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精選20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科學學科的教學,有聲、有色、形象直觀,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增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發展。但要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的作用不可小視。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精選20篇)

1、教師角色、觀念的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引入科學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感知過程,促進認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應用能力。但是,它在給科學教育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對科學教育提出了挑戰,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要認真研究新世紀人才的素質要求,及時對每個學生進行成才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和實踐的對象是“學習過程”。這裏強調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從而真正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將從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學生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於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更努力地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學習者的特點,預測和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找到他們恰當的學習起點和創造一種他們能適應的教學模式,以期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大教育觀念,集中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創造性的活動,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學生的朋友。而現代教育技術正為增強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提供了條件。

2、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操作技能。

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使教師與學生處在相同的環境中。這為教師創造了一個熟悉但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教育技術的理論、手段、方法和技巧,並深入研究、交流開展電化教學的心得體會,互相推薦和提供軟件資料,多渠道收集,或通過簡單的輯納編制新的軟件教材。

3、媒體課件要適時適地適用妙用。

毫無疑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科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空間,但教師必須明確這樣一個觀點——應科學、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體。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完成,包括在科學學科中挖掘人文精神。它也不可完全代替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如果忽視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那麼任何的教學也都失去了它的意義。總言之,不能讓多媒體輔助手段“喧賓奪主”,而要儘量讓它發揮“輔助”作用,真正為優化科學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衝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採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是現代科學教育的要求,也是現代教學發展的需求,對於整個教學改革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2

工作20來年,沒想到在年近半百之時,我任4——6年級科學課教學任務。此刻,倍感肩負的任務之重要。壓力也很大,畢竟自己對科學知識比較陌生,為此,自接任以來,在備課上可以説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科學方面的知識,受益匪淺。

科學課是豐富的 是多彩的,以概念為引領的科學教學, 它將實現兩個基本效果:一是日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要求提高了,不僅僅是知識理解層面,而且要上升到綜合分析層面,這樣的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思考力;二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國小科學課堂教學找到了落腳點,幫助學生在熟悉事物、收集事實的同時,還要形成一種觀念性的概念,用這種原理性的概念引領科學探究的發展,這對學生長大後所形成的科學素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一、讓學生敢想敢問

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採取更適合學生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

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五年級科學電和磁,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磁鐵性質你能説出幾種啊?為更好地理解電和磁之間關係。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四年級水的三態變化一課,一個學生提到:“霜和雪形成”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解釋時,。其實,。通過把水三態變化通過實驗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發生變化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 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 温度一樣, 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

在本課設計中,在瞭解學生對“溶解”直觀概念上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課的又一個活動:觀察麪粉在水中的變化。這個活動是為了

挑戰學生元認知,激發認知衝突,麪粉有些看不見了,有些還看得見,算不算“溶解”了呢?當我們用眼睛看難以判斷的時候,過濾方法和沉澱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樣就豐富了學生對“溶解”第二層次的認識——溶解後的物質不能被過濾和沉澱的方法分離出來。

4、保護好奇心,激發興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它究活動,進而成為創新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好奇是孩子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周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求知的渴望,並善於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給予理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並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題,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其好奇心與求知慾的培養。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兒童思維開闊、想象力豐富。對學生的一些超現實或異想天開的想法或問題要給予肯定和讚賞,在興趣的形成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探的動力。

5、推敲概念教學策略,促進了有效教學

1)重視觀察描述

觀察和描述是概念之本,並能有效促進教學。溶解是一個過程,教學中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溶解過程變化的觀察和描述。學生要建立科學的“溶解”概念,他們頭腦中必須有豐富的有關於“溶解”事實儲備。學生通過親身觀察是獲取事實的最佳途徑。正是基於這一系列觀察的事實,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形成了“溶解”的概念。

2)關注實驗教學細節,力排干擾

關注教學細節,直接影響溶解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實驗的細節指導,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觀察到溶解過程的變化。如學生做麪粉、沙子

和食鹽的過濾實驗時,教師給學生兩點温馨提示:不要用筷子在漏斗裏戳;對混合物倒入漏斗的指導是倒一次就夠了。這兩點操作提示保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應努力探索、大膽創新,不辜負己任,培養出全面發展、具有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更加聰明的新一代。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3

