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家之路》讀書計劃範文

欄目: 學習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4W

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求成為教育家,但卻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成為一名有作為,有貢獻的成功的教育者。所以在本學期中我計劃讀《教育家之路》這本書。在這個崇尚教育和知識的時代,探尋先輩教育名家的足跡,探索教育的真諦,對當今的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這本書選取孔子等20多位我國傑出的教育家,探索和總結其成長規律,梳理和總結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展示其育人魅力,以期引發中國小教師對中國小教育、教學和自身專業發展的思考,激發師範生努力獻身於教育事業的熱情。本書可作為中國小教師和師範生進行專業教育的教材,也可供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使用。在國學復興的今天,許多的外國人都到中國,學習國學,更何況我們中國人自己,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裏我一直在學習國學的一些知識,書籍。在《教育家之路》這本書裏不僅介紹了古代教育名人的生平事蹟,還在書中介紹了一些《論語》《弟子規》等國學在教育教學之中的運用。

《教育家之路》讀書計劃範文

一、教師

這本書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首先是指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而其重要特徵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

同時,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沒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

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在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提高勞動的素養,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師德水平。他告誡我們,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的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這其中的奧祕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大海。由此可見,一些教育大家也好,、刻苦鑽研及大量的積累。

二、學生

書中談到:“在國小裏學習的年代,是兒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體的、審美的發展中整整的一個發展時期,”“我希望孩子們成為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創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讓孩子們去觀察、思考和推論,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創造的東西而感到自豪,為別人創造美和歡樂並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賞自然界、音樂和藝術的美,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心別人的痛苦和歡樂,像關心自己的事情一樣關心別人的命運。”其實,他所講的是與我們的教育培養方針是一致的,我們的培養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閲讀

書中指出:“在國小裏,獨立閲讀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髮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閲讀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是因為人在讚賞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時候,就會聯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為人。閲讀和麪對書籍思考,應成為學生的智力需要。這一點對於培養思維素養也是極其重要的,沒有思維素養,也就不可能有對學習的渴求和不斷掌握新知識的願望。”

記得林語堂曾有一句妙語:“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別人卻替你曬不來。”照亮個體人心的閲讀必須是個性的、非強迫性的。這意味着閲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就十分重要。閲讀興趣從何而來?來自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然而我國的閲讀形勢不容樂觀。

四、家庭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書中談到:我們辦的“家長學校”已經活動了許多年。它的任務是不斷地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水平。講清楚兒童是怎樣受到家長影響的,這也可以促進家長的自我教育。家長知道了兒童的摹仿能力很強,就會經常檢點自己,以批判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再把兒童的教育看成是採取一連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種不斷的、非常細心的勞動,看成是使自身的行為完美起來。

感動孩子、激發孩子,幫助孩子發現讀書的願望,其實就是在悄悄地為孩子營造一種儒雅的家庭環境;美化家居、使家中的擺設整齊化、條理化、知識化,就是在培養孩子用過東西放回原處等良好習慣;陽台上的花草蟲魚,也是悄悄給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熱愛環境,並培養觀察力;小小的學習園地,既讚揚了孩子,又給孩子無聲的鞭策……這些細小情節都構成了家庭環境,都在默默地幫助父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還有很多,“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有人説老師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靈的明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向《教育家之路》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