚至百分之兩百的去付出,去從事這件事情,而同時,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會遇到困難的,不可能百分百的順利,這時候,就需要耐心的付出,比如做一檔訪談節目的時候,有時候會遇到請來的嘉賓不配合的情況,就需要編導去耐心的説服嘉賓,儘量的配合節目,完成拍攝。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也樂在其中,激情能讓人對工作充滿熱情,百分百的投入,耐心又能讓人認真對帶工作,力求精益求精,只有同時具備了這兩點的電視人,才是一個合格的電視人;最後,還需要有自己的創新和idea,創意是千金難買的,同樣的節目,只有第一個做的電視台先播放出來,就可能比你多得到觀眾的青睞,拿到比較高的收視率,例如江蘇衞視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就是一個經典案例,江蘇衞視率先製作播出了這類的相親節目,一度獲得了收視率最高的好評,但其它電視台紛紛效仿時,收視率就沒有江蘇衞視的高了,這也就是需要我們電視人敢於創新,敢於有自己的idea,並把自己的idea率先實現,做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經過這一個月的實習,我熟悉了電視編導應具備的各種知識,和日常工作職責,對與電視媒體這個行業有了深入的瞭解,是我步入社會一次勇敢的嘗試,也為我今後的就業有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方向,同時,我也充實了我的假期生活,學到了很多的與人相處的方法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奉獻精神,為我今後的生活和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電視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3

剛來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熱線電話,幫助老師收集新聞線索。開始覺得有些枯燥,沒意思。但後來發現,這些電話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要寫出一篇好新聞,就要先找到線索。通過電話,我們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新聞,趕到新聞現場。

當我看到所記錄的新聞線索變為一篇篇新聞播出,更加感到新聞線索的重要性了,對接電話這樣的簡單工作更是不敢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個打進來的電話都會認真記錄。以方便之後的採訪工作。

老師告訴我們,在接電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問清楚事情大概的情況,對事情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且時間久了之後,你會慢慢發現哪些事情是有新聞價值的,從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聞。

第一次的採訪顯得有些緊張,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害怕犯錯誤。怕漏掉了一些環節對報道會有影響。這時,老師總是很耐心的指導我,告訴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詢問清楚的,要仔細記錄下來的。雖然第一次的採訪,自己的表現有些慌亂,但畢竟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從學校的書本課堂,走到了真實的新聞採訪。

第一次採訪的是關於《機動車走非機動車道》,一位觀眾打來電話向我們反映,漢口唐家墩路石橋站那一段公交車都行駛到非機動車道上與行人一起搶道,極不安全。希望我們能幫忙反映。於是,老師和我趕到了現場,並看到在還不到400米的非機動車道上,每過十秒鐘就會有一輛公交車通過,給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嚴重破損。首先,老師在現場拍攝了一些畫面。接着我們採訪了附近的市民,進一步瞭解了情況。然後老師告訴我這種情況屬於武漢市交管局管理範圍。於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採訪了市交管局新聞發言人姚先生。採訪結束後,我們回到了台裏接着寫稿子,剪帶子,打字幕聽錄音。完成後,交給後期製作進行編排。就這樣一篇完完整整的電視新聞“出爐”了。通過第一次的採訪也讓我瞭解到電視新聞採訪的整個流程以及後期製作的步驟。

從前都只是在電視上看新聞,對於新聞的畫面並沒有太多的瞭解而現在因為實習的緣故可以親身體驗如何來做新聞。原來做好一條新聞,除了要找到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以及進行現場的採訪,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新聞的後期製作,正因為有了後期的編排才使得一條新聞更加生動,整條新聞也更加豐富。

對於新聞的製作,之前在學校裏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內容,對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頁,只能從頭學起,還好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總是細心提醒。新聞製作並非想象中的簡單,首先開始剪輯,從拍回來的內容中選擇可用的片段,使得新聞畫面和新聞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應。然後就要處理聲音的部分,我們需要聽清當事人所説的話,並且記錄下來,因為最後我們需要給新聞加上字幕,使得新聞更加完整,也可以幫助觀眾更仔細的觀看新聞。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給新聞配上音樂,使得新聞更加生動,也更加吸引人。

由於我還缺乏後期製作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做非編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難題,另外做非編也需要非常的仔細小心,因為所做出的新聞節目會是面向成千上萬的電視機前的觀眾,任何一個小錯誤都是不允許的,因此我這個新手總是格外小心,總是反覆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簡單的編輯工作,也能幫上老師的忙,不用再向剛來的時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麼。

結束了近三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生閲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記得我剛進入學校第一次接觸專業知識的時候,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多聽多看多感受。當時理解得很淺顯,但通過這一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涵蓋的東西很多。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在實習期間,作為記者,我下了城郊,去過國企、各政府職能部門、氣象局……生平第一次參加了新聞發佈會,居然還見到了諸如謝霆鋒,陸毅這樣的大明星。這些時光曾經讓我垂頭喪氣,但也更讓我的專業技能迅速成長。

