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精選14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13W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1

根據教育局關於在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的指示精神,我校特制訂以下讀書活動方案。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精選14篇)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教育理論引領教育教學改革,以經典的教育思想指導工作實踐。以提高我校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教師中倡導“與書為伴”的思想,樹立終生學習的教育理念,堅持“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精神保障。

二、活動目的

營造荊源中學老師的閲讀氛圍和閲讀習慣,提高人文素養和專業能力,綜合提升學校辦學的軟實力,促進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和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首先,讀書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教師是新課改新教材的執行者,將影響教育改革的深入貫徹落實,也勢必會影響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必須加強自身學習,並努力將學習與教學工作聯繫起來,真正以實際行動改進自身教學行為,共同推進學校的發展。

其次,讀書是體現教師職業特點與風貌的需要。在多元經濟知識時代,教師要提高自己應對課多元文化衝擊能力,使自己不負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維護作為教育者的形象與尊嚴。

第三、讀書是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需要。教師要獲得自身的發展,必須依賴學習這一行為,以提高自身專業的素養,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發展。所以專業閲讀必不可少,文學滋養、哲學指導等也尤為重要。

三、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進一步弘揚敬業奉獻的精神。

2、搭建教師學習交流的平台,形成促進教師閲讀的有效機制,通過讀書活動,在教師中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

3、通過讀書活動,使教師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構建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學習型教師隊伍。

4、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標準,對比發現自己教育思想、教學行為之不足,引發讀書之慾望。

5、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使教師能用書中正確的思想方法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體驗到讀書的好處,從而養成堅持讀書的好習慣。

6、通過實施讀書工程,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充滿生機和活力、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的教師隊伍。

四、活動原則

1、堅持整體性原則。“教師閲讀促進計劃”不是單一的讀書活動,而是涉及教師個體素養的提高和學校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

2、堅持專業性原則。從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出發,鼓勵和提倡教師廣泛參與閲讀活動。着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着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教育創新。將閲讀學習與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在閲讀中發展。

3、堅持實效性原則。開展閲讀活動要注重實效性,避免搞形式、走過場。引導教師結合學習體會採取有效措施,改進教學工作。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促使教師自覺、主動的參與閲讀和學習活動。

五、活動內容

(一)讀書種類:古典名著、名人傳記、教育名著和教育家評論及專業書籍、學科指導類,現代科技、時政類,生涯指導和學習方法類等。

(二)讀書方式:

1、自主研讀。每天保證半小時以上的閲讀,力爭讀深、讀透,讀有思考,讀有感受,讀寫同步,每月至少寫好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

2、集體閲讀。每學期由學校推薦一本書籍,規定全體教師集體閲讀,在一定的時間內撰寫讀書心得,學校統一組織教師一起談感受、談收穫、談疑惑。

3、組團閲讀。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教師們互相推薦新書好書,無障礙發表爭鳴,通過同伴間更輕鬆、活潑的交流,將讀書思考向更廣的時空延伸,並形成小組閲讀活動記載。

(三)活動形式:

1、為切實落實教師讀書活動,全體教師要根據學校要求,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選定自己閲讀的文章、刊物或教育專著,初步制定自己的個人讀書計劃。

2、落實閲讀書目和閲讀環境,進一步建設和完善學校閲覽室,使之成為教師休閒、閲讀的舒適港灣。每學期學校提供每位教師一定的閲讀經費,教師自行選擇、購買書籍;針對學科特點訂閲各種刊物,並由相應學科的教師閲讀和保管。

3、落實閲讀交流形式與空間。建立校園網教師閲讀論壇,學校組織各類讀書活動,舉辦各種專題閲讀、學術報告、讀書月、讀書徵文、讀書先進個人表彰等等。每次活動都有計劃,有落實,有結果。

4、學期末學校開展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展評活動,並評出優秀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編撰成冊以供全體教師交流學習。

六、保障措施

1、成立讀書活動領導小組,為讀書活動提供組織保障。

教師讀書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章會肖

副組長:周學章

組 員:張紅梅 蔣玉蘭 周鳳娟 袁建雙 林孟 滕林秀

2、學校建立有關讀書計劃的管理、評價和激勵等規章制度,每學期把讀書情況納入常規管理,及時檢查總結、量化考核、反饋指導,確保讀書活動取得實效。

3、學校將把教師讀書計劃納入校本研訓計劃,把讀書活動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教師讀書筆記及讀書心得將由學校教科中心統一檢查並備案,教師讀書活動表現與教師教科研活動成果考核相聯繫。

