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河南概況導遊詞(精選5篇)

欄目: 河南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9.13K

河南概況導遊詞 篇1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簡稱“豫”,因其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省會鄭州,東與江蘇、山東、安徽相鄰,南連湖北,西接陝西,北與山西、河北結合,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詩詞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內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黃帝故里、商丘古城、嵩山、雲台山、白雲山、伏牛山、石人山、雞公山、丹江口水庫、武侯祠等聞名海內外。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生活和創業的地方。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不過因此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佔了四個,分別為夏商古都鄭州、商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此外還有商丘、南陽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河南是我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河南概況導遊詞(精選5篇)

河南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河南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河南省共包括有15個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旅遊資源。

河南概況導遊詞 篇2

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區位優越,是全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物資集散地;農業領先,是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發展較快,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潛力很大,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發展的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文物古蹟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有記載着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分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羣星。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灝,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商鞅、蘇秦、李斯、劉秀、張良、司馬懿、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僧一行,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褚遂良、吳道子,佛學家玄奘等,還有現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吳煥先、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許世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壯美,風光秀麗,融南秀北雄於一體。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23處。

鄭州的嵩山,洛陽的龍門山、白雲山,信陽的雞公山,焦作的雲台山,濟源的王屋山,平頂山的石人山,安陽的太行大峽谷,南陽的寶天曼、老界嶺,鶴壁的雲夢山,駐馬店的嵖岈山等均屬山水奇觀;黃河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出三門峽後經小浪底流入黃淮平原,鄭州至開封段河牀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懸河的獨特自然景觀。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景區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伏牛山生態旅遊整體開發全面啟動。紅色旅遊迅速發展,全省共有紅色旅遊景區26家,擁有駐馬店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信陽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南陽桐柏英雄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堂等4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新開發的工業旅遊、農業旅遊項目,也令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河南概況導遊詞 篇3

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區位優越,是全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物資集散地;農業領先,是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發展較快,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潛力很大,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發展的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文物古蹟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有記載着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分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羣星。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灝,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商鞅、蘇秦、李斯、劉秀、張良、司馬懿、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僧一行,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褚遂良、吳道子,佛學家玄奘等,還有現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吳煥先、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許世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壯美,風光秀麗,融南秀北雄於一體。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23處。

鄭州的嵩山,洛陽的龍門山、白雲山,信陽的雞公山,焦作的雲台山,濟源的王屋山,平頂山的石人山,安陽的太行大峽谷,南陽的寶天曼、老界嶺,鶴壁的雲夢山,駐馬店的嵖岈山等均屬山水奇觀;黃河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出三門峽後經小浪底流入黃淮平原,鄭州至開封段河牀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懸河的獨特自然景觀。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景區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伏牛山生態旅遊整體開發全面啟動。紅色旅遊迅速發展,全省共有紅色旅遊景區26家,擁有駐馬店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信陽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南陽桐柏英雄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堂等4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新開發的工業旅遊、農業旅遊項目,也令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河南概況導遊詞 篇4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國家5A級旅遊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嶽嵩山、雲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雲台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河南屬暖温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羣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河南概況導遊詞 篇5

在中國河南省林州市境內的太行大峽谷。它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境內斷崖高起,羣峯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峯、巒、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既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也是旅遊觀光、休閒養生、避暑度假、尋古探幽、繪畫寫生和户外運動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地質公園,是全國農村商業站線上的一面紅旗——石板巖從銷社“扁擔精神”的發祥地,是中國文聯書畫中心創作培訓基地。還有被國際航聯、中國航協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主要景點是王相巖、桃花谷、太行天路、太極冰山。

在太行大峽谷有三大奇觀:“三九嚴寒桃花開”、“三伏酷暑水結冰”、“千古之謎豬叫石”。桃花谷景區就佔據了兩大奇觀,三九嚴寒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水結冰,還有364米高的亞洲第一高瀑。這裏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水成了主題,山成了襯景。

景區四季景色各異,令人神往。

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

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葱,葉茂蔭深;

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惹人陶醉;

隆冬,羣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大峽谷屬於曖温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受當地條件地形地貌的影響構成獨特山形地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曖少雨,夏熱多雨,秋涼氣爽,冬寒帶雪。年均氣温12.7度,森林覆蓋率為80%-90%.這裏乃八百里太行的一部分,

太行大峽谷的山體是由片麻巖、石英巖和石灰巖三層特徵顯明的巖石構成。層巖的不同色彩表明了鐵與鈣的含量多寡,鐵紅鈣白又揭示出來原始內部構造的祕密,如果説大山有陽剛之力,那麼這些豎向的紋路纖巧細膩,引來江南的秀麗,又造就了大山的陰柔之美。三層不同的巖石,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山體,結和在一起構成了今天的太行大峽谷。