進入《百姓連線》欄目組老師交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接聽觀眾的熱線電話。説實話我剛開始有點不以為然,這麼簡單的事情給我做不是有點大材小用嗎?慢慢的我發現了熱線電話對於我們《百姓連線》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是一、檔民生類欄目,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與觀眾的交流來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我們大部分的新聞信息都來自於觀眾的“爆料”,它是我們做新聞的第一步,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生命線。這也是我們欄目叫做百姓“連線”的緣由。

經歷一段時間最基本的接線工作後,慢慢的老師開始帶我們採訪了,這可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啊!一直以為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在經過第一次寫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刪減之後,我開始覺得,我在語言表達方面是有問題的。總的説來就是:語言不精練,需要言簡意賅。這可能是我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凡是講道理,就喜歡掰碎了説,條分縷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時候,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華麗很工整的句子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刪除的。

以前年少輕狂的我總想着語不驚人死不休,很多題材總希望能鑽牛角尖進行猛烈的抨擊。但我很快發現,這樣的文章是鐵定被斃的。我開始翻看舊新聞,學習老師們怎麼寫新聞報道。漸漸地,我開始明白,電視台作為傳播最廣的媒體,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同時也承擔着巨大的社會責任。這就決定了政府新聞必須有一些條條框框,有自己獨特的運作規律。首先必須以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少一些;接着,帶有批評性質或監督性質的報道必須小心措辭,務必做到有理有據,不温不火。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慢慢的,我的報道就寫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説什麼,但現在我還知道了該怎麼去説。

電視台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裏,可以走訪很多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碰到。這些經歷對增長見聞、開拓視野大有裨益。

因為採訪,我接觸了許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觸的到的地方和人。實習期間接觸的人,有普通市民,有農村村民;有企業家,有律師;有各部委的領導,有政府官員;還有各媒體的新老記者等等。

我採訪過的大人物、經歷過的大場面並不多,但十幾次寶貴的採訪經歷,讓我在公眾場合不再怯場,學會很平靜地與各種人交談,蒐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會採訪嗎?以前我自以為我會。但是,當我真正實施的時候,發現我所謂的會,只不過是能夠把想要問的問題説清楚而已,從不考慮怎樣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也不考慮如何引導被採訪對象説出新聞主題。

我們有次做了一條政府慰問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的新聞。被採訪對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經濟較為不好的軍轉幹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組織到他們家裏進行慰問。在採訪的過程中,被採訪對象由於礙於臉面,一直不肯説自己的經濟困難,總是敷衍我。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個採訪就沒辦法用。於是老師教我這樣處理,讓我問他有沒有像冊,能不能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拿出來,我便故意問他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最近怎麼不再拍了。問到這他沉默了,我看見他的眼眶開始濕潤,慢慢的落下淚。他説,自從企業困難後,家裏就省吃儉用了,哪還能拍照啊……順着他的話,我接着問,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政府有沒有什麼幫扶的措施?這樣就水到渠成地把採訪的主題引了出來,讓他觸景生情,這種有感而發的情緒才是真實的。這就是一個新聞老手和新聞新手的不同。老師不僅能快速把握要説的內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個本來很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體悟到,功夫,就在點滴間顯現。

每次跟老師們出去跑新聞,他們跟任何人打交道都能做到恰到好處。對方可能是各級官員,可能是平民百姓,可能是記者同行。任何一場,老師們總能夠適時插話,精確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因為我們《百姓連線》是一個和觀眾互動性很強的欄目,我們經常會見一些到台裏來的觀眾,盡我們所能為其排憂解難。有一次我們接待了一個來訪羣眾,講述了自己的不公待遇,想通過電視台的報道尋求公平。老師耐心地聽了他的話,仔細閲讀了他提供的材料後説,這裏面涉及太多法律問題,作為媒體不能涉足法律上孰是孰非的紛爭。但是您講述的事情,我們可以予以批露,請提供更詳細的資料和相關證據,相信從這個角度切入報道,對解決您的問題也會有所幫助。就這樣,來訪的羣眾滿意地離去了。我再一次體驗了什麼是高手。 實習生活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無限留戀而停滯,當我要離開那裏時,我有太多的感觸湧上心頭。實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如電影在腦海閃現。我想這段實習經歷將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它不僅使我的專業理論得到了實踐,更重要的是我在為人處事、人際交往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而這一切恰恰是書本上不能給予的。 九月初,我來到了美麗的巴蜀之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寧強縣。開始了我大學生活中另一段重要的經歷——專業實習。寧強縣雖説是山區,但它的遠程教育走在了兄弟縣的前列,如“教學光盤播放點,衞星教學收視點,計算機網絡教室”這三種現代化教學模式都已具備。因為年輕,也因為自己對電化教育專業無比的痴狂,我的熱情很高,因為我相信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

初來乍到的那點不適應很快被領導同事的熱情所淡化,而且自己跟隨有十幾年新聞採編經驗的老師學習,他的工作態度、做事方法都令我佩服,這激起了我大幹一場的熱情。我很快就掌握了這一操作流程。如節目從前期採集到後期製作配音及合成播出,也瞭解了寧強電教站製作的文教10分鐘節目,不僅每週在寧強電視台播出,優秀作品還曾在漢中電視台、陝西衞視、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等多家媒體播出。短短几十天實習中我參與了許多教育類新聞片、專題片的拍攝與製作,有幾件至今讓我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