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政府工作報告是我國政府公文形式的典範,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

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及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致力打通“六路”、建設“五型許昌”,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108億元,增長9.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億元,增長15.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01億元,增長11.9%;固定資產投資1637億元,增長1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億元,增長12.7%。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態勢,我們多管齊下、動態調控、穩定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強化有效投資,實施“15616”投資促進計劃,15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1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對投資增長貢獻率超過40%,三大水利、三國文化產業園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穩定增長主體,促進工業平穩運行,完善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定期開展政策諮詢會和產銷對接、產業鏈對接、銀企對接、用工對接等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了一批企業突出問題。擴大開放招商,實施“6612”招商引資行動計劃,通過三國文化旅遊周等重大招商活動,合同引進市外資金1260億元。直接融資96.6億元,3家企業“新三板”掛牌,2家企業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防範金融風險,穩定企業發展,建立了企業發展互助資金、擔保體系,及時打出金融“組合拳”,社會融資規模穩步擴大,信貸投放穩步增長,餘額存貸比、新增存貸比分別高出全省11個和43個百分點,分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榮獲全省“優秀金融生態省轄市”稱號,金融競爭力居全省第3位。

(二)突出重點調結構,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高。我們把調結構、轉方式擺上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推動綠色低碳協調可持續發展,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絕大多數效益指標保持全省靠前位次。大力發展高成長服務業,41個重點服務業項目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9.5億元、增長31.3%,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魏都特色商業區獲全省綜合考評第3名。着力做優做強工業,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大力實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完成425億元、4960億元,分居全省第2位、第3位;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晉級為星級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產業集聚區達到3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羣達到9個,裝備製造業集羣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7家;許繼進入“中國電氣工業競爭力10強”;黃河、眾品、森源、金匯4家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佔全省總數的1/3。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百千萬”、農業產業化集羣、都市生態農業三大工程建設,新增高標準糧田40萬畝,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9萬畝,糧食產量在遭受歷史罕見嚴重旱災的年景,仍保持280萬噸以上。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到154萬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7%。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51家,居全省第3位。

(三)科學發展重統籌,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加快。我們研究出台了《許昌市貫徹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突出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着力六大區域綜合開發,提升規劃水平,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城鄉發展。“1665”行動計劃紮實推進,163個市區城建重點項目、64個六大區域開發建設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1個棚户區改造取得新進展,學院路北延等13條道路和許昌東站長途汽車站、新興公交停保場等建成投用,城市河流清潔行動順利啟動,中心城區河湖水系連通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投資促進計劃超額完成,示範區主中心和中原電氣谷核心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經過20xx年的不懈努力,許昌以全國地級市第4名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創建成果惠及千家萬户。省級生態文明城市先行示範市申報獲得成功,數字化城市管理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禹州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1804個村完成村莊環境整治任務,25個村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全面完工,新解決農村39.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2.8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脱貧。

(四)強化創新增優勢,發展後勁不斷得到提升。我們突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獎勵資金達1583萬元,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通過驗收,實施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專項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8個,新增11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建1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分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省第3位。推進實施質量立市、國家商標戰略,新增省名牌產品數量居全省第2位,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總量分居全省第3位和第4位。着力推進信息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智慧城市等建設取得新進展,信息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加快生態建設,實施藍天、碧水、鄉村清潔工程,清潩河綜合治理進展順利,長葛市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獲批建設,大周“城市礦產基地”成為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節能減排和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任務。

(五)全面深入促改革,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我們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通過改革釋放市場活力。深入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實現了市級行政審批項目全省最少、審批時限全省最短。紮實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營改增”試點、商事制度等改革,4家單位完成改制任務,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超過2.5萬户、新增註冊資本超過320億元。加快開放平台建設,設立許昌海關獲得批准,許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正式掛牌開檢。

(六)加大力度惠民生,人民幸福指數持續提高。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加大民生投入,“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全面落實,全市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達157.7億元、增長8.2%,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3元、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12140元、增長10.3%,新增城鎮就業9.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5萬人。市區11個教育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新增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2個。許昌市立醫院等7個衞生重點項目、86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改擴建項目有序推進。實施城鄉統一的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連續7次榮獲“全省人口計生工作先進市”稱號。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金、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等標準進一步提高。完成31所農村敬老院“温暖工程”。

