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精選20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

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日前決定,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黨員幹部向李培斌同志學習。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黨守忠魂。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用心維護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學習他對黨忠誠、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險阻,都能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率先垂範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旗幟鮮明的宣揚黨的主張,帶頭把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共識,不斷凝聚起維護黨和人民事業健康發展的正能量。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民當公僕。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做到在感情上貼近羣眾、在作風上深入羣眾、在工作上着眼羣眾,把羣眾裝在心中,時時處處關心羣眾疾苦,千方百計幫助羣眾解決困難,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羣眾心坎上;學習他一心為民、心繫羣眾的公僕情懷,用真情真愛踐行黨的宗旨、贏得羣眾信任,用實際行動密切黨和羣眾的血肉聯繫,讓羣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國家的工作成效,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責敢擔當。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樹立起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恪盡職守,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學習他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履職盡責,在敢於擔當中歷練提高、在真抓實幹中建功立業,把每一項細微而又重要的小事抓好抓緊抓出成效,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業績。  向李培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中有戒知敬畏。學習他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始終正確看待名與利、得與失、權與責,對自己的地位、利益看得很淡,從未向組織提過個人要求,坦坦蕩蕩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始終保持一身正氣、清正廉潔;學習他淡泊名利、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守紀律、講規矩,甘於清貧、無私奉獻,自覺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紀、敬畏權力。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精選20篇)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2

近日,陽泉一監在全監範圍內開展“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弘揚忠誠奉獻精神”活動,通過召開座談討論會、撰寫學習心得體會、設立學習宣傳欄、運用內網平台等多種形式,號召全監民警職工學習李培斌同志對黨忠誠、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滿懷真情、服務羣眾的公僕情懷;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進一步激勵民警職工立足本職,主動工作,為監獄的安全穩定貢獻力量。為了將學習活動落到實處,監獄宣教科將李培斌同志的先進事蹟材料印發各黨支部,並將李培斌同志的先進事蹟作為重點學習內容,安排黨委中心組和各黨支部進行專題學習,作為黨支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宣教科還在有線電視台、監獄小報開闢專欄,系列播出《時代楷模——李培斌同志先進事蹟》《焦點訪談——生命短暫卻精彩》《孟建柱書記會見李培斌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王儒林書記會見李培斌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等視頻資料,刊登民警職工撰寫的學習體會,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3

20_年6月4日,滕啟剛同志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辦公室裏,他的“老搭檔”——一副碎了很久也沒換的舊眼鏡還擺在一堆案卷上,彷彿他從沒離開,在等着他回來。

滕啟剛曾説,他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案子再多也沒關係,只要懷着司法為民的初心和秉持正義的決心,一件一件把它們辦完,定會為百姓帶來朗朗光照。

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羣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肝膽相照,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春風化雨,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他更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持家有道。

滕啟剛生前受理的案件數量在遼寧並不算多,他30年共審結了1927件案件,這個數字在法院裏未必很突出。然而,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還化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啟剛的第一法台。凡是遇到涉行政類的環資案件,滕啟剛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再次確認案件類型,確保案件管轄無誤。“加強學習”是他提到最多的詞兒。

滕啟剛調解有“三不原則”:不違反法律、不違背事實、不違背良心。他將情理法融為一體來講述,運用傳統文化啟發人、鄉土人情感染人、現身説法教育人、以案釋法震懾人,他把當事人的案子都當作自己的案子來辦。

滕啟剛也有受氣的時候,每當他自己受委屈時,他都會説:“羣眾打官司很不容易,你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當事人打官司的痛處。”他一定不放過任何一個化解矛盾的機會。堅持有案必立,着力解決羣眾“不知告”“不會告”“不敢告”的“三不”問題。一個案子對於我們來説是工作,可對當事人來説或許就是他的人生。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4

一天24個小時,我們有10個小時在廠裏;一年有365天,我們有340天在廠裏;我們面對同事的時間超過家人;我們與同事的通話超過了朋友;我們對老闆的敬畏超過了兄長。

我們來到這裏也許都是為了錢,我們就像同乘一艘去遠方淘金的船,我們有智勇雙全的船長,我們有能幹的舵手,我們有辛勤的水手......

船的前行離不開我們每一個成員,哪怕你只是一個水手,我們都很辛勞,哪怕你是船長。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裏,大家都放下所有的不公,坦然的,努力的為這艘船的前行出一份力,前行的路上有風有雨,有其他更好的豪華的船的誘惑,有船長的指責,有同船人的排擠,有......

