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精選9篇)

欄目: 自我鑑定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2.5W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1

青州市教科研領導小組: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精選9篇)

山東省青州第六中學於20xx年10月申請了“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二年多的艱難探索與實踐,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5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教科研領導小組提出結題申請。

課 題 名 稱: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

所 屬 學 校:山東省青州第六中學

課題負責人:任立俊

課題小組組長:張彥芳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1月――20xx年5月

課題研究過程:

教師的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該項目研究歷時2年,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1―20xx.11,準備階段。專家引領,理念先行。20xx年1月,國家級課題《面向新課程的農村高中教師專業發展模式與效益研究》開題。中央教科所韓立福教授和課題組副組長樑博文老師到學校進行指導。總體規劃,制定目標。根據專家的指導和建議,每位教師分析制約自我發展的因素,寫出個人成長計劃;請進來與名師對話,請名師到校指導;走出去,與世界共舞,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學校通過問卷調查,全面瞭解教師發展需要,分析制約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制定適合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確定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負責人:張彥芳。

第二階段:20xx.12―20xx.5,項目研究實施階段。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成立實驗班級;典型示範,骨幹帶動,建立教師發展的實驗共同體;加強培訓,力促成長,建立分層次、形式多樣的培訓機制,制訂各層次教師發展規劃;同伴互助,個性發展,發揮集體智慧,使集體備課日常化、常態化;正確引導,理論提升,加強新理念的學習,提升應對課改的能力。

(2)以課堂教學促成長,以創新研究促發展。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主渠道,以新課程理念促進教師的有效發展。(3)重視教學實踐基礎上的反思。

(4)建立教師自主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引導教師創新發展。

(5)建立骨幹教師博客,實行教師論壇制度。為老師提供跨學科的交流平台。

(6)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有目的地引導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個人反思。

(7)以課題為依託,以專家引領為途徑,提高教師學術素養。

負責人:任立俊,張彥芳。

第三階段:20xx.6,項目研究總結階段。整理實驗材料,形成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進行問卷調查,反饋實驗結果。召開課題結題會,聘請專家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審鑑定。

負責人:崔仕友,張彥芳。

(一)材料性成果

1、編印了《超越傳統,構建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等校本教研教材

2、編印了《青州六中教師專業成長記錄冊》

3、編印了教師專業成長系列成果《反思與成長》與《發展與提升》

(二)經驗性成果

1、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2、獲得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規劃。

3、取得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系列經驗。

3、獲得了課題研究工作的經驗。

(三)實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建立起了新的教師專業成長評價機制。

3、積累了編寫校本教材的經驗。

4、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圍。

此致

敬禮!

山東省青州第六中學

x年四月二十六日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2

z市教科研領導小組:

姜堰市z初級中學於20xx年6月申請立項了《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的泰州市規劃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兩年多的艱難探索與實踐,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8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教科研領導小組提出結題申請。

課題名稱:《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

實驗研究學校:姜堰市z初級中學

課題總負責人(課題組長):z

課題副組長:z

課題組辦公室主任:z

課題組辦公室副主任:z

子課題組長:z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6月 20xx年8月

課題研究過程:

該項目研究歷時兩年多,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5 20xx.5,準備階段。

專家引領,理念先行。20xx年6月,泰州市規劃課題《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開題。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胡唐明、錢德春,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慶林、李念民、曹沐斌、王書月、孟太、曹軍以及特級教師許亞平等到學校進行指導,課題組還專門聘請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沙化中主任為常務顧問,總體規劃,制定目標。根據專家的指導和建議,本課題組請專家到校培訓指導;走出去,與先進教科研學校結對,學習外校先進的教科研經驗;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全面瞭解學生髮展需要,分析制約效益課堂的因素,制定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施方案 五效一堂 ,確定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負責人:z。

第二階段:20xx.5 20xx.5,項目研究實施階段。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成立實驗班級;典型示範,骨幹帶動,建立健全 五效一堂 的實踐性實驗機制;加強培訓,力促成長,建立分層次、形式多樣的培訓機制,制訂提高各層次課堂效益規劃(定向七年級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取得一定的經驗後,再向其他科目、其他年級滲透、推廣);發揮集體智慧,使 五效一堂 式集體備課日常化、常態化;正確引導,理論提升,加強新理念的學習,提升應對課改的能力。

(2)以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促師生成長,以創新研究促師生髮展。

(3)重視教學實踐基礎上的反思。鼓勵實驗教師及時將教學所得訴諸筆端,在實踐檢驗中形成論文。

(4)成功舉行了首屆教師博文比賽,建立骨幹教師博客,實行教師論壇制度。為老師提供跨學科的交流平台。

負責人:z。

第三階段:20xx.5 20xx.8,項目研究總結階段。

整理實驗材料,形成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進行問卷調查,反饋實驗結果。召開課題結題會,聘請專家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審鑑定。

負責人:z。

(一)材料性成果

⒈ 編印了《樹人》《秋韻》等校本教研教材

⒉ 編印了《 五效一堂 集體備課資料集》《 五效一堂 教學案集》等中期成果資料

⒊ 編印了數期《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論文集》

(二)經驗性成果

⒈ 五效一堂 課改要求。

⒉ 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保障。獲得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規劃。

⒊ 取得了促進師生髮展的系列經驗。

⒋ 獲得了課題研究工作的經驗。

(三)實效性成果

⒈ 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⒉ 建立起了新的教師專業成長評價機制。

⒊ 積累了編寫校本教材的經驗。

⒋ 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圍。

此致

敬禮!

姜堰市z初級中學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3

課 題 名 稱:構建農村國小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

所 屬 學 校:港北區港城鎮旺嶺國小

課題負責人:黃紹新

課題小組組長:語文 王旭平

數學 楊敬榮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1月——20xx年3月

課題主研人員:黃紹新 楊敬榮 王旭平 黃秋萍 樑容 吳幼琴

何志耀 閉肖麗 黃少玉 黃珍瓊

貴港市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

港北區港城鎮旺嶺國小於20xx年3月向貴港市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申請了“構建農村國小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一年多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3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課題的研究過程: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我們分為三個階段開展了我們的研究。

第一階段:課題構建階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課題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做好前測工作。

(3)廣泛收集資料學習有關方面的文獻資料。

(4)擬定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2月)

(1)課題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實施研究。採取邊試驗邊思考,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

(2)定期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途徑、方法,着力研究課內自主學習的操作方法。

(3)按照實施方案具體實施研究。

(4)每學期定期開展專題性的研究。

(5)課題組積累資料台帳。

第三階段:總結鑑定階段(20xx年3月)

(1)做好後測工作。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總結以及有關論文。

(3)收集材料,健全資料台帳。

取得的成果:

(一)教育教學質量:

每學期期末統考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均排在全鎮的前列,20xx年11月獲得了港北區20xx-20xx學年度國小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課題組指導徐靜老師代表我鎮參加港北區教師課堂教學比賽,獲二等獎;課題組成員閉肖麗獲課堂教學比賽三等獎;課題組指導覃華麗老師代表全鎮上語文移植公開課,受到中心校領導和各校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課題組成員有5人次獲得了港北區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和優秀大隊輔導員。有2人次獲得港北區教育教學成果獎。有6人次獲得了自治區級、國家級論文獎,指導的學生三個經典詩文朗誦節目獲得港北區一等獎,機器人組合和繪畫多人獲得獎勵。

(二)實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建立起了新的課題工作評價機制。

3、形成了較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4、學校科研工作得到了加強,構建了全新的育人網絡。

港北區港城鎮旺嶺國小

20xx年3月25日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4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xx年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啟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為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為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為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為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為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②舉辦專題講座。為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為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20xx年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為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20xx年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為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説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啟發。20xx年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為,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啟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啟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

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最受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衞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為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為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為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為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為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為了使教師的行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為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20xx年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台階。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啟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説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説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5

一、課題的提出

1、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閲讀任務,其中國小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課外閲讀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2、通過課內拓展閲讀,擴大課外閲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説讀寫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積澱民族文化。