相繼建成兩期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更多市民能夠就近騎上“小綠”。市區60歲以上老人都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成為全省首批“公交優先示範城市”創建城市。加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10328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配套工程如期建成,丹江水順利抵達許昌。紮實推進“平安許昌”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七)立行立改轉作風,政府自身建設紮實推進。我們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集中解決了一批羣眾反映強烈的“四風”突出問題,制定修訂了一批工作制度機制,有力提升了行政效能和發展動能。堅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依法治市,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和社會監督,積極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擴大政務公開,電子政務、政府網站、市長信箱等民情通道更加暢通有效。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制度執行力和約束力得到增強,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進,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服務政府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與此同時,軍地軍民更加團結,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全面加強,民族宗教、地方史志、人民防空、體育、檔案、地震、氣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羣眾、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許昌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由於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與年初預期目標仍有差距,還面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下滑,生產總值增速低於預期;部分行業和企業運營困難較多,融資困難與金融風險交織並存;經濟結構不夠合理,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全省位次靠後,城鎮化水平不高,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相對較小;民生改善任務依然艱鉅,公共服務水平與人民期盼差距較大,生態改善和環境保護更加緊迫。同時,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政府職能和幹部作風尚需加快轉變。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主動作為,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今年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既要看到社會投資意願降低、招商引資難度加大,更要看到我市人力資源相對豐富、土地供應空間尚存,對東部產業轉移的吸引力仍然很強;既要看到工業增速下滑、企業經營困難較多,更要看到我市產業基礎相對較好、有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在新一輪競爭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既要看到服務業比重偏低、消費拉動力量不足,更要看到我市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既要看到推動轉型升級、轉換髮展動力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更要看到我市近年來謀劃實施了一大批打基礎、增後勁的大項目,新的增長點正在逐步形成。總之,我們既要正視困難、保持清醒,更要把握機遇、堅定信心,適應新常態,謀求新發展,努力譜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省委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致力打通“六路”、建設“五型許昌”總體思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創新驅動,爭創新的優勢,着力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工業增加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實現預期目標,做好今年政府工作,需要切實把握以下5點:一是更加註重職能轉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發展環境、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公平正義上來。二是更加註重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轉變領導方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多地運用市場的手段破解難題、促進發展。三是更加註重務實推進。加強系統研究,抓住關鍵環節,選準載體、用好平台、抓牢抓手,努力使推動工作的方法更優、措施更強、成效更好。四是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堅決主動、紮實有效推進改革,加快科技進步、擴大開放和全面創新,着力培育形成發展的新活力、新動力、新優勢。五是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始終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集中更多財力,強化社會保障,辦好民生實事,在改革發展中不斷織密民生“安全網”。

三、20xx年重點工作

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總體目標,今年突出抓好8項重點工作。

20xx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xx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一)全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把穩增長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擴投資、促消費,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運行。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實施“16718”投資促進計劃,突出抓好160個市級重點項目,確保完成年度投資700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1800億元。統籌項目建設,以項目擴投資、調結構、促轉型、增優勢。特別是對三大水利、三國文化產業園等有利長遠、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全力保資金、保進度、保質量,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加強對公共投入項目監管,嚴格規範公共投入項目招投標,實行公共投入項目財政評審和審計全覆蓋,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透明使用;常態謀劃優質項目,在國家重點支持的節能環保、生態建設等領域謀劃更多項目,爭取更多資金支持,並抓好項目前期,力爭更多項目早開工、早建成。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完善經濟運行監測體系,研究把握宏觀政策導向,定期會商研判經濟形勢,及時有效應對經濟波動。堅持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定期召開政銀企洽談會、政策諮詢會,加強協調溝通對接,及時發現企業運行中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積極主動解決企業困難,全面服務經濟發展。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加強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調度,重點解決企業資金、土地、用工等瓶頸約束,確保企業特別是百户重點企業穩定運營。

促進消費擴大升級。認真落實國家、省促進消費各項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各項社會保障措施,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積極推進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遊、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六大消費工程,支持城鄉商業服務網點建設,建立推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促進信息消費、服務消費和大眾消費,滿足人民羣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培育一批新的消費熱點。

(二)加快優化經濟結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先進製造業、高成長服務業協調發展,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發展。

加快發展服務業。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並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並重,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實施服務業發展提升計劃,放寬市場準入,促進服務業多元發展、創新發展,努力把服務業發展的巨大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文化、體育、旅遊等高成長服務業提質擴容增效,加快建設中原國際農產品物流基地等項目,構建市區農產品流通三級網絡體系,全面提升全國二級物流園區佈局城市水平;加快發展科教、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依託生態和產業優勢,加快建設鄢陵全國生態休閒養生基地,促進禹州中醫藥保健產業發展;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創新商業業態、商業模式和服務產品,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商貿流通等傳統支柱服務業轉型升級;依託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堅持城鎮化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突出抓好樓宇經濟和城市綜合體建設,實施特色商業街示範創建工程,爭取新開工項目30個,完成投資50億元。研究制定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藉助航空經濟的引領作用,着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航空物流、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重點培育與航空經濟相配套的特色產業鏈。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子貿易發展,扶持發展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園和電商企業、“電商村”。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突出主導產業,培育產業集羣,着力構建企業集聚、產業集羣、發展集約的新格局。推進實施十大產業鏈發展計劃,優先發展電力裝備首席產業鏈,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三大新興產業鏈,優化提升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電梯、食品及冷鏈、超硬材料及製品、再生金屬及製品六大優勢產業鏈,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實施120個億元以上工業結構調整項目,突出抓好100個億元以上省級工業結構調整項目、2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爭取早日投產達效。引導紡織、建材、有色、煤焦化等傳統產業,延鏈補鏈,兼併重組,加快改造升級。提升產業集聚區建設水平,加快培育千百億級產業集羣,力爭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000億元。完善產業集聚區生產性、生活性基礎設施,實現產業集聚區發展與城市建設有機對接、互促共進。