橋下鎮第二中學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2

當今社會正處於知識爆炸時代,教育不僅是“知識加速器”,更是“人格、快樂、幸福加速器”,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選擇了閲讀。按照馬斯洛的觀點,閲讀是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從教育史、社會史來看,閲讀是提高生存藝術、發展人。優質的閲讀是給知識注入生命,給生命融入知識,每一次閲讀都成為不可重複的生命體驗。。

基於此,根據縣教育局要求,我校決定在全體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引導教師讀書、明理、做人、成才,為學校生存發展培養所需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師中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將樸素的“讀書是一種需要”上升為“讀書是一種責任”、“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享受閲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讓校園裏充溢着濃濃的人文氣息,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

二、活動目的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人生匱乏、貧弱、蒼白的狀態;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讀書,能夠徹底改變教師孤獨、麻木、灰色的人生狀態,消除“職業倦怠”;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歷史性地思考人生,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

二、讀書宣言: 讀書完善自我,智慧哺育英才

三、讀書思路:堅持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四、讀書活動的方法和步驟

1、健全“領導”,“魂”要立。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為成員的“閲讀領導小組”,負責推薦並組織教師讀書活動。

2、制訂計劃,始

為確保讀書活動有聲有色地開展,學校要求教師不斷地讀書、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每位教師每月至少閲讀一本教育教學刊物;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閲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每位教師都有自己最喜愛的書籍;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讀書筆記。全體教師要根據學校的要求,結合教研組及自己教育教學的工作實際,選定自己閲讀的文章、刊物或教育專著,制定自己的個人讀書計劃。

3、完善“保障”,巧闢“徑”。

加強、完善圖書室、閲覽室建設管理,讓“沉澱”的圖書“流動”起來,使之成為教師借書、讀書的開放港灣。校園網每天開通,保證教師在網上再續“書緣”,盡情擷取教育清芬,啜飲智慧芳醇。另外,教研組每週教研活動時,安排一定時間集中學習,和課餘教師自學有效“聯璧”,共同打造更豐實絢美的讀書天地。

4、組建團隊,“書趣”生。

學校鼓勵教師或按教研組,或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志向,建立自己的書友會、讀書小組等學習型組織,自己命名、自願參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堅持不懈,不斷交流分享讀書經驗,促進教師自我發展。學校領導帶頭開展讀書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清談漫論書中意,書香裊裊舞旖旎”,讓讀書真正成為教師心靈的振翅、精神的呼吸。

5、勤於筆耕,催“花”發。

每位教師在讀書的同時,要隨時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將讀書心得匠心整理,“織”成妙文,上傳校園網。除可與同事切磋砥礪、資源共享之外,還便於把學到的理論思想、觀點用來指導教育教學,改進學科教學、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推進新課改的實驗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像目前,我們倡導開展的《教師專業日記》寫作活動,即是生髮其“枝”的豔花一朵,積極引導教師追尋教育理想,探索富有個性的教育研究方式,尋找教育實踐中有意義的“細節”,改進個體的教育生活,進而構建教師成長的精神家園。

6、搭建平台,競風情。

讀書需要激情,還需要舉行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本學期,我校將嘗試進行以下各種活動:

(1)創建讀書論壇

根據本校實際,定期組織讀書輔導、讀書沙龍、讀書報告會、討論會、演講比賽、讀書徵文競賽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更多的老師讀書,在讀書中真正成長起來。

(2)評展優秀筆記

期末,全體教師上交教學隨筆、讀書筆記。每學期進行一次讀書筆記展評活動,評選出優秀、有價值的讀書筆記,作為教師們學習的樣本,激勵廣大教師不斷讀書,積極讀書,以影響全校學生不斷讀書,積極讀書,真正成為學生們讀書的楷模。

7、量化考核,添妙景。

為檢驗讀書活動的效果,將把教師和各教研組的讀書活動 ,納入年終考核,與評優晉級掛鈎。

六、書目選擇

1、推薦書目:

經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官場現形記》、《鋼鐵是怎麼煉成的》、《莎士比亞全集》、《簡·愛》、《老人與海》、《悲慘世界》、《紅與黑》、《戰爭與和平》

教育教學專著:《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肖川) 、《不做教書匠》(管建剛)、《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教育漫話》(約翰 ·洛克)、《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愛彌爾》(盧梭)、《民主與教育》(李鎮西)、《情境教育》(李吉林)、《葉聖陶教育讀本》(葉聖陶)、《心之育》毛蓓蕾、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解讀

2、必讀書目: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朱永新教授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方面,勾畫了自己的“教育理想”。相信一旦您醉心其中,那些散溢着智慧芬芳的教育理念,必會幻化為美妙的翅膀,引領着您在嶄新的世界裏高翔。