二、課題提出的依據。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侷限於教材的繁瑣分析,有些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不願讓他們讀課外書。

2、課程標準規定國小階段完成145萬字的閲讀任務。實驗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教材建設,制定課外閲讀規劃,加強課外閲讀指導,使課標中關於課外閲讀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進一步研究並掌握當前國小語文課外閲讀的體系,擬訂各年級各年級課外閲讀的培養目標。

2、探索課外閲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

3、探索課外閲讀與語文教學活動的關係,研究課外閲讀的模式。

4、研究課外閲讀對學生成長,認知的作用,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能力。

5、通過本課題的實驗,推進我校國小語文教育素質化,促進兒童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外閲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

2、課外閲讀的基本特徵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3、課內外閲讀的相輔相承。

4、課外閲讀的方法探索。

5、創造性課外閲讀教學。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2、調查法。

3、問卷法。

4、檢測法。

5、比較法。

6、綜合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1、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理論認識。

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關鍵靠教師,因此,加強語文教師的培訓與學習是重點。從課題申報立項開始,我們就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開題報告,查閲相關資料,根據課題整體情況,積極撰寫學習筆記,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使實驗教師的現代化教育理論知識,逐漸豐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組織教師進行一些知識和科研閲讀知識競賽。以便讓教師的課外閲讀儲量不斷注入活水源頭。

2、重視課題管理,規範課題行為。

根據揚州市課題組管理的規定,我們非常重視課題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開提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鑑定”來實施。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做了如下要求:

(1)課題組例會制度

我們課題組定期召開課題會議,進行有關課題實驗的學習,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穫。

(2)堅持課題月報制度

在每個月底,課題主持人將對本月所所做的額工作以及收穫體會,填寫月報表。

(3)填寫《課題實驗手冊》

根據學校教科研管理的額規定,課題組要求每一位實驗教師認真填寫《課題實驗手冊》,一般在學期初填好計劃(本學期個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專題研討課例或活動方案,學期末做好小結,撰寫實驗論文。

七、課題研究的大體框架。

1、制定課外閲讀規劃。

根據本校的具體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閲讀規劃,從課外閲讀的目標、閲讀內容、閲讀總量、閲讀活動、閲讀文體等幾方面拿出明確而具體的計劃和措施。

2、創造條件促進“讀”。

(1)課內閲讀延伸。

(2)允許在“早讀”或“自習”時翻課外書報,每週抽出一小時,集中進行課外閲讀的指導。

(3)佈置作業以啟發學生理解書報中的有關內容情節,學習其中的方法為主,從而增加課外閲讀的興趣。

(4)推薦讀物與傳觀讀書筆記並重。教師一定要做好書刊導讀工作,利用圖書資源,廣泛開展閲讀。

3、介紹方法,引導“讀”。

結合閲讀教學,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

4、開展活動強化“讀”。

(1)談天説地三分鐘,每節語文課開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為內容進行口語交際。

(2)開展課外閲讀競賽。展評優秀讀書筆記,讀書與徵文有機結合。

(3)舉辦各種語文活動,如“成語擂台賽”,“古詩文朗誦會”等。

八、課題研究的實驗步驟及日程安排。

(一)實驗步驟

1、成立課題研究組,議定課題,制訂方案,明確分工。

2、完成課題前期的調查、論證工作,向市教委立項申報。

3、課題組成員集中討論教學方案,開展一人一課活動,落實方案。

4、開展階段性的測試工作,撰寫實驗報告和論文。

5、彙總材料,完成實驗總結,迎接結題驗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成立課題組。

2、20xx、11——20xx、1開題、評審、修改。

3、20xx、2——20xx、2實驗、明確要求。

4、20xx、2——20xx、4初步總結。

5、20xx、5——20xx、12歸納模式。

6、20xx、1——20xx、6彙編成冊,成果展示。

九、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歸類:

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歸類如下:

1、超額完成了國小階段的課外閲讀任務。

課程標準提出了國小階段應該完成課外閲讀145萬字,實施這一課題以來,我校學生超額完成了課外閲讀量。

2、基本確定了各年級的課外閲讀內容。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反覆研究和從實踐中的反饋調整,我們按年級規定了課外閲讀的內容,有步驟,有計劃,有系列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閲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3、教會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

通過課題實驗,我們教會學生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並教會學生摘錄、剪貼、查找等許多種積累的方法。

4、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我們在實驗中,開展了許多閲讀活動,如“談天説地5分鐘”,“徵文競賽”,“成語擂台賽”等,寓教學於活動之中。

5、形成了一套課外閲讀教學模式。

對於課外閲讀,我們保證課時,要求教師認真備課上課,並研究教學模式。很多教師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外閲讀實效。

6、提升了語文教師的理論素養。

課題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許多教師勤於總結,勤於反思,勤於探索,提高了自身素養,撰寫了許多優秀論文。

7、注重學生的心理意志品質的薰陶。

我們通過多種活動,主要是演講比賽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所讀文章中重點人物的印象,從而以之精神導行,通過閲讀提高學生自身修養。

(二)學生閲讀量分析:

年級

古詩20首,文章10篇,成語40個

古詩15首,成語4類,50個左右,文章20篇

古詩34首,文章35篇,成語9類,名言警句30句

古詩10首,文章10篇,成語3類,歇後語10個

古詩20首,文章20篇,成語6類,名言30句,歇後語20句

古文30篇,古詩33首,文章30篇,對聯(學習類)16副,歇後語成語如干

(三)閲讀面分析

通過查閲“讀書摘錄卡”,“教師備課筆記”等,目前我校學生參與課外閲讀面達1000%,各年級既定的課外閲讀內容的額閲讀面達100%。

十、課題研究的反思建議

1、課題的研究最終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閘國小課外閲讀材料》。

2、要進一步改革現有的課時數量,保證學生課外閲讀的時間和效果。

3、在課內外閲讀的結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課外閲讀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特別是語文課內外教材內容和資源,提高學生的興趣。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6

對於一個科研課題來説,撰寫結題報告是課題研究的最後一個程序。

結題報告如何撰寫呢?儘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體的撰寫因而也各有所異,但是,從其基本的格式來説,它們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就其結構而言,教育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是:

1、研究報告的題目

研究報告的題目就是課題的研究報告。如“國小三年級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報告”;“‘成功教育’實驗報告”;“‘和諧教育實驗'階段性成果研究報告”;“‘國中語文教學思維訓練’實驗報告”;“利用電教媒體優化課堂結構,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國中課堂教學TET模式實驗報告”等等。一般在題目下面都應該寫清楚課題研究組或課題研究報告撰寫人姓名。

2、研究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研究報告的開頭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這部分主要內容是寫清楚這一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價值和意義,以及這一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現狀,研究這一課題預計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研究理論框架。在這一部分還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設是什麼,假設用語是否明確、是否具有可檢驗性,對課題假設要進行充分的論證,當然可以參考課題立項申請報告中的有關內容。

3、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這一部分主要寫明進行這一課題研究所選用的方法。包括:

(1)根據課題的特點,選用何種研究方法。

(2)研究對象(即樣本)的取樣方法、數量(即容量)、條件(即研究前所具備的水平)。要求取樣方法科學,樣本容量合適且具有代表性。

(3)根據所選用的研究方法確定研究設計。

(4)明確操作定義。即對課題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或解釋,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對研究的變量給出明確、具體的測量方法和統計檢驗方法。

