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通用5篇)

欄目: 勵志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53W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 篇1

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的一名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 。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通用5篇)

《大國工匠》宣傳片講述了高鳳林等八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靠著自己過硬的技術,用靈巧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為民謀福,貢獻社會的故事。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痴迷。

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上的高階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裡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現在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我不是製造業專業,而是藝術專業學生,我們需要不斷的接受藝術的薰陶。我是的專業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確實很難掌握,每天需要花很多時間來重複練習一首曲子,專業老師對我也非常的關心重視。學習雖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樂,每當我學會了一首曲子便會非常的開心與自豪,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細節是需要裝飾的。不能安於現狀,要越來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個個難點,用時間用心去練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會高手如雲,而我,也要確立自己的目標,學校的優秀學長他們的技巧嫻熟,拉的曲子委婉動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進步,更上一層樓!

任何目標,只說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 。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實現目標的歷程需要付出艱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為挫折而畏縮不前,不要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氣魄;成功最終會屬於你的,每天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標的規劃行動,堅持直到勝利的那一天。”既然選擇了、認準了是正確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在這裡,這篇觀後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現在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著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 篇2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階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20xx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在無比艱難的兩個多月裡,徐立平和隊友們挖出了300多千克藥,且成功排除發動機故障,而他由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結束後雙腿幾乎無法行走。

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徐立平已不記得完成多少次了。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發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

20xx年過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輕,同時進廠的工友們都已離開或調換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堅守,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幹吶!”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篇2

胡雙錢,男,漢族,1960年7月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裡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xx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裡,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通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 篇3

寧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黨員,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階技師,中國南車技能專家。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首家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給中國高鐵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認證,是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的一張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打造這張名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

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重新整理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每片轉向架的體重有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車輪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不足10平方釐米,當列車以時速300公里執行時,接觸面承受的衝擊力有二三十噸。縫隙大了,車輪可能會鬆脫;如果完全焊死,轉向架就無法再開啟,影響列車檢修。

寧允展負責的這道工序,不只在中國,全世界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給手工的研磨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轉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價值10幾萬元的主機板就報廢了。

寧允展這雙魔術師般的手,傳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裡的鐵匠,寧允展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幫鄉親們打磨傢俱,也因此從小就喜歡上了學手藝。

國中畢業後,寧允展考上了鐵路技校。20xx年,成為第一位學習380A型列車轉向架研磨技術的中國人,寧允展對技術的掌控和精準把握,讓日本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寧允展成了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還當上了班長。可是,沒過多久,他卻找到領導說不想當班長,還是讓我幹活吧。

寧允展的家,距離工廠有近半個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到家,他又開始忙了。在這個三十多平米的小院裡,大部分地盤都是寧允展的,這些磨具,是他自費在網上買的,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一開始,妻子並不理解。

六歲的孩子有著自己的世界,寧允展說,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初,正是因為父親尊重自己的選擇,他才如願考進了鐵路技校。

20xx年,是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時刻,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寧允展雖然意識到,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邊。得到父親去世的訊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隨著380A衝刺高速成功,寧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車的生產,並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發新專案,新工藝,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技術專利。

一心一意搞技術,不當班長不當官,寧允展似乎與當下很多人有著不同的追求。寧允展說,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如果每一件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製造就能夠跨過“品質”這道門檻,躍升為“優質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篇5

對機器多看一眼,就能發現少沒少零部件;感受一下汽車尾氣的溫度和氣味,就能對“運轉是否正常”知道八九不離十;再聽一聽發動機的轟鳴聲,他就能判斷有什麼問題。懷揣絕活,重慶長安汽車江北發動機工廠的維修工張永忠覺得這些都沒什麼神祕可言。

“從發現問題到找準原因,無非是靠多學、多練、多研究。”不久前躋身重慶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的張永忠說。

10餘年前,張永忠依據經驗與鑽研創造出一套修理汽車發動機的“四診法”:“望外觀、看點火;聞尾氣、判隱患;聽聲音、分異常;調切部件、把原因”。上萬臺發動機經他的手“治癒”了,他卻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維修工。

從木工崗位走出的汽修達人

1983年,張永忠從部隊退伍,進入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分配到當時的31車間成為一名木工。