其實哪裏不是一樣,哪條船,哪個人又不是一樣呢?環境能改變多少,改變的只能是自己,適者生存是久遠的規律。

我們做的只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面對困難和錯誤,而不是互相看笑話,互相揪小辮子,互相包庇,遇到問題,我們不怕,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彼此推卸責任,落井下石。就好比船壞了個洞,一船的人都在説不是我弄的,是舵手的錯,是水手的錯,是莫莫莫的錯,那結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大家齊心合力,把那個洞及時補上,那不一切沒事了嗎?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5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民主法治意識的增強,社會各界對人大代表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因被授予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並受邀在北京參加國慶70週年閲兵觀禮活動,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再次匯聚各方目光。近日,記者走近申紀蘭,探尋這位90歲老人與人民代表大會風雨同行65年的傳奇故事和她在新時代的履職新使命。

申紀蘭,讓我們再次走近您

一枚勛章,閃閃發光。9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將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掛在了申紀蘭的胸前。沉甸甸的勛章,照映着她初心不改的模樣。

“上台領獎的時候我沿路走,眼淚止不住地流出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我把勛章戴上,還和我握了手表示祝賀,我心裏頭熱乎乎的!沒有想到黨和人民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我非常感動!”

11月18日,申紀蘭向記者講述時依然激動萬分。她那洪亮的嗓音、爽朗的笑聲、用力拍着胸脯的雙手,都向記者傳遞着發自肺腑的喜悦與感激之情。她説:“我是代表億萬農民光榮地領了這個獎,沒有共產黨、沒有社會主義,我就領不到這個獎。‘十一’那天,我還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閲兵觀禮活動,參加晚上天安門廣場的國慶聯歡活動,親身感受了國家的強大,真是越瞧越高興啊!我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繼續跟羣眾戰鬥在一起,勝利在一起,奔向小康、實現中國夢。”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6

1973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決定,任命申紀蘭為山西省婦聯主任。從1973年到1983年,申紀蘭當了10年省婦聯主任。

按照常規邏輯,申紀蘭應順理成章走上一條農民進城當幹部的平坦之路。但擔任這個正廳級職務之後,申紀蘭卻向組織提出了“六不”約定——不轉户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動工作關係,不脱離農村。這“六不”約定也讓“心繫農村”“無私奉獻”“勿忘勞動”成為申紀蘭一生的鮮明底色。

1984年冬天,從省婦聯主任卸任回到西溝村的申紀蘭腳步不停,帶着幾名村幹部一路南下考察,輾轉河南、江蘇、上海等地,開始為西溝“找項目”,邁出創業步伐。

申紀蘭介紹,當年,西溝村是石頭山、石頭溝,誰幹誰發愁,可西溝人就是不服輸,在石頭山上種樹,逢土必種。西溝幾十年來持續不懈地發展生產、植樹造林,如今的西溝,兩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幹石山變成“花果山”,亂石灘變成“米糧川”。申紀蘭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關停村辦污染企業,並建起香菇大棚,引進光伏發電和服飾牀品,發展紅色鄉村休閒旅遊。這些都是她帶領羣眾艱苦奮鬥、推進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直到現在,申紀蘭仍擔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並仍在想方設法幫助村裏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弘揚着勞模精神。她告訴記者:“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西溝,離不開勞動。我的根在農村,我只是一名農民,我獲得的榮譽也屬於勞動人民。”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7

“1958件”,這是滕啟剛紮根基層三十年,審理的帶案件號的案件數量。

從數量講,在法院系統不算突出。“實際遠遠不止這些,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調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鞍山市千山法院院長金峯感歎,“讀老滕留下的文字,他調解和審結的每一個案件,都帶着感情,帶着温度,就像他説的那樣: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千山法庭是千山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管轄18個村,滕啟剛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在這個偏遠的農村法庭度過。

“清官難斷家務事”,農村的案子斷起來更難。20__年,滕啟剛初到千山法庭,就遇到一個極難的怪案。

千山鎮谷首峪村的張大媽突然發現,自己老伴兒的墳頭突然多了一個墳尖!下錯葬、埋錯墳,這在農村犯了大忌。張大媽立即跑到剛辦過白事的老王家,問他家大兒子:“是不是把你老孃的骨灰埋到我家的墳裏啦?”王家大兒子不承認,兩家發生激烈爭吵,最後鬧到滕啟剛那裏,張大媽堅決要求王家遷墳並賠償損失。

滕啟剛也很撓頭,一無法規遵循,二無判例參考。如果立案判決,結果必然應了農村那句老話:一個官司三代仇。滕啟剛講親情、論孝道,“你要是把自己親媽的骨灰永遠寄存在別人家的墳裏,你得多混啊!”一番話扎進了王家大兒子的心窩。王家大兒子其實早知道錯了,但不知如何是好才矢口否認。最後,王家賠禮遷墳,張家原諒如初。