(6)對課題研究的無關變量給出控制方法。

(7)課題的具體實施程序。即研究時間和步驟。

4、研究的結果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鑑價值,就看這部分的具體內容寫得如何。一般説來,這部分的文字內容所佔的篇幅,要佔整篇結題報告的一半左右。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內容的表述,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不要只講實踐成果,不講理論成果。一個結題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不少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研究成果的:我們通過研究,開設了幾節公開課、觀摩課,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獲得那一級獎,在CN刊物和那些彙編上發表了幾篇文章,有多少學生參加什麼競賽獲得了那些獎項。或者是,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僅是屬於實踐成果。一篇結題報告,單單這樣陳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陳述,別人無法從你們的研究成果中學習到什麼,這樣的研究成果沒有什麼借鑑推廣價值。具有借鑑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往往體現在理論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沒有什麼理論成果。其實不然。我們所説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通過研究得到的新觀點、新認識,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新觀點、新認識、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與我們在“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中所確定了的要達到的成果密切聯繫。例如,有項研究閲讀教學的課題所確定的研究目標是:要通過研究,“建構具有主體性、開放性、實效性、體驗性、創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勵成功的閲讀教學新模式,研究探討該模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該程序的有效展開和運作的基本教學策略”。那麼,在“研究成果”中,具體陳述所建構的新模式是什麼,以及基本原則、操作程序、基本教學策略等。這些就是研究的理論成果,這樣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陳述不能過於簡略。有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撰寫出多篇學術論文。這些學術論文,就是課題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結題報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將這些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煉、歸納進去。有的結題報告是這樣陳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詳見什麼什麼論文。只是這樣的陳述是不行的。如果一個課題分為幾個子課題來研究,在結題報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將這幾個子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提煉、歸納。在提煉、歸納時,應注意不要只是簡單地羅列這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那個子課題的主要成果是什麼,而應融會所有子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歸納出幾點。同時也應注意這些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必須體現所確定的研究目標。

第三,有關課題的研究經驗或研究體會不要在“研究成果”這個部分來陳述。一般説來,一個研究課題在通過結題驗收以後,課題組還需要進行總結。這個總結,就要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談及研究的體會。而在結題報告中,就不要陳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實驗)課題研究的結果是研究報告的主要部分內容。這一部分要求客觀、真實地對研究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實際上就是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邏輯分析,因此,在定性分析時要避免研究者主觀判斷,以陳述研究所取得的事實為主。這樣的目的是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到下一部分對這一研究結果的討論中去。對定性分析的信度檢驗可以用公式計算:(n為對同一內容加以分析的研究人數)。在定量分析過程中,應該把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有關數據經過統計、分析、檢驗後的結果列出來,能以圖表的形式表示的,應該儘可能地用圖表的形式表示,並且圖表要求清晰、合理,使讀者一目瞭然。在定量分析中,主要是①計算數據的平均數、中數和眾數,判斷數據的集中趨勢程度;②計算方差、標準差和變異係數,以判斷數據的離散程度;③計算標準分數以判斷研究對象在羣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④計算相關係數用以判斷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係程度;⑤運用統計檢驗,解析和鑑別研究的結果。關於數據的檢驗分析,主要有:z檢驗(適用於大樣本容量的顯著性檢驗,即容量大於30,它是用正太分佈理論來推論差異發生的概率,從而判斷兩個樣本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或者判斷樣本與總體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t檢驗(適用於小樣本容量的差異顯著性檢驗,即容量不大於30,與z檢驗一樣,它是判斷兩個樣本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或者判斷樣本與總體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顯著);f檢驗(用於對多參數進行假設檢驗);檢驗(適用於計數數據的檢驗,用來判斷研究結果與理論假設的期望值之間的差異)等等,對於各種檢驗的方法可參考有關教育統計分析書籍。對於那些不是數據的結果,但對研究結果很有價值的資料,如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等也要在這一部分裏列出。

5、討論部分

這一部分就是對有關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説明,闡明這些數據説明了什麼,並分析和評價研究的結果和意義。在這裏可以闡述個人對研究的結果的見解或觀點。

6、結論部分

結論部分就是對所研究的問題或課題假設給出一個答案,要求簡明扼要。在這一部分中也可以對研究中有待於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出。

7、參考資料和附錄

在這一部分,可以對研究報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資料註明其出處來源,以備讀者進行查對。參考資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①如果是期刊資料,則註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號。

②如果是書籍資料,則註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時間、頁碼等。

結題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結題是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是對研究成果的鑑定。對一個教育科研課題的結題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準備如下材料:

1、結題申請報告;

2、課題立項申報報告;

3、課題立項批覆通知;

4、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

5、課題研究終結性結題報告;

6、附件:

(1)課題成果;

(2)課題的有關研究材料等。

審閲結題材料

在收到課題提交的結題材料後,即由專家組對結題材料進行審閲,一般而言,專家組主要是審核材料中對課題的研究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課題的選題意義如何;

(2)課題的研究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3)課題的研究過程,包括管理過程是否科學;

(4)課題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確,特別是有關變量的投放、控制、資料和數據的收集是否科學、充分等;

(5)課題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別是有無充分的數據、資料加以説明和論證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課題研究成果的價值如何等;

(6)課題研究的特點有哪些?

(7)課題研究還存在哪些問題,對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有什麼建議等。

專家組在完成上面幾個方面的工作後即可要求召開結題論證會議。專家組一般應在開結題論證會前一個星期對材料進行審閲。

結題論證會議議程一般如下:

1、專家組聽取課題小組對課題研究的簡要説明或簡要介紹,也可以對結題材料進行進行補充説明。

2、如有必要專家組也可以進行聽課或到有關科室查閲核實有關數據,也可以召開小型教師、學生座談會、聽課等。

3、在專家組完成聽課或召開小型座談會,聽取課題組簡要介紹後,就可以要求課題組就課題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答辯了。

4、在完成答辯會後,專家組召開會議,進一步討論對課題成果的評價。

5、專家組向課題組公佈及提交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評價結果,專家組的評價結果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認證依據,也可以作為有關科研評獎依據。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7

一、課題實驗的背景及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中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指明瞭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對現代的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定義,提出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核心。個性化閲讀和寫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挖掘語文教育中人文內涵,而寫作是運用文字進行表達交流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獨創,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培養學生閲讀和寫作能務對於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道德修養有很大幫助。

二、課題實驗的進展

1、方案的制定

語文作為一門傳統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以個性化教學理論和《新課標》思想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課堂教學實際為研究主渠道,從教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和學生入手,關注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建設,力求師生和諧互動互進,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教師教出個性,學生學出個性,實現“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贏發展,以發展求質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點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學研究指出:“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是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傳統教學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精於分析,教學形式單一,很顯然,學生的思維受到嚴重的束縛,更談不上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採取何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個性化的教學,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進,提高教學質量,亟待研究解決。基於此,我們確定以下幾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

(1)寫作教學現狀和對策。

(2)個性化閲讀寫作教學和語文教師的創新意識培養。

(3)個性化寫作中科學的思維訓練體系。

(4)寫作教學和語文課堂的交融、整合。

(5)個性化寫作過程中資源的開發。

通過重點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課堂教學:師生民主,氛圍寬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

(2)隊伍建設:積累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經驗和教學案例,提高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的業務素養和學科科研能力水平,為學校培養學科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

(3)學生能力:提高學生閲讀寫作水平,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健全人格的形式和發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調查研究法:我們在課題的研究中,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和把握學生、老師在教學中的現狀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②文獻分析法:課題組及時蒐集、整理、借鑑國內外教學的相關理論、實踐經驗和教學案例。

③行動研究法:通過一系列社會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觀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積累素材。

④經驗總結法:將在實踐中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歸類整理,並從中總結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方法。

4、課題實驗的組織與實施

課題起止時間從20xx年至20xx年,具體分三階段開展:

(1)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為起步階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制訂方案,明確思路,做好計劃,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個性化教學”課題相關理論,要求教師教學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自身經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

(2)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為攻堅階段:理論創新,有所突破。探索語文個性化教學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係。

(3)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為總結階段:運用整合,總結結題。對各階段的測試數據、資料統計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實驗報告,介紹實驗做法。

現將各階段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起步階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

1、領導重視,骨幹參與,更新理念,深化認識

課題開題後,語文組成員人人蔘與,深入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新課程語文個性化教學實驗研究總方案及實施方案”;課題組教師一起交流談心得,認識傳統教學帶來的弊端。通過學習討論,深化了對課題的認識,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時,打開了教學的一扇新窗户。

