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精選20篇)

欄目: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66W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裡,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2

在許許多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過除夕。除夕只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卻最能體現我國的民俗,最具有中國味,是過大年中最熱鬧的一天。雖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但濃濃的年味在除夕這天才發揮到極致,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大紅的燈籠、吉慶的春聯、漂亮的窗花、各種象徵吉祥如意的中國結、寓意著年年有餘步步登高的小裝飾把節日的氣氛渲染得更加熱烈。遠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都趕回來了,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每年除夕,我們家都是全家一起行動,一大早就把已經很乾淨的家再打掃一遍,處處都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然後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貼窗花、掛裝飾,雖然我只是個替爸爸打下手的角,可我心裡依然開心快樂著。媽媽負責插花,桌子上一大束彩色銀柳、茶几上一花瓶富貴竹、電視旁是一個漂亮的康乃馨花籃。看著被我們佈置得漂亮溫馨的家,心裡別提多開心了。

佈置完自己的小家,我們就去自家飯店——會賓樓,和奶奶、大伯一家、三叔一家一起吃團圓飯。媽媽和嬸子們忙著豐盛的飯菜,不時的從廚房裡傳出快樂的笑聲;叔叔伯伯和爸爸忙著裝飾,我和哥哥姐姐急不可耐地拿出小煙花放著玩,奶奶微笑著看著我們。

吃過午飯,我們去給去世的爺爺掃墓。到了晚上,就更熱鬧了,又加入三個姑姑家的人一起吃年夜飯,大家邊吃邊聊,互相祝福來年有好運。我們小朋友放開膽子玩,大人也不會責罵我們。外面響起了鞭炮聲,我們也趕緊加入到其中,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絢麗多彩的煙花把節日氣氛推到頂峰。放完煙花,踏著厚厚的鞭炮屑,聞著香香的過年味,我們回到自己的家。

緊接著開始享用精神大餐——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節目讓我們開懷大笑,臉上的肉都笑酸了。媽媽準備好了年七年級的早點——湯圓,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快樂的除夕就結束了,躺在床上想著明天一早,又可以穿著新衣去拜年,還有紅包拿,真是做夢也要笑醒了。

這就是我的除夕,我最喜歡的節日。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3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從兒時起,媽媽就教我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就領略到了古詩詞的魅力。幼兒園時我又學習了《弟子規》,懵懵懂懂中我知道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上了國小後,學校裡有了《國學》課。每天早上我們聽著廣播裡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踏進校園,穿越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裡。《三字經》是國學經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它每一句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一段歷史,一些知識,一個道理。“黃香溫席”讓我知道了如何感恩父母;“孔融讓梨”讓我懂得了謙讓的美德;“程門立雪”讓我明白了尊敬師長……《三字經》簡單易懂,直接點明中心,它告訴我許多道理,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有唐詩宋詞、古代名著。在唐詩宋詞中我可以和李白一起望廬山瀑布,感受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我還彷彿看到了蘇軾的廬山之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論語》中,我還聽到了孔夫子的諄諄教誨聲。在《西遊記》中,我可以和孫悟空一起降妖除魔。在《水滸傳》中,我可以和水滸英雄一起鬥智鬥勇。

中華民族的傳統國學文化,已經在我的心裡牢牢紮根,時刻伴隨著我、激勵著我。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4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美好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5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個在歷史長河中沒有被“沖刷”的大國。中國的核心就是中華文化。

中華五千多年燦爛文化始終蘊含著一股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心理和品格,是我們民族生存、繁衍、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相當於中華民族自立於民族之林的豪言。

可是,在當今社會,誰又能真正成為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真真正正的中國人呢?

電視上經常會報道中國人在哪國的文化遺物上刻字了,中國人怎樣違犯交通法規了、到底怎麼了?我們該何去何從?