每完成一個案子,滕啟剛都會在工作日記中詳盡記述,總結提升。滕啟剛發現,許多事兒不是差錢,就差一句話,就差一個態度,法官應該多做一點工作,多費一些口舌,“得有耐性做好調解。”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8

人們常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任何一種文化中的先行典型或者“英雄式”的人物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精神典範讓人民所追崇。每一個先進典型都有着他們不同的英雄事蹟,或小或大,或離我們很近或離我們很遠,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抱着一顆樂於奉獻的赤誠之心。

張富清同志就是這樣一位榜樣。戰爭年代的他,不畏艱難險阻、不怕犧牲,多次在突擊組中打頭陣,曾經冒着槍林彈雨第一個跳下城牆、炸燬碉堡。退役之後,又主動將投身到偏遠的鄂西山區來鳳縣,為貧困山區的奉獻了一身。他身上那種甘於奉獻、敢於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勁頭,讓人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僅值得廣大的武警官兵學習,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優良統美德,也是當代倡導的時代精神。自古以來,無數能人志士“現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再到張富清同志的60年深藏功與名投身山區建設,每個時期的榜樣雖然所做事情不盡相同,但無不飽含着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也正是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撐起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民族脊樑,促使中華民族朝着更好地方向發展。

我們現在處於信息網絡高速傳播的新時代,我們應當利用這樣的便捷的信息渠道,讓更多的愛國奉獻的榜樣故事在人們的視野中廣泛出現,使德更多地人能夠了對愛國奉獻精神有着更加深刻地認知。榜樣的力量是每一個時代都不可或缺的,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榜樣故事真正地觸動每一個人,才能更好地讓人民奮力當好具有奉獻精神的新時代“傳承人”。我們應當以張富清等同志為榜樣,把個人的成長和理由與祖國的進步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立足崗位、講奉獻,顧大局,努力傳承弘揚奉獻精神,堅持用理想支撐奉獻、用忠誠詮釋奉獻、用奮鬥書寫奉獻,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時代感,積極為新時代貢獻青春和力量。

以“初心”和“使命”譜寫新時代樂章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9

愛憎分明、俠骨柔腸,這一點滕啟剛的妻子李淑華感受最深。

有一天,滕啟剛回家悶悶不樂。妻子追問,他不説,問急了,他憤怒道:“誰家的孩子誰不疼,可惜了這個小女孩。”原來,那天他開庭審理一起性侵案件,遇到一個淚流滿面的父親,哭訴女兒被工友性侵的事,可憐那個女孩在15歲花季逢此厄運!滕啟剛去了工地宿舍,環境很惡劣。滕啟剛想把孩子接回家照顧一段時間,看妻子態度不明朗,就把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先安置在親屬家。兩個月後,在大家的鼓勵下,小女孩逐漸走出陰影,臨走時跪謝滕爸爸。

生命無常,生活不易。曾經有一名癌症患者張雪(化名)把滕啟剛當成生活的“一束光”,把給他送生日蛋糕作為自己活着的目標。

那是十幾年前,張雪的丈夫出軌執意離婚。張雪無力挽留婚姻,又未能爭得小女兒的撫養權,情緒極度低落,後查出患有胃癌。同在一個堡子生活的滕啟剛得知後,便主動上門開導她,幫她尋醫問藥,鼓勵她重拾生活的信心。一晃9年過去了,張雪送來了9個生日蛋糕,她以這種方式來告訴他,她活得很好。

在成為法官前,滕啟剛是一名人民教師。鞍山市公安局鐵東分局站前派出所副所長金永偉回憶説,滕啟剛曾是他的國小班主任。那時,滕老師經常把他們幾個“差生”叫到家裏義務補課,經常給他們講做人的道理。後來,金永偉發奮學習,成長為一名人民警察。

多年來,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陌生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他總會伸出援手。

20_年6月的一天,滕啟剛在公園湖邊散步,聽到人羣中發出呼救聲,循聲望去,離岸20餘米處,有一女子溺水。他的水性並不好,但他一句話沒説,甩掉鞋子跳下水救人。女子得救了,目擊羣眾和趕到場的警察、醫護人員不斷追問滕啟剛的名字,他只説了句,“共產黨員沒有見死不救的!”堅決不説自己的名字。

今年年初,在新任員額法官宣誓儀式上,滕啟剛代表老法官向3位新任員額法官提出寄語:“你們要接受人民的重託,擔當使命,鏗鏘前行,在案牘之勞形中獨守高潔,在絲竹之亂耳中堅守內心,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奮鬥!”