國小科學的學習倡導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知識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指導思想,根據《磁鐵有磁性》這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堂以師生互動、學生交流並互為合作為模式的課堂教學。分別準備了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茶葉筒(底和蓋是鐵製的,筒身是紙製的)和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等物品。首先引導學生親自實驗,感知磁鐵吸引鐵類物體,然後引導學生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比較歸納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並進行討論。最後把所學知識聯繫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得到發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安排了小遊戲,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

為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上課時,我讓學生猜“寶物”——磁鐵,觀察磁鐵吸引鐵釘。以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然後分組實驗,可以相互討論。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他們會拿着各種各樣的磁鐵,這裏吸吸,那裏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鐵離座位去碰碰門、窗、黑板等。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和實驗中取得的感性認識,進行理性思維,把事物的本質抽象出來。問一問學生在“玩”磁鐵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並讓一些學生演示給同學們看。讓沒有發現磁鐵這種性質的學生模仿剛才同學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這樣的一個實驗的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每個學生都進行了一次理性思維,從而認識磁鐵有磁性這個概念。這種教學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只起了架橋鋪路和引導啟發的作用,學生自己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當到小組討論時,我信步走到學生中間,一幅讓我深思的場面呈現在我的面前,只見一個組的組員在為誰先回答哪個問題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當我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驟然停止。另一個組:一位女生見到了我,如同見到了裁判,立刻舉手後便説:“老師,他説錯了,應該是這樣的。”而那位同學則搶白道:“我沒錯”。為了不引起大的波動,我回到講台。當我環視四周,在教室的角落處,一組中有一名同學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對大家的討論並不感興趣。短短的討論時間到了,幾位同學進行了回答,很快通過了問題。一節課很快結束了,但不知為什麼我卻沒有感覺到輕鬆,那個呆呆的眼神和那兩張爭執的面孔我始終不能忘記,這使我在思考到:什麼樣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學習,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學生值得討論而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呢?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他要求教師在授課內容

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各方面都要有助於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教師的每一步都應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學習是有組織、有分工的,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組內學習,必須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例如:組長、記錄人等。從而達到每個人都能參與並發表意見。另外,當學生之間發生爭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方法,組織意見一致的同學進行題,即有必要討論再討論,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樂於參與討論,並與其他意見進行爭辯,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問題外,教師還要把握當出現新知識時,需要時再進行討論。新課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這一變革有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讓我們體會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們教育者應看到並關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挖掘其。這是某一節課,某一週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是不要接受學習,更不是浮於研究學習的表面,也應該因課而定,因人而異,要通過老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不斷體驗,終究領悟,努力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4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採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麼會生鏽?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學生帶着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麼地球上會有空氣 ”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温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祕。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5

國小科學教學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尋求科學的答案,其間更多的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探究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的現象:合作學習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腳亂,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勢,在一邊獨自“偷閒”。下課後,我就喊了一個“悠閒”孩子,問他:“你上課的時候,怎麼不和同學一起動手學習呢?”這個孩子滿懷委屈地説:“老師,不是我不想和他們一起學習,而是(小組長)太霸道,從來不聽我的,也不讓我“玩”實驗器材。”孩子的一席話,使我陷入了迷茫:什麼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使孩子們都樂意動手呢?如何恰當地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呢?

於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這個問題確實很普遍,這是在小組學習背景下引發出的一種正常現象,這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因素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個性差異,有小組內的環境因素。但教師的對學生小組學習的組織策略,對小組學習的認識水平,學生分組合理性,學生學法滲透,這一切都是我們教師起着決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們在課上發現的這些部分學生顯能就不奇怪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教師先要給自己看看病,什麼是小組內分工,怎麼分法,什麼樣的問題要小組研究,小組內怎麼研究討論,在討論時教師怎麼參與……,把握這些問題,整理這些認識,學生的小組討論就有序而就不是這個樣子。當然對參與差的學生,我們可以讓組長為其開小灶,或是你特意為這些學生提出小要求,當然要求是為這個探究活動做些什麼,是直接參與的。這樣的參與對其慢慢適應小組活動,參與小組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學生會慢慢自信起來。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尋到解決的方案,於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了科學課以外的合作教育訓練:螞蟻搬食物的活動:首先我説:“當一隻小螞蟻發現了一個蝗蟲的屍首,他會怎麼做呢?”孩子們積極彙報自己平時的發現,“對,小螞蟻迅速找來同伴齊心協力把食物運回‘家’。那你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怎麼辦呢?”於是,我選擇一些簡短的文章交給孩子們討論。某些同學發現了問題,在小組裏提出,其他同學一起來解決問題。於是各種合作行為,就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開始了: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於傾聽對方;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説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通過表揚、鼓勵形式,達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難和分歧較大之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