首先,我們要培養最基本的愛國精神。大家都知道南宋的愛國將領岳飛,他從小熱愛武藝,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當金兵入侵中原時,他辭別母親,出征抗金。為表愛國,母親在他的背上刻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他一路所向披靡,殺敵無數。雖然最後他被秦檜害死,在百姓心裡他卻永垂不朽。

其次,我們要有奉獻精神。孫波,生前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石油中亞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總經理,中石油哈薩克公司總經理,他將生命刻度中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的海外油氣事業。由於長期的勞累,他在20__年突發腦出血逝世,年僅52歲。年輕的生命雖已逝去,但他為祖國石油事業所作的貢獻我們永記在心。

最後,請記住,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應是像岳飛、孫波那樣的中國人!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6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啟發個人對社會、國家、民族之責任感。通過對史事之理解,使能以古鑑今,體會人類社會之古今變革。從而瞭解歷代治亂興衰、重要制度、學術思想、經濟發展、中外交通、宗教傳播及史學名著等各方面之基本史實,培養出思辨及評價史事之能力,使能確立個人對中國歷史之基本概念。

綜觀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種古代文明的形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有著數千年綿延不斷、獨立發展的悠久歷史。透過中國所有這些發明創造與智慧結晶,不難看出中國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對世界文化的推動與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認識及瞭解中國歷史之發展,加強我們對中國歷史及文化之認同。培養優良品格,從而建立積極之人生觀。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如一縷輕風,輕撫我們的臉頰,讓我們不得不對它微笑;傳統文化像一個故事,向我們招著雙手,讓我們不得不去閱讀;傳統文化似一杯清茶,清香誘惑著我們,讓我們不得不細細品嚐。是啊,傳統文化就是這樣,只是保持著原來的姿態,就能夠讓我們如此著迷,激起我們的好奇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去了解它,想要把它理解透,讓它永存心中。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高新產品的入侵,我們的生活比起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許多。有人說:當今世界都已發展起來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而我們中國應放棄傳統思想,不要一成不變的守著原來的,多過過西方的節日,比如情人節、聖誕節等,應該跟著時尚的步伐走。也有人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不需要再用手寫漢字,直接聊微信、發QQ、打電話得了,還不用寫信那麼麻煩,很快就能夠收到回信。還有人說:我們現在住的都是高樓大廈,不愁吃不愁穿的,一出門就能買到東西,不用像以前那樣要去很久才能回來。所以我們不用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努力創新”的精神,我們應該注重現實,好好享受就行了。

事實恍若如此。

不過如今的發展是靠什麼來的?

據報道,曾在重慶出現了一群具有“棒棒精神”的人群,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擔負僱主的信任。有一位“棒棒”由於肩負重擔,與自己的僱主走散了,這位“棒棒”最後又回到原點等待僱主回來,此時正值初秋,天空又飄著濛濛細雨,涼風颼颼,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直到天降夜幕,這位棒棒終於等到僱主回來尋找。而這位“棒棒”儼然已似一隻落湯雞,直打哆嗦。僱主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回來尋找,而當得知“棒棒”為了等候自己,已是半天的等待,生怕僱主找不到一直沒有挪動位置。

秋風中“棒棒”的等待,已然站成一種精神——“棒棒精神”!信任與堅守,樸實與奉獻。這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麼?時間流逝,精神長存,這就是中國的魂,傳統文化的精髓,才有了上下五千年流淌的文明歷史。所以,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永駐心間!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8

大家好,我是。

20xx年11月,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每當我在車身、電視、宣傳欄等看到這12個詞,都覺得對我們國小生好遠、好大、好空。但自從這學期我校推出誦讀古詩文我漸漸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在我身邊,我們的祖輩一直給我們做著表率。

今人,十大元帥之一的朱德,他對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碑的。他幼年在家時,對父母就非常敬重,父老鄉親們對朱德讚不絕口。他後來從軍當上軍官,向父母寄物匯款盡孝道。當了總司令,指揮千軍萬馬對敵作戰,但他仍然掛念家鄉的親人。當他得到母親去世訊息後,非常悲痛,寫了感人肺腑的《母親的回憶》,以寄託他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我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社會主義的新生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那麼我們需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進而呼籲廣大的人民群眾踐行價值觀。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傳統美德,文明修養的民族。中華傳統文化如一縷溫情陽光,照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鑰匙,為你開啟成功的大門;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嶄新的中國正在崛起!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9

借傳統之力,築民族之魂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當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豐富多樣,但在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對立面是人們精神層面的營養不良。所以我們現在應當重視精神文明,以提高自身修養。如何提升修養,讓我們的人格閃耀光輝呢?是去美國學習還是到歐洲借鑑,不,不需要,只要我們回一回頭,將我們先輩們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拾起一二,便可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經歷五千年的時光洗禮,我們的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像詩經,論語,孟子,莊子,弟子規,孫子兵法,唐詩宋詞。這些著作包括教育,軍事,倫理道德各個方面。

