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英語畢業論文參考範文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內容摘要: 英美文學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的一門重要必修課,是學生學習和研究英語語言文化的必要途徑。同時它又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既不是單純的歷史課,也非純粹的文學欣賞課,它需要授課教師個人的智慧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本文以英美文學的教育價值分析為基礎,結合目前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問題,對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建設性的探討。

英語畢業論文參考範文

關鍵詞: 英美文學;教育價值;模式;方法

一、英美文學的教育價值

英美文學是一面鏡子,它反映着英語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英美文學也是一束光芒,照亮着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路途。英美文學課作為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其意義和作用在於通過閲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深化學生在基礎階段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增強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瞭解,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力和審美的敏感性,以及敏鋭感受生活、認知生活的能力,進而從整體上促進其人文素質的提高。具體來説,開設本教程的目的是直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使學生掌握英語文學和文化知識以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健全人格。首先,文學是語言的精髓,文學欣賞會直接有助於英語水平的提高。在經過基礎的語言教學之後,文學作品的閲讀和欣賞無疑是學習外語的一個系統有效途徑和必要階段。文學閲讀能使語言學習有質的飛躍。

隨着時代的前進,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弘揚人的主體性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學課憑藉其得天獨厚的人文學科的優勢,應該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良好平台。

我國傳統的英美文學課教學的主要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教法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複雜的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思考,而文學作品中藴涵的智慧、感情、經驗、原創力、想象力、生命思想以及審美意識,都在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學中漸漸喪失,學生的自主性受到壓抑和損害。另外,該課程由於歷史跨度大,文學流派多,作家的風格也紛繁多樣,再加上課時少,其結果可想而知。經過一兩年的學習,學生只能記住課堂上討論過的作家名字、作品梗概,但整體印象只是模糊一片。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高校教學中這種“灌注式”的單一教學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侷限性。那麼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英美文學課成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一門課,成為教師們努力的方向。

二、英美文學的教學方法探討

(一)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研討式教學,促進學生主動思維為了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授課形式,我們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課堂專題討論,針對某一作家的某一方面鼓勵學生在大量閲讀理解的基礎上開展調查研究,進行發散式的思維,鼓勵學生髮表個人獨到的見解和進行相互之間的討論,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文學教學課堂中來。作為活動的文學涉及作家、作品、讀者和作品反映的世界四個要素,它不僅僅是語言藝術的形式,從更深、更廣的意義上講,它是複雜的社會生活的濃縮。而文學作品則是作者對人生的體驗、感受和思考的記錄。作為讀者的學生只有把個人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投入到作品裏面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才能達到對作品的真正理解,實現對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象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採取啟發和引導的方式,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反應,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強調培養學生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理性的抽象與概括,搞統一理解模式和死記硬背。這樣,在使學生切身感受語言大師們的語言藝術、學習鞏固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從文學作品中認識社會、體驗人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在講授18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時,我們採取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發現的方法,分析積極浪漫主義與消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差異。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將自己在文學作品鑑賞過程中獲得的對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深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鑑賞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有效滲透現代文學、哲學和心理學理論,提高學生多角度分析文學作品的水平學習英美文學,瞭解西方文化,實際上不僅僅要了解西方的文學藝術、禮儀習俗,更要了解西方的心靈史和思想史。因此,我們在英美文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具體文本分析,把現代西方文藝理論有機地滲透進去,讓學生更深入透徹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和要旨,並指導他們自己加以運用。我們知道,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學作品,就必須瞭解一些西方哲學理論和心理學觀點。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意識分層,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薩特的存在主義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學研究是社會歷史研究方法,注重的是人物分析、主題分析,而興起於20世紀下半葉的文藝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文學自身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們讀者理解文學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認知方式,讀者可以利用諸如結構主義、形式主義、新歷史主義、女性主義和後殖民主義等當代文學批評方法解讀作品。多元的西方文化及其流派體現了西方多元的思維方式和學術界的思辨傳統,儘管這些流派都有其無法克服的弱點,有的流派甚至走向極端,但是對它們的瞭解和掌握既可以開拓我們的思維空間,使我們對文學的掌握和講授獲得更多的張力,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眼界。

毫無疑問,在英美文學中運用文論教學可以教會學生一種認知方式,一種文學的鑑賞方法。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教師通過借鑑不同的文藝批評理論,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對某個作家作品進行個案分析與研究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新的閲讀視角,培養一種新的思維模式,而這也正是文學教學的目的所在。不同理論為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來賞析同一部作品,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文學的濃厚興趣,而且他們會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審美體驗中收穫快樂,獲得啟迪,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讀完整的作品。作品選讀雖説是精選經典作品的華章彩段,但由於是隻選片斷,破壞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難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只有認認真真讀過莎士比亞一個劇本, 學生才能對莎士比亞的創作特真正有所瞭解,才能説“我讀過莎士比亞”,才能與人討論莎士比亞,也才能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評論文章。閲讀文學作品要從整體上去感受、體驗,學生才會有所震動,有所啟迪。

2·講欣賞作品的方法。在傳統的文學史課上,教師往往以“滿堂灌”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文學知識。其實,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地通過網絡、百科全書光盤等途徑搜尋到這些知識。因此,英美文學課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如何欣賞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説為例,在閲讀作品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分析主題表現、人物塑造、情節安排、敍述角度、象徵細節、語言風格等。

3·寫讀書心得。讀書貴在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文學作品可以為寫作提供題材和內容,寫作則又深化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兩者互為補充。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許多名家均為語言大師。學生通過閲讀,受其薰陶。英美文學課程的考核不只是閉卷考試,還包含撰寫小論文。按照上述思路組織教學,英美文學課程既是英語語言文學課,也是一門素質培養課。學生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創造過程,逐步養成敏鋭的感受能力,掌握嚴謹的分析方法,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這種既有豐富的感性經驗,又有抽象的理性認識的教學過程,將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

意志,養成健康和諧的人格。

參 考 文 獻:

[1] brooker, peter andw iddowson, peter ed. [m]·a practi-calreader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u. s.: pren-ticehall/harvesterwheatshea,f 1996·

[2] fish, stanleye. [m]·isthere atext in thisclass? the authority of interpretive communities.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80·

[3] gadamer, hans-george. [m]·thruth and on: sheed andward, 1975·

[4] harding, d. w. [m] //“psychological precess in the reading offiction”british journal ofaesthetics 2 (april1962)·

[5] holub, robertc. [m]·reception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york: methuen, 1984·

[6] mailloux, steven j. [m] //“learning toread: interpretation and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studies in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spring 1979)·

[7] tompkins, jane p. [m] //reader-respomse imorte and london: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