推動信息化發展。以國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為契機,積極創建“寬帶中國”示範城市,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相結合,加大信息技術在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等服務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提高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實施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重點打造許昌信息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兩化融合信息服務平台,實施居民“一卡通”、教育信息化等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深化與信息化龍頭企業合作,着力引進一批高水平的信息化企業和項目,大力發展眾品冷鏈物流等電子商務平台,培育物聯網等信息產業新業態。

加快培育重點企業。大力扶持百户重點企業,加強與央企、國內外500強企業合作,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搶抓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機遇,加快企業上市步伐,積極推進新三板掛牌工作。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樹立品牌意識,提高決策水平,加強內部管理,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全年爭創河南省名牌產品10個,河南省質量誠信A等企業6家。

(三)切實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促進佈局、形態不斷優化,推動內涵、質量不斷提升,使城鎮化發展水平與工業化、現代化相適應,讓許昌在中原城市羣核心城市中更加有位有為。

加強規劃編制管理。着力提高規劃水平,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調控和約束作用。科學務實有序編制規劃,做到城市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各專項規劃之間深度融合、科學匹配,實現公共資源合理均衡配置。加強縣(市)城區總體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管理,完善城鄉規劃體系。

加快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按照一二三產業複合、經濟生態人居功能複合的理念,完善規劃,積極探索,紮實穩妥推進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認真實施重點項目推進計劃,強力推進中原電氣谷、商務中心區、中國中醫藥產業園建設,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理順示範區行政管理體制,力求統籌、精幹、靈活、高效

增強中心市區承載能力。實施總投資667億元的178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90億元。加快重點區域開發建設,突出抓好護城河水系環通及周邊綜合開發、中軸線商務中心區景觀打造及兩側綜合開發等十大城建工程,加快交通、供排水、供熱、供電、供氣、污水、垃圾處理、夜景亮化、地下空間開發及人防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結合35個棚户區改造項目,加強城市綜合體建設,完成年度投資42.5億元。加快國道107許昌境改線、許昌至新鄭機場快速通道、中心汽車站改造等項目建設,積極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加強城市管理,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加快禹亳鐵路靈井至許昌東、許昌東至鄢陵段改建工程,繼續推進城市間、城鎮間快速通道建設,加強組團內部聯繫。堅持內涵式發展,統籌推進縣(市)城區、中心鎮區和新農村建設,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禹州市加快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建設,提升組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30箇中心鎮發展,積極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實行農村垃圾、污水收集處理,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創建“美麗鄉村”,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進一步完善徵收拆遷政策,堅持依法、陽光、和諧拆遷,切實維護羣眾合法權益。圍繞“產業為基、就業為本,住房和教育牽動,完善社會保障、農民權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同步實施户籍、教育、醫療、土地、社保和公共服務等配套改革,有序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四)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實施“三大工程”,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切實穩定糧食生產。圍繞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新建高標準糧田40萬畝,建立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37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旱澇保收面積6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280萬噸以上。創新土地、道路、電網、水網、林網等公共設施管護機制,保障高標準糧田持久發揮效益。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試點市建設,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防禦能力和服務保障水平。

壯大農業產業集羣。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6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羣建設,加快蜂產品、豆製品、中藥材等農業產業化集羣培育,認定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羣,爭取2個以上集羣獲得省級認定。積極推廣種養結合和農牧循環發展模式,持續提升畜牧業現代化水平,力爭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9%以上。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示範作用,帶動小型企業和農户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打造半小時“都市生態農業圈”、特色都市生態農業園區和示範性都市生態農業基地,積極申報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加快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活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

擴大新型經營主體。大力培育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經營水平。新培育農民合作社400家、家庭農場200家,新增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持續改善基礎條件。認真落實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生豬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8條中小河流治理、清潩河馬崗閘等除險加固、第五批“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里。繼續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提升改造農村公路520公里、橋樑3850延米。加強農村水電氣等設施建設,實施農配網改造升級工程,完成7.4萬户農村“低電壓”治理,新解決18.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搞好農村户用沼氣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鼓勵發展農村集中供氣。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施20個村整村推進,通過產業開發實施精準扶貧,新解決2.5萬人脱貧問題。

(五)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障礙、聚焦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