詩經為勞動者而歌,,為愛情而頌,他向我們展示了最原始的美。

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了我們只有思學結合才能學有所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示我們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看孔子在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提醒我們時不我待,應當抓住青春年華。

莊子的“白馬非馬”向我們展示了雄辯的力量;《逍遙遊》中那徙南冥之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直上者九萬里”向我們展現了超脫的力量,奇異的想象。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人應當有博愛的胸懷。

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給了我們生活中的點滴孝道。 孫子兵法點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制勝韜略。

再看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萬丈豪情;以及杜甫那“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國憂民情懷。

就連生活中伴我們一日三餐的筷子也在時刻提醒我們只有團結協作才能有所作

為。

聽完這些,你還會對父母的耳提面命瞋之以鼻嗎?你還會在看到摔倒的老人時在扶與不扶之間猶豫再三嗎?

當我們的良知沉睡不醒,當我們的道德底線一降再降時,請回過頭去,看一看,聽一聽先輩們對我們的教誨。

借優秀傳統文化之力,修正我們的道德素養,讓我們的民族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假以時日,東方巨龍必將翱翔九天!!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0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喝雄黃酒,有一些地區還會有划龍舟的活動。

我最愛在端午節吃粽子了。外婆把飯糰包在芭蕉葉裡,飯糰裡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蛋黃、醬肉、香腸等。粽子燒好了,我邊大口大口吃著粽子,邊問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媽媽說:“因為在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個老醫生還拿來了雄黃酒灑進江裡,說藥暈了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划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的收穫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瞭解了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多彩的對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如用於春節的春聯,用於祝壽的壽聯,張貼在名勝古蹟的名勝聯以及好玩的趣巧聯等。

對聯還可以對於別人進行諷刺,還可以表達感想等。比如北宋呂蒙正的這副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 九”,橫批“南北”,表達的意思是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對聯還可以用來勵志,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押韻意近。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1

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孩子,馬上就是正月七年級過春節了,我們得好好的準備準備,你和我一起去商場辦年貨吧!。”“呀,終於要過年囉!”我興奮得跳起來,我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它是一年中最熱鬧、喜氣的時候。

我和媽媽走進商場,看見商場里人山人海,個個笑容滿面。商場裡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我和媽媽買了瓜子、花生等各種食品,雞鴨魚肉等各種菜和名煙名酒等。一回到家,媽媽忙著打掃蜘蛛網。爸爸抹灰塵、掃地。哥哥拿來一張紅紙,剪成長方形,然後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一幅吉祥、喜氣的對聯寫好了,我忙把它貼在門聯上。姐姐在門外掛起了迎新的大紅燈籠。

晚上,爸爸媽媽在廚房裡忙個不停,準備團年飯。一陣香味就從廚房裡傳過來,使我口水直流。奶奶看出了我饞嘴的模樣,說:“開始吃飯!”我迫不及待地坐下,夾了一個雞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佳餚,談論著一年的收穫,舉杯說著祝福的話,其樂融融。吃完飯後,我們一起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優美的歌曲、舞蹈等節目讓我們目不轉睛,風趣的小品、相聲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只聽“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又來了,我們歡呼著。只聽“噼嚦啪啦”的聲音,我開啟門一看,原來他們在放花炮,我拖著爸爸的手,說:“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對我說。我連忙到家裡也拿了幾根花炮,走出家門。開始放花炮了,我拿著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機一點,只聽“呯”的一聲,“噼嚦叭啦”五顏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花傘。有的像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還有的……它們顏色也不一樣呢!有紅色、有紫色、有黃色、還有……把夜空點綴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美麗極了。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我對爺爺說:“祝您長命百歲,壽比南山。”爺爺樂得白鬍子一顫一顫的,連忙遞給我一個大紅包。

春節有豐盛的晚餐、精彩的聯歡晚會。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我進入了夢鄉,盼望著下一個春節的來臨。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故宮就在眼前,可是總是有一種違和的感覺,讓自己覺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築,而是仿古建築。為什麼呢?因為遊客對建築的破壞,導致了國家對它們的保護,所以才會有隨處可見的鐵柵欄,而這充滿金屬質感的鐵柵欄正與古風古色的故宮建築群相沖,充滿了不協調的違和感。