《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 在長達十多年的一段時間內,魏書生校長書記一肩挑,上兩班語文課,另有 30多個社會兼職,經常外出開會講學,還做兩個班的班主任。他有三頭六臂?他為何干得那麼出色,那麼輕鬆瀟灑?讀了這本書,你將會發現其無窮奧祕,領悟其深刻哲理,明瞭其人生真諦。

狄金森説:“跳過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巴丹説:“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的終點。”

是的,讀書完善自我,智慧哺育英才,最是書香能致遠!老師們,為了以後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為了不被時代、不被我們的孩子所淘汰,我們應把讀書作為今天的選擇。就讓我們打開書本,在詩歌的海洋裏吟詠性情,在藝術的殿堂中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原野裏放飛心靈,沿着書之途,走向人生髮展的最高境界吧!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3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制定一份自己的學習計劃,我覺得這個主意挺不錯的,至少我們可以靜下心想想自己可以在哪方面需要充電。而且通過寫個人讀書計劃,我們可以又重新審視了自己,解剖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我要繼續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備良好的師德。師德不是一個抽象的政治説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格的,一個有廣博知識的教師才會有道德感召力,僅僅依靠説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蒼白的。同樣,教師的師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為底藴的。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完成其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為了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特制訂如下信息技術老師讀書計劃: 一、 讀書目標:

通過閲讀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通過閲讀使自己業務精良,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念,開闊教師的視野,積累教學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 讀書內容

1.精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

2.教育教學類《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愛的教育》。

3.信息技術類《flash8培訓教程》,《網絡技術大全》等。

三、 主要措施

1. 每天確保半小時的讀書時間。

2.按照讀書計劃,與同事交流讀書感受。

3.應用網絡教學課程與書籍結合的方式,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創造的活力和快樂。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平時多閲讀優秀的教育名著,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以他們的例子來激勵自己,多觀察、多總結,從學生實際來總結提高,積極撰寫教育論文,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知識型教師。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4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鬥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必須與書結緣,以書為友,走進書本,終生與書為伴。我們學校積極響應縣教育局“三個工程”號召,以“閲讀人生,智慧育人”為主題開展教師讀書活動,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為此,我制訂個人讀書計劃

一、讀書目標:

1、通過讀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含量,使自己成為更富內涵的教師。學習教育經典理論,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日常教學活動中,養成隨時記錄教學中的點滴感想的好習慣,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重構自身專業知識結構。

2、通過讀書,找出自身的差距,從而激發自己向上發展的動力。

3、通過讀書活動,使自己業務精良,勝任新課程教學,成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學教師。

4、通過讀書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讀書內容

1、網上閲讀:國中英語教學網

2、本人訂購《中學生英語閲讀與寫作》報刊雜誌等。

3、從圖書室自選書籍

三、具體安排

1、堅持做到每天讀書學習半小時至一小時,以書為友,充實思想。

2、讀書過程中記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好勾畫和批註。

3、堅持做好讀書筆記,摘錄教育教學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4、發揮網上資源共享的優勢,經常上網學習,瞭解各種讀書信息。

5、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讀書活動,主動與同事交流,利用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的時間,和其他老師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心得,多反思,多總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先讀、精讀,政治理論、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選讀、略讀、速讀。

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創造的活力和快樂。讀書,能夠改變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讀書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去享受讀書。“閲讀人生.智慧育人”,讓我們在這響亮的口號的指引下,一起捧起書本,汲取無限的精神力量,為自己的工作打好基礎,為我們的生活點燃希望!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5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鬥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作為一名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説,讀書就意味着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把讀書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與反思,提高師德素質和自身修養。因此我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讀書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通過讀書鍛鍊思維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評性思考能力,努力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進行教育創新;通過閲讀經典,豐富人生,讓生命在閲讀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讀書目標:

1、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閲讀接觸更廣的課外知識,深化更多的學科內容 , 逐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通過閲讀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通過閲讀使自己業務精良,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念,開闊教師的視野,積累教學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通過閲讀學習,豐富自身個人文化涵養,強化自身修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個人自學為主,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閲讀有關書目,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勤於做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每天確保一小時的讀書時間,讓讀書成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需要。

2、讀書活動做到“六個結合”:讀書與反思相結合,提倡帶着問題讀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實效;讀書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一體化”工作相結合,切實化解實踐中的難題;個人閲讀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讀書與課改相結合,理解新課程,融入新課程,實施新課程;讀書與不斷解放思想相結合,提高認識,創新工作思路。