全面深化各項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壓縮、取消、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向社會公示,請羣眾監督;積極推進制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加快財税體制改革。認真落實新《預算法》,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大力推行預算公開,使預算管理全面規範、公開透明;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規範政府融資平台運作,把政府性債務分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轉移支付改革政策的對接落實,完成“營改增”擴面、資源税從價計徵、消費税調整等税制改革任務。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採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投向重點項目;支持在基礎設施、現代產業等重點領域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特別是抓住我省設立新型城鎮化發展母基金的機遇,創造條件,加強探索,積極設立子基金;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建設。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拓寬社會辦醫領域,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完善城鄉醫保體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村改革。繼續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構建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台,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同時,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有序推進黨政機關公務用車、企事業單位改制、教育、環保、文化、城管等方面的改革。

完善要素保障機制。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土地交易市場,探索培育資金、資本等其它各類要素市場。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改革重組,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引導村鎮銀行擴大業務覆蓋面,積極推進農商行組建,規範發展融資租賃、典當行等準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全年新增貸款160億元、實際融資300億元。堅持並完善企業發展互助資金等制度機制,防範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切實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立健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約束機制,全力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人地掛鈎試點工作。

全面推進科技創新。深入開展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優質、高效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科技創新項目和資金分配、成果評價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突出抓好產業創新,圍繞重點產業,選擇一批共性關鍵技術重點攻關,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及企業研發平台等載體建設,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依託重點骨幹企業,選準項目,積極推介,力爭年內實施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3—5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以上。繼續做好發明專利的申報工作,加快專利轉化平台建設,促進專利技術實現產業化。

(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圍繞優化結構、促進轉型,積極實施開放招商、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構建活力強、效率高的開放型經濟新體系。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拓寬開放空間,推動全方位、多領域開放招商。大力實施“6113”招商引資行動計劃,謀劃推進600個重點招商項目,推動100個億元以上籤約項目落地,全年合同引進市外資金1300億元。突出抓好駐地招商和委託代理招商,以產業集聚區為平台,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開展專題招商,各駐地招商點年內至少引進2個5億元以上主導項目。突出集羣式引進、專題性推介、區域性對接,用好三國文化旅遊周、花木交易博覽會、鈞瓷文化節等各類招商平台,着力在高成長服務業和十大產業鏈招商引資上實現新突破。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打造開放的高地,增創新優勢。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鼓勵農業“走出去”,擴大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支持涉外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我市特色優勢產品出口規模。加大對“走出去”企業金融支持,鼓勵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加強境外企業風險防範和安全生產。

加快開放載體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大通關”建設水平,儘快實現許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高效運轉,積極推進許昌海關籌建工作。繼續抓好我市國家級、省級出口基地建設,促進發製品等相關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建設水平,做好長葛市蜂產品出口基地創建及管理工作。

優化開放投資環境。清理規範有關優惠政策,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圍繞引資信息處理和受理服務、聯審聯批和代理服務、投訴權益保護,探索建立招商全鏈條服務框架,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着力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加快政務信用記錄建設,建立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

(七)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美麗許昌”建設為統領,圍繞天藍水淨地綠的目標,着力解決羣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努力讓美麗與發展同行,讓生活與自然同在。

大力實施“三大工程”。實施“藍天工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測和環保標誌管理制度,完善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和應急預案。實施“碧水工程”,圍繞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和水系連通工程,以清潩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持續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深化工業污染防治,落實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實施“鄉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力爭完成7個省級生態村和1個省級生態鄉(鎮)創建。支持鄢陵縣進一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

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以“四海”工程為重點,搞好三大水利項目配套綠化、美化,打造“河暢、湖清、水淨、岸綠、景美”的林水一體生態景觀系統,推進城郊、水系、生態廊道等林業生態建設,着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切實提高宜居水平。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完成造林任務11萬畝。支持禹州市申報省級以上廢棄礦山治理項目,加快西部山區生態修復。

強化節能減排。加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繼續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准入禁止、限制區域和項目名錄,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佈局不合理、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深入實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七大節能降耗行動計劃,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達到省定目標。推進建築垃圾、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推進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加強環境監管,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管理等制度。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實施一批民生工程,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取得新進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突出抓好創業就業。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載體,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教攻堅二期工程,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和人力資源開發,完成各類技能培訓15萬人次以上。鼓勵支持初次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實現新增城鎮就業6.6萬人、高校應屆畢業生綜合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落實好最低工資制度,集中治理欠薪、打擊非法中介。讓羣眾的創業就業之路更加簡便、更加順暢。