一年後,公司正值研究發動機之初,人才緊缺,踏實而又勤學好問的他被領導看重,從木工崗位調去參加汽車發動機的組裝除錯工作。

20歲的他剛進維修廠,看著滿地的零部件,“就像進了菜市場,卻不認識地上都是些什麼菜”。於是,他從辨識零部件學起,裝配、除錯、維修,不分工種,什麼都幹。張永忠說,那時候經常是白天黑夜連軸轉,靠的就是一股韌勁。長安汽車第一臺“江陵”發動機的成功點火,也有他的一份心血。

“做這一行久了,看發動機就像自己的孩子。”張永忠說,因為喜歡,所以會花很多時間在研究發動機上,因此大部分時間都在車間裡和工人們在一起,也就對發動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張永忠告訴記者,他與發動機打交道已有30多年的時間了,現在他已經離不開發動機了。“習慣成了自然,現在每天不看到發動機,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在某一行業裡有所成就,必須付出心血和汗水。”張永忠告訴記者,十餘年前,由於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導致雙腿股骨頭壞死。

30多年來,經他手除錯、維修的發動機數量早已突破萬臺大關。他也獲獎無數:工廠十佳妙手、公司一級手藝師、重慶市勞動模範、中國兵裝團體手藝人、中華手藝大獎……

發動機維修的“老中醫”

“‘望聞聽切’維修法是張永忠20xx年左右開創出來的,後被命名為‘重慶市職工經典操作法’,並在全國汽車行業迅速推廣。”張永忠的同事介紹說,張師傅的耳朵很靈敏,聽聲音就能察覺出質量問題。

有一次,張永忠巡查發動機生產車間,從工人們身邊走過時,發現工人在撞擊打力過程中,撞擊聲音和標準力度下發出的聲音好像不完全一樣。他趕緊檢視顯示儀器,果然,工人操作力度不夠,有可能會導致連桿螺母力矩偏小,也就會導致發動機不合格。就在當天,車間內立即對問題進行了調查解決,及時避免了1500臺不合格發動機流入市場。

“張永忠是中國汽車發動機維修的‘老中醫’。”同事說,一次,張永忠發現即將發往南美洲的上千臺發動機排氣管狀態錯誤,第一時間反映了問題,從而避免了工廠更大的損失。

憑藉一手絕活,張永忠已先後診斷出國內外各類汽車發動機“疑難雜症”800多例,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元。他參與完成離合器壓盤分離不徹底、發動機拉瓦等攻關專案,獨立發明G系列氣門發動調整螺釘瓶頸工具,將發動機生產30%報廢率降低為零。

“拿起扳手,心裡就歡喜、就踏實”

“既做事,更做人”,是張永忠一直在心中遵守的準則。每當有人求助時,他都毫無保留地指導。帶徒弟,他不僅將技藝傾囊相授,更注重以自己的行動給徒弟上好職業道德這一課。

“技術這個東西保留是沒用的,技術要給別人解決實際困難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張永忠坦言自己的願望就是,把自己多年掌握、練就的維修技巧傳授給更多的青年員工,培養更多的工匠。為此,他與公司數十名年輕員工簽訂了“名師帶高徒”的配對協議,親手帶出了一支熟練掌握髮動機調修技術的國家級全能團隊。

如今,他的全能團隊中,有公司二、三級技能師5人,高階技師25人,技師100餘人,在兵裝集團技能大賽中屢獲發動機裝調專案一、二、三等獎。長安汽車現在的發動機調修一線技術骨幹中,有80%接受過他的指點。

20xx年,張永忠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設立,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選拔並命名為“張永忠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全國首批5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20xx年,張永忠被評為全國勞模。近日,他又以最高票數被重慶市總工會、市質監局等單位授予“巴渝工匠”稱號。

“我就是一名維修工,只要拿起扳手,心裡就歡喜、就踏實。”張永忠說。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 篇4

1938年初,加拿大的胸外科專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國來了。他不僅帶來了大批藥品、顯微鏡、X光鏡和一套手術器械,最可寶貴的是,他帶來了高超的醫療技術,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對中國革命戰爭事業的無限的熱忱。

他到達晉察冀邊區後方醫院後,第一週內就檢查了520個傷病員,他們大部分是在平型關戰鬥中負傷的。第二週白求恩大夫就開始施行手術。四個星期的連續工作,使147個傷病員很快又帶著健康的身體回到前線。