學習合作的氣氛慢慢有些融洽了,發現孩子們都願意參與到小組的探究中來了。可是又有了新問題:小能人們的積極性不再高漲了,在彙報的時候,手不願舉了。哇,我在無形中又傷害了一些孩子的心靈。怎麼辦?由於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師的呵護中成長的,他們也養成了一些驕傲自大的性格,當不在被眾星捧月時候,他們感到了失落。面對這種情況,於是我又採取另一種做法:我對小組進行重組,能力強集中在一起,選擇能力一般的做組長,讓他在激烈的競爭中進步,能力相對弱的組成一組,選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來帶動整個小組的活動,充分發揮他的作用,帶動其他學生進步,有些組員在小能人的影響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組去當組長了。這樣一來,班級中的合作學習更融洽了。

曾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不説沒有效果的話,不做沒有效果的事。”我想説:不要組織沒有效果的小組。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6

國小科學的學習倡導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知識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指導思想在教學國小五年級上冊《冷水和熱水》時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堂以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生交流為模式的課堂教學。 課堂上我先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中的內容有什麼不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語言描述什麼是冷與熱。然後提出問題手指能準確地感知水的冷熱嗎並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猜想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更準確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激發學生探究冷熱問題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然後分組實驗我先對活動的內容、方法、過程及注意事項提出具體的要求。特別要強調熱水的温度不要過高實驗中先用指尖感受一下水的温度讓學生按教材要求分步進行實驗用手指分別感受冷水和熱水並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手指對冷水和熱水的不同感覺。 再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並試着分析其原因。當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我信步走到學生中間一幅讓我深思的場面呈現在我的面前只見一個組的組員在為誰先回答哪個問題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當我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驟然停止。另一個組一位女生見到了我如同見到了裁判立刻舉手後便説“老師他説錯了應該是這樣的。”而那位同學則搶白道“我沒錯”。為了不引起大的波動我回到講台。當我環視四周在教室的角落處一組中有一名同學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對大家的討論並不感興趣。短短的討論時間到了幾位同學進行了回答很快通過了問題。一節課很快結束了但不知為什麼我卻沒有感覺到輕鬆那個呆呆的眼神和那兩張爭執的面孔我始終不能忘記這使我在思考到什麼樣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學習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學生值得討論而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呢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他要求教師在授課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各方面都要有助於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教師的每一步都應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學習是有組織、有分工的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組內學習必須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例如組長、記錄人等。從而達到每個人都能參與並發表意見。另外當學生之間發生爭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方法組織意見一致的同學進行題即有必要討論再討論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樂於參與討論並與其他意見進行爭辯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問題外教師還要把握當出現新知識時需要時再進行討論。新課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這一變革有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讓我們體會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們教育者應看到並關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挖掘其。這是某一節課某一週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是不要接受學習更不是浮於研究學習的表面也應該因課而定因人而異要通過老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不斷體驗終究領悟努力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7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整個的探究活動,學生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注意自始至終都以一種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彙報,學生的彙報雖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補充,並善於及時捕捉學生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以肯定,給他們以激勵。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在實驗的現象分析和總結中,知道用三稜鏡、水稜鏡分解太陽光形成彩虹,牛頓盤能把多種顏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製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於夏天雨後的原因。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你們真棒!”。“你們真像一個小科學家!我都要向大家學習了,希望同學們能在今後的學習中發現更多的問題,提出更多的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更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這些語言的肯定與鼓勵,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課上時,我經常説:“你們真棒!”,這不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8