2、結合本校實際,制訂課題方案,明確實驗研究思路。

課題開題之初,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從上好第一堂實驗課開始,課課落實,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自身經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明確要重視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校語文教研組圍繞“新課程下個性化閲讀和寫作教學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廣泛的探索。作為課題的領銜人,我帶領全組人員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開展“經典重温”閲讀工程

閲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認為是傳播人類文化、吸取思想精華、培養審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內閲讀的基礎上,強調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300萬字”。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新大學聯考也明確地將十部名著列入江蘇省大學聯考考查範圍。因此,為學生開列書目,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閲讀積累已成為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我校語文教研組經過認真研究後,決定三個年級一盤棋,高中三年學生必須有整體閲讀的計劃。

除閲讀教育部推薦的經典著作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天天三個“一”:要求學生每天誦讀一首古詩;課前交流一句座右銘;回家向父母背誦一句格言。

2、週週三個“一”:每週寫一篇讀書心得;舉行一次讀書會,在交流中互相促進和積累;每週一次專題講座,由語文組教師分工協作,就寫作中的基本理論進行指導。

為配合讀書計劃,各年級在平時及寒暑假的作業佈置上特別注重閲讀、寫作的安排,例如:20xx年高一年級佈置的寒假作業是

(1)閲讀:完成新課程推薦篇目閲讀任務——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閲讀時需做讀書筆記,開學後將舉行讀書報告會,進行交流。

(2)寫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兩篇為《三國演義》的讀後感或文學鑑賞。

(3)積累:完成20首詩歌及其欣賞內容的背誦任務,一天一篇,開學前的作業檢測將從中挑選五首進行考查。

為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語文備課組於20xx年推出文學名著導讀系列校本課程。老師們帶給了同學們一份紅樓大餐,解説了《圍城》的經久魅力,詮釋了《哈姆萊特》。讓高二學生走進了文學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xx年12月,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上,我校舉辦了“弘毅讀書報告會”,學生們就自己的讀書經歷與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項項活動的開展讓閲讀真正成為了“悦讀”。經典的重温,讓學生陶冶了情操,放飛了思想,積累了素材,拓寬了視野,成了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20xx年由語文組陸紀登老師參與編寫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為文科學生閲讀名著的輔助資料。

二、營造語文課堂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1、創設個性化課堂教學情境

學校在教室牆壁上張貼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並開設圖書角,讓學生家中的書籍流通起來。2、挖掘教材中寫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選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課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課本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學生作文切實有效的措施。為此,我校高三語文備課組做了,大量工作,編寫了獨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備課組長在20xx年我校對外公開教學中展示了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

三、課堂內外的整合行動

1、20xx年高一備課組開設了“快樂作文”校本課程,20xx年開設了“經典閲讀”校本課程,在校園網、校報上開設專欄,並定期印發刊物,將學生習作結集出版。

2、邀請專家來校講學。王力羣教授的講座提高了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家畢飛宇、祁智、範錫林的講座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校電視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講解,如“百家講壇”的精彩節目的播放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提高升華,這些都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3、重組驥江文學社,不定期舉行作文講座、作文競賽等,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組20xx年先後組織學生參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賽。在江蘇省第六屆“中學生與社會”現場作文大賽中,我校顧碧陽同學榮獲高中組特等獎,朱葭同學榮獲二等獎;在省教育學會主辦的“大學聯考作文杯”江蘇省首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中,我校徐天嬌獲特等獎,展楠、田曉貝、秦晴榮獲一等獎;蔡慧、郭煜、周逸人榮獲二等獎,我校被授予了優秀組織獎;在教育廳主辦“鎮中杯”第七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決賽中,朱葭、田曉貝、鞠雲三位同學榮獲省一等獎。語文組輔導學生參加省中學生現場作文大賽,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曉丹獲首屆“大學聯考杯”創新讀寫大賽一等獎,取得了南京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在江蘇省第七屆“中學生與社會”中學生現場作文決賽中,高一(3)班趙宸藝同學榮獲高中組一等獎。20xx年11月23日我校組織部分學生參加了由江蘇省教育學會主辦的“大學聯考作文杯”江蘇省第二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我校選手錢夢姣獲特等獎,趙宸藝、唐燕、黃詩婕、孫燕霏、周晗5名同學獲一等獎,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的好成績。我校被授予“優秀組織獎”。20xx年組織學生參加“我與經典有約”徵文比賽,高三(7)孫熙偉、魏豔波同學獲省一等獎,另有二十位同學獲省二三等獎。

4、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內知識得以拓展延伸。20xx年5月,結合高二所學《唐詩宋詞選讀》,全年級舉行了詩詞名句默寫比賽,又舉行了“走進經典”唐詩宋詞朗誦比賽,學生自己寫串台詞,自己主持,自選朗誦篇目和配樂,經過激烈的競爭,高二(7)班陳靖雯同學脱穎而出,先後參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經典朗誦比賽”,獲得了泰州市二等獎。

5、20xx年,在語文組的團結協作下,第二屆“大學聯考”杯(華東地區)創新讀寫大賽複賽在我校成功舉行。我校高三兩位同學獲讀寫大賽一等獎,取得了名牌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我校兩位同學在“蘇教國際杯”第九屆江蘇省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一位同學在“新語文學習杯”第八屆“中學生與社會”現場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七名同學在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杯”現場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趙宸藝同學代表泰州參加了首屆全國中國小生“中華誦”夏令營活動,我校被評為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學校。

四、走進生活,重在實踐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考察活動。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考察家鄉名勝古蹟和地名由來、傳統習俗、飲食文化等,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眾多的寫作素材。20xx年高一學生利用寒假對靖江店鋪名折射出的文化現象作了深入調查研究並撰寫了調查報告。20xx年汶川大地震後,語文組配合校團委在高一、高二年級中發起了“寫給災區孩子的一封信”徵文活動,倡導學生將視野投向社會,關注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鍛鍊學生的多種能力。

(二)攻堅、發展階段:理論創新,有所突破

1、理論學習是基礎,創新是根本。課題組所有成員認真交流探討,並結合學校的課題科研實際做了認真反思。正是沿着這條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學期語文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三年來,有數十篇在國家級論文比賽中獲一二等獎。

2、我們以課堂教學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點,探討個性化教學的新模式,探討個性化教學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關係。

教學模式是溝通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最好橋樑,我們通過一定的教學模式將個性化教學理論貫徹到個性化教學中去,這樣才能達到經驗普及的目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老師及時總結,並將成功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通過自主閲讀,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教學,展示了語文課堂的魅力,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20xx年我組羊琳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20xx年我組榮雪飛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脱穎而出,榮獲一等獎;20xx年羊君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丁傑老師獲泰州市語文優課評比一等獎。黃越前、榮雪飛、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師勝任高中循環教學。

(三)課題總結階段:運用整合,總結結題

艱辛的探索產生了可喜的實驗效應。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實驗教師乃至其他教師的教學觀念變了,意識到教學同樣需要與時俱進,能逐步意識到以新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教學方法靈活了,教學手段豐富多了,青年教師也由一個高起點邁入,在實驗中成長起來,能夠熟練的駕御課堂,實施個性化教學。課題實驗所帶來的教學教研成果是明顯的,成績是可喜的,教師業務素質水平提高了,教學科研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大學聯考成績穩中有升。然而,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良好開端,在接下來的教學科研過程中,我們將把“語文個性化閲讀與個性化寫作教學”課題實驗研究精神繼續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課題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個性發展的內涵。

三、課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該課題進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還有許多實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怎樣促進學生由獲取知識到形成能力的轉化,怎樣在語文個性化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個性化教學的評價問題等等,都是我們今後繼續要研究的問題。

教改的路是艱辛的,但也唯有這種艱辛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和欣喜。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隻能作為我們今後繼續課題實驗的基礎,我們將以此為動力,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8

我校在xx學校的領導下,在我校領導的關懷下,確定下列研究性子課題,在物理組全體老師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則,以“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子課題為主進行有效的探索。

子課題探究

“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

多樣化的探究形式與探究內容選擇的研究

信息技術與探究性學習的整合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課程的一大突出特徵。在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是與科學內容並列並處於上位的內容,因而,科學探究貫穿於新課程始終。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基礎課的課堂教學應當也必然是開展探究活動重要陣地。