3、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要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緊緊圍繞學生髮展和學生需求這個中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邊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及時認真地進行教學反思,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閲讀,瞭解、把握教育教學的信息和動態。

5、堅持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帶着問題讀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潛心寫好讀書心得。堅持讀書與課程改革相結合,充分理解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課程理念,實施新課程。

四、讀書安排:

1、經典閲讀:《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

2、選讀書目:《賞識你的學生》《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教師角色與教師

發展新探》《有效教學——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教師的情感與智慧》

3、每月必讀:《國小語文教師》《國小教學參考》(語文)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創造的活力和快樂。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6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為了推動我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展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基本素養,增強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水平,特擬定學校教師讀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推進課程改革為載體。讀書是教師重要的學習方式,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更應該不斷學習新形勢下的教育新思路。

二、活動對象:全校教師

三、活動口號:讓讀書寫作成為生活的自然

四、讀書目標

1、對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而言:

知識提高:讓自己成為更富內涵的教師,轉變教育理念,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進行教育創新,努力使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

思想提高:在讀書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藴,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技能提高:把知識學習轉化為教育生產力,運用在課堂教育教學實踐中

幸福感提升:豐富自己的人生,豐富教師的課餘生活,豐富教師的內心世界。

2、對學生的發展而言:教師樹立起榜樣的效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和思考習慣。

3、對校園文化建設而言:創設良好的學習研究氛圍,使學校文化底藴更加深厚,學校教育教學績效穩步前進。

五、教師個人讀書的建議和具體要求:

讀書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讀教育教學方面的,要多方涉獵,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文史哲方面要多下點功夫。經典的名著要讀,現當代的小説、詩歌、散文也值得玩味。當然最好還要讀孩子們愛讀的書,比如經典的兒童文學,便於與學生交流與推薦。在個人進行讀書活動的同時,要制訂讀書計劃,確定讀書範圍,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忌半途而廢和急功近利、結合工作實踐。

1、堅持做到每週讀書學習不少於一小時,以書為友,充實思想。

2、讀書過程中記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堅持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讀書心得,可以以教學案例分析或者教育教學敍事的方式呈現。

3、堅持做好讀書筆記,摘錄教育教學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4、充分發揮網上資源共享的優勢,經常上網學習,瞭解各種讀書信息。

5、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讀書活動,主動與同事交流,利用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的時間,積極和其他老師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心得,多反思,多總結。

六、學校開展讀書活動的主要措施:

1、學校組織教師沙龍中,讀書要求貫穿活動的全程。

學校有“班主任、學研教”二個層面的教師沙龍,在進行沙龍前後會佈置一些專門的研究學習方向的文章給教師,這個環節可以很快的使得教師在讀書之後 把形成自己的“想法”並轉化為“做法”,並在沙龍上進行宣講,有利於將教師個人化的教育想法稱為“教師的信念”。能促進教師自己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藴的優秀教師。

2、對青年教師、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等不同教師羣體的讀書過程進行指導和競賽相結合。

中學教師個人讀書計劃範文(3)篇對拜師結對的青年教師我們採用每月彙報的方式,在參加外面學習培訓和自我研習讀後後,均要求寫出心得體會,並每學期集中交流一次。

對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我們結合教研組長培訓和骨幹教師年度考核,進行校內考核,特別強調骨幹教師的專業指導、對青年教師的理論指導部分。

3、本校黨員手冊中增加黨員教師讀書筆記的欄目,並在黨小組會上進行專題交流。

我校黨員志願者手冊中,每學期均有對黨員教師的讀書的具體要求,並要求黨員教師把讀書心得體會撰寫在手冊中,每學期各黨支部均會進行檢查和分組交流。突出了黨員教師的榜樣帶頭作用。

4、開展搞好檔案建設和評比。

教科室對教書讀書的過程性材料要進行全面收集。

以進行教學案例或者教學敍事校內比賽的方式,對教師的讀書活動進行管理,並進行相應獎勵。

七、推薦閲讀內容:

1.重點閲讀:

《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後現代主義課程觀》、《新課程改革綱要》(各學科)、《中學生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有吸收的心靈》和盧梭的《愛彌兒》 華東師範大學推出的《大夏書系》中“教師專業發展”和“全國中國小班主任培訓用書”叢書、各學科專業教學案例和教學敍事、各類雜誌----《課程教材教法》《上海教育科研》等。

2.自選閲讀:

《賞識你的孩子》、《細節決定成敗》、《教育新理念》、《教室裏的春天》、《探究型課程實施指南》、《破譯教育的密碼》、《人生的境界》。《説課藝術》《國小主題班會設計與組織》《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編》等有關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管理、師德培養方面的書目;為老教師準備了《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于丹《論語》心得、《讓孩子吃點苦――挫折教育的55個細節》、《中國式家教》等最前沿的理念引領與創新方面的書目。根據教師的現實需求,還為教師準備了《讀者》、《青年文摘》、《教師博覽》等書目、《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行為指導》、《課程與教學論》、《自主課堂》、《課堂教學技藝》、《教學與發展》、《教學過程的特點與規律》、《序進統一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活動教學論》、《構建主義教學方法》、《全景式教學方法》、《多元智能統整課程與教學》、《現代教學論學程》、《教學工作漫讀》、《優秀教師是這樣煉成的》、《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走進新課程》、《發展性教學問題》……

八、讀書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王觀海 副組長: 吳國美 劉建峯 程勇

成員:張華飛 李天雲、教研組長、年級組長

教師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愛好讀書,善於從中外經典著作中汲取營養。很難想象,一個不讀書的教師,能成為一個有人文精神、有良好品德的教師?我們倡導全校教師全面開展讀書活動,我們把讀書活動作為教師“行動研究”或者“校本教學研究”的一個部分。設計―行動―反思―新問題―新設計……”的過程中,將讀書活動融入到我的行動研究或校本教學研究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不斷是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教育的眼光”和“教育的心情”。 因此,在全校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可以極大的提高教師的專業和理論素質,培養出完美的讀書人格。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7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要通過對教育經典理論的學習,提升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推進課程改革,勝任新課程教學,成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國小教師。現特制定個人讀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讀書計劃為行動指南,全面學習、提高整體文化素養,提高教育理論水平並且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通過讀書鍛鍊思維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評性思考能力,努力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進行教育創新;通過閲讀經典,豐富人生,讓生命在閲讀中更加精彩!在經典讀物中汲取營養的同時,用時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優秀的讀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內化為自己的經典;放眼世界,增進國際瞭解,尊重各國、各族文化,以繼承傳統文化和光大中華民族精神為主流。

二、個人讀書目標:

1、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實踐能力,不斷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2、轉變教育理念,登高望遠,高屋建瓴,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進行教育創新。

3、通過讀書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念,開闊教師的視野,積累教學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4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人文素養。

三、讀書內容:

1、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吉姆·崔利斯著,《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錢伯斯著,許慧貞、蔡宜容譯:《打造兒童閲讀環境》、《林美琴:《不一樣的教室──如何推展班級讀書會?》等相關的書籍。

2、書法類的書籍:《大學書法》、《不可不知的書法》等。

3、其他類的書籍:《世界是平的》、《哈佛憑什麼》、《伊頓公學的金典法則》這三本書。

四、讀書措施:

1、利用一切時間積極自學,在學習過程中隨時修改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並根據所學認真備課,體現出新穎、大膽、有效的教學風格,課後再以所學理論知識為指導寫出反思和隨筆。

2、主動與同事交流,討論讀書體會心得。利用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的時間,積極和其他老師交流好書,感悟讀書心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先讀、精讀,政治理論、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選讀、略讀、速讀。

3、每天確保半小時的讀書時間。每週整理讀書筆記,保證讀書的效果。

4、充分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閲讀,瞭解、把握教育教學的信息和動態。

5、以自學為主,在課外和休息日主動學習、摘錄。以教育教學、教育理論、教改理論為主要着力點。以世界名著為輔助,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涵養。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8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傳授什麼知識,而且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任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面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我們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和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發展的自覺性。那麼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制定了自己今後三年的個人專業成長規劃,在“師德修養”、 “課堂教學”、“課改與科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育理論學習”這五方面做實做好,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精神、積極的態度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樹立高尚的師德,全心全意地關心班中每個孩子的成長,為人師表,做到校內外皆為人師。以學校的需要為己任,認真、盡責地完成組織上交給的各項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力求無悔於每一天、每一時、每一課。

2.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實踐能力,瞭解多方信息,掌握多種技能。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多看有關業務方面的書籍和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第一年研讀《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培養與提升》兩本書,學習信息技術在化學上的應用,學習各種新的教育理念。第二年與科組老師一起嘗試開發校本課程。第三年以所任教年級學生為試點,綜合應用。要不斷開擴自己眼界,補充養分,切切實實提高自身的涵養,做“源頭活水”,使今後的工作得心應手。

3.積極投身“自主化、興趣化”課堂教學及“結構化學”、“有機化學”的教改實驗中,在實踐中逐步探究課堂教學的路子,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有實效的,能促使學生綜合發展的愉快學習方法,形成自身的授課風格體系。