現在古建築絕大多數成了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喧鬧不已,沒了那些宮殿的莊重與威嚴,留下的只有世俗與傷痕。它們如今在當代的尊嚴全無,淪落為人類觀賞之物,被鐵網所保護,儼如動物園的一隻戲猴一般,只得苟延殘喘。

我突然又想起幾天前,在頤和園發生的種種。

當時,我走進園中的轉角處,正被擁擠的人流所煩之時,看見一個孩子在隨地大小便。對此,我只想說,這個孩子的父母大概並不懂尊重傳統文化。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人父母連最基本的社會道德都沒有遵守。

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漸漸沒落的氣息。

但是!絕不可以!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精髓,精神支柱,絕不可沒落。即使是出現了這小小的危機,也要引以為重,不能積小成患。

所以文化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讓人們感染傳統文化的氣息,並受其影響,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了的事。這需要大量機構組織有效的活動,使人們真正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只不過要真正做到使傳統文化在當代得到繼承發展,更要全面的全民普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質,它決定了古建築的生存能力。近年來,我國公民的普遍素質都提升較快,但還是有缺陷。普遍素質提升得越快,就越能使傳統文化保留得愈加完整美觀。

其次,我們要讓更多的外國友人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使國外對中華傳統文化引起注意,並使世界也熱愛上它,這樣會使它更易生存與發展在如今的社會裡。

最後,對於這次研學發表一些看法:雖然伙食較差,但我們一起吃的開心;雖然車程長,旅途累,但我們團結一致,毫無怨言;這一次研學我們收穫到的並不只是知識,不只是傳統文化的薰陶!更是思想的啟迪。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3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綿山裡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菸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個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群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著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著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謝謝大家。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4

迎著和煦的春風,循著莊稼的芳香,心中漾起一股歡喜,一股來自家鄉變化的歡喜。

行駛在水泥路上,望著平整的路面,記憶中小路原本的摸樣不禁在我腦中浮現:窄小、凹凸不平,到處是水窪的泥路。每次下雨,即使踮著腳走,一不小心猜錯了地方,鞋子上總會裹滿泥巴,褲腿上也甩滿了泥水!

而現在,新修了水泥路,寬敞明亮,路兩邊植上了綠樹,安上了路燈,即使在雨天奔跑,褲管上也不會爬滿泥巴;即使在黑夜行走,我也不再害怕。

繼續行駛在燈光鋪灑的水泥路上。一陣歡快的歌聲竄入我的耳中,隨即便有五顏六色的燈光躍入我的眼簾。原來前面剛剛修建了一個新體育廣場。廣場中央是一個大噴泉,噴泉一週圍繞著圓形舞池。男女老少們個個都隨著歌聲在舞池中熟練的跳著舞。

這時,孩子們歡快的嬉笑聲勾回了我的注意。只見,在六色的草坪上,一大堆孩子圍在乒乓球桌前,爭先恐後地搶取機會打球。兩側的鏤空長廊上坐滿了湊熱鬧的大人,他們堆在一起,滿面笑容的暢談著。

放目遠眺,無論你站在廣場的什麼位置,都能看見孩子們追逐打鬧的身影,都能聽見孩子們歡快的叫聲。他們有的在健身器材上玩得正歡,有的穿著溜冰鞋在人群裡穿梭,有的在遊樂設施上歡鬧……

五顏六色的燈光碟機散了農村的黑暗,孩子們的歡笑聲盪漾在農村的上空,大人們歡笑的臉龐更彰顯著人們面對變化的欣喜……

未來,我們一定會在這片土地上續寫新的華章,彰顯新時代的獨特魅力,讓人們喜看身邊新變化!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5

五千年來,中國一路走來,文化底蘊深厚。但在這一天,當涉及到中國的傳統禮儀時,大多數人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這種傳統禮儀的人也過時了。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過去和蔑視。

然而,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處理人際關係實踐的結晶,是人類行為的規範。願景

楊石和他的同學友友勇去老師家找正確的答案。冬天很冷的時候,他來到程家,坐在路邊冥想,恢復精神。當楊石和楊石不敢打擾老師時,他們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等著他醒來。程醒了很長時間。當她發現楊站在雪透過窗戶,她被雪覆蓋。雪已經下了一尺多了。從那時起,“成門理學”的故事就成為尊師敬路的永恆話題。