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城鄉低保規範管理,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60元提高到80元,按時足額發放各項保障資金。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做好救災救濟工作,關愛農村留守人員,切實做到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善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促進殘疾人、婦女兒童、紅十字、老齡等事業發展,加快建設縣級社會福利中心。讓人民羣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能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中國小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全面改薄”和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為載體,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支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職教體系。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讓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加快建設寄宿制學校,積極引進名校資源,各縣(市、區)年內新增2所以上寄宿制學校,安排不少於2個社會辦學項目,滿足多樣化、多層次教育需求。提升羣眾健康水平,健全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從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2類45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補醫,努力減輕羣眾就醫負擔;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和重特大疾病救助。依法處置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繼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市級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人民羣眾身體素質。深入實施文化振興計劃,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户户通、舞台藝術送農民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抓好11個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支持民辦博物館、電影院發展。讓城鄉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更加全面、更加優質。

20xx年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兩會專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構脱鈎。支持羣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深化平安許昌建設,樹立“大平安”理念,加強對經濟運行、企業債務以及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風險防控。高度重視、積極穩妥地化解和處置非法集資,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和羣體性極端事件。落實“發放明白卡、簽訂承諾書、建立黑名單”制度,統籌做好煤礦、消防、交通、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管,推行執法人員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盡最大能力保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包案、接訪制度,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全面推行依法逐級走訪,組織開展積案攻堅,妥善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立體化防控體系,推進“一村一警”長效機制建設,抓好重點區域治安防控,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讓廣大羣眾的生產生活更加安全、更加祥和。

着力辦好民生實事。今年,我們在實施各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一是完善農貿市場體系;二是改善羣眾就醫條件;三是加大中國小校建設力度;四是抓好安居工程建設;五是實施護城河環通工程;六是建成三國文化演藝中心;七是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八是更新環衞設施設備;九是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十是加強小區物業管理。這10件實事,事關民生福祉,羣眾翹首以盼,無論有再大困難,年底都要堅決完成。讓人民羣眾真正感到更加實惠、更加滿意。

繼續加強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切實做好外事、僑務、港澳、對台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地方史志、新聞出版、地震、檔案、社科研究、對口援疆等工作。

今年,我們將在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同時,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認真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謀劃好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尤其要通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爭取能夠納入國家、省規劃盤子。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創新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服務政府建設,切實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堅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設法治政府。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以法治引領和規範各項工作。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責,用法治的思維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依法接受人大及其會法律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一切違法違規行為都要追究,一切執法不嚴不公現象都必須糾正。

(二)堅持改革創新,着力建設創新政府。面對新任務,適應新常態,加強學習研究,把握髮展規律,努力克服“換擋焦慮”、“本領恐慌”,用改革的辦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用創新的舉措開創加快發展的新局面。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積極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以科學決策引領創新發展。

(三)堅持轉變作風,着力建設高效政府。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堅持不懈糾正“四風”突出問題,着力形成改進工作作風的長效機制。始終把抓落實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以抓鐵有痕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加壓使勁,久久為功,善做善成。切實加強督促檢查,提升行政效能,推動工作落實,注重工作實效。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堅決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四)堅持清廉為政,着力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主體責任,強化“一崗雙責”,把廉潔從政貫徹到政府工作各個環節。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緊緊扎住制度“圍欄”,堅決打掉尋租空間,努力剷除腐敗土壤。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對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嚴加監管。厲行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把有限的資金更多用於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嚴厲查處各種腐敗行為。

(五)堅持執政為民,着力建設服務政府。進一步規範審批行為,推行一口受理、限時辦理、透明辦理和網上辦理。改進服務方式,加大政府購買第三方基本公共服務力度。進一步提高公務員素質,始終牢記為民宗旨,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決不允許弄權瀆職,決不允許與民爭利!

各位代表!站在歷史新起點,面對人民新期待,應對經濟新常態,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振奮精神,真抓實幹,克難攻堅,為建設“五型許昌”、實現“富民興許”而努力奮鬥!

許昌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和艱鉅繁重的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戰略,堅持“五個着力”,建設“五型許昌”,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903億元,增長10.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60億元,增長14.8%;固定資產投資1371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9億元,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7元,增長12.1%。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進項目建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大力實施“15512”投資促進計劃,150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59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300億元。黃河集團工業園等69個項目開工建設,森源集團電氣產業基地等67個項目竣工投產,在全省產業集聚區項目觀摩評比中取得小組第1名。謀劃實施了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水系連通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三大水利項目,平煤集團6個總投資90億元項目落户許昌。

(二)着力統籌城鄉發展,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提升中心城區承載能力,134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億元,49個城中村、棚户區改造項目完成投資58億元,累計拆遷534萬平方米。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債貸組合”試點城市。加快許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路網框架基本形成,配套設施加快完善,商務中心區建設成效明顯。推動組團城市發展,中心市區與組團城市快速通道全部建成。30箇中心鎮建設完成投資25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25.7%。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精細化管理不斷加強,榮獲國家節水型城市、河南省宜居城市稱號。