隨着新的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頒佈,全國國小科學教學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小科學教學逐步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少的課時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如何提高國小科學教學質量?如何優化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質量?尤為值得研究和探討。這學期我擔任國小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根據半年國小科學課堂教學的情況和本人的教學經驗,我在這方面收穫很大,談一談我的教學心得:

一、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四、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教師應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做好國小生的科學啟蒙教育。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9

新課程改革下的國小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説:“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圖畫》描寫的是碩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的秋天,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學。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0

一、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對所開設的課程有一些瞭解,但不夠深入。五年級學生學習習慣良好,能夠從各方面對本學科知識進行補充和充實,但個別學生因家庭環境的影響,對此認識不深,不願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

二、教材分析

環境教育這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五年級學生在以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可嘗試自己獨立面對社會與自然,去關注、調查、探究、思考、總結,做出自己的判斷。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內容以“環境教育”為主題,引導學生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瞭解自己周圍的環境,提高學生的整體的素質。

三、教學目標

1 、學生獲得環保的基本知識和觀點,懂得最基本的環境理論。

2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的內在動機。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注重實踐的過程,實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

3、組織有關的活動素材。

五、教學措施

1、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2、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學生的點滴進步讓我無比欣慰,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今後還需努力解決。現對自己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基礎較差,為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説,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三、做好轉差工作

針對我們班差生較多的情況,我狠抓差生,給差生“開小灶”,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突出章節過關。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為七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

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

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活動。

如辯論、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是分不開的。

在本期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為下學期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2

曾幾何時,從國小到大學十幾年不停的上學,學習,我上夠了,也學夠了。我決定再也不從事與教育有關的行業了,可是就是造化弄人,我在畢業後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經過了n次失敗後才不得不從事教師這一行業。

可就是黨我再次從事教師這一行業後,我愛上了這一個神聖的崗位和工作,看着那麼多的學生一次次的在我教導下逐漸成長,我心裏就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回顧上學期工作情況,有進步,有不足,有小成績,有小過失。作個總結,一為自己反思,二為彙報工作。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形式多樣,不拘泥於書面作業,多種方式交替進行,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不能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對於後進生的態度經常是比較急躁,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進,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的努力相信也不回白白付出,同學們的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在心裏感覺真的很欣慰。我將始終堅持一個信念:“表裏如一、清白做人”堅持創新教育是我的座右銘,正確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做好一個老師並不難,難得是要始終做好一個老師。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期望都很大,希望把他們的孩子教育好,這雖然是我的分內事,可是真的挺有困難的,畢竟每個人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個人情況都不一樣。黨的xx大説好了,要緊緊把握住這一代孩子的教育,我投身教育事業就是為了教育好下一代,因此我絕無怨言。

我一定做一個好老師。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3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四年級的英語課。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英語學習的情況分析

1、四年級學生處於低年級向中高年級轉變時期,心理上略為叛逆,總體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養成都比上一年級好,但是還有大多數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把英語與語文數學科等同對待,學習態度極不認真。情況不容樂觀。

2、教學上的一些的困難

詞彙量較大,很多學生不能夠認讀。教過之後再來認讀大部分同學不能掌握。

3、家庭輔導的缺乏家長與教學配合的同步輔導是直接影響教學差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少了家長的課外督促與輔導,學生課堂所學只靠課堂來複習,不只佔用更多課時,而且學習效果不好,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回生得非常快,學習自覺性也不高。

二、教學工作

1、工作態度本學期來,我認真對待英語課堂的教學工作。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對學生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瞭解學生情況,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書寫作業中,開始讓學生抄寫句子,當出現大小寫不分的情況時,及時給學生分析,重視對學生書寫規範性的培養;抓好課前3分鐘和英語朗讀,在朗讀方面學生們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不足之處

1、只管教學,不抓輔差。

只希望學生能自覺學習,沒有嚴格地督促學生進行課後複習和檢查,沒有想辦法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在輔差這一塊做得非常不足。以後應加強對學生進行輔差工作。

2、作業佈置方面的缺失。沒能抓好作業的檢查,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緊張感,致使有部分學生常不按時完成作業。