4.重視多媒體在化學中的應用。以往的學習是被動的接受,學完後即拋之腦後,較少應用實踐,導致工夫沒少費,收效甚微。今後,我準備在已有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主動性,業餘時間自學,向他人請教,在實踐中提高,爭取能夠製作高質量的課件,完善校本課程。

5.綜合以前的工作情況,明顯感到自己在科研方面存在較大欠缺。因此,在今後我一定要捨得花時間和精力,重視理論學習,做教學的有心人,及時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實現“理論——實踐理論”的飛躍,能夠寫出一定質量的論文,逐步使自己完成由苦幹到巧幹的轉變,成長為專業化水平教高的研究型教師。

總之,今後三年我將盡最大努力,抓住一切機會,使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爭取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生動、精彩的授課吸引學生,以紮實、創新的工作態度打動學生,使自己能真正成為思想和業務上都過得硬的教師,做一位讓自己滿意、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以育人為宗旨,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握新課程的理念,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致力教改,建設具有新區大港中學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工作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全面鍛鍊學生的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基本常識,掌握簡單的參加體育鍛煉、娛樂的技能和方法,培養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初步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並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的意識和能力,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培養終身學習習慣,活到老,學到老,每人每天必須保持2小時學習時間。

3、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運動隊長年訓練計劃,並積極貫徹落實到位。

4、認真備課,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

5、加強教研活動,青年教師多開實踐課,努力用新課改理論來指導實踐,同組成員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本學期每人開1-2次校級公開課,市、區級骨幹教師每人開2次公開課,新分配五年內的教師本學期開2次校級公開課。

6、加強聽課評課活動,有教師開課時,其他無課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走進課堂,從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認真總結,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7、各位教師要認真做好教學總結工作,積極參與各類論文與教學案例的撰寫與評比,每人每學期撰寫1-2篇有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並養成及時寫教後感的習慣。

8、開展以老帶新、傳幫帶活動。使得年輕教師迅速掌握教育教學技能,能夠儘快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

三、教科研安排

每週舉行一次集體備課,一次科研活動,具體時間為每週一上午第一節和每週四上午第一節課。七年級備課組組長:於海燕八年級備課組組長:翟慶梅九年級備課組組長:邵繼忠

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撰寫教學論文。

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市級課題《多種力量訓練方法對國中學生爆發力提高的實驗研究》的攻關工作。迎接11月份市課題組的檢查。

四、以老帶新,一幫一活動安排

張體成老師在教學、教科研方面由朱月芳指導,運動訓練方面由宣揚指導。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10

一、教學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教學改革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推進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凸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全面落實培優轉差方案,切實把教學質量提高。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三個班思想品德課。從上學期的教學和期末考試的情況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還算比較高,但由於第一次接觸開卷考試,能力顯得有較大差距,對開卷考試的適應性也比較差。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三、本學期主要教學工作:

1、繼續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4、積極開展課堂評優活動,不斷優化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大膽開拓創新。

5、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改作、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6、切實抓好學科培優工作,通過會議、輔導、談心等方法努力提高優秀率,把學科成績躍上新台階。

7、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8、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9、加強開卷能力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儘快適應開卷考試的要求。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11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個人的自我發展與完善,積極進取,努力工作,特制定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 “求真、求實、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後盾,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前提,開展個人研修。

二、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質。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敬業愛崗,任勞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及時把握課改的前沿信息,並努力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3、立足常規教學。

潛心鑽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4、注重經驗積累

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隨時上傳到國小語文論壇和個人博客裏,以便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三、研修內容

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定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努力結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使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1、研讀課標

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習作階段目標要求,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準確把握各學段習作目標要求。

2、鑽研教材

鑽研本學段教材中習作內容,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習作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問題並交流研討,以便全面把握國小教材中的習作類型及習作難點。

3、課堂教學

設計一節本年段習作指導課,上一節作文研討課,可結合區域合作體教研活動進行。

4、案例分析

對習作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和再設計,以此鍛鍊對習作指導課的駕馭能力。

5、撰寫經驗

撰寫關於作文教學的經驗論文,要求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關於習作的文章一篇。

6、研修總結

在年末時把近一年的研修歷程,把自己在研修過程中的學習、進步和體會結合起來寫一篇個人研修分析與總結。

7、參與論壇

必須具有參與意識,每星期至少在論壇回帖一次,每月至少在論壇發主題帖一個,無條件參與中學教研部組織的論壇裏每一次教研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全體教師主動交流。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中段數學研修組以“課內比教學”活動為載體,以教師專業成長為主線,以打造高效課堂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開展校本研修工作,深化課內比教學活動,認真落實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工作計劃,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師生全面發展,鞏固名校辦學成果,努力創建教育現代化學校。

