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通用5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 篇1

20__年,上海市教委推動“館校合作項目”,吳蓉瑾作為帶隊老師,帶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學生們來到中共一大會址參觀學習。本以為沉浸在這樣的環境裏,能讓學生有所收穫,吳蓉瑾卻發現認真聽講的孩子很少。“如果一箇中國孩子不能瞭解中國的歷史,甚至對中國共產黨不熟識,那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吳蓉瑾決心創辦一個學生能聽得懂的紅色小講解員社團,讓孩子們能通俗易懂地瞭解紅色歷史。她從全校挑選出15名學生,組成了第一批小講解員隊伍。20__年暑假,小講解員們獨當一面,為中共一大會址的參觀者作講解。吳蓉瑾對那天的畫面記憶猶新:“因為要保護文物,室內沒有空調。孩子們站在桌子靠裏邊的位置,我看到,他們的汗水從額頭上冒出來,襯衫也濕透了。有老人聽完講解後誇讚孩子講得好。對學生來説,這是一種多麼寶貴的體驗。”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通用5篇)

如今,盧灣一中心國小的“紅喇叭”小小講解員社團已有16年的歷史,那些平均年齡10歲的小講解員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傳承路上的小不點”。孩子們的講解稿從普通話版增加到滬語版、英語版,形式上增加了快板、連環畫等,服務了幾萬名觀眾,紅色種子也在孩子們的內心生根發芽。16年裏,無論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吳蓉瑾始終陪着孩子們打磨稿件、練習講演,她見證了這個社團創下的多個“第一”:第一個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作簽約的國小;全國第一個由國小生組建的講解員社團;完成第一本屬於國小段的兒童版講解稿……

吳蓉瑾説:“情感教育應該從關注身邊人、家事、社會事上升到家國情懷,讓學生知道人最重要、最崇高的情感便是愛黨愛國。”在她的帶領下,還將有更多的小講解員,將紅色故事代代講述下去。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 篇2

教育均衡的踐行者: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推廣

教育均衡發展是吳蓉瑾“教育夢想”的重要內容,將優質教育資源和創新實踐的成果輻射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是她一貫的追求。作為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庫專家,她擔任校長工作坊主持與培訓任務,多次到青海、貴州、陝西、四川、重慶、雲南等省教育薄弱地區,積極為當地教師開展培訓,併為萬名校長提供在線學習。青海、陝西、貴州等地的250多所學校學習和借鑑了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教育教學模式。她牽頭承擔了上海市松江區、奉賢區2所市郊學校8年的委託管理任務,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馬山中心國小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學校教學質量進步明顯,學生學業成績均由區內、縣內末端變為名列前茅。

作為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通過3年的努力,將這所鄉村學校真正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智慧校園的先行者:因材施教呵護學生成長

吳蓉瑾大力提倡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提出“雲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十餘年裏,她帶領師生積極投身於“雲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瞭解每個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習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並以此為依據提供個性化指導。吳蓉瑾還牽頭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她和老師們齊心協力,通過信息技術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海市中國小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在保持學業水平領先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學作用顯著。目前,學校二年級以上學生都已具備簡單的編程能力,在國家級信息科技相關競賽中共獲獎30個。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 篇3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每天到校時都會給清晨的校園拍照,入夜時再拍一張學校的走廊。她將這些照片配上“愛的學校”“愛的走廊長又長”等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表達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

在27年的教學生涯裏,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之花,當好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改革實踐的先鋒人物;她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宗旨,在全國率先組建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餘名小講解員,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一路走來的足跡,映照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在同事、學生、家長的口中,吳蓉瑾有着不同的稱號。在同事心中,她是大愛無疆的“種子教師”;在學生心中,她是能認出全校上千名學生並準確叫出每個人名字的“雲朵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手機24小時在線的“秒回校長”。

當初作為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名年輕班主任,吳蓉瑾率先在學校裏開設情感教育課,“以情育情”,目標是擺脱片面追求智能發展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該往哪走?吳蓉瑾想到曾給孩子們佈置作文寫“一件難忘的事”,當時班裏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撿手錶”“陪盲人過馬路”等,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我手寫我心”?她嘗試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陰晴雨雪”,在被稱作“晴雨表”的隨筆簿上,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寫批覆。批覆不是簡單的一個“閲”字,細細密密的紅字傳遞着吳蓉瑾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今天為什麼折手工紙呀?老師十分支持!”“寶寶今天做了一件錯事,但你在‘晴雨表’裏告訴了我,老師很欣慰。”……孩子們一天天寫,吳蓉瑾一篇篇回,在有來有往的交互中,學生們漸漸打開了心扉。

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積極情感引導,再到培養人格,吳蓉瑾的情感教育課已開設了17年。每週她都利用15分鐘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並寫下了幾千篇案例以及兩本研究專著。