滕啟剛的法官助理傅興正是那3名新任員額法官之一。“一個案子對於我們來説是工作,可對當事人來説或許就是他的人生。”傅興説,她會永遠記得滕啟剛,記得他的叮囑。

在滕啟剛眼中,他是一棵小草,法院是養育他的大地。他熱愛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法院,當妻子勸他,還有兩年就退休了,別那麼硬扛時,他動情地説:“我愛她,就和愛你一樣。”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今年5月,記者採訪這位曾榮獲“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等多項榮譽的老典型時,滕啟剛動情地説。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0

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已成為共和國民主進程中的一個傳奇。她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卻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她盡心履職,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的關於山區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教育等議案、建議,不斷得到採納和落實。她也因此被外國人稱為中國最資深的“國會議員”,是當之無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常青樹”“活化石”。

連任十三屆,她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人民代表大會讓人民有了説話的權利。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説話,代表人民辦事。”申紀蘭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20__年,申紀蘭領銜提交“關於保護耕地的議案”。“修通路,邁大步,帶領大家去致富。路修好了,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與交通相關的建議,申紀蘭也提過很多。1996年,在申紀蘭的持續建言下,長治到北京的直達列車順利開通。20__年,她向大會提交推動山區交通建設的相關建議。20__年,她向大會提交加快修建林長高速公路的相關建議。20__年,她向大會提交一件“關於加快推進聊(城)邯(鄲)長(治)客專項目的建議”。

20__年,申紀蘭向大會提交一件“關於支持平順縣創建中藥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議”,並在閉會期間多方推動,助力平順產業振興、脱貧攻堅。她還就建設美麗鄉村、加大扶持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問題發表意見、提交建議。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1

催人奮進 老英雄張富清事蹟學習心得

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讓我們感動於老英雄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敬佩老黨員一輩子深藏功名、堅守初心的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我們要以張富清為榜樣,積極弘揚奉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淡泊名利,砥礪前行,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中強調。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蹟和精神,激勵各行各業的人們艱苦奮鬥、盡職盡責、敬業奉獻。張富清的境界、精神,將被不斷傳頌、弘揚。

我們要號召所有黨員向張富清學習,教育引導大家自覺以英雄為榜樣,激勵大家傳承和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積極投身強軍興軍。

“老人在鄂西山區多年,是一部建功立業的奮鬥史,也是一曲無私奉獻的讚歌,張富清的感人事蹟激勵着我們,要到艱苦環境中去錘鍊自己、提高能力,擔負起偉大時代賦予的使命。”

新中國70年的輝煌歷程,依靠前輩們不斷攻堅克難、默默奉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艱難、不懈奮鬥。

“正是有了無數像張富清這樣的先進人物,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不斷前進,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每一箇中華兒女都要以英雄為榜樣,見賢思齊,甘於奉獻。全社會都弘揚奉獻精神,就能凝聚起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忘初心,做一名“張富清式”的共產黨員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今年95歲高齡的張富清老人,曾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戰功赫赫,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但張富清本人卻從沒有一天躺在功勞簿上。他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幹部,我們應當以張富清為楷模,向他學習。

向張富清學習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2

“我一想起與我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功勞啊!有什麼資格拿出來,在人民面前擺啊!”面對諸多記者追問為何將自身榮譽隱藏多年,張富清哽咽道。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的張富清道出了樸實無華,感動萬千網友的話風靡網絡,點燃了全國上下黨員幹部們的一腔熱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並號召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向張富清同志學習。

淡泊名利,銘記初心。如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人們越發浮躁,“功名”二字難以迴避,有的人把自己獲得的成就和榮譽看得很重,躺在功名薄上睡大覺,殊不知這種思想已經成為人生前進的攔路石。張富清老同志深藏功名60多年,用一生的赤子之心,淡泊名利書寫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彰顯了初心與使命的偉大力量。

不忘初心,用一腔赤誠去堅守。一個人能夠堅持去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能夠堅持做一件事一輩子還能保持初心,堅守最初的夢想卻是不容易的。伴隨着成長,人的心境也在不斷的變化,環境變化了,就容易導致一些人的初心走樣了。而在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去工作。他沒有考慮個人問題,聽從組織安排,在基層艱苦奮鬥,為民殫精竭慮謀發展,在貧困山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身為一名黨員幹部,張富清身上的寶貴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自我反省。他是標杆,是榜樣,更是一面鏡子,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為了人民的事業而不懈奮鬥終身的崇高理想的呈現,看到的是用行動書寫一份為民的真心。在平凡崗位上堅守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修行,我們應向他看齊,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釋放非凡的力量。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3