二、目標與任務

本學期將按照縣教育局有關會議精神和學校工作計劃的具體要求,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強化校本研修和有效教學,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和老師的持續專業成長。

三、措施及要求

1、注重業務學習,不斷提升教師素質。

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堅決制止有償家教和辦班補課現象,樹立良好的實小教師形象。全體教師一學年讀一至二本教育專著,撰寫3000字的讀書筆記和反思文章,豐富知識的積累,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刻苦訓練教學基本功,認真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把計算機的應用當作一門必備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堅持人人會利用“班班通”進行教學;用心體驗教育生活,積極撰寫教育隨筆、教育敍事、教育教學案例或論文,力爭教師人人有文章發表或獲獎。按照縣研訓中心的要求,認真完成非學歷遠程教育的學習任務,要保證學習的時間,保證作業的質量,保證考試人人過關;積極參加各項競賽活動,堅持培訓後彙報制度,共享學習成果。充分發揮各級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提高本組教師業務素質。

2、開展校本研修,努力創建高效課堂。

我們要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個根本,以課堂教學為陣地,認真開展校本研修。一是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開學初學習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及其解讀,鑽研教材、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樹立課程意識。認真通讀所教學科的全冊教材,明確整個課程的知識結構網絡,理清教學目標。在每單元教學之前,要對本單元的內容仔細閲讀,認真分析各小節有哪些知識點,並尋找貫穿這一單元的主線,把握各節內容的內在聯繫,形成教學內容的整體認識。在鑽研一節課的內容時,應認真分析本節課在本單元中所處的地位,思考怎樣把德育點、知識點、智力點和能力點融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之中,明確本節課的培養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二是要優化集體備課。進一步優化集體備課的程序和方式。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開展好課前復備和課後反思,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尊重並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證學生的課間休息、鍛鍊時間,通過創建高效課堂來提升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按照縣研訓中心的表格樣式進行,每週一次,每次活動時間不少於一小時。中心發言人要學習並領會課程標準,樹立課程意識,準確地把握課程標準在本年段本年級尤其是本學期的要求,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學情,設計出與實際相符合的教學思路,以引領其他成員;集體備課的其他成員要認真結合本班學生實際,修訂完善教學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各備課組在集體備課時,要做到“三定四研五統一”,要嚴格按照集體備課的程序開展活動:三是深化“課內比教學”活動。開展“課內比教學”回頭看“課堂達標”活動,錘鍊教學基本功,確保課堂教學的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到60%以上。通過“專家引領、組內研修、自我修煉”等措施,就上學期比出的不足、問題進行整改,加強教學細節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和結構,提升導學能力,提高教師教學的整體水平。二月底,以年級組為研修團隊,確定備課牽頭人,選擇獨立成章的教學內容實行集體備課;三月,三、四年級各個研修小組分別選擇磨課教師借班試教,全組老師均要參與聽課、觀課、議課,形成可以共享的課件、教學設計等以備抽查;四月份,聘請縣研訓中心研訓員進校聽課指導。聚焦課堂,改進課堂,加強教學細節研究,提升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和結構,以此推進創優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四是切實完成好校本研修相關任務。每位教師聽課不得少於15節,新進教師聽課不得少於20節,研修組長聽課不得少於25節,聽課後要及時點評。研修小組要組織好8次以上的研修活動,讓老師們通過專業切磋、協調、合作,互相學習,彼此促進,共同分享成功的經驗。要積極推介組員的研修成果,每個月要保證向“長陽教育資源網”和學校網站各上傳一至兩篇稿件;一學期裏,要力爭在《長陽教育》上發表一篇文章以上。發揮《教師專業成長報告冊》的管理和導向作用,鼓勵教師開展問題研究、案例研究、行動研究,多寫教育敍事或教學隨筆,並積極向各級刊物投稿,《報告冊》完成的合格率達到100%。五是認真開展組內特色活動。認真開展研修活動,做到內容有針對性和連續性,形式新穎活潑,過程紮實,效果顯著。確定組內研究方向,圍繞“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研究,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本學期,結合三、四年級學生實際,開展數學計算題競賽活動,提高學生計算速度和準確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希望杯”數學邀請賽,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3、堅持德育為首,努力推進德育工作。

按照學校德育工作方案,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育人”的基本策略,走立足學校、家校結合、面向社會的德育教育之路。要大力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十個基本習慣。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紮實開展各項行為規範的訓練活動,確保《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落實。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

1.制定校本研修小組工作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3.現代化學校創建:各年級確定上課內容