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並不能等同於科學家搞科學研究,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要素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觀察、分類、比較等等。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學生很難重複體驗科學家當年的科學發現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可能只涉及科學探究的一個要素或多個要素,學生需要探究過程的體驗來激發興趣、感受方法,學生也需要探究的結果來獲得愉悦,滿足成就感。

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不是忽視物理知識的學習,而是注重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科學探究與知識的建構是在同一過程中發生的。探究式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並通過學習合作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協作完成,憑藉學生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大腦去獨立思考、探究、交流、學習,不斷髮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部聯繫,從中找出規律。使學習內容有更強的內在聯繫、更容易理解,同時實現學生認知策略的發展。

所以學生課堂上的探究活動是需要設計的,這種設計並不是將學生帶入一個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師要提供給學生適當的素材,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所思考和估計,在活動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多樣化的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有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對於實現課改新課標所提出的課程目標,無疑是有很大現實意義的。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實用主義探究式教學理論

杜威首次提出了較為系統的探究式教學理論,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説開闢了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引起人們對學生主體性的極大關注以及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

建構主義強調在教學活動中:(1)明確“以學生為中心”;(2)重視“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3)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4)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應是針對學習環境的設計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5)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6)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

3、探究式教學的信息加工理論

科學在本質上是探究,處在不斷髮展和變化中。如果把教科書上的知識當作不變的真理,把實驗僅當作驗證科學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學生,容易使他們形成絕對化的科學知識觀、錯誤的科學方法論和片面的科學發展觀。從信息處理過程出發,認為教學與其着眼於知識的掌握,毋寧更注意教學信息處理過程本身,並建立了與此種思想相對應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4、人本主義的探究式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探究式教學理論不僅對學生提出了科學探究的具體目標,而且為了使科學教師能切實開展探究式教學,《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主張“對從學生們所親歷的事物中產生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探究,是科學教學所要採用的主要做法。”反對把探究式教學演變成純粹的學術活動,使其脱離社會和學生個人的生活實際,而是圍繞與社會和個人生活有緊密聯繫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①設計高中物理的教學探究過程中,初步總結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喚起創新的意識,使學生想探究;創設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導,使學生會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愛探究。

②設計物理教學的探究重在增加學生體驗性的探究機會、通過交流合作式的方式體現主體性的學習過程。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設計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2、設計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活動的原則和切入點。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採用開放式的實踐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參加課改的教師共同合作,共同探討,自定課題,在平時的教學中邊實踐、邊探索、邊進行經驗總結交流。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1)課題研究的準備(20xx年9月~20xx年3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廣泛蒐集中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資料,每個成員都花較長時間系統學習這些理論及資料,摘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清除認識誤區。增加對搞好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2)課題開題報告會(20xx年5月)

課題組成員及全體物理教師集中研討,提出改進意見,完善課題研究方案,並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

(3)課題實驗(20xx年9月~20xx年6月)

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教材、集體備課、上試驗課、實驗操作、正誤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近兩年的實踐中,課題組成員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經常挑燈夜戰,見縫插針,不厭其煩,帶病工作,為教研課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4)彙報成果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課改教師彙報各種研究成果,包括課件、論文、材料、數據等。

(5)修改完善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在大量數據、案例、實驗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

(6)上交專家評審(20xx年11月)

(7)進行課題結題報告。(20xx年12月)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

1、課題成員的保障。

成立由校長、主任、副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參加的骨幹教研成員,為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2、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長的統一部署下,各處室和漳平市進校領導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組課題研究工作,為課題組的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打下基礎。

3、學校網絡資源的保障。

學校電教中心,電子備課室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課題組教師的精誠團結和團隊精神奉獻精神為課題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課題研究成果

1、探索嘗試出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其課堂結構是“情景激趣→問題導引→活動探究→反饋交流→應用活化”。

具體概括如下:

(1)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物理情景或現象引發學習興趣,教師設法激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提出探究問題;

(2)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探究問題,形成和檢驗假設,解決問題,解釋觀察結果;

(3)學生分析、解釋數據,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綜合;

(4)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與評價所學內容與學習方法;

(5)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新情境,以拓寬理解,形成新技能。

2、設計探究課的教學時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程序性原則

探究式教學直接脱胎於科學探究活動,具有很強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個教學設計必須非常嚴密,具有內在的邏輯性。

(2)多樣性原和選擇性則

課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過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活動,應該具有探究過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因此,教師應把握科學探究的本質,而不是將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是探究式教學最顯著的特性,開放性決不意味着放任自流,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充分地估計學生學習現狀、教學內容的難度,同時更恰當地進行環境設計、媒體設計等。

(4)問題性原則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師應精心設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隱含着要探究的問題,給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質疑的動機是應該關注的設計原則。

(5)主體性原則

發揮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或探究內容的興趣和動機,要保證整個探究過程對學生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機會。

(6)激發興趣原則

學生對探究內容的興趣是探究活動進行下去的動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問題與物理規律與教學實際相結合進行探究,會增強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和趣味性使學生感到興奮,產生探究的慾望

3、設計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活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着手進行:

(1)選取適當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導問”為切入點,培養探究意識和探究態度。

(2)選擇適當的物理問題,以“競猜遐想”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

(3)選取適當的物理實驗,以“自主設計”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探究方法。

(4)聯繫生活和技術,以“學會應用”為切入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十、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一堂優質高效的科學探究課需要時間作保障,這正是有效進行科學探究課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實施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這也是本課題今後的研究方向。

課題結題自我鑑定 篇9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目的

(一)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1、研究的價值

校本教研,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校本教研是基於校級教研活動的制度化規範,其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着眼於學校的整體規劃和發展,以學校實情為出發點,以具體實踐為落腳點,在上級教研部門的直接指導下,由校長、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旨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科研能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而開展的教學研究。它着重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應該突出“以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和“以解決具體問題為本”的原則。

校本教研是“紮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於教師的現實需求、現有的生存狀態和麪臨的各種問題之中,實現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雙向建構,從而來追尋教育的理想——為了人的發展。研究教師的生命成長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校本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所面對的具體問題為對象進行的研究活動。進入21世紀以來,“校本”思潮呼喚着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者關注教研、走向校本,以“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為特徵的校本培訓、校本管理、校本課程等校本活動成為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校本教研”不僅是一種觀念、研究方法和實踐活動,更是一種“喚醒”、“體驗”,是一種“視界融合”和“對話文化”;是以學校為主體進行的,融學習、工作和科研於一體的學校性教師教學研究活動。

本課題就是通過對學校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研究,進一步豐富校本教研的經驗總結,為學校有效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校本培訓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鑑。

2、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從理論意義上看,通過這項研究工作的開展,解決校本培訓與教師素質提升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師對校本培訓機制和教師素質提升的認識,強化終身學習意識、自我發展意識和教育科研意識,探索有效促進教師素質提升的校本培訓的途徑、方法與策略,從表層的物質、中層的制度、深層的觀念三個層面入手,為教師創設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開闢教師自主發展空間,提供與時俱進的學習與工作時間和資源,構建學習型校園。

從實踐意義上看,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充分發揮學校教師集體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教研資源共享,建立起校本培訓長效機制,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路,實現學校發展與教師個人素質提升的雙豐收。

(1)校本教研活動,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需要。

20xx年1月,教育部在課程改革中明確了“以校為本”的教研、培訓工作方向。在實施課程改革的今天,探索校本教研實施的有效途徑,既是新課程實踐的需要,也是新課程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新課程深入推進和廣泛實驗,對學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校本教學研究活動能使教師集中時間、集中經歷研討教學方法,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教學經驗。同時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了相互學習和借鑑的機會;校本培訓也更能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對提高廣大教師的學科素養更加有效。校本教研方式更加靈活,教師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和快捷。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地投身課堂教學改革,探究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校本教研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現實需要