面對這樣的不足,我今後要加大力度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爭取在下學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4

這學期我擔任國小四年級的英語教學,由於剛剛接手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教學經驗頗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學教法,虛心向三位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現將本學期四年級英語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教學效率。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也曾説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確如此,如果一個學生對所學的科目有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就會認真學習,反之,沒有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他們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培養、提高、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首要條件。基於這一點,我在教學中比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説,設置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遊戲,像“吊死鬼”、“whats missing?“、“找卡片“等,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最重要的是在實際中運用,因此,除了課堂練習外,還需要讓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讀,多講,多練。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組長監督的方式,以確保他們不落後,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在批改作業方面,要求學生的作業及時完成,我也按時地批改,並詳細地做好批註,對普遍性錯誤,在全班重點講解、分析。針對個別學生的作業就採取面批方法,單獨地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習題,提高教學質量。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進行情景教學。

本套教材的特點是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並且與生活實際聯繫密切。在課上我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動作表演、卡片、掛圖、實物,隨時隨地取材或根據課文內容創設語言環境,並儘量多地使用英語,逐步過渡到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置身於一個英語的環境中。比如説第一單元中,涉及到的內容都是關於classroom裏的內容,非常貼近實際,對課本中的Let‘s learn中的對話鼓勵他們在同學們面前大膽表演。有意創設的語言環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也有助於學生理解所學英語,引起興趣;視聽結合也便於加深初學印象,強化記憶。

四、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自信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適應,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每當學生用英語講完後,我就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感到自豪,有一種成就感。對於不同程度的同學,在課堂上給予不同程度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他們的一丁點進步也及時得到鼓勵,從而使他們都覺得,只要自己認真跟着老師學,就能學得好,樹立起學好英語的心理優勢。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人人蔘與,加強交際的互動性。在課堂交流中,少批評,多表揚;少指責,多鼓勵,努力找到學生的優點,常以“Very good!”、“Great!”、“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來鼓勵他們的積極參與,充分喚起他們説英語的自豪感。

五、注重過程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我通過作業、課上表現、聽寫情況、背誦課文等形式給學生積分,每次達到五分後可以得到一個帶着字母的小星星,集齊帶有字母g、o、o、d的四個字母后,可以得到一個帶有good的小標貼,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也深刻體會到鼓勵要比懲罰有效得多。

六、今後努力的方向

1、作業佈置方面的缺失。沒能抓好作業的檢查,對於組長,課代表缺少表揚和監督機制,致使有部分學生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一些口頭作業實效不大。

2、在教學方面我發現自己形成了一種定式,沒有創新以及大膽實踐的勇氣。我應該多看教學方面的理論以及多聽幾位有經驗教師的課,進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很多優秀老師的優點沒有學到,聽課的次數也還不夠多,有些缺乏與其他教師的溝通,希望在下個學期能多學習新課標,多吸取他人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4、學困生的個別輔導也是我下學期要進行探索的內容,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希望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能積累豐富的經驗,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另外,在課堂管理方面還做的不夠好,沒有樹立起一個老師的威嚴形象,導致課堂秩序較差,以後一定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意識到課堂的重要性。

6、作為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英語老師而言,由於並不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在專業知識的一些方面還有所欠缺,以後還要加強學習。而且,在教育教法方面,也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報也不少。總的來説,在其中,我積累了不少經驗,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努力填補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揮優勢,改善不足,虛心學習,繼續努力!力爭在今後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5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感觸頗深。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52人,隨着年級的增高,孩子們的知識學習廣泛了,內容增加了,難度加大了,學習方法改變了.針對現狀,我將孩子大體分為四類:第一類:品學兼優的孩子,如黃武寶、李選平、丁潔禕、何聲怡等這些孩子學習品質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動學習,應該説具有衝擊重點中學的實力,第二類學生,所佔比例最大,他們努力學習,但基於多種原因,如:家長教育方法不得當,基礎不紮實,學習方法不正確,青春期思想波動等,造成成績不拔尖,但他們也有衝擊重點的希望,這些學生就是所謂的可上可下的學生,發展好了,是重點,稍有鬆懈就將與重點擦肩而過,如顏菁、陳俊宏、陳孝澤、陳康等。第三類學生,是老師最心疼的孩子,如王君藝、伍傑等這些孩子一直努力學習,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績,他們善良懂事,但成績始終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對這些學生,我傾注了更大的熱情,耐心的輔導,生怕傷到他們敏感的自尊。第四類學生是我平時關注最多的孩子,如陳學忠、黎昌瑚、許澤康、鍾顯湘等活潑好動,充滿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違反紀律,表現在上課搞小動作,甚至課堂上説話,影響其他同學聽課,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也普遍不好。面對這些孩子我有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針對上學期本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本人在本學期對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些調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現作出總結: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

