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精選13篇)

欄目: 節日慶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5.07K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精選13篇)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養成節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的是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同學們一定見過農民伯伯在田裡辛苦種地的情景,太陽熱辣辣的,農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溼了。多辛苦啊!當稻子變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還要認真地烹飪,才能變成我們餐盤裡熱騰騰的米飯。多不容易啊!少先隊員應該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嗎?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真是一張大嘴。要讓這樣一張大嘴吃飽飯,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餓死的人,其實有很多跟你們一樣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有人推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同學們,當你想浪費糧食的時候,請你多想想那些忍飢挨餓的人,想想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廚師師傅們!

每天在食堂就餐,總會看到一些同學有很多剩飯剩菜。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剩菜。

2、看到別人浪費的現象,主動地制止,減少浪費。你身邊的夥伴能做到嗎?互相監督,比一比,誰是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3、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後果。讓所有人都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

4、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變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2

同學們,有誰知道上個星期五,也就是 10月16日是什麼日子?是世界糧食日。那第一個世界糧食日是什麼時候設立的,又為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1979年,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建立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以期引起人們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敦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每年世界糧食日,包括糧農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會開展各種宣傳與紀念活動。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 因此,我今天想要講話的主題是《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我國曆來崇尚“節儉”。《周易》曰:“君子以儉德闢難。”《左傳》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唐朝時期的魏徵也曾言道:“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古至今,崇尚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反之,當浪費成為一種普遍的習慣,社會的根基就將會動搖。所謂“儉節則昌,淫奢則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再看看我們的身邊,垃圾桶裡,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麵包、火腿腸等食物;有的同學覺得食堂裡的飯菜不合胃口,不假思索隨手就倒了,情願再花錢買一些不利健康的零食填飽肚子。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也許有的同學會說,飯是我自己花錢買的,願意怎樣就怎樣。可是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你浪費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父母的血汗,你丟棄的也不只是些米飯,還有勤儉節約的美德。的確,一個人的浪費看起來不要緊,但許多人的浪費就不一樣了。何況,我們中國的糧食正存在著一個很嚴峻的考驗: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如果糧食產地面積和產量都越來越少 ,而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到2030年,拿什麼來維持那麼多的生存呢?另據瞭解,目前全球仍有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以下,8.5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每年約500多萬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面對這樣的現狀,你還能心安理得地浪費每一粒糧食嗎?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待生活、對待未來的態度。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3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就是小麥、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那兒的孩子們連米飯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說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裡,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糕點;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麵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裡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資料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既讚美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辛勞。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農作物的品種正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的糧食問題出謀劃策,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爺爺他們學習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衛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衛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衛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小淑女!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5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給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老百姓心中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同學對糧食好像也越來越不在意。不信,請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時饅頭四處亂扔,雪白的米飯撒滿地面,剩餘的飯菜能到滿滿一垃圾桶。真是不忍目睹,那可都是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的成果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難道我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如古人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就更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你可知道,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們要愛惜糧食,把節約糧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個同學的良好品德。讓食堂裡的桌子上、地面上、垃圾桶裡不再有剩餘飯菜的影子,看不到它們悲傷的身影,哭泣的聲音。

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建築者,你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你們比作雛鷹,是希望你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飛翔,建設美好的家園,千萬不能讓“饞”壓住你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迷住你們奮鬥的方向。

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收穫的黃金季節裡,我們迎來了10月16日第XX個“世界糧食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吃”是多麼重要!建國6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我想說的是:很有必要!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國小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國小;你還能說我們沒必要節約一粒米嗎?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我們應該向周學習。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謝謝!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

同學們,聽到這裡,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裡,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裡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愛惜糧食,人人有責》。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幾百萬年前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算起,直到如今發達文明的現代社會,有一件事人類從沒改變過,那就是要找食物吃飽肚皮。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也有的人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點兒糧食沒什麼要緊。 我們國家的糧食真的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嗎?我想告訴你:恰恰相反!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近幾年糧食年產量總是徘徊在4.5億噸左右,而我國有13億多的人口,人均糧食佔有量每年300公斤左右。其實早在好多年前,我國的糧食就不夠吃了,每年都要向其他國家買糧食。有糧食專家作過假設:假設發生全球性的氣候大災難持續兩年,糧食顆粒無收,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將吃光所有的糧食,到那時候,餅乾、麵包、饅頭等等通通蕩然無存,一碗米湯將會比沙漠裡的一滴水還寶貴。七年前20xx年,全世界就已暴發了一次糧食危機,全球糧價一下子翻了一倍多。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目前全球處於飢餓威脅的人口超過10億,每年因飢餓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約4000萬。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轉向自己身邊,浪費糧食的行為卻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麵包吃了幾口就隨便亂扔,在家裡更是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這是多麼驚人的資料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每一頓飯,都凝聚著很多勞動者的汗水!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等到農村秋收的時節了,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利用雙休日讓父母陪著去農村看看,體會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你就會更加珍惜糧食了。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做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9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衛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衛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衛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小淑女!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

同學們,聽到這裡,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裡,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裡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11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就是小麥、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那兒的孩子們連米飯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說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裡,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糕點;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麵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裡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資料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既讚美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辛勞。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農作物的品種正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的糧食問題出謀劃策,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爺爺他們學習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的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的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著溫馨。的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的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的基本國情:狹小的耕地上,養育著十三億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的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裡,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裡,仍然是幾大袋的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裡的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的重要效能與“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的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的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的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的——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的愈來愈精準和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的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的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的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面對食堂裡大袋的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的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的午飯僅僅是乾冷的饅頭;遙遠的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著的不僅僅是他人的勞動和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擁有同等的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2022年關於世界糧食日講話稿 篇13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為節糧周。設立這個節目旨在提醒人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希望人們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不忘節約。

仔細想想,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不少浪費糧食的事情發生,一些不合口味的飯菜都是直接扔了。同學,你扔掉了什麼?從小我們就知道那首《憫農》,知道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也是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掛在嘴邊的。

在就餐時間內我們不僅要注意買飯的秩序,餐盤的放置,最主要的是要節約糧食。從前,泔水缸中總是堆滿了剩飯剩菜,其中不乏雪白的米飯和幾乎沒動過的蔬菜。平均每三位學生就有一位倒掉小半碗飯菜,有的吃幾口就倒掉,飯菜吃不淨的情形幾乎人人存在。浪費的風氣日益興盛,而人們熟視無睹,無視現實!同學們,當你們倒掉剩下的飯菜時,可曾想過,世界上還有8。5億多人遭受飢餓,還有很多你們的同齡人因為貧困而不能接受教育。

飢餓之於我們已經是個遙遠的名詞,但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嗎?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區縣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裝置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

應該說,單個學生的浪費是有限的,而學生群體的浪費是驚人的。我們不能不鄭重地呼籲:尊重勞動,杜絕浪費。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我們更要牢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