①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需要。

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要求教師跳出無反思、習以為常的工作狀態,教師不僅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僅要有效地組織教學,而且要研究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自身也需要得到專門的、持續不斷地專業成長,在教學中要自覺地用研究的目光從事教學工作。而這種研究工作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不僅是鼓勵教師個人的研究,還可以保證教師羣體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討,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證教師對教學的自主決策、反思和改進的權利。

②校本教研活動,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現實需要。因為,我們發現目前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陳舊,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無所適從,對課堂教學優化還缺少行之有效的辦法。很多教師還抱着“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觀念不放,對自己的學科素養提升缺少必要的認識,沒有變成一種自發的、主動的行為,很多教師已經不能滿足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慾望。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是引領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很多還流於形式,浮於表面,導致先進的教學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廣;同時,傳統的校本教研忽視教師的主體成長,活動形式單向、保守,忽視教師的能動作用,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我們對校本教研活動進行深入而紮實的探索,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目的

(1)通過研究,分析學校傳統教研的利弊,除糟粕,納精華,重新定位,使其成為學校有效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撐點;結合新課程理念,拓展思維,開放時空,經過研究認證,尋找到新的適合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徑和策略。

(2)教研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強調教研工作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為學校發展服務。

(3)教研必須以教師發展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在研究過程中,促進教師形成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推動教師掌握豐富的教育教學技能,挖掘教師潛在的教育教學智慧,調動教師高漲的教育教學熱情,努力提高教師發現問題、反思現狀、尋求突破的能力,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

(4)教研必須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事業,教研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尤其要解決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

二、課題界定

校本教研就是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中發現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個人思考或同伴互助,以追蹤或汲取經驗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進行校本培訓。所謂“校本培訓”是指通過專家的指導,由學校發起、組織、規劃的,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學校發展為目標,通過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培養教師一種校內在職提高培訓。

以校為本的學校教研培訓,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舉措。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以校為本”是近年來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或者説是一種國際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來,不管是中央集權的國家或地區,如法國、瑞典和中國香港特區,還是地方分權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尤其是美國,在1986年以後採用校本發展策略的地區和學校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至20世紀90年代,這一改革受到廣泛重視,並形成聲勢浩大的“校本運動”,相應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持續不斷。在我國,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實施,人們開始對以校為本的學校、教師發展策略給予極大的關注。這些年來,已經有一大批有志於課程改革的專業研究人員到中國小去探索如何以校為本開展行動研究,創造富有時代精神和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經驗。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導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説,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導師的指導作用。導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本課題研究,正是強調教師在素質提升過程中,要用探究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並在建構意義過程中學會如何主動去搜集、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的實質在於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不僅是指理解記憶的學習,而是指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範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情境。這種意義學習,包含了價值、情緒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個的人而不是單純是認知成份的參與,而且這種學習以個體的積極參與和投入為特徵,是一種自發、自覺的學習,是從自我實現的傾向中產生的一種學習,學習者可以自由地去實現自己的潛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發展。這對於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素質提升當中,教師人格的充分發揮、意義學習環境的創設、教師自主發展空間的開闢、校本培訓長效機制的建立等具有極好的啟示。

3、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有語言、數理邏輯、音樂、身體運動、空間、人際關係、自我認識等七種智能;這些智能之間既是相互滲透的又是相對獨立的;教育的任務在於開發學習者的潛能,使他們得到滿意的發展。突出多元性、強調差異性、重視實踐性、注重開發性是該理論的主要特徵。可以説多元智能理論為校本培訓有效促進教師素質提升的策略體系、長效機制、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視角。

在現代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以教師的發展為本,以校本培訓為載體,於實踐與研究的相結合中,構建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素質提升的策略體系和內在機制,將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素質的提升。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總體目標

本課題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改革學校現有的教學研究制度,改變教師現有的教學狀況。研究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促進學校發展的校本培訓模式。

2、具體目標

①加強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

②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推動學校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

③促進學校教師專業化成長;

④推進新新課程改革,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3、發展性目標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

(二)、主要研究內容

1、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研究

①理論業務學習制度的建設。以該制度的建設增強全體教師的研究意識。探究把課改實驗、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緊密結合,實行集中教研製度和“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通過集體交流、個人自學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學校教研活動制度的建設。以該制度來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按教育局現有劃分,分片協作教研為主要形式,形成中心輻射、區域協作、學科互動的校本教研格局。學校堅持開展集體備課、觀課、議課,充分發揮教科室、年級組、學科備課組的紐帶作用,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寬鬆的教研氛圍,定期開展教師經驗交流和合作研究,讓教師有機會互相學習,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③學校教研激勵機制的建設。通過該制度定期獎勵教學研究成果。建立有利於校本教研開展的制度,制定相關政策,將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為評價學校、校長、教師的重要內容。對先進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績的教師及時予以獎勵和表彰。學校根據實際,定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教學示範活動、課改開放日活動、課改經驗交流活動、課改成果展示活動等,為教師展示自身才華、共享研究成果創設良好平台。

④課題研究管理制度的建設。為營造濃厚的學校教育科研氛圍,要求教師必須積極申報承擔縣級以上科研課題研究任務,針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確定研究專題,把課題研究和凸顯辦學特色、提高辦學品位相結合,做到研究目標明確、教師人人蔘與、研究紮實有效,促進課程改革和學校教學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2、學校校本教研活動模式的研究

①教師個體開展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師個人的校本教研活動是參與教研活動的前提條件,它可以提升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瞭解自己行為的意義和作用,利於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通過教學反思提高教研意識,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②本校教師合作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師主動爭取同伴互助,形成教師之間的多方合作互動,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③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實現科研與教研相結合,科研與培訓相結合,通過“課題研究模式”、“診斷反省模式”、“骨幹培訓模式”、“問題培訓模式”、“課改論壇模式”等靈活多樣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與可能創新之處:

主要觀點:

1、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①校本教研是教師反思性實踐和專業成長的過程

研究和實踐合一,在實踐中開展研究,把自己的實踐行為看作是一個研究的過程,實質是教師反思性的實踐,同時教師反思性的實踐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②校本教研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本方式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其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為重要的是一個知識的研究者和創造者,一個教育理想的實現者。校本教研給了教師這種機會,使教師在研究狀態中,不斷克服工作帶來的生命倦怠,體會出生命的價值。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傳授給教師一些現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老師的創造潛能誘導出來,將老師的生命感、價值感從沉睡的自稱意識和心靈中喚醒。

校本教研從根本上講,是教師主體生命的投入,是教師的生命的展開過程。它是對自己教學和生命過程的展現。

校本教研是教師與新課程的對話,教師與自身的對話,教師與教師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這種對話的本質是一種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的價值。

2、校本教研促進學校的發展

校本教研有利於創建學習型組織,構建校園文化,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

創新之處:

結合本校情況,建立校本教研製度,形成學校文化;探索可操作的適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模式與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原則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原則

1、活動的人文性原則。校本研訓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重視教師的主體成長,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和諧的教研氛圍。活動要在平等中對話,在交流中提升。以人為本,重視教師在活動中的能動作用。

2、活動的普遍性原則:實施校本教研不是為了提高個別教師的教育素養,而是要帶動全體教師都能參與其中,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3、活動的實踐性原則:要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尋找出適合學校教師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課題的開展還要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學校教師的現狀出發,不憑空設想。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研究法:對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為學校的課題研究總結定好位。

2、調查法:通過調查學校的師資狀況以及學校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現狀,進行分析,採取有效對策。

3、行動研究:在不斷地實踐、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強校本教研來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1)教育敍事研究:是教師通過訪談、教學日記、現場觀察等獲得研究資料,把有關生活性質的理論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經驗之中,並通過生活(如教與學)經驗的敍述促進教師對於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

(2)教學案例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它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促進每個教師研究自己,分享別人成長的經驗。

(3)教學課例研究:是圍繞一節課的課前、課中、課後所做的一系列討論,使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念通過這一載體得到相互之間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師之間或與校外研究者組成合作研究小組,共同觀察、討論某些特定的教育現象,並以合理的方式解決相關的教育問題。

七、本課題研究工作的整體計劃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二年(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結合我校實際,此課題研究工作共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啟動“廣泛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校本培訓水平”課題研究工作。成立課題組,組織課題組成員收集、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資料,擬出本課題的具體實施方案。

(2)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題實施方案,瞭解研究的目的意義、具體操作方法,在理論學習、統一思想的基礎上,發動全校教師參與,引導教師調整自己的學習與研究方向,圍繞課題的主導理念開展教研活動。

(3)課題組對本校各學科組教研活動現狀進行調研,瞭解教師參與校本教研活動的情況,加強校本教研活動的制度建設。我們在全校老師中進行了“校本培訓”與“教師素質提升”現狀調查,調查內容如下:

①你認為什麼是校本培訓?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什麼意義?