(一)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顯示出本班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從檢測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對字形掌握不夠,錯別字很多。因此我充分利用寫字課和早讀課抓學生的字形。字義的理解對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現在收入的課文中有很多難以理解的詞,在家庭作業中有些孩子的詞語解釋就是一味的抄參考資料或字典,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在課堂上如果一個一個要學生解釋,顯得枯燥,有些學生就是照着參考資料念出來,沒有什麼實效,放到課文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費時多,我們略讀課文一般是一課時,講讀課文一般是二到三課時,時間也不允許老師逐字逐句的講解,只能講解重點詞句,其它詞語的疏通理解還是要在預習時完成。老師已教給孩子方法,具體實行還有待於個人,有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會自覺完成,本學期在這方面進行了狠抓。我則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小結方法,練習鞏固等,爭取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裏過關。另外,對於學生馬虎做作業書潦草的現象,我嚴格抓緊每天下午的練字時間。課餘讓他們練寫字帖。一學期下來,學生的書寫有了進步。在字詞句方面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提高了他們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此,我在教學不同的知識點時,都結合學生學習的情況來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讀—畫—思—寫—問”的五步預習方法,意思是“讀課文、畫詞句、思內容、寫批註、問不解”的方法。學生掌握這個預習方法,有利於提高他的自學能力和閲讀水平。

在閲讀教學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脈絡,滲透理解詞句的方法,指導學生抓住文眼來理解中心,歸納小結“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感悟表達方法”等閲讀技能,並進行遷移學習到同體裁的課文中去,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習作教學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邊的事物,關心時事,對於熱點的奧運火炬傳遞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讓學生時時追蹤事態的發展,並把自己的感受訴諸筆端。把從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課文表達方法遷移運用,多積累素材,多練筆,學生的表達能力亦然不斷提高。

在綜合性學習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多實踐,多思考,多總結。我組織多種展示課,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彙總分類,確定研究主題,走出學校,深入家庭,走進社會來進行調查研究,學生的研究報告雖然內容欠具體,結論欠精準,但已初步閃現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關鍵,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按時完成作業,專心聽講,大膽發言,定期複習等則始終在整下教學過程中要強調的內容。

(三)做好轉差工作

本班語文極需幫助差生有七名,就是楊文鈺、姚傳壯、陳裕、王書香、許澤康、陳學忠,提高他們的成績,對提高全班整體的學習質量有很大的作用。我採用的方式是“以多優帶一差”的方法,幫助差生制定出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每天讓優生抽出半小時幫助他們掌握,因為是多名優生來幫助,所以他們都不會有增大負擔的感覺。另外我還設了獎勵的制度,形成了競爭的機制。通過單元和知識點的小測,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給差生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3、原創得意句段的展示。4、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辯論、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三、存在問題與不足

1、同學們的作業,個別書寫質量太差,作業本保護的不夠好,個別同學對字的筆順、筆畫掌握的不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2、個別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3、輔差工作完成較好,培優工作則顯不足。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和設想

1、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3、多組織一些班級活動,如:朗讀比賽、説話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後,集體榮譽感差的同學受到啟發教育,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4、重視優生的培養和差生的轉化工作。

5、在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要加強德育工作,重視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6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科學學科的教學,有聲、有色、形象直觀,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增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發展。但要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的作用不可小視。