滕啟剛工作在市區,卻在普通的鄉下小院過日子。家中找不出一件奢侈品,他穿兒子小了的衣服,攢下瓦匠、木匠、電工等上百件各式工具,自己動手打傢俱、修房頂、燒大灶、刷院牆,拿着工具箱帶着妻子到千山法庭裝修立案大廳。

妻子因改制提前下崗,滕啟剛不去找關係,鼓勵妻子販賣小菜自力更生。在生活中,滕啟剛心懷大愛、俠骨柔腸,多年來,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陌生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他總會主動伸出援手。他悉心照料受性侵少女,勇救落水羣眾,幫助患癌鄰居重拾生活信心,給身邊殘障村民送去温暖……他一點一滴地澆灌着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讓雷鋒精神開枝散葉。

滕啟剛同志生前曾獲得“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帶領行政審判庭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他去世後,先後被追授“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時代楷模”“全國模範法官”“雙百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4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為人民。戰爭年代,槍林彈雨衝鋒在前,他立下赫赫戰功老英雄,心裏始終裝着黨和人民,卻唯獨沒有自己。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杆。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同時他也是一名老黨員。

和平時期,他將榮譽悄然封存,紮根山區為民造福。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數十年來,他不曾退縮,始終衝在戰鬥一線,幫助困難羣眾脱貧致富,在來鳳縣與人民羣眾建立魚水情誼,不怕苦、不怕累、帶領大傢伙修建的道路,已拓寬硬化,變成康莊大道,他呆過的二三十個村,已全部脱貧出列。張富清説:“我是國家幹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給我的家屬行方便,這不就是以權謀私嗎?這是對黨不廉潔,對人民不廉潔,我堅決不能做!”。

張富清的一生應當可以用“乾乾淨淨”來形容,應當可以用“坦坦蕩蕩”來形容。張富清説:“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顯擺自己呢?!比起犧牲的戰友,他們連向黨提要求的機會都沒有。我現在吃的、穿的、住的都很好,我很滿足。”“我入黨時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共產黨人是什麼,是遇到困難敢於挺身而出,遇到不平敢於拔刀相助,張老英雄最好的詮釋的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5

“請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20__年,呂晉鋒剛到千山法庭工作時,經常在大廳碰到一些當事人在議論打官司是否需要花錢找人的問題,“每當這時候,滕庭長就會站到大家中間説這句話,説得特別誠懇堅定。”呂晉鋒説。

“我是黨員,為黨獻歌怎麼能少了我。”20__年,鞍山市中院參加全市“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合唱比賽,滕啟剛聽説後主動報名參加,“他是登台參加比賽的唯一一個庭長,也是年齡最大的一個。”組織參賽的鞍山市中院原工會主席楊力回憶説。

“如果非要問我名字,那就叫我共產黨員吧!”20_年初冬的一個早上,滕啟剛和愛人李淑華在鞍山二一九公園湖邊散步,看到有人落水,他二話沒説跳下湖中將人救上岸。“聞訊趕來的警察一再問老滕的姓名和單位,他笑着説了這句話,拉着我就離開了人羣。”李淑華説。

“我是共產黨員”這句話,滕啟剛在很多公開場合會大聲響亮地説出來,語氣充滿了自豪。熟悉滕啟剛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有一個紅色絨面的小方盒,裏面裝着黨徽,呂晉鋒回憶説:“以前開會參加活動戴黨徽的人很少,滕庭長每次參加活動都要佩戴黨徽,站在鏡子前反覆端詳看是否把黨徽戴正。”妻子李淑華回憶説:“他最愛唱的歌是《最美的歌兒唱給媽媽》,每當唱到‘是你領我走上光輝的人生路’‘是你為我鋪滿鮮花盛開的路’時,就禁不住掉眼淚。”

1991年滕啟剛考入千山法院不久就積極申請入黨,他説:“我是農民的兒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謝黨和人民培育了我,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裏的情感。”65歲的王豔榮退休前是千山法院副院長,是滕啟剛的入黨介紹人,她回憶説:“我感覺他説這話時,入黨的心情比我當年更迫切,他用他的激情時刻感染着我。”

滕啟剛在《這就是我的忠誠》文章裏,回顧1995年11月入黨的情形:“大冬天的,我去區委參加入黨宣誓,在路上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了下來,零下20多度啊,卻感覺渾身熱乎乎的。”

滕啟剛一生兑現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中的誓言:“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我個人的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在法院工作30年,他一切聽從組織安排,無論在哪個崗位,他總能滿懷激情,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就像一顆螺絲釘緊緊鉚在組織需要的地方,釘得牢不生鏽。