4.組內研修活動

5.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活動

6.教學行為及教學常規檢查

三月

1.現代化學校創建:各年級認真備課,磨課

2.組內研修活動

3.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活動

4.“課內比教學”回頭看活動

5.教學行為及教學常規檢查

四月

1.創建高校課堂:高效課堂達標課評估

2.組內研修活動

3.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活動

4.教學行為及教學常規檢查

5、參加全國“希望杯”數學邀請賽

五月

1.組織三四年級計算題競賽

2.“打造高效課堂”和“課內比教學”活動總結

3.組內研修活動

4.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活動

5.教學行為及教學常規檢查

六月、七月

1、教學工作總結

2.教科研成果統計

3.校本研修小組總結

4.各科考試、考核、評價,填寫成長記錄袋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13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傳授什麼知識,而且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任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面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我們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和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發展的自覺性。那麼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制定了自己今後三年的個人專業成長規劃,在“師德修養”、 “課堂教學”、“課改與科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育理論學習”這五方面做實做好,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精神、積極的態度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樹立高尚的師德,全心全意地關心班中每個孩子的成長,為人師表,做到校內外皆為人師。以學校的需要為己任,認真、盡責地完成組織上交給的各項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力求無悔於每一天、每一時、每一課。

2.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實踐能力,瞭解多方信息,掌握多種技能。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多看有關業務方面的書籍和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第一年研讀《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培養與提升》兩本書,學習信息技術在化學上的應用,學習各種新的教育理念。第二年與科組老師一起嘗試開發校本課程。第三年以所任教年級學生為試點,綜合應用。要不斷開擴自己眼界,補充養分,切切實實提高自身的涵養,做“源頭活水”,使今後的工作得心應手。

3.積極投身“自主化、興趣化”課堂教學及“結構化學”、“有機化學”的教改實驗中,在實踐中逐步探究課堂教學的路子,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有實效的,能促使學生綜合發展的愉快學習方法,形成自身的授課風格體系。

4.重視多媒體在化學中的應用。以往的學習是被動的接受,學完後即拋之腦後,較少應用實踐,導致工夫沒少費,收效甚微。今後,我準備在已有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主動性,業餘時間自學,向他人請教,在實踐中提高,爭取能夠製作高質量的課件,完善校本課程。

5.綜合以前的工作情況,明顯感到自己在科研方面存在較大欠缺。因此,在今後我一定要捨得花時間和精力,重視理論學習,做教學的有心人,及時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實現“理論——實踐——理論”的飛躍,能夠寫出一定質量的論文,逐步使自己完成由苦幹到巧幹的轉變,成長為專業化水平教高的研究型教師。

總之,今後三年我將盡最大努力,抓住一切機會,使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爭取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生動、精彩的授課吸引學生,以紮實、創新的工作態度打動學生,使自己能真正成為思想和業務上都過得硬的教師,做一位讓自己滿意、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中學教師讀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引,認真圍繞各相關部門開展的活動,融合學科特色,積極主動地開展高一地理備課組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以生為本,轉變教學理念,抓好常規教學。在總結實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課堂的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高一新生雖然在國中學過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對世界的、中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瞭解,但由於會考不考地理和九年級不開設地理課,隨着時間的推移,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可以説非常有限,對地理教學的觀念,也仍保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即認為地理是“副科”。很多學生進入高一後,會覺得地理很難學,原因是高中地理與國中的區域地理內容相差很大,國中多為“是什麼,在哪裏”,而高中是“為什麼”,尤其高一上冊的自然地理,學習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科思維,理解難度較大。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們必須要在這個學期的教學中做好教學計劃,保證整個高中三年的地理教學的順利實施。高一學生由於年齡、習慣、學習態度、地理基礎等方面參差不齊,加之學科間的知識不匹配,學科知識和學習能力都較薄弱,雖然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教材以專題的方式呈現學習內容,對他們來説會存在較大困難,對知識點不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基本情況

高一年級共有28個班級,有六位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一)(魯教版),按課標要求,學校每週安排2課時,內容多時間緊,高質高效完成任務成為一大難題。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1、轉變學生觀念,提高學生素質。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銜接工作。

3、瞭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徵,理解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樹立科學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學會應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五、具體措施

1、上好開學的第一堂高中地理課。使學生既從思想上認識到學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又認識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從而重視地理的學習;且使學生對國中、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差異有所認識,並且向學生講明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重理解,重視充分使用課本,學會使用地圖,勤於動腦,善於想象,重視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等。

2、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積極參與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和能力,進而講好每堂課。

3、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閲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並及時批閲、講解作業。

5、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