“我覺得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平常種種細節中呈現的。”吳蓉瑾經常跟周圍老師説,不愛孩子就不要做老師。課堂之外,吳蓉瑾經常會把班上一些學生帶回家。這些學生不用發愁家長出差或是家裏的老人身體不好,她會給孩子們做飯、補習功課。20__年的一天,向來愛喝咖啡的吳蓉瑾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戒咖啡“打卡”,連續發了400多天。原來她在踐行與一名學生的約定——這名學生因為生病吃不下飯,吳蓉瑾同其商定:“我戒掉喜愛的咖啡,你也要把吃不下的東西多吃幾口,我們一起調整。”每當學生畢業,吳蓉瑾都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説:“這27年裏,我每天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因為這是我身為人師的一份責任。我想跟我的教育同行分享——愛孩子、尊重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我們的心頭至寶。我想跟家長溝通——把那雙小手交到我手裏,給予我充分的信任支持。在我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會以愛和尊重守護他們這段歷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快樂。”

構建“雲課堂”,以信息化為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

吳蓉瑾擔任了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領導後,要面對的學生從幾十名變成了上千名。為了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20__年起,吳蓉瑾組織教師和技術團隊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通過記錄學生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為每一個孩子建立數據庫,老師們通過解讀研究這些數據,提煉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找準每名學生的問題癥結。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生們上課的狀態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上課鈴響後,學生們登錄教學平台,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在平台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老師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不少學生從這一創新的“雲課堂”中獲益匪淺。

一名四年級男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可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吳蓉瑾和其他老師分析了他的筆記,發現他做題目會出現“大段大段的停頓”,這是思想開小差所致。吳蓉瑾便鼓勵這名學生通過練習射擊提高注意力。經過一學期射擊訓練,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了極大改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進步。

“這就好比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所有有關數據擱進去,為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吳蓉瑾還帶領“雲團隊”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 篇4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伴着快板節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將100年前一大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潑生動。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讚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一走進盧灣一中心國小一樓大廳,人們就能看到的這句教育理念,用來概括吳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盧灣一中心國小毗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多年前,兼任少先隊輔導員的語文老師吳蓉瑾在參觀一大會址時發現孩子們聽講解不太認真,便在學校支持下展開調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專門為國小生觀眾服務的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自己寫講解稿,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的歷史!”吳蓉瑾説,想出這個新點子以後,她帶領學生一同學一同討論撰寫講解稿、一同磨鍊演講技巧。“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由此成立。

這支“紅喇叭”,至今已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志願講解場次超千場,已拓展出了滬語講解、英語講解、快板演出、連環畫展示等多種形式。每一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只要沒有出差和工作,吳蓉瑾都會站在一旁,用讚許的目光和温暖的笑容,默默守護着小講解員們。

如今,在盧灣一中心國小,“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已成為一門特色課程。“這麼多年來,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一位已是大學生的小講解員這樣説。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先進事蹟 篇5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吳蓉瑾為當地人熟知,始於“情感教育”。20年前,關注到一些孩子出現情感淡漠、自我意識過重等問題,她積極探索,每週利用15分鐘午會課時間,開展情感教育課,提高孩子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後來,她和同事們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構建起了包括8個板塊、20個專題的情感教育體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吳蓉瑾曾這樣告訴同事賀春秋。賀春秋剛入職時,不小心摔倒受傷,吳蓉瑾指導她以此為素材,上了賀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課——《愛護我自己》。賀春秋説,那節課上,她和學生們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傷經歷,互相提醒,彼此關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幾年了還歷歷在目。”

吳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曬娃”。開學這幾天,曬得最多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們,上課時專注的目光、吃飯後沾着飯粒的小臉……張張照片都滿溢着她對孩子的喜愛與呵護。

每個學生畢業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附有自己聯繫方式的卡片。常有已畢業的學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也慕名找她,吳蓉瑾也樂意提供幫助。

“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注的細節”

作為教育專家,吳蓉瑾多次來往於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區之間,為各地教師開展培訓。“吳校長去過很多地方,卻沒有旅遊過。”一名老師説,吳蓉瑾總是把培訓課程安排在下午,當晚返回,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

白天,除了聽課,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學區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萬步。“看孩子們上課時的狀態怎樣、寫字姿勢是否正確,琢磨怎麼教導他們文明規範……”吳蓉瑾説,“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注的細節。”

3年前,吳蓉瑾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我們叫她‘鐵人校長’”,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教師譚珂告訴記者,吳蓉瑾不僅為學校設計了適合學生學習能力、滿足個性發展需要的幾十門校本課程,建立“每週一研”“三三製備課”等活動機制,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更將愛的暖流傳遞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下午6點多,送走放學的學生,吳蓉瑾還要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團隊開會,辦公室和會議室的燈光,總要亮到晚上10點。

盧灣一中心國小是國內率先提出並啟建“雲課堂”教學模式的中國小校之一。從20__年至今,學校的“雲課堂”從1.0升級到了3.0版本。當年,吳蓉瑾曾探索將平板電腦引入課堂教學,引發各方關注;現在,學校又開發設計出“雲課桌”“雲展館”等新應用場景。盧灣一中心國小成為首批上海市信息化標杆培育校,吳蓉瑾也被大家稱為“雲朵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