禮儀是自律,進入一個人是規範,是對他人的尊重。古人說“無禮不立”,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和教育的體現,而且是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的體現。

東漢時期的黃香只有九歲。他知道如何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在寒冷的冬天,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溫暖父母的被子,然後邀請他們的父母睡覺;在炎熱的夏天,他們用扇子給父母降溫,驅蚊,以便讓父母睡覺。黃向文喜是中國傳統的孝道禮儀,孝敬父母,從小事情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今,人們有了比過去更強大的經濟基礎去尊敬老人,心已經消失,父母的孝心不是無能為力的,而是強大而無意識的。經典品鑑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倫國是唐朝的屬國。一次,為了表示對唐朝的友誼,回倫國派使者給唐王帶去了許多寶物,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在路上,白天鵝不想飛走。使者只拔了幾根鵝毛,卻沒有抓住白天鵝。使者在唐太宗害怕的時候把鵝毛送給他。唐朝的皇帝並沒有責怪他,而是覺得他忠誠老實,沒有辱沒自己的使命。從此,“千里寄鵝毛,厚禮厚愛”的故事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該是一種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發展和繁榮抄寫它。

畢竟,幾千年來,傳統禮儀一直是中國的血脈。如果血被堵住了,中國只能被稱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而不是中國。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足以吸引榮耀人和海內外人士的驕傲。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沒有它,中國人就會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將只有一個空殼。

縱觀國內外各國的發展歷程,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不否認自己的傳統禮儀,沒有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優秀的傳統禮儀過時有害。中國的傳統禮儀文化來自中國。這是每個中國孩子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才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傳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為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銳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傳統文化五千年來源遠流長,經久不衰,中華兒女以中華文化為驕傲,外國人因嚮往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來中國。

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首《中國範兒》唱出了中華深遠的文化,從真草隸篆書法方面體現了中華書法文化深厚,笙管笛簫吹出了中華的音樂文化,梅蘭竹菊畫出了中華品格,唐詩宋詞吟出了中華風骨,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當今中國逐漸登上世界舞臺,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中國人的地位隨之而提高,我們的文化底蘊會引領整個世界,為之而自豪,為祖國高歌。

中國人也日漸揚眉,而在這背後中華文化也日漸彰顯。

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兒女,孕育了文明的文明的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我們為你喝彩,作為一個有這樣悠久文化歷史中華兒女感到是無盡的財富,中國是個日益強盛的民族也是因為有璀璨的中華文化。是名符其實的禮儀之邦。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弘揚高尚的品格,作為炎黃子孫,瞭解中華文化,繼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義不容辭的義務。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8

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講究唱、做、念、打,富於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別於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但是近幾年來,戲劇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日趨衰弱,受到了新生藝術的衝擊。尤其港臺歌曲大量湧入內地,學生追星捧星,趨之若騖,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卻是知之甚少。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現代戲劇主要指的是20世紀以來從西方傳入的話劇、歌劇、舞劇等,話劇是主體,外國戲劇一般專指話劇。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1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六年級七班的薛鈴鈺,今天我演講的話題是《讓父母的心溫暖,笑燦爛》。

上學期,我們一起讀過《弟子規》,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讓我頗有興趣。那天,我找來古代的三字經,學著老夫子的樣子,倒揹著手,又搖頭晃腦地背起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背到這裡,我不經淚眼模糊。我彷彿烈日炎炎看見了年僅九歲的小黃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揮動著扇子,為父親扇涼枕頭;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著爸爸的被窩……

而我自己,又有幾時孝順過自己的父母?恐怕只有在母親節時,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幫媽媽剪了一次指甲,捶了一回背。回眸細想,我們卻深深沐浴在父母的愛河中:當我們第一次跌跌撞撞的走路時,是爸爸的雙手扶起了我們;當我們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字時,是媽媽的鼓勵給我們信心;當我們犯了錯時,使父母毫不猶豫的原諒了我們;當我們受了欺負時,使父母悉心地安慰我們。父母之愛,比天還高,比海還深!寸草之心,如何報答三春之暉?同學們,不用冥思,不用苦想。請端一杯解渴的熱茶,請為父母捶捶肩背,請交一張滿意的試卷,請給一個會心的微笑。相信我們能讓父母的心溫暖,笑燦爛!

謝謝大家!

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個人演講稿 篇2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可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資料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趣味呀。一隻穿著綵衣的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尋著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裡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著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貌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