(三)着力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深入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十大產業鏈發展計劃和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行動,三大主導、四大特色、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938億元、965億元、320億元,在省社科院河南區域工業競爭力綜合評價中排名第3位。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糧食總產達283萬噸,新增高標準糧田39萬畝、農民合作社394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羣達到6個。實施服務業提升計劃,縣(市)特色商業區全部獲批,六大物流園區和十大特色產業物流中心建設順利,許昌成為全國二級物流園區佈局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省第3位,連續6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四)着力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更加強勁。紮實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20家台賬單位改制方案全部報批。大力實施“6116”招商引資行動計劃,成功舉辦了三國文化旅遊周、中原花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新簽約項目468個,利用省外資金319億元,增長22.4%,合同引進市外資金1151億元,41個10億元以上重大招商項目開工建設。創優金融環境,招商銀行入駐許昌,6家企業天交所股權掛牌,新增貸款148億元、直接融資120億元。積極推進開放平台建設,建立了公共物流、公共交易、公共技術研發等8個外貿服務平台,海關申建取得階段性進展,出口總額居全省第2位。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十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達146億元,增長14.1%,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9.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6萬人。最低工資、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等標準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35個病種納入重大疾病保障範圍。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全面落實。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2534套,基本建成5233套。市廣電大廈、中心醫院外科病房大樓等一批社會事業項目竣工投用,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所、市區國小6所,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28所,成功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新增1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六)着力促進和諧穩定,法治政府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92件、政協委員提案379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精簡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30項。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了監察、財政、司法、審計等多部門協同監督機制,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紮實推進平安許昌建設,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信訪等工作紮實有效,保持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國防動員、人防、民兵預備役建設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地方史志、檔案、統計、地震、氣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在複雜形勢下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許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許昌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不穩固,建材、紡織、電力熱力等行業面臨較多困難;經濟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新興業態、高端業態培育不足;城鎮化率偏低,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不高;政府職能轉變仍需加快,市場機制仍不完善,社會管理有待改進。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20xx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xx年,我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主要矛盾和潛在危機交織,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並存,我們既要用好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又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嚴峻性,強化問題意識,清醒應對風險挑戰;既要加快發展步伐,盡力而為,能快則快,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圍繞“五個着力”,建設“五型許昌”,把改革創新、擴大開放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和環節,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結構調整,深化改革創新,改善人民生活,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着力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切實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諧,調中求進,變中取勝,轉中促好,改中激活,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二是切實唱響改革創新的主旋律。把改革貫穿於“五型許昌”建設全過程,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市場活力。三是切實找準轉型升級的着力點。大力發展三產服務業,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發展,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質量效益。四是切實強化改善民生的新舉措。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三、20xx年重點工作

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總體目標,今年重點抓好9項工作。

(一)突出項目建設,帶動經濟平穩增長。項目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始終把項目作為總抓手,依託項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大力實施“15616”投資促進計劃。突出抓好151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00億元以上,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600億元以上。這些重點項目,涵蓋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交通能源、農林水利、城鎮建設等6大領域,特別是服務業、裝備製造業、三大水利、“債貸組合”試點等項目,事關全局、事關長遠,需要上下一致、齊心協力、狠抓落實。紮實推進重大戰略工程。抓住政策機遇,積極推進鄭許融合、對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三大水利項目、棚户區和城中村改造等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工程。提升項目運作水平。認真做好徵地拆遷、手續辦理、資金保障等重點工作,積極創造開工條件。着力完善監管體系,對公共投入項目實施全程動態監管,從機制上保證財政投資高效、公開、透明。提升項目謀劃水平,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和投資重點,立足產業和資源優勢,持續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二)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規律、積極穩妥、科學推進,着力提高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增強中心城市帶動能力。實施“1665”行動計劃,突出中軸線景觀打造及兩側、空鐵聯運南樞紐、天寶路兩側、城市規劃區內水系、三國文化產業園、魏都風情區等6大區域綜合開發,加快推進總投資513億元的163個城建重點項目和5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83億元、57億元。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普查,完善醫院、學校、公交、自行車綠道和文化體育等功能配套,發展城市綜合體,讓城市更宜居、更宜業。堅持建管並重、服務高效,加強城市精細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爭創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加快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落實“7090”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實施總投資320億元的70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90億元以上。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芙蓉大道、飲馬河連通工程等道路和水系建設。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加快眾信國際大廈、城市文化主題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着力打造商務中心區。推進住宅小區、公租房、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基礎功能。抓好組團城市建設。突出內涵式發展,有序推進4個縣(市)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設,抓好146個城建重點項目和4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88億元、59億元。突出特色式發展,提高30箇中心鎮規劃建設標準,力爭完成年度投資29億元,努力打造具有歷史記憶、文化特色、民俗風貌的美麗城鎮。加快城市間、城鎮間快速通道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農村轉移人口落户城市、融入城市。高度重視搬遷羣眾、失地農民補償安置、就業、就醫、入學和社會保障,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屋辦理完全產權登記工作。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加強農村水、電、路、氣等設施建設,改造農村公路300公里,新建農村户用沼氣5000口。加快扶貧開發,完成20個村的整村推進任務,確保2.7萬人脱貧。