②本校一般開展什麼樣的教研活動,你喜歡

哪種方式的教研?

③你怎樣看待教研活動和日常教學間的關係?

④對於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難題你會怎麼處理?

⑤你對在學校開展教研活動有哪些建議?

⑥你認為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哪些因素相關?

⑦你最願意參加的的培訓是哪一類?

⑧你在教研活動中擅長的行為是什麼?

⑨你平均每週看有關學科的學術書刊的時間是多少?

⑩你對教師參加課題研究有什麼看法?

2、攻堅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①課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結合,各學科組結合學校的課題方案,在日常教研活動中實施研究。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圍繞本學科組學期初確定的核心問題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其研究的過程主要有四個階段:A、學習資料,即針對本學科組確定的核心問題,學習相關資料,瞭解行家們是否有好的建議,基本達成共識。B、廣泛開展“五課一研”活動,具體包括五種課型的聽、評課和教學觀摩等活動。C、交流研討,包括上教研課教師談教學的設想、反思教學過程等,聽課教師對照所學的新課標新理念開展教學評議等。D、總結和深入反思。對學科教研過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資料進行整理,完成論文撰寫,並深入反思問題解決情況與思考後續研究工作。特別強調每個階段都要重視資料的收集、歸檔。學校課題組還將結合幾個生本實驗班開展的各種生本教育研討活動,收集、積累各種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教研論文等資料彙編成冊。

②開展行之有效的校本集中培訓與自培活動。課題組定期舉辦集中或自培研討活動,要求參與研討的教師圍繞主題多實踐、勤記錄,及時收集典型材料,進行總結交流。重視信息的反饋與收集,及時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分析、整理、歸納研究資料,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③尋求專家引領指導。根據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在教研員和專家的指導下開展校本教研專題研討活動,課題組成員及時收集資料(學習資料、研討記錄等),建立歸檔制度。及時做好課題研究的資料收集、彙總工作。

3、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①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案、安排、教案、課件、總結等資料收集整理。在各課題組成員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反饋、總結提煉、篩選、整理,彙編課題研究總結報告及相應的論文、個案集、課堂教學實錄(視頻)、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圖片等。

②進行成果鑑定及推廣研究。

竹溪縣繼教中心確定我校為本課題試點學校,達到以點帶面,總結經驗,逐步推廣的目的。為此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每學期都開好兩次會,即學期初各教研組計劃交流會,學期末各教研組工作總結會。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動要做到“七有、六保證、五個一、五上好、四組織”的基本要求。七有:學校、年級組、學科組每學期教研活動要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總結、有記錄、有反思、有收集、有評比。六保證:學校、年級組、學科組每學期教研活動要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做到保證時間、保證人數、保證內容、保證質量、保證經費、保證考勤督查。五個一:每位教師講好一節公開課,寫一篇優秀教案,發表一篇教學論文,説好一節課,教學有一種新突破。五上好: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每學期學科帶頭人上好教研帶頭課;骨幹教師上好教研優質課;校級名師上好教研示範課;外出學習教師上好教研彙報課;新進教師上好常規提高課。四組織:學校、年級組、學科組要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和常規教學高質量組織下列活動:每週組織好學科教研活動;每月組織好年級組教研活動;不定期組織好學校教研活動;創造機會組織好教師外出學習。總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結合學校實際,找準問題,以活動為載體,使問題化為經驗。

八、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做法

(一)認真組織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課題研究期間,課題組多次召開全體課題組成員及學科組長會議,明確課題研究計劃、各階段研究任務;學校為每位教師購買了一本魏書生教育教學理論專著,並訂閲了《十堰教育》、《湖北教育》等各類教育期刊,還在校園網上添加了校本教研專題,開設了“教師園地”專頁,為教師的優秀教學設計、反思、案例、論文提供廣闊的展示平台,並且鏈接提供他校相關資料和資源供老師們學習和研究。各學科組每週五舉行一次業務學習,要求教師每週精讀一篇文章,並做好學習摘記、撰寫心得體會、開展交流活動,切實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幫助教師把握教育動態,豐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通過系統學習,課題組老師的研究和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對研究的具體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數,能不斷用新思想、新觀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實踐。

我們還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教師培訓,主要有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參加課題研究輔導專家講座;組織青年教師參加網絡遠程教育技術培訓,提高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能力;組織學校全體班主任參加縣繼教中心舉辦的班主任培訓,提升班主任執教藝術;鼓勵骨幹教師走出去學習經驗,20xx——20xx年學校共安排了3名教師參加了湖北省國小骨幹教師為期30天的異地跟崗學習培訓,15名教師參加了湖北省農村中國小教師培訓提高培訓,20名教師參加了因特爾未來教育基礎課程培訓;兩年來共計38名校級骨幹教師參加湖北省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20xx年暑期還安排了全體英語學科教師參加了英語培訓。同時做到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並把學習活動做到經常化,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身教學實際,自學相關理論知識,更新現代教育理念。經過培訓,老師們整體教研水平有所提高,為廣泛開展教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加外出學習。

1、我校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並形成了有效的學科研討制度,為教師的交流互動搭建平台。具體做法是:在每週五的集體備課暨業務學習會上,上教研課的老師先要在學科教研組裏説課,把教學設計思路説給其他老師聽,其他老師要提出評課及改進提高建議。

2、展開同伴互助式研究學習。我校年輕教師較多,而且每年都會新進一批教師,為了讓他們儘快適應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要求每學期的校內教學研討課以“同課異構”的形式開展。首先由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一對一幫扶備課,共同商討、制定出教學環節;然後由年輕或新進教師按設計好的教法進行教學;接着再由大家評議,提出修改意見;最後由該教師再進行第二次教學嘗試提高。這種“教了評,評了再教”的訓練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師的成長,而且也紮紮實實地將本課題研究落到實處,使大家對如何廣泛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有效地提高校本培訓水平有了更深的認識。20xx年10月,我校的劉雪雲老師被推選參加了十堰市優秀教師語文觀摩示範課教學;20xx年4月,譚宗香老師被推選參加了十堰市優秀教師科學觀摩示範課教學,20xx年5月,李平老師被推選參加了十堰市優秀教師數學觀摩示範課教學,20xx年10月,吳海雲老師被推選參加了十堰市優秀教師語文觀摩示範課教學,她們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了聽課者的一致好評。

3、“走出去,請進來”是提高本課題研究水平和理論的“支撐點”。課題研究不能閉門造車,為了開拓眼界,豐富見識,多方學習借鑑,兩年來我校組織中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十堰市、竹溪縣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教學研討、觀摩、培訓活動達百餘人次。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外出聽課學習返校後,組織開展聽、評課及反思交流。使教師們看到了同樣的學情下,不同教師的教學水平和風格。

通過全體教師的不斷努力,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我校周玉芳、唐芳、郭東輝、張平、馬莉、張婧等六名教師在竹溪縣第二屆國小學科教學技能大賽中,均取得縣級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兩年來,由於我校校本培訓的業績突出,校長顏春霞、副校長湯青瓊、教科室主任周葉麗均受到縣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

(三)突出“五課一研”,聚焦課堂。

課堂教學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教學設計是否有效還得通過課堂來檢驗。因此,我校明確地把課堂教學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教師聚焦課堂。