石板巖鎮

石板巖鎮,這裏的建築和我們中國所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不太一樣、當地的房子一律用石頭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門、窗是木頭的......像童話中的建築一樣美麗。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巖居民,它非常自然、和諧地融進了太行大峽谷的山水之中,令遊客們讚歎不已。石板巖的民居有什麼特色?當地流傳着這樣的民謠:“石梯、石樓、石板房,石地、石柱、石頭牆,石街、石院、石板場,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鍋台,石廟、石爐、石神像......”即使你從沒有到過石板巖,也可以從民謠中聽出來,石板巖的民居是由石頭組成的。

《桃花谷》景區

桃花谷是一條谷中之谷,長約4km,海拔約800m-1736m,高差近千米。谷內奇峯突兀,峭拔雄壯,一條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貫穿峽谷,桃花穀風景秀麗,被稱為愛情谷,霧散雲山變,花開鳥飛鳴,高山懸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鏡,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連,構成了桃花谷山靈水秀的峽谷風韻。桃花谷內移步換景,景景相連,黃龍潭、飛龍峽瀑布、飛龍峽棧道、九連瀑、桃花洞等景點珠聯璧合,顯示出深峽藏秀的悠遠意境。

飛龍峽

飛龍峽長約1000米,寬度2-10米不等,抬頭向西仰望,180米的崖壁上,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海題寫的“飛龍峽”三個大字遒勁有力。在入山台階路左側是桃花谷簡介與導遊圖,從這裏可分為兩條路入山,一條是順桃花谷飛龍峽棧道,沿路觀景到達桃花谷洞村;另一條是乘車穿越人工隧道從飛龍峽懸崖公路,直達桃花洞村。

琴台

在一個巨大的平台上書寫着“琴台”兩個字,傳説昔日俞伯牙來此遊玩,被山光水色所陶醉,盤石而座,架走琴案,在此彈奏高山流水樂曲,如今寬大的“琴台石”猶在,潺潺的流水聲,宛如伯樂彈奏出來的遺韻,在峽谷美妙迴旋。

黃龍潭

黃龍潭由兩潭組成,那個小豁口處的流水就是從上潭溢出來的,在地質學上高處的潭叫懸潭,低處的潭叫學潭,西潭以瀑布相連,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我們也把它叫子母潭,上潭為子潭,下潭為母潭。黃龍潭,潭面約350平方米。

懸潭

懸潭四周高崖圍合,猶如置身一個葫蘆中。有景就有水,有水就有潭,遙看對面飛龍峽瀑布飛流湍急,噴湧而下,直落龍潭,水聲震天,浪花飛濺,涼意頓生。懸潭頂部,西崖相夾,天開一線,谷底激流飛穿,谷壁瀑布高懸,給人以“看天一條縫,看溝一條龍”的感覺,這種峽谷模式,在地質學上叫“箱形峽谷”。

九連瀑

九連瀑形似黃果樹的瀑布,它寬50餘米,高28米,它是整個太行大峽保中最寬的瀑布。

桃花洞村——桃花仙子洞、桃花潭瀑布

桃花洞位於海潑1200米高的太行山腰,洞口懸岸約3米多高,洞深30米,高約20多米,寬10米多,洞頂鐘乳石像數條飛舞的蛟龍。洞中立有桃花女雕像,像高4.5米,造型天生麗質,婷婷玉立,輕紗飄舞,婀娜多姿,發鬃上系一綻開的桃花,纖纖細手將桃花拋散人間,據説這滿山遍野的山桃樹,皆為她撒種所生。

《太行天路》

“太行天路”景區位於太行山之巔,北起桃花谷景區,南至仙霞谷景區,全長約30km,既是景區環線遊覽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俯瞰太行山壯美風光的絕佳位置。太行天路沿線設置有10餘座觀景台,可臨欄遠眺。

平步青雲

位於朝陽村至葦池窪自然村之間。此觀景台乃是一懸空密封式玻璃走廊,長約20米,距谷底約200米,人走其中,宛如行於雲彩之中,仰可觀西起雄峯,俯可覽山體奇觀,是太行天路景區中的奇特景域。

羞女峯

位於葦池窪村南,濕地面積約20_m2,台壁空曠有餘,利用地形設有多功能休閒區,此台可觀景“南天一柱,孤傲羣峯”。遠瞻西北,有一座狀如男子性器的高峻山峯,崢嶸嵯峨,挺拔威猛,直聳雲天。

夢幻之谷

崇巖峻嶺,峯壑疊嶂,景台錯落有致,台上原有枝繁葉茂的情侶古柿樹,設有人文景觀的智慧之門,此台是觀看太行大峽谷全景最佳處,這個觀景台起名叫虛谷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大峽谷雲霧飄渺,山水或隱或現,峽谷看似虛無實則深幽,虛谷展現出大峽谷的自然特色。二是由字面自然讓人想到虛懷若谷,大峽谷時刻保持着深廣的胸懷迎接各地遊客,虛谷是大自然賦予大峽谷的印證。三是傳説張果老在林慮山修煉的時候,為了使自己擁有更廣闊的胸襟,體會更深遠的道義,從而更好地化解人世中的苦難。選擇了虛谷,在此領悟了自然奧祕和人類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