(三)優化調整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沒有質量的發展是浪費,沒有效益的速度是後退。必須結合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發展實際,調整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堅持把服務業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載體。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並重,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並舉,促進三產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旅遊等高成長性服務業,實施物流示範園區創建工程。積極培育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教育培訓、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支持鄢陵縣建設全國生態休閒養生基地,推進禹州市加快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創新商業業態、商業模式和服務產品,發展園區地產、商業地產,加快建設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力爭新開工項目20個,完成投資50億元。鼓勵大型商貿企業網絡化經營,推動房地產和商貿流通等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堅持把信息化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抓手。用信息化裝備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等各行各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和社會領域信息化應用,重點推進無線城市、智慧城市、光網城市、寬帶鄉村和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全覆蓋工程。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引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爭創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整合科技資源,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快企業研發平台建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以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個。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除“零”專利計劃,年申請專利4000件以上,新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3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投融資、科技創新評價和激勵等機制,促進產學研結合、科技與金融結合、科技與經濟結合,帶動產業結構升級。

(四)做大做強工業,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新型工業化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基礎。大力實施“十百千培育工程”,促進工業集約集羣集聚、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繼續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突出抓好100個億元以上產業集羣培育項目,帶動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400億元。完善產業聚集區功能性、生產性和生活性基礎設施,抓好6個規劃調整的產業集聚區新增區域道路管網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十大產業鏈發展計劃,推進100個億元以上省級工業結構調整項目和10個重點產業集羣建設,三大主導、四大特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20xx億元、1000億元,裝備製造業集羣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重點實施30個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億元。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繼續實施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引導企業以央企改革和淘汰落後產能為契機,沿產業鏈戰略重組,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8家。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確保1家企業主板上市,爭取1家企業境外上市,6家企業在天交所等區域性股權市場及“新三板”掛牌。落實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加強銀企對接、產銷對接、產業鏈對接,做好政策諮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五)做優做精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擴內需穩增長,必須加強農業農村工作。圍繞穩糧、提效、轉型目標,着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羣,積極推行公司化運作,大力實施農業“三大工程”,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工程、“五縣十鄉”萬畝高產示範片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綜合整治,新增高標準糧田40萬畝,糧食總產穩中有增。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羣培育工程。加快6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羣建設,新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羣2—3個,爭創省級示範性農業產業化集羣。繼續抓好“千場百區”標準化提升工程,加大規模養豬場集約化標準化改造力度,不斷提高畜牧業集羣發展水平。啟動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在中心城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和有條件的縣城周邊,以特色種植業、設施園藝業、生態休閒業、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為主體,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綜合功能的精準設施農業園區、高新農業科技展示園區、休閒觀光農業園區,發展新型都市農業業態。創新農業經營服務方式。有序促進土地流轉,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大力培育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股份合作或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全年新增農民合作社260家、省級龍頭企業3—5家,流轉土地達到150萬畝。完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模式。

