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三分鐘(通用3篇)

欄目: 三分鐘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1.14W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三分鐘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三分鐘(通用3篇)

大家好!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神話,西方文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挑戰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中國社會陷入了文化混亂和文化空洞之中。中國現代文化重構成為迫在眉睫的重任。那麼我們是應該以西方文化的眼光審視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應該讓中國傳統文化崛起從而重構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古代社會的作用是明顯的。推動著古代社會的進步,是古代中國不斷強大。秦國橫掃六國,建立統一的大秦帝國。唐宋時期中國就進入了文化繁榮時期。元朝蒙古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在明清時期,中國是世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在歐洲還是黑暗、落後、分裂時,中國早已建立起統一的專制主義王朝。傳統文化推動古代社會的發展,古代社會又促進傳統文化的進步。古代社會產生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才把中國社會推動到現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傳統文化的鋪墊,就沒有現代社會。

那麼傳統文化是否對現代社會有促進作用,能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給中國的再度崛起增添持久的動力,是否應該推崇傳統文化。那麼我們看看中國臺灣是怎樣發展的,國民黨一敗退到中國臺灣,就致力於全面恢復中國傳統文化,擔起了復興中華文化的重任,延續了中華民族文化命脈的使命。中國臺灣沒有像大陸一樣廢除使用了幾千年的繁體字,中國臺灣學校注重傳統文化思想的薰陶和古文訓練,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教育,中國臺灣才有了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並且中國臺灣在這些基礎之上,較好地發展了民主制度,真正讓傳統文化適應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並且提高了國民素質。

所以從中國臺灣的發展來看,合理推崇傳統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進步。我們應當擔負起復興傳統文化的重任,傳統文化會促進而且一定會促進社會的發展。想象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規範,大陸傳統文化失去了它的主體地位。那麼我們有必要擔負起這個責任,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再度崛起。

中國在崛起,和平崛起,與百餘年前的西方殖民者有根本的不同,中國不搞任何侵略。但是在文化方面卻有驚人的一致性。西方殖民者因為強大將西方文化和語言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也因為不斷強大,使其傳統文化不斷影響世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學習漢語,並且把掌握漢語和來到中國學習作為一種榮耀。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過去我們強大,學習西方;現在我們逐漸強大,不可避免地影響世界。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漢語不僅僅屬於中華民族,而是變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語言。那麼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必須擔負起這個重任。幾百年前,西方人用中國的火藥發明大炮,開啟中國大門。今天這種事情不能發生。我們應當擔負起中華文化崛起的使命和責任,中國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我們有必要讓中國傳統文化再度崛起,影響世界。

無論是對我們本身還是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崛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影響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三分鐘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文化有深厚的歷史,五千年來的沉積留給了後人最珍貴的財富。幾十年來,我們心安理得地使用這些文化財富。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碰撞,讓傳統文化面臨著新時代的全面考驗。面對現代化的世界,傳統文化該如何成功蛻變呢?

提到中華文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會想到“四大發明”、“文房四寶”、“唐詩宋詞”、以及令人敬仰的孔老夫子……五千年的歷程,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留給世界人民太多的記憶。

仁愛精神源遠流長,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準則。千百年來,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鍊,激濁揚清,仁愛思想昇華凝聚,成為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並廣為人民所認同。仁愛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易經中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強調一種"仁"的精神。《尚書》中說"有容,德乃大",也體現了仁愛寬容的精神。什麼是"仁"?"仁"就是愛人,與人友好相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諸問之,曰:"恭、寬、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墨子所提倡的仁愛精神則達到了更好。墨家主張"兼愛",推崇一種"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和諧境界,此即"強不執弱,眾不卻寡,富不欺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孟子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是對仁愛精神更具深義的闡發。概而言之,仁愛精神涵蓋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個方面。這樣的仁愛精神薰陶、哺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並不斷得到發揚光大。

但對於文化,我們不能僅是簡單的拿來使用,不去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難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是完全正確的嗎?不,不是的。雖說這些文化都是人類文化中的精華,但隨著歲月的沉積,其中不免也會夾雜著一些雜質。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了紀念先人,在這個節日來臨之時,人們都會從異鄉回到自己家鄉來拜祭先人。傳統習俗就是去墓地燒紙錢,放祭品,這些都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尊敬。當人們懷著沉重的心情燒紙錢時,不知是否注意到周圍的樹木也被燻黑了雙眼。同時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在這種紀念先人的祭祀中造成了嚴重的汙染。我不敢去反對中華的傳統習俗,我也熱愛我的祖國。但我不禁想要問一句:中國當下的環境情況日益趨下,我們有必要再去增添一些如此的負擔嗎?

當傳統文化習俗與環境情況相碰撞時,我們需要權衡兩者,彼此改變一下。其實可以轉變一下觀念,我們作為後人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對我們的先人表達懷念和尊敬。比如掃墓、植樹等。只有我們捨去這些傳統的迷信文化,為全世界人口、文化、衛生、環境做出自己每一個人的時尚文化改觀。我們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就仍能在世界出色文化中獲得重生。這樣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蛻變的一小步。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造我們永遠有的傳統文化上,融入現代文化元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三分鐘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愛如一泓清泉,滋潤人們乾涸的心田;愛如一陣春風,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愛如明燈,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

從古至今,愛都一直存在。

孟母三遷體現的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孟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不受外界不好的影響,三次搬家。因為這三次的鄰居是屠戶之類的人。孟母怕自己的兒子受影響,而不斷的變化居住地。終於,孟子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成為一位和孔子齊名的偉人。

“香九齡,能溫席”體現的是子女對父母的敬愛。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香菱為了使在田間勞累一天的長輩能在睡覺時得到溫暖,每天都比長輩早進被窩把被窩暖熱。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從這件小事上折射出了對長輩的敬愛,對長輩的孝。

程門立雪講的是一位學子對他的老師的敬重。程頤想請教老師問題,可又怕打擾到老師。於是一直在他的老師門前站立著。當時天上還下著大雪,可他依然一直等。等到他的老師出來的時候,他的衣服上已經佈滿了厚厚的一層雪。這個故事體現了程頤對其老師的敬重。

還有一個人,我已經記不清他的名字了。大概就是說他的家裡很窮,可他的妻子又生了一個孩子,可是糧食不夠吃,因為他還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和一個孩子。於是他就想把這個孩子埋了來彌補糧食不足的遺憾。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兒子對母親的孝。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美德歷久彌新。俯瞰歷史長河,你會發現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很多大愛。有子女對父母的孝,有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有學子對老師的敬愛……

回首現代生活中的愛。最美司機吳斌,在被突如其來的物體擊中造成重傷後,仍然堅持把公交車停在路邊以保乘客們的安全;最美老師張莉莉,為了救即將被車撞的學生,自己的一推,把安全留給了別人,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雖然高位截癱,但仍積極樂觀面對生活;最美孝心少年韓娜,為了救重病當中的父親,毅然放棄美好的大學生活照顧父親……在現代生活中大愛也一直存在。

大愛無聲,愛,一直存在!

Tags:演講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