6月3日是滕啟剛去世的前一天,千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侯俊、審判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黃茜回憶説,當時省高院有一個調研課題,光立項報告就得5000字,第二天就要交,兩人第一個想到了法律功底深厚的滕啟剛,但考慮到他這些天一直在為6月5日世界環境日宣傳做準備,當天下午還要開兩個庭,實在不忍心再給他加擔子,中午抱着試試看的想法找他剛説個開頭,他就馬上答應下來,説:“正好我也有些想法,你們找我找對了。”黃茜説:“3日下午滕啟剛連續開了兩個庭已經很疲勞了,下班了,他仍在辦公室裏寫這個立項報告,這是他為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滕啟剛對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把黨的温暖傳遞給這裏的百姓。

9月11日,是滕啟剛的去世百日,滕啟剛家鄰村村民李大明,一個人頂着雨踩着泥濘的山道來到滕啟剛的墳前祭奠,淚水順着臉上的雨水一直往下淌。這是滕啟剛去世後,他第四次來看他的“法官老弟”了。

64歲的李大明患有精神疾病,平日孤身一人靠種菜為生,住在鄰村的滕啟剛知道他的情況後,主動認這個大哥,起初李大明覺得他是法官,自己是個老農民,不好意思接觸,沒想到滕啟剛根本就沒有法官的架子,一口一個“大哥”地叫着。“他一個大法官,每次來騎個破電動車,都10年了,我都不稀罕騎。”李大明開始逐漸接受了這個“法官老弟”。

時間一長,李大明把滕啟剛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一天傍晚,滕啟剛夫妻去李大明家送餃子,正趕上他發病出現幻覺,他拉着滕啟剛的手説:“今天是我爸三週年,你是我兄弟一定要給老人家磕頭。”他指着屋裏黑乎乎的牆説:“那就是我爸!”為了配合他,滕啟剛二話沒説拉着妻子跪在地上衝着牆壁磕了三個頭,李大明激動地説:“爸,我的‘法官老弟’給您磕頭了。”

現在在李大明的菜地裏還到處都有滕啟剛的影子。“看我脾氣暴躁,他特意給我買了一些書,讓我多學些道理,情緒平和些。”李大明從大棚裏拿出來《弟子規》説。菜地裏還有幾個土籃子,裏面裝的一些線,“這都是他給我的,幫我一起吊線,一起種菜。”菜地旁邊他居住的簡易棚裏還有一個塑封的八開紙,上面有打印的文字:“他每天起早貪黑,摸爬滾打和菜地為伴,所有的蔬菜均是有機菜,敬請放心購買,不要無償地拿走他的生存來源。”李大明説,他有時一犯病把菜丟在市場就走了,滕啟剛特意給他做個小牌放在菜攤上。“我真是想他啊!”李大明擦着眼淚説。

滕啟剛的大愛像一束光時刻温暖百姓的心。十幾年前,一個跟父親到工地打工的15歲女孩,遭受父親工友性侵,滕啟剛開完庭後,徵得女孩父親的同意,把女孩帶到了自己的二嫂家。“很少看到剛子掉眼淚,那天他哭了,”滕啟剛的二嫂石英琴回憶説,“他和我説,這孩子太可憐了,不能讓她再住工棚了,讓她在你這住一段時間,讓你女兒多陪陪她,就説是你孃家的親戚,千萬不要和別人説她的情況,不要刺激到她,不然她就沒命了。”

女孩又瘦又小,渾身一股刺鼻的味,石英琴領孩子洗了澡換了新衣服。到了新環境孩子整日不説話見人直躲,滕啟剛幾乎每天下班都要繞道來看看孩子,孩子只有看到滕啟剛才會咧嘴笑一下。三個月後,滕啟剛帶着女孩的爸爸一起來接孩子,女孩捨不得走,跟在爸爸的身後,走着走着突然回頭一下跪在滕啟剛面前,哭着連聲喊道:“滕爸爸,滕爸爸!”

滕啟剛的家,在千山區大孤山街道謝房身村一户普通的農家小院裏,距離千山10多公里,從出生到去世滕啟剛從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院,作為當地有名的法官,很多人勸他到城裏買個樓房,他説:“在這住慣了,踏實。”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6

蒼茫大山中,深藏功與名。“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老英雄張富清一輩子初心不改、本色不變的感人事蹟,猶如一座巍峨的精神豐碑,激勵我們在逐夢之路上砥礪前行。

看了95歲的老黨員、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蹟,不由讓我們心生無限敬意。老英雄在解放戰爭中槍林彈雨中戰功赫赫,但退役轉業時,卻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面對幾個人生關鍵期的選擇,老黨員張富清讓我們更加懂得什麼才是不忘初心。