(六)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經濟轉型。深入開展“對外開放提升年”活動,加快培育市場競爭新優勢。全面拓寬開放領域。以國家放寬外資准入為契機,積極開放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境內外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醫療衞生、教育科技、健康養老、文化娛樂等領域建設。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深入實施“6612”招商引資行動計劃,謀劃推介600個重點招商項目,推動60個已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落地,力爭全年合同引進市外資金突破1200億元。以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為重點,依託10個產業集聚區,緊盯國內外500強,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專業化集羣化招商,努力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項目。以現代農業、商貿物流業、醫藥產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為重點,認真籌備三國文化旅遊周、花博會、藥交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借力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突出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關聯產業、健全服務功能等重點工作,積極有效利用外資。落實招商引資獎勵機制,開展“簽約項目落地”專題活動,提高項目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不斷優化開放環境。加快大通關建設,爭取許昌海關申建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建設,提升外貿公共服務平台。健全完善招商引資全程服務機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七)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深化各項改革,推動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堅持市場導向、合理配置資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着力維護經濟環境和公平正義,切實抓好社會保障和社會建設。堅決破除僵化的計劃經濟思維模式,更加註重發揮市場作用,加快推動教育、衞生、養老、交通、城管、市政等領域發展。積極探索推進人力、資金、資本、土地市場建設,加強市場培育,促進市場成熟。擴大政府購買服務,實行公共服務外包,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深化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依法破產、產權出讓力度,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和現實問題。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行政職能類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紮實推進財税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績效和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預算制度機制,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全面落實國家“營改增”、資源税從價計徵等政策,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效益。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全面實施居民生活階梯水價,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係,對淘汰類、限制類高耗能企業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完成五縣(市)農電體制改革。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共享和免費開放,提高文化藝術創作和遺產保護水平。深入實施“2348”文化振興計劃,壯大傳統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動漫遊戲、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積極培育鈞瓷、發製品、生態文化和傳媒創意四大文化產業集羣,做大做強文化骨幹企業,推動文化產業市場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着力增強融資能力,促進資金流動,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效益,創新金融工具,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力爭全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240億元。着力提升規劃水平,推進各類規劃深度融合、科學匹配、銜接套合,讓城鄉建設多出精品、少留遺憾。着力規範拆遷工作,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實現依法、陽光、和諧拆遷。着力拓展用地空間,集約節約用地,維護羣眾土地權益。積極開展人地掛鈎和農村集體土地進入市場流轉試點,實施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專項活動,堅決杜絕“毛地”出讓,積極推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八)建設美麗許昌,推動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鄉村清潔工程”,突出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減排,採取硬措施,完成硬任務。抓好污染防治。積極實施藍天工程,大力推進重點行業脱硫脱硝除塵改造、城市燃煤鍋爐改造、機動車尾氣治理、城市施工道路揚塵防治、秸稈焚燒整治,努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開展清潩河綜合整治和提升工程,推進5個污水處理廠水量提升項目,建設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重點,強化土地污染防治,繼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推進生態建設。加快“五湖”、“四海”、“三川”建設步伐,紮實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全面推進城鄉一體綠化,實施礦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造林任務15.2萬畝。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創建,完成2個省級生態鄉鎮、12個省級生態村創建任務。節約利用資源。全面實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七大節能降耗行動計劃,確保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標。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三條紅線”責任目標。持續推進建築垃圾循環利用、國家節水型城市和“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發揮黨政機關表率作用,以創建節約型機關帶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強化節能減排。加強項目准入管理,嚴格禁止高污染項目落地,堅決淘汰落後產能,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生態補償等制度,積極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民發展、為民謀利,是人民政府職責所繫、目的所在。突出抓好“十項民生工程”,統籌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不斷改善羣眾生活。積極擴大創業就業。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載體,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困難就業羣體就業幫扶力度,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持續推進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各類培訓20萬人次,着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舉辦各類招聘活動,高校應屆畢業生綜合就業率達到90%。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力度,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做好退役軍人和隨軍家屬安置。提高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擴大重大疾病保障病種,提高參合羣眾實際保障水平。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全面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臨時救助,切實保障困難羣眾尤其是特困羣體基本生活底線。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慈善、殘疾人、婦女兒童、紅十字等事業。加快實施社會保障一卡通,發放社會保障卡60萬張。着力推進面向產業集聚區的公租房建設,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萬套,逐步解決務工人員居住難題,改善住房困難羣眾居住條件。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鼓勵各類社會資本興辦社會事業,探索政府投資項目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使用權相分離的管理模式,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社會事業的積極性。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支持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抓好6個市區國小重點項目和76個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緩解城區“入園難”、“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支持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發展,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權利。紮實推進“1559”教育信息化工程,探索職業教育產權改革路徑,啟動實施職業教育攻堅二期工程,推進品牌特色職業學校建設。提高公共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整頓醫療市場秩序,改善羣眾就醫條件。加快建設東城區三級甲等醫院等6個衞生重點項目,支持三級醫院與許昌學院合作共建,整合用好區域優質醫療資源。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設市科技館、許昌塔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紮實推進三國文化產業園等13個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辦好羣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羣眾文化需求。構建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提高競技體育發展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搞好氣象服務。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深入實行“簽訂承諾書、發放明白卡、建立黑名單”制度,抓好重點時段、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安全監管和隱患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重視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堅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幹部接訪、下訪、包案等制度,解決好羣眾的合理訴求。加強基層民主建設,開展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化平安許昌建設,加強社會管理重點領域綜合治理,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網絡管理,做好流動人口、特殊人羣的管理服務,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

繼續加強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切實做好外事、僑務、港澳、對台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地方史志、新聞出版、人事、審計、統計、地震、人防、檔案、社科研究工作。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四、以改革精神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以黨風廉政建設為保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行政管理創新,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目錄管理,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審批流程,嚴格規範運行,提高服務效率。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推動政府職能加快向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履行職責。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完善決策諮詢、社會聽證、重大事項評估等制度,深入推進普法宣傳,依法規範行政行為,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公務員素質,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強化責任意識、問題意識,推進觀念創新、思路創新、工作創新、管理創新,培育載體、搭建平台、選準抓手、突破瓶頸,不斷增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牢記為民宗旨,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大力倡導務實重幹,完善目標管理,優化工作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抓好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建設智慧、創新、美麗、文明、幸福許昌,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務實的作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萬眾一心、砥礪奮進,為開創許昌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