從此,哪裡有傷員,白求恩大夫就出現在哪裡。在晉察冀的一次戰鬥中,他曾經連續69個小時為115名傷員動了手術。他的手術檯,曾經安在離前線五里地的村中小廟裡,大-炮和機關槍在平原上咆哮著,敵人的炮彈落在手術室後面,爆炸開來,震得小廟上的瓦片格格地響。白求恩大夫卻在小廟裡緊張地動著手術。他不肯轉移,他說:“離火線遠了,傷員到達的時間會延長,死亡率就會增高。戰士在火線上都不怕危險,我們怕什麼危險?”兩天兩夜,他一直在手術檯上工作著,直到戰鬥結束。

為了保住傷員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鮮血輸給了中國戰士。他愉快地稱自己是萬能輸血者,因為他是O型血。他還拿出自己帶來的荷蘭純牛乳,親自到廚房煮牛奶,烤饅頭片,端到重傷員面前。看著他們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臉上。

一次,給一個頭部中彈後引起感染的傷員做手術,匆忙之中,他竟忘記戴橡皮手套。切開頭顱後,白求恩大夫赤手伸進去,用原已發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學家突然在什麼地方發現了甲骨文似的喜悅,他立即取出放在盤裡,旋即又用手指伸進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著傷員,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悅情緒佔有了。他總是得意地說:“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鐵片取不出來,傷員是很難好的啊!”但是卻不知,病員傷口裡的細菌,也從白求恩大夫發炎手指的傷口處溜了進去,種下了導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種。

白求恩大夫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戰地外科醫生。他除了做手術治療之外,還親自打字,畫圖,編寫教材,給醫務人員上課。他曾經在幽靜的叢林中,給三百多學生上大課。他的講臺上放一個擴音機,身後掛著三大幅人體解剖圖。他一邊講,一邊指著圖表。學生的海洋,鴉雀無聲,埋頭做筆記,靜靜地聽著。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計劃”,建立模範醫院,作為示範來推動整個根據地的醫務工作。他說:“一個戰地的外科醫生,同時要是木匠、縫紉匠、鐵匠和理髮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幾下子把木板鋸斷、刨平,做成靠背架,讓手術後的傷員靠在上面使呼吸暢通。他一有空閒,就指揮木匠做大腿骨折牽引架、病人木床,鐵匠做妥馬式夾板和洋鐵桶盆,錫匠打探針、鑷子、鉗子,分配裁縫做床單、褥子、枕頭……

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白求恩大夫貢獻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為己任,以此為快樂。在他病重之時,他給聶榮臻司令員寫了一封信,這是他最後的話。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聶司令員:

今天我感覺非常不好——也許我會和你永別了!請你給布克寫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託城威靈頓街第十號門牌。用同樣的內容寫給國際援華委員會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聯盟會。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十分快樂,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貢獻。

也寫信給美國,並寄上一把日本指揮刀和一把中國大砍刀,報告他我在這邊工作的情形。

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記……檔案和軍區故事等,一概寄回那邊去,由布克負責分散。並告訴他有一個電影片子將要完成。

……

將我永不變更的友愛送給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同志們!

兩個行軍床,你和聶夫人留下吧,兩雙英國皮鞋也給你穿。

騎馬的馬靴和馬褲給冀中區的呂司令員。

賀師長也要給一些紀念品……

給軍區衛生部長兩個箱子,尤副部長八種手術器械,凌醫生可以拿十五種,衛生學校的江校長讓他任意挑選兩種物品做紀念吧。

2022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演講稿 篇5

他的2113精神,感染了他身邊的人,影響了中華民5261族的一代又一4102代。

曾見過白大夫1653一面,但仍然對他印象深刻。後來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被我們廣泛學習。可以從中學到白醫生的無私奉獻。我們在無私奉獻的同時,也要像白醫生一樣毫無個人目的和利益以及不圖回報。

同志66年前發表的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讓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成為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也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白求恩是名醫生,他的人格魅力和偉大精神集中體現在他的醫療實踐中。他對病人高度負責、滿腔熱情,“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每一位病人”;他對技術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他在醫療工作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他是集精湛技術與崇高醫德為一身的偉大的白衣天使。白求恩又是一名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他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成他自己的事業,義無反顧地告別了在自己國家中優裕而舒適的生活,心甘情願地在中國這塊艱苦貧瘠的土地上,在充滿了艱難危險的戰場上,體味人生的意義。