革命歲月裏,老黨員張富清選擇了槍林彈雨、不怕犧牲。入伍後4個月,張富清因接連執行突擊任務作戰勇猛,獲得全連各黨小組一致推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信仰的種子從此埋進了他的心中,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信仰的力量激發英勇的壯舉,砥礪樸實的初心,讓老英雄歷經血與火的嚴峻考驗。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槍林彈雨中的洗禮,讓張富清初心無畏。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老黨員張富清選擇了去湖北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來鳳縣。“這裏苦,這裏累,這裏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張富清平實的話語中,飽含着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赤子情懷。在艱苦的來鳳縣,張富清再次扛起了炸藥,這次卻是帶頭幫山區羣眾炸山修路,羣眾也把對他的信賴與認可都包進了一隻只粑粑,修進了一條條路。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在來鳳的窮鄉僻壤,任勞任怨、夙夜在公、在公明明的張富清將初心一次次擦拭得閃光。

建行任上調休後,老黨員張富清選擇了恪盡職守奮進不息。老英雄張富清本可躺在功勞簿上為兒女爭取利益,但他選擇了珍藏起軍功章,即便是白內障手術,也選擇最便宜的一款晶體。他從不佔公家便宜,不讓家人用自己報銷的藥,不給兒女工作謀任何私利,甚至在關鍵時期,讓妻子下崗,讓兒子去林場當了知青。

“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什麼是堅定信仰,什麼是初心本色,張富清用一生給出了答案。莫道無名,人心是名。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7

滕啟剛整理歸檔的案卷中,有一本封面上寫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結案”。那是20__年,是他到千山法庭擔任庭長的第四個年頭。除了辦案,他還要負責買菜,給6個人做午飯。當年,千山法庭管轄兩個鄉鎮和千山風景區,共有18個村和社區。法庭收結案1075件,他本人收結案達219件,其中有210件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

法庭受理的多是贍養老人、鄰里糾紛類案件。“滕老爸就坐在老百姓家炕頭上,他會一直講到當事人想通為止。”滕啟剛一手帶起來的徒弟、千山區法院法官呂晉鋒稱滕啟剛為“滕老爸”。

滕啟剛調解有“三不原則”:不違反法律、不違背事實、不違背良心。他將情理法融為一體來講述,運用傳統文化啟發人、鄉土人情感染人、現身説法教育人、以案釋法震懾人,他把當事人的案子都當作自己的案子來辦。

20__年,滕啟剛接手一起贍養老人糾紛案件。時值寒冬,鄉間道路冰滑崎嶇,滕啟剛踏着雪一户一户到老人的幾個子女家擺事實、講道理,以身示教。講他無論自己工作再怎麼繁忙,也要每天給父親做晚飯,看着父親食米一粒,也樂在心中;講他揹着病重的母親上班半年多,悉心照料……以此引導老人的子女們感悟親情可貴,及時盡孝。耐心的調解最終贏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同意輪流贍養母親。那天,滕啟剛回家後進門就對妻子喊:“老婆子,今天我又贏了,感謝後勤支持。”然後滑稽地敬了個軍禮。

多年來,滕啟剛認真總結將傳統文化融入審判工作的經驗,他把送達、開庭視作宣傳傳統文化的契機,他常説:“只要人有情,司法就會有温度。”他還以“我是怎樣運用《弟子規》處理傳統民事案件”為題與全院幹警分享辦案心得。

滕啟剛也有受氣的時候,每當他自己受委屈時,他都會説:“羣眾打官司很不容易,你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當事人打官司的痛處。”

只要遇到村委會起訴本村村民的案件,他就先到被訴村民家、鄰家瞭解情況,分析誰是誰非,做好案前準備。對於容易產生村民不服、村民有嚴重疾病等不利於訴訟解決的案件,他一定不放過任何一個化解矛盾的機會。

在某村委會擬訴趙成(化名)返還土地案中,趙成一直無償地使用村裏公有土地種植蔬菜和栽植果樹20餘年。村裏當年準備在此地塊修建公益場所,趙成不僅不騰退,還向村裏索要損失3萬元。此時,趙成剛剛做完心臟大手術,情緒波動不得。村裏、鎮上多次溝通仍不見效果。為此,滕啟剛4次到趙家做疏導工作,在多次被拒後,滕啟剛堅持原則,以案釋法,指明拒不騰退公有土地的嚴重後果,最終將這起“骨頭案”在庭前調解成功。

據統計,滕啟剛共審理過民事案件886件,近七成調解結案。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8