1、教師角色、觀念的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引入科學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感知過程,促進認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應用能力。但是,它在給科學教育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對科學教育提出了挑戰,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要認真研究新世紀人才的素質要求,及時對每個學生進行成才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和實踐的對象是“學習過程”。這裏強調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從而真正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將從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學生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於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更努力地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學習者的特點,預測和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找到他們恰當的學習起點和創造一種他們能適應的教學模式,以期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大教育觀念,集中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創造性的活動,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學生的朋友。而現代教育技術正為增強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提供了條件。

2、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操作技能。

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使教師與學生處在相同的環境中。這為教師創造了一個熟悉但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教育技術的理論、手段、方法和技巧,並深入研究、交流開展電化教學的心得體會,互相推薦和提供軟件資料,多渠道收集,或通過簡單的輯納編制新的軟件教材。

3、媒體課件要適時適地適用妙用。

毫無疑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科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空間,但教師必須明確這樣一個觀點——應科學、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體。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完成,包括在科學學科中挖掘人文精神。它也不可完全代替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如果忽視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那麼任何的教學也都失去了它的意義。總言之,不能讓多媒體輔助手段“喧賓奪主”,而要儘量讓它發揮“輔助”作用,真正為優化科學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衝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採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是現代科學教育的要求,也是現代教學發展的需求,對於整個教學改革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7

本學期我擔任了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本學期學生共學習了10個模塊的內容,進一步地提高了聽、説、讀、寫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出總結:

一、認真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以英語課程標準和教學用書為指導,認真學習、研究每個單元的話題、主要任務和各語言知識點。根據我校四年級的學生實際,從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徵出發,合理設計教案,處理好教材裏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由易到難,由分散到集中,創設情景教學,聯繫學生的生活,讓英語真實地運用到學生的生活中。

二、構建高效課堂。

在課上,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儘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基本做到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我講得儘量少,讓學生有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

在教學上遇到難題,我會利用課餘時間和同事們坐在一起進行討論,找尋最好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利用週末和業餘時間聽取專家的報告,看課例,對英語教學體系有了系統的理解,我的英語教學也得到新的提升。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佈置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儘可能地講英語,用英語授課,我覺得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促使教師不僅把語言用作講解知識、傳達信息和傳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本身,同時也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在運用英語時我很注意所用語言的正確性、純正性和流利性。

但是工作中也存在不足:

1、由於所教班級多,課時多,沒有時間對作業進行全批全改2、學生兩極分化較嚴重,由於時間和其它原因,不能很好地關注差生。

2、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我相信有付出就有收穫。無論期末考試成績如何,我都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多問,多想,多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8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給學生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

一、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

預習只需粗略的閲讀,瞭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説帶着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現在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

二、預習的方法

1、閲讀法。閲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內容從頭到尾,仔細閲讀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馬觀花”。對於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覆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於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於語文知識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聯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説:“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説明對該事物是瞭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內容能提出幾個為什麼,則説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鍊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能力。可見預習時應特別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通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

三、預習的步驟

1、總覽單元。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為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形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於對比和總結。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佔據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啟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瞭解背景。文章都是為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的。對背景的瞭解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內容,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內容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繫。

5、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19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然也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麼以促進今後的教學使之更加完善也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工作第三年第一次接任科學課的教學雖然聽過不少優秀的課例但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的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但是從開學初我便下了決心要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六個班兩個年級段每週18課時課時量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力圖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科學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合理的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剛開始的那一個月,由於學生的習慣沒有,實驗操作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實驗操作不規範,但在這一個學期之後學生在這方面有了不少的進步。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三年的教學使我明白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因此,課堂中,我儘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操作、討論中,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科學學習其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動動手,在實驗中就可以學到本節課的知識點,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科學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前面講解書中的概念的東西,學生聽着然後考試時去背記住便成.然而只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教學方式與豐富的參與方式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一學期的指導下,學生養成了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從而獲得新的科學理念的習慣。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質疑,解疑,甚至再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六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科學課與其他課的不同就在於他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驗的活動機會,這是學生喜歡的,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以上是我本學期教學中的一點心得,有了些許的成就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生的一些習慣養成仍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研水平也還需要不斷地再提高,在總結中反思自己,在努力中提高自己。

國小科學教學教育敍事 篇20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然還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麼以促進今後的教學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並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