1、實抓集體備課。教材是實施課題研究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學期初,課題組成員認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現方面有哪些特點?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現更有利於學生學習……我們的集體備課按照“個人鑽研教材——集體課前對話——分工擬寫教案——個人修改創新”四步流程進行,突出寫好個人修改創新環節。為了確保集體備課活動不流於形式,學校領導經常深入備課組進行指導,並定期檢查。實踐證明,通過集體備課,教師能夠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從而大大減少了課堂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狠抓課例研究。尤其是狠抓“五種課例”研究,即“學科帶頭人上好教研帶頭課;骨幹教師上好教研優質課;校級名師上好教研示範課;外出學習教師上好教研彙報課;新進教師上好常規提高課”的課例研究。建立“比較式”課例研討和“評語式”點評制度,將聽課、評課落到實處。為了克服課例研究“虛”的病症,我們開展了平行班教師“同課異構”、“專家引領”、“錄相課”課例研討教研活動。“同課異構”的具體操作是:先由平行班教師分別在各自的班上同一內容的課,然後平行班老師各自説課,集體評課,比較優劣,取長補短,形成最優教法。在“專家引領”課例研討活動中,我校優先安排優秀教師外出聽課,回來後進行多次“磨課”,要求同學科的老師全員參與、全程聽課,聽後再根據“評語式”點評制度的要求,真誠地給每位授課教師寫出評語,評語中既要熱情的肯定其優點,又要真誠地提出改進意見。然後再根據修改意見重上一次。20xx——-20xx學年度我校共推出周保華、毛仁俠、劉雪雲、劉婧、謝從美、李霞、喬海燕、夏春等10名骨幹教師參與此項活動,不僅這10名教師受益匪淺,業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我們各學科教研組在全員參與的過程中也收穫頗豐。吳梅老師執教的六年級文言文教學示範課《伯牙絕弦》、郭東輝老師執教的六年級英語、馬莉老師執教的音樂課《粉刷匠》、吳海雲老師執教的語文閲讀教學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3、有機結合,靈活教研。

20xx年以“課內比教學”活動為契機,我校廣泛開展“五類課”的教學比賽活動,靈活教研。抓好新進教師的達標課、青年教師的彙報課、中年教師的展示課以及老教師的示範課,注重過程研究。通過“觀摩與研究——交流與評價——總結與反思”的形式,組織同組教師進行研討,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活動。老師們互相觀課、議課,走進教室,親近學生;看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

4、不斷總結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也不可能成為名師,但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每學期我們都在教師中開展“隨筆伴我成長”活動。引領教師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引導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學期末學校將教師的優秀作品結集出版,通過這項活動,很多教師的理論功底和教學能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論文已即將彙編成冊。

5、廣泛交流,促進課題研究。

學習貴在領會,貴在交流,交流能夠促進教師消化理解,為此我們設立了課題論壇。每週五的教研組活動,各年級組辦公室裏洋溢着濃烈的學術氣氛,全體教師歡聚一堂,或圍繞課題暢談自己的思想,發表獨到見解,撞擊思維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寫的教育隨筆,反思各自的教學行為。很多教師感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課題論壇為教師素質的提升提供了廣闊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經歷,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真可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注重資料積累,充實教師業務檔案。

每學期我們都要求教師撰寫一份有價值的有效教學設計,分析有效教學過程,總結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將自己的成功之處與別人進行交流。我們還要求教師參與到各類教學論文的評選中來,如電教論文評選、德育論文評選等,實現教師的有效發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積極蒐集整理相關資料,充實到教師業務檔案中,逐步完善教師成長檔案。教師專業成長檔案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介紹、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教師參與課題研究記錄、讀書心得、課題反思、學術論文、個人獲獎情況記錄及教師個性成果記錄等。科研檔案以自評為主,目的是關注實驗教師教育教學及成長狀態,重視教師參與研究的情況及主動發展的過程。

(五)完善課題網頁,提供交流平台。

為了給教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我們在學校網站中開闢了“教師園地”專欄,讓全體教師都將優秀資源發佈到網上,已達到共享學習的目的。同時將課題研究的階段進程定期在《校園簡報》呈現出來,使老師們都知道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明確自己的學習與研究任務,做到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九、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得到發展

我們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動作、語言、遊戲、故事、課件等多種方式呈現教學素材,課堂中學生再也坐不住了,紛紛積極、主動地去嘗試、去體驗,學生有體驗就會有感悟、有思考、有話説。

(二)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素養得以提升

在課題研究的一年多時間裏,從校長到教師都直接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以課題研究的切身感受促進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觀念有了較大的變化,研讀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能從本校本班學生實際出發,運用發展性教學手段,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加工、呈現教學素材,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很多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課堂教學環節清晰,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教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教學效果也有明顯的提高。每位教師都寫了多篇的學習心得,教師之間還相互交流、研討。這樣多層次的學習、研討,不斷提升了課題組實踐老師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全體教師參與教科研的意識強烈,截止到20xx年6月,我校已被批准立項了一個關於“空間圖形的教學研究”的省級課題和八個關於“生本研究”的市級課題,外加三個“”尚未結題的市級課題,共計十二個課題。目前這些課題正積極投入熱研之中,有望在20xx年年底結題。

(三)教師在各類比賽、教學競賽、論文評比中獲得了以下獎勵

通過開展廣泛的教學專題研究,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學研究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在本專題研究期間,全體教師除了廣泛閲讀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外,還注重積累和整理研究資料,包括研究總結、論文報告、教學設計、課件、教學案例和反思。兩年來,共撰寫了專題研究論文50多篇、教學設計100多篇、教學案例和反思150餘篇,還有26篇論文獲獎。其中在《湖北教育上》上發表論文4篇,《十堰教育》上發表論文10餘篇,教師演講3人獲縣級一、二等獎,師生科技創新作品140件,學生書法50餘人次獲獎等。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推選出的11名教師參加了竹溪縣縣第二屆“教學技能競賽”評比,其中6位教師獲得縣級一等獎,並將代表竹溪縣參加十堰市的教學比武決賽。20xx年湯青瓊、毛仁俠、夏春老師還被授予了十堰市“三星級教師”的光榮稱號,周葉麗、劉雪雲、劉婧、馬紅豔等16位老師被授予了竹溪縣“二星級教師”的光榮稱號。劉玉華、徐慶舞等十位教師被評為校級名師。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的課題研究已步入總結階段,一堂堂的教學研討課,一次次生動活潑的教科研論壇,一個個富有思想、藴含新課程理念的總結交流活動,使本課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十、課題成員的構成和分工

課題主持人政策研究和現狀分析顏春霞

文獻檢索對策研究和開題報告湯青瓊

結題報告撰寫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周葉麗

具體校本教研工作安排、佈置及實施周保華

十一、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課題組組長顏春霞本校校長,專門從事學校教育科研規劃。副組長湯青瓊是本校副校長,專門從事教育管理與研究。她們二人水平高,能力強,時間有保障。主持人周葉麗是學校教科室主任,國小高級教師,竹溪縣實驗國小思品學科帶頭人,十堰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專門負責課題研究與管理工作,組織能力強,研究時間有保障。課題組成員都是本科學歷,具有國小高級以上教師職稱,教學時間比較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

十二、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難點及其對策分析

1、研究經費的制約

因經費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題組成員的外出學習交流及相關活動的正常開展。對策:艱苦奮鬥、勇於奉獻。

2、全體教職工的積極配合欠佳

因對學習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教育教學工作的繁重,不可能全員或積極參與,使研究工作難以深入。對策:多方動員、以點帶面。

3、理論層面的研究深入不到位

因課題組成員自身理論水平的限制,對課題的理論研究將難以有較新的突破。對策:學習理論、親近大師。

(後附:竹溪縣實驗國小關於開展教學研究的特色檔案目錄)

1、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學校教學工作及科研工作計劃、總結和各學科組教研活動計劃、總結以及學校開展教研活動方案、總結和教師優秀個案集。

2、20xx年9月以來開展“課內比教學”初、複賽專檔。

3、近兩年來教師業務學習、培訓以及獲得各級各類表彰專檔。

4、近兩年來教師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專檔。(“”教科研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