自從武漢發生疫情以來,有一位73歲的老人,頻繁地登上熱搜,又遍又一遍地刷新了我們的朋友圈。她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每一次面對鏡頭,她給我們帶來的都是振奮人心的消息。在這特別的時期裏,她帶給我們的除了興奮,就是滿滿的正能量。

她,就是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

從一個赤腳醫生,到聞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

從一個貧寒女,到中國浙江省衞生廳廳長。

她的傳奇,足以媲美鍾南山院士。

建議“封城”第一人。

20__年伊始,正值中國春運的高峯。一種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襲擊武漢,滿城風雨,人們不知所措。

1月18日,李蘭娟院士受國務院、國家衞健委的委託,奉命奔赴武漢,對疫情進行研判。

到達武漢之後她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聽取當地醫生的彙報,展開周密的調查研究。

看着每天都在不斷攀升地感染數據,她心急如焚。她想: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蔓延,將給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我們只有馬上採取果斷的措施。堵水先斷源,當務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須先斷傳染源。於是,她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策,對武漢必須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議受到了國家的重視。

1月23日,武漢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漢暫停了所有的交通,實行前所未有的嚴格管控。目的只有一個,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

李蘭娟院士是建議“封城”的第一人,她接受了央視媒體的採訪。

面對董倩“咄咄逼人”的問題,李蘭娟並沒有生氣,保持着院士慣有的謙遜和温和。她耐心地做了解釋,雖然普通話不太標準,但是她的每一個字都説得很清楚。

到現在,“封城”的效果已經完全地突顯出來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議,一個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

一個科學家的睿智和嚴謹征服了我們!

正是因為這一次“大動作”,“李蘭娟”的名字很快就走進了公眾的視野,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人們記住了這一位很有魄力的老科學家。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19

人生有很多條路,而我們,始終在某條路上奔波着,這路上有我,有你,我們也許踏過泥濘,走過荊棘,但走到最後的,必將是一路繁花相送的美好。“初心之路”,就是這樣的一條路,讓我們一直堅守、一直堅持,一直願意為之奔跑。

“初心之路”是什麼?也許我們曾在無數個不眠之夜問過自己,希望能在靈魂深處找到答案和歸屬。也許是在無盡黑暗裏讓你不曾迷失的燈光,也許是你在無助時得到的温暖擁抱,也許是走過千山萬水,歸來依舊清澈眼眸……

後來,成長讓我們明白了很多事,在歲月的沉澱之下,在不負芳華的追尋之下,我們逐漸有了答案,很慶幸,這條路,我們還在走着,這份初心,我們始終堅守着。這條“初心之路”,有着每一位優秀共產黨員最美的身影,我們追隨着他們的腳印,縱有艱難險阻,也不會畏懼與迷失。

60年深藏功名是老英雄張富清走的“初心之路”,這輩子的堅守,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在地方,他造福人民,用自己的質樸純粹、淡泊名利在這條初心之路上走着,走着,從意氣風發到耄耋之年,他初心不改,堅如磐石。

48年“樵夫”人生是實幹家—廖俊波同志的走過的“初心之路”,他常年奔走在攻堅克難的第一線,15年長成的杜仲樹苗已成才,為當地村民帶去了財富,送去了希望,一抔熱土一抔魂,都是人民公僕最質樸的情懷。

32年衞島衞國是守島英雄王繼才走着的“初心之路”,一朝上島,一生衞國,一輩子堅守,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衞國”,是一個軍人對國家的錚錚誓言,他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初心之路”,是最美的人生路,你帶着信念,走過高山大川,淌過大江大河,再走過喧囂的世界,始終載着對家國的深情,一路踏歌而行,無怨亦無悔。

學習李培斌先進事蹟材料報告 篇20

有人説,如果你非常熱愛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因為你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繫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

還記得踏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領導的深切教導:步入崗位後你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我曾淺薄地認為愛崗敬業就是為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忘卻忽視親情和友情,為了工作置帶病的身體於不顧而忘我投入的表現。可在經歷了工作的點點滴滴後,我才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崗敬業。

敬業不是加班加點,敬業不是任勞任怨。敬業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只有把工作當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當成人生享受的那種人,才是愛崗敬業的人。愛崗敬業,説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無論做着什麼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今天,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聯繫到我的實際工作,便發現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青春獻給教育,我無怨無悔!

新課程中的愛崗敬業同樣要求教師要講奉獻。在探索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那些不幕名利、樂教勤業的教師具有崇高而偉大的敬業精神。相反,那些一事當前,“私”字當頭,不肯奉獻,只講索取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敬業精神”的。當然,講奉獻並不是要求為人師者“淨盡人慾”,而是要求教師通過辛苦的教育勞動謀取正當的利益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